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0-21 11:04:29 诗琳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2篇)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懂得保护水,有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两个金鱼缸(一缸里盛水,水里有一条金鱼,一缸里盛米,米里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牛奶、白糖、盐、沙、石子、红豆。八宝粥瓶子两个,毛巾一根。

  2、每组有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等玩水小容器,每人半玻璃杯清水和毛巾。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变魔术吗?(喜欢)那好,今天老师来给你们变个魔术,仔细看好了噢!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小朋友,你们来猜猜水到哪里去了?这可是个秘密一会儿再告诉你。

  2、其实水的秘密可多啦,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一)集体探索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杯子,一个杯子里装水,一个杯子里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彩珠)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的说我看见的;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米里有什么?(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不知道)那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米里到底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教师请一幼儿从米里摸出塑料彩球)

  为什么你们一下就看水里有彩球,却看不出米里有什么呢?

  教师小结:原来呀,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我们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是不透明的,所以我们看不见里面的东西。

  (2)水是没有味道的。

  出示醋,请幼儿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再闻闻水的味道,

  说说水有没有气味?知道水是无味的,

  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二)分组探索活动

  接下来呀,我想让小朋友和水宝宝做做游戏,自己再继续探索水的秘密好不好?

  (1)抓水游戏,理解水没有形状且水是流动的实验

  现在呀请小朋友挽起衣袖,用手去抓一抓盆中的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请小朋友取出桌子下面的盛水工具)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然后幼儿再将水再倒入盆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水有流动性)

  (2)溶解实验

  师:现在呀老师还想让小朋友做一个实验,再次探索水的秘密,你们愿意吗?(出示装有各种实验材料的纸盘)请小朋友从盆中舀一杯清水,让后从桌上的'白糖、盐、玉米粒、绿豆、中取几样东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师:谁来告诉大家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

  教师小结:糖、盐放入水中都不见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请小朋友把舀水的工具放回桌下)

  3、想办法把桌子上的水弄干净,(用海绵吸水,用抹布吸水)从而理解魔术的秘密。

  4、引导幼儿了解水的用途,并懂得节约、保护水。

  (1)原来水有这么多的秘密呀。请小朋友面向老师,老师还有问题想考考你。小朋友你们知道,水有什么作用吗?

  幼:能洗澡、能洗手、能发电、能浇花、能喝等。(教师小结水的用途:洗手、洗澡、浇花、游泳、灌溉、发电、喝)

  师:水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的生活时刻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滴水,爱护环境,不要污染水源。

  5、结束:幼儿帮忙收拾,且将玩过的水倒入水桶用来冲厕所和浇花。(放音乐,节水歌)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2

  教学目标

  1、 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 通过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利用教学图片教育幼儿要保护水资源。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的用处可大了》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师:在上课之前请小朋友们先复习一下我们学习过的语言儿歌(幼儿背儿歌:好儿童,像鲜花。生活在,阳光下。)

  师:刚才我们背完了儿歌,小朋友们背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我们学习过的生字宝宝(板书“活”字)

  师:这是个什么字?

  生:活!

  师:对,这是个生活的活字。是我们在哪一首儿歌中认识的? 它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偏旁你发现了么?(三点水)

  师:好儿童像鲜花一样在阳光下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离不开阳光,还离不开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水,这节课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走进水的世界,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点击出现课题《水的用处可大了》)

  2、水的作用

  ①引导幼儿讨论水的作用

  师:水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常见、最重要、最美好,也是最神秘的物质了,水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刻陪伴着我们,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今天,老师特地把这位小客人(小水滴)请到了我们班,大家看,它正向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它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水滴!”小朋友们也向它打个招呼吧!

  师:好!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位小客人、小水滴呢今天来是要告诉小朋友们,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作用,请小朋友们看小水滴它在做什么呢?(让幼儿看完四幅图片,教师在复述一遍、小结:小水滴真勤快!)

  师:其实小水滴不仅很勤快,而且很能干,我们继续往下看——–

  师: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水有浮力,这一特殊的作用(浮力,就是我们把一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不会沉下去)于是就发明了能在水里行走的大轮船、水还可以用来浇灌清洁……

  师:其实除了小朋友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作用外,水还有很多重要的用处,你们知道吗?(请幼儿举手回答)

  师:水的用有好多,但是它对我们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开水,多喝水对人的身体有好处,那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平时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

  ②显示大屏幕,讲述自来水的来源、 (点击出示自来水图片)

  师:下雨的时候,雨水都流到了江河里,可是江河里的水不干净,不能直接喝,自来水厂就将江河里的水抽上来进行加工消毒,使它变得干净了,然后通过自来水管把它们输送到各个地方,输送到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我们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

  ③讨论自来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师:小朋友们平时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来水干什么?如果没有自来水会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讨论,说出人们与水的关系)

  ④教师小结:平时我们要喝水……如没有水我们就会口渴,没有水就不能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①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师;水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可是你们知道吗!现在有很多地方的江河里都受到了污染,小朋友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喝了不干净的水脏水,就会生病、现在我们来看看,清清的河水是怎样变脏的呢!(点击大屏幕,教师解说)

  师:有些工厂将大量的污烟排放到空气中,这些污烟笼罩在我们的上空,好久都不能散开,下雨时小雨滴穿过污烟落到地面上,流到江河里,就使水受到污染变成了脏水

  再看,有些人把垃圾废物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丢到河里,也使水受到污染、

  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条被污染了的河,河第一幅图片比起来,我们喜欢哪一幅呢!脏水又臭又脏,让人很讨厌!

  ②认识节约用水的标志,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

  师:以前我们认识过各种各样的标志,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个节约用水的标志、

  ③看看图中的行为,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4、结束课

  教学反思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们非常的喜欢玩水,不管是有工具还是没有工具孩子的都是非常的喜欢。活动所能起到的效果那我也惊讶,它深深的触动了我们班的孩子们。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有时候说教是起到的成效是极低的,像图片这种视觉感官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极大的冲击,也会取得较好的成果!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3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1、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3、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l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l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l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l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l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l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l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l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l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5、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

  (1)当水的温度在“0”度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2)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幼儿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气变成水?”幼儿一时难以回答上来。我就请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提示在歌曲《云》中这样唱:“白云白,蓝天蓝,……不装鱼,不装虾,装的却是小雨点”。对幼儿讲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会变成白云,遇冷后会变成雨水落下来。提问:小朋友在洗热水澡的时候,有水蒸气吗?墙上为什么会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儿思考,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让水蒸气变成水。这样一下子就启发幼儿想出了好多方法。“找来冰箱里冷的空气。”“玻璃是冷的,把玻璃盖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让它变成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4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水是比较普遍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快乐。

  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明白水可以做什么。

  二、了解水的重要性。

  三、水的变化。

  四、水给人类做好事的同时也带来了坏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难点让幼儿知道一些科学现象,遇冷变成冰,遇热变成水蒸气等的道理。

  活动准备

  一小桶水,一个透明杯子,一杯牛奶,一瓶黑墨水在加上一块毛巾。

  活动过程

  过程一先把水倒入透明的玻璃杯中让小朋友看清楚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观察

  一叫几个小朋友来闻闻水有没有味道。【没有】

  二接着打开一瓶牛奶和水作比较,问:小朋友牛奶牛奶有没有味道【有】老师:牛奶是什么味道好吃吗?

  幼儿:是甜的好吃。然后将牛奶倒入水中这时候水变成什么颜色了老师问。

  幼儿:【白色】。

  三老师在将黑墨水倒入水中,此时和牛奶相比黑墨水更为突出,老师问:这时候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了?

  幼儿:【黑色】

  讲述水的重要性

  比如照明:没有电灯我们可以点蜡烛,没有蜡烛我们可以点油灯,没有油灯我们还可以点火把,要是连火把也没有那我们可以静静地等待黑夜过去白天的到来。可是对于水就不同了,就好像今年的'旱情一样,没有水我们无法洗脸,刷牙,无法解渴,餐桌上没有鱼虾,看不到花草树木,不知道什么叫游泳,船业无法行驶,连娃娃哭也没有了眼泪。

  老师问:水还可以变成什么?

  幼儿:【不知道】

  老师讲解:水遇冷就会变成冰,遇热变成水蒸气,还可以变成:雨,雾,雪。

  老师问:长时间下雨好不好?

  幼儿:会涨洪水冲垮我们的房子和树木,塌方,甚至还会失去生命。

  最后教育幼儿要懂得【节约用水】

  总结得出:水是无色无味变化无穷的,水带给人类快乐也带来了危害。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了水变化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幼儿明白了水的重要性以及危害。如果在让我上这节课我应该要再拓展思维,然后在找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加深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养、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认识、理解词汇:融合、分离。

  4、探索各类绘画材料的特性(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等)。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清水、牛奶、红色水、蓝色水、油各一小杯。

  2、图片一张、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学具:

  1、桌面:一小碗油、红色水、黄色水、蓝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3、每位幼儿两个透明杯、一把小勺。

  4、棉签、白纸教具的准备中,控制好有色颜料水的浓度,以便可以在清水中更好的体现出它的色彩。选择深色系的图片,让幼儿可以清晰的观察出透过水和水杯展现出的影像。

  学具的准备需要为每位幼儿准备好一套实验工具,让每位幼儿都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其中的乐趣。清水和空盆的提供可以每桌一个,大家共用。透明的水杯以选择底部较稳的杯子为宜,以免幼儿在操作中碰到后,将水洒出。

  活动过程:

  一、巩固已有知识经验

  1、出示水提问:水是什么颜色的?

  隔着玻璃杯,透过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图片上内容。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水是透明的。

  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说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可以流动的。

  再出示牛奶提问:刚才水颜色是无色,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色?

  幼儿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对于水的了解,小朋友们从小班开始就有了逐步的接触和认识。所以这一系列的操作由老师进行,幼儿进行总结归纳,在锻炼了他们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于科学实验所产生的结果能用语言进行总结的技能。

  2、练习盛水、倒水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们将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轻轻的将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谁的本领最大,可以不让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设计意图:玩水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当幼儿们看到桌子上的勺子和水杯时,早已按捺不住伸手一试的冲动。为了让孩子能将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科学实验中,所以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尝试盛水、倒水的小乐趣。在帮助幼儿理解水是可以流动的特性同时,也为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操作上的需要,做好相应的练习准备。

  二、融合小实验。

  1、师: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红色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幼儿进行猜测。

  幼儿进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确结果:清水中加入红色水后就变成红色水了 。

  同样方法,了解清水与黄色混到一起后的变化。

  学习新词汇:“融合”

  2、幼儿动手操作,请个别幼儿展示。

  请幼儿新词汇“融合”对于刚才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水与有色水的混合,让幼儿理解了相互融合的意义。同时为下面的另一个新词汇“分离”做好铺垫。

  三、油水分离小实验出示花生油师: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观察知道花生油是黄色、透明的。

  师:如果让它和水放在一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幼儿进行预测、探索。

  师:为了证实小朋友们的设想是否正确,现在还是请你们进行小实验。将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会发生怎么的结果。

  幼儿动手操作、搅拌。

  由幼儿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油和水是分离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学习新词汇:“分离”

  教师小结: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轻。

  设计意图:油水分离的.实验是本节活动设计的重点,所以在活动中所占时间长一些。首先由幼儿进行观察油的特征,其次进行猜测混合后的变化,再次进行操作得出正确结果,最后由幼儿总结,老师说出油和水不能融合的秘密。所有过程由全部交由幼儿操作进行,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了他们爱动脑、爱动手的能力体现。

  四、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要画一幅有趣的画,工具是棉签和油。请小朋友在白纸上用沾了油的棉签画一幅你喜欢的画。在吹干以后,用刚才我们融合在一起的红色、黄色颜料刷在白纸上,看一看完成后的作品会有怎样的奇妙之处。

  设计意图:利用油水分离的方法,通过绘画作品的展示,更为直接的体会到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乐趣。

  五、探索活动寻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油和水的一些工具,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6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通过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利用教学图片教育幼儿要保护水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的用处可大了》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师:在上课之前请小朋友们先复习一下我们学习过的语言儿歌(幼儿背儿歌:好儿童,像鲜花。生活在,阳光下。)

  师:刚才我们背完了儿歌,小朋友们背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我们学习过的生字宝宝(板书“活”字)

  师:这是个什么字?

