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颂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黄河颂教学反思(精)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河颂教学反思1
《黄河颂》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因此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熏陶,有所启迪,以到达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读出感情
诗歌朗读时应充分发挥想象,将心比心,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读出感情更能读出深远的意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注意节奏,语调的高低起伏及关键词的把握,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出其中的情与味。
二、读出语气
言为心声,一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诗歌的朗读语气得揣摩准确。《黄河颂》句式整齐,相同句式重复多处,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连用了三个啊,黄河!,但三处所表达的语气是有所不同的:豪迈―赞美―激昂。|
三、读出体会
诗歌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得到一种艺术的熏陶与享受,更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在一小节这一环节中可让学生选取最喜欢的'章节或句子说说理由,或就诗的意境、思想、情感、写法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甚至能够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资料,自己尝试写写诗。
总之,诗歌教学应注重朗读,保护学生的想象力,留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还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进行拓展迁移。但这一节课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我总是不能放心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孩子们自由活动的乐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教师说的太多,另外,小组活动不够充分,团体合作意识不强,这些都有待改善。
黄河颂教学反思2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作品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伟大而坚强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范本,更是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在备课时,我本能的认为像这类诗歌类文体的教学,调动学生情感当然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于是,我的教学设计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为主,将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作为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请学生借助教辅书《完全解读》对这篇诗作写作的时代背景进行充分了解,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大致体会本文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朴素的爱国感情。
在课堂上,我第一阶段的教学以扫除生字词障碍为主,在学生可以通读课文的前提下,再进入第二阶段的有感情的诵读领悟的教学环节。在进入诵读领悟的教学环节之前,如何引导聋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这曾是一度困扰我许久的难解的`症结之处。在普校,老师们大多采用播放《保卫黄河》为背景音乐作为铺垫来点燃学生读的热情,以达到喧染感情加深诗歌理解的教学效果。而我们聋生听不到,无法感受音乐带来的撼动心灵的力量。于是,我根据聋生的特点,指导学生将诗歌以口语+手语+体态语的朗读形式呈现出来,竟然也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读前要统一手语。在这篇诗歌中,大部分的词句都可以用手语表达出来,但是还有个别的语句不能恰当地得以表达,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指导学生以口语+体态语的方式解决。其次,朗读时正确运用手势动作的轻重“读”出诗歌的情感,力求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这样的朗读才符合本课整体的诵读基调。最后,在熟读理解诗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课文。回顾《黄河颂》的教学,我以聋生极富特色的手口并用的“读”来贯穿课堂始末,很好地将黄河的气势磅礴和英勇豪迈通过大量的读展现了出来,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读” 强烈体会到本文力透纸背的歌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聋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黄河颂教学反思3
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我在本课教学中期望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黄河、保卫黄河的情感。我渴望用饱含自我感情的诵读感染学生,渴望借助自由诵读来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崇高民族感情的熏陶。我期望每节课教学都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影响,长此以往,对于学生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用心的人生态度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这些对话告诉我们,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来体悟情感很重要。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带给便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对“摇篮”“屏障”“臂膀”等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个人理解是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这种交流,有利于师生间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语感的迁移并构成一种共有的语言文化心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主体地位的确定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教学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以及由这一教学思想而采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的某些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性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并不十分充分,未能释放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与老师一齐,推进课堂教学。
评课中,我认真听了诸位老师的点评,反思之后,确实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如:对于课文的重点词语解析点拨的深度不够,激励性语言运用偏少,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等许多方面皆有不足之处。
最后,衷心感谢区教研室给了我们这次学习与展示的机会!衷心感谢在此次研讨课中给予我很多指导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前辈和朋友们的意见和推荐。
黄河颂教学反思4
《黄河颂》节选自《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评论家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在1939年春在延安创作而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导入新课
中华儿女又称炎黄子孙,发源于黄河流域,从而黄河被称作母亲河,保卫黄河就是保卫中华民族,赞颂黄河就是赞颂中华民族,今天我们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光未然(1913——20xx),原名张光年,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三、朗读诗歌
1、生齐读课文
2、师指导朗读
注意重音,停顿
3、生齐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
(一)朗读序曲部分,模仿课文中的批注,自由批注。
学生自由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
知识链接: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阅读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做批注;以批注的形式评点课文形式非常自由,可以是对词的品味,也可以是对句、段的赏析,还可以就课文谈阅读感受。
找学生发言,谈感悟
(二)朗读主体部分
1、首先读“望”字统领的内容,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指导朗读:
(1)把“滚滚”、“澎湃”、“万丈狂澜”重读,突出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把“掀”、“奔”、“劈”动词重读,突出黄河的什么特点?
