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精选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 1
暑假期间,我与父亲共同阅读了一本神奇的书。它名为《别逗了,费曼先生》,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的自传小说。这本书讲述了他堪称奇幻的一生中所发生的一些平凡小事,让人们更了解伟大科学家平易近人的一面。在费曼先生幽默的笔触下,那些生动有趣的语言下也蕴含着丰厚的哲理气息,这本书读起来使人捧腹,一笑之后心中又顿悟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得了解一下这位作者——理查德·费曼,他在1918年出生于纽约市,从小对科学探究便有浓厚兴趣,1942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二战期间对原子弹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1965年,他因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之外,费曼先生拥有艺术家、密码破译专家、邦戈鼓手等等头衔。真的有些不可思议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吧!
就从费曼小时候讲起吧。这本自传中,从小,他便喜欢做一些实验。买来旧收音机自己修好,观察细胞的活动,甚至在家用酒精点火而烧着了窗帘;稍大些后,他开始将书中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收获了不小的成果。后来,秉承着对科学的执着,费曼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这本书没有讲述他是如何苦心将那些复杂的定理推导出来的,而是讲述那些生活中的趣事。
费曼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探寻的勇气,因此,在每天的高强度用脑之余,他还能静下心来观察生活,品味生活之乐。甚至搞出一些恶作剧,来在平凡无奇的生活中创造乐趣。
在他和一众科学家研究原子弹时,由办公室内柜子密码的漏洞而产生一系列的活动,最终成为了一位密码破译大师;在他于西班牙任教的几年中,出于对西班牙乐曲的狂热爱好,他试着加入了一支桑巴乐队,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鼓手;他想要成为一位画家,于是在进行了一些练习后,他就真的成为了绘画高手。
费曼先生以玩笑的语气讲出了他堪称传奇的一生。一个人的一辈子,竟然能发生这么多奇妙而又疯狂的事情,真是令人惊叹。
费曼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一味地冥思苦想,而是从生活中发现疑问,在解决的过程。就举个例子吧,他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探究始于在食堂看人扔盘子,出于对生活处处的仔细观察,他发现在旋转过程中,盘子的旋转速度与盘子上校徽的旋转速度不一样,他开始展开进一步推论,最终撰写出了大名鼎鼎的《物理定律的特征》,获得诺贝尔奖。
看了这本书,我不禁思考,费曼真的是一个举世无双的天才吗?抛开个人的天赋差异,其实,费曼最出色的一点在于他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书中,费曼提到,他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对未知、对真理的好奇。首先,在学习上来说吧,他想要弄明白一个事物的本质,就会动手去做实验,即使一些原理看似已经摆在眼前,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在投入实践中,像发了疯一般去研究,也总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他对待科学坦诚的态度着实让人敬佩。其次,在日常的生活中,费曼先生带着一双善于探寻的眼睛,他就是热爱着发现,当然,也总是能注意到常人发现不了的细节,再投入研究。正如新京报所说:“费曼寻找的是严肃的乐趣,是他面对自然时发出的赞叹,不只是人们口中伟大的自然奇迹,也包括自然任何微小的组成部分,因为每个微小部分都像整体一样,具有令人惊叹的美。”再者,费曼敢于质疑所谓的真理,他敢于站在众人面前,将自己异于真理的结论讲出来,想办法让他人听懂,这也就是他的伟大之处了。
这就是这本神奇的书《别逗了,费曼先生》带给我的收获。看了这些之后,让我们像费曼先生一样,抛开内心繁重的枷锁,真正体验一下生活、探寻一次生活吧!或许,你就是下一个“费曼先生”呢?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 2
一直久仰费曼的大名,今天终于读完了他的自传《别逗了,费曼先生》,还不错,但不像想象得那么好看。费曼多才多艺,会打手鼓、绘画、开锁,而且都是专业水准,但是并没有觉得他特别逗,可能是我这个人比较古板,没有幽默感吧。
费曼性格率真,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人。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他的束缚不像对一般人那么大,他居然花了不少篇幅描写他在酒吧泡妞的经历,估计别的诺奖得主不会这么坦率。
有两件事印象比较深刻:
一是关于学日语。比如对您的花园要尊陈“漂亮的”,我的则要谦卑地说成“破花园”,庙宇的必须是“高贵的”。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对象做,要用不同的说法,即使在严谨的科学领域也是这样,我做的研究一定是“破的”,别人的研究必须是“好的.”。这让让费曼无法忍受,于是果断放弃学习日语。这也说明了语言的学习是不需要天赋的,你不必像费曼那么聪明,只需要努力即可。
另一件是他拒绝了另一所名校的高新聘请。给出的理由居然是:他一直有个梦想,要找个情人,假如有了这么多钱,他真的会么做,给她买房子,买衣服,还要哄她开心,烦恼会很多。也许这是真正的理由,也许是开玩笑,但是你能感觉到这的确是一个纯粹的人,从心所欲,率性而活,更遵从内心的感觉。
这本书之所以比较出名,和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头有一定的关系,看看还是不错的。我最主要的体会就是不要把生活搞得那么严肃,开开玩笑、搞搞恶作剧,活跃一下氛围挺好的。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 3
我们从初中到大学都是学的经典的物理课程,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结束了,没有涉及到量子理论,费曼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但他的成就在这本书里并不过多体现,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费曼的其它方面。
象许多其它伟大科学家一样,费曼从小热爱捣鼓,用灯泡搭建电路,修收音机,装报警器等等,他总是说他运气好,碰巧就解决了问题,其实都是他热爱这些东西,花的时间多,遇到了问题能死磕到底。
善于动脑筋,在姑妈家的餐馆当服务生时,就发明电话提示卡片,快速切土豆的机器等等,动手能力极强。
爱搞恶作剧,偷同学的门;用并不懂的意大利语给自行车开道;打开了保险柜的门之后给他留字条,还要跟进去看他的脸都被吓绿了;给征兵体检的医生制造了精神缺陷的假象等等。
喜欢上开保险柜,为此还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保险锁,利用各种机会都搞保险锁的密码,通过概率来计算开锁时间,通过不经意的给别人开锁,他获得了大量的乐趣,也令人目瞪口呆。
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费曼的鼓打的很好,还参加了乐队,出了唱片。晚年还学起了画画,竟还能卖到钱,这可不容易啊,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他能静下心来,心无旁鹜的`死磕精神,包括他能够破译古代文字也得益于此。
费曼能够将所学的东西活学所用,任何知识点都能对应到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例子,善于发现规律,还没有学习几何就能自己推导三角公式。
费曼做事严格认真,不人云亦云,在课本修订委员会审订课本时,二百多本书,他每一本都认真研究,认真打分
从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并不象我们经常听到的,美国人不注重算术,费曼算的非常快,还有个家伙连对数表都会背的下来。
