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动中国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感动》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感动》读后感1
假期里,我读了《感动中国》这一本书,当我把书合上时,心中的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起。
书中塑造了37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感动中国的人物。有轮椅上的英模:张海迪,人间的`天使:邰丽华,183个孩子的父亲:丛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其中,丛飞的事迹让我十分震撼。
1994年时,丛飞是一名优秀的歌手,在一次慈善义演中,他捐出了当时带的所有现金2400元。此后,孩子们称呼他为爸爸,朋友们总叫他“丛飞大哥”。
之后,在长达11年时间里,丛飞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自己像玩命一样疯狂地演出,一收到演出费就立马寄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自己却身无分文。2005年1月,丛飞演出完毕,一头栽倒在后台。经医生诊断才得知:已经是肺癌晚期!妻子说:“我们不治了。”然而,丛飞家里总共只有1000多元的积蓄!医院给丛飞看病时,他坚持从保命的钱中拿出两万元捐给了贵州的孩子!
2006年4月20日,丛飞永远地走了。他平生捐了300多万元,却只留给自己6个月大的女儿一本相册。丛飞,在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时,还想着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捐出了他人生最后的一笔钱,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想: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平凡的人,用真爱传递这人世间最美的真情,用真情谱写着人世间最华美的乐章。所以,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倡导奉献,乐于奉献,在奉献中体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得到升华!
《感动》读后感2
翻开《寻找身边的感动——记萧山区第三届最美教师(团队)》,心中涌起延绵的感慨。这些最美教师,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工作在我们身边,奉献在我们身边;为学生做榜样,为同事做榜样,为后世做榜样。
他们的事迹平凡吗?
平凡,因为他们每天一样在上课,一样在备课,一样在改作业,一样在课后辅导,一样要照顾自己的家庭。
他们的事迹不平凡吗?
不平凡,同样的上课,他们更有效率;一样的`备课,他们能把教学设计得更合理、更有情调、更详细、更生动,甚至连字也写得更美;一样的改作业,作业改得更细致,还要随时给学生面批真正做到耳提面命;一样的课后辅导,他们做得更耐心更有人情味;而他们的家庭,一样照顾得很好。
最美教师中有特教,连手语也看不懂的我,想象不出跟那些说不出或听不懂的人怎样打交道,怎样保持自己的耐心;也有一样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体现艺术的魅力与价值,用美去打动人,用美去传递爱,这些源于自于内心的爱,相信这些最美教师们,也天天在享受美、享受爱,因为他们给世界传递爱,世界也给他们反馈美和爱,我想,这就是最高境界的教育,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
向这些身边的最美教师们学习,是让自己也变得优秀的一条捷径,我也要行动起来,努力把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让我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满意,做不到最美,也要争取做到美,加油!
《感动》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感动》这本书,十分喜欢。
“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句提醒,一个相扶,都会让忙碌的我们感到生活的温暖。”作者这句最真挚的感慨让我很受启发。
文章中写到“我”的车胎没气了,而老师傅在帮别人修车。“我”自己打气,一不小心,车胎被“我”打爆了。“我”很生气,以为是气筒有“陷阱”。老师傅笑着说:“因为别人先到,所以先帮他修。做生意就这点诚信,我一般一边给别人打气,一边摸车胎。”他的一句话说得“我”心里暖暖的。
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句提醒,一个相扶,都会让忙碌的我们感到生活的`温暖。是啊,我从这修车的师傅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善与美。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温暖。读到这,我不禁想起家里默默奉献的“老黄牛”——母亲,是她为了我的健康成长操碎了心。妈妈早晨五点就起床,为我准备好吃又营养的早餐;晚上准时六点钟做丰盛的晚餐,当妈妈看到我大口大口地吃饭菜时,就会开心地笑起来。
她对我的一句句叮嘱,曾经被我认为是啰嗦;她对我的一句句批评,我都不理解,还很生气,时常对她使坏脸色。我竟不知道这都是母亲给予我的温暖,现在想起来,我以前的做法真是有愧于母亲。
温暖你的人有很多,温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能感受到温暖的人,一定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请用你的心去感受温暖吧!
《感动》读后感4
当我读完曹文轩的《学会感动》这本书时,我的心震颤了!