(3)作者“望”的角度分别有什么不同?
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特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2、朗读“颂”黄河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
(1)分为几个层次?标志性词语是什么?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2)找出诗歌中的修辞,并赏析修辞的作用。批注在文章空白处。
(3)学生齐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3、朗读结尾,体会作者感情
结尾部分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五、朗读诗歌,体会语言
本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具有以下特点:
1、句式: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
2、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3、画面感:本文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图画。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第二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过主义情感。本课是一节随堂课,有得有失,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本课我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成功之处有:
一、本课的`导入自然而又贴切。本课从炎黄子孙,从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谈起,从而谈到黄河是母亲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切而又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本课的朗读指导到位,学生的朗读效果较好。
本课主体部分,我采用边读边品,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感情。通过对关词“滚滚”、“澎湃”、“万丈狂澜”重读,突出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通过把“掀”、“奔”、“劈”动词重读,突出黄河的什么特点?通过这些词语重读的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力量之美,黄河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气势和作者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激动自豪之情,学生用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体会,用朗读声表达出来。
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读,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也是教学中最为见效快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注重朗读的指导,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朗读好课文,就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
本节课我在两个地方指导学生学习批注。第一处在序曲部分,模仿课文内的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批注在文章空白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感悟,理解的内容。第二处在“颂黄河”部分,主要指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批注,理解赏析修辞的作用。
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阅读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做批注;以批注的形式评点课文形式非常自由,可以是对词的品味,也可以是对句、段的赏析,还可以就课文谈阅读感受。本节课我注意批注方法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课的不足之处
一、我认为本文时代背景的介绍不够详实。原因在于我对本课的时代背景掌握的不够扎实,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多读历史方面的书籍,常言说:“文史不分家”,语文与历史有这紧密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学生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写作目的、主旨,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今后我一定在闲暇之余多读书,多了解历史,讲有助于精彩的上好每一节课。
二、本文的作者简介过于简单。
对作者光未然生活的战争年代,了解甚少,尤其是对生活中繁荣昌盛的新时代的少年,对祖国那一段被日本侵略的历史,对日本在中国的粗暴侵略践踏的历史没有感受,所以有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本课对作者只是常规的介绍,内容简单。
总而言之,本节课是一节随堂课,没有经过精雕细琢,没有经过精心打磨,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课堂,是一节有优点也有缺点的课,备课过程也没有面面俱到,也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细细想来,还是优点大于缺点,成功多于失败,总结出来,以便今后吸取经验,弥补不足。
黄河颂教学反思5
前一周上了《黄河颂》这篇课文,感觉效果还不错。在教学设计时,我有意识地在其中突出了朗读指导,因为这节课教学重点之一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现对这节课总结反思如下。
一、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磅礴雄浑、一泻千里的气势如果只通过文字来展现,将会极大地削弱这首诗歌的壮美与力度,学生也体会不出中华民族坚韧执着、伟大刚强的民族精神。于是,我将《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以及保卫黄河的歌曲都纳入了教学课件。我相信,这些内容肯定会激发并且感染学生,使他们身上的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熊熊燃烧,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升。
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所有教学环节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朗读指导、朗读训练、提升朗读能力。从初读课文、感知歌词,到赏读课文、品味歌词,从美读诗歌、升华主题,到课堂延伸、知识反馈,都将朗读置于关键位置,予以高度关注。而且朗读指导方式多样,针对性强,切实将阅读课朗读指导落到了实处,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度的评价。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朗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粗略计算下来,整节课用于朗读诗歌的时间在35分钟以上。而且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全方位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如果说本节课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因为学生的实际朗读基础与水平较为薄弱,所以尽管朗读训练设置的那么多,教师也进行了悉心指导,但朗读优秀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同时也说明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应的朗读指导也往往成了一句空话,无法落实。
