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心得(集合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
去年9月27日在省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由傅雷次子付敏编的《傅雷家书》,历时一年时间,今早方才读完。买此书的初衷是为了学习傅雷教子经验,为自己教育孩子提供借鉴,不想在读书过程中却使自己颇受教育。
书中大多内容都是在和儿子谈论艺术,字里行间虽不乏爱子之情,但更像是两个艺术家在进行艺术探讨。他们谈音乐、谈文学、谈美术、谈雕塑,古今中外无所不谈。
读傅雷家书,常常能引起强烈的共鸣,觉得自己和傅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他比我更优秀,更善于表达。自己曾经有过的感觉,他都能用很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全书富含哲理的语句很多,读时我常会想起自己前几年所写的《与弟书》,那里面有我对人生的看法。但我的思想远不及傅雷的那样深刻、博大。家书中这么多饱含哲理的语句,若不是自身修为极高,定时用了很多的心力。
傅雷夫妇对孩子的爱之深切,感觉有时近乎病态,但若想象他们当时的处境,就不足为奇了。儿子只身异国,而且常常不知或无暇写信,牵挂孩子到如此程度也在情理之中。
家属中设计编者傅聪的地方不多,但我觉得对我却受益很大。傅聪毕业后在北京的中学教书,他不畏艰苦,不怕寂寞,对工作兢兢业业,钻研教法,总结自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他的这种工作态度,正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我之所以觉得《傅雷家书》让我从中颇受教育,是因为文中教导傅聪夫妻相处之道,持家理财之法,都是我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如果我和妻能早些读读此书,在相处和理财方面会少走很多弯路。
我很佩服傅雷的才思,他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一年时间只是匆匆读完了此书,以后还要慢慢的细读,认真的记好笔记和反思。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2
《傅雷家书》是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一座启迪心灵的宝座,让人受益终身。
在家书中,傅雷似乎什么都懂,因为各种各样的内容都能在其中呈现。他指导傅聪的音乐以及生活,他评论中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发展,他追述中国石刻画的.来源,他还会去听演奏并与儿子谈论其中的优缺点。他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而且傅雷与儿子说的一些经验,一起谈论都是言传身教的,并不会只是嘴皮子工夫。不管是看了一本书,翻译了一篇文章,听了一些昆曲,一旦有所感悟都会与妻儿分享,并且,在傅聪已经为人父时,傅雷也是会提醒傅聪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儿子身在国外,但是傅雷仍然会给傅聪寄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叫他不要忘记中华民族的音乐气质。看来,他不仅要自己当一个爱国的赤字,也要他的儿子成为和他一样热爱祖国的人。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啊!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3
正如杜甫所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雪片般的家书就包含着亲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这本《傅雷家书》依然如此。
仔细阅读,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夫妇对儿子的爱和期待。无论他们对艺术的谆谆教诲,还是对生活的千言万语,我都品味着深厚的亲情。
傅聪已经出国很多年了。为了避免他忘记中国的文化传统,傅雷不断地把中国名字寄给他,建议他的儿子每天写一些中文日记,并坚持用中文写信。虽然他的儿子更好地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但他有耐心的语言和西方的文字,一步一步地指导他的儿子。
在我看来,与许多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不同,傅雷和傅聪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像一个亲密的人,和儿子谈论:他们谈论艺术,理想的艺术同行;他们谈论婚姻,只有平静、含蓄、温柔的感情才能持久;他们谈论中西文化的异同,等等。
合上书,闭上眼睛。想起父母,他们可能没有傅雷夫妇那么博学,但他们试图让我们学会感恩,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我沉浸在这本书里流淌的爱中,久久无法自拔。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4
在这个假期我阅读了一本名叫《傅雷家书》,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对一位爱孩子的爱。
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他或是知识渊博,或是大有作为,但不论他是什么样的一个身份,他们都是自己孩子心目中的超人,也正是有了他们,家才变得可靠。
在阅读傅雷家书时,能从字里行间中读出父亲平时说不出来的话,处处皆是浓浓的亲情。从文中的句子中可以看出父亲那种不同于母亲那深沉的爱: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因为傅雷渴望自己的.孩子十分的优秀,所以在他的孩子小的时候,傅雷是又打又骂,从而造成了一种父子之间的隔阂,而这句话也说出了许多父亲的心声。
在书里,那位父亲对儿子的学业和兴趣爱好了如指掌,看得出来其实傅雷是十分关心自己的儿子的,还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向导。
从这些语句中我也有所收获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它告诉了我凡事要有一个度;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坦,工作反而会顺利。它告诉了我怎么应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平时对我无微不至,虽然我们的话不算很多,我却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对我的爱,他的话语很少,一张嘴就是人生大道理,这难免会让我感到厌烦,可每当这时,他总是十分耐心的说一句都是为了你好呀。父亲这深沉的爱怎么能用普普通通的文字来表达呢,有些事情不能用眼,而应该用心。希望等你闲下来时,认真看看这本书,再仔细想想自己的父亲。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5
我没有读完这本书,因为真的很难理解傅雷对儿子的爱,也许是因为心态不够冷静!感觉他们的爱就像502粘胶,让我觉得有点无法接受!我明白,作为一个父亲,我看不到他的孩子在外面努力学习的沮丧,但我不能接受父亲管理的一切,想要统治孩子世界的父亲的爱太猖獗了!也许我仍然认为,作为一个父亲,只要他能在关键时刻引导他的孩子,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方向。
鉴于此,我认为一个模范父亲应该是这样的:
1.了解孩子的方式不是完整地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而是留出很大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发挥;相反,在适当的时候平静地说出你的观点,但不要太在意!