  生:活!

  师:对,这是个生活的活字。是我们在哪一首儿歌中认识的?

  它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偏旁你发现了么?(三点水)

  师:好儿童像鲜花一样在阳光下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离不开阳光,还离不开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水,这节课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走进水的世界,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点击出现课题《水的用处可大了》)

  2、水的作用

  ①引导幼儿讨论水的作用

  师:水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常见、最重要、最美好,也是最神秘的物质了,水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刻陪伴着我们,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今天,老师特地把这位小客人(小水滴)请到了我们班,大家看,它正向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它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水滴!”小朋友们也向它打个招呼吧!

  师:好!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位小客人。小水滴呢今天来是要告诉小朋友们,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作用,请小朋友们看小水滴它在做什么呢?(让幼儿看完四幅图片,教师在复述一遍。小结:小水滴真勤快!)

  师:其实小水滴不仅很勤快,而且很能干,我们继续往下看————————

  师: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水有浮力,这一特殊的作用(浮力,就是我们把一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不会沉下去)于是就发明了能在水里行走的大轮船。水还可以用来浇灌清洁……

  师:其实除了小朋友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作用外,水还有很多重要的用处,你们知道吗?(请幼儿举手回答)

  师:水的用有好多,但是它对我们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开水,多喝水对人的身体有好处,那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平时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

  ②显示大屏幕,讲述自来水的来源。

  (点击出示自来水图片)

  师:下雨的时候,雨水都流到了江河里,可是江河里的水不干净,不能直接喝,自来水厂就将江河里的水抽上来进行加工消毒,使它变得干净了,然后通过自来水管把它们输送到各个地方,输送到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我们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

  ③讨论自来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师:小朋友们平时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来水干什么?如果没有自来水会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讨论,说出人们与水的关系)

  ④教师小结:平时我们要喝水……如没有水我们就会口渴,没有水就不能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①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师;水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可是你们知道吗!现在有很多地方的江河里都受到了污染,小朋友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喝了不干净的水脏水,就会生病。现在我们来看看,清清的河水是怎样变脏的呢!(点击大屏幕,教师解说)

  师:有些工厂将大量的污烟排放到空气中,这些污烟笼罩在我们的上空,好久都不能散开,下雨时小雨滴穿过污烟落到地面上,流到江河里,就使水受到污染变成了脏水。再看,有些人把垃圾废物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丢到河里,也使水受到污染。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条被污染了的河,河第一幅图片比起来,我们喜欢哪一幅呢!脏水又臭又脏,让人很讨厌!

  ②认识节约用水的标志,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

  师:以前我们认识过各种各样的标志,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个节约用水的标志。

  ③看看图中的行为,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7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 、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塑料杯若干、两种颜料、两块石子、盐、糖、盆一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不洗不脏,越洗越脏,花草树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没有它。(打一自然物 水)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冬天很冷水会结冰是水的固态,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态,开水冒的气是水的气态,那么水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变成冰块,一会变成雨水,一会又变成气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们想多了解水吗?好那我们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分别给三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两杯加入不同的颜料,水马上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了什么颜色。

  2、水是没有味道的。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清水说说有没有味道,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和盐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实验:把一块石子放入带有颜色的水杯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动的。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8

  活动目标:

  1.尝试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与同伴合作运水。

  2.探索管子运水的方法,感知用管子运水既快又方便。

  3.感知水的特性,萌发节约用水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拯救小鱼、干旱地区):防滑垫、防水围裙、防水鞋套、水桶、鱼缸、塑料盆、长软管(虹吸管和普通管)、海绵、瓶盖、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塑料膜、塑料篮、皮筋、针管、勺子等;背景音乐。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了解水有“流动”的特性,探索水的多种玩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玩水的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共鸣。

  师:你们喜欢玩水吗?你平时是怎样玩水的?

  二、教师交代任务,鼓励幼儿小组合作探索各种运水方法。

  1.请幼儿4人一组观察桌面材料,商量用什么办法运水。

  2.幼儿自主探索运水的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各组运水方法,教师将方法进行归纳。

  三、创设情境“拯救小鱼”组织幼儿进行运水比赛。

  1.师:现在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鱼缸里的小鱼缺水了,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内给鱼缸灌满水,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2.将鱼缸并排放好,比较水位高低。

  四、鼓励幼儿探索用软管将桶里的水运到盆里,学习使用虹吸管。

  1.讨论:如果家里用的水也用这些方法来运输方便吗?那我们家里的水是怎么运来的?

  2.出示虹吸管和普通软管,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管子的不同。

  3.幼儿小组合作尝试水管运水,发现水流方向与水管位置高低的关系。

  提问:你运水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水从水管高的一端流出还是从水管低的一端流出?你们觉得用什么工具运水比较方便?

  小结:看来用水管运水是又快又方便的一种方法。

  五、情感提升,了解缺水地区是怎样运水的,懂得节约用水。

  1.讨论:他们是怎么运水的?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

  2.小结:原来这么多地方都没有水用,那我们小朋友在用水时要节约用水。

  课后反思

  “玩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感兴趣的事。利用孩子这一天性,在运水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快、自主的运水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运水活动中来,尽情地表达着、思考着、表现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水、运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带来的乐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材料来运水。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本次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三次小组合作实验的机会,每次动手实验前引导幼儿集体讨论方法、比较材料,为幼儿小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并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增进幼儿实验的规则感,如:不要把水洒到地上或者小朋友的身上。一方面避免了地面湿滑或弄湿衣服,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不错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他们主动分工实验,有的记录方法,有的实验验证……从“幼儿表征”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够用绘面等简单的方法记录出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咋果,并愿意在交流中尝试概括他们的探究成果。

  整个活动在欢快的实验中进行,幼儿充分体验了探究玩水的乐趣,但是也有一点不足。虽然提出了实验要求,还是有小朋友将水洒在了地面上。因此我带领幼儿观察“干旱地区的水是怎么来的?”从而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懂得节约水资源。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对孩子的回应虽然采取了追问、鼓励等方法,但概括能力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加以改进,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9

  活动目的:

  1.对探索水的黏附力感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知水有表面张力的现象,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生活中幼儿已初步了解“水是流动的”等特性。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大小不同的两块塑料板,每桌一盆水,滴管,塑料几何图形,各种板(塑料板、通心板、桌子、黑板等),半个乒乓球的“迷迷转”,塑料垫板等;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安装窗户时发生的事情”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引导语:小兔子的新房盖好,但是它在安装窗户时不小心把水滴在两块透明塑料中间,结果发现了水的'“魔力”。到底是什么“魔力”呢?今天我们就来找找答案。

  二、幼儿初步感知水存在表面张力,探究水的黏附力。

  1.出示两块透明塑料板、水等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在两块透明塑料板中间滴上小水滴,你们猜猜这两块塑料板会怎样。

  2.幼儿动手实验,在两块塑料中间滴上小水滴,感知水的黏附力。

  3.幼儿分享交流,从而获得“水有黏附力”的认识。

  引导语:在两块塑料板中间滴上了水,你们发现这两块塑料板会怎样?是什么让这两块塑料板粘得这么牢?

  4.小结:原来水是有魔力的。我们在塑料板或玻璃中间沾点水,水就能紧紧地将两块塑料板或玻璃吸住,两块塑料板或玻璃就不容易分开。

  三、迁移经验,幼儿玩“拼图游戏”,再次感知水的黏附力。

  1.出示塑料几何图形、展示板,再次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如果我们不用糨糊、不用胶水,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几何图形塑料片粘在展示板上?

  2.幼儿动手实验探究,将几何图形塑料片沾点水粘在展示板上进行拼图游戏。

  3.师幼分享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要在光面的塑料板或玻璃中间加少量水,水才具有黏附力。

  4.讨论:你的实验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几何图形塑料片黏在展示板上的?几何图形塑料片沾点水后,粘在哪里不会掉?(塑料板、通心板、桌子、黑板等。)

  5.小结:水具有黏附力,只要在两块光滑板的中间加上水,这两块板就会牢牢地吸住。

  四、迁移经验,探究“旋转的迷迷转”,进一步感知水的黏附力。

  1.出示塑料板和半个乒乓球做的“迷迷转”,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如果想让“迷迷转”粘在塑料板上,可以用什么方法?

  2.幼儿动手玩“旋转的迷迷转”。

  引导语:怎样让“旋转的迷迷转”转起来?我们要选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0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探索活动,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水的循环》《多变的云》;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幼儿查找的相关资料、图书;电饭锅;玻璃;前几天与幼儿一起洗的手帕;小实验记录表;笔;排序表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它怎么了?(干了)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幼儿探索活动

  请小朋友到桌子上去查一查,看一看相关的资料,然后告诉大家水到哪里去了,好吗?这里有小朋友准备的资料有电脑,在小实验中有一张记录表,在做实验时你发现的秘密纸上有就在后面打勾,没有的就用自己的方式在下面记录。

  1.第一组:幼儿收集整理的资料、图书

  2.第三组:实验(强调安全)

  3.第四组:电脑

  刚才小朋友找了很多的资料并且做了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加热,才会变水蒸气)

  (幼儿回答)

  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三、利用多媒体,了解水的循环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小水滴怎样才能去旅行呢,它会想出什么办法?

  有谁会来帮助它?

  离开了大海它会变吗?变成什么?

  让我们看一看,到底是谁帮助了小水滴,它变成了什么?(水蒸汽)

  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三)由于太阳光的照射,水面慢慢的变热,就变成了水蒸汽,慢慢上升在天空中聚集成云。

  水变成云后会怎么样?它还会变吗?它会变成什么?

  幼儿讨论后回答

  4、让我们来看一看,《水的循环》(全)

  幼儿边看,教师边做解释。

  大海水——水蒸气——云——雨雪等——水(大海),然后又重新开始的`这个过程就是水的循环。

  5、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排序表,还有——请你从红旗处开始把水的循环过程排一排。

  5、那谁来告诉大家手帕上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四、环保教育

  1、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离开水吗?

  2、那,我们怎么来保护水资源?

  让我们大家一起收集保护水资源的资料,然后向大家来介绍好吗?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1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幼儿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团结协作能力,体验成功快乐。

  2、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尝试多种方法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

  4、体验水的特性具有流动性。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塑料膜、大小不同的瓶盖、布各种包装袋、海绵、皮筋、剪刀。

  活动过程:

  一、科学活动

  1、开门见山,引出活动:小朋友,老师今天有个任务要交给你们,就是把这边的水运到对面的水桶里去,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自由结合。(幼儿四人一组到材料边)

  2、师:小朋友看看都有哪些材料?(瓶子、塑料膜、海绵、皮筋、剪刀……)

  师:下面小朋友想办法用这些材料运水看哪组想的办法多?可以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开始吧。

  3、幼儿探索运水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A每组小朋友最先想到的方式师找一个大小相当的瓶盖把瓶子盖紧,然后到桶里舀水运到对面的水桶里,然后小心翼翼的倒进去,然后拿彩笔记录到后面的黑板上。(用图画表示)

  B也有的小朋友直接用吸管吸水,然后挤到瓶子里。

  C有的小朋友用海绵吸水然后拿到对面去,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海绵太大无法把水挤到瓶子里,第一组有一名小朋友在尝试过程中想出没有底只有盖的瓶口大,把海绵里的水挤到没有底的瓶子里较易然后再把水倒进对面的水桶里。

  D第2儿组有一个小朋友想出用塑料膜的四个角提起来运水、还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膜垫在没有底的矿泉水瓶底下、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皮筋把塑料膜绑在瓶底更加省力一次又可以运更多的水

  E一组又个小朋友想出用半圆的球体(下面又个小口)上面口大下面的口小把它放在对面的水桶口上面然后在往里面倒水这样水不容易漏出来。 F有的小朋友想出用贝壳去运水,

  G有的小朋友想出用针管吸水

  H有的小朋友在用海绵运水的时候发现在路途中海绵容易把水漏出来,就想出用塑料纸垫在海绵的下面这样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了。