黄河颂教学反思6
这节课制作上能够称得上是“煞费苦心”,真正实现了音、像、画、声的综合展示,视觉冲击大,给学生以感官上充分的领悟,为到达教学的目的做了必要的铺垫。如,课一开始,我就选取了《黄河颂》的mTV作为朗读背景让学生欣赏聆听,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从而发挥想象去感受黄河的波澜壮阔的'气势。透过让学生观看波澜壮阔、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黄河影像,让学生感受到黄河那宏伟的气魄。在孩子们深情地朗诵中,学生心中充满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课结束时,我再次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们再一次走进《黄河颂》,聆听这首歌曲,再一次来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
其次,我把教学重点放到了情感的朗读上。我始终认为如果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朗读诗歌对把握的思想主题是十分有利的。因为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了情感朗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为了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借助音乐的力量,透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透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诵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就应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潜力。最后利用对课文歌曲的欣赏渗透德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一次又一次影像音乐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黄河颂教学反思7
《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的诗歌。它是《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的歌词。诗歌以奔放热烈的笔调歌颂了黄河,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来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黄河颂》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因此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感情,读出感悟,读出黄河磅礴汹涌的气势。因此在上这节公开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多方面的展开朗读
诵读是学习抒情诗歌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个别学生的朗读,有集体形式的朗读,有分组朗读,有男女生比赛朗读,同时给这些朗读加以适当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既能会读,又加深了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二、饱满的激情带动学生
要使整节课激情高涨,教师就必须要有饱满的激情带动学生。这节课中我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一直带着饱满的激情上课。这种热情深深的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因此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主动、积极参与的学生很多,连平时从来不举手的学生(王新)都能主动来回答问题。
三、两处精彩称赞不绝
这节公开课上令评委老师称赞的是这样两处设计:
﹝1﹞导入精彩。导入是在学生歌唱的《保卫黄河》这首雄健的歌曲中引入开始的,接着是一段对黄河激昂赞颂的导入语,这样很自然的就导入到了《黄河颂》这篇课文。
﹝2﹞配音朗诵精彩。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采用的是动画配音朗诵,既能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一幅幅雄奇壮观的黄河图片,又能让学生听到朗读人富于激情雄健的朗诵。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这堂公开课最大的亮点。
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1﹞这节课内容设计较多,总有一种赶着上课的感觉,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2﹞幻灯片制作中,黄河背景缺乏动感美,若能搜集壶口瀑布做主背景,则收效可能会更好。﹝3﹞时间分配还欠合理,出现了拖堂。
总之,语文课是知识综合的一门大课,在求知的道路上只有永不知足,不断学习,敢于挑战,迎难而上,才能不断跨越前进!
黄河颂教学反思8
诗的资料是阅读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思想表现的根本,所以务必要好好理解、品味,但不宜过多过细地去“肢解”、分析。想要让学生透过资料了探索诗人的心灵世界,教师就不宜有过多的讲解,更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理解,而失去了学习体味的'机会。课堂上应注意引导的艺术,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点到即止。《黄河颂》结构与资料都比较简明,表达的主题也集中,稍加点拔即可。
1、读出感情:
诗歌朗读时应充分发挥想象,“将心比心”,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读出感情更能读出深远的意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注意节奏,语调的高低起伏及关键词的把握,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出其中的情与味。
2、读出语气:
言为心声,一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诗歌的朗读语气得揣摩准确。《黄河颂》句式整齐,相同句式重复多处,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连用了三个“啊,黄河!”,但三处所表达的语气是有所不同的:豪迈—赞美—激昂。
3、读出体会:
诗歌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得到一种艺术的熏陶与享受,更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在小节这一环节中可让学生选取最喜欢的章节或句子说说理由,或就诗的意境、思想、情感、写法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甚至能够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资料,自己尝试写写诗。
总之,诗歌教学应注重品读,保护学生的想象力,留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还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进行拓展迁移。