2.努力为孩子创造自己想要的条件,特别是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释放自己的兴趣爱好。
3.简单来说,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不要什么都做,但是在该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出现!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6
假期我读了《傅雷家书》,说实话开始读时,看到长篇的文字,我头都大了。第一感觉:没意思!
可慢慢读下去以后,我渐渐感受到了傅雷的良苦用心。傅雷先生从1954年至1966年6月写的186封书信中(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对我们学生来说,更值得一读。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7
人们常说,寒假是我们超越其他学生的关键时期。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假期,我拿起课外书籍来提高我的阅读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推荐的书肯定会很无聊,但我认为这只会磨练他们的意志。傅雷的书让我很感动。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给孩子写的一封信,里面包含了他们对孩子的思念和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在信中,傅雷经常用自己的例子来警告孩子,孩子言行谨慎,自己做事。
与此同时,傅雷听到孩子出了什么事,他也会在信中给孩子一些建议。当他听到孩子做错事时,他也会在信中教孩子。他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向导,也是孩子情感道路上的伴侣。当孩子在情感道路上受阻时,他也会给孩子一些指导。他给孩子的每一封信都充满了他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和爱。估计世界上所有的父亲都是这样,他们总是无形中透露出浓浓的`爱。
在这本书中,我感觉到一位父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儿子的爱,这实际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8
傅雷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傅雷家书》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着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做为父亲,傅雷即可亲又可敬,尤如心心相印的朋友,傅雷对待孩子除了严肃、严厉外,又不失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与温馨。在孩子经受痛苦时,傅雷鼓励孩子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在书信的来往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一位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书信的主题很广,也很杂。
身为美术评论家的父亲,总是与孩子评论国外的钢琴曲。巴哈的,亦或是贝多芬的,也有可能是肖邦的。也在同一首曲子上进行讨论在壹陆陆零年贰月壹日夜的信,甚至还附带了关于莫扎特的较为全面的音乐笔记。
同时又身为教育家的父亲,在每一次书信的`来往中,都没有提出大空话,而是以孩子的一些举动,来以亲切的口吻告诫孩子。在壹玖陆零年捌月伍日的书信上,因为孩子将“聪”字的草书写法不对,傅雷先生指出,并希望他能注意。
这位父亲,也教会了孩子“礼”字的深切含义, 家中吃饭时,要求孩子食不语,不许随意讲话,咀嚼食物嘴里不许发出声响,舀汤时不许滴洒在餐桌上,饭后要记住把餐凳放入餐桌下;家里的物品用完后,要有规矩地放回去,非凡是书,不可以随意乱放;对人客气,尤其是师长或老年人,说话时态度要谦和,手要垂直放在身体旁边,人要站直,即或坚持真理也必须注重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等。
1954年,翻译家傅雷之子远赴波兰学习音乐,于是傅雷便将叮咛与牵挂写成一封封家书,寄往国外。多年以后,傅聪成为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而傅雷夫妇已在“__”中去世。后来傅聪回忆起《傅雷家书》说,我不敢看,每一次要看都太激动,整天就没法工作,太动感情了,没法看。
《傅雷家书》每一句话,看似是对孩子的建言,又似乎是暗示我们应该去体谅父母。虽然有许多的暴风骤雨,但父母永远是我们的港湾。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9
《傅雷家书》是中国文艺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敏、傅聪的家书摘编,写于1954年至1996年6月。
这是一本艺术徒修养的书,也是一本充满父爱的教子文章。正是这本《傅雷家书》的传播,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傅雷夫妇成为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典范。
家书反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道德和道德传统,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在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作为一个关心儿子的父亲,关注儿子的一举一动,而且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人”与他多年的经验和社会推测儿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给出独特的观点,更作为一个路灯,为儿子设计处理即将到来的事情,保持平静的心态,也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的分析,帮助儿子作为朋友吸取教训,让他引以为戒。
