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窃读记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窃读记》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窃读记》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窃读记》的教学反思1
《窃读记》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林海音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教学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先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主要针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把握作者的爱书之情。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这种渴望读书,在窃读时的那种又惧怕又喜悦的感情。但是对于作者从心底里喜爱读书,没有书就没有乐趣的心态,学生不好理解。甚至有的学生说:“为什么不买、不借呢?”对于疑问“不买书的”的学生,我让他再好好读课文。对于疑问“不借书的”同学,我则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学生们理解了原因,从而对作者这种爱读书理解的更加深刻了。
另外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讲得很少,主要让学生谈体会,谈理解,再交流自己的读书故事。我觉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谈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课余,同学们完成了一篇读书体会的作文,还完成了一份读书笔记的手抄报,从完成的情况来看,这一课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我对学生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窃读记》的教学反思2
课题“窃读记”中的“窃”字用得好,正是这个“窃”字把林海音当时对书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如何才能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呢?开题很关键。我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式,板完课题后就圈出了“窃”字问:“谁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有几个学生毫不犹豫地说道:“偷”。“那么放在这里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此时,学生有点拿不准了,几秒钟后,才有几个不太自信地说:“偷偷地读书”。我又接连叫了几个学生说题意。有几个聪明的孩子马上举手问道:“读书为什么要偷偷地读呀?”“问得好!”我夸奖了他,在黑板上画上了一个问号。“你们想知道答案吗?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呆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非常熟悉,他们很快就能够找到相关的句子。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并不是让学生会找这些句子而已。接下来的品读才是关键。
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描写林海音当时“溜”进书店的句子不太理解。有几个学生就很不明白,为什么要“挤?而且把头发弄乱了都不管?提得好啊!通过再读,学生便很快就能理解了这样写恰恰表现了林海音对读书的渴望。
在读书品书中,我发现学生长大了,他们会从字里行间去发现新的问题,而且善于思考了。我真替他们高兴!
《窃读记》的教学反思3
许多课文都有着作者独特的视角,需要我们去敏锐地洞察。文中所蕴含着的写作特色更是可以让人收获连连。尤其是一些微妙的心理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文字的魅力。
课文《窃读记》便是如此,它记叙了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一个热爱读书的女孩儿,因为家庭与社会的原因,只好偷偷地去书店看书。她的快乐,她的惧怕,都在字里行间,都在她的言语行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身临其境。通过教学,学生也被深深感染了。
于是,我适时地抓住机会,问同学们在学习压力巨大的如今,在整天被家长老师催着啃语文数学的现在,是否也有窃读课外书的经历呢?学生们跃跃欲试,都畅言了自己运用种种办法来偷看课外书的经历。如藏在课桌里看,裹在语文书里看,躲在被窝里看于是,我让学生也来写写自己窃读的经历与滋味吧!我拿起了那本书,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儿在打架:看!不准看!看!不准看!我的心飞快地跳动着,但我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我灵机一动,拿起手电筒,向床上一跃,把被子一掀,我一钻,再一盖,打开手电筒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有时我还会再玩一些小把戏,嘴里无声地乱读一些东西,有时我也会望望天花板,仿佛我在背课文。是啊,学生有了感受,一篇篇具有自己独特体悟的文章也就运应而生了。
文字给学生带来了惊喜,带来了感受,带来了情感,让他们在文字的'王国里尽情地遨游。如此,学生的情感得以喷发,那他笔尖的文字能不流泻下那一幕幕的感人情景吗?
《窃读记》的教学反思4
课文内容思路清晰,全文围绕林海音儿时在书店窃读时的滋味展开。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找出准确表达窃读滋味的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学生很快便发现了这一句,在初体验“快乐”与“惧怕”这两种强烈的情绪后,我顺势抛出一个问题:作者会有这样的感受,她是怎样窃读的呢?
引导学生学习1~4自然段,抓住作者的动作、心理活动体会窃读时的情形。学生感受到氛围后,放开手让学生自由体会作者窃读时哪里体现了她的快乐?
哪里感受到她的惧怕?
学生与语言有了亲密交流的机会,在直面文本的过程中与“我”一起享受窃读的快乐与惧怕。教至深处,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并进一步挖掘:你感受到这窃读中还有什么滋味?
学生众说纷纭,课堂气氛活跃!最后,让学生们在了解作者窃读的动力后,组织讨论:窃读算偷吗?
发表看法,引导学生再次强烈感受到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本课稍显成功的地方在于:对语言进行感悟和积累,引导学生在欣赏、品悟课文语言基础上进行交流,活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大段语言铺陈叙述,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训练语感,培养语文素养。
【《窃读记》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窃读记》教学反思02-24
《窃读记》教学反思01-15
窃读记教学反思04-01
语文《窃读记》的教学反思03-30
《窃读记》教学反思【实用】07-06
语文《窃读记》教学反思02-22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09-21
《窃读记》教学反思(精选5篇)06-07
《窃读记》教学反思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