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时间:2024-09-18 12:52:1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品)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米用米量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认识米用米量课时二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课件、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5)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

  1厘米长的线段

  1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探究活动测量与统计

  活动一:

  (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记录下来.

  (2)交流每个家庭的身高.

  (3)把各个家庭成员的身高分类汇总制成统计表.(教师要加强指导)

  表一:学生身高统计表;表二:妈妈身高统计表;表三:爸爸身高统计表.

  (4)综合分析三个统计表,看有什么发现?

  (可能: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应的也越高.)

  活动二:

  (1)测量学生们的体重,制成统计表;

  (2)与身高统计表一起进行分析,看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身高与体重呈正比,即身高越高,体重也相应的越重.)

  (3)根据统计数据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议?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务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4页,《认识米 用米量》的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米尺量会用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尺、10厘米长的纸条、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上节课的内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量黑板的长?

  请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长。(学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长,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提问: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很麻烦)

  师讲述: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黑板的长很麻烦。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能很快地量出黑板的长,想不想知道这个宝贝是什么?

  二、实践操作,认识米。

  1.建立表象。

  (1)(出示米尺)大家看,这个宝贝就叫做米尺,它的长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就方便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提问:在米尺上你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10厘米?

  (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

  教师再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3)学生动手操作

  ⑴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或盒尺,找出1米的长度。

  ①同桌两人合作量一量,从地面到你身体的'某个部位是1米,并比划出来,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①量一量,双手张开多大是1米?把这个长度记在你的头脑里。

  ①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长约是1米。(门的宽……)

  2.认识厘米和米的关系。

  (1)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请你用手比划出来。

  (2)分组实验。

  (课前让学生准备10厘米长的纸条若干条、不同长度的厘米尺作为测量工具。)

  同学们,你们桌上都有一条1米长的绳子,你们能测量出它有多少厘米长吗?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工具去测量。

  (3)指名汇报。

  提问:从刚才大家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1米=100厘米)

  (4)验证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米尺,引导学生通过数米尺上的刻度验证刚才实验的结果。

  3.用米量

  师创设故事情景:明明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有一个星期天,明明去看望奶奶。他到了奶奶家,看到奶奶家的窗帘已经破旧了,他想:平时奶奶多疼我啊,我也应该孝敬奶奶。于是,明明决定用自己攒的零花钱给奶奶买窗帘布。他就自己先量出了窗户的长和宽,再把这个尺寸告诉布店的老板,老板帮明明选了一块又实惠又好看的布。明明把这块布送给奶奶,奶奶用它做了美丽的窗帘布。大家直夸明明是个聪明孝顺的好孩子。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估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三。

  教学方法

  引导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学校有504米,约是(xx)米。我校二年级有288人,约是(xx)人。养鸡场昨天收蛋192个,约是(xx)个。电风扇售价235元,约是(xx)元。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二(3)班这个月收集牛奶纸盒情况。出示统计表:

  收集牛奶纸盒情况

  第一周195个

  第二周328个

  第三周217个

  第四周286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出示:这个月大约一共收集了几个牛奶纸盒?

  列式:195+328+217+286=

  独立进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汇报讨论结果。

  (1)老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

  (2)老师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3、师:那么二年级6个班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那么全校6个年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全校学生在一个月里能收集这么多的牛奶纸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4、书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汇报时说说估算过程。

  (2)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那么大约再收集几个,又可以送一次了?学生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计: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约收集了几个?

  二(1)班一个月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想法。

  2、练习二十第5题。

  3、练习二十第6、7、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汇报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四、小结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4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4、15页例4-例6、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建立厘米的概念

  能力:要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难点:要知道1米=100厘米

  突破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定一学生量小绳,量出4厘米,6厘米、10厘米;量得最长一段是多少厘米?这条小绳量了没有?要知道这条绳子有多长?还要接着量。用厘米尺量小绳量的次数多,很慢,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快量出为条绳子的长度呢?揭示“认识米,用米量”

  二、新授

  1、初步认识米尺

  2、教学例4

  (1)拿出米尺,把两臂伸平放到米尺上,量一量看一看到1米的.什么地方?

  (2)借助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3、做课本14页,做一做

  4、教学例5

  (1)出示折尺,把折尺拉直和米尺比一比,问这把折尺正好多长?

