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乌塔读后感精选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乌塔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乌塔读后感1
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感触颇为深刻。从乌塔身上,我收获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
课文中的乌塔14岁就敢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可我们中国的孩子呢?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有的孩子连上下学也要爸爸妈妈接送。我在家里的任务就是学习,家务活从来都是妈妈做的,绝不让我插手。有一天我写完作业,又看了一会儿课外书,觉得有些无聊想帮妈妈做些家务,可妈妈总是好言相劝,我都觉得我快变成十足的书呆子了。家长们啊!请把你们的溺爱之锁打开,让我们这些“雏鹰”在大风大浪中展翅飞翔吧!
课文中讲到乌塔每到一地就查警局的电话号码,并且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不让爸爸妈妈担心。可是我就没有这个想法。有一次星期六我出外面玩了一整天,而且没有跟爸妈说去哪里玩,等回家的时候差点把爸妈急死,害得我被训斥了一通。
课文中还提到乌塔的旅费全部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打工挣的.,没有拿家里一分钱。可我们呢,每次向爸爸妈妈要上零花钱一天之内全花光了,而且也不买些有用的,也没有攒钱,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
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不乱花钱的好学生。
乌塔读后感2
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后,感想甚多。乌塔是一个年纪仅14岁的德国小朋友,她一个人几乎游遍欧洲。我认为她很独立。
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她准备了三年,阅读了很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她为了挣旅费,一人在外工作,比如:帮餐馆、在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在别人家带小孩……而且,乌塔每到一地,就先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或危险时请求帮助。她不靠别人的帮助,只用自己的能力完成了这次旅行,我真佩服乌塔!
如果换做是我,我可不敢这么做!想一想,乌塔这个外国孩子是多么的勇敢,我们这些在家被当做“小皇帝”、“小公主”的中国儿童是否也这样呢?我的妹妹连到别人家睡也不敢,真是胆小。我们都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独立,自立的小孩子。
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出独立,除非你不敢。像乌塔她很厉害,她不但一人独自外出,而且自己准备旅行必备品,包括旅费也自己挣。乌塔这种独立、自立的品质让我很佩服她,这种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我还读了一篇对我有益的文章!
乌塔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被深深地震住了,同时我也深感惭愧。
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最后还要去希腊,我真是太惊讶了!
乌塔是怎么做到的'呢?她在家里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的时候请求帮助。为了挣旅行的费用,她每个周末都去打工挣钱。
看看乌塔,再看看我们,看看我自己,现在我马上十岁了,还不敢独自一个出去,只是独自参加过一个一日的夏令营,更别提独自一人在外面过夜呢。就连现在,我都不敢一个人睡觉,也不敢自己一个人独自上学,连这点胆量我都没有,想想自己真是丢人!再看看乌塔,才14岁,独自游历了那么多国家,如果说是一个小男孩我还可以理解,可她是一个女孩,还要游遍中国,哇噻!她真是太牛了!
我要向乌塔学习,以后一定要变得胆大,像乌塔一样,独立勇敢!
乌塔读后感4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最难忘的是乌塔独自一人到国外旅游的经历。她14岁就能独立到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家旅游了。想想自己,虽然已经九岁了,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想和同学去利川旅游。回家和爸妈说了这件事,本以为他们会同意的,没想到爸爸妈妈却说:“去利川多危险呀!万一迷路或遇到坏人怎么办?不行!”我不满意的说:“如果你们总是不放心我,那我长大以后怎么独立生活?”可无论我怎么说,他们的脑袋都摇得像波浪鼓一样。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小鹰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而不是像风筝一样总是让捆绑自己的绳拽在他人手里。
不过这也不全怪家长,我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确实很差。比如,我吃饭的时候总要家长不停地催促;每次都要别人提醒才知道带好红领巾;天冷了不知道加衣服,天热了不知道减衣服……再看看乌塔,会先设计好旅行的路线和日程,提前想好出现紧急情况时的.自救措施,每到一处都会及时给家里报平安等等。
如果我也能像乌塔一样,相信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放心的,也就会答应我独自一人外出的请求。所以,我要向乌塔学习,不断地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争取有一天能够独立地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乌塔读后感5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陷入了沉思。
这篇课文讲了一位仅有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独自一人趁暑假游历欧洲,为了这次旅行,她做好充分的准备,阅读书籍、设计好旅游路线和日程、攒集旅费。每到一地,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为自我的安全措施做保障。同时,课文还描述了乌塔关心中国小朋友有没有出去旅游的机会。文中乌塔认为父母爱孩子,就应当让他们单独出门,亲自出门看一看等。
我认为:乌塔有这么好的生活本事,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外国的孩子敢于离开父母,思想很独立;第二,外国的父母愿意放手,鼓励孩子自理本事。不像中国的父母,含在嘴里怕化掉,捏在手里怕碎掉。父母总是庇护着孩子,根本不放心孩子独自外出。
就说说我自我吧!因为我的爸爸妈妈太宠我了,让我变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别说让我一个去旅行,就连从学校到教师家这短短的几分钟的路程,我爸爸都要送我一程呢!并且,学校就在我家隔壁,每一天放学,我妈妈都要来接我。
居里夫人说过:“路要靠自我去走,才能越走越宽。”是啊!让我们挣脱爸爸妈妈的溺爱,只要勇敢、有信心、有本事,前方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明亮!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爸爸妈妈请放开你们的手,让我们像一只欢乐的小鸟在属于我们自我的天空中翱翔着吧!
