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学反思>初中体育课后教学反思

初中体育课后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31 17:31: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体育课后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体育课后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体育课后教学反思

初中体育课后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内容是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中学《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教材。本课灵活的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充满乐趣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的'进行自学、自练、自悟以及同学间的合作与探究。以下是本人课后的几点反思:

  首先,学生永远是课堂上的主角。课堂上要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本课的主教材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观察,模仿,自己试投,然后再跟教师的正确动作做比较,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易错动作的印象,更激发了他们自主研究的意识,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多元化的设计更吸引学生。本课的准备活动的热身操和放松肌肉环节都是在音乐下完成的。热身操选用节奏欢快、动感十足的乐曲,在课的开始阶段提高了学生的兴奋度;而放松操又选用了节奏舒缓的轻音乐,帮助学生放松肌肉的同时也平静了他们的心情。另外本课还打破的常规的队列队形,加入了螺旋、圆形等队形,同样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本课的反思,我还感觉到自己需要深究教材,要进一步学习、研究、探索、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这个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引导、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还得实践、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

初中体育课后教学反思2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是教学的前瞻性行为,避免经验主义。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自己的经验和现成教案,甚至有部分教师的教案与实际教学不相符,所谓“教案归教案,教学归教学”,其随意性之大得惊人,这种现象在有必须教学经历的教师中居多,这是值得我们很好地反思和关注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说明了万事万物的不断变化(微观上),我们应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凭经验往往会忽视我们不断变化的教学对象,正如教育学家罗杰斯说的,应当把学生看成是“人”,而不是“较大的白鼠”(行为主义观点)与“较慢的计算机”(认知心理学观点)。经验诚可贵,而反思价更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应进取关注“主体”的发展变化,过去有句行话叫做“备课要备学生”,这句话既是经验的总结,也说明了课前反思的一个道理。

  二、课中反思

  过去的体育教学往往忽视课中反思,比较重视教师的应急能力,所谓:“随机应变”就行了,在新课标下人们发现,课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它的真正意义远远大于随机应变。教学中进行反思,就是及时主动地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实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修正教学策略,并以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视角来观察与解决当前的问题,也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因素,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与处理,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改实验赛课》的一次课上,当课进行到整理放松阶段时,音乐突然放不起,这时观众台上的气氛也紧张起来,但这位教师稍作思考后,就自己放声唱起来,学生也受到感染,师生共鸣,唱练合一,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场的评委与同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一案例说明了不仅仅是一种应变能力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反思行为,是对进行中的课的不断审视与思考的结果,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歌声在体育练习中的感召力,体育教师所要具备的音乐素质的意义,以及学科整合的影子。当然,课中不断审视分析课的发展变化,反思与修正教学行为,也会提高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体育教学不像学科教学那样学生对号入座,而是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以学生的身体活动练习为主,同一节课班级众多,资源少,扰动因素多,差异表现于外,以及教学资料与学生需求的矛盾,等等因素处之不当,课堂教学就可能受到影响,或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教学管理、组织、策略、学生的身心等全面审视课堂,课堂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有序进行,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作出确定与应急处理,以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同时把课前的准备与课中的思考结合起来,修正与完善教学方案,让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也是我们课中反思目的所在。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体育教学长期以来也强调课后小结,课后小结虽是反思的`一种形式,可是课后反思与课后小结相比,在外延上要丰富得多,从概念的逻辑关系上讲,课后反思与小结的关系应是一种“真包含关系”,小结局限于本课的回顾与总结,而课后反思却是从课前—课中—课后,实施全过程的审视、分析与总结,它体现了认识的全过程。一是审视分析教学计划,课的设计,总结课前与课中的得与失,它们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态度,审视自己的行为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贴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标要求,以及适应学生等,这对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态度,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分析总结课前与课中的反思行为与后果,让这两个反思得到总结,到达较高的认识程度。所以,课后反思活动是一个再认识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认识的最高阶段”,即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个阶段的反思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我们的经验理论化的过程。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贴合人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究与发现,它为教学的教学工作供给了“再创造”的可能,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教师成长的开始。从不一样角度与方式回顾、分析和审视自己和教学行为,教师才能“构成自己反思的意识和自己监控的能力”。然而教师仅有把反思行为变成一种自觉与冲动,一种行为习惯,才能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减少“教学遗憾”。可是,要让我们所有的体育教师把教学反思行为变成一“自觉与冲动”的行动,可能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其任重而道远。

