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学心得>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11-07 06:27:29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从XXXX年9月迎来新课程,到现在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了。这两个多月的时间让我有这样一种体会:新课程确实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

  回顾这三年的工作,体验最深的是: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要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建立一个接纳性、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这些都是要求教师们要有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和高素质组织能力,以及课堂中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的应变能力。新课程还赋予了德育工作的新内涵,突出了人际交往、师生间、生生间合作意识的增强、竞争意识的增强,变过去教师硬性渗透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觉接受。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新的课程任务,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背后是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摒弃了注入式教学法之后,教师能否跳出眼花缭乱的'程式化教学方法?……一系列的问题都对新世纪的老师提出了挑战,给出了难题。因此,教师知识与观念的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对教师理念误区的破除已是箭在弦上。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有一桶水,更是要时刻保持充足的“源头活水”。

  回顾这三年的工作, 思考最多的是: “集体备课,分工钻研”的方法。

  学校要求每人按新的理念钻研教材,设计2—3节教学活动,并将教案复印后分发给其他组员,倡导资源共享。在利用集体研究资源的同时,要求教师注重独立思考。即拿到别人教案后,每个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观点,做到“因班施教”。通过实践检验他人教案,并及时以随笔、反思、点评、重创等方式加以评价与分析。可具体实施会怎样呢?会否削弱备课这一环节呢?通过课堂检验他人教案,学生经得起尝试吗

  回顾这三年的工作,遗憾最多的是:

  课程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传统课时固定性的矛盾,已开始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有时课上到最兴奋的时候,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生动活泼,情绪高涨,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又不得不结束,很“痛苦”。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或许,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课前的反思,课堂上还需培养对教学的控制。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因此,对任何一个高中的数学教师而言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标以及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1、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在必修 1、必修 2 中很多的结论和证明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学习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先通过思考题“一支笔所在直线与一个作业本所在的平面,可能有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然后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归纳出最终的结论。

  2、教学过程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不再是由老师直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几何画板,先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指数函数图像 2x、(l/2)x、4x、(l/4)x画好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先观察指数函数图像,然后归纳出指数函数应该具备哪些性质。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函数图像。学生经过观察图像,得出了指数函数恒过定点、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后,教师不断改变指数函数底数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的观察,在底数变化过程中,指数函数图像具备什么样的性质,底数大小对函数值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一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3、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异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幂函数”时,教科书上只给出了幂函数的定义,并没有总结出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若不掌握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那么应用幂函数就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利用几何画板,先画出指数 a=1,2,3,1/2,2/3, -1,-1/2, -2 的图像,观察幂函数图像有何特征,归纳出幂函数的性质。在下次上课时,可先让几个学生上台来演示自己所做的实验,汇报自己归纳出来的结论,教师再一次展示这些幕函数的图像,根据学生探究的情况,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确引导,归纳出幕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在必修1、必修2的教科书中,所提出的思考题、探究题都是直接与生活中、实践中相关的问题,例如,在2.3.1节介绍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时,首先要求学生思考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旗杆于地面的位置关系,旗杆的影子与旗杆的位置关系,大桥的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必修1的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这一节所列举的问题也都是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投资方案最优的问题,利润最大化问题,当今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采用不同的函数模型来解决的;必修2的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这一小节中,所列举的拱桥的设计、船能否从某桥底下通过等也都是直线与圆的方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一些实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通过本人一学期的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究、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在学了《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专题内容后我获益匪浅。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 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而且要求教师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通过这次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一、努力学习、虚心求教、改变观念、重新定位

  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虚心求教。同时课程的设置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和要求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重新定位,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挖教材内涵、备好教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直接操作和影响者,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对学习参数浓厚的兴趣。

  三、积极互动、创设引导、教学有序

  作为学生学习场所的学校管理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改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 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任重而道远,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课改这一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今天聆听了张海教授的“跨越式课程教学”内涵的讲授,对跨越式教学理念有了清楚的认识,对跨越式教学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已经树立了19年的教学理念有了动摇,开始反思我的'教学。

  我感觉自己的教学中确实缺少阅读与练笔训练的强度与密度。虽然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经常让学生去阅读或进行小练笔,但不到位,而且很难保证阅读量。每节课上,只是在拓展知识环节上才能出示一篇相应文章让学生阅读。这样做也只是为了教学需要,并没有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求。练笔时,学生也只是用三两句话来简单描述一下,缺少具体内容。而且我所给予的时间也不足,再加上强度不够,导致这一环节形同虚设,仅是做样子而已。所以我的学生(四年级)在写作上出现了恐惧心理,不会写、写不好,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我。我也知道学生写不出来是因为阅读量不够导致词语匮乏,缺少文采,但一直没有想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认识了跨越式教学模式之后,我茅塞顿开:学生不爱课外阅读,我们还可以将阅读搬到课上呀!我准备回去后自己先试行一下: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搞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这样就能更好地将讲授压缩到20分钟以内;

  然后,指导学生们使用配套的阅读教材开始阅读训练;

  其次,写作上可能学生刚开始还会像以往一样迷茫,但不要着急,

  我可以配合课文内容多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

  我相信,真正去落实“211”模式教学后,孩子们一定会慢慢地就会由写几句话进步到写一段话或几段话的,我对此信心以十足。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古典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传承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好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自觉性,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体会古典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把握诗歌形式特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赏析作品重点是领会诗人的情感,掌握表达情感的表现方法。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架起这道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理解、运用,就要靠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可以实际的课堂中,教师总是以理性俯视学生,以漠然试图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实践,我觉得“倡导背诵,实现‘量’的积累,增进朦胧理解”的做法确实不错。可以说是“粗”中有“细”。在此,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见解。

  一、以读为主,体验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理解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不仅可以感悟诗中情感,还要把握诗的内容。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在朗读中的理解可以充分展现自我观点。这就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我发现的平台,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充分体现。当然,读也要注意方法。首先,要读得“忘情”。在把握重音、情感、节奏的基础上,尽情、尽兴地朗读,从而获得整体感悟。其次,要读出“花样”。如果一味用某种形式读,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比如:个体读与集体读相互映衬、男生读与女生读相映成趣、学生读与老师读相互比较……还比如配乐读等等,都能激活思维,调动兴趣。 实践证明,这样读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还成功地将他们带入了诗的情感世界。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还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可达到激活情感的目的。

  二、准确感悟、培养素养

  在诗歌教学中,教者设计问题多、杂。这样会让学生无法获得一个整体感受,而且课堂重点也模糊,老师自己也讲得很累、很辛若,课堂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儿去。所以,设计问题一定要少而精,可以围绕三方面来设计问题,即内容(事物、事件)、画面、情感。 但是,要做好“用精美语言描绘画面”,学生的语言组合能力及词汇量毕竟有限,老师的语言示范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由于古诗短小精悍,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活动;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大加褒扬;采用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训练学生记忆力,还积累了众多的佳句、绝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心魄相系的古诗文的独特美质。

  三、淡化诗意,尊重理解

  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多元教学,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五、拓展阅读,积淀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总而言之,在古诗词的欣赏中,要抓住“读”与“想”,在“读”中感悟情感,在“想”中体会意境。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起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宁强县广坪中学 杨琼 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各个学校成为教师们的热点话题,并在教学中掀起一股浪潮。我们所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新目标)》这套教材,本套教材全书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英语的能力。录音磁带设计紧密围绕本单元内容,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并且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并突出了本单元的语法重点。这样既可以很好的分散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但是当地学生普遍害羞,在说英语上难以启齿,口语和听力相对较弱。根据这些情况,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的课堂实践:

  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及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

  四、采用激励性评价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得到满足。

  在教学中只要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无论说的好坏,我都会给予不同的激励性评价,最后才进行客观性的纠正。我常用:“very good / beautiful / good job / excellent / you are right/ so clever / very well / great … ”等语言激励学生,并让同学们鼓掌祝贺。每当此时学生们都会因为得到表扬而表现出无比的自信和满足,对今后的英语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信心。因此激励性评价教学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得到满足,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我们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虽然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我一定会不断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坚持不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7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因此,对任何一个数学教师而言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标以及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1、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归纳出最终的结论。

  2、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异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

  总之,通过本人一学期的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究、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调整的内容之多,涉及的知识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

  为了适应课改形势发展的要求,区教研室、学校领导先后组织多次新课程培训。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理念,下面我就谈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几点体会。