  4、小总结:

  师:小朋友快到老师身边来刚才我们都尝试了自己的想法,看一看我们想出了哪些种方法?先看第一组,

  A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得?师;好你把你的想法给小朋友说一说。

  (幼儿边拿瓶子演示一边说:我给这个瓶子找了一个合适的盖拧上然后到桶里舀水把水运到对面的桶里去)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1)

  B师,这种方法和第一种方法一样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就行了

  C师: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海绵)这是谁想出来得,把你的想法告诉小朋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海绵到桶里吸了一些水然后把它运到对面的水桶里去)想的真好。(教师列上数字2)

  D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说一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这个一半的球到桶里舀水然后把水运到对面去)(教师列上数字3)

  E师: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说一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贝壳皮到桶里舀水然后倒到水桶里去)(教师列上数字4)

  F师:谁来说一下种方法?(幼儿边演示边说我拿这个有小孔的半圆球把它放到对面的水桶口上往里面倒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了)

  师:她想的这个办法可真好我们鼓励鼓励她(幼儿一起鼓掌)

  师:第几种方法了?(幼儿齐声回答第五种)

  G师:这个圆形代表什么?幼儿齐声回答(瓶子盖)谁想的这种办法?好你来说一下。(我用瓶子盖来舀水然后倒到对面的水桶里)

  师: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6。

  H师:下面这种方法两个符号画到一块这是水想的办法?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你是怎样用这两种材料来运水的?我把塑料膜垫在矿泉水瓶子的底下然后水就比容易漏出来在把水倒到对面的水桶里。

  师:她想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鼓励鼓励她。(幼儿鼓掌)(教师列上数字7)

  I这个符号代表的好象是酸奶瓶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给小朋友讲一讲(这个酸奶瓶没有底也没有盖我把它放在对面的桶上小口朝下大口朝上这样再倒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你可真聪明想出了这种好办法小朋友鼓励鼓励他幼儿鼓掌。(教师列上数字8)

  J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塑料袋到桶里面兜一些水然后把水倒到对面的桶里)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9。

  K师:这个符号代表什么(针管)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说一下(我用针管到桶里吸了一些水然后把水挤到对面的桶里去)

  师:也很好,好我们一块来数一数一组小朋友一共想出了多少种方法幼儿一起数(1、2、3、4、5、6、7、8、9、10)

  师:一组小朋友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我们来看看第二组小朋友想出了那些办法?

  A这是谁记录的?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我用皮筋把塑料膜绑在没有底的矿泉水底部这样在舀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还能一次运很多的水这样非常省力气)师(你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教师列上数字1)

  B这是谁想的办法,好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提住塑料膜的四个角然后到桶里面去舀水)

  师:不错真是个好办法。(教师列上数字2)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塑料膜蘸一下水然后送到对面拿的桶口挤一下也能挤进水去)也是一个办法(教师列上数字3)

  师:第二组小朋友一共想出了三种方法,下面看一下第三组小朋友都想了哪些方法?(方法同上)

  师:小朋友我们看一看哪个组想的办法最多(一组)我们鼓励鼓励他们。

  5、再次尝试。

  A、师:小朋友你认为那种方法好?那种方法不好?为什么?你愿意尝试一下别的小朋友想出的办法吗?(愿意)师:我们来试一试。

  B、幼儿进行探索,在尝试的过程中幼儿亲身体验了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

  6、进行游戏

  A、师;小朋友到老师这边来,刚才你们都尝试了各种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开展一次运水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运的水最多?

  B、幼儿进行分组运水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大部分都喜欢用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来运水,因为通过前面的探索他们都在潜意识里知道矿泉水瓶装的水多,这种方法比较好。二组的'小朋友在比赛中也运用了别的组想的好办法把有孔的半圆球放到水桶口上这样水就不容易漏出来……。

  C师:好,时间到,我们来看一看哪个组运的水最多,(把水桶并排放到一起然后进行比较)一组胜利了(一组小朋友进行欢呼)

  7、结束活动

  小朋友你们今天表现可真不错把许多废旧材料都变成了运水工具而且还想出了许多又快又省力的办法,你们真实棒极了,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奖品,(幼儿欢呼)过来看一看是什么?老师给你们带上真漂亮。

  二、艺术活动

  1、导入部分:

  A、师:小朋友你们平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运水工具?(水桶、脸盆、水瓢、运水车……)

  B、师:今天我们玩了运水的游戏,小朋友把许多废旧材料都变成了运水工具,而且还想出了许多又快又省力的办法,现在请小朋友开动你的小脑筋我们来作一次小小设计家,把你认为最省力的运水工具或者方法画下来然后把你的作品送到工厂去制作出来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方便。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作品

  师:哪个小朋友想起来把你的作品讲一下,(幼儿举手)好你来讲一下(这幅作品是我画的,我画的是一辆洒水车,里面装了满满的水,洒水车可以浇花、浇树、浇小草可以美化环境让人们能够呼吸新鲜得的空气)师:你的想法真好。

  师:还有谁想起来把你的作品讲一下,好你来说(这是我画的,在平常生活中人们总是用水桶提水很不方便,我在井边设计了一个按扭,一按水就回自动从井里抽出来然后流到家里的水缸里去)师:你想的这个办法可真好,我们小朋友鼓励鼓励他。

  4、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都是小小设计家,设计的运水工具都很棒,我们把作品送到工厂去好不好。(好)

  听音乐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今年我在大班进行了有关玩水的活动,从最初的自由玩水到幼儿有选择地使用各种工具玩水的过程中发现,幼儿不仅喜欢挑选可以盛水的物品玩水,而且常在倒水过程中把水洒了一地。受此启发,产生了本次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操作,把水装入瓶子里而不洒在地面上。通过此活动,拓展幼儿的思路,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协作能力。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了解生活中油和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1杯水1杯油,幼儿每人各1份蓝黑钢笔水。

  2、每人1根搅拌管、背景音乐一首、

  3、几张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等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难点:不同物质放入水中的相溶性和不相溶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小客人跟你们玩游戏,想知道是谁吗?

  (想)好,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谁?(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将蓝、黑色的钢笔水倒进一杯水里,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要求。请你们仔细听,请你们把蓝、黑色的钢笔水倒入一个杯子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会出现什么现象?

  提问:发现了什么?(它们在一起融化变成黑色的水)

  师: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是的,蓝、黑色钢笔水倒进水里,它们融化在了一起变成了黑色的水。说明它们是能融化在一起的。(解释融化意思一种物体和另一种物体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够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分开的。)

  三、让幼儿想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师:你们猜猜、想想,把油倒进已经融化的水里,你们会发现什么秘密?我也不知道,现在请你们把油倒进融化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之间发什么说呢么变化?

  提问:

  1、油和水它们能不能融化在一起?

  2、为什么?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你们发现的这样。(教师再次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因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不论先倒水还是先倒油,油都是浮在水的上面,水在油的下面。说明油和水它们是不能在一起的,它们是分来的。

  四、延伸,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并想象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

  结束语: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哪些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呢?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3

  设计意图: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孩子对水则怀有及其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爱水,爱玩水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和认识水的活动,把孩子们无意识的戏水引导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认识探索过程,提高了了幼儿的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 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活动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 水是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活动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活动三:讨论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4

  教学目标:

  1、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2、初步知道水的重要性和缺水造成的恶果。

  3、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水,牛奶,醋,玩水的玩具及制作好幻灯片。

  2、幼儿经验:了解水从哪里来及水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1、动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无味的特性

  (1)给每组幼儿桌上提供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师:知道杯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醋是什么味道?牛奶是什么味道?水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结:水是没有味的。

  2、感知水无色的特性

  (1)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东西的颜色。师:醋是什么颜色?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是什么颜色?

  (2)小实验:透明的水。方法:将三颗纽扣分别放进三个杯子,让幼儿分别观察。师:能看见醋和牛奶杯子里面的纽扣吗?为什么?能看见水杯里的扣子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因为醋和牛奶有颜色,所以,杯子内的东西看不见,因为,水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所以,能看见杯子里面的东西。

  3、出示水盆和玩具,感知水能流动和具有浮力。师:水还有一些秘密藏在水盆里,只要小朋友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1)幼儿玩水,老师参与幼儿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玩具浮在水上、用手指把玩具向下按,有什么感受?水能从这个杯子流进另一个杯子)。

  (2)集体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师:刚才,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教师边演示边小结:水可以流动,水有浮力。

  二、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1、谈话教学:水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3、教师小结:天山下雨,雨水汇集到河里、水库里,就形成了很多的水。

  三、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用途

  1、谈话教学:水有什么用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广泛运用。

  3、教师小结:(省略)

  四、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给人类造成的恶果

  1、谈话教学:没有水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的严重后果。

  3、教师小结:(省略)

  五、延伸教学:环保小卫士

  1、谈话教学:怎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宣传教学——环保小卫士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5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尝试,激发幼儿探索、创新的欲望,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3、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用篓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用海绵、毛巾、棉布等吸小盆里的水再挤进大盆)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棉花、纸、植物等。)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叶渐渐由下向上变红。

  2、“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红了的`“小细管”。

  4、讨论:毛巾、海绵、纱布、棉布里有“小细管”吗?

  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不过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棉布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纸树变成彩色的树?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自己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看一看、猜一猜。

  1、请幼儿随意观察环境中的图片,以及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莴笋等蔬菜上的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萝卜吸红墨水的小实验,一起观察萝卜上的“小细管”。

  2、给幼儿看一朵一半花瓣红一半花瓣白的百合花,让幼儿猜猜这是怎么回事?(事先把一朵白色百合的花茎从中间劈开一截,一半放入红水中,一半放入清水中)鼓励他们动脑筋进一步探索。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

  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了解水的有关知识时,我让学生自己写卡片,写出自己知道的内容,把自己写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的网状图中,完成书中的网状图,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对粘贴自己写的卡片很感兴趣,每个人都很兴奋。之后,我进行了小结,整理了学生粘贴的有关水的知识,发现学生对水的特点了解不够,这样很自然地导入到研究水的特点环节中来,进入探究环节--哪个口袋中是水。在这一环节中,我用了7个黑口袋,里面分别装了树叶、石头、木块、水、牛奶、醋精7种物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观察方法进行猜测、辨析哪个口袋里是水,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就很高,对口袋里装的东西很好奇,还有特别喜欢猜这种方法,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小组同学讨论得很激烈,尤其是在猜水、牛奶和醋时,意见不太统一,最后才定下来,填写在记录单中。在小组汇报辨析结果时,我让学生不仅说出物体名称,还要说出辨析的依据,最后两组同学在水和牛奶、醋的猜测结果出现了分歧,用了摸和闻的方法。由于黑口袋里还有一个密封口袋,醋味也不太明显,另外,课前准备时,这些口袋都是放在一起的,其他口袋上也稍稍带有醋味,很难分辨。最后,我把黑口袋全部都打开了,让学生用眼睛看的方法,辨别出牛奶,因为它是白色的,而水和醋精是无色的。剩了两个无色物体,这个时候学生说用闻的方法就可以辨别哪个是醋精,哪个是水了。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终于揭开了谜底,恍然大悟。结果两个小组都没有完全猜对。都发出“唉”的声音。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地学习热情,就像在游戏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7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及探索活动,初步了解水的透明性、流动性及溶解性。

  2、乐于在操作活动中和同伴共同分享探索得到的结果。

  3、有初步的环保概念,懂得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1、两个透明杯子(一杯内装一彩球,另一杯内有沙,沙内埋一玩具),一玻璃杯清水

  2、 每组一份奶粉、白糖、果汁、咖啡,用碗装好。(溶解实验使用)

  3 、每组一套操作材料: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条毛巾。(验证水的流动性实验使用)

  4 、水污染视频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看是什么

  1、教师出示两个透明杯子,一杯装水,一杯装沙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杯水和一杯沙,我现在要将两个神奇的宝贝藏在它们里面,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老师藏了什么宝贝在里面

  3、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水和沙里都有什么宝贝

  4、师:为什么我们能很快的知道水里藏了什么宝贝,却不知道沙里有什么呢?(水是透明的,能一眼看到)

  二、游戏:水宝宝搬家

  1、出示一个装了水的塑料盆和碗

  师:水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把家搬到面前的小碗里,你们都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水宝宝呢?(幼儿自主回答)

  2、师: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几样好玩的工具,我们来认识一下(介绍提供的工具,分别为:小筐、漏网、塑料袋、有洞塑料袋、小杯子)。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来帮助水宝宝,大家动手之前请先卷起袖子,如果桌子上面有积水了,可以用边上的抹布来擦干净。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试验的过程

  师:我们来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帮水宝宝搬家的经历。(用的什么工具?发生了什么情况?)