初中体育课后教学反思3

  学校丰富的体育课活动,会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要临近期末,体育更能减缓学习压力,增强体质,能让自己在枯燥的学校生活之余使身心放松,心情舒畅的同时又大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在动感中让人焕出青春的朝气,以饱满地精神去迎接期末的到来。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是每个人最大的财富,拥有健康的体魄又是每个人最大的愿望与梦想。而我们现在最直接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只要就是学校的体育活动也基本上是体育活动了。因此,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是师生共同的愿望。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不怎么喜欢剧烈运动的人,所以,我在体育活动方面,就不像其他人一样的优秀。

  但是体育课确实必上不可的,虽然我知道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个好身体,但是我却做不到像喜欢听歌一样的喜欢上体育课,我喜欢看别人在操场上的一举一动,但是却不想让自己在操场上跑和跳,我只适合做一个观赏者,并不适合做一个参与者。我不知道自己为此高兴还是悲哀。

  上初中三个月多了,与朋友、同学认识的也多了,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我很庆幸,在我的一生中能遇到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上体育课是我一直以来的老大难,因为体育是我的弱项。在我小学的时候,我对体育课的概念是集个和就解散,然后自由活动,然而,在上初中后,一切都变了,有人心变了,性格变了,还有就是体育课的上法变了。

  每次上体育课首先就要做热身运动,这点我还能接受,毕竟老师是为了我们好,但是,热身过后,就是我们所谓的"魔鬼训练"了,不是俯卧撑,就是蹲马步或者是跳绳,这让我们才懂什么是体育课的同学们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每次上完后,有的同学就抱怨说这是什么体育课嘛,我也曾经这样过,但是我们的抱怨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会越抱怨越严重。

  所以,刚开始上体育课的感受是"累,累,太累,好累!"。我想虽然很累,但是我们也是要为了自己的身体更好,因此,我们不怕累。

  除了累之外,还有一个是幽默风趣。偶尔向老师会跟我们开开玩笑,逗我们笑,与那些死板的老师形成鲜明的.对比,毕竟向老师还年轻,有着一颗90后的心,但是,他发毛起来却有着一颗70后的心。体育课?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那抱怨脚疼的情形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体育课,那欢声笑语的画面为我们演绎了什么是体育课。

  与体育课接触了三个月后,我发现它是一个变幻多端的孩子,有时它很温柔,让我们完成了任务就可以休息,有时,它很暴躁,让我们会完成额外的任务,不过,我觉得把这个孩子比作向老师更为恰当吧!体育课,我有时喜欢你,因为你让我们身心放松,我有时讨厌你,因为你让我们腰酸背疼,有时我又拿你没办法,因为你会让我们有一副好的身体,但是又太累,所以,拿你没办法。累和幽默这一组反义在我们的体育课上展现出来了,但是我更希望展现出来的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而不是埋怨。

  我现在充分地认识到了学校体育不仅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健康的身体来完成全部学业,而且为走向社会自身继续成长和发展身心素质打好坚实体育理论和技能基础。认识到健康的身体是未来事业的支柱,认识到自己的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关系民族兴衰的大事,从而增强积极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欲望、动机和兴趣,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动。

初中体育课后教学反思4

  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兴趣,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并根据此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

  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想使一节课成功,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即使遇到前面所说的情况: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教材,也能轻松完成。我们都知道优美的示范、准确的讲解是最能感染学生的。但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做到亲而不媚、“笑”而不俗。亲而不媚指让学生感到很放松,觉得老师很好相处,愿意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从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统一的方式。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的天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帮助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式地接受、记忆过的过程。这种教学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热情。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滑稽的局面。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循循善诱,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我不练都行”,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让我试一试”。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底年级同学,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只有在师生愉悦的情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

  总之,无论体育场地如何,学生情况怎样,作为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新课程目标一定要吃透,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想出更多的办法,使我们的新课程目标顺利完成。

【初中体育课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体育课后教学反思03-14

体育课课后教学反思03-18

体育课课后的教学反思04-22

体育课课后的教学反思01-06

体育课后教学反思15篇03-27

体育课后教学反思(通用6篇)06-10

体育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06-07

课后的教学反思07-23

课后教学反思05-10

教学课后反思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