黄河颂教学反思9
《黄河颂》是光未然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那是一个民族生死存亡悬于一线的危难年代。诗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站在象征民族气节的黄河面前,面对黄河的磅礴气势,写下的诗歌,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自然地会与民族命运联系到一起。世人借黄河歌颂我们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上课时,我用大屏幕播放黄河的视频,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感受黄河伟大的气魄,接着听课文录音学习这首诗歌。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诗歌,情感的品味是诗歌学习的重点所在,我让大家研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语调和节奏,重点研讨三个“啊,黄河”部分,区分这三个部分的感情基调和语调,读出语气,俗话说:言为心声,一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诗歌的朗读语气得揣摩准确。《黄河颂》句式整齐,相同句式重复多处,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有所不同的。三个“啊,黄河!”所表达的语气是有所不同的:豪迈—赞美—激昂。采取的方式是个别读,两两对读,分组读,齐读等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文化的摇篮”、“铁的臂膀”、“英雄的体魄”、“民族的屏障“的.深刻含义,理解了诗人保卫黄河的雄心。
在描写黄河的部分,我让学生知道要抓关键词,“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展现黄河的气势力量之美。“品”与“读”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在这个环节中,我与全体学生对读,体会黄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的气势。
在迁移阶段,我设计了《我爱你中国》的视频,让同学配乐朗诵这首歌词,也是采取对读的形式,感情得到升华,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这节课不足之处是,先品读了赞黄河部分,接着又回过头来品读描写黄河的句子,顺序颠倒。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应放在第一位。
黄河颂教学反思10
在“热情的说”“尽情地读”“深情的品”的几个环节上,同学们表现比较踊跃,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在课堂上展示的一览无余。在观看完有关黄河的影像资料,学生有的说:“我看到了波澜壮阔的黄河。”有的说:“我看到了黄河金涛澎湃,我听到了黄河的咆哮声。”……课堂上,学生们听到了粗犷雄浑的音乐,看到了引人入胜的材料,谈论着自己的收获。这时的语文课已经不仅仅是语文课了,它将欣赏课、音乐课、等综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大语文观综合学习的思想,小小的课堂有效地拓宽了、延伸了。加之先进手段的运用,学生进入了情境,热情高涨。师生放声联读课文,更是将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范例九课堂容量大,课堂环节衔接紧密
本节课,听歌、读诗、赏诗等容量很大,怎样能环环相扣呢?关键在于课堂环节的衔接,本节课的以“颂”为中心,以“颂”为主题,贯穿始终,使爱国之情、爱河之情洋溢在课堂的始末。自然而然达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标。学生的情感能力得到了自主而全面的发展,朗朗的读书声,踊跃的举手声,勤于思考的智慧声,无不展示着同学们的智慧和才能,老师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感染,为之感动,一股爱国之情犹如清清的小溪流入心田,所以才有了激情澎湃,所以才有了洋洋洒洒,所以才有了呼之欲出。
不足之处:
但是教学中仍存在不足,这批学生都出生于九十年代,他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都市,生活优裕,没有遭遇过战争与离乱的痛苦。他们可能“少年不识愁滋味”。国破家亡的伤痛,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
对学生来说理解黄河的`主题是有难度的,特别抗日战争的背景离我们毕竟久远了些。所以教学中如果设计一下有关本文抗日的背景简介会好些。由于时间有限,没有具体介绍。
以上都是我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进的。
人人都知道: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我们在学习上要永不知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勇于面对挑战,才能不断跨越。
黄河颂教学反思11
《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的诗歌。它是《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的歌词。诗歌以奔放热烈的笔调歌颂了黄河,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来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黄河颂》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因此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感情,读出感悟,读出黄河磅礴汹涌的气势。因此在上这节公开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多方面的展开朗读
诵读是学习抒情诗歌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个别学生的朗读,有集体形式的.朗读,有分组朗读,有男女生比赛朗读,同时给这些朗读加以适当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既能会读,又加深了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二、饱满的激情带动学生
要使整节课激情高涨,教师就必须要有饱满的激情带动学生。这节课中我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一直带着饱满的激情上课。这种热情深深的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因此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主动、积极参与的学生很多,连平时从来不举手的学生(王新)都能主动来回答问题。
三、两处精彩称赞不绝
这节公开课上令评委老师称赞的是这样两处设计:
1导入精彩。导入是在学生歌唱的《保卫黄河》这首雄健的歌曲中引入开始的,接着是一段对黄河激昂赞颂的导入语,这样很自然的就导入到了《黄河颂》这篇课文。
2配音朗诵精彩。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采用的是动画配音朗诵,既能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一幅幅雄奇壮观的黄河图片,又能让学生听到朗读人富于激情雄健的朗诵。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这堂公开课最大的亮点。
四、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1这节课内容设计较多,总有一种赶着上课的感觉,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
2幻灯片制作中,黄河背景缺乏动感美,若能搜集壶口瀑布做主背景,则收效可能会更好。
3时间分配还欠合理,出现了拖堂。
总之,语文课是知识综合的一门大课,在求知的道路上只有永不知足,不断学习,敢于挑战,迎难而上,才能不断跨越前进!
