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调查报告>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时间:2024-08-24 21:34:46 秀雯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通用11篇)

  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我们常常要开展全面的分析研究,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通用11篇)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1

  一、留守老人概念的界定

  目前相关的各权威部门并没有对留守老人给出其明确的定义。

  一部分学者从老人年龄角度考虑,例如王学芳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支持网络结构探析》一文中,则认为留守老人是子女长期外出流动时留守在户籍地村的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指出了留守老人的年龄限制。

  也有一部分学者从子女外出原因及外出时间角度考虑,例如陈浩(《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一文中的界定: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民工在进城时把父母留在了农村,催生了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我们把这种由于农村人口迁移引起的特殊现象所构成的老人群体称为农村留守老人群体。

  还有学者从子女及子女配偶是否在老人身边的角度考虑,例如:王乐军《济宁市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的研究对象为济宁各县市农村留守老人,其农村留守老人的确定标准为:常住农村的老人,年龄大于等于60周岁;其子女及子女配偶因外出工作均常年不在本村居住者。突出子女及子女配偶都不在老人身边。 因此,本文对留守老人的概念做了一个具体的定义: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长期离开户籍地的60周岁以上或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由于子女们外出打工,老人们在生活上缺人照顾,精神生活单调,很是孤独。很多年迈的老人必须自给自足,但是他们已经年迈,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子女外出后,电话称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 生活来源缺乏应有的保障 大部分的留守老人基本没有经济来源,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比如通过种植庄稼,像小麦,花生,油菜,还有种菜等再拿到菜市场上卖所得,收入来源单一。在走访中,我发现,一般老人都是用柴火来做饭,每年的秋天,他们就会上山砍柴以备过冬。就拿我的`奶奶举例,她一年四季始终住在一座可能被年轻人叫做“破烂房”的地方,一个人生火做饭,一个人生活,这在人们看来会是相当可怜和孤独的。而且,她是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就算有,也只是很微小的福利。因此,在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应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

  (三) 生活照料问题

  子女对父母的生活照料需以空间距离的接近为基础,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两代人的分离,因此子女的乡城迁移客观上减少了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安全和医疗等方面得到的照料,使留守老人普遍处于家庭照料不足的困境。另外,家庭代际关系的失衡、尊老敬老养老关系的淡化,加剧了留守老人的艰难处境。

  (四) 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最大杀手。在所调查的留守老人群体中,基本上都患有慢性病和多种疾病。许多人都是中年就医服药,在自己的年收入或子女供给的生活费用中有一大部分都用于治病、买药上。尽管老年人治病服药是不足为奇的正常现象,但是因治病花去的昂贵医药费,确实成为老龄化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无底洞”。甚至是引起亲情脆弱化、家庭关系不和的主要矛盾。

  (五) 隔代监护问题 自改革开放初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涌动,由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组成的隔代家庭在农村日益普遍。隔代监护对监护者和被监护人都产生影响。留守老人作为监护者,监护孙辈无疑加重了自身的负担;而留守儿童作为被监护人,由于留守老人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失当等不利于留守儿童成长发展。而隔代亲使老人易娇惯溺爱孙辈,使留守儿童养成不良习惯,影响其健康发展。

  (六) 农村治安状况堪忧

  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盗贼也越来越多。他们专拣在家务农的“空巢老人”下手,作案手法娴熟,情节恶劣,就像当年鬼子进村一样,毫发不剩。而且作案越来越高调,次次都能得逞。一般来说,老年人对自己的财物缺少防范保护的意识,容易使犯罪嫌疑人得手,部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不知或不敢向司法机关求助,这些侵害农村留守老人的犯罪对社会治安和人们的心态影响很大。如何保护农村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让老人安度晚年,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留守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发展,老人们留守农村,是不可回避的实际状况。自留地及宅基地因素也是老人坚守农村的重要原因。

  (二)农村老人的自身特点。

  农村老人对原居住地特定的生活环境的留恋、良好的生活关系网络和老年人对城市生活的排斥感等,是导致城市化过程中老人留守农村的因素。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留守老人经济上的低收入、生活上的低层次、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

  1、加强社会扶持力度,增强老人的社会保障水平。从长远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安度晚年,是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府应给农村老人以国民待遇。现代社会是一个生产社会化的社会,与其相配套,过去由家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一定要走向社会化。因此,要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制,缩小城乡差距,使留守老人“老有所养”。

  2、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业。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致富能力,这亲才能让外出务工人员“ 落叶归根”。政府应加大力度, 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应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在实用技术、科普知识上给予支持,千方百计地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用经济成果“留人”“留心”。

  3、举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借助社会力量抚养老人,使老有所养。有的地方,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批发商引资等多种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养老。

  4、完善农村医疗制度。留守老人、大多体弱多病,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得到较多的费用报销,而村级的门诊费报销比例低,但事实上老师选择在村级的门诊看病,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提高农村人村级门诊费的报销比例,切实解决他们看病贵的问题。

  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警要以案说法,对老人们进行日常自身安全防范、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等宣讲,教育农村留守老人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一旦发现被诈骗要及时报警。各乡镇建立专职治安巡防队,在乡镇派出所指导下工作,以弥补警力不足。

  结束语:

  当今,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俨然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留守老人在经济上缺乏保障、生活照料不足、农业生产负担重、治安状况不好等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想要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留守老人能够真正享受天伦之乐。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2

  留守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劳动力流出省份的重要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务路各村寨的经济发展很不理想,家庭的收入普遍偏低,仅靠务农已难以维持家庭的开支。如此,很多农民工把目光转向了城镇或沿海等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把老人留在户籍地而外出谋生,由此出现了留守老人问题。在本次通过访谈、走访的方式,对下务路、务路旧寨、务路田边村、务路新寨进行调查以了解务路村民委员会四个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并分析“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造成现状的原因,就如何解决问题的对策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通过分析显示出的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选项比例

  四个村寨的农村留守老人人数为下务路27人,务路旧寨26人,务路田边村21人,务路新寨23人,四个村寨的农村留守老人总人数为97人。其中,男性占48.2%,女性占51.8%。年龄50-59岁占11.3%,60-69岁占43.1%,70-79岁占33.1%,80岁及以上占12.5%。统计结果显示,41.1%的留守老人由配偶照顾,其次28.8%依靠邻居照顾,14.2%靠朋友照顾,另有17.4%靠未外出子女照顾和10.6%由孙辈照顾,由亲戚照顾的仅占5.7%。依靠村委和政府及其派人照顾的分别为0.4%和0%,这两者在留守老人照顾提供方面几乎空白。此外,有13.5%留守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的状态,而2.5%的留守老人表示不需要人照顾。

  这次在调查中还发现:30.81%的留守老人已住上新建的楼房,45.41%的留守老人居住的是修补过的老屋,23.78%的留守老人居住的是从未修缮的房屋。在问及家庭关系时,57.84%的留守老人子女一年只回家一次;22.16%的留守老人子女半年回来一次;只有9.19%的留守老人子女经常回来,10.81%的留守老人子女两年甚至多年才回家一次。留守老人的子女回家次数偏少,直接导致留守老人的心灵孤独,以及老人生病时无人照顾等一系列问题。

  二、农村留守老人生活问题与现状分析

  1、家庭条件较差。这体现在住宿条件和家庭关系上,在农村,大部分留守老人居住的房子已经相当陈旧,年久失修,外加子女常年在外务工,老人自己因年纪大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房屋已经破陋,居住环境较差。

  2、养老没有保障。目前,农村老人很少有自己购买养老保险等,所以在老年的时候都是靠自己年轻时的积攒下来的钱以及子女们孝顺给的生活费等生活。据调查得出:18.38%的留守老人购买了养老保险,44.86%的留守老人是依赖子女给的生活费,36.76%的人留守老人使用的是自己积攒下来的或是自己劳作而赚取的生活费。

  3、医疗条件落后。对于贫困的患病老人,“无钱看病”、“看病难”、“因病致贫”的问题仍普遍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小病扛、大病挨”仍是留守老人的普遍心理。调查显示:43.24%的留守老人在生病后在小诊所医治,31.9%选择不看病,隐藏自己的病情,24.86%选择到医院检查医治。

  4、精神生活空缺。在子女外出后,留守老人代际关系淡薄,精神慰藉需求不高,家务活及农产劳动缠身,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思念,想子女的时候也仅限于电话交流,并且因为打长途较贵,说不上几句便挂了。老人普遍比较担心没有生活来源、生病没钱治、没有人照顾以及子女不孝顺,而对生活单调不太担心。并且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显然过于单调,除了看电视、聊天,老人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

  5、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社会保障的农村留守老人因此更为艰辛。

  6、医疗制度的不完善。疾病是留守老人的致贫因素。农村老年人整体生活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大多数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诸如风湿、类风湿等慢性疾病,或是高血压、心脏病等突发性疾病,体弱多病和生活无依靠,因病因老致贫成为老年人难以回避的窘境。

  7、传统的思想观念欠佳。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传统的养老观念。但家庭养老实际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家庭关系是否和睦等。对于有些老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儿女们给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即使短暂的聚会,老年人会很满足、很快乐。年轻人常回家看看老人,回家后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使老人心灵上得到一些安慰。但是,缺乏这些家庭养老、家庭聚会,往往给留守老人留下心理阴影。

  三、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

  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由于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的步伐加快让许多农民意识到仅依靠一亩三分地是永远富不起来的,原有的农业用地,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多,人均占有量明显比之前少了许多。这样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多了出来,是因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城市基础的不断完备,经济的繁荣发达,许多农村人口自愿向城市搬迁,到城市生活,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农村大量人口进行地域转移,从而使农村留守老人的产生成为可能与必然,务路村委会也不例外。

  2、传统养老观念逐渐淡薄,伦理道德淡化,有老不养,这是留守老人产生的.直接原因。

  3、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留守老人产生的主要原因,农业的优势地位在中国失去了,“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劳动力做人力资本支撑,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非农岗位,这些能带来一定收入的工作岗位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不仅增加了这部分人的人均收入,而且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补充劳动力。同时,由于城镇和工业用地的增加,挤占了一部分农业用地。”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留守老人产生的体制性根源。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发生改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在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农村吸纳大批剩余廉价劳动力,这部分廉价劳动力进城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奉献着青春,尽管他们拥有比种地更高的收入,但是他们却和自己的双亲分居异地,把父母留在家里自食其力,苦了没人精神安慰,病了没人悉心照料,使得本来就已经生活困难的老人更为孤寂和无助。所以,在探讨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时,不得不把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个原因来分析,并且,我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是我国广大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体制性根源。

  四、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建议

  1、发展经济。针对当地经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政府在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应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增强财政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在经济布局上应尽可能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充分发挥本地非农产业务工成本低以及打工和务农可以兼顾的优势,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2、相关部门或基层干部应加强对青壮年的宣传与教育,加强外出子女的“孝老”意识培养,外出子女也应提高孝老意识,时时关心在家独自生活的父母,经济上给父母足够的生活开支,要多一点交流,拉拉家常,汇报自己在外面的情况,减少老人的担心。同时,已婚的女儿和女婿也应常常回家探望父母,主动承担起留守老人的赡养义务,切实强化家庭的赡养功能。