作者小的时候常常处在半饥饿的状态,对于能吃上一顿饱饭的那种渴望可以说是虔诚的,能吃上那么一小点点肥肉,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他吃肥肉的那种心境令我心酸:
“肥肉吃到了嘴里,于是它爆炸了!等待多时,只有肥肉独有的油香,立即放射至你的全身,乃至你的灵魂。你,一块几乎干涸的土地,在甘霖中复苏,并陶醉。后来,你终于平静下来,像一只帆船懒洋洋地停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没有了前行的心思,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已获得,什么样的风景都已见过,心满意足了。”
把肥肉吃到如此境界,真让我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也许对我们这些已经腻到看见肥肉就控制不住发抖,好似看见一条颤颤巍巍的虫子,一想起它就想吐的'孩子们的眼里是无法理解的。但是我们能深深地体会到他们那个年代贫困与艰辛的生活。现在我理解了妈妈那一看到我撒在桌子上的饭粒就心痛的感觉,还有每次看见我剩下一半牛奶就会忍不住地说:“凡儿,你知道吗,我们国家好多贫困山区的孩子,根本就喝不上牛奶,你有牛奶喝却如此浪费。”
也许那些孩子对牛奶的向往也如作者吃肥肉时的这般心境吧!
这一刻的我对自己的这种浪费感到羞愧和不安。我在心里对妈妈说:“妈妈,我懂你的心情了,以后我会学着珍惜这一切!”
《感动》读后感5
那天,我读完了《回眸感动》这本书,这是配合教材第四单元的主题丛书。里面有很多故事打动了我,比如《交接》、《信念·希望·爱》、《九步之暖》等等。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交接》一文。
在一所农村小学里,一共有九个孩子:三个是一年级新生,四个读二年级,还有两个上三年级。学校里有一名老校长,有一天,他带着一名叫何娟子的新老师走进了教室。原来,老校长要走了,何娟子现在是同学们的新校长。
老校长为了让娟子认识每一个同学,就开始点名。
“盘山伢。”
娟子看到孩子嘴唇边上挂着两行鼻涕,就掏出手绢,把他的鼻涕轻轻擦去。
“盘小生。”
娟子看见他扣子扣错了,于是忙把他的扣子重新扣好……
回到办公室,老校长突然说:“我不走了,我要留在这里为你们做饭呢……”
娟子突然伏在老校长的肩头:“爸……”
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他们一对父女。父亲在山村奉献了一辈子,也希望自己的.儿女继承自己的工作,难能可贵的是女儿不仅把爸爸的“接力棒”接过来了,而且又要扎根在这里,即使再辛苦,也要为山村教育做贡献。由此,我想到了《桥》中的父亲,他那种不徇私情、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文中的父女真是如出一辙。《白杨》一文中的“爸爸”,为了建设边疆,他现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与文中的父女又是何等相似!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感动》读后感6
感动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xx颁奖典礼》终于播出了,我特地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一次的颁奖典礼让我十分感动,28年从事着极度危险的固体动力燃料药面微整形工作的徐立平技师;十一年来历尽艰辛,筹集善款资助一万八千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的莫振高校长;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每一份感动都让我读懂很多。
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动。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是官东,我们安徽宣城人的骄傲。20xx年6月1日,重庆东方轮船公司一艘载有456人的“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在危险面前,官东并没有退缩,他勇敢地救出了在船舱内的两名幸存者。官东虽然受死亡的威胁,行走在危险边缘,他却将那根不停输送氧气和有通讯信号的生命软管,毫不犹豫地给了被他搜救成功的第二位幸存者。他自己失去了最好的生命保障,出水后,他双眼通红,鼻孔流血,耳朵胀痛。我想,究竟是什么让他有这份勇气?在关键时刻,生死之间,为了救助遇难者,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这是真正的大无畏的英雄。他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感动》读后感7
今天早上,我上了一个网站——《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这个网站里聚集了许多的感动中国人物和事迹。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感动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叫张丽莉的教师的举措让我深受感动。
张莉莉是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的.班主任。20xx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正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马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栏杆失控,撞向学生,在这危急的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学生推开,自己被撞倒了,路面上洒满了鲜红的血。在手术后,她的第一句话句是问学生们:“孩子,不要哭,你们没事吧!”张丽莉被迫高度截肢。
世界上拥有最美丽的外貌,加上高贵的品格是属于一位最勇敢、舍身救人的张丽莉教师。张丽莉教师她虽然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一对勇敢的翅膀,她让我被阳光照耀,处处温暖,我觉得张丽莉的举动给我上了一节人生中最美的课。记得有一天,我妹妹去香港的深水湾玩水。玩着玩着,突然妹妹一不小心被大浪卷进海里,妹妹十分害怕,我发现妹妹被大浪卷进海里时,我毫不犹豫的伸手抓住妹妹的手,使劲把妹妹拉上来。妹妹说:“姐,谢谢你!”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感动》读后感8
《感动中国》是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它能让我们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泪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
陈斌强,是一位平凡的初中老师,平时教学工作比较忙。五年前,他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不但生活不能自理,而且会因为乱走而丢失。做为儿子的他,没有因为这样而嫌弃妈妈,也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照顾妈妈。为了更好的照顾妈妈,他五年如一日,“绑着妈妈”去上课。每天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喂饭,擦身、带着妈妈晒太阳……,做到工作和照顾妈妈两不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孝子”的真正内涵。
古话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比路长,子女对父母的爱只有筷子长。但是陈斌强老师对母亲的爱,有天空那么大,那么长。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陈斌强老师的孝行感动了全中国。陈斌强,做到了。
孝是儿女向善向上的动力,是成功的阶梯。我被陈斌强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他做了应该做的事,平凡而稀有,不愧为老师!身教胜于言教!看了他的.视频我感动的流泪了,感动的不仅是他对母亲的一时关爱,而是他对母亲的坚持,这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这就是一种信念,一种使命感。有了这种使命感,虽然辛苦,但他内心是幸福的!快乐的!