乌塔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乌塔》这边课文,让我受益匪浅。感触最深的是中国和德国的对孩子的教育截然不同。
课文讲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的事。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们要养成独立的习惯,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大人。
我身边的朋友,放学的时候,一半是自己回家,一半是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接回家。每天学生放学的时候,学校四周真是人山人海,全都是接孩子的大人。放寒假的'时候,家里的孩子不是补课,就是写作业,玩游戏。可乌塔就不一样了,她是一个独立的女孩,为了这里旅行,它利用假期时间出去打工,为此整整准备了3年,我们别说旅游了,连平时出去玩,大人都是全程陪同。
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下楼玩,父母不放心,自己出去旅游,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父母总是说我很小,外面的坏人太多,外面的危险太多,反正就是总有各种理由阻挡我出去,慢慢地,慢慢地,我也习惯了他们了周到的照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从心里佩服乌塔这个独立的女孩!
我觉得中国的父母应该给孩子多一点独立自主的机会,使我们得到更多的锻炼的机会,将来的生活会越过越好!
乌塔读后感7
我慢慢地读完《乌塔》,课文中乌塔那么热情,开朗,自立能力强的好品质深深地感动了我。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当我读到“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当然。”她很自然的回答道。
乌塔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多么的强啊!再看看我,都上小学四年级了,还因为别人说:“一般鬼都是在晚上吃小孩。”而不敢单独睡觉,都这么大了还和爸爸妈妈一起睡。
说起来真是惭愧呀!
我从“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看出乌塔是多么的注重实践,可我呢?整天在家里看书,
看了一本又一本的,仿佛我的世界里只有看书,虽然看了这么多的书,可到头来却没能用学习来的东西去生活中好好实践一番,都快变成书呆子了。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有计划性的小女孩,她每到一处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
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还给家了寄张明信片。
哪像我,星期五晚上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星期天晚上“加班”。
我慢慢的读完了乌塔,也一点点的经受着一场心灵的洗礼。
乌塔读后感8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不禁愣住了,心中感慨不已。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人游走四方,竟把足迹遍布了大半个欧洲!这可是何等勇气,令人勇闯天涯;那又是何等懒惰,让人足不出户呢?
在中国,有谁哪怕是大人能独自走上个十天半个月游遍亚洲已经要让人捧上天了,可欧美遍地的小冒险家们已经屡见不鲜。恐怕我不用谈美国“惊世骇俗”的对于中国学生可望不可求的教育法,也不用说枯燥的`大道理,单看看身边的小事就知道为什么美国一些乞丐都叱责中国人 “胡闹”:若有秋游、夏令营之类的活动,哪怕两三里路也会有家长不时地“跟踪大部队”;每个人总不会一无是处,而家长们总是“恨铁不成钢”,稀里哗啦地把杂七杂八的补习班一股脑儿泼到孩子身上,反倒越学越糟……这类事情基本上遍布三分之二的家庭。能怪孩子不争气吗?只能说家长太溺爱,被树阴蔽护的芽苗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整日地对孩子“捧在手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背在背上怕摔了”只能害了孩子。独立,孩子才有进步的空间。
再看看乌塔,一个仅大我3岁的女孩,整整准备三年游走欧洲!让我到她那么大也就是3年。我能准备好吗?不能!我能下决心吗?不能!我有她的胆量吗?没有!究竟为什么?为什么?不得而知。奉劝老师们上这堂课不要问学生“敢像她一样吗”,答“敢”的话,你对他们关于诚实的课全白上了。
那么,你们敢吗?唉,我也是有此心,无此胆呐!