  3、拓宽农村收入渠道,提高留守老人收入水平。

  4、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资金投入,尽快建立农村社区老年人照护制度。

  5、精神抚慰。针对留守老人生活单调,精神上孤独,应该着重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建立农村老年人休闲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老年人交流中心,让留守老人重新找到幸福感,不再感到孤独。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以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等等。

  解决留守老人问题,除采用以上方式外,政府还应该组织本村现有青壮年或妇女形成志愿者服务队,照顾本村的留守老人要尽心尽力,孜孜不倦,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年轻一代应学会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养成为老人服务的意识,平时对留守老人多一些物质供给,使其生活的更加殷实;并发掘出本村特有的文化,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以此丰富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温暖其孤寂的心灵,让留守老人享受生活,颐养天年。

  农村留守老人这个新的群体渐渐壮大,却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注意。留守老人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他们不仅自己劳作,自食其力,有的还承担着抚养、教育孙辈,人情往来等压力,许多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令人堪忧。老人牺牲的太多,得不到家庭养老的温馨,亲情分离使得老人孤苦无助。从访谈得知,老人认为自己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暂时不需要子女赡养,其实是老人对子女的体恤和宽容。子女也有难处,老人不愿意再增加子女的负担。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向外发展,动摇了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外出子女无法减轻留守老人的思想压力以及提供充足生活物资给老人,留守老人的健康得不到保障,享受不了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需要当地政府及其他社会力量给予高度的重视,寻求有效的应对渠道和途径。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老人问题。

  在此,我由衷的感谢务路村委会的各位领导,感谢你们为我提供了这次调查的一些必要的数据和帮助。也感谢各位留守老人的积极配合,因为有你们的积极配合并真实的反应生活情况才使得本次的调查得以顺利的展开和完成。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3

  “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关爱“留守老人”,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跟子女的长期分离,留守老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质量(QOL)与心理健康问题。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的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同时,农业生产、照看孙辈、人情往来等重负都压到了留守老人身上,导致很多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令人堪忧。

  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简称研究, 有助于了解老年人对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良好状况的主观体验和需求。以便采取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社区卫生服务。

  1、劳动强度普遍较大

  (三)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中、青年农民原本是农村种田的'主劳力,然而他们外出务工后,田地全部交给留守在家的老人。年迈力衰的老人们,本来应该坐享清福,可事实上,多数老人仍然是务农的主角,子女留下的责任田他们不得不去耕种。而大部分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按时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依靠劳动来维持生计。据统计,在农村,83%的“留守老人”没有积蓄,80%的“留守老人”需要下地干农活。因此,子女外出打工不但没能明显地改善“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反而间接地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强度。

  2、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生理因素,老人上了一定年岁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加上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医务人员少,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对“留守老人”疏于照顾,无法尽到赡养职责,所以“留守老人”一旦头痛发热就常常缺医少药,无人照料,加上家务操劳,往往使小病拖成了大病。子女一般也只在父母重病时才给予资金上的帮助,但那时为时已晚。据统计,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的比例高达61%。总之,“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并未因子女收入增加而得到改善。

  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管教孙辈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常年在外打工并能携带子女进行随身教育的打工者为数不多,外出务工造成许多农村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留守老人”教育第三代的“隔代教育”现象。儿女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给了老人,老人不得不重新当起了“父母”。但是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又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管教尺度难以掌握。加上祖孙之间代沟明显,使得许多孩子因感情缺失或多或少地出现自卑、自闭、冷漠等心理现象,学习成绩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好吃懒做、弃学厌学。

  教学原因。由于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4、情感生活令人堪忧

  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许多子女都忽视了对父母的精神慰籍和关怀。留守在家的老人既要负担农业生产又要照顾小孩,安享晚年的心愿难以实现,心里失落感较大。打工儿女长时间不回家,对老人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的“留守老人”来说,打击更大。加上外出子女平时很少与父母沟通,打电话回来更多的话题也是留守在家的小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留守老人”亲情上的疏离和心灵上的煎熬。老年人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和寄托,无法享受过去大家庭的天伦之乐,精神世界比较空虚,心理上显得孤独无助。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5、娱乐活动过于单调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31%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年轻有文化的人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大多年迈力衰、精力有限,加上农活多家务忙,很难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而且大多数农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具有实际意义的老年组织,老人们一般除了空闲时间看电视、聊天、打牌外就没有消遣的办法了。而一些老人甚至为了省电连电视都不看,也有些老年人家中电视都是由孙辈控制,所看的电视节目都是老人们不感兴趣的。

  6、安全隐患时有发生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随着农村“留守老人”的增多,我们社会面临的不仅是这些老人的赡养和照料问题,还有便是一些不法分子起“歪脑筋”专骗“留守老人”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尽管这些骗子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却能屡屡得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留守老人”缺乏对诈骗的犯罪的防范意识,以及大多数在外务工的子女少于同“留守老人”联系所致。此外,一些“留守老人”因单独居住,年老多病,身边无人照料,根本无法应对伤病等突发事件。据普查反映,高达80%的农村空巢老人不识字,17%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秉持着“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陋习思想,遇到子女不孝顺、侵占老人个人财产、甚至伤害老人等情况,多数老人宁愿逆来顺受、息事宁人,也不愿意求助于组织和法律途径来解决。使得有些老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特别艰难。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4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26498人,占总人口的12.7%,80岁以上老年人2043人,占总人口的0。95%;五保、失独、空巢、三无、失能等五种老人5183人,占总人口的2.4%,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38人,占总人口的0.11%。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共有5035人享受城乡低保。

  全县现有留守儿童2789名,其中:男1460名,女1329名;单亲留守儿童1183名,双亲留守儿童1606名。按学段分:幼儿园264名,小学1993名,初中532名。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居住,或托亲戚朋友监护,我县留守儿童父母分布在青海、新疆、温州等全国各地,有的一年或几年不能回家与子女团聚。

  二、“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据统计,和政县的农村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大部分没有收入,有经济收入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他们的经济收入也很低,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且供养费很低。空巢老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项,同时,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全县的农村空巢老人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部分自理的占大多数。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对老人的日常照料较缺乏,致使不少空巢老人意外受伤、被偷、被抢、被骗、被打骂、受虐待现象存在,更严重的是,不少空巢老人生病时无人发现,疾病看护缺失比较严重。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调查显示,全县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患一种慢性疾病、多种慢性疾病患者占据比例很大。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医药费用常常面临困境。致使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甚至不去就医。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在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对教育孙辈的承受力方面,多数空巢老人认为难以承受,因此,这三方面的负担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表现在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全县还有很大一部分行政村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较少。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比例很少,或者有事才会联系,致使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1、和政县属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多,耕地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为了生活,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长期或短期在外打工,形成了大面积儿童留守的现象。

  2、和政县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具有经商和经营打锅盔等餐饮服务专长,他们中间部分人几年不能回家,子女长期留守在家。

  3、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建立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了解不够。个别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处于瘫痪状态,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部分社会团体和学校把留守儿童工作当做“额外劳动”。

  三、对策建议

  (一)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关爱救助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空巢老人所属的村(居)委会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要让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空巢老人,让他们开开心心安度晚年。

  2、依靠乡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一是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娱乐环境,既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老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归属感,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二是以一个或者多个自然村为单位建立队伍,在生活上给空巢老人以全面充足的照顾,让他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关照,也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让空巢老人从生活上减轻负担。三是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对于一些生活有条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供其生活,建立养老社区,以给这些老人养好身体,享受到快乐的晚年。

  3、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尤其是老龄工作部门,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生活作为重要服务内容。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社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要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努力为空巢老人服务,维护他们的权益。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和县教育局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台账,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

  2、进一步加大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教育、关心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教育留守儿童珍惜时间、不畏困难、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3、充分发挥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快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快乐的成长。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5

  农村现代化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空巢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上用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孤老。

  此次寒假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服侍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创业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失独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早期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风险问题是布齐不可忽视的,城乡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包容老龄促进生活做贡献,为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医疗事故调查分别选取以xx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xx镇是典型的以畜牧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瓦休甘大量外流,孤老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座落在位于xx镇的东北方向,距离xx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整天外头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蓬勃发展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游民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中产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情深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层面趋于孩童化,当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判断,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互动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满足感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可能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贫困户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项目组张爷爷,早上下才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五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会,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苦。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三、解决困难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外孙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差异,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更替。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或进行道德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时序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度,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薪资,保证外出在家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保障制度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细化,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管理体制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全部投入农村社会福利投入,可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镇抚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技术水准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南垣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尊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年轻一代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家庭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能够帮助,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点出有关农业作物的作物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泛滥,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确立经济基础。

  2. 父母增强子女支付养老成本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各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公司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养育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胸部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上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极其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让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监护人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集体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结伴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不利因素很多各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显然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老妇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风险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的动员会,唤起人们意识关注身边留驻老人的意识,从而精神改善守城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不断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德育尊重丈夫,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妇寄钱送物;让老太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个别数据统计资料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深入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有了意义。

  在研究课题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论述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解构用实证的方法重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有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团队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风险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养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祭出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体认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科藤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华夏民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妇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推测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行之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体验生活。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6

  一、基本情况

  全区农村总人口86万人,其中60岁以上有10.32万人,其中留守老人共计26400人,占总人口的3.1%。其中高龄(80岁及以上)约占总人口的0.97%;寡居老人占总人口的0.55%,失能及半失能占总人口的0.2%。

  二、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经济方面。收入低,生活条件差。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开展,子女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医疗方面的不足,但是只靠外出打工子女的支持还不能给予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撑。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提供。很大部分农村老年人仅仅60元的养老金生活,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植、养殖,但因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劳动强度大。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压力增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因此,老年人生活相当困难。

  2、生产方面。留守老人还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除少数年龄特别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外,普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的70岁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与其他老年人相比,劳动强度更大。

  3、生活方面。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4、精神层面。一是精神缺少慰藉,老年人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在家庭外边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二是心理负担重。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都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父母看护小孩,带子女上学。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从对小孩教育方面而言是心理负担重,无法辅导小孩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

  5.医疗方面。看病问题较突出,健康难保障。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甚至多病缠身,虽然子女外出务工带来的收入有所提高,加之新农合的实施,留守老人就医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三、主要做法

  一是全区养老服务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近年来,xx区先后出台了《xx区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xx区民政局关于加快社会养老建设的通知》、《xx区关于鼓励村(居)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和引领全区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为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

  二是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xx区农村五保对象3531人,共有农村敬老院15处,其中中心敬老院5处,占地面积336亩,建筑面积46500平方米,共设置房间1660,其中院民住房1310间,床位2600个,可集中供养五保对象2600人,集中供养率可达到省规定的70%。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3800元,分散供养标准2800元,并由政府出资,为全区所有五保对象免费参加了新农合。目前,全区15处农村敬老院全部达到省级管理标准,8处达到省一级院标准,其中5处通过了国家三星级标准验收。农村幸福院9个,全区建设老年活动场所336个,文化广场80个。