  三、游戏:会变化的神奇水

  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

  师:老师又把水宝宝请来了,这次,要和水宝宝一起变个魔术。

  2、教师将奶粉放入杯中搅拌

  师:谁来告诉我,水宝宝怎么了?(变浑浊了或者变成牛奶了等)为什么水宝宝变色了?(因为奶粉溶到水里了)

  3、师: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神奇材料,我们一起和水宝宝来变魔术吧!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5、幼儿坐在操作台边,教师进行提问

  师:你们的水都发生变化了么?小朋友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然后告诉我们大家,你的水宝宝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尝一尝变了魔术之后的'水宝宝。

  四、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1、师:我们今天和水宝宝做了这么多的游戏,大家都喜欢水宝宝么?

  2、师:小朋友们还知道水宝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作用?

  3、师:老师今天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看一看,视频中的水宝宝怎么了?

  4、师:水宝宝怎么了?什么样的行为会让水宝宝生病?我们应该怎么爱护水宝宝?

  5、教师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并且爱护好我们身边的水宝宝,不让脏东西污染了它们。接下来让我们回到教室,继续和水宝宝一起做更多有趣的游戏吧。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分清淡水和咸水,懂得水对人类及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2、初步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的简单方法。

  3、爱护珍惜水资源,敢于指出并阻止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活动准备

  1、课件—如果没有水的话

  2、地球仪若干个、咸水(盐水)、淡水各1杯、盆栽绿叶草本植物4盆。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了解水分布情况

  1、教师:小朋友,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

  2、分组观察地球仪,哪些地方有水。通过观察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分清淡水、咸水,明白淡水资源的珍贵,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爱护珍惜水资源。

  二、了解水的作用

  1、快速联想

  (1)哪里有水?(河、湖、井)

  (2)水有哪些用处?(饮用、灌溉、养殖)

  2、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需要用水?

  (洗碗、洗菜、洗米、洗衣、洗澡、煮饭、浇花菜)

  3、观看实验录像:

  取4盆生长良好的温生草本植物,老师和小朋友分别用咸水、污水、淡水浇灌,然后分别放在阳光下,两天后,可见叶片日渐枯萎,从而使幼儿明白植物和人一样需要喝淡水。

  三、能用的水只有这么点儿

  1、地球上淡水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资料),尽管地球表面积的77%是水,并因此被称为“水球”,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很少,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中的咸水,剩下3%的淡水中,有3/4存在冰川和极地冰帽中,因此,地球的总水量中只有0.6%是液态淡水,而且这部分淡水中有78%是地下或土壤中。人们需要的淡水就取自这有限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有的区域中地下水的储量丰富,但必须钻透地层或岩石才能取之,难度大、费用高。另外,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已被污染,淡水的供应量就更为有限了。

  2、讨论:

  (1)能用的'水只有这点儿?

  (2)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怎样节约用水?

  (3)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是解决地球水资源私有制的一个有效措施,每人节约1滴水,就会少耗费许多能源,减少许多污水量。

  地球上水很多,但人类可以利用的水却是其中极少一部分,我国水源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量却相当少,加上开发治理和污染,水危机迫在眉捷。因此,节约用水就成为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的一个必要措施,节约每一滴水都能改善环境,减轻地球负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用水吧!

  3、从我做起,节约用水

  (1)适度拧开水龙头,避免造成流量过大的浪费现象,随时随地关紧水龙头,不要让清水流失。

  (2)一水可以多用,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手,洗衣服的水可以留着擦地、冲厕所。

  (3)洗澡时采用省水的淋浴,即冲即用,擦肥皂、刷牙、洗碗、筷时,要关上水龙头。

  (4)发现水龙头有滴漏现象时,用水盆接住滴漏的水,然后请大人及时维修。

  (5)劝妈妈衣服少的时候尽量用手洗,这比用洗衣机省水、省电。

  (6)发现有人浪费水,应及时阻止。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9

  【设计意图】

  在一次美术活动时,有一个小朋友发现,一张红色的纸掉进水里,水就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们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注意创造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物品在水中是否褪色,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比较主动的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

  2、乐意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红色物体,如红色雪花片,红色皱纹纸,红色蜡光纸,红布,红毛线。

  2、一杯清水,二个罐子,每人四个透明盛水的杯子,水杯上分别帖有红色物体的标记。

  3、记录单一手一份,印章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变魔术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杯清水和两个罐子,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表演一个水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师:这有一杯水和两个空的罐子,你们看看两个罐子是不是一样的?现在老师把杯子里的水同时倒进两个罐子,等会儿再倒出来,你们看看会发现什么?(老师操作分别将两个罐子里的水倒回到杯子里。结果一个罐子里的水还是清水,面另一个罐子里的水变成了红色的)

  2、寻找原因

  师:咦!这杯水怎么会变成红色的呢?(幼儿猜测)

  师:让我来告诉你们这个秘密吧,请你们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当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罐子的盖子打开,让幼儿发现原来里面有一张皱纹纸)

  师:有的小朋友说,是纸身上的颜色跑到水里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皱纹纸浸在水里会褪色

  师:看清楚这张是什么颜色的?现在老师把它放在水里,仔细看,纸有什么变化?师生一边观察一边发现,纸的颜色变掉了,变深了还是变淡了?

  师小结:东西放在水里颜色会变淡,这就叫褪色。

  师:那么褪掉的`颜色跑到哪里去了,水有什么变化?

  4、幼儿实验

  (1)认识材料

  刚才我们知道皱纹纸浸在水里容易褪色外,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样红色的东西,看看是什么?我们也来自己动手做实验把它们放在水里看看会不会褪色?

  (2)介绍操作方法

  每人准备了四个装有水的杯了,每只杯子上都贴有每样东西的标记,就是告诉你应该把哪样东西放进去。

  (3)出示记录单,

  讲述记录方法这是一张记录单,记录单上也贴着四样东西的标记,等一会儿实验后你发现哪样东西会褪色,就用印章在这个东西的标记下面印个印。

  (4)幼儿实验

  每个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把四样东西分别放进相应的杯子,观察该物体是否有褪色的现象。

  (5)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实验结果。

  (6)幼儿讲述实验过程。

  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结果,这些材料放在水里都褪色了吗?哪些材料容易褪色,哪些材料不容易褪色?

  (7)小结

  并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褪色,有的容易,有的不容易。

  是不是各种各样的纸都会褪色呢?让我们在活动时间再来做实验,是不是各种布料都会褪色呢?那就要我们小朋友在妈妈洗衣服时仔细看一看,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次科学活动很感兴趣,积极的探索什么东西会使水变成红色但是,由于引导不够,幼儿对褪色这个概念没有认识。对于记录单的使用,有些幼儿还没有掌握。记录单的作用也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给幼儿的操作时间也短了一点。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20

  活动目标

  1、感知水会流动的特征。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体验活动的乐趣及成就感。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水盆、水桶各两个,一次性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塑料注射器(无针头)塑料袋、抹布、小筐、小勺、漏勺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小河流水的视频,让幼儿知道水是会流动的,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供材料,让幼儿玩水。

  (1)让幼儿观察提供的各种材料,说出其名称。

  (2)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工具与水宝宝做游戏,感知水会流动。

  3、自由选择材料,帮水宝宝搬家。

  活动规则:水盆和水桶不能离开原地;要把所有水宝宝都运到水盆里去,不能撒到半路;要记住自己所用的工具和方法。

  4、请幼儿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帮水宝宝搬家的。

  5、提醒幼儿将用完的工具分类摆放。

  请小朋友把刚才用的工具分别放到两个盆里(能盛水的工具)、(不能盛水的工具)。小朋友,为什么这些工具是不能盛水的?

  教师小结:水是会流动的,因为这些工具有缝隙,所以不能盛水。

  6、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工具为水宝宝搬家,但还是有丢到地上的水宝宝,你们知道吗?在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那里的小朋友连吃水都困难,更不要说洗澡了,所以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水源。那谁能告诉老师用什么方法把地上的水宝宝收起来呢?(幼:海绵、抹布)收起来的谁又能干什么呢?(幼:浇花)那好吧!我们快把地上的水宝宝收起来吧!

  活动延伸:

  1、在沙水区投放玩水材料,进一步探索水的特征。

  2、鼓励幼儿创造更多更新的玩水方法。

  活动反思:

  活动以幼儿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以帮水宝宝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2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2.大胆地探索让油水融合的方法,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乐于积极探索,细致观察比较。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抹布、记录纸、笔、筷子、热水、洗洁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油和水,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其特点。

  引导幼儿看颜色、闻气味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1.你们面前都有2个杯子,杯子里装的分别是什么?

  2.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对,这就是一杯水和一杯油。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把油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把油倒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注意事项:倒的时候小心点别倒到外面,如洒了及时用抹布擦掉。)

  3.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是分成两层的,油和水是分离,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三、探索感知不同材料能否让油水相融。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

  2.出示三种材料进行集体猜测

  这里有筷子、热水、洗洁精三种东西,你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吗?(教师进行记录)

  3.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操作一个记录一个以免忘记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洗洁精可以帮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白色的.液体。

  四、联系生活实际

  1.除了洗洁精,还有什么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观看视频(洗衣粉、洗衣液去油渍)

  3.小结:原来像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这些洗涤用品都能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渍洗干净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2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幼儿互相谦让、有秩序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

  3、轻柔的音乐

  4、故事PPT

  教学过程:

  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

  1、师讲故事(出示故事PPT):嗨!我是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

  嗨!我是勺子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

  小朋友们,你们想听我们的故事吗?

  师:糖宝宝和勺子宝宝是一对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有一天他们到草地上玩捉迷藏,糖宝宝开始要躲藏了,他想:我藏到哪儿好了?忽然,糖宝宝看见一杯水,赶紧跳下去。勺子宝宝说:我一定能找到你。勺子宝宝找呀找呀,勺子宝宝找到糖宝宝了吗

  2、教师出示糖和纯净水。小朋友们猜一猜糖宝宝跳进水中,勺子宝宝能找到吗?

  3、师把幼儿猜想的结果表示出来:找到的用笑脸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脸表示。

  4、我们可不能凭想哟,必须自己试一试才知道。(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糖去了哪里?)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中的结果。

  1、教师:你们想是吗?

  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后,请幼儿自由地去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步骤:

  一、想:要多少糖(一勺糖)

  二、看:看糖在吗?

  三、搅:用勺子搅一搅

  四、再看:看糖还在吗?

  要求:

  (1)、慢慢地做实验

  (2)、不要把水和糖弄撒了

  (3)、仔细的看一看

  (4)、说一说你的'发现

  3、幼儿自由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做实验记录。

  4、师问:还看得见糖吗?糖哪儿去了?

  5、师幼交流实验结果,根据猜想更换卡片。

  三、总结实验结果。

  1、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就叫做"溶解"。

  2、师解释"溶解"。问:糖溶解到水里,水变成什么味道了?

  3、幼儿亲自尝一尝。师:糖真甜,能不能多吃?为什么?

  四、延伸活动

  1、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被水溶解?