黄河颂教学反思12
《黄河颂》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
我知道:反思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观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过程,是进行创造性劳动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回顾刚刚在学校小组公开课上展示的《黄河颂》一课,自我反思如下:
一、运用“美”的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声像文相结合,打破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黄河,历来被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犹如聚龙般横亘祖国东西,涛涛河水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然而亲眼见过黄河之壮美的同学却几乎没有。因此,我制作了“美”的课件,声像文结合,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黄河的配乐视频(配的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目的是以图象来显示情境,以音乐来渲染情境,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视频中的黄河惊涛澎湃,气势磅礴,又配以雄浑的钢琴曲,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当我问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都激动的近乎抢答,能畅谈其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想、感中所生。
在学生的激情中,我说:这就是黄河,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古老,它蕴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历史;人们歌咏它,还因为它沧桑,它和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磅礴的力量,激励它的儿女奔赴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文艺工作者,一起来到了黄河,来到壶口瀑布,被这惊涛澎湃、气势磅礴的黄河水所感动,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诗人光未然。(利用多媒体展示光未然的照片和简介)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也异常激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一连写了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般作品--《黄河大合唱》,激励着当时的抗日人士,迸发出了他们黄河般一往无前、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出示冼星海的照片及简介)
就这样通过直观的照片配以文字的形式把词、曲作者展示给学生。并通过知识链接介绍《黄河大合唱》简介及其八个乐章的名称。让学生了解其有关知识。
在听读课文时,我把收集到的黄河图片,按照歌词的内容,描写的角度不同精心安排展示的顺序、时间、方式,力求图片和诗歌内容一致,让学生有图文并茂之感。
整个课件集视频、图片、文字、课文朗读、音乐于一体,在幻灯片中,或以漂亮的美术字为教学环节的名称,或以养眼颜色的图片为背景,或用雄浑的黄河图片展示黄河伟大坚强的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黄河的魅力,进而感知课文思想内涵。
二、将听、说、读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
如以下几个环节:
诗歌欣赏:
1、学生朗读诗歌:请一名同学领读(读朗诵词),其他同学齐读歌词。
2、范读: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音频朗读,学生听的同时欣赏黄河图片集。
3、学生自由朗读:先跟音频朗读一遍后,再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分角色朗读:一学生领读朗诵词,四个小组各读一个层次,最后四句齐读。
5、学生齐读全诗。
自由论坛
请学生畅谈自己读诗的感受。(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
展示自我风采:
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全诗讨论质疑。
诗歌欣赏环节,就是要学生反复的读,无论是跟读,自由读,还是分角色读、齐读,都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既是听的训练,又是读的示范,更是读的训练。
自由论坛和展示自我风采环节是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读与说的双重结合。通过朗读,学生对诗歌有了新的感受:
生1:这首诗有优美的旋律,让人读着读着,不觉低声吟唱,从心里流出音符,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2:这首诗语言形象,勾勒了黄河的轮廓,形神兼备,让我这个从未见过黄河的人,砰然心动,想一睹黄河英雄的风采。
生3:我喜欢这首诗,雄浑奔放,节奏鲜明,引人高歌,催人奋进,越读越激动。
生4:我喜欢这首诗的画面,诗歌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的立体的美,远近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的展现了黄河的美(雄浑、壮阔、蜿蜒),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激发我们每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生5我喜欢这首诗的语言,特别是修辞的运用。如……
……
合作探究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疑问说出来并解决;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朗读能力、诗歌欣赏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挖掘主题的深度,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是有深度的,不再停留在感受领悟作者对黄河的理解上,同时揣摩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自由畅谈感受、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及学习方法。
五、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展示了《话说长江》的主题曲《长江之歌》的歌词,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不仅使学生领略了黄河长江的风采,而且还感受歌词中洋溢的爱国热情。既与教材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又使教材知识得以延伸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阅读空间。
正是以上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这节看似简单的课有了许多的亮点,学生学习的眼睛亮起来,激情高涨了起来,我的课才随之而“亮”了起来。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但是,课堂教学似乎永远是一种残缺的艺术,欣喜之余也有诸多遗憾:比如本人的嗓音如果很清亮的话,亲自示范朗读,是不是会更好的感染学生呢?如果在课堂有足够的时间,给每个学生足以展示的机会课堂效果会怎么样呢?如果大胆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仿写一段歌颂家乡或祖国其他景物的歌词会怎样?课前如果和音乐老师沟通,请她先讲《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的有关知识或教唱其中的歌曲,结果会这样呢?……
我想,只要每个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环节多设计一些亮点并且努力实践,你的课也可以“亮”起来。今后,我会倍加努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
黄河颂教学反思13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读中领悟诗歌的爱国热情
3、情感价值目标:理解诗歌中浓郁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领悟诗歌中伟大的民族情怀
课时: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河吗?你们了解黄河吗?