  三是加大农村留守老人社会保障力度。留守老人参加新农合、新农保的比例均达到100%,90周岁以上老人均能享受高龄补贴。大力实施“银龄安康工程”。该险种保险期限为一年,每份保费仅为20元,保险金额为16000元,投保对象为50周岁以上至80周岁的老年人。近两年开展“银龄安康工程”公益活动,敬老企业向贫困留守老人赠送了4700份“老年人意外伤害组合保险”。

  四是敬老助老,动员全社会关注关爱留守空巢老人。近年来,区民政局筹措资金每年都对全区所有敬老院、五保老人、困难、残疾、“空巢”、高龄老人进行资金、物质帮助。组织成立了志愿者队伍,深入乡镇敬老院和老年家庭提供家政、照料、护理、信息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青年志愿者为老人打扫房屋卫生,巾帼志愿者替老人换洗、缝补衣服、床单。菏泽义工团经常到敬老院和留守老人家中献爱心。通过志愿者真情服务,使每位老人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要将农村留守老人救助管理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任务中,通过财力、物力、人力的合理配置,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和设施建设。在村文化大院中设立老年活动室、老年阅览室、配备健身器材和文化娱乐设施,以满足留守老人体育锻炼和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建设日间照料和农村幸福院的力度,为留守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精神慰藉、日间照料等服务场所。农村幸福院占地面积不低于2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设置床位不低于20张。配备必要的纳凉、取暖、厨具、健身、娱乐、消防等器材,以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午餐供应、文化娱乐、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基本需求。充分整合利用社区、村现有资源和闲置土地、房屋,采取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方式进行建设。实现农村幸福院全覆盖,为留守老人筑“新巢”。

  (二)完善救助医疗保障。民政部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五保供养范围,对生活困难的`留守老人实施临时救助并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卫生部门要逐步加大农村经济困难、留守老人老年慢性病、重大疾病住院医疗的报销比例,有效解决他们“看病贵、有病不看”问题;农村医疗机构要定期对登记在册的留守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疾患特点,加强对老人慢性病的防治与保健,降低患病率并提供上门诊治服务。

  (三)建立和完善帮扶制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留守老人定向走访、帮扶、关爱制度,明确帮扶人员和帮扶对象,落实责任,切实解决好留守老人的实际困难。组织志愿者、义工团等爱心人士组建农村留守老人服务队,开展“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结对关爱活动。采取座谈走访和谈心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引导有条件的村委会提供场所,政府适当扶持,成立老年人互助会等组织,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组织留守老人互相帮助,克服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加大法制保障力度。公安、司法部门要将农村留守老人普法教育纳入普法工作内容,增强其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依法打击侵害留守老人的犯罪行为。积极探索驻村民警管理农村留守老人工作机制。积极实施司法援助服务,对农村留守老人法律援助申请,优先受理审批,及时办理。

  (五)努力形成社会关爱氛围。要加大对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抓好典型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老人办好事办实事。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关爱模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爱氛围,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7

  一、前期预备

  七月刚刚到来,我一边完善立项,联系相关人员。在我们协商将实践时间定在七月十日,于是我们便在十号当天一起预备实践所需物品。十号十一号两天,我与先到的两人一起到预先方案的实践地点分析实践进行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联系了一些居委会,以便为实践的实施供应便利。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对团队的方案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其中变动最大的为志愿服务方面。估计的实践地点是在整个安乡县城,但是由于范围过大,孩子又比往年的多很多,所以我们将志愿服务地点改在了深柳区委会。十二号,全部队员返回,团队召开会议集中争辩了大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就方案的调整重新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我们都布满斗志,布满信念,预备迎接实践的正式开头。

  二、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在行动

  志愿服务是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此次志愿服务围绕留守儿童的主题开放,留守儿童多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伴侣一起生活。然而一些孩子虽然不在农村但是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者父母由于工作缘由很少和孩子在一起,这也属于留守儿童的一种。在常德市安乡县深柳居委会这边,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而这些孩子都聚在一个叫"深柳小饭桌的地方,在这里有老师辅导孩子学习、照看孩子们的起居。作为长沙民政的学子,了解这一状况后,我想我们有义务为他们做点事,于是我们队伍便在"深柳小饭桌开放了为期十天的志愿服务活动。

  去小饭桌的第一天,我们先与居委会的相关人员罗主任了解了状况,粗略的了解了这里每个孩子的特点。刚与这十几个孩子见面,我却不知道怎么着手融入到这群孩子中,没来之前的想法是陪小孩玩应当很简洁,不用刻意的去预备。然而,真正开头做的'时候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了。去的第一天,孩子们恰好在上手工课,我便与孩子们一起学起了手工艺品的制作,很快的我融入到他们当中,在随后的几天中渐渐的我们打成一片。每天的上午我们辅导孩子的学习,下午罗主任会给他们上绘画课、手工课等,到了傍晚我们会陪孩子们到楼下做玩耍,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带孩子巡游了很多地方。

  经过了解,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工作,除了周六周日很少与孩子接触。刘晓峰小朋友告知我说,没来这之前,他通过玩玩耍来消磨时间,通过玩玩耍来打发无聊,对身体是格外有害的。在这些孩子中我就发觉有个别的孩子有暴力倾向,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沟通。同时,通过与他们交谈了解到,虽然在这有人玩,但是他们期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期望自己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上学父母接送,周末与父母一起出去玩。

  近年来,城市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也有所增高,凸现了外出打工和子女训练的冲突。有关人士称,解决冲突的根本是政府要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收入稳定,并改革城市的训练体制,要让在城市里打工者的子女能够轻松地接受训练,大力进展经济,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不为生计困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留守儿童不仅仅是训练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经济体制问题。而这对城市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嘘。首先,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会造成孩子们的恐惊感,以致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习惯;其次,城市中的诱惑多,从这个层面讲,城市留守儿童比农村留守儿童危急的多,稍不留心会产生各种不良后果。我们可以实行什么对策呢?

  第一,越来越多的农夫工带孩子进城打工,但由于户籍问题在政策上却受很多限制,所以政府应当解除他们在就业、医疗、受训练等方面的限制。其次,社会应当多成立一些"留守儿童活动基地之类的组织,乐观的去关怀留守儿童。再者,应大力鼓舞高校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高校生可以在志愿服务的同时,带给孩子先进的思想,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社会调查-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注

  以"空巢老人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是此次社会实践的有一大模块。"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济南市作为省会,医疗条件较好,老龄化程度相对严峻,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很多,针对此状况我们开放了关于社会各阶层对空巢老人现象认知状况的社会调查。

  此次社会调查主要以一对一问卷谈天的形式开放,重要通过谈天辅以问卷,具体了解被调查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此次社会调查一共持续了3天,我们主要前往人流量大的景点及空巢老人集中的地点开放调查。我们先后赶往于深柳区、香港步行街(2次)、澳门步行街、西站、黄山头、大鲸港。虽然调查时间选在了下午,但是天气照旧很热,在步行街和大鲸港调研时还遇到了大雨,但我们照旧将调查进行下去。调查过程中遭到拒绝也是常有的事,始终遭到拒绝心里不免打起退堂鼓,但是我们彼此鼓舞,一起解决困难。在步行街做问卷时,我们还遇到了传销人员,我们准时离开并将此状况报告给保安处。

  调查显示,不同地点的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空巢老人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老人方面,黄山头的老人们生活条件较好,精神生活丰富,他们表示子女虽然不在身边但是生活比较丰富,他们倾向于让子女追求自己的生活;深柳区及步行街的大多老人认为人老了,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自己能生活就不去麻烦子女。青年人方面,他们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经济的进展使子女们不得不离开父母去追寻更好的生活,作为子女应当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而作为政府社会应当建立相关体制,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怀。个人认为,城市中空巢老人增多的缘由有三点。首先,我国实施的方案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其次,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流行。第三,现在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的流淌越来越频繁,人们经常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甚至出国深造、工作等。怎么去应对这一问题呢?我认为社区服务方面,社会各界人士,小区居委会应当依据老年人的特点为空巢老人设置相关的设施,建立相关的老年人服务机构,同时小区内多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家庭赡养方面,我们应当加大对于老人空巢的危害的宣扬力度,让更多的子女意识到应当尽量多花一些时间陪伴父母,让空巢老人尽量多的享受到家庭赡养;心里调整方面,小区居委会要准时把握了解老人状况,多于心里消灭问题的老人谈心,开展文艺活动,老人自身也要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

  四、单车宣扬很给力

  7月18日,我们通过骑单车的同时扛旗、扯横幅的形式开放"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的宣扬活动。由于单车数量有限,参与此次单车宣扬的共5人,四两单车。我们从深柳区动身,沿潺陵路、五总街行进,一路上新颖的宣扬形式引来了很多人的目光,呈现了民政学子的风貌。随后深柳大道我们转入深柳区,到达小饭桌与孩子们见面,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短暂的停顿后我们驶入黄山头路,由于处在下班高峰期,我们取消骑车宣扬,转而实行了行进一段路程下车宣扬的形式。

  此次宣扬活动形式形式新颖,信任产生了良好的宣扬效果,对外呈现了民政学子的精神风貌。骑车的同时扯横幅比较困难,一路下来手都麻了,还有几次险些摔倒,但是有了收获付出也是值得的。

  五、感悟

  这是步入高校的其次次社会实践,寒假只是简洁的生活体验。而今年的,我们有了自己的队伍,而且自己还担当队长,队中的成员虽然都是学校同学,但是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聚集起来,也是格外不易得,这带给我的考验是很大的。

  虽然有雨阅历不足,在立项上有些纰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队伍准时对实践有了相应的调整。实践的十天并不是那么简洁的,尤其对于阅历缺乏的我们,每天早晨,我都要六点起床,预备社会调查与志愿服务的相关事宜。出去便是一天,午饭也会在路边小摊草草解决。七月中旬的天气是格外酷热的,有事还会遇到不期而至的大雨,但是我们仍旧将调查持续下去。印象深刻的是在步行街做问卷时,我们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但却没有就此返回,仍旧按方案将调查工作连续了下去。志愿服务方面,虽然和孩子们在一起布满欢快,但是与十几个孩子待在一起一成天也不是简洁的事。到了傍晚6点多,全部人员才能返回,虽然浑身都是汗,但是我们都乐此不疲。晚上大家还要不顾疲乏的去写活动日志,发新闻,预备其次天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收获也是不少的。首先锻炼了自己的随机应变力量,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也会依据当天的状况对人员、地点进行相关调整,这些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应变力量。其次,是组织力量,自己要对全部成员依据个人意愿进行协调、支配,这些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力量。再者,是交际力量,调研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被调查者协作自己的问卷调查,也不是那么简洁的。还有就是自己的急躁,实践的十天虽然不长,但是依据方案有条不紊的做下来也不是那么简洁的,要每天早起,晚归,支配行程、协调人员、写活动日志总的来说这次实践是受益匪浅的,和这么多优秀的队员们一起努力,苦也变成了甜,"青春责任团队,我们用青春,担当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向外呈现了民政学子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8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养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就留,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进展以及增加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力量。