  一、端正态度,重新定位。

  通过不断地学习、“充电”,我认识到,我虽然从事教学多年,但是面对现在教新教材,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一位新教师自居,虚心求教,经常与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以前,在我的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而如今的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挑战对我说,是不言而喻的,给我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我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吃透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

  三、组织教学,严谨有序。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一要求给老师上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而且要有以一变应万变的驾奴课堂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应严谨有序,把握好分寸,如果时间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就会变成放羊式的教学或者又回到老的教学方法上。尤其是慢班的学生,自制力特别差,若放任自流,认为让学生互助交流,他们往往会利用这个时间讨论昨天做了什么,下课后去什么地方玩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东西,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注意各小组讨论的新动向。一发现学生有“越轨”行为,要不动声色,亲切地来到学生身边,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做到不折不扣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经过两年多的大胆、刻苦实践,课堂终于变样了!课堂变活了,变得更有趣了,使老师更亲切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我力求让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兴趣和热情;力求从挑战性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关注及研究的兴趣,在过程中体验,养成探究的习惯,注重过程。分组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承担个人的责任,成员之间要沟通,要交流。课堂里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多了小组合作;多了资料交流;多了语言积累……

  我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不再是固守“一言堂”的传统,而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交互学习的平台,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了。

  四、及时反馈,耐心应对。

  新课标内容精、时间紧、要求高,要按新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对慢班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新课标是按发达城市学生发展的要求编排的,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本身就相差一段距离,如果我们不及时地抓好每一课时的及时反馈工作,我们与城市的距离将会越拉越远。基于这点原因,我每节课基本上都使用课件,或精心提炼要点,或精选一些典型例题,供课堂上反馈。每天课前5分钟,讲评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使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对于慢班学生来说,一个知识点讲了三遍四遍还不懂是常有的事。比如我在讲《陈涉世家》一课时,对于“今诚义吾众诈自成公子扶苏、项燕”一句讲了多次,第二天课堂提问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错误。这时千万不能发火,要沉着、冷静,耐心引导,细语轻声地把其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反复讲清楚,然后再出示训练题让学生练习,经过反复地、耐心地、多次演练,终于使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

  五、实施课改,任重道远。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新课改开展几年来,教师的角色正在逐步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日益显现。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课改这一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9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新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展开,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对的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学基于"学生的发展";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和真实教育情景”;基于"对话与交流";基于"问题探究"进行教学。 这是对我们教师的一种挑战。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钻研新课程,探讨新教法,特别是在实践探究方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调查、收集资料、写文章、讨论、辩论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有了一点体会和心得:

  一、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由本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特点所决定,学生不仅应从教科书中获得众多信息,还应从日常生活、文艺作品,以至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构建起"知识信息圈"。所以,教师也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国内、国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各种有用的知识资源调动起来,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力求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例如:探究" 长城"专题,为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并引发他们的兴趣。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有关长城的常识外,我们还收集了更多有关长城的历史、长城的构造,长城的用途,以及长城的实际作用等等的知识资料,还搜集了许多相关的图片。同学们真是各尽所能,不拘一格!

  二、课堂上的指导要明确。

  实践探究活动,并不是让学生单纯自由地去开展活动,而是指通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方活动、相互作用,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使身心获得一定发展提高的过程。学生毕竟没有多少的实践经验,所以,事先有关活动的方式、途径、经验的总结等等,都需要经过教师的明确指导,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例如: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可以先从搜集爱国主义基地的相关资料入手,记录下有关收获,接下来可以组织学生有序地去访问周围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国耻教育基地、文化名人教育基地、高科技教育基地、青少年成才教育基地等等,了解相关基地的具体名称、地址、联系人或联系电话等,最后还可以根据了解到的知识写写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许多学生都很规范地写了出来,也有一些基础好的学生风格独具,很有创意,从真实的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入手写活动的.小结,很有特色。

  三、时间上的安排要合理。

  众所周知,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历来不多,平时更是少得可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实践探究活动中来?一般把活动布置在周末休息日,甚至安排上两个星期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来准备,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开展"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的实践活动时,从准备视听材料、学习有关常识、布置活动场所和程序、调试到正式开展,我给了他们足足一星期的时间(中间包含周末)。视听活动开始了,会场内,学生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认真专注,全心投入欣赏活动中;放眼看去,学生们听的听,记的记;都在为接下去的介绍活动收获环节做着精心的准备。很快一节活动课在学生们里完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本学期,我带高一年级,开始新课程的教学,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我在暑假期间参加了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首先走进新课程。新教材融进了近、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变传统的“章节教学”模式为“模块教学”,与以往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但教材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减少,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水准不可能降低。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通过一年的教学体会,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思想

  新教材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教材特别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概念更加通俗易懂,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准备数学工具,教材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摆在显著的地位,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材内容安排采用螺旋编写体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了每章前面的章前语,插图等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好各方面的铺垫。

  二、研究教法,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认为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我都努力从日常生活的实际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我还特别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我认为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三、搞好知识衔接,加强知识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教材的理念是:课堂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提高了兴趣,调动了潜能,经受了锻炼,培养了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数学结果。在新理念下,教材是“学材”,是在教师指导下必不可少的进行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要材料,根据这一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情况及时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来,力求使这些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法上,力求体现学生是主体,是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教师牵着走的学习机器。教师是主导,其作用在于组织、引导、指导、评价,这与过去在教学中搞满堂灌式的个人表演大相径庭。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意识、情景意识、目的意识及评判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探索,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数学教育的成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11月14日,我们来到了X五中听翻转课堂的讲座。刚刚听到”翻转课堂“这个名词时,还有些许困惑。自己就问自己: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的对象是什么,如何做到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等。心中真是充满了疑问。下午2点我们到达了X五中,准备好认认真真的听一听此次讲座。

  在讲座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发给了大家每人一张调查问卷。讲座开始了,本次讲座的专家是X市第XX中学的郑X老师。我觉得她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每位老师思考,第一,学生按以往的授课方法学习之后,知识内化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第二,如何做到工作和家庭两不误。第三,老师通过什么途径或是方法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知识点。这三个问题,的确值得每位老师去思考。在今天的讲座上,郑涛老师引入了她所运用的翻转课堂。

  听完讲座后明白了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把学生内化知识这一阶段放在了课堂,将学习理论知识这一环节放在了课后。那么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教师通过网络和电子设备将自己的讲课视频上传上去,其次,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电子设备查看老师的视频。郑X老师还讲到如何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她是这样做的,把练习题上传上去,学生在上面可以做题,做题之后可以写一些评论。比如:这道题有点难,这道题真有趣等等。郑X老师提到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评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最近的状态和学生头脑里的想法。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许困惑,可能是因为没有运用过这种教学模式。但通过此次讲座,对翻转课堂有了了解。知道了另外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说的不错。自己听完了这次讲座,但没实际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所以还有些许不清楚。郑X老师自己已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两年了,提到教学效果不错。郑X老师是一名生物老师,以生物课堂为例做了本次讲座。但学科之间有相同之处,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应该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教无定法,通过本次讲座丰富了教学模式,了解了比较新颖的授课方法。我觉得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其次,这种模式需要一些物质基础。比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等设备。想到这些设备大家都会有疑问,如果上课带这些设备,学生会不会晚一些游戏呢?郑X老师提到,当学生养成了好的习惯,习惯并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之后就是自觉的正确运用这些设备。可见,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次讲座,我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老师也是需要学习的,要参考别的老师的优点,取其精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模式变得多种多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去丰富自己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学习作风,做一名让人们满意的教师。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学习,为了自己的进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丰富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从快乐无忧的幼儿园小朋友到真正意义上的一年级小学生,也许他们还未意识到自己的求学之路已经开始。坐到教室里眼睛不停的张望,打量着老师,抚摸着崭新的书包,我强烈的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来学习的。在这片净土,摆在孩子面前的这幅巨画,我该怎样引导他们来填充才会变得五彩斑斓呢?我猛然一惊——小学老师的工作不要那么复杂,可做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我悟出了一些头绪。

  一、让趣味进驻课堂

  课改后,已经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在新课标下孩子已经成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生动、活泼、趣味,已经成了我们当前教育模式下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一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第一张通行证就是汉语拼音。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孩子加深印象就必须反复练习,从而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因此在课堂中我将游戏和童话故事或人物贯穿其中。如在拼音复习的时候我就采用大家熟悉的《西游记》人物孙悟空,孙悟空保护完师傅西天取经后,来到我们教室,给小朋友们送礼物,孙悟空可是有火眼金睛谁表现好孙悟空就会送给他礼物,这样大家都认真了。在读的时候,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如我想读给猪八戒听、唐僧听、如来佛主听等等。这样使原本枯燥毫无关联的拼音字母组成一个整体,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故事,师生共同表演这个故事,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和一年级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天真、活泼。他们那没有修饰,没有掩饰过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于表。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更应该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如我在教象形字“禾”时,孩子问“为什么禾苗的穗是往下垂的,我们这个字却不那样写呢?为什么会发明象形字呢?”这样一问下面的孩子都哄动了。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我首先给予肯定,表扬了他善于思考,并给他们讲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鼓励他们以后自己去发现探索。如果这个时候老师因为赶进度生气或者直接不答的话,或许以后孩子的探索精神就从此夭折了。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质朴。因此在课堂中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对学生循循善诱,对学生对老师都有益处,作为教师应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形象!