《感动》读后感9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感动故事全集》。刚没翻阅几个章节,就不禁潸然泪下。我自以为坚强,可没想到人世间的真情温暖了我冰冻的心灵,重新拾回了“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的美好憧憬。其中令我感动的莫过于《父亲的怀抱永远属于你》。
那年,因为父亲的“暴”脾气让女儿的童年失去了珍贵的母爱。女儿因受了同学说她是个没妈的野孩子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从此她从未露过阳光般温暖的笑容。而父亲却截然不同,自妻子弃他而去的那段时间,他正是因为女儿的支撑才活下来,并且以女儿为中心,倍加呵护。此时站在他面前冷漠的女儿令他感到心寒,可他依旧是那样爱女儿。女儿长大了,对父亲更是置之不理,并且找到了房子搬了出去。可她并不知道,她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父亲在工地上冒着生命危险而得来的。四年过去了,她在外面受尽了挫折。在回家的.那一瞬间,她扑到了久违的父亲怀中。此时此刻,女儿和父亲之间的代沟用爱填满了。这,就是亲情的力量。而让我最感动的一句话就是:我的怀抱永远欢迎你,孩子!并不华丽的话语道出了父亲的至真至爱,朴素的用心在女儿心中挤走了仇恨。试问,这是金钱利益所能够填充的吗?谁又能够与父情能匹敌呢?
同学们,如果你感受不到心里的震颤,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冷血动物”。此刻请放下你所以的恶念,感受从心底所听到的爱的呼唤吧!
《感动》读后感10
今天,我翻开一本书,偶然间看到了感动自己这篇文章,读后,我被感动了。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女钢琴家在生命垂危时仍保持着真、善、美的精神,曾让一个盗贼改邪归正。盗贼被她感动了,他终于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然而我也被感动了。
那是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级组织去看电影,名字叫暖情。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清贫的家庭里:主人公——冬冬还在上幼儿园,他的父母都下岗了,冬冬也不能再上幼儿园了,随后冬冬的妈妈又离开了家,这对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残酷呀!再加上凄凉的音乐和演员演绎得惟妙惟肖,影片催人泪下。同学们都泪流满面。
同学们被感动了,我也被感动了。我们都被冬冬的天真无邪所感动了。感动自己,感动他人和为他人所感动,实际上是一种轮回。
感动是金,你挖掘它,它将会用自身来回报你。
感动是水,你节约它,它将会变成一片汪洋大海。
感动是火,你点燃它,它将会照亮你心中的灯。
《感动》读后感1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田世国为母亲捐肾的行为不但挽救了母亲的生命,也温暖了天下慈母的心。
田世国是个从小懂事、处处为父母着想的人。当他得知母亲身患尿毒症时,坚定地做出决定,将自己的.肾给了母亲。田世国手术苏醒后说:“我有母亲了!”此时的他是多么地高兴,而读着他的故事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多好的儿子啊,多幸福的母亲啊!
田世国的故事感动着我,也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位孝敬母亲的好女儿。
李素兰奶奶已经年过半百,生活很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逢年过节总要给母亲添几件新衣裳,买一些好吃的糕点、水果。李奶奶家跟母亲家住得近,平时烧了好吃的总不忘叫母亲一起来品尝。母亲年纪大了,可还种了两亩地,李奶奶每次都是先帮母亲把活干完了,再回到自己家的田里忙活。李奶奶的母亲有老烂脚,每年都要发病,一发病就不能下床走路。每次都是李奶奶煮了饭菜送过去,风雨无阻。
有一次,李奶奶的母亲感冒迟迟不好,还引发了头晕。李奶奶不放心母亲一个人在家,可母亲又不肯住到她家去,于是她白天在自己家干活,晚上就搬到母亲家里,每晚跟母亲睡在一起,为母亲端茶送水,洗衣做饭,端屎端尿。在她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李奶奶的母亲见人就说,她能活到这么大年纪,多亏了这个女儿啊!