  二、活动前期预备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他们或是被交付给爷爷奶奶抚养,或是跟从父母处处流浪。从今,他们的生活比其他一般孩子少了很多,也多了很多。 现在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这些儿童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忙于工作,他们大都由祖辈或亲戚照看,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沟通较少。

  面临着平安失保、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存、爱护与进展。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简洁导致他们的心理缺陷,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又使他们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以后的进展真的很令人担忧。于是,我便开头了自己的头脑风暴,想该怎么办,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当然也从网上面借鉴了一些阅历。于是在预备差不多时,属于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之旅也要开头了!我从弟弟那得知杨兴宇是留守儿童。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务工。

  三、活动过程

  其次天早上,我就去了杨兴宇的家里。他奶奶已经上山干活了,临走时千吩咐万嘱咐才放心地出去了。于是,我就和他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谈天。我主动和他说话,他好像没听到似的,脸上一片茫然,眼睛盯着电视。万事难开头,我下定决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肯定要让他活泼开朗起来,要让他的小脸上洋溢着小孩子应当拥有的可爱笑脸。渐渐的我就和他聊起来了,我问他的年龄,他在哪里上学,以及关于他父母的一些问题,他的回答很是被动,让我不禁想到他平常确定很少与别人沟通吧。

  后来我问他想不想他爸爸妈妈时,他的声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着电视。他肯定很惦念他的父母吧!唉!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孩子,他心里肯定很难过吧!我又问了好多关于他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并且和他说了一些我的成长的故事,告知他要坚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我们要更坚强。看着他那带着迷茫的眼神,我很欣慰,由于我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真诚和 对幸福的渴望。我还告知他,父母在外打工,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学习、要学会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假如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虽然他们现在不在你身边,但是他们的心始终陪着你,所以你要坚强英勇点,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我期望他可以记得我说的话,然后我给他讲了几道题。

  过了一会儿,他奶奶回来了,奶奶或许60多岁了,头上白丝赛过青丝,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看着他我有种很心酸的感觉。又说了一会儿的话,我就预备回家了。临走时,他很不舍。他奶奶说我的到来让他欢快了不少,期望我能经常去他家,和他聊谈天。我向他保证以后有时间就会来看他。

  四、调查结果

  1、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进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大量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2、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训练难以保证

  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养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力量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气、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供应特殊有效的训练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③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生疏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挂念,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生疏价值上的偏离和共性、心理进展的特别。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脆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沟通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急躁。冲动易怒,经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3、疏于照看,人生平安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力量弱,农村留守儿童简洁受到意外损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五、建议与思考

  农村孩子是将来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将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为他们制造良好训练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习训练和农村社会的良性进展。为了保证疏于留守儿童同学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实行以下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2、加大对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赐予支持挂念,使一些家长多有些实践来照看自己的子女。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9

  崇明是中国第三大岛,由于交通不便等客观原因,崇明的开发相对较晚,经济基础不够发达,越来越多的中青年进入上海市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老年人则由于生活习惯、传统的乡土观念等主、客观原因选择留在崇明,使崇明老龄化速度加剧。这样,便形成了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崇明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诸多困境,已成为一个值得社会给予更多关注的社会现象。关注崇明老年人口,特别是老年贫困人口中的留守老人,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崇明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们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暑期实践小组深入崇明当地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调查研究工作。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崇明县留守老人。主要是针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成年子女均已外出务工且连续一年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本次调查分别选取崇明县中心镇老人活动中心的老人、汲浜镇当地老人、xx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人(共12位)作为我们个案调查访谈的对象。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在崇明县老龄办,工作人员以座谈会的形式讲解政府对留守老人的相关政策;在民本中学,我们发放了关于关注留守老人的调查问卷;在入户典型调查中,考虑到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水平和结构性访谈的弹性大,有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的优点,因此在这次实地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福利、心理状况、社会治安等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四村12户群众。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地基本状况

  2008年末,崇明县总人口69.34万,60岁以上老人16.82万,占本地区总人口比例24.3%,这个比重在上海各区县中排第三,65岁以上老人11.87万,占本地区总人口比例17.1%,80岁及以上老人2.81万,占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16.7%。崇明县“纯老家庭”人数,2006年10.10万人,2007年12.54万人,2008年11.28万人;独居老人,2006年2.78万人,2007年3.51万人,2008年3.05万人;80岁以上的'“纯老人家庭”2006年0.75万人,2007年0.9万人,2008年2.50万人。子女都不在上海的单身独居老人79人,需特殊照顾的非老年残疾人和与未成年人同住的老人12008户,1499人。

  (二)调查结果

  浜镇当地老人代表了崇明大多数农村老人的生活情况,他们一般子女较多,大多都在上海工作,有一两个子女留在崇明,较近照顾,有什么紧急情况能够快速联系到子女,老人多有一些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由于家中没有人照顾,老人得亲自做一些家务活,有些身体较为硬朗的老人还要做农活,一般平时吃的菜都自家种的,自家吃不了也会拿到市场上去卖,老人没有退休工资,靠政府给的老年保障金过活,逢年过节子女也会定期给一些钱,比如我们去的一位99岁老人家中,老人只有一儿,已经去世,平时跟着儿媳妇生活在一起,媳妇也已经66岁了,好在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日常起居生活都能自己照顾。两个老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就靠孙桂芳老人的9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和孙桂芳老人的媳妇的6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两个的生活补贴加在一起,生活开销是够用了,但是老人媳妇说,生活在农村,要送的“人情”钱花费太多了,有时甚至比老人的日常生活开支还多,这些钱通常都是由孙子给的。农村的留守老人一般没有什么娱乐的活动,娱乐场所也较少,平时就看电视,打打牌,串门聊天,一般天一黑就关门睡觉了。

  中心镇老人活动中心的老人代表了大多数的60-65岁的老人的生活状况,他们子女较少,且多在上海工作,子女都很年轻,正是打拼事业的时候,平时很少能回家看望,就造成了这群60岁左右的老人提早的过上了留守生活。老人退休工资和子女给的钱能够满足日常所需,且这些老人较为积极的参加一些老人活动中心的活动,娱乐活动也较为丰富,比如我们到达的中心镇老人活动中心,老奶奶在排练跳舞,老爷爷在下象棋,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多位老人为我们带来自编自演的两套舞蹈,一位老爷爷不仅会多种乐器,还自己谱曲填词写了好些歌。然而老人活动室的功用到底发挥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依靠居委会领导的组织能力。因而也导致了有些老人活动室活动丰富多彩,而有些则相对单调。

  xx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人代表大多数有较高的退休工资的年纪较大的老人的生活状况,由于年纪较大了,不能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容易生病,且也不便参加老人活动中心的各种活动了,何不到疗养院去,那里条件好,环境好,又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人们认为在这里比在家里好,这里老人多,一个人在家很寂寞的。而且在护理院有医生、护士和阿姨照顾,在家的话,子女都出门上班的,平时白天就一个人在家,有事很不方便。老人们平时空闲时间会聚在一起看看电视,打打牌。如果还能运动的话,还有一些健身器材供老人使用。很多上海的老人也会到这里来养老,比如我们在采访时就遇到了一位杨浦区的老爷爷,觉得这里的环境比较好。当然也有些老人对这里的饮食不是很满意,认为娱乐活动的种类少了些。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10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xx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xx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xx镇的东北方向,距离xx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调查方法:

  xx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11

  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状况依旧较差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他们就得自己担负起生活重任。少数子女每月会给予一定的赡养费,但大部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同意,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能很拮据,一1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牵强强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

  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平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因为他们还要靠这些来猎取收入,增添家用,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饲养这些也给老人们增加了劳动负担。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量在只有5%左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人到老年,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如今,虽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经济收入不高,还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大多数农民医药费的支出占了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想做到有病就医实在是难啊,因此,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现在通讯方便,老人一旦生病,子女马上就能得到消息,大部分老人认为如果通知子女,他们会回到身边,否则再有能力人家也瞧不起你,周围的舆论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1是打来电话询问。一些老人最关怀的事是怕自己生病时没人问,老人们发出了不求长寿,但求健康这样的悲观感慨。

  (四)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

  在调查中显示出两种安全问题,一是被欺骗,二用火用电安全。由于老人们的文化水平和鉴别能力的限制,而且现在伪造假币技术的提升,老人们很难区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张100远的假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时别人跟他说才发现。老人们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烧完后他们没有把碳火用灰覆盖掉,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老人的安全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五)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

  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老来之时,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开心地度过。大多数子女都是能尽自己的本分去赡养老人的,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子女经济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支付不起对老人的赡养钱,有的虽然也在外打工,但却搞不到钱,几千元收入自身难保,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家庭本身开销也大。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由于各家经济实力不平衡更容易产生纠纷,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还有一些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两方便会产生争吵。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得不到儿子一丁点的赡养费,媳妇更是认为他自己还有能力去干活,不需要给。这样1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农村社会养老体制的不健全也给老人的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

  (六)老人的心理、情绪问题

  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来,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在农村约64%的老人还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却是一位孤单一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独。子女外出虽是为了提高生活条件,但也因此让老人们感到孤独、无助。

  三、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经济进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农民工回家乡进展

  大部分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也并不乐观,再加上物价的上涨,在城市里任何东西都必须是花钱才能得到,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而在农村至少自己也还可以种些菜。他们外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无法赚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农村经济的进展,给他们提供生财、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来进展,在这方面村干部要做好带头工作,积极带领村民探究,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政府也应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经济上给予支援。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收入,还能是老人们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减轻老人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安安乐乐地度过晚年。

  (二)村委与子女共同努力,降低老人劳动强度

  老人的劳动强度主要体现在农忙时节,因此在农忙时村委可组织一部分离家不远的子女们回来帮忙,或是让留守老人的子女们出一些钱雇人帮忙。妇女也外出打工的尽量劝其将子女带到外地上学,不要将这个重担留给留守的父母们。

  (三)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难、无钱治病的'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老年人看病难,就连吃药、打针和患病护理都有困难。在农村要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搞好疾病预防工作。要在老年人中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大力开展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告辞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和愚昧迷信的行为作斗争,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操纵病情进展,降低常见病、老年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农村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老年人体质,搞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要普及用火、用电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五)要解决老人养老问题,有效保证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办理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村委或是乡政府还可以给以适当生活补助。

  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怀、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要办好敬老院,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四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怀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牢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制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自觉地做到尊老敬老爱老。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在调查中也发现少数老人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没能做到尊重子女,对此,老人也应该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以礼待人,和谐的家庭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

  (六)常回家看看,多组织娱乐活动

  留守老人的难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体健康,在外打工的子女也难以安心。要真正破解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农村有农村的优势,政府可在进展农业生产上找出路,加大对农村的财力与科技投入,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进行农业开发,使他们在农村有钱可赚,既不影响致富,也能照顾老人。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通用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02-16

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05-27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6-14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6-03