  2、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师:小朋友们太能干了,要奖励能干的宝宝们,我们来用溶解的现象自己做一杯饮料吧,大胆的宝宝可以把你的饮料送给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3、幼儿随着音乐大胆地将饮料双手送到老师们的手中,并告诉老师们自己的饮料是如何做的,培养幼儿大胆地与人交往及表达的能力。

  4、请孩子们在品尝自己的实验成果中结束活动。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12-13

大班科学活动《运水》教案03-18

大班科学活动油和水教案03-31

大班科学水教案03-31

大班科学《奇妙的水》教案01-26

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02-23

大班科学水的变化教案03-13

大班科学教案:我与水_大班科学教案02-24

大班科学水教案15篇04-01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2篇)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懂得保护水,有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两个金鱼缸(一缸里盛水,水里有一条金鱼,一缸里盛米,米里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牛奶、白糖、盐、沙、石子、红豆。八宝粥瓶子两个,毛巾一根。

  2、每组有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等玩水小容器,每人半玻璃杯清水和毛巾。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变魔术吗?(喜欢)那好,今天老师来给你们变个魔术,仔细看好了噢!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小朋友,你们来猜猜水到哪里去了?这可是个秘密一会儿再告诉你。

  2、其实水的秘密可多啦,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一)集体探索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杯子,一个杯子里装水,一个杯子里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彩珠)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的说我看见的;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米里有什么?(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不知道)那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米里到底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教师请一幼儿从米里摸出塑料彩球)

  为什么你们一下就看水里有彩球,却看不出米里有什么呢?

  教师小结:原来呀,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我们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是不透明的,所以我们看不见里面的东西。

  (2)水是没有味道的。

  出示醋,请幼儿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再闻闻水的味道,

  说说水有没有气味?知道水是无味的,

  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二)分组探索活动

  接下来呀,我想让小朋友和水宝宝做做游戏,自己再继续探索水的秘密好不好?

  (1)抓水游戏,理解水没有形状且水是流动的实验

  现在呀请小朋友挽起衣袖,用手去抓一抓盆中的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请小朋友取出桌子下面的盛水工具)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然后幼儿再将水再倒入盆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水有流动性)

  (2)溶解实验

  师:现在呀老师还想让小朋友做一个实验,再次探索水的秘密,你们愿意吗?(出示装有各种实验材料的纸盘)请小朋友从盆中舀一杯清水,让后从桌上的'白糖、盐、玉米粒、绿豆、中取几样东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师:谁来告诉大家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

  教师小结:糖、盐放入水中都不见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请小朋友把舀水的工具放回桌下)

  3、想办法把桌子上的水弄干净,(用海绵吸水,用抹布吸水)从而理解魔术的秘密。

  4、引导幼儿了解水的用途,并懂得节约、保护水。

  (1)原来水有这么多的秘密呀。请小朋友面向老师,老师还有问题想考考你。小朋友你们知道,水有什么作用吗?

  幼:能洗澡、能洗手、能发电、能浇花、能喝等。(教师小结水的用途:洗手、洗澡、浇花、游泳、灌溉、发电、喝)

  师:水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的生活时刻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滴水,爱护环境,不要污染水源。

  5、结束:幼儿帮忙收拾,且将玩过的水倒入水桶用来冲厕所和浇花。(放音乐,节水歌)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2

  教学目标

  1、 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 通过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利用教学图片教育幼儿要保护水资源。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的用处可大了》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师:在上课之前请小朋友们先复习一下我们学习过的语言儿歌(幼儿背儿歌:好儿童,像鲜花。生活在,阳光下。)

  师:刚才我们背完了儿歌,小朋友们背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我们学习过的生字宝宝(板书“活”字)

  师:这是个什么字?

  生:活!

  师:对,这是个生活的活字。是我们在哪一首儿歌中认识的? 它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偏旁你发现了么?(三点水)

  师:好儿童像鲜花一样在阳光下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离不开阳光,还离不开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水,这节课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走进水的世界,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点击出现课题《水的用处可大了》)

  2、水的作用

  ①引导幼儿讨论水的作用

  师:水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常见、最重要、最美好,也是最神秘的物质了,水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刻陪伴着我们,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今天,老师特地把这位小客人(小水滴)请到了我们班,大家看,它正向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它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水滴!”小朋友们也向它打个招呼吧!

  师:好!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位小客人、小水滴呢今天来是要告诉小朋友们,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作用,请小朋友们看小水滴它在做什么呢?(让幼儿看完四幅图片,教师在复述一遍、小结:小水滴真勤快!)

  师:其实小水滴不仅很勤快,而且很能干,我们继续往下看——–

  师: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水有浮力,这一特殊的作用(浮力,就是我们把一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不会沉下去)于是就发明了能在水里行走的大轮船、水还可以用来浇灌清洁……

  师:其实除了小朋友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作用外,水还有很多重要的用处,你们知道吗?(请幼儿举手回答)

  师:水的用有好多,但是它对我们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开水,多喝水对人的身体有好处,那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平时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

  ②显示大屏幕,讲述自来水的来源、 (点击出示自来水图片)

  师:下雨的时候,雨水都流到了江河里,可是江河里的水不干净,不能直接喝,自来水厂就将江河里的水抽上来进行加工消毒,使它变得干净了,然后通过自来水管把它们输送到各个地方,输送到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我们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

  ③讨论自来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师:小朋友们平时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来水干什么?如果没有自来水会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讨论,说出人们与水的关系)

  ④教师小结:平时我们要喝水……如没有水我们就会口渴,没有水就不能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①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师;水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可是你们知道吗!现在有很多地方的江河里都受到了污染,小朋友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喝了不干净的水脏水,就会生病、现在我们来看看,清清的河水是怎样变脏的呢!(点击大屏幕,教师解说)

  师:有些工厂将大量的污烟排放到空气中,这些污烟笼罩在我们的上空,好久都不能散开,下雨时小雨滴穿过污烟落到地面上,流到江河里,就使水受到污染变成了脏水

  再看,有些人把垃圾废物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丢到河里,也使水受到污染、

  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条被污染了的河,河第一幅图片比起来,我们喜欢哪一幅呢!脏水又臭又脏,让人很讨厌!

  ②认识节约用水的标志,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

  师:以前我们认识过各种各样的标志,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个节约用水的标志、

  ③看看图中的行为,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4、结束课

  教学反思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们非常的喜欢玩水,不管是有工具还是没有工具孩子的都是非常的喜欢。活动所能起到的效果那我也惊讶,它深深的触动了我们班的孩子们。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有时候说教是起到的成效是极低的,像图片这种视觉感官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极大的冲击,也会取得较好的成果!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3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1、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3、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l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l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l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l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l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l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l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l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l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5、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

  (1)当水的温度在“0”度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2)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幼儿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气变成水?”幼儿一时难以回答上来。我就请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提示在歌曲《云》中这样唱:“白云白,蓝天蓝,……不装鱼,不装虾,装的却是小雨点”。对幼儿讲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会变成白云,遇冷后会变成雨水落下来。提问:小朋友在洗热水澡的时候,有水蒸气吗?墙上为什么会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儿思考,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让水蒸气变成水。这样一下子就启发幼儿想出了好多方法。“找来冰箱里冷的空气。”“玻璃是冷的,把玻璃盖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让它变成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4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水是比较普遍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快乐。

  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明白水可以做什么。

  二、了解水的重要性。

  三、水的变化。

  四、水给人类做好事的同时也带来了坏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难点让幼儿知道一些科学现象,遇冷变成冰,遇热变成水蒸气等的道理。

  活动准备

  一小桶水,一个透明杯子,一杯牛奶,一瓶黑墨水在加上一块毛巾。

  活动过程

  过程一先把水倒入透明的玻璃杯中让小朋友看清楚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观察

  一叫几个小朋友来闻闻水有没有味道。【没有】

  二接着打开一瓶牛奶和水作比较,问:小朋友牛奶牛奶有没有味道【有】老师:牛奶是什么味道好吃吗?

  幼儿:是甜的好吃。然后将牛奶倒入水中这时候水变成什么颜色了老师问。

  幼儿:【白色】。

  三老师在将黑墨水倒入水中,此时和牛奶相比黑墨水更为突出,老师问:这时候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了?

  幼儿:【黑色】

  讲述水的重要性

  比如照明:没有电灯我们可以点蜡烛,没有蜡烛我们可以点油灯,没有油灯我们还可以点火把,要是连火把也没有那我们可以静静地等待黑夜过去白天的到来。可是对于水就不同了,就好像今年的'旱情一样,没有水我们无法洗脸,刷牙,无法解渴,餐桌上没有鱼虾,看不到花草树木,不知道什么叫游泳,船业无法行驶,连娃娃哭也没有了眼泪。

  老师问:水还可以变成什么?

  幼儿:【不知道】

  老师讲解:水遇冷就会变成冰,遇热变成水蒸气,还可以变成:雨,雾,雪。

  老师问:长时间下雨好不好?

  幼儿:会涨洪水冲垮我们的房子和树木,塌方,甚至还会失去生命。

  最后教育幼儿要懂得【节约用水】

  总结得出:水是无色无味变化无穷的,水带给人类快乐也带来了危害。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了水变化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幼儿明白了水的重要性以及危害。如果在让我上这节课我应该要再拓展思维,然后在找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加深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养、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认识、理解词汇:融合、分离。

  4、探索各类绘画材料的特性(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等)。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清水、牛奶、红色水、蓝色水、油各一小杯。

  2、图片一张、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学具:

  1、桌面:一小碗油、红色水、黄色水、蓝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3、每位幼儿两个透明杯、一把小勺。

  4、棉签、白纸教具的准备中,控制好有色颜料水的浓度,以便可以在清水中更好的体现出它的色彩。选择深色系的图片,让幼儿可以清晰的观察出透过水和水杯展现出的影像。

  学具的准备需要为每位幼儿准备好一套实验工具,让每位幼儿都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其中的乐趣。清水和空盆的提供可以每桌一个,大家共用。透明的水杯以选择底部较稳的杯子为宜,以免幼儿在操作中碰到后,将水洒出。

  活动过程:

  一、巩固已有知识经验

  1、出示水提问:水是什么颜色的?

  隔着玻璃杯,透过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图片上内容。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水是透明的。

  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说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可以流动的。

  再出示牛奶提问:刚才水颜色是无色,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色?

  幼儿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对于水的了解,小朋友们从小班开始就有了逐步的接触和认识。所以这一系列的操作由老师进行,幼儿进行总结归纳,在锻炼了他们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于科学实验所产生的结果能用语言进行总结的技能。

  2、练习盛水、倒水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们将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轻轻的将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谁的本领最大,可以不让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设计意图:玩水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当幼儿们看到桌子上的勺子和水杯时,早已按捺不住伸手一试的冲动。为了让孩子能将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科学实验中,所以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尝试盛水、倒水的小乐趣。在帮助幼儿理解水是可以流动的特性同时,也为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操作上的需要,做好相应的练习准备。

  二、融合小实验。

  1、师: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红色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幼儿进行猜测。

  幼儿进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确结果:清水中加入红色水后就变成红色水了 。

  同样方法,了解清水与黄色混到一起后的变化。

  学习新词汇:“融合”

  2、幼儿动手操作,请个别幼儿展示。

  请幼儿新词汇“融合”对于刚才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水与有色水的混合,让幼儿理解了相互融合的意义。同时为下面的另一个新词汇“分离”做好铺垫。

  三、油水分离小实验出示花生油师: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观察知道花生油是黄色、透明的。

  师:如果让它和水放在一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幼儿进行预测、探索。

  师:为了证实小朋友们的设想是否正确,现在还是请你们进行小实验。将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会发生怎么的结果。

  幼儿动手操作、搅拌。

  由幼儿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油和水是分离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学习新词汇:“分离”

  教师小结: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轻。

  设计意图:油水分离的.实验是本节活动设计的重点,所以在活动中所占时间长一些。首先由幼儿进行观察油的特征,其次进行猜测混合后的变化,再次进行操作得出正确结果,最后由幼儿总结,老师说出油和水不能融合的秘密。所有过程由全部交由幼儿操作进行,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了他们爱动脑、爱动手的能力体现。

  四、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要画一幅有趣的画,工具是棉签和油。请小朋友在白纸上用沾了油的棉签画一幅你喜欢的画。在吹干以后,用刚才我们融合在一起的红色、黄色颜料刷在白纸上,看一看完成后的作品会有怎样的奇妙之处。

  设计意图:利用油水分离的方法,通过绘画作品的展示,更为直接的体会到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乐趣。

  五、探索活动寻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油和水的一些工具,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6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通过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利用教学图片教育幼儿要保护水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的用处可大了》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师:在上课之前请小朋友们先复习一下我们学习过的语言儿歌(幼儿背儿歌:好儿童,像鲜花。生活在,阳光下。)

  师:刚才我们背完了儿歌,小朋友们背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我们学习过的生字宝宝(板书“活”字)

  师:这是个什么字?

