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量的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能力方面:本课的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教学方法:
运用故事、漫画等具体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哲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新课)古时候,有个人饿极了,一连吃了六个烧饼,还觉得饿,就又买了一个,谁知道只吃了一半就饱了。这时,他十分恼火,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责骂道:我是多么不会过日子的人啊!早知道这半个烧饼就能吃饱,我为什么不先吃它呢?前面的六个烧饼,都被我白白浪费了!
(分析)大家看完了故事,就会发现这个人的行为是非常可笑的。如果没有前面六个的量的积累,他只吃半个烧饼是吃不饱的,从哲学上来看,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只看到事物的质变而忽视量变的积累,为了防止犯类似的错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的基本原理。
首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量变与质变的科学含义。(师生互动)
一、量变与质变的科学含义
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量变
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
师:对比分析量变和质变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生:量变是数量程度上的变化;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量变是逐渐、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显蓍的变化。
生:烧开水,烧的过程是量变,烧到100摄氐度是沸腾了、烧开了是质变。
师:(归纳)
项目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化结果
量变
数量程度
逐渐不显著
一事物仍是该事物,性质没变
质变
根本性质
剧烈显著
一事物变为它事物,性质改变
大家掌握了二者的区别没有?
思考:量变与质变哪种状态延续的时间长一些?并举例说明。
生:(略)
师:一面闹钟摆在这里,每天都在趋向陈旧老化,但变化不显著,这种变化是量变。某天这面闹钟突然停止了转动,这面钟坏了,这种根本性质的瞬间发生的快捷显著变化是质变。很明显,量变与质变相比,一般来说,量变延续的时间长一些,质变延续的时间短一些。
大家理解了量变与质变的区别,二者有什么共同点?量变与质变都是运动变化状态。下面学习二者的.关系。
二、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讨论:如果只有质变没有量变作为前提和基础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没有量变,只有质变,闹钟才一摆出来就会坏掉,不能使用。
生:吃烧饼时,一咬就会产生饱的质变。
师:如果没有量变作为前提和必要准备,那么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就只有质变。只有变化,那么事物时刻会变成它事物,当我们正要去认识它、改造它时的时候,它又会变为它事物,那么我们就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从而会陷入不可知论。其实是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可见从理论上分析是错误的。
从现实上分析只有质变而没有量变也是不可行的。例如:放月假回家,可能就由于事物时刻变为了它事物而不认识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了。可见从理论还是从现实来分析,没有量变作为前提和基础是不行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讨论:如果只有量变没有质变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如果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古猿就永远不能进化成为
生:社会永远不能进步,永远为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年代
师:如果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那么事物永久为同一事物,那么世界就能向前发展,其实是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运动,从理论上分析是错误的。从现实上分析只有量变没有质变也是不可行的,就好比吃烧饼,吃一个、十个、一万个、十万个都没有吃饱的质变。可见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上来分析,只有量变没有质变的结果是不行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知: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量变和质变是相联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那么,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形有几种?
3、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培养,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另一种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份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引起质变。
师:分两大组举例说明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比一比哪组同学的事例更丰富、更形象
一大组:一棵树不能成森林,许多树构成了森林。
一双筷子很易折断,十双筷子很难折断。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粒沙不成堆,很多沙成沙堆。
二大组: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构成,但由于氧原子排列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就完全不同。
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排列不同,表达效果绝然不同。
音乐符号1、2、3、4、5、6、7经过作曲家创造,能组成不同的乐曲
师: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培养引起质变。另一种是数量不同,但是内部结构、排列次序的变化能引起矛盾力量双方对比的改变,从而导致事物性质改变。如田忌赛马(分析略)数量不变结构的调整引起质变,运用到经济生活中,要求我们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走集约化增长的道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
师:有了量变是不是必然有质变?
