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制度>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时间:2024-10-31 22:05:19 制度 我要投稿

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本(通用6篇)

  在现在社会,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本(通用6篇)

  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

  (一)进货与供货商档案相对应制度

  1、执行食品业户“一户多档“制度。将重要食品的生产厂家营业执照、食品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证明和每次进货食品的名称、来源、数量、时间、批次及主要去向等及时登记建档备案,做到“一户一档”、项目清楚、手续完备、材料规范,妥善保存。

  2、执行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制度。经营者购进食品时须向生产厂家和供货商索取票证。证明供货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的主体资格合法性的证件(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商标注册证等)。证明食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或者规定的证明(包括食品质量合格证、质量认证证明等)。证明食品来源的票据、证明,如税务发票、收据、商品信誉卡、出货单据、购销合同等。依据发票或收据等记入食品进(销)货台帐。以上材料规范存入“一户多档“档案内。

  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执行食品质量进货查验登记制度。在进货时,索取并认真检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许可证、食品质量合格证、检验检疫证明、销售发票等经营性证明文件。

  2、经营者查验食品质量、核对食品标识的主要内容:中文标明的食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商标、品牌、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食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3、根据食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表明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

  4、限期食用的食品,是否在显着位置清晰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失效日期。

  5、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食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进行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6、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或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三)从业人员健康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了解和掌握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3、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工作。

  4、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食品储存运输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储藏食品应隔墙离地20公分,存放食品的仓库通风良好,门窗、地面、货架清洁整齐,库内无老鼠、蟑螂及其他昆虫,不存放过期、变质食品;不得存放私人物品;不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其他杂物。食品储存过程中采取保质措施,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及时处理有变质征兆的食品。

  2、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3、储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装卸食品不得接触地面,装车后除能加锁的'运输车辆外,人不离车,运输食品的车辆必须有防尘、防蝇、防晒、防雨设施。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1、执行质量承诺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经营者对经营的食品向消费者作出质量承诺。

  2、对经检查、检测发现的有质量问题的食品,采取拒绝上市、撤下柜台、强制退市、追溯召回等措施,防止有质量问题的食品上市。对库存食品进行清理查验,自觉抵制不合格食品。发现有可能或已确认为不合格的食品,主动采取中止进货、停止销售、召回、退货、就地封存等适当措施,并将退市食品、退市情况报管辖地工商所处理和备案;

  3、接到不合格食品退市通知后,立即将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集中处置,并做好退市记录和处置记录;同时将退市情况报告辖区工商所;对已出售的不合格食品,立即报告辖区工商所,并在新闻媒体或者在经营场所入口处等显着位置设置醒目告示,告知召回食品的名称、品种、规格、批号、上市时间等内容。

  4、凡上市的散(裸)装食品必须有防蝇防尘设施。确保经营食品质量安全。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5、可能造成安全卫生危害的,立即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6、经营者进货时应当与经销商或生产商签订合同,在合同中订立供货方食品质量保证及对不合格食品的召回、退货赔偿条款。

  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

  (一)食品采购

  1、制定食品采购计划。确定采购食品的品种、品牌、数量等相关计划安排。

  2、选择供货商。要认真查验供货商的主体资格证明,保证食品的来源合法。

  3、签订供货合同。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时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索取食品的相关资料。向供货商索取营业执照、食品生产销售的相关许可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进货发票等材料,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货商档案备查。

  5、对食品进行查验。具备条件时设立食品快速检测室,对供货商提供的食品进行检测并做好详细记录。经查验不合格的食品,通知供货商做退货处理。

  6、每一批次的进货情况详细记录进货台帐,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二)食品储存

  1、食品销售业务主要为厂家(经销商)直接供货给客户,可不单独设立仓库进行食品贮存,小批量的食品进货可短期存放于经营场所。

  2、详细记录食品入库信息。食品入库要详细记录商品的名称、商标、生产商、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数量、供货商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

  3、按照食品储藏的要求进行存放。食品要离墙离地,按入库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分类、分架、生熟分开、摆放整齐、挂牌存放。严禁存放变质、有臭味、污染不洁或超过保存期的食品。

  4、贮存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封闭容器。在贮存位置表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食品出库要详细记录商品流向。销售的情况应建立销售台帐,详细记录购买方的信息,以备查验,账目保存期限为二年。

  6、每天对库存食品进行查验。发现食品有腐烂、变质、超过保质期等情况,要立即进行清理。

  7、每周对仓库卫生检查一次。确保库房通风良好、干净整洁,符合食品储存要求。

  8、设置待召回(退回、销毁)食品存放区域并明示。变质食品设立专门的容器进行保管。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9、食品与非食品、生食与熟食应当有适当的分隔措施、固定的.存放位置和标识。