农村老人调查报告07-18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品】04-19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热门)07-15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12-12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3-10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通用11篇)

  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我们常常要开展全面的分析研究,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通用11篇)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1

  一、留守老人概念的界定

  目前相关的各权威部门并没有对留守老人给出其明确的定义。

  一部分学者从老人年龄角度考虑,例如王学芳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支持网络结构探析》一文中,则认为留守老人是子女长期外出流动时留守在户籍地村的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指出了留守老人的年龄限制。

  也有一部分学者从子女外出原因及外出时间角度考虑,例如陈浩(《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一文中的界定: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民工在进城时把父母留在了农村,催生了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我们把这种由于农村人口迁移引起的特殊现象所构成的老人群体称为农村留守老人群体。

  还有学者从子女及子女配偶是否在老人身边的角度考虑,例如:王乐军《济宁市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的研究对象为济宁各县市农村留守老人,其农村留守老人的确定标准为:常住农村的老人,年龄大于等于60周岁;其子女及子女配偶因外出工作均常年不在本村居住者。突出子女及子女配偶都不在老人身边。 因此,本文对留守老人的概念做了一个具体的定义: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长期离开户籍地的60周岁以上或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由于子女们外出打工,老人们在生活上缺人照顾,精神生活单调,很是孤独。很多年迈的老人必须自给自足,但是他们已经年迈,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子女外出后,电话称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 生活来源缺乏应有的保障 大部分的留守老人基本没有经济来源,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比如通过种植庄稼,像小麦,花生,油菜,还有种菜等再拿到菜市场上卖所得,收入来源单一。在走访中,我发现,一般老人都是用柴火来做饭,每年的秋天,他们就会上山砍柴以备过冬。就拿我的`奶奶举例,她一年四季始终住在一座可能被年轻人叫做“破烂房”的地方,一个人生火做饭,一个人生活,这在人们看来会是相当可怜和孤独的。而且,她是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就算有,也只是很微小的福利。因此,在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应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

  (三) 生活照料问题

  子女对父母的生活照料需以空间距离的接近为基础,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两代人的分离,因此子女的乡城迁移客观上减少了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安全和医疗等方面得到的照料,使留守老人普遍处于家庭照料不足的困境。另外,家庭代际关系的失衡、尊老敬老养老关系的淡化,加剧了留守老人的艰难处境。

  (四) 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最大杀手。在所调查的留守老人群体中,基本上都患有慢性病和多种疾病。许多人都是中年就医服药,在自己的年收入或子女供给的生活费用中有一大部分都用于治病、买药上。尽管老年人治病服药是不足为奇的正常现象,但是因治病花去的昂贵医药费,确实成为老龄化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无底洞”。甚至是引起亲情脆弱化、家庭关系不和的主要矛盾。

  (五) 隔代监护问题 自改革开放初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涌动,由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组成的隔代家庭在农村日益普遍。隔代监护对监护者和被监护人都产生影响。留守老人作为监护者,监护孙辈无疑加重了自身的负担;而留守儿童作为被监护人,由于留守老人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失当等不利于留守儿童成长发展。而隔代亲使老人易娇惯溺爱孙辈,使留守儿童养成不良习惯,影响其健康发展。

  (六) 农村治安状况堪忧

  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盗贼也越来越多。他们专拣在家务农的“空巢老人”下手,作案手法娴熟,情节恶劣,就像当年鬼子进村一样,毫发不剩。而且作案越来越高调,次次都能得逞。一般来说,老年人对自己的财物缺少防范保护的意识,容易使犯罪嫌疑人得手,部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不知或不敢向司法机关求助,这些侵害农村留守老人的犯罪对社会治安和人们的心态影响很大。如何保护农村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让老人安度晚年,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留守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发展,老人们留守农村,是不可回避的实际状况。自留地及宅基地因素也是老人坚守农村的重要原因。

  (二)农村老人的自身特点。

  农村老人对原居住地特定的生活环境的留恋、良好的生活关系网络和老年人对城市生活的排斥感等,是导致城市化过程中老人留守农村的因素。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留守老人经济上的低收入、生活上的低层次、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

  1、加强社会扶持力度,增强老人的社会保障水平。从长远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安度晚年,是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府应给农村老人以国民待遇。现代社会是一个生产社会化的社会,与其相配套,过去由家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一定要走向社会化。因此,要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制,缩小城乡差距,使留守老人“老有所养”。

  2、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业。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致富能力,这亲才能让外出务工人员“ 落叶归根”。政府应加大力度, 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应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在实用技术、科普知识上给予支持,千方百计地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用经济成果“留人”“留心”。

  3、举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借助社会力量抚养老人,使老有所养。有的地方,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批发商引资等多种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养老。

  4、完善农村医疗制度。留守老人、大多体弱多病,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得到较多的费用报销,而村级的门诊费报销比例低,但事实上老师选择在村级的门诊看病,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提高农村人村级门诊费的报销比例,切实解决他们看病贵的问题。

  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警要以案说法,对老人们进行日常自身安全防范、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等宣讲,教育农村留守老人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一旦发现被诈骗要及时报警。各乡镇建立专职治安巡防队,在乡镇派出所指导下工作,以弥补警力不足。

  结束语:

  当今,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俨然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留守老人在经济上缺乏保障、生活照料不足、农业生产负担重、治安状况不好等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想要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留守老人能够真正享受天伦之乐。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2

  留守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劳动力流出省份的重要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务路各村寨的经济发展很不理想,家庭的收入普遍偏低,仅靠务农已难以维持家庭的开支。如此,很多农民工把目光转向了城镇或沿海等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把老人留在户籍地而外出谋生,由此出现了留守老人问题。在本次通过访谈、走访的方式,对下务路、务路旧寨、务路田边村、务路新寨进行调查以了解务路村民委员会四个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并分析“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造成现状的原因,就如何解决问题的对策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通过分析显示出的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选项比例

  四个村寨的农村留守老人人数为下务路27人,务路旧寨26人,务路田边村21人,务路新寨23人,四个村寨的农村留守老人总人数为97人。其中,男性占48.2%,女性占51.8%。年龄50-59岁占11.3%,60-69岁占43.1%,70-79岁占33.1%,80岁及以上占12.5%。统计结果显示,41.1%的留守老人由配偶照顾,其次28.8%依靠邻居照顾,14.2%靠朋友照顾,另有17.4%靠未外出子女照顾和10.6%由孙辈照顾,由亲戚照顾的仅占5.7%。依靠村委和政府及其派人照顾的分别为0.4%和0%,这两者在留守老人照顾提供方面几乎空白。此外,有13.5%留守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的状态,而2.5%的留守老人表示不需要人照顾。

  这次在调查中还发现:30.81%的留守老人已住上新建的楼房,45.41%的留守老人居住的是修补过的老屋,23.78%的留守老人居住的是从未修缮的房屋。在问及家庭关系时,57.84%的留守老人子女一年只回家一次;22.16%的留守老人子女半年回来一次;只有9.19%的留守老人子女经常回来,10.81%的留守老人子女两年甚至多年才回家一次。留守老人的子女回家次数偏少,直接导致留守老人的心灵孤独,以及老人生病时无人照顾等一系列问题。

  二、农村留守老人生活问题与现状分析

  1、家庭条件较差。这体现在住宿条件和家庭关系上,在农村,大部分留守老人居住的房子已经相当陈旧,年久失修,外加子女常年在外务工,老人自己因年纪大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房屋已经破陋,居住环境较差。

  2、养老没有保障。目前,农村老人很少有自己购买养老保险等,所以在老年的时候都是靠自己年轻时的积攒下来的钱以及子女们孝顺给的生活费等生活。据调查得出:18.38%的留守老人购买了养老保险,44.86%的留守老人是依赖子女给的生活费,36.76%的人留守老人使用的是自己积攒下来的或是自己劳作而赚取的生活费。

  3、医疗条件落后。对于贫困的患病老人,“无钱看病”、“看病难”、“因病致贫”的问题仍普遍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小病扛、大病挨”仍是留守老人的普遍心理。调查显示:43.24%的留守老人在生病后在小诊所医治,31.9%选择不看病,隐藏自己的病情,24.86%选择到医院检查医治。

  4、精神生活空缺。在子女外出后,留守老人代际关系淡薄,精神慰藉需求不高,家务活及农产劳动缠身,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思念,想子女的时候也仅限于电话交流,并且因为打长途较贵,说不上几句便挂了。老人普遍比较担心没有生活来源、生病没钱治、没有人照顾以及子女不孝顺,而对生活单调不太担心。并且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显然过于单调,除了看电视、聊天,老人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

  5、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社会保障的农村留守老人因此更为艰辛。

  6、医疗制度的不完善。疾病是留守老人的致贫因素。农村老年人整体生活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大多数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诸如风湿、类风湿等慢性疾病,或是高血压、心脏病等突发性疾病,体弱多病和生活无依靠,因病因老致贫成为老年人难以回避的窘境。

  7、传统的思想观念欠佳。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传统的养老观念。但家庭养老实际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家庭关系是否和睦等。对于有些老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儿女们给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即使短暂的聚会,老年人会很满足、很快乐。年轻人常回家看看老人,回家后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使老人心灵上得到一些安慰。但是,缺乏这些家庭养老、家庭聚会,往往给留守老人留下心理阴影。

  三、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

  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由于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的步伐加快让许多农民意识到仅依靠一亩三分地是永远富不起来的,原有的农业用地,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多,人均占有量明显比之前少了许多。这样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多了出来,是因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城市基础的不断完备,经济的繁荣发达,许多农村人口自愿向城市搬迁,到城市生活,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农村大量人口进行地域转移,从而使农村留守老人的产生成为可能与必然,务路村委会也不例外。

  2、传统养老观念逐渐淡薄,伦理道德淡化,有老不养,这是留守老人产生的.直接原因。

  3、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留守老人产生的主要原因,农业的优势地位在中国失去了,“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劳动力做人力资本支撑,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非农岗位,这些能带来一定收入的工作岗位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不仅增加了这部分人的人均收入,而且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补充劳动力。同时,由于城镇和工业用地的增加,挤占了一部分农业用地。”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留守老人产生的体制性根源。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发生改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在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农村吸纳大批剩余廉价劳动力,这部分廉价劳动力进城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奉献着青春,尽管他们拥有比种地更高的收入,但是他们却和自己的双亲分居异地,把父母留在家里自食其力,苦了没人精神安慰,病了没人悉心照料,使得本来就已经生活困难的老人更为孤寂和无助。所以,在探讨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时,不得不把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个原因来分析,并且,我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是我国广大农村留守老人产生的体制性根源。

  四、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建议

  1、发展经济。针对当地经济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政府在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应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增强财政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在经济布局上应尽可能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充分发挥本地非农产业务工成本低以及打工和务农可以兼顾的优势,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2、相关部门或基层干部应加强对青壮年的宣传与教育,加强外出子女的“孝老”意识培养,外出子女也应提高孝老意识,时时关心在家独自生活的父母,经济上给父母足够的生活开支,要多一点交流,拉拉家常,汇报自己在外面的情况,减少老人的担心。同时,已婚的女儿和女婿也应常常回家探望父母,主动承担起留守老人的赡养义务,切实强化家庭的赡养功能。

