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统计》的教案

《统计》的教案

时间:2023-12-12 14:23:09 丽华 教案 我要投稿

《统计》的教案(精选2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统计》的教案(精选22篇)

  《统计》的教案 1

  教学内容

  生日、买书、抛硬币。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在统计活动中,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和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上简单的猜测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使学生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并能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教学重点

  1、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的不确定现象,有些事情的发

  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生日 1课时

  第2课时 买书 1课时

  第3课时 抛硬币 1课时

  生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用方块图表达统计结果,能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设置直观的情景引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统计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能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方块图表达统计结果。

  教学难点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问题。

  教学手段 用小黑板写出教材第91页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

  教学方法 实际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都过过生日吧。你们喜欢

  生日吗?讲一讲你们过生日的情况好吗?

  2、出示生日幻灯片,从而导出新课。

  3、承上启下: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班里同学的生日是

  在什么季节?

  二、生日。

  1、讲解:要想知道我们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

  就要进行调查,这就是统计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学习:三、四、五月是春季,请春季出生的同学举手。

  3、依此类推调查夏季、秋季、冬季。

  4、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别的调查方法吗?

  5、请问同学们:如何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呢?

  6、出示幻灯片,告诉学生:我们用不同的颜色把表示的数据的直条格子涂上颜色。

  7、要求学生巩固本课学习的有关知识。

  三、说一说。

  1、讲解:为了解决问题而去统计,统计是必要的。

  2、引导提问:统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上图涂

  的方格,我们能得出什么信息?

  3、根据上图涂的方格得出的信息有哪些?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

  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4、试着根据今天所学的统计知识,调查你家今年电话

  费支出情况。分析统计结果。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体验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与猜测的过程。你们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生日

  把调查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的调查结果涂在格子里。

  《统计》的教案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对统计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猜看:这个表格和这个笑脸是用来做什么的?

  师:谁会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谁就能得到笑脸人。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哪个组的同学表现好,就随即奖励一个笑脸人)

  [设计意图:通过奖励笑脸人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参与体验,逐渐领会怎样学习的方法。]

  2.出示条形统计图:(以一代二)学生一年级体重的统计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这个统计图完成这张统计表1吗?试一试。学生自主完成统计表后集体订正。

  过渡语:现在你们已经二年级了,体重也相应的增加了,结合你称体重的情况,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指2~3人汇报)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每个体重段有多少人呢?你们有什么办法?揭示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利用条形统计图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统计方法,并为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做孕伏,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统计学生体重,突出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集思广益,收集方法。

  (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地到前面画正字;2.举手计数;3、分组统计。)

  过渡语: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用哪一种方法能既迅速又准确地来进行统计?

  2.比较归纳,择优选择。

  师生共同比较三种方法,归纳出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用举手的方法来统计)。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确定统计的方法,并在认可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出最为合适的方法。这样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

  3.根据需要,引导探究。

  (1)师生合作,用举手的方式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2。

  过渡语:学校校医在统计数据的时候,一会儿要用一年级的统计表,一会儿要用二级的统计表,她一边整理一边叨念着:要是能把这两张表制成一张表,该有多好啊……你们能帮帮忙吗?

  (2)学生独立探究,设计复合式统计表。

  4.合作设计,展示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统计表,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生生交流:学生可以随意向展示的同学提出问题。(如:你是怎么设计的?你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第二行第二列的数字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并利用生生对话,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5.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统计表,解决问题。

  (2)你还能有什么发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以下几个问题:

  ①哪个阶段体重的同学最多?

  ②假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

  ③你想对哪个阶段体重的人说话?

  [设计意图: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渗透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通过对不同阶段体重的同学说话,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要合理膳食,注意身体健康。]

  三、尝试迁移,拓展延伸

  1.统计二(2)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

  2.出示二(1)班、二(3)班、二(4)班、二(5)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结合学校班级实际)。

  3.独立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本节课制订了一个评价量规,用一朵花的花瓣代表四个小组,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是一个笑脸,贯穿整堂课。这是我的一个巧妙设计,一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依据,并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当进行评价时,学生提出:可以统计各组的笑脸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笑脸人变成了统计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4.拓展延伸,开阔眼界。

  教师出示扇形统计图(也是统计各班得到笑脸人的总数),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统计方法的多样性、统计知识的实用性,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

  四、结合学习历程,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统计》的教案 3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记录夏天天气调查表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分类数数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

  2、通过观察气象预报表,了解夏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季节、知道一些避暑的方法。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六月份的气象预报表。

  2、数字卡、统计表格。

  3、气象标志。

  4、录象带《夏热的雷阵雨》

  活动过程:

  一、交流经验:谈谈天气

  1、教师:最近几天天气特别的`炎热,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2、(播放录象)《夏日的雷阵雨》

  二、学习统计天气气温

  三、激发进一步探索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统计》的教案 4

  教学主题: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课时:

  共二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教材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区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教材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清楚地了解各部分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学习扇形统计图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自然形成知识的生成点。在前面的统计知识中,学生已经有了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经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读懂统计图,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活动,经历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感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增强统计观念。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统计的价值。

  评价任务:

  1.能说出哪个量是单位一、部分量和分率,明确三者的关系并能利用三者的关系对问题进行分析计算。

  2.能说出扇形统计图中包含的信息,并简单概括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点。

  3.能独立计算教材中的做一做习题,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统计》的教案 5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书114—116页

  2.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制图能力较差,本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统计图,提高制图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引入

  1、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2、小结: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二、生活中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师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2、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3、制作折线统计图

  4、学生讨论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2、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3、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预测:从20xx年和20xx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xx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评价

  收集了许多资料,例降水量统计表,旅游人数统计图

  四、小结师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制作折线统计图

  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一、说教学内容

  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

  二、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

  以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为材料引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效教学资源。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教师叙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每个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他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们又了解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折线的上升说明什么?折线的下降又说明什么?从而突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这一特点。

  (三)强化应用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P38 A级部分内容来加深对折现统计图的认识,并进一初步做出预测。巩固练习中尝试独立思考交流。此题检验学生是否看懂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的能力。

  三、说目标达成

  折线统计图从学生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教学观察折线统计图时,我分了二个层次让学生思考。第一,让学生观察表格,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月到几月?降得最快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演示展示知识的生长过程。一开始出现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又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这些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然后将条形统计图进行变魔术,让一个个的长条隐去,只剩下最上面的一横,后来索性缩成一个小点。最后再将这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变成了一幅折线统计图。用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特点这一教学难点。

  五、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着重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统计图,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我通过气象小组测得的20xx年上海市气温情况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粉笔字写的不好,需要加强。

  《统计》的教案 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 使学生能利用统计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质疑引入

  播放《生日歌》,投影显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今天是谁的生日?

  再问:你能很快地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了几种颜色的花?这些客人各有多少?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在学生迟疑时,设疑引入:怎样才能很快地回答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评析:课始,在乐曲声中展示以大象生日为主题的例题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注意把握时机,设置一连串的问题导入新课,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又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统计的心理需求。]

  二、 积极参与,经历过程

  1. 整理动物的只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提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呢?

  再问:用什么办法能很快知道?(可以把大象家来的客人排排队)

  讨论:我们怎样帮大象把家里的客人排队呢?

  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排队,有几种动物就排几排;可以竖着排,也可以横着排。

  拿出几种动物的头像,谈话:请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看着例题图说动物的名称,另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把小动物排一排。指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排,一个竖着排,另一个横着排。

  提醒:一人报动物名称,另一个人在黑板上贴,报一只,贴一只。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分类整理的情况。

  提问:现在你能很快数出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中(见教材第76页)分别填上三种动物的`只数,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如: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多,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少等。

  小结:把几种动物先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得出结果,这样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2. 整理花的朵数,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提问:大象过生日,客人们送来了许多美丽的鲜花。怎样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整理客人们送来的鲜花呢?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几种鲜花图片,仔细观察例题图,把花分颜色贴在课本第77页的虚线框内,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图和表,相互交流整理的过程。

  提问: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并回答哪些问题?