  10、贮存冷藏、冷冻等有温度要求的食品,有满足其温度要求的设备设施。

  (三)食品运输

  1、食品运输必须采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用运输工具,运输车厢的内仓使用抗腐蚀、防潮、易清洁消毒的材料。运输冷藏、冷冻食品应使用专用冷藏、冷冻设备或车辆。

  2、运输食品时运输工具和容器要清洁卫生,并生熟分开,运输中要防蝇、防尘、防食品污染。

  3、在装卸所采购的食品时要讲究卫生,不得将食品直接与地面接触。

  4、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密闭容器装运。不得把直接入口的食品堆放在地面或与需要加工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半成品混放在一起,防止直接入口的食品受到污染。

  (四)食品销售

  1、每天对销售的食品进行查验。销售人员要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确保食品质量合格和食品安全。

  2、对即将到达保质期的食品,集中进行摆放,并作出明确的标示。

  3、用于食品销售的容器、销售工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4、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销售散装、裸装食品必须有防蝇防尘设施,防止食品被二次污染。

  6、销售的情况应建立销售台帐备查,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

  1、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食品经营中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接到执法部门、生产企业的召回通知,应当立即停止营业,下架封存,做好登记,并及时通知政府监管部门。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或供货商,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2、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公示召回食品的名称、批号等信息,并安排专人处理消费者退货事宜。

  3、被召回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予以封存,做好记录,严禁再次流入市场。

  4、召回及封存食品的情况要及时通知供货商及政府监管部门。

  5、不合格食品的处置。与供货商有合同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政府监管部门有明确要求的,按照政府部门的通知要求进行处置。

  6、政府部门命令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其召回和销毁处理流程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政府监管部门的通知要求执行。

  7、不合格食品退换货、下架封存、召回等处置资料,要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保管,以备查验。

  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

  本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职责人义务,严把商品质量关,建立和执行以下与经营食品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经营安全。

  一、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本单位采购食品,应当认真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建立索证档案,不从无合格经营资质的供货者处进货,不理解来历不明的上门送货行为,不经销三无(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食品和过期变质等违法食品,保证所售食品质量安全。本单位采购食品,应当向供货者索取“一票通”进货凭证。从事食品批发业务时,应当向购货者带给“一票通”销货凭证。要按工商部门要求,收集规范“一票通”凭证作为食品进(销)货台帐,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销)货日期等资料。妥善保管书式台帐档案,条件允许状况下,建立电子台帐,台帐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务必有健康证明方可上岗,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从业人员患上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时,应立即离开原岗位。病愈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重新上岗。

  2、从业人员务必持续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指甲、不染指甲油、不戴金银首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勤洗被褥、勤换工作衣帽。

  3、从业人员进入经营场所前务必清净、消毒双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工作服应当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不得吸烟及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4、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档案至少保存三年。

  三、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1、本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务必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2、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有关主管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

  3、定期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浙江食品流通许可实施细则(暂行)》等,及时掌握和了解国家及地方的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做知法守法的模范。

  4、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

  四、不合格食品下柜销毁制度。

  本单位发现经营的食品不贴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者和通知状况,并向工商部门报告。对过期、变质的食品和国家监管部门通报要求下柜停售的食品,要主动及时下柜,采取无害化处理、就地销毁等措施,不再退回供货者,不改头换面重新上市;对群众反映大、投诉集中的重要食品,先予下柜,经鉴定合格再重新上柜销售。

  五、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商品售后服务规定,努力提高售后服务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工商部门、消保委处理消费者投诉,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积极主动争取与消费者达成处理协议,不无理拒绝和故意拖延。

  六、食品信息公示制度。

  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及时公布涉及食品安全的消费、监管等信息,必要时通过广播、电视媒体等途径公布,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档案,理解有关单位检查和消费者查询。

  七、日常卫生管理制度。

  1、经营场所应做到清洁、整齐,不准乱堆、乱放杂物,不得乱扔、乱倒垃圾,不准随地吐痰;经营场所每一天一清扫,每月一大扫,持续地面、天花板的清洁,不积尘、不积水。

  2、商品陈列有序,分类分架、离地离墙摆放,不与有毒有害或者其他不洁物品混放。

  3、仓储的食品做到先进先出,由专人定期检查,严防食品过期变质。食品贮存区应采取防鼠、防虫、防潮、通风等措施,确保存放的储物持续干燥清洁,整齐有序。

  4、散装食品应设置专门的销售区域,以明显的标志区分或隔离。根据所销售食品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温度调节、洗涤和存放设备、设施;在盛放散装食品容器或隔离设施上显著标识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资料;直接入品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散装食品销售应使用专用的售货工具分拣。