  下面是我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体会:

  第一,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我根据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如在教孩子学习了一些生字以后,为了巩固孩子的记忆我经常采用开火车,摘果子,找朋友,猜谜语等方法。特别是摘果子游戏学生欢迎,我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果子,果子上都是孩子熟悉的字,请学生扮成小白兔提着篮子去摘果子,当孩子们摘下自己认识的字时非常高兴摘了满满的一篮子果子很有成就感。因此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孩子处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喜欢学习增加孩子识字的记忆非常必要。

  第二,低年级的孩子基本是形象记忆为主,我们的汉字很多都是象形字,如课本中的日、月、目、木、禾、羊,鸟等字都是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来的,这些字都和实物有相似之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后再识记,就轻松多了。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识记。如:学习“禾”这个字,首先要想到木,但是比木还要多一撇,这一撇就想到稻穗的头是弯弯的,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第三,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来进行识字教学,我们低年级的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能帮助孩子们识记。如在学习《在家里》这一课,沙发,茶几,电视,电话,台灯、书架、挂钟、报纸都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接触的实物,每个家庭都有,学生很感兴趣。通过汉字与实物的对照,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汉字,这些图片对学生记忆识字起到桥梁的作用,使每个汉字都赋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记忆。

  第四,做动作学汉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动作的词语,可以用肢体来进行表演的。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动作的词语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这些词语都和动作有关,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先做一做动作。第一组的词语都是用手的,所以都有提手旁;第二组的词语都是用脚的,所以都有足字旁。通过动作表演,学生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清了字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兴致极高,学生学起来也省力。

  第五,利用日常生活来识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汉字,如商标,日用品,广告,路牌,超市购物等等,无处不在。如:我让学生搜集衣服上的商标和包装盒,找一找上面的字自己是否认识,孩子的兴趣很浓,从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汉字。而且孩子们之间还进行了交流,我让学生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汉字,平时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识字量。

  另外,我还布置学生课外读拼音读物,交代每个家长给孩子买儿童故事书,现在我班很多的孩子识字量大大的提高了。

  当然,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只要我们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的探索发现,不断的寻找更适合学生记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快乐。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已经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一年级。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

  在这一年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口算训练必须坚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感到家长有些松懈时,我就会及时沟通、督促。一年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3、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一年来的一年级教学真的很累,但收获很大,在一年来的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在教孩子们的同时,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现在回头想想,我感觉认真读教材、教参真的很重要!

  这一年是快乐、充实的一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本学期,任教的班级是一年级。由于是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学期,因此,课堂上除了进行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通过一个学期的了解,有部分学生由于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没有受过幼儿教育,因此,在各种学习行为习惯上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地培养,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就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优点:

  1、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还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2、增强上课技能,采用“幽默”的课堂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加强直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的能力。

  3、认真批改作业,并认真地写上等级和鼓励性评语。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将教学常规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进行“校本教研”,通过同伴互助、问题交流会、自学、发言等各种教研活动,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挖掘教材不够深,知识的渗透度不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2、教学中设计的练习题和题的类型太少。

  3、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习惯,要求不够严格。

  4、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不够。

  5、对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得不够及时。

  三、改进措施:

  1、在下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将更加充分地进行备课工作,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将知识进行全面性地渗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牢固地掌握。

  2、每单元系统知识教学任务完成后,将多设计一些练习题,并不断地变化题目的类型,增强学生理解题目的灵活性。

  3、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书写规格、整洁度等进行严格要求。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转眼间已参加工作十三个年头了,这十三年里一直从事高中段数学教学工作,以前从事的是高中数学教学,现在从事高中段技校班的数学教学。虽说只是点难度不像普高那样的大,钻研的那么深,但是对于老师的要求却又更高了。老师除了要掌握好数学专业的知识点,更重要的侧重点则在于课堂气氛的调解和约学生融洽相处,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应变的能力。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课堂纪律,以及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如何抓好课堂教学的管理,一直是广大教师头疼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严格课堂纪律

  对课堂纪律问题的认识,直接关系到能否形成有利于学生智力、情商发展的课堂环境。纪律是为教学服务的,也是学生学习的保障。

  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严格要求课堂纪律。只有保证了课堂纪律,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因此,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绝不能采取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态度,因为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成了一句空话。

  二、关爱尊重学生

  常言道:树怕伤皮,人怕伤心。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最忌恨老师让他当众出丑。因此,学生犯了错,老师不要挫伤他的自尊心,应该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指出其缺点,使之改正。如果老师居高临下,横加指责,就有可能把学生推向教师的对立面。这是与教学规范相悖的,也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根本”。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接近学生,去体贴和关心学生子,尊重学生的想法。一般课下我多找时间和他们聊天,一起做手工,了解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真正感悟到老师是爱他们、关心他们的。

  三、重视学困学生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困生,他们往往由于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而产生自卑心理,也有个别学困生十分调皮,令老师头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到那些学优生身上,更要关心重视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对于学困生,他们在学习方面虽落后于其他同学,但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说,他们一般都很关心集体,喜欢助人为乐,而且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肯定和表扬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适时的表扬、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有优点的,这样,学困生也会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我们要灵活运用管理技巧,还要对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行为有宽容心,面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论面对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公平、公正,不偏心。作为师者,还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老师一个舒心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很爱我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不但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我孩子之一,我在他们的身上倾注了我的心血。我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也真实地对我。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很年轻很快乐!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喜欢,老师的课堂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上星期,参加了市组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听窦老师等这些全国知名教师的课,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但收获的同时,仍有着不解之处或者说是困惑。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

  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xx年10月25日,暖阳高照,微风习习。我有幸能到石麟小学参加教学下乡--《专家名师课堂教学引领活动》。通过这次的《专家名师课堂教学引领活动》我收获颇多。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以前进的方向。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两位位老师的精品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袁齐泽老师在教学《画家与牧童》时,她先以文中的两个主人公著名的画家和不知名的小牧童引出下文。又以一组同学的生动形象的接读课文展开,别有韵味,受到了大家的赞赏。并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袁齐泽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两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袁齐泽老师教授《画家与牧童》时,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精彩的画家与牧童的小故事。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袁齐泽老师和万清老师的课堂设计。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课文。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袁齐泽老师就在教学中穿插了几个学习字词的好方法,让以后孩子们遇到相似的词语时能快速的理解其意思。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拖长腔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前准备好笔,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

  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老师运用“你真聪明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应该阅读更多的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充实自己,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

  而且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xx年xx月26日下午,值焦作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培优扶弱结题会召开之际,我有幸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傅东樱为我们作的精彩报告。这位来自东北的著名学者,以他那高深的学识、高尚的品格、风趣幽默如赵本山一样的妙语,向我们展示了他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在细细的聆听中,在不停的语摘中,在无尽的回味中,我无不为傅教授讲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感动着,震撼着。连日来,我不断地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一位已值不惑之年的教师,我如何才能更好地成长,做一位让学生打心眼里喜爱的好教师呢?