生答:
黄河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的历史,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它惊涛澎湃,气势恢弘;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它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黄河奔流不息的壮阔景象,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诵(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师范读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关键一个“颂”字,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3、指名生读,师生互评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4、齐读
三、二读,研讨赏析。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品析“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四、三读,品味语言。
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
2、“望”换成了“看”,把“掀”换成了“激”,把“奔”换成了“流”,把“劈”换成了“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加以体会用词之妙。还让学生去品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中“铁”的含义
五、拓展研讨
“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民族精神吗?”
今天仍然需要这种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众志成城夺取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才有了奥运盛会的成功举行,才有了天宫一号的遨游太空,才有了世园会又一次胜利举办……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反思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痛苦呻吟,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领会、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时,分析课文的主题,学生基本都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都说在朗诵这首歌词时要体现出一种在压迫下的呻吟,要展现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要表现出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学生能谈到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黄河颂》时,我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谣》、《黄河大合唱》、《满江红》等几首歌,让学生在宏观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为下面的分析课文奠定的基础,虽然在介绍背景和作品时用去了大量的时间,但在教学效果上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河颂教学反思14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笼统”再次走向“笼统”。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局部。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同学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局部,如《黄水谣》《捍卫黄河》这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痛苦呻吟,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领会、感受,同学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时,分析课文的主题,同学基本都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都说在朗诵这首歌词时要体现出一种在压迫下的呻吟,要展现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要表示出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同学能谈到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黄河颂》时,我还根据自身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同学唱了《黄水谣》、《黄河大合唱》、《满江红》等几首歌,让同学在宏观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笼统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为下面的分析课文奠定的基础,虽然在介绍背景和作品时用去了大量的时间,但在教学效果上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河颂教学反思15
《黄河颂》光未然创作于1939年,硝烟弥漫,烽火燃遍我中华大地……那个特殊的时代,距现在的学生较远,因此在备课时设计了四大板块:感性认识黄河(图片、视频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初步感受);吟读黄河颂歌、探究黄河精神(读中感,读中悟,读中品);拓展延伸(三个小题开拓学生视野);当堂检测。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品传达的情感。
一节课仓促结束后,发现有两个方面的不足:
1.诗歌教学中“读”的作用没有发挥出作用。
尽管授课过程中有范读的引领,也有学生的自由读,可是学生的自由读展示时寥寥无几,虽然给学生指导怎样朗读,但学生的读被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故在执行时大打折扣。
2.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
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明确,显得学生学习的被动,因而课堂的氛围比较死板,学生只是在课堂中被动接受,其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等均为得到培养,故课堂效率低下。
面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自己认识到在教学中存在的陋习,故以后的教学打算从以下改进: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从多种渠道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一班授课时进行改进,朗读环节设计了比赛,个人比赛;小组比赛;男、女生诵读比赛。这样一来学生纷纷参与其中,在朗读中体验诗歌内容,那么下面的环节自然迎刃而解。所以说,只要注意到就能想到,能想到就能做到。
2.诗歌教学中要专注“读”的灵魂作用。
好的文章,朗读中自然能感受到它的迷人魅力,尤其是诗歌教学,“读”应该贯穿整个课堂。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将心比心”,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读出感情更能读出深远的意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同样的调整后在一班上《黄河颂》一文,夯实了“读”,学生在读中一下子感受到歌词部分统领的关键字是“望”,对于文中三次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其作用学生也能知晓。
当然,课堂中还有很多的不足,感谢同组成员对我本节课的不足能毫无保留的指出,以便我更好的努力学习。一节遗憾的课!但,谁又能说教学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一节课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学,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黄河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黄河颂教学反思05-30
黄河颂教学反思05-26
《黄河颂》教学反思05-20
《黄河颂》音乐教学反思03-18
《黄河颂》教学反思15篇02-20
黄河颂教学反思15篇02-15
《黄河颂》教学反思(15篇)04-01
《黄河颂》教学教案01-04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03-29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的教学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