乌塔读后感9
乌塔是一位14岁小女孩的名字,这个故事讲述了这个女孩独自一人在各国旅游。
当我读到文中的“这次趁暑假游历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终还要去希腊。”时,我大吃一惊,一个才仅有14岁的孩子居然独自一人去了那么多地方。我想起了自我,什么事都要父母帮忙做,就连去书店买书都要缠着父母,犹如一朵生活在温室中的花,依靠性很强,遇见困难从不会想办法解决。
我想:中国的'孩子此刻必须都这样,吃饭要父母哄着吃,睡觉也要哄着睡,有些甚至连自我穿衣也不会。其实,这些大多因为家长们太溺爱孩子,不明白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总认为孩子这不行,那不行,不愿放手。
这篇文中提到“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仅有我们亲自做了才会认识事物的真正一面。
我想对中国孩子们说:“不要做母鸡翅膀下的小鸡,要做雄鹰搏击长空!”也想告诉中国的父母们:“请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放手吧!”
乌塔读后感10
今天,我们学了《乌塔》这一课。
乌塔是一个14岁的德国的一个小女孩,但她却和我们中国的孩子不同,因为她一个人游闯了瑞士、米兰、奥地利等等国家。
乌塔,她是那么勇敢啊!一个人独闯意大利。想想我们,也许我们里面没有一个人敢去。亲人太娇惯我们了,主要的是我们没有常识,遇到困难也不知道求救。乌塔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查警察局的号码,那里想必遇到的困难很多,可乌塔却平安无事。
我想乌塔这样做是对的,因为这样会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也可以了解一些国家的知识,并且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她在准备去意大利的`旅费时,从不向大人要,是她自己周末去分广告单,暑假去帮人看小孩,这种做法也是对的。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乌塔就是这样做的,因为她明确的对作者说:“从电视上看到意大利许多次,但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我虽然不如我虽然现在还不如乌塔那么勇敢,但是我会从小事做起!我和乌塔相比,如她,但是我比以前好了许多,如:我爸妈不在身边,但我学会了自觉自理生活、我奶奶家里有事,我锻炼自己走路。。。。。。但与乌塔相比,我还远远不够,以后我要努力改变缺点,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多看一些书籍,增加知识,向乌塔学习,做个勇敢的人。 乌塔,这个名字深深感动了我。每个人要是都有这样的胆量,他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乌塔读后感11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一课,课文中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独自游欧洲的故事。课文中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她先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程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打个电话,告诉家长她平安无事。这篇文章最后针对德国和中国对孩子爱的方式不同,提出了怎样才算爱孩子的问题。
我认为爱孩子就应该让他们独立生活,但在中国孩子就属于小公主、小皇帝,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少有几个想自己独立,可是又被家长困境在那狭小的空间,没有自由天地,只能通过书本和电视观看世界,别说去国外,就是去国内的什么地方,家长也都不让,但是自己又在国内也非常胆小,可乌塔一个14岁的小女孩就敢独自游欧洲,胆子就这么大,可我们怎么就不行呢?