是啊,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将我们抚养长大。等到父母年老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那样,去照顾他们,孝顺他们,让他们安享晚年。
《感动》读后感12
《感动中国》这本书讲了十二位杰出人物的童年故事,他们分别是:高大威猛的姚明、坚强韧拔的杨利伟、任劳任怨的任长霞,乐观活泼的刘翔、同情体贴的徐本禹、热爱母亲的田世国,感动中国读后感。这些是我最佩服的人。
姚明,从小不懈努力,最终成为篮球巨星。
杨利伟,一个连木梯子都不敢爬的普通县城儿童,但满怀飞向蓝天的梦想,最终成为优秀的航天员。
任长霞,从小梦想当一名警察,也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女警长。
刘翔,从小渴望变形金刚,还和抓人游戏打上了交道,从此和体育结缘,并开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名优秀跨栏运动员。
田世国,2004年3月母亲患上尿毒症,他用过多种方法瞒住母亲,不顾自己的腰部刚动过手术,自告奋勇捐出自己的'肾,把母亲献给自己的一部分又还给了母亲。但面对手术的经济问题,他不得不辞掉律师工作,于12月前往阿联酋做法律顾问。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母亲的病治好。
林浩,一个不到10周岁的普通二年级学生,在大地震中幸存下来,又重新面对死神,救出两名同学,但他仍然觉得自己不是什么英雄偶像,只是做了一件一个班长应该做到的事。他甚至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不是偶像,我是林浩。"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感动》读后感13
《感动小学生的一百个故事》这本书,有时让我感动地流泪,有时让我高兴地拍手,有时让我陷入思考……当我打开第一页,我的心已完全沉浸在书中,眼前仿佛一幅幅画面与我擦肩而过。
让我感触很深的一个故事是《万分之一的机会》,故事中讲到甘布士欲前往纽约,可车票已经售完了,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能等到别人的临时退票,甘布士并没有放弃万分之一的机会,而是去试试,碰碰运气,果然坐上了前往纽约的火车。
这件事让我想到了前年妈妈带我去海南旅游,因为是黄金周,机票已售完,眼看这次旅游就要泡汤了,旅行社的阿姨劝我们另外选择城市,但妈妈没有放弃,坚持排队候补机位,看看有谁临时退票,果然在临行的'前一天有人退票,我们终于坐上了前往海南的飞机。
妈妈常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我知道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你也要去试试,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就像这篇故事一样,甘布士是个乐观的人,他有一颗乐观心态的恒心,在人生遇到挫折时,凡事都往好处想,哪怕就只有一点点的机会,也不要轻易放过,要去尝试,那我们就会成功。
《感动》读后感14
《平凡的感动》是记载和放大发端于网络、传颂于社会、感动了中国的“最美人物”和“最美故事”,该书用群众的语言、朴实的文风讲述平凡英雄的故事,希望《平凡的感动》一书能够激励更多当今社会的人参与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平凡的感动》一书中记录了七十个典型人物,他们都是当今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或在平凡之中默默坚守,或在关键时刻毅然择善,用他们爱心和壮举提升了社会道德的高度、也为全社会树立了德行的楷模,为全社会标明了道德追求的方向和刻度。
我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追求,坚持正确导向,高扬主流舆论,传递美好情感,守护道德良知,把最美故事持续不断地讲下去,把最美精神绵延不绝地传下去,激励和鼓舞更多的身边人砥砺品格、提升自我,凝聚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大力宣扬平凡英雄的义行善举,热情讴歌他们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让寻找美、传播美、倡导美、践行美在全社会上蔚然成风。
该书将成为人们规范思想行为、提升完善自我的道德准则,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要把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作为媒体责任和职业追求,激励更多的人见贤思齐、身体力行、秉持最美理念,筑牢道德基石,我要用自已的点滴善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感动》读后感15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是他的孝心深深感动了我。
陈斌强自小就被母亲独自养大,但之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当他得知母亲想和自己一起住,便带上母亲。而那时陈斌强的儿子还不足两岁,可他硬是将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为了照顾母亲,陈斌强用一条带子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去上班,开始他的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他不可能撑得过一年,可他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每天都背着母亲去上班。每天9点服侍母亲睡觉,凌晨1点送母亲上厕所,早上5点起床打扫卫生,7点又去上班。
陈斌强他是从内心之中为母亲付出,是他明白母亲养大自己是多么辛苦,所以现在才会无私的付出。而不像世上的一小部分人,平时就假装孝顺,可是什么事也不做,直到父母死了才知道后悔。陈斌强的`孝心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他内心之中是真正爱母亲的。
在生活中,我的孝心还不够,有一次,妈妈叫我去扫地,我说:“不去,我要玩电脑。”后来叫了几次我也不去,最后妈妈要打我,我才去扫地。可看了陈斌强的故事,我很惭愧,一定要改正过来。
一个人的孝心很重要,我要向陈斌强学习,为母亲帮忙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