  讨论:刚才我们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了动物的只数、花的朵数,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评析:以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问题为切入点,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逐步体验、领悟统计的过程。特别是在分类排列动物时,对着图有序地报一只,贴一只,慢镜头式地处理,清晰地演示了怎样分、怎样排,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

  三、 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1. 完成想想做做。

  谈话:小朋友们为大象统计了客人和送的鲜花的情况,为了感谢大家,大象准备买5种水果招待大家。在这5种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请大家分小组统计一下人数。(出示统计表)

  先按小组统计,再把各小组的统计结果汇总,填在统计表里。

  提问:我们班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

  再问: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

  2. 实践活动。

  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提问:如果要统计学具盒中的物体,可以怎样分一分?(按颜色或按形状分)

  组织学生按形状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略)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评析:想想做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了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整理统计学具盒中四种物体的个数,既巩固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统计方法,又渗透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四、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提问: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整理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可以分类统计数据,你还想统计什么?课后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统计》的教案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 8 5 6 9

  百分比

  30% 20% 12.5% 15% 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统计》的教案 8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在进入教室时,每位幼儿从树上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让幼儿给水果分类,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课件,幼儿学习分类统计

  1.出示课件,水果统计表。

  2.教师讲解统计概念。

  3.学习条形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多少。

  三、游戏《猜拳》

  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本文教师出示统计表,找一名幼儿进行统计,其余幼儿猜拳游戏。

  四、幼儿操作帮助小熊在超市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统计》的教案 9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的内容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重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能针对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

  说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各自特点。

  二、看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电脑课件呈现下面三幅统计图。

  获得信息 ,学生回答

  条形: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扇形: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看书

  试说,讨论

  汇报:从条形统计图中很直接看出29届获得的奖牌最多;从折线统计图中看出金牌数的.变化;扇形统计图能看出29届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学生互相说说特点

  第(1)小题,表示各种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应该选择扇形统计图;

  第(2)小题,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应该选择条形统计图;

  第(3)小题,表示身高的变化情况,应该选择折线统汁图。

  奥运会

  折线统计图: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数量的变化

  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第(1)小题,表示各种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应该选择扇形统计图;

  第(2)小题,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应该选择条形统计图;

  第(3)小题,表示身高的变化情况,应该选择折线统汁图。

  三、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的练一练。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

  奥运会

  折线统计图: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数量的变化

  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统计》的教案 10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活动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统计》的教案 11

  教学内容:

  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

  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0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

  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

  《统计》的教案 12

  教学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

  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

  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

  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老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

  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

  3、问题与解决

  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

  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

  1、介绍游戏做法

  (投影仪投影)游戏方法;游戏规则。

  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巩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

  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

  请一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

  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

  小组同学根据图表,推测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

  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提出问题

  老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

  你喜欢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老师请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欢吃的水果都记下来?

  2、学生调查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

  3、学生发现情况,解决问题

  根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最好卖的?

  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

  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统计学校的老师,知道学校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

  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

  天气调查,帮助农业生产!

  比多少!

  五、学习情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统计学习情况

  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

  完成统计表(课件)

  2、学生发现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师总结

  六、品牌电视事例,课堂延伸

  《统计》的教案 13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P:23例题、P:24练一练,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懂图中表达的数据,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会描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折线表示两组不同的数量。

  2、初步会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判断。

  教具准备:绘制一张和P23例题内容相同的,放大的统计图,但折线不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P23统计表。

  2、提问:从这张表里你了解些什么?

  你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第一门市部1994年至20xx年上缴利润的情况吗?

  3、实际画一画:

  如果只要画出第一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折线,请画出:

  二、新授:

  1、提问:现仍利用这张图画出第二门市部上缴利润数量的折线统计图,你打算怎样?

  2、讨论:(上述问题)

  3、画一画:让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描点、连线、标明图例。

  4、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用了几种不同的折线?每种折线表示什么?

  (2)回答P23~24的三个问题,并说说怎样看出来的`?

  (3)让学生说说:根据折线统计图还想到些什么?

  5、小结:

  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在一张折线统计图上同时表示两组数量的变化情况时,应注意些什么?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表现出两组数量各自的变化情况,还方便对两组数量进行分析、比较。

  三、练习

  1、P24练一练

  2、练习四第1题

  完成题目中的两个问题

  看图后还想到些什么?

  教学后记: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P25-26,练习四第2-4题

  教学目的: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和同座在小学各年级第二学期的身高数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表现出两组数量各自的情况。

  二、基础训练:

  1、P25第2题

  要求:

  (1)在课本上完成。

  (2)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P26第3题

  要求:

  (1)完成课本上的要求

  (2)补充:回答下列问题。

  王刚、李明谁投掷的情况较好?从中你还能得出什么信息?

  三、练习

  P26第4题

  要求:

  (1)将课前收集的数据制成复式统计表

  级别身高(厘米)姓名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2)完成课本P26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

  将本学期语文、数学前六次检测情况留心作统计,然后制成折线统计图,作自我分析。

  《统计》的教案 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xx-20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内容可以包括: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统计图?其中哪些更有优势?用哪些统计统计图又是不合理的?

  【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完成)。

  引导比较: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1)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世界人口从1957—20xx年的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2)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xx年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3)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xx年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

  3.教材第103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统计》的教案 1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知道了一些统计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地一节练习课,看看谁掌握得好。

  二练习:

  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数学课、语言课各有几节吗?

  (1)教师看着周课表逐天报出语文、数学课,学生边听边用画“√”的方法在左边的表中记录。

  (2)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写右边的表,集体交流提问:一周中语文课有多少节?数学课有多少节?谁多?多多少节?

  (3)你还喜欢什么课?在表格里填上名称,统计一星期有几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3题图,老师说明题意:这是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统计一下各种天气的天数。

  (2)独立统计,老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3)集体交流。提问

  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算?应该是多少?(如果哪个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让他们分析可能错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几天?比阴天呢?

  ③晴天比阴天多几天?

  3.完成“想想做做”

  (1)分小组活动,统计前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然后再活动说说“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2)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5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活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2)老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巾在黑板上,并请几名学生当记录员,全班学生逐个说自己喜欢的寻种活动,边说边记。

  (3)学生独自把记录的结果填成统计表,集体交流,说一说,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活动人数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结。

  这两天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较。

  《统计》的教案 16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05页例2和106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发现数据中体现的问题。

  2、结合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激发兴趣

  显示情境: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孙中山故居)对了,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参观孙中山故居,为此,我们专门修建了停车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例2

  1、谈话引入:同学们,如果你是停车场的管理员,就要对停车场的各种车辆数量进行统计,然后从统计的.数据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何才能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呢?这就要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出示例2统计表

  ①提问:请大家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知道有甲乙两个停车场,分别停有轿车28辆和24辆,面包车12和10辆,大客车6辆和7辆,货车4辆和3辆。

  ②教师引导:通过这个复式统计表,我们可以绘制出前面对比过的那种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待补充的统计图)

  教师: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③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前一节课我们又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请大家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尝试补充完成例2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分发学具——出示统计表。

  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补充完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④教师:老师也根据统计表制作了一张统计图,大家来看一下。

  出示补充完整的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观察自己绘制的和老师绘制的统计图,说一说我们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归纳并板书:

  条形粗细要均匀;甲、乙两个停车场辆数的图案要不同;写好数量;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⑤根据绘制统计图需注意的问题,小组间展示交流,互相评价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间将各自绘制的统计图进行展示交流,共同评价小组内绘制的每张统计图,并对小组内的每张统计图进行评等。评等分A、B、C、D四个等级。

  ⑥请几位学生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同时师生加以评价。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4、请几位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师归纳:通过甲乙两个停车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或者在整个社会所有车辆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指导完成106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1985年甲、乙二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2000年呢?