“鼓苗助长”和“棍棒下出孝子”也逐渐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方法,后来出现了根深蒂固的趋势。但他们忘记了,他们没有傅雷的言行素质。光学傅雷的“打”字长期以来一直有“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想法,于是孩子尝到了父母身边的辱骂、拳头的味道、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痛苦。渐渐地,孩子们开始失去信心和独特的活泼。傅雷想通了,即使他的晚年是因为文化_原因是痛苦的,但他很高兴和儿子成为亲密的朋友。这……也许是父亲。
傅雷的书给了我们过去的历史,打开了一扇小窗户,但可以看到一切,很好地保存了宝贵的记忆,因为它的存在,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清楚地解释,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生活的标准。傅雷的书不仅教人们立身处事,而且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字里行间透露的感情令人感动。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父母可能没有傅雷先生那么有知识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但他们用全部精力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只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未来,比他们生活得更好,这是所有父母所期望的。为了我们,他们放弃了他们最初坚持的理想,让他们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平庸。
当我们有不服从的想法时,他们看着它,但无能为力。孩子们,路还很长,不要绝望。他们不在乎,也不在乎,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沟通。只有他们没有一个最爱你的人。想想看,他们也会很累,当他们不快乐时会很悲伤,当他们绝望时会流泪。不要因为他们是父母而抹去他们所有的弱点。别忘了他们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也是孩子。
感谢傅雷家书在我最懵懂的时候给了我一课。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0
《傅雷家书》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书中我也读懂了自己应对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脚乱地去过。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不去因为琐事而放宽自己的事业要求。不因为自己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分内的学习任务。做好自己,老师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多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理解你,懂你。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之后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1
这周,我读了一本叫傅雷家书的书。读完后,我只觉得心里有一种微妙的温暖,这可能是父爱的感觉。
傅雷心中首先强调的是傅聪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教儿子谦虚,严谨,礼仪得体,遇到困难不气馁,成功不骄傲,爱祖国。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有,人格优秀的艺术家。与此同时,他还指导傅聪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结合工作和休息,正确的财务管理,如何处理婚姻和爱情等问题,他向傅聪提出了建议。傅雷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造诣高的人,也为傅聪的音乐指明了道路。他还鼓励他从诗歌、戏剧、艺术等艺术类别中吸收更多的营养,并把书寄给他。
在我看来,傅雷是傅聪一生中的一盏指示灯。他不仅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也是一位好老师和好朋友,他给了傅聪建议和关心。这封信透露了他深深的父爱,充满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傅雷家书中的种子。种植生活真理也让我受益匪浅。家庭成员不仅传达了父子之间的爱,也传达了生活哲学的传承。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2
傅雷与长子傅聪的家书成就了这本闻名世界的不朽之作——《傅雷家书》。
看完这本书发现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严格,这与他儿时的经历有关。在他小时候,父亲、儿女们的去世给他母亲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傅雷身上。傅雷从小在不识字母亲的辅导下学习,过着修道院般的生活。在外人眼里他天才、勤奋、孤僻、为学严谨。正是这样的童年经历才使他对自己儿子们教育儿子格外严厉。以致于傅聪小时候偶然有一次在楼下练琴分心,楼上的'傅雷听出异常后,便下楼狠狠地打了傅聪一顿。
这是一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育书。但在这严肃中却流露着一丝温情。在送儿子出国后,傅雷竟有些伤心,悲伤之时感慨颇多,想到父子一别不知何时在相见,懊悔自己没能与儿子好好相处,责备自己不应该与儿子傅聪争辩音乐问题,在他的童年时期对他太过严格……但我相信傅聪通过家书的沟通一定理解了父亲的所做作为。若不是父亲的严厉、父亲孜孜不倦的教诲,他的成就可能也不会这么高了。
傅聪虽然拥有一位严父,但也拥有一位典雅、贤淑、爱他的妈妈,在离别的几天里,她每天都哭,哭得眼睛都肿得不像样子了,后面时而给儿子写信。无论傅雷脾气有多暴躁,她都忍了。竟然还向儿子解释,希望他理解父亲对他的种种行为。这是怎样一位宽宏大度、博爱的母亲呀!