  八、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紧急报告及处理制度。

  1、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状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立即予以处置。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2小时内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防止事故扩大。

  3、积极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4

  一、保持环境整洁、有防蝇、防鼠、防尘和洗手设施。

  二、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不穿工作衣进出厕所,工作前便后要洗手

  三、工作时不吸烟、不戴戒指、不涂指甲油,不留长指甲。

  四、不销售腐败、变质、霉变、生尘、污秽不洁及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小包装食品必须有生产日期、出场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和QS标准。

  六、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必须用食品夹,并坚持每天清洗消毒,销售以腐食品必须放有冷藏设施,不卖散装食品。严禁出售自制食品。

  七、采购食品必须收取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没有合格证的.食品不准采购和销售。

  八、验收食品要做好数量、质量、变质处理记录,化验记录要妥善保存,以备考查。

  九、食品分类存放、摆放整齐、隔墙离地,店内不得存放药物、毒物和杂物。

  十、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5

  一、总则

  为保障小卖部食品的安全,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小卖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小卖部食品采购、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二、人员管理

  健康管理

  小卖部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且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如从业人员出现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应立即停止工作,待治愈后经检查合格方可重新上岗。

  培训与教育

  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培训可采用内部培训、邀请专家讲座、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每次培训后应进行考核,确保从业人员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采购管理

  供应商选择

  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食品供应商,包括食品生产企业、批发商、代理商等。供应商应具备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且信誉良好。

  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对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生产经营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等情况,确保所采购食品的质量安全。

  采购要求

  采购食品时,应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小卖部的经营需求进行选择。优先采购预包装食品,并检查食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标签标识是否符合规定,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内容。

  对于散装食品,应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在采购时检查食品的外观、气味、质地等感官性状,确保无异味、无变质现象。同时,要在盛放散装食品的容器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采购记录

  建立完善的采购记录制度,对每一批次采购的食品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供应商名称、联系方式、采购日期等。采购记录应保存至食品保质期期满后不少于两年,以备追溯查询。

  四、食品储存管理

  储存环境

  小卖部应设置专门的食品储存区域,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食品储存区域应与非食品区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根据食品的储存要求,合理设置常温储存区、冷藏储存区和冷冻储存区。冷藏温度应控制在 0 - 8℃,冷冻温度应控制在 - 18℃以下。

  食品分类存放

  食品应按照类别、品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因素分类存放,做到隔墙离地,有明显标识。不同种类的.食品不得混放,防止串味和交叉污染。例如,食品与日用品、有毒有害物品应严格分开存放。

  对于有特殊储存要求的食品,如巧克力、酸奶等对温度敏感的食品,应按照规定的温度条件进行储存。同时,对于易腐食品和有保质期限制的食品,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存放和销售,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销售。

  库存管理

  定期对食品库存进行盘点,核对食品的数量、质量和保质期情况。发现食品有变质、过期或其他质量问题时,应及时清理,并做好记录。

  建立库存预警机制,根据销售情况和食品保质期,合理控制食品库存数量,避免食品积压导致过期浪费。

  五、食品销售管理

  销售卫生

  保持销售区域的清洁卫生,定期对货架、柜台等进行擦拭消毒。销售食品时,从业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保持手部清洁,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应使用食品夹、勺子等工具进行拿取。

  在销售现场,不得存放与销售食品无关的物品,防止污染食品。同时,要为消费者提供清洁卫生的购物环境,设置垃圾桶,方便消费者丢弃垃圾。

  标签与标识检查

  在食品上架销售前,应对食品的标签和标识进行再次检查,确保其完整、准确、清晰。对于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可以设置专门的临期食品销售区,并向消费者明示,提醒消费者尽快食用。

  禁止销售的食品

  严禁销售过期食品、变质食品、三无食品(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家)、假冒伪劣食品以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同时,对于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食品,如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食品等,坚决不得在小卖部销售。

  六、食品安全检查与问题处理

  日常检查

  小卖部负责人应定期对食品采购、储存、销售等环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食品质量、包装、标签、储存条件、卫生状况、从业人员操作规范等。检查可以是全面检查,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环节或某类食品的专项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录,并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对于一些轻微问题,如食品摆放不规范、卫生清洁不到位等,可以当场纠正;对于严重问题,如发现过期食品、变质食品等,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停止销售、下架封存等,并进行调查处理。

  问题处理

  如发现食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隐患,应及时启动食品安全问题处理程序。首先,对问题食品进行封存,防止其继续流入市场;其次,追溯问题食品的来源,查找采购、储存、销售等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最后,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销毁、向供应商索赔等,并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小卖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机构、人员职责、应急处理程序、应急物资储备等内容。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事故报告与处理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如消费者投诉食品中毒、食品污染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销售相关食品,并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保护事故现场,封存相关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对中毒或患病人员及时送医救治,并做好记录。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及时向消费者通报事故处理进展情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6