  傅教授已年过花甲,荣誉退休,但他离岗不离业,终日在教育研究领域笔耕不辍。已出版54万字的《泛舟诲海》被称为中国的“教育诗”,78万字的.《圣元之魂》及刚版的《教育大境界》。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拜读傅教授的大作,但从他报告的点点滴滴里,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好教师,就要不断在自我发展方面下功夫,除了“三力”和“三点”外,我认为更要在师德方面锤炼自己。

  傅教授告诉我们:师德是教师的发动机,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根本。我曾经在激情中度过每一天,在品味中思考过每一天,从教近二十年来,我深深地明白:师德的真谛是师爱,她高于母爱,所以,我们对待学生,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艾青曾在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博大无私的爱,如海洋一般宽广。基于这一点,在课堂中我们就能珍视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爱护他们,善待他们。其次,要有一颗童心。我们所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较浅显,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成熟,如果我们老师一味地以成人的眼光、的原则去看待他们,规范他们,对于处于精神断乳期的中学生来说,必定会与教师的意见相左,这就需要我们忘记自己的年龄,将自身融入学生当中,保持一颗圣洁的童心,与学生共融共处,想他们所想,才能真正走入他们的心灵深处,与他们共同成长。再次,要有一颗慈母心。母爱之所以受人颂扬,母爱之所以伟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宽容。宽容应是教师心灵的底色。我们做教师的,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宽容之心恰似春风化雨,丝丝渗入学生的心间,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时时处处被母爱般的慈爱包围,在中学阶段,度过心灵的迷茫期,走向人格的成熟期。而作为教师,也必将在助推学生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我区实行了高效课堂教育,从根本上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带来了教育的春天。随着上课时间的减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关涉了生命的交融、心灵的对接、情感的沟通、思维的共振、智慧的分享、人格的赏识、价值的共建、品质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学习效率高还是低,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做为一名教师,如何把上述精神贯彻落实,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理论上充实自己,深刻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亲自体验实践,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二是狠抓备课这一环节,把时间还给学生。学校要求教师讲课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巩固练习。同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接受能力,制定切实可行、和谐高效的教案。

  三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

  体系,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实践带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把鼓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创新,提倡民主和谐,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把竞争带进课堂,提倡互助、合作学习,使课堂更加和谐。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让学生真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我们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并注重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正确认识,全面实现“高效课堂,”型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这次在解放区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中,我执教的《背影》这节课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好评。这首先要感谢我们二十中语文组这个强有力的团队。

  我们语文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教学方案的立意、课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提炼、教学活动的设置安排等方面均进行了较有质量的理性思考和较深入的研究探讨。

  一、教学设想

  《背影》是一篇经典散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感受父子亲情,品味朴实而动情的语言,体会抓住最为动情的瞬间进行写作的好处。

  基于此,我们的教学设计注重精心设置主问题,组织有序高效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并进行体验,以达到教学目的。并将其课型设计为阅读品味课。

  二、教学思路

  全课的教学有五个板块构成:引入:唤起亲情体验;朗读:感知亲情故事;寻读:感受亲情瞬间;品读:体味亲情涌动;拓展:表达亲情感悟。课堂结构呈板块推进,教学层次力求科学而严谨、生动而自然。

  其中间的三个板块体现了教学的重点所在。

  1、朗读:感知亲情故事。

  这一板块设计遵循阅读规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事件,概括内容,把握主题。学生通过这些思维活动既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把握,也有了情感体验方面的独特会意,还有效训练了学生获取关键信息以及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2、寻读:感受亲情瞬间。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寻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写背影的文字,说说作者写得最动情的是哪一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通过指导学生赏析一个精段、品味一组奇字、体会一种妙思,训练学生语言品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在训练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注意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3、品读:体味亲情涌动。

  这一板块紧承前一板块设计了两个环节:

  (一)默读课文,探究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对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印象深刻,从而着力进行描写?并提示:结合以下方面思考:

  1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

  2父亲送行时说的几句话。

  3父亲的身体状况。

  (二)动情朗读其他三处写背影的文字,体会其中所流露出的情感。

  这一板块两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与作者对话。细致体味不平常的背景下、不平静的心境下的.“背影”所蕴藏的深情,品味朴实简短的话语所包含的感情,深刻理解作者对亲情的感念并进行体验。这两个环节中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合作研讨、或与教师平等对话,品味体验不断向纵深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得以训练。

  以上三个板块的设计,体现了《背影》教学内容萃取、整合的角度,教学重难点落实突破的策略,以及整个教学设计的多方位的立体思考。

  总之,本课五个板块的课堂建构力求体现出一种彼此承接、拾级而上的层次之美,课堂活动力求表现出一种自然有序、渐入佳境的动态之美。

  不足之处:

  这一设计尽管各个板块中的教学活动都经过精心地安排且比较充分的表现出各自的作用,其教学的细节也经过细心地设置和认真地琢磨,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显露出它的粗糙之处。特别是那些活动的细节则缺乏一种圆润、细腻和文气之美。而问题在于有的细节处理的不够细,比如引导学生品味父亲的话语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就做得不是很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思想的开放、灵动,学生活动的充分、主动。这是值得反思、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物理教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其中物理理论主要通过数学的形式来研究物质的内在规律,但是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物理教学对于塑造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探究精神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指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发展;而是指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主要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1 智力因素的发展

  每个人都要面对社会的社交活动,智力是人对社会的一种认知能力,人依靠这些认知能力来成功的完成这些活动。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等,他们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随着社会对人才的不断重视,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其中心理因素是区别人才水品高低的重要指标,但心理因素基本是智力因素的体现。所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非常关键,作为学生的家长和学习场所的学校都要把如何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作为教育的重点。学生的智力因素高低在很大一部分上是通过家长的遗传的来的,这是先天性的因素,虽然存在差别,但是并不十分明显,大部分学生的先天智商都属于中等的智商。

  加强对物理课程的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在对初中阶段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进行学习时,学生要想掌握知识必须首先排除空气阻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才能真正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这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认识这项运动规律。在物理的实验课程中也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注意力,比如在“静电场描绘”的实验中,由于电场线是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分布而引入的一些假想的曲线。在比较直观的了解电场线的概念时学生的思维还比较抽象。但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和模拟的手段,能比较好的把带电物体周围电场的分布情况呈现给学生,这种比较立体和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所以说物理教师要根据物理课程的具体特点,在进行物理课堂的教学中要有效挖掘物理课程的培育优势,切实提高学生的智力。

  2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仅仅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在物理教学中,估计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同学反映敏捷、头脑灵活,在物理课堂上也是踊跃发言,但是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有的学生智力一般,反应不快但是自己学习比较刻苦,在物理考试中,总会获得好成绩。这就说明仅有比较好智力因素不一定能够保证学生学习成绩良好,提高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也是相当必要的。非智力因素从狭义上讲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兴趣,情感,动机,意志等个性品质。经有关物理学家证明,学生学习效果低下和出现偏科现象,与非智力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试验表明物理教学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培养作用,尤其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有着明确的兴趣性。在兴趣的推动下人对未知领域的探究力和动手能力将会大幅度的提升。另外兴趣还能磨练人的意志,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困难。所以说学生的非智力水平提高不可小嘘。比如为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讲到物理课程的:“永动机”是不可以进行实验的,但是可以要求学生在业余时间去尝试对永动机的开发,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钻研力的提升,自然增强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另外广大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问题难点和相信自己可以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斗志,更好的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3 物理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随着社会人均健康指数的下降,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孩子的健康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于学生而言健康更加体现在学生的身心健康上,有许多的学生因受社会、家庭、就业等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存在思维迟钝、抑郁、任性、偏激、自卑等不良心理这些都威胁到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其中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漠不关心和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点原因。因此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成为学校、家长和教师的艰巨任务。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物理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但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辩证统一更好的体现了人的心理活动,所以说在通过物理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时会使学生的行为品质与心理素质得到了良好的培养。通过对物理的不断学习能有效的使学生焦躁的情绪得到控制,能使学生保持情绪饱满与身心愉快,还能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业。

  经研究表明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阻碍智力的健康发展。物理课程培养的正确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新课标下物理教学授课模式更加强调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注意关心学生,重点关注那些智力一般的学生和后进生,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和消极情绪,增强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站在台前,讲解自己对题目的看法与理解,有效的克服怯懦心理,增强自信风采。物理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学好物理哪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磨练出了同学们坚韧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4 结语

  新时代的教学已经摒弃了把传授知识当做教学重点的观念,通过知识的传授来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新时代教学的发展趋向,才是未来人才的培养重点。物理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本科目的优势,积极改正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的促进学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10-28

新课程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5-29

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心得体会(精选13篇)06-27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05-25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反思07-19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反思09-01

新课程教学理念培训心得(精选7篇)03-14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的重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10-28

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3-2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从XXXX年9月迎来新课程,到现在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了。这两个多月的时间让我有这样一种体会:新课程确实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