  3、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有没有什么建议?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绿化多——树林多——降水多——树林茂盛……形成良性循环

  师归纳:根据图中信息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得降水,树木就更茂盛,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为此,我们要积极进行绿化活动,努力把我们周围的环境绿化好,保护好。同时,我们要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大力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勇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出示:保护环境 关爱家园 从我做起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1、2题。

  《统计》的教案 1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8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8套、记号笔8支。

  2.8个橱子内摆放各种物品:文具、点心、水果、蔬菜、玩具、日用品、饰品、乐器。

  3.课件、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二、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

  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统计》的教案 1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经历课堂数学活动过程,了解统计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思想,初步理解和掌握统计中的收集和处理数据的一些方法、策略。

  2、通过学生对整个统计活动的参与、体验,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水平和预测推断水平,发展统计观点。

  3、采用学生合作、交流思维的学习方式,在交流、欣赏中初步形成评价的意识。初步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

  2、根据统计表会分析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

  课件、统计表若干份、 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统计现场听课老师的人数。(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初步接触统计表

  出示一张本班学生第三单元成绩统计表

  师:能看懂吗?来,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介绍表格:

  表格的上面有这样一行字,它是向我们介绍了整个表格的内容,我们能够把它叫做是表头。

  表格里面分了几行,第一行是……第二行是……

  那么象这样的表格我们把它叫做统计表。(板书:统计表)师:制作这样的表格有什么作用呢?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就会明白了。

  2、实行简单地数据统计

  同学们真能干,从这张表上看出了这么多。今天我们上课的现场,来了好多的听课老师,他们也为你们的表现而高兴。那你能帮老师数一数今天一共来了多少位男老师和多少位女老师吗?

  学生数,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有结果了吗?谁来说说。

  请你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在这张表格里。

  反馈,谁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张统计表。

  看着这张表格,你能够知道什么?

  (如果学生一时答不出,教师就要适当地追问:男老师多呢还是女老师多)

  当学生说到合计时,就要追问什么叫合计

  活动二:统计喜欢吃的物品的人数。(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谈话引入:

  今天是5月22日了,下礼拜我们的同学就将迎来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如果我们在那天要开个联欢会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吗?

  谁来说说?哦,还能够吃东西了,真好!说说看,你最想吃什么?老师这里就有四样物品,贴在黑板上。

  1、引导学生调查喜欢物品的人数

  ①、现在,我们听课的老师很想知道我们四(1)班的同学最喜欢吃的是什么?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方法。

  ②、老师组织学生用想出的方法实际实行调查

  操作:请四个学生手举图片站在过道的中间,按大组来,请第一组的小朋友静、齐、快地站在自己喜欢物品的那边,然后是第二、三、四三组同学依次上来。

  请其他小组的小朋友数人数,数一个下去一个,数好后把请举图片的同学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在下面写上数。

  2、根据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

  师:刚才我们经过调查、统计收集到了一些相关的数据,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干什么了?

  生:制作统计表。

  学生自制,教师巡视辅导。(收集几张)

  依次用投影出示,重点反馈一张,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

  3、根据统计表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你你从这张表上,看到我们班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如果班主任朱老师看到了这张统计表,她又会怎么想呢?

  活动三:统计校门口1分钟的车流辆。(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通过两次探究,统计出各类车辆的数目

  ①经历第一次统计

  师:我们校门前每天车来车往的可真热闹,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小统计员,数一数

  1分钟里面都有哪些车经过,又有多少辆呢?行吗?数时请你在心里默默地数。准备好了吗?开始了。

  方案一:

  当学生说来不及数时,教师能够把课件停下来了。

  师:为什么来不及数啊?

  学生讨论。(估计有说速度太快了,车子类型太多了,一个人不够数……)

  方案二:

  学生1、2、3、4、……一辆辆地数了一遍。

  有结果了吗?说给大家听听。

  那卡车有几辆,轿车有几辆?客车摩托车又是多少辆呢?

  学生出来的答案肯定不一样,这时教师就追问:

  为什么看到的是同一个画面,出来的结果却是不一样呢?

  学生:刚才没有分类数,一个人来不及数等。

  ②小组合作,探讨方法。

  有人说一个人不够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小组合作)。

  那么在数之前你们四人总要讨论一下如何去数对吧。

  小组探讨统计方法。

  反馈: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讨论的。

  在说到记录时,教师追问:你们打算怎样去记录呢?

  在学生的回答中,估计有学生会说用正字记录,教师就问:你们看见过用正字来统计吗?谁来介绍一下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白用正字统计的优越性,教师能够问一下:等会你打算用什么来实行记录呢?(问2、3个人)

  如果没有出来车子的类型时,教师就追问: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你刚才都看到了哪些车子?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怎样准确统计出各种车辆的数目纷纷献计献策,综合大家的意见,和郭老师的想法,我给大家出了一个合作提示:

  出示:以4人为一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白纸上记录车型。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那下面我们就用合作的方法,再来收集一次数据吧,准备好了吗?开始。

  ③小组合作,经历第二次的统计

  2、完成统计表

  师:根据刚才统计出的数据,请你把它填在统计表中。(教师巡视,选择几张统计表)

  这张是某某小组的统计表,我们请他们小组的成员上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师:谁是组长?你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分工情况和统计结果。其中渗透“正”字 统计的优越性。

  3、读统计表

  刚才我们只不过是统计了一分钟里的车流量,一共是……,那如果10分钟呢?(300辆),60分钟呢?(1800辆,哇……)你们这个哇是什么意思啊?

  (车子好多,有点不安全)师:是啊,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走出校门面对的就是新桥北路,每天南来北往的车子是数不胜数。看着这张表格,你想对我们在座的同学和老师说点什么吗?

  活动四:联系实际读图,并提出期望。

  师: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作到安全两字,我们才能够正常地展开学习活动。那么度过了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后,我们又将迎来每学期一次的……

  再次出示课前所看的单元成绩统计表。加上平均分

  师:学了今天的这节课,再次看到这张统计表,我想你肯定又有话要对我们大家说吧?

  课后反思:

  整堂课上下来,觉得对于创设生活情境,感知统计这个环节的教学,自己觉得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本课教学从课始的听课人数的统计,到本班学生最喜欢吃的物品的统计,直至校门口车流量统计中的所有资料,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校门口车流量统计这个环节,因为学生有切身的感受,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一出校门面对的就是新桥北路,每天南来北往的车辆是数不胜数。所以,当我请学生谈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看到了什么时,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回答也是分外精彩。有人说,从这张统计表中,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好多同学的家里都有私家车了;有的说,现在科技是越来越发达了,车子是越造越漂亮了;有的`外地生说,这里的生活条件比我们那里好多了,我们那里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汽车;有的说,既然有这么多的汽车在我们校门口开来开去的,那我们上下学的时候就更加要注意安全了,特别是老师,有些开汽车的,就更加要注意安全了;还有的学生甚至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使她感悟到了只要做个有心人,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多么感人、多么好的回答啊,我想这个切都源于我所选的教学内容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有紧密联系的,这样就特别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在课的最后,当再次出示本班学生的第三单元数学成绩统计表时,学生的感触是颇多啊。他们根据成绩统计表,联系本班实际,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对于统计表中,成绩处在后面的学生也提出了希望,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每个人都争取进步,使我们班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当然不够好的地方也存有着很多。比如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还是缺乏评价性的语言,或者说自己的评价方式还是比较老套,评价语言还是比较单一、贫乏。上课时,自我感觉还是不够大气,当学生的回答每在教案预设里时,自己就显得比较急噪,不能摆脱原教案的束缚。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还要有待提升。

  《统计》的教案 19

  教学内容:

  淅教版数学第五册

  教材说明:

  教材先出示有各种小动物的实际场景图,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通过分类整理成象形统计图,让学生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习统计时,要引导他们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经历把整理出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己动手统计,在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是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2、感受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大象奇奇也要过生日了,他还想跟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一起过生日呢,你们愿意吗?看,奇奇来了。(大象: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过生日。待会儿还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小动物们戴着头饰唱生日歌边依次入场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现在容易数得清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二、展开新课:

  1、初步认识统计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怎样排队比较整齐又容易看出每种动物有几只?