  生:活!

  师:对,这是个生活的活字。是我们在哪一首儿歌中认识的?

  它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偏旁你发现了么?(三点水)

  师:好儿童像鲜花一样在阳光下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离不开阳光,还离不开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水,这节课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走进水的世界,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点击出现课题《水的用处可大了》)

  2、水的作用

  ①引导幼儿讨论水的作用

  师:水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常见、最重要、最美好,也是最神秘的物质了,水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刻陪伴着我们,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今天,老师特地把这位小客人(小水滴)请到了我们班,大家看,它正向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它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水滴!”小朋友们也向它打个招呼吧!

  师:好!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位小客人。小水滴呢今天来是要告诉小朋友们,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作用,请小朋友们看小水滴它在做什么呢?(让幼儿看完四幅图片,教师在复述一遍。小结:小水滴真勤快!)

  师:其实小水滴不仅很勤快,而且很能干,我们继续往下看————————

  师: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水有浮力,这一特殊的作用(浮力,就是我们把一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不会沉下去)于是就发明了能在水里行走的大轮船。水还可以用来浇灌清洁……

  师:其实除了小朋友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作用外,水还有很多重要的用处,你们知道吗?(请幼儿举手回答)

  师:水的用有好多,但是它对我们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开水,多喝水对人的身体有好处,那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平时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

  ②显示大屏幕,讲述自来水的来源。

  (点击出示自来水图片)

  师:下雨的时候,雨水都流到了江河里,可是江河里的水不干净,不能直接喝,自来水厂就将江河里的水抽上来进行加工消毒,使它变得干净了,然后通过自来水管把它们输送到各个地方,输送到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我们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

  ③讨论自来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师:小朋友们平时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来水干什么?如果没有自来水会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讨论,说出人们与水的关系)

  ④教师小结:平时我们要喝水……如没有水我们就会口渴,没有水就不能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①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师;水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可是你们知道吗!现在有很多地方的江河里都受到了污染,小朋友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喝了不干净的水脏水,就会生病。现在我们来看看,清清的河水是怎样变脏的呢!(点击大屏幕,教师解说)

  师:有些工厂将大量的污烟排放到空气中,这些污烟笼罩在我们的上空,好久都不能散开,下雨时小雨滴穿过污烟落到地面上,流到江河里,就使水受到污染变成了脏水。再看,有些人把垃圾废物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丢到河里,也使水受到污染。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条被污染了的河,河第一幅图片比起来,我们喜欢哪一幅呢!脏水又臭又脏,让人很讨厌!

  ②认识节约用水的标志,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

  师:以前我们认识过各种各样的标志,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个节约用水的标志。

  ③看看图中的行为,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7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 、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塑料杯若干、两种颜料、两块石子、盐、糖、盆一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不洗不脏,越洗越脏,花草树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没有它。(打一自然物 水)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冬天很冷水会结冰是水的固态,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态,开水冒的气是水的气态,那么水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变成冰块,一会变成雨水,一会又变成气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们想多了解水吗?好那我们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分别给三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两杯加入不同的颜料,水马上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了什么颜色。

  2、水是没有味道的。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清水说说有没有味道,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和盐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实验:把一块石子放入带有颜色的水杯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动的。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8

  活动目标:

  1.尝试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与同伴合作运水。

  2.探索管子运水的方法,感知用管子运水既快又方便。

  3.感知水的特性,萌发节约用水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拯救小鱼、干旱地区):防滑垫、防水围裙、防水鞋套、水桶、鱼缸、塑料盆、长软管(虹吸管和普通管)、海绵、瓶盖、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塑料膜、塑料篮、皮筋、针管、勺子等;背景音乐。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了解水有“流动”的特性,探索水的多种玩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玩水的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共鸣。

  师:你们喜欢玩水吗?你平时是怎样玩水的?

  二、教师交代任务,鼓励幼儿小组合作探索各种运水方法。

  1.请幼儿4人一组观察桌面材料,商量用什么办法运水。

  2.幼儿自主探索运水的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各组运水方法,教师将方法进行归纳。

  三、创设情境“拯救小鱼”组织幼儿进行运水比赛。

  1.师:现在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鱼缸里的小鱼缺水了,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内给鱼缸灌满水,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2.将鱼缸并排放好,比较水位高低。

  四、鼓励幼儿探索用软管将桶里的水运到盆里,学习使用虹吸管。

  1.讨论:如果家里用的水也用这些方法来运输方便吗?那我们家里的水是怎么运来的?

  2.出示虹吸管和普通软管,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管子的不同。

  3.幼儿小组合作尝试水管运水,发现水流方向与水管位置高低的关系。

  提问:你运水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水从水管高的一端流出还是从水管低的一端流出?你们觉得用什么工具运水比较方便?

  小结:看来用水管运水是又快又方便的一种方法。

  五、情感提升,了解缺水地区是怎样运水的,懂得节约用水。

  1.讨论:他们是怎么运水的?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

  2.小结:原来这么多地方都没有水用,那我们小朋友在用水时要节约用水。

  课后反思

  “玩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感兴趣的事。利用孩子这一天性,在运水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快、自主的运水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运水活动中来,尽情地表达着、思考着、表现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水、运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带来的乐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材料来运水。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本次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三次小组合作实验的机会,每次动手实验前引导幼儿集体讨论方法、比较材料,为幼儿小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并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增进幼儿实验的规则感,如:不要把水洒到地上或者小朋友的身上。一方面避免了地面湿滑或弄湿衣服,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不错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他们主动分工实验,有的记录方法,有的实验验证……从“幼儿表征”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够用绘面等简单的方法记录出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咋果,并愿意在交流中尝试概括他们的探究成果。

  整个活动在欢快的实验中进行,幼儿充分体验了探究玩水的乐趣,但是也有一点不足。虽然提出了实验要求,还是有小朋友将水洒在了地面上。因此我带领幼儿观察“干旱地区的水是怎么来的?”从而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懂得节约水资源。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对孩子的回应虽然采取了追问、鼓励等方法,但概括能力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加以改进,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9

  活动目的:

  1.对探索水的黏附力感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知水有表面张力的现象,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生活中幼儿已初步了解“水是流动的”等特性。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大小不同的两块塑料板,每桌一盆水,滴管,塑料几何图形,各种板(塑料板、通心板、桌子、黑板等),半个乒乓球的“迷迷转”,塑料垫板等;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安装窗户时发生的事情”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引导语:小兔子的新房盖好,但是它在安装窗户时不小心把水滴在两块透明塑料中间,结果发现了水的'“魔力”。到底是什么“魔力”呢?今天我们就来找找答案。

  二、幼儿初步感知水存在表面张力,探究水的黏附力。

  1.出示两块透明塑料板、水等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在两块透明塑料板中间滴上小水滴,你们猜猜这两块塑料板会怎样。

  2.幼儿动手实验,在两块塑料中间滴上小水滴,感知水的黏附力。

  3.幼儿分享交流,从而获得“水有黏附力”的认识。

  引导语:在两块塑料板中间滴上了水,你们发现这两块塑料板会怎样?是什么让这两块塑料板粘得这么牢?

  4.小结:原来水是有魔力的。我们在塑料板或玻璃中间沾点水,水就能紧紧地将两块塑料板或玻璃吸住,两块塑料板或玻璃就不容易分开。

  三、迁移经验,幼儿玩“拼图游戏”,再次感知水的黏附力。

  1.出示塑料几何图形、展示板,再次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如果我们不用糨糊、不用胶水,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几何图形塑料片粘在展示板上?

  2.幼儿动手实验探究,将几何图形塑料片沾点水粘在展示板上进行拼图游戏。

  3.师幼分享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要在光面的塑料板或玻璃中间加少量水,水才具有黏附力。

  4.讨论:你的实验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几何图形塑料片黏在展示板上的?几何图形塑料片沾点水后,粘在哪里不会掉?(塑料板、通心板、桌子、黑板等。)

  5.小结:水具有黏附力,只要在两块光滑板的中间加上水,这两块板就会牢牢地吸住。

  四、迁移经验,探究“旋转的迷迷转”,进一步感知水的黏附力。

  1.出示塑料板和半个乒乓球做的“迷迷转”,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如果想让“迷迷转”粘在塑料板上,可以用什么方法?

  2.幼儿动手玩“旋转的迷迷转”。

  引导语:怎样让“旋转的迷迷转”转起来?我们要选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0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探索活动,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水的循环》《多变的云》;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幼儿查找的相关资料、图书;电饭锅;玻璃;前几天与幼儿一起洗的手帕;小实验记录表;笔;排序表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它怎么了?(干了)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幼儿探索活动

  请小朋友到桌子上去查一查,看一看相关的资料,然后告诉大家水到哪里去了,好吗?这里有小朋友准备的资料有电脑,在小实验中有一张记录表,在做实验时你发现的秘密纸上有就在后面打勾,没有的就用自己的方式在下面记录。

  1.第一组:幼儿收集整理的资料、图书

  2.第三组:实验(强调安全)

  3.第四组:电脑

  刚才小朋友找了很多的资料并且做了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加热,才会变水蒸气)

  (幼儿回答)

  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三、利用多媒体,了解水的循环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小水滴怎样才能去旅行呢,它会想出什么办法?

  有谁会来帮助它?

  离开了大海它会变吗?变成什么?

  让我们看一看,到底是谁帮助了小水滴,它变成了什么?(水蒸汽)

  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三)由于太阳光的照射,水面慢慢的变热,就变成了水蒸汽,慢慢上升在天空中聚集成云。

  水变成云后会怎么样?它还会变吗?它会变成什么?

  幼儿讨论后回答

  4、让我们来看一看,《水的循环》(全)

  幼儿边看,教师边做解释。

  大海水——水蒸气——云——雨雪等——水(大海),然后又重新开始的`这个过程就是水的循环。

  5、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排序表,还有——请你从红旗处开始把水的循环过程排一排。

  5、那谁来告诉大家手帕上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四、环保教育

  1、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离开水吗?

  2、那,我们怎么来保护水资源?

  让我们大家一起收集保护水资源的资料,然后向大家来介绍好吗?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1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幼儿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团结协作能力,体验成功快乐。

  2、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尝试多种方法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

  4、体验水的特性具有流动性。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塑料膜、大小不同的瓶盖、布各种包装袋、海绵、皮筋、剪刀。

  活动过程:

  一、科学活动

  1、开门见山,引出活动:小朋友,老师今天有个任务要交给你们,就是把这边的水运到对面的水桶里去,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自由结合。(幼儿四人一组到材料边)

  2、师:小朋友看看都有哪些材料?(瓶子、塑料膜、海绵、皮筋、剪刀……)

  师:下面小朋友想办法用这些材料运水看哪组想的办法多?可以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开始吧。

  3、幼儿探索运水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A每组小朋友最先想到的方式师找一个大小相当的瓶盖把瓶子盖紧,然后到桶里舀水运到对面的水桶里,然后小心翼翼的倒进去,然后拿彩笔记录到后面的黑板上。(用图画表示)

  B也有的小朋友直接用吸管吸水,然后挤到瓶子里。

  C有的小朋友用海绵吸水然后拿到对面去,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海绵太大无法把水挤到瓶子里,第一组有一名小朋友在尝试过程中想出没有底只有盖的瓶口大,把海绵里的水挤到没有底的瓶子里较易然后再把水倒进对面的水桶里。

  D第2儿组有一个小朋友想出用塑料膜的四个角提起来运水、还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膜垫在没有底的矿泉水瓶底下、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皮筋把塑料膜绑在瓶底更加省力一次又可以运更多的水

  E一组又个小朋友想出用半圆的球体(下面又个小口)上面口大下面的口小把它放在对面的水桶口上面然后在往里面倒水这样水不容易漏出来。 F有的小朋友想出用贝壳去运水,

  G有的小朋友想出用针管吸水

  H有的小朋友在用海绵运水的时候发现在路途中海绵容易把水漏出来,就想出用塑料纸垫在海绵的下面这样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了。