  回顾这三年的工作,体验最深的是: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要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建立一个接纳性、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这些都是要求教师们要有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和高素质组织能力,以及课堂中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的应变能力。新课程还赋予了德育工作的新内涵,突出了人际交往、师生间、生生间合作意识的增强、竞争意识的增强,变过去教师硬性渗透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觉接受。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新的课程任务,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背后是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摒弃了注入式教学法之后,教师能否跳出眼花缭乱的'程式化教学方法?……一系列的问题都对新世纪的老师提出了挑战,给出了难题。因此,教师知识与观念的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对教师理念误区的破除已是箭在弦上。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有一桶水,更是要时刻保持充足的“源头活水”。

  回顾这三年的工作, 思考最多的是: “集体备课,分工钻研”的方法。

  学校要求每人按新的理念钻研教材,设计2—3节教学活动,并将教案复印后分发给其他组员,倡导资源共享。在利用集体研究资源的同时,要求教师注重独立思考。即拿到别人教案后,每个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观点,做到“因班施教”。通过实践检验他人教案,并及时以随笔、反思、点评、重创等方式加以评价与分析。可具体实施会怎样呢?会否削弱备课这一环节呢?通过课堂检验他人教案,学生经得起尝试吗

  回顾这三年的工作,遗憾最多的是:

  课程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传统课时固定性的矛盾,已开始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有时课上到最兴奋的时候,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生动活泼,情绪高涨,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又不得不结束,很“痛苦”。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或许,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课前的反思,课堂上还需培养对教学的控制。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因此,对任何一个高中的数学教师而言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标以及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1、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在必修 1、必修 2 中很多的结论和证明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学习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先通过思考题“一支笔所在直线与一个作业本所在的平面,可能有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然后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归纳出最终的结论。

  2、教学过程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不再是由老师直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几何画板,先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指数函数图像 2x、(l/2)x、4x、(l/4)x画好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先观察指数函数图像,然后归纳出指数函数应该具备哪些性质。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函数图像。学生经过观察图像,得出了指数函数恒过定点、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后,教师不断改变指数函数底数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的观察,在底数变化过程中,指数函数图像具备什么样的性质,底数大小对函数值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一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训练和提高。

  3、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异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幂函数”时,教科书上只给出了幂函数的定义,并没有总结出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若不掌握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那么应用幂函数就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利用几何画板,先画出指数 a=1,2,3,1/2,2/3, -1,-1/2, -2 的图像,观察幂函数图像有何特征,归纳出幂函数的性质。在下次上课时,可先让几个学生上台来演示自己所做的实验,汇报自己归纳出来的结论,教师再一次展示这些幕函数的图像,根据学生探究的情况,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确引导,归纳出幕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在必修1、必修2的教科书中,所提出的思考题、探究题都是直接与生活中、实践中相关的问题,例如,在2.3.1节介绍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时,首先要求学生思考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旗杆于地面的位置关系,旗杆的影子与旗杆的位置关系,大桥的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必修1的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这一节所列举的问题也都是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投资方案最优的问题,利润最大化问题,当今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采用不同的函数模型来解决的;必修2的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这一小节中,所列举的拱桥的设计、船能否从某桥底下通过等也都是直线与圆的方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一些实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通过本人一学期的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究、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在学了《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构》专题内容后我获益匪浅。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 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而且要求教师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通过这次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一、努力学习、虚心求教、改变观念、重新定位

  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虚心求教。同时课程的设置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和要求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重新定位,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挖教材内涵、备好教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直接操作和影响者,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对学习参数浓厚的兴趣。

  三、积极互动、创设引导、教学有序

  作为学生学习场所的学校管理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改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 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任重而道远,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课改这一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今天聆听了张海教授的“跨越式课程教学”内涵的讲授,对跨越式教学理念有了清楚的认识,对跨越式教学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已经树立了19年的教学理念有了动摇,开始反思我的'教学。

  我感觉自己的教学中确实缺少阅读与练笔训练的强度与密度。虽然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经常让学生去阅读或进行小练笔,但不到位,而且很难保证阅读量。每节课上,只是在拓展知识环节上才能出示一篇相应文章让学生阅读。这样做也只是为了教学需要,并没有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求。练笔时,学生也只是用三两句话来简单描述一下,缺少具体内容。而且我所给予的时间也不足,再加上强度不够,导致这一环节形同虚设,仅是做样子而已。所以我的学生(四年级)在写作上出现了恐惧心理,不会写、写不好,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我。我也知道学生写不出来是因为阅读量不够导致词语匮乏,缺少文采,但一直没有想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认识了跨越式教学模式之后,我茅塞顿开:学生不爱课外阅读,我们还可以将阅读搬到课上呀!我准备回去后自己先试行一下: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搞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这样就能更好地将讲授压缩到20分钟以内;

  然后,指导学生们使用配套的阅读教材开始阅读训练;

  其次,写作上可能学生刚开始还会像以往一样迷茫,但不要着急,

  我可以配合课文内容多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

  我相信,真正去落实“211”模式教学后,孩子们一定会慢慢地就会由写几句话进步到写一段话或几段话的,我对此信心以十足。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古典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传承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好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自觉性,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体会古典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把握诗歌形式特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赏析作品重点是领会诗人的情感,掌握表达情感的表现方法。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架起这道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理解、运用,就要靠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可以实际的课堂中,教师总是以理性俯视学生,以漠然试图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实践,我觉得“倡导背诵,实现‘量’的积累,增进朦胧理解”的做法确实不错。可以说是“粗”中有“细”。在此,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见解。

  一、以读为主,体验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理解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不仅可以感悟诗中情感,还要把握诗的内容。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在朗读中的理解可以充分展现自我观点。这就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我发现的平台,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充分体现。当然,读也要注意方法。首先,要读得“忘情”。在把握重音、情感、节奏的基础上,尽情、尽兴地朗读,从而获得整体感悟。其次,要读出“花样”。如果一味用某种形式读,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比如:个体读与集体读相互映衬、男生读与女生读相映成趣、学生读与老师读相互比较……还比如配乐读等等,都能激活思维,调动兴趣。 实践证明,这样读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还成功地将他们带入了诗的情感世界。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还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可达到激活情感的目的。

  二、准确感悟、培养素养

  在诗歌教学中,教者设计问题多、杂。这样会让学生无法获得一个整体感受,而且课堂重点也模糊,老师自己也讲得很累、很辛若,课堂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儿去。所以,设计问题一定要少而精,可以围绕三方面来设计问题,即内容(事物、事件)、画面、情感。 但是,要做好“用精美语言描绘画面”,学生的语言组合能力及词汇量毕竟有限,老师的语言示范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由于古诗短小精悍,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活动;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大加褒扬;采用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训练学生记忆力,还积累了众多的佳句、绝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心魄相系的古诗文的独特美质。

  三、淡化诗意,尊重理解

  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多元教学,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五、拓展阅读,积淀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总而言之,在古诗词的欣赏中,要抓住“读”与“想”,在“读”中感悟情感,在“想”中体会意境。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起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宁强县广坪中学 杨琼 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各个学校成为教师们的热点话题,并在教学中掀起一股浪潮。我们所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新目标)》这套教材,本套教材全书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英语的能力。录音磁带设计紧密围绕本单元内容,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并且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并突出了本单元的语法重点。这样既可以很好的分散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但是当地学生普遍害羞,在说英语上难以启齿,口语和听力相对较弱。根据这些情况,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的课堂实践:

  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及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

  四、采用激励性评价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得到满足。

  在教学中只要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无论说的好坏,我都会给予不同的激励性评价,最后才进行客观性的纠正。我常用:“very good / beautiful / good job / excellent / you are right/ so clever / very well / great … ”等语言激励学生,并让同学们鼓掌祝贺。每当此时学生们都会因为得到表扬而表现出无比的自信和满足,对今后的英语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信心。因此激励性评价教学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得到满足,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我们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虽然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我一定会不断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坚持不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7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因此,对任何一个数学教师而言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课程教学,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数学新课标以及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1、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设置问题的情境化。首先通过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归纳出最终的结论。

  2、教学方式、方法上差异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标也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及各种软件使学生更能直观的理解、认识数学的本质,并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经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数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即为&“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

  总之,通过本人一学期的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究、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调整的内容之多,涉及的知识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质水平。

  为了适应课改形势发展的要求,区教研室、学校领导先后组织多次新课程培训。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新课标应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理念,下面我就谈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几点体会。