  学生上台操作。引导学生排不同的队形。

  师:小动物们还带来了他们的照片,你们也能像刚才一样给他们分组排列吗?

  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动手理一理,贴一贴。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可能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以整齐、漂亮作为评价标准,恰当地评价同学的作品。适时引出课本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课题)

  2、尝试统计鲜花

  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带来了好多客人的情况。我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还给大象准备了生日礼物呢!你们准备了什么呢?生答。原来是好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你能告诉大象有哪些颜色的鲜花吗?生出示鲜花图片并介绍。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整理,粘贴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并统计出鲜花的数量,然后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哪种贴法最清楚,最容易看出花的多少。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把书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举书本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表意见)

  三、巩固拓展:

  1、统计水果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看,大象奇奇跑来感谢你们了

  大象:谢谢你们的帮助。我想买些水果给你们吃,你们爱吃什么水果呀?学生交流。

  师:水果店里只有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们想吃吗?大象不知道哪些水果多买一些?哪些少买一些?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小组统计的方法。

  师提出活动要求: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选水果并统计。)

  各小组长上台展示交流,老师将各小组的统计图一起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便于学生观察)师:小朋友,你们能看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大象,你现在知道买哪些水果了吗?

  师:小朋友还为大象准备了一首动听的.歌,现在就表演给大象听好吗?

  生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

  师:大象,你下次还愿意来我们一(3)班过生日吗?

  2、统计各小组得的智慧星的数量。

  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很多同学得到了老师颁发的智慧星,为自己的小组争得了荣誉,那么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小组是冠军呢?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生:统计每组有几颗智慧星。)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两名学生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星情况。评出冠军小组。

  3、课堂小结: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生自由交流。

  你们想得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统计的情况,好吗?

  教后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需要的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创设情境,从有趣的生活场景中引出问题,使学生自己产生要解决问题的需要。通过学习探索,经历“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逐步理解“统计”的含义,再将“统计” 的方法应用于探究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课始,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设计学生熟悉的“过生日”的生活场景引入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通过向大象赠送生日礼物——五颜六色的鲜花,使学生又一次充满激情,从而自觉地投入统计鲜花的自主活动中;课末,设计大象买水果感谢小朋友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了帮大象统计水果种类和愿望的需要,使课堂比较自然流畅。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动手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啊、贴一贴、数一数的操作活动到动脑筋思考怎样帮大象统计客人、水果及自己准备的鲜花的思维活动,都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和体验了学习统计的过程。

  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环节还不能面向全体,如展示小动物、鲜花整理统计的过程,只有一部分学生能进行交流。还有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巧妙地点拨,语言的简洁精练这些方面都要不断的努力。

  《统计》的教案 2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 P68-69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

  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地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动物图象、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 (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

  学生进行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师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

  师: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

  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统计教案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教案,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

  B、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午餐呢?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统计》的教案 2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简单的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方法,会制作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分类和初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3、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了三位朋友,他们分别是……(多媒体展示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喜欢吗?

  二、引导探索:

  1、设置情境

  老师不仅带来了三位朋友,而且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课前老师收到一位印刷厂厂长的这样一封来信:(出示)

  周老师:

  我们厂想生产一批印有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的卡片,可又不知道同学们到底最喜欢什么,可以帮我在同学中调查一下吗?……

  老师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你能想办法帮老师了解到每一位同学最喜欢哪一位卡通人物吗?有什么办法?

  2、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师: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其他小组的同学如果你赞同发言小组同学的意见就请你为他们鼓掌,鼓励他们;如果你认为他们的方法很独特,有创意,而且发言也很精彩,就请你为他们热烈地鼓掌,祝贺他们;如果他们的发言你没有听明白或者疑问,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大家说好不好?

  4、引导交流:你认为这个问题应用哪种方法来数据比较好?请阐述你的理由,其他同学通过掌声来进行。

  5、师:

  ①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②面临一个具体问题选择数据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情况而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便捷的方法,但要注意不论用何种方法来数据,都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说明: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有个性的思维方式,不强求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陈述各种理由,来促进学生自主进行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6、谈话:下面请同小组的同学商议一下,选择一种大家都喜欢的数据的方法在各自组内进行一次统计,做好分工,合作统计一次,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

  小组合作统计。

  生谈合作后的体会。

  (说明:让学生学会合作的方法,并充分体验到合作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自主探索、学制统计表

  1、师:可是由于这些统计反映的都是各组的情况,老师仍不清楚我们班到底有多少人喜欢米老鼠和机器猫和孙悟空,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刚才各组的数据一下表示得更清晰,排列得更整齐规范呢?(生:制成表格)你们想由老师讲怎样制表,还是自己试试?

  2、小组合作制表。

  3、展示交流合作制表的`成果。每组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并做适当说明。

  4、引导学生说说:你认为制表时要注意些什么?

  7、揭示课题

  看来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周老师和那位印刷厂厂长解决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么这是一项什么工作呢?

  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9、自学课本

  阅读第100-101页上的内容,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统计表结合我们刚才所做的一次统计。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统计需要分为几个步骤?

  (2)你认为作统计表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上的“练一练”。

  2、小游戏;

  两人一组,拿一枚1角硬币,从离桌面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10次。一个做一个记录落下的情况,然后好数据填入发的表格中。

  落下情况

  字“1角”朝上

  国徽图案朝上

  次 数

  四、课堂:

  1、本节课你学到了一项什么新本领?

  五、课后实践:

  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统计来解决的?请你选择一个问题,展开调查,搜集相关信息,完成一份统计表。

  《统计》的教案 22

  设计意图:

  人们与植物相依为命,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树木获得大地之肺的美誉。孩子们每天都在大树下玩耍做游戏,大榕树给小朋友荫凉,桂花树香飘满园,荔枝树果实累累。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统计树木也只是一种意识,数据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和树木的感情。

  活动名称:

  幼儿园树木统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知道校园美化绿化好处。

  2.尝试在树木、数字和符号之间作记录。

  3.逐步培养幼儿对树木的感情。

  活动准备:

  树木统计表等(附表0)

  活动流程:

  1.幼儿和老师讨论:幼儿园里有许多树木。大树、小树有多少?开花和结果的'树有多少?你最喜欢的树有多少?我们用统计表记录下来。

  2.小朋友自由地组合,或单独进行,每人一张树木统计表格,需要时再领。

  3.记录方法要求:

  先画出这类树的外型,再进行统计,在下面空格内打√就表示一棵树,例:龙眼树下面有3个√,表示有三棵龙眼树。记录完后用数数方法就知道这类树的数目;

  可以用手绘一棵树,代表实物一棵树;

  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 实物一棵树;

  可以直接用数字来表示;也提倡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录;

  4.记录内容

  幼儿园花树有多少棵 、幼儿园果树有多少棵、幼儿园榕树有多少棵、你喜欢的树有多少、你要种什么树等。

  5.一个统计表统计一种树,几种树用几个表,鼓励小朋友积极主动。

  6.老师把小朋友的“树木统计表”收集,进行讲评表扬。

  活动延伸

  1.老师和小朋友从记录中统计出幼儿园花树 、果树、榕树、小树、你喜欢的树、你要种的树等等公布出来,大家享受树木和数字的劳动成果。

  2.请小朋友提建议,幼儿园里还种什么树,你认为种在什么地方。

  3.你喜欢哪棵树,你怎样关心爱护它。

《《统计》的教案(精选2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统计》的教案】相关文章:

《统计》的教案03-04

小学统计教案12-09

《统计》单元教案11-09

《扇形统计图》教案03-10

第七单元统计的教案02-26

《统计》单元教案15篇02-23

《统计》单元教案(15篇)02-23

关于统计表的教案10-11

统计教案设计资料11-18

《统计》的教案(精选2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统计》的教案(精选22篇)

  《统计》的教案 1

  教学内容

  生日、买书、抛硬币。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在统计活动中,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和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上简单的猜测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使学生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并能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教学重点

  1、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的不确定现象,有些事情的发

  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生日 1课时

  第2课时 买书 1课时

  第3课时 抛硬币 1课时

  生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用方块图表达统计结果,能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设置直观的情景引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统计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能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方块图表达统计结果。

  教学难点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问题。

  教学手段 用小黑板写出教材第91页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

  教学方法 实际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都过过生日吧。你们喜欢

  生日吗?讲一讲你们过生日的情况好吗?