傅雷家书带给我们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他们的家规明确,父亲对儿子严厉。但在我们这个年代,父母对我们过于严厉,我们便会抱怨,有时甚至与父母吵架。读完《傅雷家书》后,我们应该换位思考,透过严厉、说教看见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要向傅聪学习,理解父母的所做所为。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3
父爱总是难以琢磨,而《傅雷家书》中展现了傅雷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深切爱意。即使是旁观者,仍能感受到——跨过千里万里,父子之间的浓浓关心,在书信中传递。一位父亲,把爱,把一切,藏在一封封家书中,用心烘焙。
如潺潺清溪,藏爱山涧中,父爱令人感动。
为爱撑起一只长篙,去跨过山河大海。你听,那是傅聪的琴声。如此成就,免不了傅雷对他的教育及引导,让傅聪发扬自己的优点。你听,那是莫扎特的琴声,如此天赐,免不了他父亲的熏陶,放弃了宫廷乐师的荣耀,只为成就儿子的梦想。你听,那是肖邦的琴声,如此高峰,免不了父亲对他的教导,及时发现音乐才华并毫不犹豫地支持,让他成为音乐天才,演绎一曲心灵的乐曲,献给付出的爱。
父爱就是如此恢弘,从不说出口,但一定要用行动去证明。
如舒卷的白云,藏爱在苍穹,父爱促人猛醒。
凡仕臣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曾国藩告诫儿子,在平淡家常中又不失真知良言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梁启超可谓是一名伟大的父亲,以独特的爱教导孩子成为国家栋梁,告诫他们,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表现在傅聪失意给予鼓励,正确引导;得意时予以鞭策,挫其锋芒。如此,踏着奋飞的`脚步,去寻找那洒落的爱。
感情是纯真的,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这质朴的就是爱。
如自由翱翔的鸥鸟,藏爱大海中,父爱引人遐思。
让爱插上翅膀,飞向心田,巴尔扎克不听父亲的教诲,可最后发现读书的重要,成为了大作家;达尔文的兴趣和爱好,不被老达尔文认可,可随着时间推迟,老达尔文认可了他;伏尔泰小时便有异于常人的天资,他的父亲一直支持他,并在自身的条件下创造了一个伟人。眼前的风景一闪而过,但良好的父爱总能抓住教育的契机。
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爱有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这也许就是父爱与他爱的区别。不是吗?傅雷对儿子爱不在于纸上话家常,而是考虑怎么把爱放在纸上。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4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和儿子之间的书信汇编而成的集子,这本书充满了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和爱。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父亲形象。他不断用自己的'经验教育和激励儿子。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父亲,只知道如何批评他的儿子。但他对儿子充满了爱。但他会把严厉变成爱,批评变成关心,惩罚变成关心。
在与儿子傅聪交往的家书中,很多方面都对儿子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尽力为儿子分享,帮儿子提建议,解决问题。从而带领儿子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出众的艺术家。在傅雷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父子俩对学术问题的激烈讨论;亲切讨论生活和人际交往;我们也可以看到彼此的思念和关怀。傅聪的好朋友恩德因为手术卧床不起。傅雷让傅聪无论多忙都要写封信。傅雷通过这件事教傅聪,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证明你的心,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你的心。对待朋友不能那么粗心,天生不是薄的人,在行动中做薄,是最冤枉的,不能犯,就像一个不淘气的人玩淘气,结果吃亏,是事实。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5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家书》,创作于1945~1966经历了——初期,——前,傅聪去波兰留学。此后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故名“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父子之间交流艺术的平台,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荣誉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气息。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连上几个小时的'琴。不过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己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去。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当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顿时热泪纵横。
父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己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将永远影响着我们。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心得06-15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3-01
(经典)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9-27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07-23
(经典)《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12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1-12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1-09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28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1-11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