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国史读后感

国史读后感

时间:2023-12-10 07:52: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国史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史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史读后感

  《国史大纲》的《引论》甚为重要,表达了著者的文化观、历史观与方法论。他指出,研究历史,撰写中国通史的目的在于:首先,能将我国民族以往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已往---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的人们提供所必要的知识。其次,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中国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参考。前者在于积极的求出国家民族永久生命的源泉,为全部历史所由推动之精神所寄;后者在于消极地指出民族最近病痛的征候,为改进当前方案所本。这是钱穆撰写此书的主旨。

  著者以独特的眼光注意把握时代的变迁,如战国学术思想的变动,秦汉---制度的变动,三国魏晋社会经济的变动等。钱穆的通史研究在立论的标准上反对以一知半解的西方史知识为依据,主张深入理解本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个性与特性。他又以整体与动态的方法,把国史看作是一不断变动的历程。他认为,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制度、学术思想是发展变化着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制度而言,综观国史,---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封建统一到郡县的统一,由宗室外戚等人组成的政府演变为士人政府这自西汉中叶以后,由士族门第再度变为科举竞选,考试和选举成为维持中国历代政府纲纪的两大骨干。著者十分注意中国行政官吏选拔制度、士在文治政府中的地位、---权力与四民社会的关系。就学术思想而言,秦以后学术,不仅从宗教势力下脱离,也从---势力下独立,渊源于晚周先秦,递衍至秦汉隋唐,一脉相承,历久不衰。北宋学术的兴起,实际上是先秦以后第二次平民社会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新气象。就经济而言,秦汉以后的进步表现在经济地域的逐渐扩大,而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建设逐渐平等相伴而行,尽管在历史上快慢不同,但大趋势是在和平中向前发展。该书也分析了阻碍中国历史发展的"病态".如中唐以后的社会是一个平铺散漫的社会,---仍为一种和平大一统的---,王室高高在上,社会与政府之间的相隔太远,容易招致王室与政府的骄纵与专擅。又如社会无豪强巨富,虽日趋于平等,然而贫无赈,弱无保,其事不能全部依赖于政府,而民间又苦于不能自振。再如政府与民间沟通在于科举,科举为官后出现腐败等。这都是中唐以后的病态。宋儒讲学主要是针对这种种病态而发。然而宋以后不能自救,中国---进一步遭到损害。明代废除宰相,尊君权,以及清朝统治,皆背离了传统士人---、文治政府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中的病态。挽救这些病态则需要一种"更生".这种更生是国家民族内部自身一种新生命力的发舒与成长。书中认为,我民族数百世血液浇灌的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充满了生机,不仅能挽救自身病态,而且能回应西方文化挑战,争取光辉的前途。

  《国史大纲》第一次明确地把文化、民族与历史三者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历史就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展开和演进,研究历史的目的不但要厘清历史事实,更重要的要弄清事实后面所蕴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进而形成既有别于新考据学派,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型历史观,成为二十世纪文化民族主义史学派的代表。同时,强调文化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基础出发,对新考据学派所持的史学观进行了批评,集中彰显了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这对抗战期间以史为鉴,从民族的记忆中找回自尊和自信,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唤醒沉睡的国魂,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书作为一部章节体兼顾纲目体的通史著作,突破了传统史学著作只重---制度的纲目体例,全方位展示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社会生活的全貌,鲜活了历史事实,还原了历史真相,这种全新的著史方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钱先生以史学为路标拓展新儒家思想,既突出儒学精髓,又接扬春秋传统,与以哲学思想为路径的现代新儒家交相辉映,建立了一柱擎天的新儒家史学。

  总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可以从历史汲取经验和智慧。

【国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漫画中国史读后感10-19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04-26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读后感02-06

中国史演讲稿12-29

国旗下新中国史演讲稿10-25

礼记读后感,礼记读后感11-27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高中11-27

金锁记读后感范文 琐记读后感11-21

读后感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