  2、出示生日幻灯片,从而导出新课。

  3、承上启下: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班里同学的生日是

  在什么季节?

  二、生日。

  1、讲解:要想知道我们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

  就要进行调查,这就是统计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学习:三、四、五月是春季,请春季出生的同学举手。

  3、依此类推调查夏季、秋季、冬季。

  4、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别的调查方法吗?

  5、请问同学们:如何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呢?

  6、出示幻灯片,告诉学生:我们用不同的颜色把表示的数据的直条格子涂上颜色。

  7、要求学生巩固本课学习的有关知识。

  三、说一说。

  1、讲解:为了解决问题而去统计,统计是必要的。

  2、引导提问:统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上图涂

  的方格,我们能得出什么信息?

  3、根据上图涂的方格得出的信息有哪些?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

  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4、试着根据今天所学的统计知识,调查你家今年电话

  费支出情况。分析统计结果。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体验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与猜测的过程。你们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生日

  把调查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的调查结果涂在格子里。

  《统计》的教案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对统计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猜看:这个表格和这个笑脸是用来做什么的?

  师:谁会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谁就能得到笑脸人。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哪个组的同学表现好,就随即奖励一个笑脸人)

  [设计意图:通过奖励笑脸人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参与体验,逐渐领会怎样学习的方法。]

  2.出示条形统计图:(以一代二)学生一年级体重的统计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这个统计图完成这张统计表1吗?试一试。学生自主完成统计表后集体订正。

  过渡语:现在你们已经二年级了,体重也相应的增加了,结合你称体重的情况,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指2~3人汇报)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每个体重段有多少人呢?你们有什么办法?揭示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利用条形统计图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统计方法,并为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做孕伏,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统计学生体重,突出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集思广益,收集方法。

  (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地到前面画正字;2.举手计数;3、分组统计。)

  过渡语: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用哪一种方法能既迅速又准确地来进行统计?

  2.比较归纳,择优选择。

  师生共同比较三种方法,归纳出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用举手的方法来统计)。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确定统计的方法,并在认可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出最为合适的方法。这样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

  3.根据需要,引导探究。

  (1)师生合作,用举手的方式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2。

  过渡语:学校校医在统计数据的时候,一会儿要用一年级的统计表,一会儿要用二级的统计表,她一边整理一边叨念着:要是能把这两张表制成一张表,该有多好啊……你们能帮帮忙吗?

  (2)学生独立探究,设计复合式统计表。

  4.合作设计,展示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统计表,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生生交流:学生可以随意向展示的同学提出问题。(如:你是怎么设计的?你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第二行第二列的数字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并利用生生对话,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5.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统计表,解决问题。

  (2)你还能有什么发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以下几个问题:

  ①哪个阶段体重的同学最多?

  ②假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

  ③你想对哪个阶段体重的人说话?

  [设计意图: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渗透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通过对不同阶段体重的同学说话,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要合理膳食,注意身体健康。]

  三、尝试迁移,拓展延伸

  1.统计二(2)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

  2.出示二(1)班、二(3)班、二(4)班、二(5)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结合学校班级实际)。

  3.独立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本节课制订了一个评价量规,用一朵花的花瓣代表四个小组,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是一个笑脸,贯穿整堂课。这是我的一个巧妙设计,一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依据,并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当进行评价时,学生提出:可以统计各组的笑脸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笑脸人变成了统计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4.拓展延伸,开阔眼界。

  教师出示扇形统计图(也是统计各班得到笑脸人的总数),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统计方法的多样性、统计知识的实用性,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

  四、结合学习历程,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统计》的教案 3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记录夏天天气调查表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分类数数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

  2、通过观察气象预报表,了解夏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季节、知道一些避暑的方法。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六月份的气象预报表。

  2、数字卡、统计表格。

  3、气象标志。

  4、录象带《夏热的雷阵雨》

  活动过程:

  一、交流经验:谈谈天气

  1、教师:最近几天天气特别的`炎热,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2、(播放录象)《夏日的雷阵雨》

  二、学习统计天气气温

  三、激发进一步探索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统计》的教案 4

  教学主题: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课时:

  共二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教材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区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教材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清楚地了解各部分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学习扇形统计图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自然形成知识的生成点。在前面的统计知识中,学生已经有了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经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读懂统计图,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活动,经历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感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增强统计观念。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统计的价值。

  评价任务:

  1.能说出哪个量是单位一、部分量和分率,明确三者的关系并能利用三者的关系对问题进行分析计算。

  2.能说出扇形统计图中包含的信息,并简单概括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点。

  3.能独立计算教材中的做一做习题,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统计》的教案 5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书114—116页

  2.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制图能力较差,本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统计图,提高制图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引入

  1、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2、小结: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二、生活中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师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2、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3、制作折线统计图

  4、学生讨论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2、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3、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预测:从20xx年和20xx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xx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评价

  收集了许多资料,例降水量统计表,旅游人数统计图

  四、小结师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制作折线统计图

  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一、说教学内容

  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

  二、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

  以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为材料引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效教学资源。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教师叙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每个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他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们又了解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折线的上升说明什么?折线的下降又说明什么?从而突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这一特点。

  (三)强化应用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P38 A级部分内容来加深对折现统计图的认识,并进一初步做出预测。巩固练习中尝试独立思考交流。此题检验学生是否看懂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的能力。

  三、说目标达成

  折线统计图从学生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教学观察折线统计图时,我分了二个层次让学生思考。第一,让学生观察表格,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月到几月?降得最快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演示展示知识的生长过程。一开始出现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又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这些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然后将条形统计图进行变魔术,让一个个的长条隐去,只剩下最上面的一横,后来索性缩成一个小点。最后再将这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变成了一幅折线统计图。用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特点这一教学难点。

  五、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着重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统计图,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我通过气象小组测得的20xx年上海市气温情况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粉笔字写的不好,需要加强。

  《统计》的教案 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 使学生能利用统计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质疑引入

  播放《生日歌》,投影显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今天是谁的生日?

  再问:你能很快地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了几种颜色的花?这些客人各有多少?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在学生迟疑时,设疑引入:怎样才能很快地回答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评析:课始,在乐曲声中展示以大象生日为主题的例题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注意把握时机,设置一连串的问题导入新课,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又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统计的心理需求。]

  二、 积极参与,经历过程

  1. 整理动物的只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提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呢?

  再问:用什么办法能很快知道?(可以把大象家来的客人排排队)

  讨论:我们怎样帮大象把家里的客人排队呢?

  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排队,有几种动物就排几排;可以竖着排,也可以横着排。

  拿出几种动物的头像,谈话:请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看着例题图说动物的名称,另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把小动物排一排。指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排,一个竖着排,另一个横着排。

  提醒:一人报动物名称,另一个人在黑板上贴,报一只,贴一只。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分类整理的情况。

  提问:现在你能很快数出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中(见教材第76页)分别填上三种动物的`只数,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如: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多,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少等。

  小结:把几种动物先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得出结果,这样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2. 整理花的朵数,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提问:大象过生日,客人们送来了许多美丽的鲜花。怎样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整理客人们送来的鲜花呢?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几种鲜花图片,仔细观察例题图,把花分颜色贴在课本第77页的虚线框内,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图和表,相互交流整理的过程。

  提问: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并回答哪些问题?