  3、拓宽农村收入渠道,提高留守老人收入水平。

  4、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资金投入,尽快建立农村社区老年人照护制度。

  5、精神抚慰。针对留守老人生活单调,精神上孤独,应该着重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建立农村老年人休闲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老年人交流中心,让留守老人重新找到幸福感,不再感到孤独。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以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等等。

  解决留守老人问题,除采用以上方式外,政府还应该组织本村现有青壮年或妇女形成志愿者服务队,照顾本村的留守老人要尽心尽力,孜孜不倦,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年轻一代应学会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养成为老人服务的意识,平时对留守老人多一些物质供给,使其生活的更加殷实;并发掘出本村特有的文化,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以此丰富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温暖其孤寂的心灵,让留守老人享受生活,颐养天年。

  农村留守老人这个新的群体渐渐壮大,却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注意。留守老人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他们不仅自己劳作,自食其力,有的还承担着抚养、教育孙辈,人情往来等压力,许多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令人堪忧。老人牺牲的太多,得不到家庭养老的温馨,亲情分离使得老人孤苦无助。从访谈得知,老人认为自己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暂时不需要子女赡养,其实是老人对子女的体恤和宽容。子女也有难处,老人不愿意再增加子女的负担。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向外发展,动摇了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外出子女无法减轻留守老人的思想压力以及提供充足生活物资给老人,留守老人的健康得不到保障,享受不了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需要当地政府及其他社会力量给予高度的重视,寻求有效的应对渠道和途径。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老人问题。

  在此,我由衷的感谢务路村委会的各位领导,感谢你们为我提供了这次调查的一些必要的数据和帮助。也感谢各位留守老人的积极配合,因为有你们的积极配合并真实的反应生活情况才使得本次的调查得以顺利的展开和完成。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3

  “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关爱“留守老人”,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跟子女的长期分离,留守老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质量(QOL)与心理健康问题。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的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同时,农业生产、照看孙辈、人情往来等重负都压到了留守老人身上,导致很多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令人堪忧。

  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简称研究, 有助于了解老年人对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良好状况的主观体验和需求。以便采取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社区卫生服务。

  1、劳动强度普遍较大

  (三)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中、青年农民原本是农村种田的'主劳力,然而他们外出务工后,田地全部交给留守在家的老人。年迈力衰的老人们,本来应该坐享清福,可事实上,多数老人仍然是务农的主角,子女留下的责任田他们不得不去耕种。而大部分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按时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依靠劳动来维持生计。据统计,在农村,83%的“留守老人”没有积蓄,80%的“留守老人”需要下地干农活。因此,子女外出打工不但没能明显地改善“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反而间接地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强度。

  2、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生理因素,老人上了一定年岁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加上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医务人员少,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对“留守老人”疏于照顾,无法尽到赡养职责,所以“留守老人”一旦头痛发热就常常缺医少药,无人照料,加上家务操劳,往往使小病拖成了大病。子女一般也只在父母重病时才给予资金上的帮助,但那时为时已晚。据统计,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的比例高达61%。总之,“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并未因子女收入增加而得到改善。

  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管教孙辈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常年在外打工并能携带子女进行随身教育的打工者为数不多,外出务工造成许多农村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留守老人”教育第三代的“隔代教育”现象。儿女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给了老人,老人不得不重新当起了“父母”。但是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又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管教尺度难以掌握。加上祖孙之间代沟明显,使得许多孩子因感情缺失或多或少地出现自卑、自闭、冷漠等心理现象,学习成绩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好吃懒做、弃学厌学。

  教学原因。由于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4、情感生活令人堪忧

  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许多子女都忽视了对父母的精神慰籍和关怀。留守在家的老人既要负担农业生产又要照顾小孩,安享晚年的心愿难以实现,心里失落感较大。打工儿女长时间不回家,对老人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的“留守老人”来说,打击更大。加上外出子女平时很少与父母沟通,打电话回来更多的话题也是留守在家的小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留守老人”亲情上的疏离和心灵上的煎熬。老年人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和寄托,无法享受过去大家庭的天伦之乐,精神世界比较空虚,心理上显得孤独无助。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5、娱乐活动过于单调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31%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年轻有文化的人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大多年迈力衰、精力有限,加上农活多家务忙,很难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而且大多数农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具有实际意义的老年组织,老人们一般除了空闲时间看电视、聊天、打牌外就没有消遣的办法了。而一些老人甚至为了省电连电视都不看,也有些老年人家中电视都是由孙辈控制,所看的电视节目都是老人们不感兴趣的。

  6、安全隐患时有发生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随着农村“留守老人”的增多,我们社会面临的不仅是这些老人的赡养和照料问题,还有便是一些不法分子起“歪脑筋”专骗“留守老人”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尽管这些骗子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却能屡屡得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留守老人”缺乏对诈骗的犯罪的防范意识,以及大多数在外务工的子女少于同“留守老人”联系所致。此外,一些“留守老人”因单独居住,年老多病,身边无人照料,根本无法应对伤病等突发事件。据普查反映,高达80%的农村空巢老人不识字,17%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秉持着“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陋习思想,遇到子女不孝顺、侵占老人个人财产、甚至伤害老人等情况,多数老人宁愿逆来顺受、息事宁人,也不愿意求助于组织和法律途径来解决。使得有些老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特别艰难。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4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26498人,占总人口的12.7%,80岁以上老年人2043人,占总人口的0。95%;五保、失独、空巢、三无、失能等五种老人5183人,占总人口的2.4%,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38人,占总人口的0.11%。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共有5035人享受城乡低保。

  全县现有留守儿童2789名,其中:男1460名,女1329名;单亲留守儿童1183名,双亲留守儿童1606名。按学段分:幼儿园264名,小学1993名,初中532名。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居住,或托亲戚朋友监护,我县留守儿童父母分布在青海、新疆、温州等全国各地,有的一年或几年不能回家与子女团聚。

  二、“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据统计,和政县的农村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大部分没有收入,有经济收入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他们的经济收入也很低,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且供养费很低。空巢老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项,同时,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全县的农村空巢老人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部分自理的占大多数。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对老人的日常照料较缺乏,致使不少空巢老人意外受伤、被偷、被抢、被骗、被打骂、受虐待现象存在,更严重的是,不少空巢老人生病时无人发现,疾病看护缺失比较严重。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调查显示,全县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患一种慢性疾病、多种慢性疾病患者占据比例很大。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医药费用常常面临困境。致使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甚至不去就医。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在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对教育孙辈的承受力方面,多数空巢老人认为难以承受,因此,这三方面的负担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表现在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全县还有很大一部分行政村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较少。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比例很少,或者有事才会联系,致使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1、和政县属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多,耕地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为了生活,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长期或短期在外打工,形成了大面积儿童留守的现象。

  2、和政县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具有经商和经营打锅盔等餐饮服务专长,他们中间部分人几年不能回家,子女长期留守在家。

  3、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建立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了解不够。个别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处于瘫痪状态,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部分社会团体和学校把留守儿童工作当做“额外劳动”。

  三、对策建议

  (一)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关爱救助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空巢老人所属的村(居)委会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要让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空巢老人,让他们开开心心安度晚年。

  2、依靠乡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一是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娱乐环境,既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老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归属感,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二是以一个或者多个自然村为单位建立队伍,在生活上给空巢老人以全面充足的照顾,让他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关照,也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让空巢老人从生活上减轻负担。三是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对于一些生活有条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供其生活,建立养老社区,以给这些老人养好身体,享受到快乐的晚年。

  3、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尤其是老龄工作部门,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生活作为重要服务内容。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社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要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努力为空巢老人服务,维护他们的权益。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和县教育局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台账,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

  2、进一步加大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教育、关心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教育留守儿童珍惜时间、不畏困难、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3、充分发挥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快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快乐的成长。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5

  农村现代化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空巢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上用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孤老。

  此次寒假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服侍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创业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失独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早期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风险问题是布齐不可忽视的,城乡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包容老龄促进生活做贡献,为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医疗事故调查分别选取以xx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xx镇是典型的以畜牧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瓦休甘大量外流,孤老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座落在位于xx镇的东北方向,距离xx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整天外头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蓬勃发展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游民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中产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情深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层面趋于孩童化,当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判断,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互动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满足感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可能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贫困户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项目组张爷爷,早上下才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五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会,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苦。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三、解决困难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外孙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差异,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更替。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或进行道德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时序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度,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薪资,保证外出在家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保障制度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细化,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管理体制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全部投入农村社会福利投入,可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镇抚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技术水准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南垣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尊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年轻一代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家庭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能够帮助,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点出有关农业作物的作物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泛滥,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确立经济基础。

  2. 父母增强子女支付养老成本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各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公司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养育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胸部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上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极其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让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监护人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集体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结伴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不利因素很多各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显然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老妇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风险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的动员会,唤起人们意识关注身边留驻老人的意识,从而精神改善守城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不断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德育尊重丈夫,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妇寄钱送物;让老太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个别数据统计资料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深入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有了意义。

  在研究课题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论述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解构用实证的方法重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有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团队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风险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养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祭出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体认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科藤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华夏民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妇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推测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行之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体验生活。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6

  一、基本情况

  全区农村总人口86万人,其中60岁以上有10.32万人,其中留守老人共计26400人,占总人口的3.1%。其中高龄(80岁及以上)约占总人口的0.97%;寡居老人占总人口的0.55%,失能及半失能占总人口的0.2%。

  二、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经济方面。收入低,生活条件差。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开展,子女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医疗方面的不足,但是只靠外出打工子女的支持还不能给予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撑。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提供。很大部分农村老年人仅仅60元的养老金生活,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植、养殖,但因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劳动强度大。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压力增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因此,老年人生活相当困难。

  2、生产方面。留守老人还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除少数年龄特别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外,普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的70岁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与其他老年人相比,劳动强度更大。

  3、生活方面。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4、精神层面。一是精神缺少慰藉,老年人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在家庭外边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二是心理负担重。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都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父母看护小孩,带子女上学。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从对小孩教育方面而言是心理负担重,无法辅导小孩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

  5.医疗方面。看病问题较突出,健康难保障。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甚至多病缠身,虽然子女外出务工带来的收入有所提高,加之新农合的实施,留守老人就医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三、主要做法

  一是全区养老服务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近年来,xx区先后出台了《xx区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xx区民政局关于加快社会养老建设的通知》、《xx区关于鼓励村(居)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和引领全区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为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

  二是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xx区农村五保对象3531人,共有农村敬老院15处,其中中心敬老院5处,占地面积336亩,建筑面积46500平方米,共设置房间1660,其中院民住房1310间,床位2600个,可集中供养五保对象2600人,集中供养率可达到省规定的70%。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3800元,分散供养标准2800元,并由政府出资,为全区所有五保对象免费参加了新农合。目前,全区15处农村敬老院全部达到省级管理标准,8处达到省一级院标准,其中5处通过了国家三星级标准验收。农村幸福院9个,全区建设老年活动场所336个,文化广场80个。

