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时间:2024-07-28 16:30: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1

  《<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将全新的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经实践证明的、使用方便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该模式包括建立学习情感的连接,营造学习环境,设计学习体验,教授内容、技巧与概念,教授知识的应用与拓展,评价学习。

  作者玛丽亚·哈迪曼(Mariale Hardiman)是神经教育倡议的创始人,这一倡议联合了很多学校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不同部门。哈迪曼博士的著作集中在神经与认知科学及教育学三者的交叉研究上,她致力于把脑科学的相关研究介绍给教育者,以更好地指导教与学。她制定的以脑导向的教学模型,引起了教育者们广泛的兴趣。

  玛利亚。哈迪曼在本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了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和实践案例,帮助教师促进学生的进步,同时获得专业发展。

  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尽管每一个脑—目标被表征为相对分离的部分,但是这六个部分之间却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指导框架。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目标,首先必须从探索情感与学习的相互关系开始。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是我们学习BBT教学模式旅程的开始。压力影响学习,同时积极情绪能提升学习体验。营造学习的情绪氛围可能是我们老师每日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在BBT模式中,我们教师应该从两个层面来考量情绪氛围。第一,营造班级的基本氛围——一种快乐的、充满创造性并且安全的学习环境。第二,有目的地在一个学习计划中设计活动,让学生与内容建立情感联结。我们大部分人都会遭遇负性或者压力十足的感受,所以,在学校环境里需要学习的时候,理解并阻止压力情景下的注意力转移很重要。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的策略可以是运用积极语言——表扬和含蓄的命令。我们老师总是很自然地表扬学生好的行为。但是所有的赞扬对学习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不总是有效的。之前我表扬学生时,会笼统性地表扬,后来改变了方法方式,发现对具体行为的表扬对巩固和塑造行为更为有效。比如,课堂上进行四人小组讨论问题时,我请某个小组上台汇报或表演时,总有那么几个小组成员会趁机嘀嘀咕咕,说着题外话,我点名批评或反问“你坐好了吗?”,远没有表扬坐的端正、认真倾听的同学效果好。只要我一表扬哪位同学坐的端正,其他同学一定会瞬间齐刷刷地坐姿端正,认真听讲。

  所以,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应避免使用“含蓄的命令”。我们应该营造一种滋养的氛围,致力于发展这样一种教学文化: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积极的语言无处不在。我们应该使课堂氛围有利于学习,并且成为让学生牢记不忘的快乐时光,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2

  《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本书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我的教学,开阔我的眼界,为了今后教学提供了一个框架。

  一、营造情绪氛围,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脑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负面情绪对人的注意、学习和记忆都有很大的损害,而积极情绪能影响认知连接的广度,让人在创造性思维的测量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创建和保持积极的、创造性情绪氛围的主要角色,要积极营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能提升积极情绪的活动中来;要巧妙设计活动,让学生与学习内容或技能建立情感连接。作者介绍了不少具体的举措,如表扬学生的具体行为、对学生的努力做出评价、构建师生之间无时不在的沟通文化场、通过仪式建立群体认同、测试学生情绪的温度、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结、让幽默和艺术充盈课堂,等等。安全感是课堂情感氛围的核心,学生在舒适和自信的环境中,能够学的更好。

  当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意料之外的事情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对信息的记忆也会明显增强。物理环境的经常性变化是吸引注意和提供视觉刺激的有效工具,选择性地注意也有利于大脑滤除那些既无关也无用的信息,促进思维的聚焦。研究表明,学生在有着大落地窗能充分享受自然光线的教室里学习,成绩要比在日光灯下学习提高至少20%,而各种各样的噪声,则对学习有着明显的干扰作用,即使是那些轻松的背景音乐在需要学生进行高级认知处理时也会成为一种干扰。秩序和美,是教室里的两个关键因素,有规律常地调整座位、改变视觉显示的方式、经常增加与教学有关的物品同时去掉那些无关的物品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刺激,提升注意力。

  二、设计学习体验,让学生习得知识

  如果你正在拼一个复杂的拼图,在没有看到过包装盒外面完整的情况下,要想完成整个拼图会非常困难。了解完整的会使每一片单个的拼图更有意义,这样的情况用在学习上也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学生不了解一个单元的整体结构,只是跟着教师一章一节地去学习知识,就很有可能错过有关这一单元的整体概念,甚至建立不起全局的观念。设计学习体验,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单元学习概念图或者相关知识的逻辑关系图,并在学习之间呈现给学生,让大家都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哪些是已经知道的,哪些需要着力去公关,让学生依着课程地图有序地开展学习。孤立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通常会觉得这些内容非常枯燥,还经常会被弄糊涂,概念图非常重要,它能清晰地告诉学生何为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与这样一个假设:“学会思考”依赖于“习得知识”,欲成为高效的思想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来适应当今的社会文化和胜任日常生活。学习和记忆如影随形,学习是对新信息的掌握习得,记忆则允许该信息存储并在一段时间后对其唤醒提取。学习从根本上依赖于记忆的加工,加以加工的类型大体上有三类:

