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虞世南《蝉》教案

虞世南《蝉》教案

时间:2024-07-03 10:26:0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虞世南《蝉》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虞世南《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虞世南《蝉》教案

虞世南《蝉》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并掌握文章基本内容。

  2、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及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数: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自然是一曲曲最动听的歌,是一首首最抒情的诗,是一个个既古老而更新鲜的故事。我们都有过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经历。大千世界,万紫千红,朝晖夕阴、山峰雄奇、海洋深沉,曾引起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遐思。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小思的《蝉》,看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你认识蝉吗?你对它有多少了解?简介蝉的一生。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四、作者简介

  五、预习检查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六、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以往对蝉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2、作者后来对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是什么让他思想转变呢?

  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对蝉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一扬一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文章的文眼。

  (文眼:就是揭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它可以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我,涵盖内容,往往奠定文字的感情基调。)

  七、体会句子的含义

  《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

  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秋风”暗示蝉的生命的结束,也暗示了蝉的生命之伟大,表达了“我”对蝉的宽容、理解与崇敬。从蝉的生命历程中使我们感受到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与伟大的,人生也是一样,不管生命如何的短暂,如何的微不足道,我们都应该好好的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

  八、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本课写作手法之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九、课外延伸训练咏物诗欣赏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罗隐)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译: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十、请你欣赏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托物言志。

  白 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藤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仙人掌 它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梅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得最迟。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

  毒菌 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现了。白天,用美丽的彩衣,黑夜,用暗绿的磷火,诱惑人类。然而,连三岁孩子也不去睬他。因为,妈妈说过,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草木篇》是一组托物言志的微型散文诗。诗人通过对五种植物的描绘,借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真知灼见。

  白杨这“一柄绿光闪闪”、“高指蓝天”的长剑,傲然高耸;“孤伶伶地立在平原”,“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道出了白杨生存环境之恶劣;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抒写出那种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中也绝不卑躬屈膝的傲骨;白杨的挺立与正直,站立或者倒下同样伟大。野藤的天生个性就是寄生。它只知一味地“往上爬,爬,爬??”,为了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择任何手段,乃至不惜置他人于死地。仙人掌“遍身披上刺刀”,没有

  丝毫的奴颜媚骨,终至被逐出花园,纵然是“在野地里,在沙漠中”,也顽强地展示着绿意盈盈的生命;仙人掌的不屈不挠,令人肃然起敬。梅花“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在忠贞不渝地漫长期待中赢得迟来的爱,“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真可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毒菌“用美丽的彩衣”、“用暗绿的磷火”诱惑人类,而本质上则是“毒蛇吐的唾液”,从而提醒人们要善于识破两面派的伪装。

  《草木篇》在艺术构思上以小见大,在表现手法上托物喻人,在感情抒发上憎爱分明,在语言运用上刚柔并济,堪称当代咏物诗中的佳作。

虞世南《蝉》教案2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一、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虞世南:初唐诗人,书法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解释。

  1)、饮:

  2)、籍:

  3)、绥:

  4)、清露:

  5)、流响:

  3、你能说出3个含蝉的成语吗?

  问题一: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2)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3)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4)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问题二:虞世南的《蝉》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这是一首咏物诗,具有浓郁的象征性。表面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表面是咏物其实是咏人。那是因为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点评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凭借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系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二、合作探究。

  1.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2.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可以说是虞世南的《蝉》一诗的点睛之笔,你认为这两句诗妙在何处?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怎么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4、赏析“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三、知识拓展。

  1、这首诗借蝉抒怀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四、课堂检测。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________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3、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唱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虞世南《蝉》教案3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体悟生命的意义,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的对待生命。

  一、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的对待生命的态度。

  2、 教学难点: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教学过程

  二、话语导入

  同学们,在新学期开始之前,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炎热烦闷的夏天,每到夏天,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我们可以若隐若现地听到窗外知了的鸣叫,仿佛在提醒着我们夏天的炎热,增加我们的烦闷感,那么有谁知道知了,也就是蝉的生命历程呢?

  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蝉的生命历程:

  ① 卵在树洞生活10个月左右。

  ②幼虫在六月七月爬出来。

  ③两个月后,若虫第二次脱皮,成为二龄若虫。

  ④一年后,长大两倍,变成四龄若虫。

  ⑤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小思 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1939年香港出生,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2、 给下列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收敛 () 宽恕() 短暂 () 聒聒 () 脆弱 ()卑微 () 一丝不苟 ()淘洗 ()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对蝉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作者这样写蝉采用的是什么写法?

  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

  看到一只病蝉,微小病弱。

  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令作者惊讶。

  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作者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敬意。

  抑 → 转折→ 扬 (先抑后扬)

  2、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3、文章通过写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活的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的延续,就必须好好的活着。

  4、找出文章的文眼,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5、《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 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

  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简而意丰。

  6、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所以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7、《蝉》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五、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蝉的古诗词呢?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释义: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为官,就应该造福一方百姓,做人,就应该实实在在,真诚坦荡,多行善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吗?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美]富兰克林

  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英]莎士比亚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

  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虞世南《蝉》教案】相关文章:

《蝉》教案04-25

《蝉》教案05-21

《蝉》优秀教案03-08

蝉优秀教案03-19

《蝉》教案15篇03-06

《螳螂捕蝉》教案01-01

《螳螂捕蝉》教案05-30

螳螂捕蝉教案最新12-12

《螳螂捕蝉》语文教案09-28

《螳螂捕蝉》教案15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