  一、端正态度,重新定位。

  通过不断地学习、“充电”,我认识到,我虽然从事教学多年,但是面对现在教新教材,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我们用老经验去对待新问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淘汰。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一位新教师自居,虚心求教,经常与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使自己进入新的角色。

  二、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以前,在我的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而如今的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挑战对我说,是不言而喻的,给我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我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吃透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探索知识储备点及相关链接的知识点,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学用具及课件,才能做到驾驭课堂,胸有成竹。

  三、组织教学,严谨有序。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交流,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一要求给老师上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而且要有以一变应万变的驾奴课堂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应严谨有序,把握好分寸,如果时间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就会变成放羊式的教学或者又回到老的教学方法上。尤其是慢班的学生,自制力特别差,若放任自流,认为让学生互助交流,他们往往会利用这个时间讨论昨天做了什么,下课后去什么地方玩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东西,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注意各小组讨论的新动向。一发现学生有“越轨”行为,要不动声色,亲切地来到学生身边,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做到不折不扣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经过两年多的大胆、刻苦实践,课堂终于变样了!课堂变活了,变得更有趣了,使老师更亲切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我力求让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兴趣和热情;力求从挑战性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关注及研究的兴趣,在过程中体验,养成探究的习惯,注重过程。分组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承担个人的责任,成员之间要沟通,要交流。课堂里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多了小组合作;多了资料交流;多了语言积累……

  我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不再是固守“一言堂”的传统,而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交互学习的平台,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了。

  四、及时反馈,耐心应对。

  新课标内容精、时间紧、要求高,要按新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对慢班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新课标是按发达城市学生发展的要求编排的,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本身就相差一段距离,如果我们不及时地抓好每一课时的及时反馈工作,我们与城市的距离将会越拉越远。基于这点原因,我每节课基本上都使用课件,或精心提炼要点,或精选一些典型例题,供课堂上反馈。每天课前5分钟,讲评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使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对于慢班学生来说,一个知识点讲了三遍四遍还不懂是常有的事。比如我在讲《陈涉世家》一课时,对于“今诚义吾众诈自成公子扶苏、项燕”一句讲了多次,第二天课堂提问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错误。这时千万不能发火,要沉着、冷静,耐心引导,细语轻声地把其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反复讲清楚,然后再出示训练题让学生练习,经过反复地、耐心地、多次演练,终于使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

  五、实施课改,任重道远。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新课改开展几年来,教师的角色正在逐步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日益显现。作为担负起培养国家人才重任的教师来说,要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课改这一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9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新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展开,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对的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学基于"学生的发展";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和真实教育情景”;基于"对话与交流";基于"问题探究"进行教学。 这是对我们教师的一种挑战。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钻研新课程,探讨新教法,特别是在实践探究方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调查、收集资料、写文章、讨论、辩论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有了一点体会和心得:

  一、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由本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特点所决定,学生不仅应从教科书中获得众多信息,还应从日常生活、文艺作品,以至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构建起"知识信息圈"。所以,教师也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国内、国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各种有用的知识资源调动起来,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力求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例如:探究" 长城"专题,为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并引发他们的兴趣。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有关长城的常识外,我们还收集了更多有关长城的历史、长城的构造,长城的用途,以及长城的实际作用等等的知识资料,还搜集了许多相关的图片。同学们真是各尽所能,不拘一格!

  二、课堂上的指导要明确。

  实践探究活动,并不是让学生单纯自由地去开展活动,而是指通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方活动、相互作用,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使身心获得一定发展提高的过程。学生毕竟没有多少的实践经验,所以,事先有关活动的方式、途径、经验的总结等等,都需要经过教师的明确指导,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例如: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可以先从搜集爱国主义基地的相关资料入手,记录下有关收获,接下来可以组织学生有序地去访问周围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国耻教育基地、文化名人教育基地、高科技教育基地、青少年成才教育基地等等,了解相关基地的具体名称、地址、联系人或联系电话等,最后还可以根据了解到的知识写写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许多学生都很规范地写了出来,也有一些基础好的学生风格独具,很有创意,从真实的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入手写活动的.小结,很有特色。

  三、时间上的安排要合理。

  众所周知,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历来不多,平时更是少得可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实践探究活动中来?一般把活动布置在周末休息日,甚至安排上两个星期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来准备,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开展"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的实践活动时,从准备视听材料、学习有关常识、布置活动场所和程序、调试到正式开展,我给了他们足足一星期的时间(中间包含周末)。视听活动开始了,会场内,学生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认真专注,全心投入欣赏活动中;放眼看去,学生们听的听,记的记;都在为接下去的介绍活动收获环节做着精心的准备。很快一节活动课在学生们里完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本学期,我带高一年级,开始新课程的教学,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我在暑假期间参加了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首先走进新课程。新教材融进了近、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变传统的“章节教学”模式为“模块教学”,与以往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但教材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减少,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水准不可能降低。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通过一年的教学体会,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思想

  新教材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教材特别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概念更加通俗易懂,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准备数学工具,教材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摆在显著的地位,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材内容安排采用螺旋编写体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了每章前面的章前语,插图等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好各方面的铺垫。

  二、研究教法,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认为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我都努力从日常生活的实际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我还特别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我认为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三、搞好知识衔接,加强知识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教材的理念是:课堂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提高了兴趣,调动了潜能,经受了锻炼,培养了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数学结果。在新理念下,教材是“学材”,是在教师指导下必不可少的进行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要材料,根据这一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情况及时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来,力求使这些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法上,力求体现学生是主体,是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教师牵着走的学习机器。教师是主导,其作用在于组织、引导、指导、评价,这与过去在教学中搞满堂灌式的个人表演大相径庭。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意识、情景意识、目的意识及评判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探索,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数学教育的成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11月14日,我们来到了X五中听翻转课堂的讲座。刚刚听到”翻转课堂“这个名词时,还有些许困惑。自己就问自己: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的对象是什么,如何做到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等。心中真是充满了疑问。下午2点我们到达了X五中,准备好认认真真的听一听此次讲座。

  在讲座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发给了大家每人一张调查问卷。讲座开始了,本次讲座的专家是X市第XX中学的郑X老师。我觉得她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每位老师思考,第一,学生按以往的授课方法学习之后,知识内化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第二,如何做到工作和家庭两不误。第三,老师通过什么途径或是方法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知识点。这三个问题,的确值得每位老师去思考。在今天的讲座上,郑涛老师引入了她所运用的翻转课堂。

  听完讲座后明白了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把学生内化知识这一阶段放在了课堂,将学习理论知识这一环节放在了课后。那么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教师通过网络和电子设备将自己的讲课视频上传上去,其次,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电子设备查看老师的视频。郑X老师还讲到如何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她是这样做的,把练习题上传上去,学生在上面可以做题,做题之后可以写一些评论。比如:这道题有点难,这道题真有趣等等。郑X老师提到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评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最近的状态和学生头脑里的想法。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许困惑,可能是因为没有运用过这种教学模式。但通过此次讲座,对翻转课堂有了了解。知道了另外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说的不错。自己听完了这次讲座,但没实际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所以还有些许不清楚。郑X老师自己已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两年了,提到教学效果不错。郑X老师是一名生物老师,以生物课堂为例做了本次讲座。但学科之间有相同之处,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应该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教无定法,通过本次讲座丰富了教学模式,了解了比较新颖的授课方法。我觉得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其次,这种模式需要一些物质基础。比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等设备。想到这些设备大家都会有疑问,如果上课带这些设备,学生会不会晚一些游戏呢?郑X老师提到,当学生养成了好的习惯,习惯并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之后就是自觉的正确运用这些设备。可见,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次讲座,我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老师也是需要学习的,要参考别的老师的优点,取其精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模式变得多种多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去丰富自己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学习作风,做一名让人们满意的教师。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学习,为了自己的进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丰富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从快乐无忧的幼儿园小朋友到真正意义上的一年级小学生,也许他们还未意识到自己的求学之路已经开始。坐到教室里眼睛不停的张望,打量着老师,抚摸着崭新的书包,我强烈的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来学习的。在这片净土,摆在孩子面前的这幅巨画,我该怎样引导他们来填充才会变得五彩斑斓呢?我猛然一惊——小学老师的工作不要那么复杂,可做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我悟出了一些头绪。

  一、让趣味进驻课堂

  课改后,已经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在新课标下孩子已经成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生动、活泼、趣味,已经成了我们当前教育模式下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一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第一张通行证就是汉语拼音。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孩子加深印象就必须反复练习,从而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因此在课堂中我将游戏和童话故事或人物贯穿其中。如在拼音复习的时候我就采用大家熟悉的《西游记》人物孙悟空,孙悟空保护完师傅西天取经后,来到我们教室,给小朋友们送礼物,孙悟空可是有火眼金睛谁表现好孙悟空就会送给他礼物,这样大家都认真了。在读的时候,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如我想读给猪八戒听、唐僧听、如来佛主听等等。这样使原本枯燥毫无关联的拼音字母组成一个整体,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故事,师生共同表演这个故事,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和一年级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天真、活泼。他们那没有修饰,没有掩饰过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于表。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更应该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如我在教象形字“禾”时,孩子问“为什么禾苗的穗是往下垂的,我们这个字却不那样写呢?为什么会发明象形字呢?”这样一问下面的孩子都哄动了。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我首先给予肯定,表扬了他善于思考,并给他们讲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鼓励他们以后自己去发现探索。如果这个时候老师因为赶进度生气或者直接不答的话,或许以后孩子的探索精神就从此夭折了。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质朴。因此在课堂中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对学生循循善诱,对学生对老师都有益处,作为教师应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形象!