  讨论:刚才我们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了动物的只数、花的朵数,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评析:以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问题为切入点,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逐步体验、领悟统计的过程。特别是在分类排列动物时,对着图有序地报一只,贴一只,慢镜头式地处理,清晰地演示了怎样分、怎样排,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

  三、 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1. 完成想想做做。

  谈话:小朋友们为大象统计了客人和送的鲜花的情况,为了感谢大家,大象准备买5种水果招待大家。在这5种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请大家分小组统计一下人数。(出示统计表)

  先按小组统计,再把各小组的统计结果汇总,填在统计表里。

  提问:我们班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

  再问: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

  2. 实践活动。

  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提问:如果要统计学具盒中的物体,可以怎样分一分?(按颜色或按形状分)

  组织学生按形状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略)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评析:想想做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了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整理统计学具盒中四种物体的个数,既巩固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统计方法,又渗透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四、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提问: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整理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可以分类统计数据,你还想统计什么?课后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统计》的教案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 8 5 6 9

  百分比

  30% 20% 12.5% 15% 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统计》的教案 8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在进入教室时,每位幼儿从树上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让幼儿给水果分类,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课件,幼儿学习分类统计

  1.出示课件,水果统计表。

  2.教师讲解统计概念。

  3.学习条形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多少。

  三、游戏《猜拳》

  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本文教师出示统计表,找一名幼儿进行统计,其余幼儿猜拳游戏。

  四、幼儿操作帮助小熊在超市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统计》的教案 9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的内容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重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能针对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

  说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各自特点。

  二、看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电脑课件呈现下面三幅统计图。

  获得信息 ,学生回答

  条形: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扇形: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看书

  试说,讨论

  汇报:从条形统计图中很直接看出29届获得的奖牌最多;从折线统计图中看出金牌数的.变化;扇形统计图能看出29届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学生互相说说特点

  第(1)小题,表示各种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应该选择扇形统计图;

  第(2)小题,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应该选择条形统计图;

  第(3)小题,表示身高的变化情况,应该选择折线统汁图。

  奥运会

  折线统计图: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数量的变化

  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第(1)小题,表示各种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应该选择扇形统计图;

  第(2)小题,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应该选择条形统计图;

  第(3)小题,表示身高的变化情况,应该选择折线统汁图。

  三、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的练一练。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

  奥运会

  折线统计图: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数量的变化

  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统计》的教案 10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活动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统计》的教案 11

  教学内容:

  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

  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0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

  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

  《统计》的教案 12

  教学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

  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

  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

  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老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

  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

  3、问题与解决

  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

  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

  1、介绍游戏做法

  (投影仪投影)游戏方法;游戏规则。

  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巩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

  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

  请一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

  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

  小组同学根据图表,推测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

  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提出问题

  老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

  你喜欢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老师请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欢吃的水果都记下来?

  2、学生调查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

  3、学生发现情况,解决问题

  根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最好卖的?

  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

  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统计学校的老师,知道学校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

  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

  天气调查,帮助农业生产!

  比多少!

  五、学习情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统计学习情况

  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

  完成统计表(课件)

  2、学生发现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师总结

  六、品牌电视事例,课堂延伸

  《统计》的教案 13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P:23例题、P:24练一练,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懂图中表达的数据,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会描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折线表示两组不同的数量。

  2、初步会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判断。

  教具准备:绘制一张和P23例题内容相同的,放大的统计图,但折线不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P23统计表。

  2、提问:从这张表里你了解些什么?

  你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第一门市部1994年至20xx年上缴利润的情况吗?

  3、实际画一画:

  如果只要画出第一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折线,请画出:

  二、新授:

  1、提问:现仍利用这张图画出第二门市部上缴利润数量的折线统计图,你打算怎样?

  2、讨论:(上述问题)

  3、画一画:让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描点、连线、标明图例。

  4、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用了几种不同的折线?每种折线表示什么?

  (2)回答P23~24的三个问题,并说说怎样看出来的`?

  (3)让学生说说:根据折线统计图还想到些什么?

  5、小结:

  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在一张折线统计图上同时表示两组数量的变化情况时,应注意些什么?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表现出两组数量各自的变化情况,还方便对两组数量进行分析、比较。

  三、练习

  1、P24练一练

  2、练习四第1题

  完成题目中的两个问题

  看图后还想到些什么?

  教学后记: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P25-26,练习四第2-4题

  教学目的: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和同座在小学各年级第二学期的身高数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表现出两组数量各自的情况。

  二、基础训练:

  1、P25第2题

  要求:

  (1)在课本上完成。

  (2)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P26第3题

  要求:

  (1)完成课本上的要求

  (2)补充:回答下列问题。

  王刚、李明谁投掷的情况较好?从中你还能得出什么信息?

  三、练习

  P26第4题

  要求:

  (1)将课前收集的数据制成复式统计表

  级别身高(厘米)姓名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2)完成课本P26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

  将本学期语文、数学前六次检测情况留心作统计,然后制成折线统计图,作自我分析。

  《统计》的教案 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xx-20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内容可以包括: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统计图?其中哪些更有优势?用哪些统计统计图又是不合理的?

  【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完成)。

  引导比较: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1)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世界人口从1957—20xx年的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2)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xx年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3)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xx年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

  3.教材第103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统计》的教案 1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知道了一些统计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地一节练习课,看看谁掌握得好。

  二练习:

  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数学课、语言课各有几节吗?

  (1)教师看着周课表逐天报出语文、数学课,学生边听边用画“√”的方法在左边的表中记录。

  (2)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写右边的表,集体交流提问:一周中语文课有多少节?数学课有多少节?谁多?多多少节?

  (3)你还喜欢什么课?在表格里填上名称,统计一星期有几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3题图,老师说明题意:这是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统计一下各种天气的天数。

  (2)独立统计,老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3)集体交流。提问

  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算?应该是多少?(如果哪个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让他们分析可能错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几天?比阴天呢?

  ③晴天比阴天多几天?

  3.完成“想想做做”

  (1)分小组活动,统计前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然后再活动说说“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2)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5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活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2)老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巾在黑板上,并请几名学生当记录员,全班学生逐个说自己喜欢的寻种活动,边说边记。

  (3)学生独自把记录的结果填成统计表,集体交流,说一说,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活动人数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结。

  这两天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较。

  《统计》的教案 16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05页例2和106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发现数据中体现的问题。

  2、结合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激发兴趣

  显示情境: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孙中山故居)对了,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参观孙中山故居,为此,我们专门修建了停车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例2

  1、谈话引入:同学们,如果你是停车场的管理员,就要对停车场的各种车辆数量进行统计,然后从统计的.数据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何才能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呢?这就要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出示例2统计表

  ①提问:请大家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知道有甲乙两个停车场,分别停有轿车28辆和24辆,面包车12和10辆,大客车6辆和7辆,货车4辆和3辆。

  ②教师引导:通过这个复式统计表,我们可以绘制出前面对比过的那种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待补充的统计图)

  教师: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③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前一节课我们又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请大家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尝试补充完成例2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分发学具——出示统计表。

  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补充完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④教师:老师也根据统计表制作了一张统计图,大家来看一下。

  出示补充完整的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观察自己绘制的和老师绘制的统计图,说一说我们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归纳并板书:

  条形粗细要均匀;甲、乙两个停车场辆数的图案要不同;写好数量;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⑤根据绘制统计图需注意的问题,小组间展示交流,互相评价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间将各自绘制的统计图进行展示交流,共同评价小组内绘制的每张统计图,并对小组内的每张统计图进行评等。评等分A、B、C、D四个等级。

  ⑥请几位学生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同时师生加以评价。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4、请几位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师归纳:通过甲乙两个停车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或者在整个社会所有车辆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指导完成106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1985年甲、乙二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2000年呢?