  一是感觉记忆,持续的时间从数毫秒到数秒,其中99%的感觉信息会被大脑过滤掉;二是短时记忆,大约可以存储20秒左右的时间。与之相关的工作记忆,也经常被人们所讨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工作记忆的信息通道容量,在短时间内大约是4个组块,这些对教学设计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三是长时记忆,指信息的储存有较长的时间,可以是数年也可以是一生。学习是一种神经生理现象,通过大脑的生化过程和神经连结的生长与重组而产生,记忆的生理本质就是神经元回路的连结,反复地激活相应的回路,要形成长时记忆,就必须要复习和巩固,而通过艺术等多种形式的巩固,更能促进神经回路的连结,增强记忆效果。研究还发现,突触利用细胞内固有的蛋白质来保持临时记忆,而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化,则需要新合成调控蛋白。这样的生理机制使得我们对记忆的本质有了更多的认识。

  书中1-3部分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三个问题:创设情绪氛围,营造物理环境,整体设计教学;4-5部分是课堂教学环节需要把握的要点:让学生精熟掌握所学知识,如果没有厚实的知识背景,想创新是不大可能的。要设计富有价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第6部分是关于教学评价的,作者提醒我们除了关注终结性的评价,更需要关注过程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BTT模式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有益尝试,作者在本书中不仅根据脑科学研究的发现提出了教学实践的原则和具体操作要领,还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有利于一线的教师学以致用。这本书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和给予脑科学的研究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让教师可以在遵循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体验助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教师不用彻底改造自己的课堂就有可能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有助于教师投身到教育改革的热潮之中。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3

  大家都知道,教育讲究的是适宜性,很多时候大家会被一些外在环境影响而全然将孩子现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抛掷脑后。将一些不适宜的内容以强灌输的方式强加给孩子,破坏了孩子原本发展规律的走向,使孩子对一些不理解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掌握。

  上半年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居家生活,这时候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会落在起跑线上,开始了各种线上特长班的报名,使得很多孩子过早的去被动掌握经验。

  居家的时间里,我收到了这样一段视频:“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妈妈嘴里一直说着让孩子写着一百以内数字和简单的加减算式。”妈妈发过来的目的是想让我督促一下孩子学习。但我看过之后,心里满是对孩子的不舍。孩子还是中班下学期,他的认知还没有达到可以理解的程度。我马上跟孩子统一战线,站到了妈妈的对立面。

  开始的时候妈妈还很是不解,让孩子学习难道有错吗?让孩子学习,没错。但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给予他们合适的学习内容。

  开学以后孩子升到了大班,随着时间的延续,孩子慢慢开始接触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们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将枯燥的数字计算变成了他们喜欢的游戏,孩子在玩的同时掌握了经验也理解了其中的意思。

  当我再次询问那位妈妈,孩子对数的掌握情况时,妈妈神情自若,没有了原本的焦虑。看着她的表情,我就知道了,孩子肯定掌握的没错。没等她开口,我就说到:“是不是孩子掌握的还不错,一点都不像在家那时候不开窍,怎么教也不会。”听我说完之后,妈妈满眼笑意说了起来:“是啊,原本我还担心他会跟不上,之前我怎么教都没用,现在看来真是我多虑了。”

  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及科学的教育内容就会让孩子在原本枯燥的学习中掌握一样的.经验。

  这让我想起,我们年轻教师时常会凑在一起交流“上课时为什么总是吸引不了孩子”的情景,活动的设计也很游戏化,每次活动的开始孩子们看着游戏都充满了兴趣,但当游戏开始之后,孩子的兴趣会越来越弱。不过多长时间孩子们就开始自顾自的交流,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身上。

  现在看来,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孩子的大脑发展规律。游戏并不是适合所有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应该有适合他们难度的游戏。比如:大班的孩子,你给他们串珠子的游戏,他们肯定不会感兴趣的。因为太没挑战性。小班的孩子,你让他们玩科学小实验游戏,他们可能只会动一动工具,就随之走开了,因为太难了。

  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活动的游戏性,还要考虑到孩子大脑的发展规律。了解之后,再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以及规律进行适宜的教学。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应该一成不变地沿着教育的老路埋头向前,我们应该根据科学的走向,给孩子科学化的教育体验。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4