  一、目的

  为了加强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确保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涵盖了从食品进货到销售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措施,旨在规范小卖部的经营行为,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小卖部内所有食品的采购、验收、储存、陈列、销售以及食品安全相关的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等环节。

  三、人员管理

  人员资质与培训

  从事食品销售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新员工入职时,应接受至少xx小时的食品安全初始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分类知识、个人卫生要求等。

  定期组织在职员工参加食品安全继续教育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xx小时。培训形式包括集中授课、现场演示、观看视频等,培训后应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员工绩效评估。

  健康检查与卫生习惯

  小卖部员工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继续上岗。在日常工作中,若员工出现咳嗽、流涕、腹泻、手部外伤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况,应立即向主管报告,并暂停接触食品相关的工作,直至身体恢复健康。

  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工作服。工作期间不得佩戴首饰、涂指甲油,头发应束起或置于工作帽内,防止污染食品。

  四、食品采购管理

  供应商资质审核

  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程序,只从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处采购食品。在采购前,应对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等进行审核,确保供应商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和生产能力。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其生产经营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卫生条件等,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应及时终止合作。

  采购合同与订单管理

  与供应商签订食品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食品的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期、包装要求、验收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采购订单应详细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采购日期、预计到货日期等信息,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

  在采购合同中,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每批次食品的质量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确保所采购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五、食品验收管理

  验收标准与方法

  建立食品验收制度,指定专人负责食品验收工作。验收人员应熟悉食品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法,依据采购合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以及食品标签标识的要求,对每一批次购进的食品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食品的外观、包装、标签、数量、质量证明文件等。对于预包装食品,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标签上的信息是否齐全、准确,如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对于散装食品,检查其色泽、气味、质地等感官性状是否正常,有无异味、发霉、变质等现象。

  不合格食品处理

  如发现食品不符合验收标准,应立即将其隔离存放,并做好记录。对于轻微不合格情况(如包装轻微破损但不影响食品质量),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协商处理办法;对于严重不合格食品(如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应拒绝接收,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销毁等。

  六、食品储存管理

  储存设施与环境

  小卖部应配备合适的食品储存设施,包括货架、货柜、冷藏柜、冷冻柜等。储存设施应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食品储存要求。

  食品储存区域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无异味、无积水。食品与非食品、生食与熟食、有特殊气味的食品与其他食品应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储存操作规范

  根据食品的种类、特性、保质期等因素,合理安排食品的储存位置和方式。食品应分类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销售。对于易腐食品,如乳制品、肉类、蛋类等,应储存在冷藏或冷冻环境中,并严格控制储存温度和时间。

  在储存过程中,应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查,发现有变质、过期、包装破损等问题的食品,应及时清理出储存区域,并做好记录。同时,对储存设施和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滋生。

  七、食品陈列与销售管理

  陈列要求

  食品在陈列时应分类摆放整齐,标签朝外,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购。食品与非食品、不同类别的食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污染。对于有特殊陈列要求的食品(如需要冷藏或避光保存的食品),应按照要求进行陈列。

  陈列的食品应保持清洁、无灰尘、无污渍。定期对陈列货架进行清洁消毒,防止污染食品。同时,应注意食品陈列的'稳定性,避免食品掉落或受损。

  销售过程管理

  销售人员在销售食品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卫生习惯。不得向消费者出售过期、变质、包装破损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对于直接入口的食品,如糖果、饼干等,应使用干净的食品夹、勺子等工具进行拿取,不得用手直接接触。

  在销售现场应设置公平秤、价格标签等设施,确保消费者购买到足量、价格合理的食品。同时,向消费者提供购物小票,方便消费者维权。

  八、食品安全检查与监督

  自查制度

  小卖部应建立定期的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自查内容包括人员卫生、食品采购、验收、储存、陈列、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情况。

  在自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并记录整改情况。对于一些无法立即整改的问题,应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接受监督检查

  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对于政府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应认真落实,及时反馈整改情况,确保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九、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流程、责任分工、应急物资储备等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报告、患者救治、问题食品封存、调查处理等环节,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使员工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和各自的职责。同时,对应急预案进行培训,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执行应急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和影响。

【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小卖部管理制度02-02

小卖部管理制度08-10

学校小卖部管理制度10-18

小卖部管理制度14篇03-26

学校小卖部管理制度(热)12-17

小卖部管理制度通用10篇10-31

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01-22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03-31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精选)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