  4、小总结:

  师:小朋友快到老师身边来刚才我们都尝试了自己的想法,看一看我们想出了哪些种方法?先看第一组,

  A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得?师;好你把你的想法给小朋友说一说。

  (幼儿边拿瓶子演示一边说:我给这个瓶子找了一个合适的盖拧上然后到桶里舀水把水运到对面的桶里去)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1)

  B师,这种方法和第一种方法一样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就行了

  C师: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海绵)这是谁想出来得,把你的想法告诉小朋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海绵到桶里吸了一些水然后把它运到对面的水桶里去)想的真好。(教师列上数字2)

  D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说一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这个一半的球到桶里舀水然后把水运到对面去)(教师列上数字3)

  E师: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说一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贝壳皮到桶里舀水然后倒到水桶里去)(教师列上数字4)

  F师:谁来说一下种方法?(幼儿边演示边说我拿这个有小孔的半圆球把它放到对面的水桶口上往里面倒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了)

  师:她想的这个办法可真好我们鼓励鼓励她(幼儿一起鼓掌)

  师:第几种方法了?(幼儿齐声回答第五种)

  G师:这个圆形代表什么?幼儿齐声回答(瓶子盖)谁想的这种办法?好你来说一下。(我用瓶子盖来舀水然后倒到对面的水桶里)

  师: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6。

  H师:下面这种方法两个符号画到一块这是水想的办法?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你是怎样用这两种材料来运水的?我把塑料膜垫在矿泉水瓶子的底下然后水就比容易漏出来在把水倒到对面的水桶里。

  师:她想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鼓励鼓励她。(幼儿鼓掌)(教师列上数字7)

  I这个符号代表的好象是酸奶瓶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给小朋友讲一讲(这个酸奶瓶没有底也没有盖我把它放在对面的桶上小口朝下大口朝上这样再倒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你可真聪明想出了这种好办法小朋友鼓励鼓励他幼儿鼓掌。(教师列上数字8)

  J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塑料袋到桶里面兜一些水然后把水倒到对面的桶里)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9。

  K师:这个符号代表什么(针管)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说一下(我用针管到桶里吸了一些水然后把水挤到对面的桶里去)

  师:也很好,好我们一块来数一数一组小朋友一共想出了多少种方法幼儿一起数(1、2、3、4、5、6、7、8、9、10)

  师:一组小朋友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我们来看看第二组小朋友想出了那些办法?

  A这是谁记录的?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我用皮筋把塑料膜绑在没有底的矿泉水底部这样在舀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还能一次运很多的水这样非常省力气)师(你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教师列上数字1)

  B这是谁想的办法,好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提住塑料膜的四个角然后到桶里面去舀水)

  师:不错真是个好办法。(教师列上数字2)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塑料膜蘸一下水然后送到对面拿的桶口挤一下也能挤进水去)也是一个办法(教师列上数字3)

  师:第二组小朋友一共想出了三种方法,下面看一下第三组小朋友都想了哪些方法?(方法同上)

  师:小朋友我们看一看哪个组想的办法最多(一组)我们鼓励鼓励他们。

  5、再次尝试。

  A、师:小朋友你认为那种方法好?那种方法不好?为什么?你愿意尝试一下别的小朋友想出的办法吗?(愿意)师:我们来试一试。

  B、幼儿进行探索,在尝试的过程中幼儿亲身体验了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

  6、进行游戏

  A、师;小朋友到老师这边来,刚才你们都尝试了各种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开展一次运水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运的水最多?

  B、幼儿进行分组运水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大部分都喜欢用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来运水,因为通过前面的探索他们都在潜意识里知道矿泉水瓶装的水多,这种方法比较好。二组的'小朋友在比赛中也运用了别的组想的好办法把有孔的半圆球放到水桶口上这样水就不容易漏出来……。

  C师:好,时间到,我们来看一看哪个组运的水最多,(把水桶并排放到一起然后进行比较)一组胜利了(一组小朋友进行欢呼)

  7、结束活动

  小朋友你们今天表现可真不错把许多废旧材料都变成了运水工具而且还想出了许多又快又省力的办法,你们真实棒极了,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奖品,(幼儿欢呼)过来看一看是什么?老师给你们带上真漂亮。

  二、艺术活动

  1、导入部分:

  A、师:小朋友你们平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运水工具?(水桶、脸盆、水瓢、运水车……)

  B、师:今天我们玩了运水的游戏,小朋友把许多废旧材料都变成了运水工具,而且还想出了许多又快又省力的办法,现在请小朋友开动你的小脑筋我们来作一次小小设计家,把你认为最省力的运水工具或者方法画下来然后把你的作品送到工厂去制作出来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方便。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作品

  师:哪个小朋友想起来把你的作品讲一下,(幼儿举手)好你来讲一下(这幅作品是我画的,我画的是一辆洒水车,里面装了满满的水,洒水车可以浇花、浇树、浇小草可以美化环境让人们能够呼吸新鲜得的空气)师:你的想法真好。

  师:还有谁想起来把你的作品讲一下,好你来说(这是我画的,在平常生活中人们总是用水桶提水很不方便,我在井边设计了一个按扭,一按水就回自动从井里抽出来然后流到家里的水缸里去)师:你想的这个办法可真好,我们小朋友鼓励鼓励他。

  4、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都是小小设计家,设计的运水工具都很棒,我们把作品送到工厂去好不好。(好)

  听音乐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今年我在大班进行了有关玩水的活动,从最初的自由玩水到幼儿有选择地使用各种工具玩水的过程中发现,幼儿不仅喜欢挑选可以盛水的物品玩水,而且常在倒水过程中把水洒了一地。受此启发,产生了本次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操作,把水装入瓶子里而不洒在地面上。通过此活动,拓展幼儿的思路,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协作能力。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了解生活中油和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1杯水1杯油,幼儿每人各1份蓝黑钢笔水。

  2、每人1根搅拌管、背景音乐一首、

  3、几张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等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难点:不同物质放入水中的相溶性和不相溶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小客人跟你们玩游戏,想知道是谁吗?

  (想)好,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谁?(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将蓝、黑色的钢笔水倒进一杯水里,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要求。请你们仔细听,请你们把蓝、黑色的钢笔水倒入一个杯子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会出现什么现象?

  提问:发现了什么?(它们在一起融化变成黑色的水)

  师: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是的,蓝、黑色钢笔水倒进水里,它们融化在了一起变成了黑色的水。说明它们是能融化在一起的。(解释融化意思一种物体和另一种物体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够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分开的。)

  三、让幼儿想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师:你们猜猜、想想,把油倒进已经融化的水里,你们会发现什么秘密?我也不知道,现在请你们把油倒进融化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之间发什么说呢么变化?

  提问:

  1、油和水它们能不能融化在一起?

  2、为什么?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你们发现的这样。(教师再次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因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不论先倒水还是先倒油,油都是浮在水的上面,水在油的下面。说明油和水它们是不能在一起的,它们是分来的。

  四、延伸,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并想象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

  结束语: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哪些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呢?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3

  设计意图: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孩子对水则怀有及其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爱水,爱玩水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和认识水的活动,把孩子们无意识的戏水引导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认识探索过程,提高了了幼儿的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 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活动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 水是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活动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活动三:讨论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4

  教学目标:

  1、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2、初步知道水的重要性和缺水造成的恶果。

  3、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水,牛奶,醋,玩水的玩具及制作好幻灯片。

  2、幼儿经验:了解水从哪里来及水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1、动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无味的特性

  (1)给每组幼儿桌上提供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师:知道杯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醋是什么味道?牛奶是什么味道?水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结:水是没有味的。

  2、感知水无色的特性

  (1)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东西的颜色。师:醋是什么颜色?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是什么颜色?

  (2)小实验:透明的水。方法:将三颗纽扣分别放进三个杯子,让幼儿分别观察。师:能看见醋和牛奶杯子里面的纽扣吗?为什么?能看见水杯里的扣子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因为醋和牛奶有颜色,所以,杯子内的东西看不见,因为,水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所以,能看见杯子里面的东西。

  3、出示水盆和玩具,感知水能流动和具有浮力。师:水还有一些秘密藏在水盆里,只要小朋友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1)幼儿玩水,老师参与幼儿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玩具浮在水上、用手指把玩具向下按,有什么感受?水能从这个杯子流进另一个杯子)。

  (2)集体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师:刚才,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教师边演示边小结:水可以流动,水有浮力。

  二、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1、谈话教学:水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3、教师小结:天山下雨,雨水汇集到河里、水库里,就形成了很多的水。

  三、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用途

  1、谈话教学:水有什么用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广泛运用。

  3、教师小结:(省略)

  四、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给人类造成的恶果

  1、谈话教学:没有水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的严重后果。

  3、教师小结:(省略)

  五、延伸教学:环保小卫士

  1、谈话教学:怎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宣传教学——环保小卫士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5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尝试,激发幼儿探索、创新的欲望,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3、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用篓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用海绵、毛巾、棉布等吸小盆里的水再挤进大盆)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棉花、纸、植物等。)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叶渐渐由下向上变红。

  2、“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红了的`“小细管”。

  4、讨论:毛巾、海绵、纱布、棉布里有“小细管”吗?

  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不过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棉布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纸树变成彩色的树?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自己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看一看、猜一猜。

  1、请幼儿随意观察环境中的图片,以及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莴笋等蔬菜上的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萝卜吸红墨水的小实验,一起观察萝卜上的“小细管”。

  2、给幼儿看一朵一半花瓣红一半花瓣白的百合花,让幼儿猜猜这是怎么回事?(事先把一朵白色百合的花茎从中间劈开一截,一半放入红水中,一半放入清水中)鼓励他们动脑筋进一步探索。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

  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了解水的有关知识时,我让学生自己写卡片,写出自己知道的内容,把自己写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的网状图中,完成书中的网状图,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对粘贴自己写的卡片很感兴趣,每个人都很兴奋。之后,我进行了小结,整理了学生粘贴的有关水的知识,发现学生对水的特点了解不够,这样很自然地导入到研究水的特点环节中来,进入探究环节--哪个口袋中是水。在这一环节中,我用了7个黑口袋,里面分别装了树叶、石头、木块、水、牛奶、醋精7种物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观察方法进行猜测、辨析哪个口袋里是水,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就很高,对口袋里装的东西很好奇,还有特别喜欢猜这种方法,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小组同学讨论得很激烈,尤其是在猜水、牛奶和醋时,意见不太统一,最后才定下来,填写在记录单中。在小组汇报辨析结果时,我让学生不仅说出物体名称,还要说出辨析的依据,最后两组同学在水和牛奶、醋的猜测结果出现了分歧,用了摸和闻的方法。由于黑口袋里还有一个密封口袋,醋味也不太明显,另外,课前准备时,这些口袋都是放在一起的,其他口袋上也稍稍带有醋味,很难分辨。最后,我把黑口袋全部都打开了,让学生用眼睛看的方法,辨别出牛奶,因为它是白色的,而水和醋精是无色的。剩了两个无色物体,这个时候学生说用闻的方法就可以辨别哪个是醋精,哪个是水了。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终于揭开了谜底,恍然大悟。结果两个小组都没有完全猜对。都发出“唉”的声音。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地学习热情,就像在游戏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7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及探索活动,初步了解水的透明性、流动性及溶解性。

  2、乐于在操作活动中和同伴共同分享探索得到的结果。

  3、有初步的环保概念,懂得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1、两个透明杯子(一杯内装一彩球,另一杯内有沙,沙内埋一玩具),一玻璃杯清水

  2、 每组一份奶粉、白糖、果汁、咖啡,用碗装好。(溶解实验使用)

  3 、每组一套操作材料: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条毛巾。(验证水的流动性实验使用)

  4 、水污染视频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看是什么

  1、教师出示两个透明杯子,一杯装水,一杯装沙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杯水和一杯沙,我现在要将两个神奇的宝贝藏在它们里面,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老师藏了什么宝贝在里面

  3、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水和沙里都有什么宝贝

  4、师:为什么我们能很快的知道水里藏了什么宝贝,却不知道沙里有什么呢?(水是透明的,能一眼看到)

  二、游戏:水宝宝搬家

  1、出示一个装了水的塑料盆和碗

  师:水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把家搬到面前的小碗里,你们都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水宝宝呢?(幼儿自主回答)

  2、师: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几样好玩的工具,我们来认识一下(介绍提供的工具,分别为:小筐、漏网、塑料袋、有洞塑料袋、小杯子)。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来帮助水宝宝,大家动手之前请先卷起袖子,如果桌子上面有积水了,可以用边上的抹布来擦干净。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试验的过程

  师:我们来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帮水宝宝搬家的经历。(用的什么工具?发生了什么情况?)