  3、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有没有什么建议?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绿化多——树林多——降水多——树林茂盛……形成良性循环

  师归纳:根据图中信息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得降水,树木就更茂盛,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为此,我们要积极进行绿化活动,努力把我们周围的环境绿化好,保护好。同时,我们要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大力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勇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出示:保护环境 关爱家园 从我做起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1、2题。

  《统计》的教案 1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8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8套、记号笔8支。

  2.8个橱子内摆放各种物品:文具、点心、水果、蔬菜、玩具、日用品、饰品、乐器。

  3.课件、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二、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

  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统计》的教案 1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经历课堂数学活动过程,了解统计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思想,初步理解和掌握统计中的收集和处理数据的一些方法、策略。

  2、通过学生对整个统计活动的参与、体验,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水平和预测推断水平,发展统计观点。

  3、采用学生合作、交流思维的学习方式,在交流、欣赏中初步形成评价的意识。初步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

  2、根据统计表会分析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

  课件、统计表若干份、 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统计现场听课老师的人数。(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初步接触统计表

  出示一张本班学生第三单元成绩统计表

  师:能看懂吗?来,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介绍表格:

  表格的上面有这样一行字,它是向我们介绍了整个表格的内容,我们能够把它叫做是表头。

  表格里面分了几行,第一行是……第二行是……

  那么象这样的表格我们把它叫做统计表。(板书:统计表)师:制作这样的表格有什么作用呢?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就会明白了。

  2、实行简单地数据统计

  同学们真能干,从这张表上看出了这么多。今天我们上课的现场,来了好多的听课老师,他们也为你们的表现而高兴。那你能帮老师数一数今天一共来了多少位男老师和多少位女老师吗?

  学生数,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有结果了吗?谁来说说。

  请你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在这张表格里。

  反馈,谁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张统计表。

  看着这张表格,你能够知道什么?

  (如果学生一时答不出,教师就要适当地追问:男老师多呢还是女老师多)

  当学生说到合计时,就要追问什么叫合计

  活动二:统计喜欢吃的物品的人数。(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谈话引入:

  今天是5月22日了,下礼拜我们的同学就将迎来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如果我们在那天要开个联欢会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吗?

  谁来说说?哦,还能够吃东西了,真好!说说看,你最想吃什么?老师这里就有四样物品,贴在黑板上。

  1、引导学生调查喜欢物品的人数

  ①、现在,我们听课的老师很想知道我们四(1)班的同学最喜欢吃的是什么?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方法。

  ②、老师组织学生用想出的方法实际实行调查

  操作:请四个学生手举图片站在过道的中间,按大组来,请第一组的小朋友静、齐、快地站在自己喜欢物品的那边,然后是第二、三、四三组同学依次上来。

  请其他小组的小朋友数人数,数一个下去一个,数好后把请举图片的同学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在下面写上数。

  2、根据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

  师:刚才我们经过调查、统计收集到了一些相关的数据,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干什么了?

  生:制作统计表。

  学生自制,教师巡视辅导。(收集几张)

  依次用投影出示,重点反馈一张,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

  3、根据统计表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你你从这张表上,看到我们班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如果班主任朱老师看到了这张统计表,她又会怎么想呢?

  活动三:统计校门口1分钟的车流辆。(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通过两次探究,统计出各类车辆的数目

  ①经历第一次统计

  师:我们校门前每天车来车往的可真热闹,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小统计员,数一数

  1分钟里面都有哪些车经过,又有多少辆呢?行吗?数时请你在心里默默地数。准备好了吗?开始了。

  方案一:

  当学生说来不及数时,教师能够把课件停下来了。

  师:为什么来不及数啊?

  学生讨论。(估计有说速度太快了,车子类型太多了,一个人不够数……)

  方案二:

  学生1、2、3、4、……一辆辆地数了一遍。

  有结果了吗?说给大家听听。

  那卡车有几辆,轿车有几辆?客车摩托车又是多少辆呢?

  学生出来的答案肯定不一样,这时教师就追问:

  为什么看到的是同一个画面,出来的结果却是不一样呢?

  学生:刚才没有分类数,一个人来不及数等。

  ②小组合作,探讨方法。

  有人说一个人不够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小组合作)。

  那么在数之前你们四人总要讨论一下如何去数对吧。

  小组探讨统计方法。

  反馈: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讨论的。

  在说到记录时,教师追问:你们打算怎样去记录呢?

  在学生的回答中,估计有学生会说用正字记录,教师就问:你们看见过用正字来统计吗?谁来介绍一下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白用正字统计的优越性,教师能够问一下:等会你打算用什么来实行记录呢?(问2、3个人)

  如果没有出来车子的类型时,教师就追问: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你刚才都看到了哪些车子?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怎样准确统计出各种车辆的数目纷纷献计献策,综合大家的意见,和郭老师的想法,我给大家出了一个合作提示:

  出示:以4人为一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白纸上记录车型。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那下面我们就用合作的方法,再来收集一次数据吧,准备好了吗?开始。

  ③小组合作,经历第二次的统计

  2、完成统计表

  师:根据刚才统计出的数据,请你把它填在统计表中。(教师巡视,选择几张统计表)

  这张是某某小组的统计表,我们请他们小组的成员上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师:谁是组长?你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分工情况和统计结果。其中渗透“正”字 统计的优越性。

  3、读统计表

  刚才我们只不过是统计了一分钟里的车流量,一共是……,那如果10分钟呢?(300辆),60分钟呢?(1800辆,哇……)你们这个哇是什么意思啊?

  (车子好多,有点不安全)师:是啊,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走出校门面对的就是新桥北路,每天南来北往的车子是数不胜数。看着这张表格,你想对我们在座的同学和老师说点什么吗?

  活动四:联系实际读图,并提出期望。

  师: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作到安全两字,我们才能够正常地展开学习活动。那么度过了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后,我们又将迎来每学期一次的……

  再次出示课前所看的单元成绩统计表。加上平均分

  师:学了今天的这节课,再次看到这张统计表,我想你肯定又有话要对我们大家说吧?

  课后反思:

  整堂课上下来,觉得对于创设生活情境,感知统计这个环节的教学,自己觉得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本课教学从课始的听课人数的统计,到本班学生最喜欢吃的物品的统计,直至校门口车流量统计中的所有资料,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校门口车流量统计这个环节,因为学生有切身的感受,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一出校门面对的就是新桥北路,每天南来北往的车辆是数不胜数。所以,当我请学生谈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看到了什么时,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回答也是分外精彩。有人说,从这张统计表中,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好多同学的家里都有私家车了;有的说,现在科技是越来越发达了,车子是越造越漂亮了;有的`外地生说,这里的生活条件比我们那里好多了,我们那里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汽车;有的说,既然有这么多的汽车在我们校门口开来开去的,那我们上下学的时候就更加要注意安全了,特别是老师,有些开汽车的,就更加要注意安全了;还有的学生甚至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使她感悟到了只要做个有心人,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多么感人、多么好的回答啊,我想这个切都源于我所选的教学内容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有紧密联系的,这样就特别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在课的最后,当再次出示本班学生的第三单元数学成绩统计表时,学生的感触是颇多啊。他们根据成绩统计表,联系本班实际,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对于统计表中,成绩处在后面的学生也提出了希望,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每个人都争取进步,使我们班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当然不够好的地方也存有着很多。比如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还是缺乏评价性的语言,或者说自己的评价方式还是比较老套,评价语言还是比较单一、贫乏。上课时,自我感觉还是不够大气,当学生的回答每在教案预设里时,自己就显得比较急噪,不能摆脱原教案的束缚。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还要有待提升。

  《统计》的教案 19

  教学内容:

  淅教版数学第五册

  教材说明:

  教材先出示有各种小动物的实际场景图,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通过分类整理成象形统计图,让学生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习统计时,要引导他们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经历把整理出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己动手统计,在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是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2、感受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大象奇奇也要过生日了,他还想跟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一起过生日呢,你们愿意吗?看,奇奇来了。(大象: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过生日。待会儿还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小动物们戴着头饰唱生日歌边依次入场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现在容易数得清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二、展开新课:

  1、初步认识统计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怎样排队比较整齐又容易看出每种动物有几只?