  三是加大农村留守老人社会保障力度。留守老人参加新农合、新农保的比例均达到100%,90周岁以上老人均能享受高龄补贴。大力实施“银龄安康工程”。该险种保险期限为一年,每份保费仅为20元,保险金额为16000元,投保对象为50周岁以上至80周岁的老年人。近两年开展“银龄安康工程”公益活动,敬老企业向贫困留守老人赠送了4700份“老年人意外伤害组合保险”。

  四是敬老助老,动员全社会关注关爱留守空巢老人。近年来,区民政局筹措资金每年都对全区所有敬老院、五保老人、困难、残疾、“空巢”、高龄老人进行资金、物质帮助。组织成立了志愿者队伍,深入乡镇敬老院和老年家庭提供家政、照料、护理、信息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青年志愿者为老人打扫房屋卫生,巾帼志愿者替老人换洗、缝补衣服、床单。菏泽义工团经常到敬老院和留守老人家中献爱心。通过志愿者真情服务,使每位老人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要将农村留守老人救助管理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任务中,通过财力、物力、人力的合理配置,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和设施建设。在村文化大院中设立老年活动室、老年阅览室、配备健身器材和文化娱乐设施,以满足留守老人体育锻炼和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建设日间照料和农村幸福院的力度,为留守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精神慰藉、日间照料等服务场所。农村幸福院占地面积不低于2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设置床位不低于20张。配备必要的纳凉、取暖、厨具、健身、娱乐、消防等器材,以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午餐供应、文化娱乐、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基本需求。充分整合利用社区、村现有资源和闲置土地、房屋,采取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方式进行建设。实现农村幸福院全覆盖,为留守老人筑“新巢”。

  (二)完善救助医疗保障。民政部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五保供养范围,对生活困难的`留守老人实施临时救助并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卫生部门要逐步加大农村经济困难、留守老人老年慢性病、重大疾病住院医疗的报销比例,有效解决他们“看病贵、有病不看”问题;农村医疗机构要定期对登记在册的留守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疾患特点,加强对老人慢性病的防治与保健,降低患病率并提供上门诊治服务。

  (三)建立和完善帮扶制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留守老人定向走访、帮扶、关爱制度,明确帮扶人员和帮扶对象,落实责任,切实解决好留守老人的实际困难。组织志愿者、义工团等爱心人士组建农村留守老人服务队,开展“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结对关爱活动。采取座谈走访和谈心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引导有条件的村委会提供场所,政府适当扶持,成立老年人互助会等组织,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组织留守老人互相帮助,克服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加大法制保障力度。公安、司法部门要将农村留守老人普法教育纳入普法工作内容,增强其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依法打击侵害留守老人的犯罪行为。积极探索驻村民警管理农村留守老人工作机制。积极实施司法援助服务,对农村留守老人法律援助申请,优先受理审批,及时办理。

  (五)努力形成社会关爱氛围。要加大对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抓好典型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老人办好事办实事。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关爱模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爱氛围,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7

  一、前期预备

  七月刚刚到来,我一边完善立项,联系相关人员。在我们协商将实践时间定在七月十日,于是我们便在十号当天一起预备实践所需物品。十号十一号两天,我与先到的两人一起到预先方案的实践地点分析实践进行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联系了一些居委会,以便为实践的实施供应便利。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对团队的方案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其中变动最大的为志愿服务方面。估计的实践地点是在整个安乡县城,但是由于范围过大,孩子又比往年的多很多,所以我们将志愿服务地点改在了深柳区委会。十二号,全部队员返回,团队召开会议集中争辩了大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就方案的调整重新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我们都布满斗志,布满信念,预备迎接实践的正式开头。

  二、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在行动

  志愿服务是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此次志愿服务围绕留守儿童的主题开放,留守儿童多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伴侣一起生活。然而一些孩子虽然不在农村但是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者父母由于工作缘由很少和孩子在一起,这也属于留守儿童的一种。在常德市安乡县深柳居委会这边,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而这些孩子都聚在一个叫"深柳小饭桌的地方,在这里有老师辅导孩子学习、照看孩子们的起居。作为长沙民政的学子,了解这一状况后,我想我们有义务为他们做点事,于是我们队伍便在"深柳小饭桌开放了为期十天的志愿服务活动。

  去小饭桌的第一天,我们先与居委会的相关人员罗主任了解了状况,粗略的了解了这里每个孩子的特点。刚与这十几个孩子见面,我却不知道怎么着手融入到这群孩子中,没来之前的想法是陪小孩玩应当很简洁,不用刻意的去预备。然而,真正开头做的'时候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了。去的第一天,孩子们恰好在上手工课,我便与孩子们一起学起了手工艺品的制作,很快的我融入到他们当中,在随后的几天中渐渐的我们打成一片。每天的上午我们辅导孩子的学习,下午罗主任会给他们上绘画课、手工课等,到了傍晚我们会陪孩子们到楼下做玩耍,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带孩子巡游了很多地方。

  经过了解,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工作,除了周六周日很少与孩子接触。刘晓峰小朋友告知我说,没来这之前,他通过玩玩耍来消磨时间,通过玩玩耍来打发无聊,对身体是格外有害的。在这些孩子中我就发觉有个别的孩子有暴力倾向,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沟通。同时,通过与他们交谈了解到,虽然在这有人玩,但是他们期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期望自己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上学父母接送,周末与父母一起出去玩。

  近年来,城市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也有所增高,凸现了外出打工和子女训练的冲突。有关人士称,解决冲突的根本是政府要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收入稳定,并改革城市的训练体制,要让在城市里打工者的子女能够轻松地接受训练,大力进展经济,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不为生计困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留守儿童不仅仅是训练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经济体制问题。而这对城市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嘘。首先,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会造成孩子们的恐惊感,以致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习惯;其次,城市中的诱惑多,从这个层面讲,城市留守儿童比农村留守儿童危急的多,稍不留心会产生各种不良后果。我们可以实行什么对策呢?

  第一,越来越多的农夫工带孩子进城打工,但由于户籍问题在政策上却受很多限制,所以政府应当解除他们在就业、医疗、受训练等方面的限制。其次,社会应当多成立一些"留守儿童活动基地之类的组织,乐观的去关怀留守儿童。再者,应大力鼓舞高校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高校生可以在志愿服务的同时,带给孩子先进的思想,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社会调查-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注

  以"空巢老人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是此次社会实践的有一大模块。"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济南市作为省会,医疗条件较好,老龄化程度相对严峻,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很多,针对此状况我们开放了关于社会各阶层对空巢老人现象认知状况的社会调查。

  此次社会调查主要以一对一问卷谈天的形式开放,重要通过谈天辅以问卷,具体了解被调查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此次社会调查一共持续了3天,我们主要前往人流量大的景点及空巢老人集中的地点开放调查。我们先后赶往于深柳区、香港步行街(2次)、澳门步行街、西站、黄山头、大鲸港。虽然调查时间选在了下午,但是天气照旧很热,在步行街和大鲸港调研时还遇到了大雨,但我们照旧将调查进行下去。调查过程中遭到拒绝也是常有的事,始终遭到拒绝心里不免打起退堂鼓,但是我们彼此鼓舞,一起解决困难。在步行街做问卷时,我们还遇到了传销人员,我们准时离开并将此状况报告给保安处。

  调查显示,不同地点的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空巢老人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老人方面,黄山头的老人们生活条件较好,精神生活丰富,他们表示子女虽然不在身边但是生活比较丰富,他们倾向于让子女追求自己的生活;深柳区及步行街的大多老人认为人老了,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自己能生活就不去麻烦子女。青年人方面,他们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经济的进展使子女们不得不离开父母去追寻更好的生活,作为子女应当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而作为政府社会应当建立相关体制,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怀。个人认为,城市中空巢老人增多的缘由有三点。首先,我国实施的方案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其次,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流行。第三,现在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的流淌越来越频繁,人们经常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甚至出国深造、工作等。怎么去应对这一问题呢?我认为社区服务方面,社会各界人士,小区居委会应当依据老年人的特点为空巢老人设置相关的设施,建立相关的老年人服务机构,同时小区内多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家庭赡养方面,我们应当加大对于老人空巢的危害的宣扬力度,让更多的子女意识到应当尽量多花一些时间陪伴父母,让空巢老人尽量多的享受到家庭赡养;心里调整方面,小区居委会要准时把握了解老人状况,多于心里消灭问题的老人谈心,开展文艺活动,老人自身也要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

  四、单车宣扬很给力

  7月18日,我们通过骑单车的同时扛旗、扯横幅的形式开放"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的宣扬活动。由于单车数量有限,参与此次单车宣扬的共5人,四两单车。我们从深柳区动身,沿潺陵路、五总街行进,一路上新颖的宣扬形式引来了很多人的目光,呈现了民政学子的风貌。随后深柳大道我们转入深柳区,到达小饭桌与孩子们见面,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短暂的停顿后我们驶入黄山头路,由于处在下班高峰期,我们取消骑车宣扬,转而实行了行进一段路程下车宣扬的形式。

  此次宣扬活动形式形式新颖,信任产生了良好的宣扬效果,对外呈现了民政学子的精神风貌。骑车的同时扯横幅比较困难,一路下来手都麻了,还有几次险些摔倒,但是有了收获付出也是值得的。

  五、感悟

  这是步入高校的其次次社会实践,寒假只是简洁的生活体验。而今年的,我们有了自己的队伍,而且自己还担当队长,队中的成员虽然都是学校同学,但是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聚集起来,也是格外不易得,这带给我的考验是很大的。

  虽然有雨阅历不足,在立项上有些纰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队伍准时对实践有了相应的调整。实践的十天并不是那么简洁的,尤其对于阅历缺乏的我们,每天早晨,我都要六点起床,预备社会调查与志愿服务的相关事宜。出去便是一天,午饭也会在路边小摊草草解决。七月中旬的天气是格外酷热的,有事还会遇到不期而至的大雨,但是我们仍旧将调查持续下去。印象深刻的是在步行街做问卷时,我们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但却没有就此返回,仍旧按方案将调查工作连续了下去。志愿服务方面,虽然和孩子们在一起布满欢快,但是与十几个孩子待在一起一成天也不是简洁的事。到了傍晚6点多,全部人员才能返回,虽然浑身都是汗,但是我们都乐此不疲。晚上大家还要不顾疲乏的去写活动日志,发新闻,预备其次天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收获也是不少的。首先锻炼了自己的随机应变力量,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也会依据当天的状况对人员、地点进行相关调整,这些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应变力量。其次,是组织力量,自己要对全部成员依据个人意愿进行协调、支配,这些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力量。再者,是交际力量,调研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被调查者协作自己的问卷调查,也不是那么简洁的。还有就是自己的急躁,实践的十天虽然不长,但是依据方案有条不紊的做下来也不是那么简洁的,要每天早起,晚归,支配行程、协调人员、写活动日志总的来说这次实践是受益匪浅的,和这么多优秀的队员们一起努力,苦也变成了甜,"青春责任团队,我们用青春,担当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向外呈现了民政学子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8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养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就留,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进展以及增加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力量。