生: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能才变化质变
4、量的变化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师:为什么说量变只有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生: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当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力量的增减还没有引起依存关系的破裂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而当矛盾双方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从而使依存关系破裂,事物的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师: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师: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吗?并举例说明:
生:吃饭——吃饱——再吃——再吃饱——……
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三、事物是不断地通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师:一次量变到质量,整个世界并不能真正向前发展,事物只有经过量变和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才能推动世界日新月异不断进步。
小结:
课堂作业
一、单选题
1、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C)
A、运动和静止
B、新事物和旧事物
C、量变和质变
D、速度和质量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哲学寓意是(B)
A、要重视事物数量上的变化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路要一步步的走
D、生命在于运动
二、问答题
材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坚持学法文。有人说他年龄大,学习太难。他说:“我今年43岁,一天学一个字,一个可以学365个字,七年可以学2555个字,到了50岁,不就是一个通法文的人了吗?”后来,经过四、五年的学习,他终于能用法文阅读科学书籍。试分析该材料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1)材料中包含了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要取得通一国文字的质变,必须一点一滴地学,进行量的积累,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全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特别有利于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课。其中,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共2框,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搞好本节课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充分钻研和把握教材内容,分析和了解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平行班的学生。基于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整堂课由浅入深,从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拨开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培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能力则是知识的内涵或精髓”教学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在“量变与质变”教学中,师生围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精选材料,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有趣的材料展开讨论,通过对材料进行步步深入的分析,从而获得抽象的哲学道理。
四、教学目标:
1、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2、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五、教学重点: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六、教学难点: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引入
新课教师激情朗诵《荀子﹒劝学》中的一段名言。播放课件,出示四句哲理名言。学生听教师演讲,观看课件,接受视听信息的感染。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1、名言赏析播放课件,出示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学生朗诵并赏析名言,辨析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小组交流讨论;代表发言交流。课件图文并茂的演示方式可激发学生积极讨论交流。
2、归纳小结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归纳含义。选择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分析同学发言,归纳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得出结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和评价。
3、理解概念
①板书:“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②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27页内容。
③教师组织学生辨析
出示演示文稿强调要点。
①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②分析事例:水的相变。
③学生举例说明对“量变”与“质变”的理解。明确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培养学生自读教材与把握概念内涵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4、辨析量变质变关系组织引导学生分析“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教师提出学生容易出现的两个误解:
①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②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学生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对二者辨证关系的理解。组织学生发表对①②两个观点的看法,加深对“量变与质变”关系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的误解。
5、辨析两种质变形式教师出示图片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或者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通过典型事例的演示,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让学生明确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
6、归纳量变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教师在学生讨论与辨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归纳总结“量变”与“质变”辨证关系原理,进行要点演示强调。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本课: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巩固教学
1、要点
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用简洁的语言和结构关系板书本节要点。学生同老师一起归纳知识要点。鼓励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构建自己对要点的归纳。完成多样化的概念图。
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图,并能发挥个性特点。
2、巩固练习
①出示图片学生用所学原理解释图示蕴涵的哲学道理。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应用原理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促使自己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自己。
②组织讨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阐述自己对此观点的理解。
3、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提出要求。课后按教师要求完成作业。巩固知识,强化能力。
八、板书设计: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食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数量、程度逐渐、不显著量变是质变的而前提和必要和准备量变与质变量变根本性质剧烈、显著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九、体验与反思
哲学常识中有些哲学道理在生活中处处有所体现,比如“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在讲《量变与质变》一课时,我围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精选事例和材料,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有趣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材料的逐步深入的分析,获得抽象的哲学原理。课堂上学生积极探讨的气氛很热烈,反映好。通过练习测查,学生掌握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达成了教学目标。我深切地感受到与其对学生进行灌输,还不如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必要帮助下,自己围绕学习任务开动脑筋,积极探讨,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有关知识,自己通过努力获取的知识理解更深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有效地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养成了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的好习惯。本节课课件的使用也促成了教学效果的达成,值得我以后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十、设计点评:
本科的教学从整体上讲,有以下两点突破值得推荐:
一是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自然和现实生活的教事例,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具体事物的变化特征,从而总结得出量变质变的有关基本知识,反映了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
二是能够设计运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具体事物运动变化的变化趋势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深化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认识理解,较好地发挥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 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量变与质变阐述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从本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来说,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联结“事物发展的原因”和“事物发展的趋势”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而言,本框“量变与质变”是第二框“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哲学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能用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契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不仅是本框的重点,也是全课的重点。
重点成因:
①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
②质量互变规律是指导学生看问题的重要方法。
(2)教学的难点:“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难点成因: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展开,虽然普遍存在但不容易被感知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二、说教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依据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让学生具体地、直观地感受气球的变化状态,在此基础上关注事物量的积累与变化。
2. 例证法:
运用故事、漫画以及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哲理,使理论贴近生活,增强理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3. 启发式教学法:
适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师生“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原因为本框探究事物发展的状态做好了知识铺垫。
通过前三课的教学学生对抽象概念、术语已经不再陌生,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能力铺垫。
高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关注社会生活,课堂上更是积极动脑,乐于发言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搜集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通过直观演示情景再现,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达到深刻领会并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再次,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 情景设置,导入新课(2—3分钟)
通过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以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这种直观的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总是从点滴开始,然后积少成多最终使事物的状态和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
(二) 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5分钟)
设置展示教学目标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在教学中按顺序分步实施。
1.什么是量变、质变?(板书)
首先请学生背诵《荀子·劝学》同时要求学生比较“跬步”“小流”与“千里”“江海”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确如果没有“跬步”“小流”微小的,不显著的积累就没有“千里”“江海”的巨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两个概念,归纳填写下列表格。
项目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 化 结 果
量变 数量 程度 逐渐 不显著 性质没变,----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 根本性质 剧烈 显著 性质改变,----事物变为他事物
强调: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板书)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用多媒体显示《愚人吃饼》的.故事,在笑声中让学生思考愚人的做法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然后讨论总结出以下结论: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进而分析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而引起的质变”---“外延”的量变(板书)
学生分组一组列举有关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些成语、俗语。另一组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举例论证这个观点。譬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等。
水滴石穿(自然界)、再比如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等(人类社会)。
最后共同学生讨论归纳以上变化的共同点--是通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即“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而引起的质变”。教师强调事物数量的增减是“外延”的量变。
学生思考:如果数量不变,事物能否引起质变呢?
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用多媒体展示乙醇和甲醚这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式,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图,让学生分析这里的质变是不是因数量的增加实现的?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得出结论:以上的质变事物总体数量并没有变,引起质变的原因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
另一种是“由于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结构上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而引起质的变化”---“内涵”的量变(板书)
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让学生分组讨论说明这一道理。
第一组学习生活:英文字母的组合,音乐符号的组合,圆的面积、周长的计算公式。
第二组社会热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进行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区域布局的调整,这些结构的调整就是在现有的生产要素,现有资源的条件下,通过优化结构,实现这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最优化结合,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上新台阶的质变。这些都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具体体现。
第三组:学习、工作有何启示?学习上就要科学的运筹时间,合理安排;各种知识要融会贯通,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要全面发展。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
a.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点拨说明:质变与发展之间既有严格区别的又有密切的联系,发展必须通过质变来实现,但质变不等于发展,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质变才是发展,否则只能是倒退。
b.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
(提问并讨论)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水滴”却不见“石穿” ?有了量变不一定有质变,关键是量变只有达到(一定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通过展示宇宙速度示意图以及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这一点)。
提问:怎样理解这里的“一定程度”?
教师总结:一定的程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量变与质变课堂教案】相关文章: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说课稿05-06
成功申奥的课堂课堂教案08-26
台阶课堂教案08-25
匆匆课堂教案08-26
课堂教案:白杨03-03
《白鹅》课堂教案03-07
课堂礼仪教案03-02
比尾巴课堂教案03-10
小班课堂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