  下面是我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体会:

  第一,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我根据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如在教孩子学习了一些生字以后,为了巩固孩子的记忆我经常采用开火车,摘果子,找朋友,猜谜语等方法。特别是摘果子游戏学生欢迎,我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果子,果子上都是孩子熟悉的字,请学生扮成小白兔提着篮子去摘果子,当孩子们摘下自己认识的字时非常高兴摘了满满的一篮子果子很有成就感。因此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孩子处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喜欢学习增加孩子识字的记忆非常必要。

  第二,低年级的孩子基本是形象记忆为主,我们的汉字很多都是象形字,如课本中的日、月、目、木、禾、羊,鸟等字都是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来的,这些字都和实物有相似之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后再识记,就轻松多了。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识记。如:学习“禾”这个字,首先要想到木,但是比木还要多一撇,这一撇就想到稻穗的头是弯弯的,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第三,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来进行识字教学,我们低年级的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能帮助孩子们识记。如在学习《在家里》这一课,沙发,茶几,电视,电话,台灯、书架、挂钟、报纸都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接触的实物,每个家庭都有,学生很感兴趣。通过汉字与实物的对照,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汉字,这些图片对学生记忆识字起到桥梁的作用,使每个汉字都赋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记忆。

  第四,做动作学汉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动作的词语,可以用肢体来进行表演的。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动作的词语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这些词语都和动作有关,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先做一做动作。第一组的词语都是用手的,所以都有提手旁;第二组的词语都是用脚的,所以都有足字旁。通过动作表演,学生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清了字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兴致极高,学生学起来也省力。

  第五,利用日常生活来识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汉字,如商标,日用品,广告,路牌,超市购物等等,无处不在。如:我让学生搜集衣服上的商标和包装盒,找一找上面的字自己是否认识,孩子的兴趣很浓,从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汉字。而且孩子们之间还进行了交流,我让学生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汉字,平时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识字量。

  另外,我还布置学生课外读拼音读物,交代每个家长给孩子买儿童故事书,现在我班很多的孩子识字量大大的提高了。

  当然,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只要我们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的探索发现,不断的寻找更适合学生记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快乐。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已经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一年级。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

  在这一年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口算训练必须坚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感到家长有些松懈时,我就会及时沟通、督促。一年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3、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一年来的一年级教学真的很累,但收获很大,在一年来的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在教孩子们的同时,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现在回头想想,我感觉认真读教材、教参真的很重要!

  这一年是快乐、充实的一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本学期,任教的班级是一年级。由于是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学期,因此,课堂上除了进行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通过一个学期的了解,有部分学生由于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没有受过幼儿教育,因此,在各种学习行为习惯上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地培养,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就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优点:

  1、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还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2、增强上课技能,采用“幽默”的课堂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加强直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的能力。

  3、认真批改作业,并认真地写上等级和鼓励性评语。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将教学常规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进行“校本教研”,通过同伴互助、问题交流会、自学、发言等各种教研活动,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挖掘教材不够深,知识的渗透度不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2、教学中设计的练习题和题的类型太少。

  3、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习惯,要求不够严格。

  4、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不够。

  5、对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得不够及时。

  三、改进措施:

  1、在下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将更加充分地进行备课工作,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将知识进行全面性地渗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牢固地掌握。

  2、每单元系统知识教学任务完成后,将多设计一些练习题,并不断地变化题目的类型,增强学生理解题目的灵活性。

  3、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书写规格、整洁度等进行严格要求。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转眼间已参加工作十三个年头了,这十三年里一直从事高中段数学教学工作,以前从事的是高中数学教学,现在从事高中段技校班的数学教学。虽说只是点难度不像普高那样的大,钻研的那么深,但是对于老师的要求却又更高了。老师除了要掌握好数学专业的知识点,更重要的侧重点则在于课堂气氛的调解和约学生融洽相处,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应变的能力。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课堂纪律,以及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如何抓好课堂教学的管理,一直是广大教师头疼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严格课堂纪律

  对课堂纪律问题的认识,直接关系到能否形成有利于学生智力、情商发展的课堂环境。纪律是为教学服务的,也是学生学习的保障。

  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严格要求课堂纪律。只有保证了课堂纪律,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因此,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绝不能采取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态度,因为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成了一句空话。

  二、关爱尊重学生

  常言道:树怕伤皮,人怕伤心。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最忌恨老师让他当众出丑。因此,学生犯了错,老师不要挫伤他的自尊心,应该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指出其缺点,使之改正。如果老师居高临下,横加指责,就有可能把学生推向教师的对立面。这是与教学规范相悖的,也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根本”。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接近学生,去体贴和关心学生子,尊重学生的想法。一般课下我多找时间和他们聊天,一起做手工,了解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真正感悟到老师是爱他们、关心他们的。

  三、重视学困学生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困生,他们往往由于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而产生自卑心理,也有个别学困生十分调皮,令老师头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到那些学优生身上,更要关心重视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对于学困生,他们在学习方面虽落后于其他同学,但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说,他们一般都很关心集体,喜欢助人为乐,而且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肯定和表扬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适时的表扬、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有优点的,这样,学困生也会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我们要灵活运用管理技巧,还要对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行为有宽容心,面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论面对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公平、公正,不偏心。作为师者,还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老师一个舒心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很爱我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不但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我孩子之一,我在他们的身上倾注了我的心血。我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也真实地对我。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很年轻很快乐!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喜欢,老师的课堂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上星期,参加了市组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听窦老师等这些全国知名教师的课,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但收获的同时,仍有着不解之处或者说是困惑。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

  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xx年10月25日,暖阳高照,微风习习。我有幸能到石麟小学参加教学下乡--《专家名师课堂教学引领活动》。通过这次的《专家名师课堂教学引领活动》我收获颇多。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以前进的方向。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两位位老师的精品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袁齐泽老师在教学《画家与牧童》时,她先以文中的两个主人公著名的画家和不知名的小牧童引出下文。又以一组同学的生动形象的接读课文展开,别有韵味,受到了大家的赞赏。并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袁齐泽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两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袁齐泽老师教授《画家与牧童》时,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精彩的画家与牧童的小故事。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袁齐泽老师和万清老师的课堂设计。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课文。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袁齐泽老师就在教学中穿插了几个学习字词的好方法,让以后孩子们遇到相似的词语时能快速的理解其意思。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拖长腔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前准备好笔,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

  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老师运用“你真聪明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应该阅读更多的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充实自己,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

  而且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xx年xx月26日下午,值焦作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培优扶弱结题会召开之际,我有幸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傅东樱为我们作的精彩报告。这位来自东北的著名学者,以他那高深的学识、高尚的品格、风趣幽默如赵本山一样的妙语,向我们展示了他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在细细的聆听中,在不停的语摘中,在无尽的回味中,我无不为傅教授讲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感动着,震撼着。连日来,我不断地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一位已值不惑之年的教师,我如何才能更好地成长,做一位让学生打心眼里喜爱的好教师呢?