  (2)看折尺上的刻度,一共有多少厘米?说明1米=100厘米

  5、教学例6

  (1)出示卷尺,认识卷尺,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量两地间的距离,在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子放平拉直,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

  (2)量教室的长度

  三、练习:做练习三的第4-7题

  板书设计: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5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

  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认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

  第二层次,根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最后通过选择合适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年数学上:《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二年数学上:《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7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初步学会了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认识较大的长度单位米,学习用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充分感知,具体实践,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通过具体实践,领悟测量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入新课时,通过用厘米量,引发思考: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怎么办?引起探究和学习的动机。新课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认识米。首先是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并借助身边的物体作参照,让学生充分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接着学习米和厘米间的进率关系,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比较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引导学生估计、猜想:1米有多少厘米?进一步比较100厘米和1米的长度,帮助学生作出更明确的判断,最后通过观察米尺,确认1米=100厘米,这样更有利于长度观念的建立,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第二层次,学习用米量。先通过量黑板的长,作为示范,然后通过测量绳子(1米、2米、3米)初步体验操作方法,最后通过分组测量课桌的长、宽、高,教室的长、宽,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体验、领悟测量方法,并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在实际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把折尺,卷尺,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测量结果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一把折尺,一根比1米长的绳子,一把学生用尺,宽1厘米的.纸条(长度不限)。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请同学们伸出你们自己的小手,指出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请学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长度,同桌互相交流。

  3、请学生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把10厘米长的纸条剪下,拿给大家看,用手比划10厘米有多长。

  二、认识米用米量。

  1、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想说呢?(用这把学生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课件出示)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来测量,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请同学们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

  用哪种尺子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如果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子方便呢?

  教师说明;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2、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A、教师拿出米尺: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

  B、让学生拿出折尺(或1米的绳子),拉直,和黑板上画的线段比一比,说出折尺的长度是多少?(1米)

  C、再伸开自己的两臂和折尺比一比,看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课件演示)

  D、让学生站立身体,并把米尺竖起来和身体比一比,到什么地方是1米。

  E、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课件演示)

  F、让学生拿出自己带的绳子,把绳子的一部分拉直,拉出1米的长度,同桌的同学互相比一比,看谁拉出的长度更接近1米。

  教师:“你怎样记住1米的长度?”(启发学生用长度大约是1的物体作参照。)

  (2)认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1厘米和1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再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然后猜想一下,1米有多少个1厘米长。

  拿出刚才剪下的10厘米长的纸条。让学生观察它的长度,估计一下,1米有多少个10厘米长,1米有多少厘米?然后打开折尺,在折尺上找出1O厘米、20厘米、30厘米……看看一共有多少厘米?问:“你估计得对吗?”(课件演示)

  同时教师在1米长的线段上依次标出10、20、30……100厘米。

  再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1)请同学们按3人进行分组,在绳子上量出1米、2米、3米,做上记号。(合作要求,3人分工合作,两人拉绳子,一人用折尺量,每量一次都用彩色笔做上标记。)

  让学生把量出的1米、2米、3米依次拉开给大家看,并说一说量的方法。(量的时候绳子和折尺都要拉直,每次量的时候,都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左端的起点,在右端对准1米的刻度处画上标记。可以多让几个组说一说量的方法,引导同学们总结经验。)

  (2)让学生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度有多少米。

  教师:“哪些同学估计得最接近呢?要量一量才知道。现在有一把1米长的米尺、一把1米长的折尺,还有一盘卷尺(把卷尺拉出给大家看)。选用哪种尺量更方便?”

  “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

  请一个小组用卷尺量黑板的长。(教师指导学生三人分工,两人拉卷尺,一人看尺,并记录量的结果,其他的同学注意看他们量的方法。)然后,把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换一个组再量一次。

  (3)请大家来总结用米尺或卷尺量长度的方法。

  ①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注意右端对着几米几厘米。

  ②用卷尺量时,尺要拉直、拉平。

  ③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要几个人分工合作。

  3、小结: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卷尺量比较方便。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

  (1)我们的课桌长100(),笔长10()。

  (2)大树高3(),大桥长20()。

  2、实际测量。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3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把量的结果填入下表中。(课件演示)

  课桌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教室长()米()厘米

  宽()米()厘米

  四、归纳质疑。

  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1米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多少厘米是1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还有些什么收获?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8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

  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

  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认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

  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

  第二层次,根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最后通过选择合适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04-15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汇编8篇】04-15

中班教案认识米教案11-21

《千米的认识》教案06-27

《千米的认识》教案09-26

千米的认识教案02-09

《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02-17

“认识米”教学反思05-28

认识米的教学反思11-26

《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