总之,这本书是一个老少皆益的好书,很值得大家一看。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 4
《别逗了,费曼先生》是一本别具一格的传记,它以独特视角展现了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精彩绝伦的一生。这本书没有拘泥于传统传记对学术成就的单调罗列,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勾勒出一个充满好奇心、幽默风趣且极具叛逆精神的费曼形象,让读者得以深入了解这位科学巨匠鲜为人知的一面。
书中,费曼就像一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顽童。无论是探索玛雅象形文字的奥秘,还是钻研保险柜的开锁技巧,他都全身心投入,展现出对未知事物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好奇心驱使他打破常规,不断探索新领域。在科研上,他不满足于已有的理论框架,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如在量子电动力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他的好奇心成为他在科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也让我意识到,好奇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只有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才能不断发现新的可能。
费曼的幽默风趣贯穿全书。他总能以诙谐的方式看待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将严肃的科研工作和生活琐事变得妙趣横生。在参与曼哈顿计划时,面对紧张压抑的`工作环境,他用各种恶作剧和幽默调侃来缓解压力,让身边的人在繁重的工作中找到乐趣。他的幽默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应对困难的智慧,提醒着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不妨以轻松乐观的心态去化解,保持积极向上的心境。
然而,费曼并非单纯的 “顽童”,他对科学有着坚定不移的执着与热爱。尽管他的行事风格不拘一格,但在科研上却严谨认真,为追求真理不惜付出巨大努力。他在科学研究中注重实践,通过亲手实验来验证理论,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是他取得卓越成就的关键。他的执着让我明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唯有坚定信念,持之以恒,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抵达成功的彼岸。
《别逗了,费曼先生》让我认识到,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仅有着卓越的学术成就,更有着丰富的人格魅力。费曼以他的好奇心、幽默风趣和对科学的执着,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独特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兴趣,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用坚定的信念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 5
读完《别逗了,费曼先生》,我仿佛经历了一场与一位绝世奇人的奇妙冒险,费曼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这本书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全方位地展现了费曼在科学与生活交织的舞台上,跳出常规舞步的精彩人生。
费曼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他那打破常规的勇气与智慧。在学术领域,他不盲目跟从传统理论,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例如在研究量子电动力学时,他独辟蹊径,创立了费曼图等独特的研究方法,为该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这种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束缚的精神,源于他对科学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真理的无畏追求。在生活中,他同样不拘泥于世俗的规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体验和探索世界。他学习绘画、打邦戈鼓,尝试各种看似与物理研究毫无关联的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了 “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他的经历让我明白,常规固然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但只有打破常规,才能开拓出更广阔的视野,发现更多生活与知识的可能性。
费曼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这种热情体现在他对每一件事情的全身心投入上。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他都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去对待。他在巴西教物理时,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而是试图真正改变学生对物理的看法,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他对打邦戈鼓的热爱也是如此,为了能演奏出更好的音乐,他刻苦练习,甚至深入研究非洲音乐文化。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全身心投入,让他的人生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也让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常常因为各种琐事而忽略了对事物本身的热情,是否真正用心去体验每一个当下。
书中还展现了费曼的谦逊与真诚。尽管他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他从不自满,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之心。他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其他科学家,都毫无保留。他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和帮助他人。这种谦逊与真诚,使他不仅在学术上备受尊敬,在生活中也赢得了众多真挚的友谊。
《别逗了,费曼先生》不仅仅是关于一位伟大科学家的故事,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如何追求真理的启示录。费曼以他独特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勇敢地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保持谦逊与真诚,这样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出无限的精彩。
【《别逗了,费曼先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别逗了,时间不是金钱》有感07-03
逗老板的成功事例06-13
小班语言逗蚂蚁教案09-27
中班语言逗蚂蚁教案02-21
曼巴精神读后感10-13
《曼巴精神》读后感03-12
《赵一曼》读后感10-19
逗孩子读后感优秀01-23
小班语言活动逗蚂蚁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