亲爱的家长,我们明白你们的良苦用心,更理解你们伟大的爱,可是我们有翅膀,请不要将它折掉;我们会站立,请不要总扶着我们走路;我们会飞翔,请让我们拥有自己的天空,请让我们展翅高飞,独自翱翔。
乌塔读后感12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明白了一个十四岁女孩独自一个人周游欧洲的故事,她的独立让我深深震憾。
乌塔对我而言,她才比我大几岁,是我的同龄人,但她的独立性却远远超过了我。在生活中,父母总是惯着我,饿了给我送面包,渴了给我递果汁。
人总是要独立的,不能长时间依靠父母,要坚强、勇敢。如果不独立,那个人就会缺乏信心,缺乏锻炼,不能适应环境。因为独立,乌塔才能到各个地方旅游;因为旅行,才能使乌塔积累经验;因为旅行,才能使乌塔有工作经验,赚到钱继续支持旅行。
假如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像乌塔一样,坚强勇敢,计划周全;我更会像乌塔一样享受每一个地方的美。
于是我跑去问妈妈:“为什么仅有外国的小孩才能独自出去旅游呢?那中国小孩呢,为什么不能去?”妈妈看了我一眼,认真地回答我说:“中国的教育方法和外国的教育方法是有区别的,外国的小孩7岁就开始独立,而我们中国的'小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15岁了自我都不会买车票呢,你会自我买吗?”我愣了一下,摇了摇头,想想还真不会。但我立刻对妈妈说:“妈妈,我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看书,多读报,慢慢地培养本事,积累知识,争取自我也能出国旅游。妈妈听了开心地点了点头。我们击掌为盟,期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仅有真正独立应对社会,人才能真正长大。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乌塔读后感13
今日,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感想很多。乌塔是德国的一位14岁的小姑娘,她用三年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三年里,她设计好旅游线路,阅读有关书籍,了解每个旅游城市特点,并且她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发宣传单,给人看小孩,自我挣够钱了旅游的钱,然后独自一人游历欧洲。
跟乌塔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孩子可"幸福"多了!父母整天把我们关在家里,不让我们外出,总是担心我们的安全。出去找同学玩也不放心,一会儿一个电话,弄得我们成了温室里的花草!
是不是乌塔的'父母不爱她,才忍心让她自我去旅游呢乌塔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是啊!看看自我,此刻别说独自去旅游了,连上超市妈妈都不让我自我去,如果整天这样把我们关在温室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长大爸爸妈妈,我已经长大了,给我锻炼的机会,我会更坚强!我们也会成为中国的"乌塔"!
乌塔读后感14
今天看了文章《乌塔》,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Uta独立旅行到欧洲很多国家的故事。看完之后我拿自己和Uta比,真的是千里之外!
我生活在一个小康家庭。我10岁了,依然过着安逸的生活。再说说上学的事。学校离家只有15分钟的`路程,但是现在我上四年级了,一次都没有一个人去过学校。先说做家务,洗衣服,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妈妈帮我洗,或者让洗衣机给我做;洗碗也是可以的,但是爸爸妈妈一般会帮忙洗干净。一篇流行的作文,说:“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很久以前就开始掌管他们的家庭,但是我种在温室里的花却没有机会去实践掌管他们的家庭。”
其实Uta和我一样,都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德国和中国的教育理念却大相径庭。在家里,父母把我当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捧在嘴里怕化,所以我恨不得永远和我在一起。在乌塔的家里,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大家都很安心,很开心。
我觉得爸爸妈妈应该学会放手;我也想向Uta学习。也许我不需要那么独立,但我需要照顾好自己。
乌塔读后感15
暑假,我又读了一遍《乌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我觉得主人公乌塔是一个热爱生活、喜欢旅游又胆大细心的女孩。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为了不让爸爸妈妈担心,她会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并且她旅游的费用有一半是自己打工挣来的!
一个14的孩子独自游历欧洲,这在我们中国父母的眼里简直不可思议。如果中国的孩子告诉父母自己想要独自去旅游,他的.父母一定会严词拒绝!中国的父母太关心孩子的安危了,他们担心孩子遇到危险,担心孩子遇到坏人,所以不敢想象孩子独自去旅游。有时就连孩子想要去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担心伤到孩子或怕孩子做不好就不让做;孩子想去做些小手工,父母担心孩子独自完成不了就要陪同做;孩子想要去做游戏,父母担心孩子跌倒摔伤就这个游戏危险不能做,那个动作不可以。久而久之,中国的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就越来越弱,越来越依赖父母,然后成为了温室里生长的禾苗。
我们不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去旅游,但是要像她一样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因为温室里生长的禾苗在风雨中是撑不了多久的,有了这种能力我们就能练就一对狂风暴雨也吹不折的翅膀,可以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
【乌塔读后感】相关文章:
《乌塔》的说课稿12-30
乌塔说课稿05-23
《乌塔》教案优秀08-02
《乌塔》教学反思10-01
乌塔教学反思06-23
乌塔的教学反思02-22
乌塔教学反思02-07
《乌塔》教学反思优秀09-19
《乌塔》读书笔记02-12
乌塔读书笔记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