  傅教授已年过花甲,荣誉退休,但他离岗不离业,终日在教育研究领域笔耕不辍。已出版54万字的《泛舟诲海》被称为中国的“教育诗”,78万字的.《圣元之魂》及刚版的《教育大境界》。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拜读傅教授的大作,但从他报告的点点滴滴里,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好教师,就要不断在自我发展方面下功夫,除了“三力”和“三点”外,我认为更要在师德方面锤炼自己。

  傅教授告诉我们:师德是教师的发动机,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根本。我曾经在激情中度过每一天,在品味中思考过每一天,从教近二十年来,我深深地明白:师德的真谛是师爱,她高于母爱,所以,我们对待学生,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艾青曾在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博大无私的爱,如海洋一般宽广。基于这一点,在课堂中我们就能珍视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爱护他们,善待他们。其次,要有一颗童心。我们所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较浅显,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成熟,如果我们老师一味地以成人的眼光、的原则去看待他们,规范他们,对于处于精神断乳期的中学生来说,必定会与教师的意见相左,这就需要我们忘记自己的年龄,将自身融入学生当中,保持一颗圣洁的童心,与学生共融共处,想他们所想,才能真正走入他们的心灵深处,与他们共同成长。再次,要有一颗慈母心。母爱之所以受人颂扬,母爱之所以伟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宽容。宽容应是教师心灵的底色。我们做教师的,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宽容之心恰似春风化雨,丝丝渗入学生的心间,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时时处处被母爱般的慈爱包围,在中学阶段,度过心灵的迷茫期,走向人格的成熟期。而作为教师,也必将在助推学生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我区实行了高效课堂教育,从根本上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带来了教育的春天。随着上课时间的减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关涉了生命的交融、心灵的对接、情感的沟通、思维的共振、智慧的分享、人格的赏识、价值的共建、品质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学习效率高还是低,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做为一名教师,如何把上述精神贯彻落实,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理论上充实自己,深刻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亲自体验实践,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二是狠抓备课这一环节,把时间还给学生。学校要求教师讲课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巩固练习。同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接受能力,制定切实可行、和谐高效的教案。

  三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

  体系,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实践带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把鼓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创新,提倡民主和谐,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把竞争带进课堂,提倡互助、合作学习,使课堂更加和谐。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让学生真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我们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并注重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正确认识,全面实现“高效课堂,”型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这次在解放区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中,我执教的《背影》这节课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好评。这首先要感谢我们二十中语文组这个强有力的团队。

  我们语文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教学方案的立意、课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提炼、教学活动的设置安排等方面均进行了较有质量的理性思考和较深入的研究探讨。

  一、教学设想

  《背影》是一篇经典散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感受父子亲情,品味朴实而动情的语言,体会抓住最为动情的瞬间进行写作的好处。

  基于此,我们的教学设计注重精心设置主问题,组织有序高效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并进行体验,以达到教学目的。并将其课型设计为阅读品味课。

  二、教学思路

  全课的教学有五个板块构成:引入:唤起亲情体验;朗读:感知亲情故事;寻读:感受亲情瞬间;品读:体味亲情涌动;拓展:表达亲情感悟。课堂结构呈板块推进,教学层次力求科学而严谨、生动而自然。

  其中间的三个板块体现了教学的重点所在。

  1、朗读:感知亲情故事。

  这一板块设计遵循阅读规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事件,概括内容,把握主题。学生通过这些思维活动既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把握,也有了情感体验方面的独特会意,还有效训练了学生获取关键信息以及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2、寻读:感受亲情瞬间。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寻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写背影的文字,说说作者写得最动情的是哪一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通过指导学生赏析一个精段、品味一组奇字、体会一种妙思,训练学生语言品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在训练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注意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3、品读:体味亲情涌动。

  这一板块紧承前一板块设计了两个环节:

  (一)默读课文,探究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对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印象深刻,从而着力进行描写?并提示:结合以下方面思考:

  1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

  2父亲送行时说的几句话。

  3父亲的身体状况。

  (二)动情朗读其他三处写背影的文字,体会其中所流露出的情感。

  这一板块两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与作者对话。细致体味不平常的背景下、不平静的心境下的.“背影”所蕴藏的深情,品味朴实简短的话语所包含的感情,深刻理解作者对亲情的感念并进行体验。这两个环节中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合作研讨、或与教师平等对话,品味体验不断向纵深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得以训练。

  以上三个板块的设计,体现了《背影》教学内容萃取、整合的角度,教学重难点落实突破的策略,以及整个教学设计的多方位的立体思考。

  总之,本课五个板块的课堂建构力求体现出一种彼此承接、拾级而上的层次之美,课堂活动力求表现出一种自然有序、渐入佳境的动态之美。

  不足之处:

  这一设计尽管各个板块中的教学活动都经过精心地安排且比较充分的表现出各自的作用,其教学的细节也经过细心地设置和认真地琢磨,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显露出它的粗糙之处。特别是那些活动的细节则缺乏一种圆润、细腻和文气之美。而问题在于有的细节处理的不够细,比如引导学生品味父亲的话语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就做得不是很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思想的开放、灵动,学生活动的充分、主动。这是值得反思、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物理教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其中物理理论主要通过数学的形式来研究物质的内在规律,但是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物理教学对于塑造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探究精神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指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发展;而是指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主要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1 智力因素的发展

  每个人都要面对社会的社交活动,智力是人对社会的一种认知能力,人依靠这些认知能力来成功的完成这些活动。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等,他们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随着社会对人才的不断重视,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其中心理因素是区别人才水品高低的重要指标,但心理因素基本是智力因素的体现。所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非常关键,作为学生的家长和学习场所的学校都要把如何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作为教育的重点。学生的智力因素高低在很大一部分上是通过家长的遗传的来的,这是先天性的因素,虽然存在差别,但是并不十分明显,大部分学生的先天智商都属于中等的智商。

  加强对物理课程的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在对初中阶段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进行学习时,学生要想掌握知识必须首先排除空气阻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才能真正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这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认识这项运动规律。在物理的实验课程中也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注意力,比如在“静电场描绘”的实验中,由于电场线是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分布而引入的一些假想的曲线。在比较直观的了解电场线的概念时学生的思维还比较抽象。但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和模拟的手段,能比较好的把带电物体周围电场的分布情况呈现给学生,这种比较立体和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所以说物理教师要根据物理课程的具体特点,在进行物理课堂的教学中要有效挖掘物理课程的培育优势,切实提高学生的智力。

  2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仅仅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在物理教学中,估计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同学反映敏捷、头脑灵活,在物理课堂上也是踊跃发言,但是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有的学生智力一般,反应不快但是自己学习比较刻苦,在物理考试中,总会获得好成绩。这就说明仅有比较好智力因素不一定能够保证学生学习成绩良好,提高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也是相当必要的。非智力因素从狭义上讲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兴趣,情感,动机,意志等个性品质。经有关物理学家证明,学生学习效果低下和出现偏科现象,与非智力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试验表明物理教学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培养作用,尤其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有着明确的兴趣性。在兴趣的推动下人对未知领域的探究力和动手能力将会大幅度的提升。另外兴趣还能磨练人的意志,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困难。所以说学生的非智力水平提高不可小嘘。比如为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讲到物理课程的:“永动机”是不可以进行实验的,但是可以要求学生在业余时间去尝试对永动机的开发,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钻研力的提升,自然增强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另外广大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问题难点和相信自己可以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斗志,更好的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3 物理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随着社会人均健康指数的下降,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孩子的健康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于学生而言健康更加体现在学生的身心健康上,有许多的学生因受社会、家庭、就业等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存在思维迟钝、抑郁、任性、偏激、自卑等不良心理这些都威胁到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其中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漠不关心和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点原因。因此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成为学校、家长和教师的艰巨任务。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物理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但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辩证统一更好的体现了人的心理活动,所以说在通过物理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时会使学生的行为品质与心理素质得到了良好的培养。通过对物理的不断学习能有效的使学生焦躁的情绪得到控制,能使学生保持情绪饱满与身心愉快,还能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业。

  经研究表明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阻碍智力的健康发展。物理课程培养的正确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新课标下物理教学授课模式更加强调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注意关心学生,重点关注那些智力一般的学生和后进生,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和消极情绪,增强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站在台前,讲解自己对题目的看法与理解,有效的克服怯懦心理,增强自信风采。物理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学好物理哪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磨练出了同学们坚韧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4 结语

  新时代的教学已经摒弃了把传授知识当做教学重点的观念,通过知识的传授来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新时代教学的发展趋向,才是未来人才的培养重点。物理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本科目的优势,积极改正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的促进学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