  三、游戏:会变化的神奇水

  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

  师:老师又把水宝宝请来了,这次,要和水宝宝一起变个魔术。

  2、教师将奶粉放入杯中搅拌

  师:谁来告诉我,水宝宝怎么了?(变浑浊了或者变成牛奶了等)为什么水宝宝变色了?(因为奶粉溶到水里了)

  3、师: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神奇材料,我们一起和水宝宝来变魔术吧!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5、幼儿坐在操作台边,教师进行提问

  师:你们的水都发生变化了么?小朋友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然后告诉我们大家,你的水宝宝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尝一尝变了魔术之后的'水宝宝。

  四、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1、师:我们今天和水宝宝做了这么多的游戏,大家都喜欢水宝宝么?

  2、师:小朋友们还知道水宝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作用?

  3、师:老师今天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看一看,视频中的水宝宝怎么了?

  4、师:水宝宝怎么了?什么样的行为会让水宝宝生病?我们应该怎么爱护水宝宝?

  5、教师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并且爱护好我们身边的水宝宝,不让脏东西污染了它们。接下来让我们回到教室,继续和水宝宝一起做更多有趣的游戏吧。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分清淡水和咸水,懂得水对人类及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2、初步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的简单方法。

  3、爱护珍惜水资源,敢于指出并阻止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活动准备

  1、课件—如果没有水的话

  2、地球仪若干个、咸水(盐水)、淡水各1杯、盆栽绿叶草本植物4盆。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了解水分布情况

  1、教师:小朋友,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

  2、分组观察地球仪,哪些地方有水。通过观察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分清淡水、咸水,明白淡水资源的珍贵,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爱护珍惜水资源。

  二、了解水的作用

  1、快速联想

  (1)哪里有水?(河、湖、井)

  (2)水有哪些用处?(饮用、灌溉、养殖)

  2、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需要用水?

  (洗碗、洗菜、洗米、洗衣、洗澡、煮饭、浇花菜)

  3、观看实验录像:

  取4盆生长良好的温生草本植物,老师和小朋友分别用咸水、污水、淡水浇灌,然后分别放在阳光下,两天后,可见叶片日渐枯萎,从而使幼儿明白植物和人一样需要喝淡水。

  三、能用的水只有这么点儿

  1、地球上淡水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资料),尽管地球表面积的77%是水,并因此被称为“水球”,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很少,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中的咸水,剩下3%的淡水中,有3/4存在冰川和极地冰帽中,因此,地球的总水量中只有0.6%是液态淡水,而且这部分淡水中有78%是地下或土壤中。人们需要的淡水就取自这有限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有的区域中地下水的储量丰富,但必须钻透地层或岩石才能取之,难度大、费用高。另外,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已被污染,淡水的供应量就更为有限了。

  2、讨论:

  (1)能用的'水只有这点儿?

  (2)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怎样节约用水?

  (3)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是解决地球水资源私有制的一个有效措施,每人节约1滴水,就会少耗费许多能源,减少许多污水量。

  地球上水很多,但人类可以利用的水却是其中极少一部分,我国水源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量却相当少,加上开发治理和污染,水危机迫在眉捷。因此,节约用水就成为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的一个必要措施,节约每一滴水都能改善环境,减轻地球负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用水吧!

  3、从我做起,节约用水

  (1)适度拧开水龙头,避免造成流量过大的浪费现象,随时随地关紧水龙头,不要让清水流失。

  (2)一水可以多用,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手,洗衣服的水可以留着擦地、冲厕所。

  (3)洗澡时采用省水的淋浴,即冲即用,擦肥皂、刷牙、洗碗、筷时,要关上水龙头。

  (4)发现水龙头有滴漏现象时,用水盆接住滴漏的水,然后请大人及时维修。

  (5)劝妈妈衣服少的时候尽量用手洗,这比用洗衣机省水、省电。

  (6)发现有人浪费水,应及时阻止。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19

  【设计意图】

  在一次美术活动时,有一个小朋友发现,一张红色的纸掉进水里,水就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们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注意创造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物品在水中是否褪色,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比较主动的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

  2、乐意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红色物体,如红色雪花片,红色皱纹纸,红色蜡光纸,红布,红毛线。

  2、一杯清水,二个罐子,每人四个透明盛水的杯子,水杯上分别帖有红色物体的标记。

  3、记录单一手一份,印章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变魔术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杯清水和两个罐子,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表演一个水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师:这有一杯水和两个空的罐子,你们看看两个罐子是不是一样的?现在老师把杯子里的水同时倒进两个罐子,等会儿再倒出来,你们看看会发现什么?(老师操作分别将两个罐子里的水倒回到杯子里。结果一个罐子里的水还是清水,面另一个罐子里的水变成了红色的)

  2、寻找原因

  师:咦!这杯水怎么会变成红色的呢?(幼儿猜测)

  师:让我来告诉你们这个秘密吧,请你们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当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罐子的盖子打开,让幼儿发现原来里面有一张皱纹纸)

  师:有的小朋友说,是纸身上的颜色跑到水里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皱纹纸浸在水里会褪色

  师:看清楚这张是什么颜色的?现在老师把它放在水里,仔细看,纸有什么变化?师生一边观察一边发现,纸的颜色变掉了,变深了还是变淡了?

  师小结:东西放在水里颜色会变淡,这就叫褪色。

  师:那么褪掉的`颜色跑到哪里去了,水有什么变化?

  4、幼儿实验

  (1)认识材料

  刚才我们知道皱纹纸浸在水里容易褪色外,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样红色的东西,看看是什么?我们也来自己动手做实验把它们放在水里看看会不会褪色?

  (2)介绍操作方法

  每人准备了四个装有水的杯了,每只杯子上都贴有每样东西的标记,就是告诉你应该把哪样东西放进去。

  (3)出示记录单,

  讲述记录方法这是一张记录单,记录单上也贴着四样东西的标记,等一会儿实验后你发现哪样东西会褪色,就用印章在这个东西的标记下面印个印。

  (4)幼儿实验

  每个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把四样东西分别放进相应的杯子,观察该物体是否有褪色的现象。

  (5)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实验结果。

  (6)幼儿讲述实验过程。

  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结果,这些材料放在水里都褪色了吗?哪些材料容易褪色,哪些材料不容易褪色?

  (7)小结

  并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褪色,有的容易,有的不容易。

  是不是各种各样的纸都会褪色呢?让我们在活动时间再来做实验,是不是各种布料都会褪色呢?那就要我们小朋友在妈妈洗衣服时仔细看一看,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次科学活动很感兴趣,积极的探索什么东西会使水变成红色但是,由于引导不够,幼儿对褪色这个概念没有认识。对于记录单的使用,有些幼儿还没有掌握。记录单的作用也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给幼儿的操作时间也短了一点。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20

  活动目标

  1、感知水会流动的特征。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体验活动的乐趣及成就感。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水盆、水桶各两个,一次性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塑料注射器(无针头)塑料袋、抹布、小筐、小勺、漏勺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小河流水的视频,让幼儿知道水是会流动的,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供材料,让幼儿玩水。

  (1)让幼儿观察提供的各种材料,说出其名称。

  (2)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工具与水宝宝做游戏,感知水会流动。

  3、自由选择材料,帮水宝宝搬家。

  活动规则:水盆和水桶不能离开原地;要把所有水宝宝都运到水盆里去,不能撒到半路;要记住自己所用的工具和方法。

  4、请幼儿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帮水宝宝搬家的。

  5、提醒幼儿将用完的工具分类摆放。

  请小朋友把刚才用的工具分别放到两个盆里(能盛水的工具)、(不能盛水的工具)。小朋友,为什么这些工具是不能盛水的?

  教师小结:水是会流动的,因为这些工具有缝隙,所以不能盛水。

  6、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工具为水宝宝搬家,但还是有丢到地上的水宝宝,你们知道吗?在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那里的小朋友连吃水都困难,更不要说洗澡了,所以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水源。那谁能告诉老师用什么方法把地上的水宝宝收起来呢?(幼:海绵、抹布)收起来的谁又能干什么呢?(幼:浇花)那好吧!我们快把地上的水宝宝收起来吧!

  活动延伸:

  1、在沙水区投放玩水材料,进一步探索水的特征。

  2、鼓励幼儿创造更多更新的玩水方法。

  活动反思:

  活动以幼儿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以帮水宝宝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2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2.大胆地探索让油水融合的方法,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乐于积极探索,细致观察比较。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抹布、记录纸、笔、筷子、热水、洗洁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油和水,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其特点。

  引导幼儿看颜色、闻气味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1.你们面前都有2个杯子,杯子里装的分别是什么?

  2.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对,这就是一杯水和一杯油。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把油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把油倒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注意事项:倒的时候小心点别倒到外面,如洒了及时用抹布擦掉。)

  3.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是分成两层的,油和水是分离,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三、探索感知不同材料能否让油水相融。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

  2.出示三种材料进行集体猜测

  这里有筷子、热水、洗洁精三种东西,你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吗?(教师进行记录)

  3.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操作一个记录一个以免忘记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洗洁精可以帮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白色的.液体。

  四、联系生活实际

  1.除了洗洁精,还有什么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观看视频(洗衣粉、洗衣液去油渍)

  3.小结:原来像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这些洗涤用品都能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渍洗干净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 2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幼儿互相谦让、有秩序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

  3、轻柔的音乐

  4、故事PPT

  教学过程:

  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

  1、师讲故事(出示故事PPT):嗨!我是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

  嗨!我是勺子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

  小朋友们,你们想听我们的故事吗?

  师:糖宝宝和勺子宝宝是一对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有一天他们到草地上玩捉迷藏,糖宝宝开始要躲藏了,他想:我藏到哪儿好了?忽然,糖宝宝看见一杯水,赶紧跳下去。勺子宝宝说:我一定能找到你。勺子宝宝找呀找呀,勺子宝宝找到糖宝宝了吗

  2、教师出示糖和纯净水。小朋友们猜一猜糖宝宝跳进水中,勺子宝宝能找到吗?

  3、师把幼儿猜想的结果表示出来:找到的用笑脸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脸表示。

  4、我们可不能凭想哟,必须自己试一试才知道。(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糖去了哪里?)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中的结果。

  1、教师:你们想是吗?

  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后,请幼儿自由地去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步骤:

  一、想:要多少糖(一勺糖)

  二、看:看糖在吗?

  三、搅:用勺子搅一搅

  四、再看:看糖还在吗?

  要求:

  (1)、慢慢地做实验

  (2)、不要把水和糖弄撒了

  (3)、仔细的看一看

  (4)、说一说你的'发现

  3、幼儿自由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做实验记录。

  4、师问:还看得见糖吗?糖哪儿去了?

  5、师幼交流实验结果,根据猜想更换卡片。

  三、总结实验结果。

  1、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就叫做"溶解"。

  2、师解释"溶解"。问:糖溶解到水里,水变成什么味道了?

  3、幼儿亲自尝一尝。师:糖真甜,能不能多吃?为什么?

  四、延伸活动

  1、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被水溶解?

  2、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师:小朋友们太能干了,要奖励能干的宝宝们,我们来用溶解的现象自己做一杯饮料吧,大胆的宝宝可以把你的饮料送给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3、幼儿随着音乐大胆地将饮料双手送到老师们的手中,并告诉老师们自己的饮料是如何做的,培养幼儿大胆地与人交往及表达的能力。

  4、请孩子们在品尝自己的实验成果中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