  学生上台操作。引导学生排不同的队形。

  师:小动物们还带来了他们的照片,你们也能像刚才一样给他们分组排列吗?

  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动手理一理,贴一贴。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可能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以整齐、漂亮作为评价标准,恰当地评价同学的作品。适时引出课本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课题)

  2、尝试统计鲜花

  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带来了好多客人的情况。我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还给大象准备了生日礼物呢!你们准备了什么呢?生答。原来是好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你能告诉大象有哪些颜色的鲜花吗?生出示鲜花图片并介绍。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整理,粘贴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并统计出鲜花的数量,然后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哪种贴法最清楚,最容易看出花的多少。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把书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举书本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表意见)

  三、巩固拓展:

  1、统计水果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看,大象奇奇跑来感谢你们了

  大象:谢谢你们的帮助。我想买些水果给你们吃,你们爱吃什么水果呀?学生交流。

  师:水果店里只有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们想吃吗?大象不知道哪些水果多买一些?哪些少买一些?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小组统计的方法。

  师提出活动要求: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选水果并统计。)

  各小组长上台展示交流,老师将各小组的统计图一起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便于学生观察)师:小朋友,你们能看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大象,你现在知道买哪些水果了吗?

  师:小朋友还为大象准备了一首动听的.歌,现在就表演给大象听好吗?

  生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

  师:大象,你下次还愿意来我们一(3)班过生日吗?

  2、统计各小组得的智慧星的数量。

  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很多同学得到了老师颁发的智慧星,为自己的小组争得了荣誉,那么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小组是冠军呢?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生:统计每组有几颗智慧星。)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两名学生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星情况。评出冠军小组。

  3、课堂小结: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生自由交流。

  你们想得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统计的情况,好吗?

  教后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需要的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创设情境,从有趣的生活场景中引出问题,使学生自己产生要解决问题的需要。通过学习探索,经历“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逐步理解“统计”的含义,再将“统计” 的方法应用于探究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课始,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设计学生熟悉的“过生日”的生活场景引入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通过向大象赠送生日礼物——五颜六色的鲜花,使学生又一次充满激情,从而自觉地投入统计鲜花的自主活动中;课末,设计大象买水果感谢小朋友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了帮大象统计水果种类和愿望的需要,使课堂比较自然流畅。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动手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啊、贴一贴、数一数的操作活动到动脑筋思考怎样帮大象统计客人、水果及自己准备的鲜花的思维活动,都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和体验了学习统计的过程。

  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环节还不能面向全体,如展示小动物、鲜花整理统计的过程,只有一部分学生能进行交流。还有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巧妙地点拨,语言的简洁精练这些方面都要不断的努力。

  《统计》的教案 2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 P68-69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

  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地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动物图象、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 (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

  学生进行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师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

  师: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

  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统计教案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教案,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

  B、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午餐呢?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统计》的教案 2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 “简单的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方法,会制作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分类和初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3、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了三位朋友,他们分别是……(多媒体展示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喜欢吗?

  二、引导探索:

  1、设置情境

  老师不仅带来了三位朋友,而且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课前老师收到一位印刷厂厂长的这样一封来信:(出示)

  周老师:

  我们厂想生产一批印有米老鼠、机器猫、孙悟空的卡片,可又不知道同学们到底最喜欢什么,可以帮我在同学中调查一下吗?……

  老师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你能想办法帮老师了解到每一位同学最喜欢哪一位卡通人物吗?有什么办法?

  2、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师: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其他小组的同学如果你赞同发言小组同学的意见就请你为他们鼓掌,鼓励他们;如果你认为他们的方法很独特,有创意,而且发言也很精彩,就请你为他们热烈地鼓掌,祝贺他们;如果他们的发言你没有听明白或者疑问,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大家说好不好?

  4、引导交流:你认为这个问题应用哪种方法来数据比较好?请阐述你的理由,其他同学通过掌声来进行。

  5、师:

  ①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②面临一个具体问题选择数据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情况而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便捷的方法,但要注意不论用何种方法来数据,都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说明: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有个性的思维方式,不强求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陈述各种理由,来促进学生自主进行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6、谈话:下面请同小组的同学商议一下,选择一种大家都喜欢的数据的方法在各自组内进行一次统计,做好分工,合作统计一次,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

  小组合作统计。

  生谈合作后的体会。

  (说明:让学生学会合作的方法,并充分体验到合作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自主探索、学制统计表

  1、师:可是由于这些统计反映的都是各组的情况,老师仍不清楚我们班到底有多少人喜欢米老鼠和机器猫和孙悟空,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刚才各组的数据一下表示得更清晰,排列得更整齐规范呢?(生:制成表格)你们想由老师讲怎样制表,还是自己试试?

  2、小组合作制表。

  3、展示交流合作制表的`成果。每组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并做适当说明。

  4、引导学生说说:你认为制表时要注意些什么?

  7、揭示课题

  看来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周老师和那位印刷厂厂长解决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么这是一项什么工作呢?

  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9、自学课本

  阅读第100-101页上的内容,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统计表结合我们刚才所做的一次统计。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统计需要分为几个步骤?

  (2)你认为作统计表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上的“练一练”。

  2、小游戏;

  两人一组,拿一枚1角硬币,从离桌面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10次。一个做一个记录落下的情况,然后好数据填入发的表格中。

  落下情况

  字“1角”朝上

  国徽图案朝上

  次 数

  四、课堂:

  1、本节课你学到了一项什么新本领?

  五、课后实践:

  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统计来解决的?请你选择一个问题,展开调查,搜集相关信息,完成一份统计表。

  《统计》的教案 22

  设计意图:

  人们与植物相依为命,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树木获得大地之肺的美誉。孩子们每天都在大树下玩耍做游戏,大榕树给小朋友荫凉,桂花树香飘满园,荔枝树果实累累。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统计树木也只是一种意识,数据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和树木的感情。

  活动名称:

  幼儿园树木统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知道校园美化绿化好处。

  2.尝试在树木、数字和符号之间作记录。

  3.逐步培养幼儿对树木的感情。

  活动准备:

  树木统计表等(附表0)

  活动流程:

  1.幼儿和老师讨论:幼儿园里有许多树木。大树、小树有多少?开花和结果的'树有多少?你最喜欢的树有多少?我们用统计表记录下来。

  2.小朋友自由地组合,或单独进行,每人一张树木统计表格,需要时再领。

  3.记录方法要求:

  先画出这类树的外型,再进行统计,在下面空格内打√就表示一棵树,例:龙眼树下面有3个√,表示有三棵龙眼树。记录完后用数数方法就知道这类树的数目;

  可以用手绘一棵树,代表实物一棵树;

  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 实物一棵树;

  可以直接用数字来表示;也提倡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录;

  4.记录内容

  幼儿园花树有多少棵 、幼儿园果树有多少棵、幼儿园榕树有多少棵、你喜欢的树有多少、你要种什么树等。

  5.一个统计表统计一种树,几种树用几个表,鼓励小朋友积极主动。

  6.老师把小朋友的“树木统计表”收集,进行讲评表扬。

  活动延伸

  1.老师和小朋友从记录中统计出幼儿园花树 、果树、榕树、小树、你喜欢的树、你要种的树等等公布出来,大家享受树木和数字的劳动成果。

  2.请小朋友提建议,幼儿园里还种什么树,你认为种在什么地方。

  3.你喜欢哪棵树,你怎样关心爱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