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附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附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活动:
《谁饿了》
活动目的: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尝试创编简单的歌词并进行演唱,培养初步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小猫、小兔、小猴、小鸡等木偶各一只。
活动过程:
1、幼儿律动入场。
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走路呢?我们一起来学它们好吗?
2、组织幼儿练声。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猫怎么叫吗?我们来学学小猫叫。老师还要问你们其它小动物是怎么叫的,不过你们要唱着告诉我行吗?
3、出示木偶小猫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一只大猫出来了)它怎么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你们猜它看见谁了,那么高兴?(看见了小老鼠)大猫将老鼠怎么了?(啊呜,啊呜吃完了)
4、师范唱歌曲。
小朋友,老师唱一首歌给你们听,你们注意听唱了谁?它怎么了?看见什么?结果怎么样?
5、幼儿讨论。
刚才听到老师唱什么?
6、组织幼儿学唱歌曲。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学唱《谁饿了》这首歌,你觉得它饿了会有什么表情呢?
7、出示木偶(小兔、小猴、小鸡)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并演唱。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还有谁饿了?怎么唱呢?
8、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
小朋友,你们想想,还可以创编哪些小动物饿了?怎么唱呢?
9、活动结束。
小朋友,我们现在一起来模仿这些小动物边唱边表演好吗?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唱歌教学活动。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从目标看,幼儿基本能达成。绝大多数的孩子们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参加整个活动,注意力也较集中。每一个活动的成功必然有它的原因。那么,这个活动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首先,在选材上,歌曲短小、节奏明快,音域适中;歌曲的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并适合幼儿的创编。
从环节设计来看,紧凑、有趣是这个活动的特点,且层层递进。
在歌曲开始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哑剧表演的形式。这个形式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它使表演者在时空方面与观众最为贴近,更容易相互吸引与交流;另外,教师也不需要做太多的准备,但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们一下就了解了歌曲的内容,并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为幼儿用肢体表现歌曲作了铺垫。
从单纯考察倾听范唱遍数对正确再现的影响来看,中外都有人做过专门的实验:一般情况下,6遍倾听才能保证即时的最好反应。但让幼小的孩子在集体情况下多次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是很容易导致他们的疲劳与厌烦的。因此,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运用“点兵点将”的方法,让游戏贯穿整个的倾听过程,保证了幼儿倾听的兴趣。这种在游戏情况下的听觉输入,往往有很好地形成听觉表象的作用。
这个活动中的欠缺是教师对个别幼儿的关注还不够。如有两个幼儿经常不认真听讲、还推来推去的,但教师一直没有进行干预,这对一个老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特别是在这种公开活动时。我想这在以后是要更加重视的。
【小班音乐《谁饿了》教案附反思】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谁的肚子也饿了》教案附反思04-03
小班音乐教案谁饿了01-08
小班音乐《苹果》教案附反思04-03
小班音乐《懒惰虫》教案附反思04-03
小班安全《病从口入》教案附反思04-03
幼儿园小班音乐《老鼠爱大米》教案附反思04-03
猜猜我是谁小班教案及反思03-20
小班语言教案:好饿的小蛇教案及教学反思01-01
《好饿的小蛇》小班教学反思09-30
小班数学《4的形成》教案附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