  二、活动前期预备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他们或是被交付给爷爷奶奶抚养,或是跟从父母处处流浪。从今,他们的生活比其他一般孩子少了很多,也多了很多。 现在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这些儿童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忙于工作,他们大都由祖辈或亲戚照看,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沟通较少。

  面临着平安失保、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存、爱护与进展。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简洁导致他们的心理缺陷,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又使他们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以后的进展真的很令人担忧。于是,我便开头了自己的头脑风暴,想该怎么办,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当然也从网上面借鉴了一些阅历。于是在预备差不多时,属于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之旅也要开头了!我从弟弟那得知杨兴宇是留守儿童。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务工。

  三、活动过程

  其次天早上,我就去了杨兴宇的家里。他奶奶已经上山干活了,临走时千吩咐万嘱咐才放心地出去了。于是,我就和他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谈天。我主动和他说话,他好像没听到似的,脸上一片茫然,眼睛盯着电视。万事难开头,我下定决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肯定要让他活泼开朗起来,要让他的小脸上洋溢着小孩子应当拥有的可爱笑脸。渐渐的我就和他聊起来了,我问他的年龄,他在哪里上学,以及关于他父母的一些问题,他的回答很是被动,让我不禁想到他平常确定很少与别人沟通吧。

  后来我问他想不想他爸爸妈妈时,他的声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着电视。他肯定很惦念他的父母吧!唉!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孩子,他心里肯定很难过吧!我又问了好多关于他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并且和他说了一些我的成长的故事,告知他要坚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我们要更坚强。看着他那带着迷茫的眼神,我很欣慰,由于我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真诚和 对幸福的渴望。我还告知他,父母在外打工,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学习、要学会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假如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虽然他们现在不在你身边,但是他们的心始终陪着你,所以你要坚强英勇点,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我期望他可以记得我说的话,然后我给他讲了几道题。

  过了一会儿,他奶奶回来了,奶奶或许60多岁了,头上白丝赛过青丝,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看着他我有种很心酸的感觉。又说了一会儿的话,我就预备回家了。临走时,他很不舍。他奶奶说我的到来让他欢快了不少,期望我能经常去他家,和他聊谈天。我向他保证以后有时间就会来看他。

  四、调查结果

  1、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进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大量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2、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训练难以保证

  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养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力量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气、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供应特殊有效的训练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③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生疏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挂念,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生疏价值上的偏离和共性、心理进展的特别。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脆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沟通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急躁。冲动易怒,经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3、疏于照看,人生平安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力量弱,农村留守儿童简洁受到意外损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五、建议与思考

  农村孩子是将来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将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为他们制造良好训练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习训练和农村社会的良性进展。为了保证疏于留守儿童同学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实行以下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2、加大对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赐予支持挂念,使一些家长多有些实践来照看自己的子女。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9

  崇明是中国第三大岛,由于交通不便等客观原因,崇明的开发相对较晚,经济基础不够发达,越来越多的中青年进入上海市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老年人则由于生活习惯、传统的乡土观念等主、客观原因选择留在崇明,使崇明老龄化速度加剧。这样,便形成了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崇明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诸多困境,已成为一个值得社会给予更多关注的社会现象。关注崇明老年人口,特别是老年贫困人口中的留守老人,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崇明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们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暑期实践小组深入崇明当地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调查研究工作。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崇明县留守老人。主要是针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成年子女均已外出务工且连续一年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本次调查分别选取崇明县中心镇老人活动中心的老人、汲浜镇当地老人、xx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人(共12位)作为我们个案调查访谈的对象。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在崇明县老龄办,工作人员以座谈会的形式讲解政府对留守老人的相关政策;在民本中学,我们发放了关于关注留守老人的调查问卷;在入户典型调查中,考虑到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水平和结构性访谈的弹性大,有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的优点,因此在这次实地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福利、心理状况、社会治安等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四村12户群众。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地基本状况

  2008年末,崇明县总人口69.34万,60岁以上老人16.82万,占本地区总人口比例24.3%,这个比重在上海各区县中排第三,65岁以上老人11.87万,占本地区总人口比例17.1%,80岁及以上老人2.81万,占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16.7%。崇明县“纯老家庭”人数,2006年10.10万人,2007年12.54万人,2008年11.28万人;独居老人,2006年2.78万人,2007年3.51万人,2008年3.05万人;80岁以上的'“纯老人家庭”2006年0.75万人,2007年0.9万人,2008年2.50万人。子女都不在上海的单身独居老人79人,需特殊照顾的非老年残疾人和与未成年人同住的老人12008户,1499人。

  (二)调查结果

  浜镇当地老人代表了崇明大多数农村老人的生活情况,他们一般子女较多,大多都在上海工作,有一两个子女留在崇明,较近照顾,有什么紧急情况能够快速联系到子女,老人多有一些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由于家中没有人照顾,老人得亲自做一些家务活,有些身体较为硬朗的老人还要做农活,一般平时吃的菜都自家种的,自家吃不了也会拿到市场上去卖,老人没有退休工资,靠政府给的老年保障金过活,逢年过节子女也会定期给一些钱,比如我们去的一位99岁老人家中,老人只有一儿,已经去世,平时跟着儿媳妇生活在一起,媳妇也已经66岁了,好在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日常起居生活都能自己照顾。两个老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就靠孙桂芳老人的9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和孙桂芳老人的媳妇的6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两个的生活补贴加在一起,生活开销是够用了,但是老人媳妇说,生活在农村,要送的“人情”钱花费太多了,有时甚至比老人的日常生活开支还多,这些钱通常都是由孙子给的。农村的留守老人一般没有什么娱乐的活动,娱乐场所也较少,平时就看电视,打打牌,串门聊天,一般天一黑就关门睡觉了。

  中心镇老人活动中心的老人代表了大多数的60-65岁的老人的生活状况,他们子女较少,且多在上海工作,子女都很年轻,正是打拼事业的时候,平时很少能回家看望,就造成了这群60岁左右的老人提早的过上了留守生活。老人退休工资和子女给的钱能够满足日常所需,且这些老人较为积极的参加一些老人活动中心的活动,娱乐活动也较为丰富,比如我们到达的中心镇老人活动中心,老奶奶在排练跳舞,老爷爷在下象棋,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多位老人为我们带来自编自演的两套舞蹈,一位老爷爷不仅会多种乐器,还自己谱曲填词写了好些歌。然而老人活动室的功用到底发挥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依靠居委会领导的组织能力。因而也导致了有些老人活动室活动丰富多彩,而有些则相对单调。

  xx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人代表大多数有较高的退休工资的年纪较大的老人的生活状况,由于年纪较大了,不能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容易生病,且也不便参加老人活动中心的各种活动了,何不到疗养院去,那里条件好,环境好,又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人们认为在这里比在家里好,这里老人多,一个人在家很寂寞的。而且在护理院有医生、护士和阿姨照顾,在家的话,子女都出门上班的,平时白天就一个人在家,有事很不方便。老人们平时空闲时间会聚在一起看看电视,打打牌。如果还能运动的话,还有一些健身器材供老人使用。很多上海的老人也会到这里来养老,比如我们在采访时就遇到了一位杨浦区的老爷爷,觉得这里的环境比较好。当然也有些老人对这里的饮食不是很满意,认为娱乐活动的种类少了些。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10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xx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xx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xx镇的东北方向,距离xx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调查方法:

  xx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11

  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状况依旧较差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他们就得自己担负起生活重任。少数子女每月会给予一定的赡养费,但大部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同意,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能很拮据,一1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牵强强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

  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平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因为他们还要靠这些来猎取收入,增添家用,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饲养这些也给老人们增加了劳动负担。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量在只有5%左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人到老年,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如今,虽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经济收入不高,还是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大多数农民医药费的支出占了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想做到有病就医实在是难啊,因此,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现在通讯方便,老人一旦生病,子女马上就能得到消息,大部分老人认为如果通知子女,他们会回到身边,否则再有能力人家也瞧不起你,周围的舆论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1是打来电话询问。一些老人最关怀的事是怕自己生病时没人问,老人们发出了不求长寿,但求健康这样的悲观感慨。

  (四)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

  在调查中显示出两种安全问题,一是被欺骗,二用火用电安全。由于老人们的文化水平和鉴别能力的限制,而且现在伪造假币技术的提升,老人们很难区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张100远的假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时别人跟他说才发现。老人们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烧完后他们没有把碳火用灰覆盖掉,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老人的安全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五)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

  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老来之时,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开心地度过。大多数子女都是能尽自己的本分去赡养老人的,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子女经济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支付不起对老人的赡养钱,有的虽然也在外打工,但却搞不到钱,几千元收入自身难保,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家庭本身开销也大。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由于各家经济实力不平衡更容易产生纠纷,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还有一些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两方便会产生争吵。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得不到儿子一丁点的赡养费,媳妇更是认为他自己还有能力去干活,不需要给。这样1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农村社会养老体制的不健全也给老人的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

  (六)老人的心理、情绪问题

  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来,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在农村约64%的老人还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却是一位孤单一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独。子女外出虽是为了提高生活条件,但也因此让老人们感到孤独、无助。

  三、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经济进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农民工回家乡进展

  大部分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也并不乐观,再加上物价的上涨,在城市里任何东西都必须是花钱才能得到,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而在农村至少自己也还可以种些菜。他们外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无法赚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农村经济的进展,给他们提供生财、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来进展,在这方面村干部要做好带头工作,积极带领村民探究,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政府也应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经济上给予支援。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收入,还能是老人们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减轻老人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安安乐乐地度过晚年。

  (二)村委与子女共同努力,降低老人劳动强度

  老人的劳动强度主要体现在农忙时节,因此在农忙时村委可组织一部分离家不远的子女们回来帮忙,或是让留守老人的子女们出一些钱雇人帮忙。妇女也外出打工的尽量劝其将子女带到外地上学,不要将这个重担留给留守的父母们。

  (三)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难、无钱治病的'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老年人看病难,就连吃药、打针和患病护理都有困难。在农村要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搞好疾病预防工作。要在老年人中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大力开展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告辞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和愚昧迷信的行为作斗争,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操纵病情进展,降低常见病、老年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农村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老年人体质,搞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要普及用火、用电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五)要解决老人养老问题,有效保证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办理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村委或是乡政府还可以给以适当生活补助。

  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怀、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要办好敬老院,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四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怀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牢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制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自觉地做到尊老敬老爱老。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在调查中也发现少数老人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没能做到尊重子女,对此,老人也应该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以礼待人,和谐的家庭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

  (六)常回家看看,多组织娱乐活动

  留守老人的难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体健康,在外打工的子女也难以安心。要真正破解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农村有农村的优势,政府可在进展农业生产上找出路,加大对农村的财力与科技投入,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进行农业开发,使他们在农村有钱可赚,既不影响致富,也能照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