  “喂,是小蒋家长吗?”“是的。你是哪位?”“我是班主任,郑老师。最近你家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不是很好,我想了解一下,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他在家里挺好的呀。”听后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想到孩子在班级里作业写得很慢,朗读一点声音都没有,也不怎么和其他孩子交流,成绩上必然不是很突出,虽然是中等,但是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越来越好。“但是他这次考试只有84分,而且都是按课文内容填空,这是很基础的。”“哦,我知道,他前半张做得挺好的,但是后半张不好。”“那就说明他后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呀!”“老师,在成绩这一块,我们对他没有太多的要求。”这是我第一次从家长的口中听到,对孩子的成绩没什么要求,也就是大约在90上下,不要考得太难看就好了。班级里像这样的家长很多,他们虽然没有像小蒋的妈妈一样直白地告知我,但是在他们平时从不主动和老师交流成绩,和交流完后没有行动上看,他们也践行着“中庸之道”。

  《脑科学与课堂》中,作者将很多现在看来是伪科学的实验结果一一道来,如“我们中有些人是左脑型人,有些是右脑型人。”“听莫扎特的音乐会让你的.婴儿更聪明。”“错过关键期,学习发展就会停滞。”“我们只用了10%的大脑。”“我们生而拥有所有的脑细胞,一生都不会改变。”以上的很多信息到现在为止很多微信还在推送。如果不是翻开此书,我也会相信我们的大脑没有被完全使用。我想,家长更是如此。这一代的家长所经历的是不敢反抗且艰苦的应试教育改革探索时期,80后的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在学习上秉持着“中庸之道”。但有时候孩子的潜力,家长并没有及时发现并且培养。孩子在自我探索教育的过程中,跌跌撞撞。

  在书中说道,人脑是一个极其神奇的器官,它拥有发生无数变化的能力,并且其改变的过程会持续终身。大脑就像肌肉一样,会因为我们的不断使用而增强。那就说明,脑子越用越灵活是对的。与大脑的发展相关的还有注意力。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控制从幼年便开始发展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时期。在课堂上发现,有的孩子不需要什么方法便可以认真听讲,但是有的孩子却需要老师多加关注引导才可以。为了创建具有强吸引力的课堂,可以通过快捷且有趣的方式,唱歌,手势,练习来激发学生活力和参与感。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压力,而老师要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知识融入一个个小的环节,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感到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希望家长在成绩之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有新的想法,在教育的路上不断修正,不牵绊于成绩,但是能够透过成绩看到孩子整体的发展。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5

  《脑科学与课堂》是美国玛丽亚哈迪曼的著作,这本书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开阔我们的眼界,为了今后教学提供了一个框架。该模式可概括为:为学习营造情绪氛围;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设计学习体验;教学掌握内容、技能和概念;教授知识的扩展和应用;评估学习。在这六个模块中,“为学习营造情绪氛围”和“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对我启发很大。

  首先从学校大环境来说,一所布局精巧的学校,不仅是要让每一棵树,每一个建筑都能安置在恰当的位置上,从视觉上产生美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字一画都能起到育人的作用。记得明德学校成立初,看到学校四周围墙的时候,我挺好奇的,这镂空的、一层层像一级级台阶一样的白色栏杆,漂亮自是不用说,但华而不实呀。学生只要踩着一根根栏杆轻轻松松的就能跑出去,甚至一年级的小个子小朋友从栏杆的缝隙中钻得出去,这样也太不安全了,不如厚重的完全封闭的水泥砖围墙实在、安全。后来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学校,不要让孩子只看到四角的天空,而要透过栏杆看世界!”透过栏杆看着外面美丽的田野,无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老师而言,是既养眼,又养了心,美景养眼自不必说。所谓养心,当然是学生的自律之心,老师的班级管理的责任之心。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我最初担心的事儿在明德从没发生过。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吴存明校长来明德后倡导“阅读+运动”,阅读,是为孩子铺就生命的底色,运动,是孩子拼搏未来的底气。为了营造书香校园,运动特色校园的氛围,吴校长积极打造校园环境,让学生身处校园中,处处有书看,时时能运动,让校园里的每一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美的环境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再来说说班级环境的营造。通过《脑科学》这本书,我明白了“照明、声音、气味、移动和秩序等物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和参与感”。这要求教师利用脑寻求新异性的'特性,通过设计在视觉上更刺激的教室环境,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注意、参与感和兴趣。以前不明白为什么要打造“花园教室”,现在顿悟了。教室不仅要美观,还要不时地更换教室的布置,同时还得与近阶段的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不得不承认我在这一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因自己思想怠惰,只依赖多媒体设备来提供与课堂有关的、视频等视觉素材,忽略了环境的熏陶。在往后教学中,布置教室时要花些心思,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中午放学后,可适当播放背景音乐,为学生创造放松的氛围;考试前可为教室添加橘子味或花香的味道,降低学生焦虑等情绪。

  学校大环境的打造和班级小环境的布置,都明确地指向一个目标,为学习营造情绪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当然,就点燃学习激情的重要举措来说,我们从软环境上入手固然重要,但老师与父母积极的语言才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催化剂,是激发孩子学习的最有效措施,也是成本最低,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教育教学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常把表扬的话语挂在嘴边,发现孩子有点滴成绩时不要吝啬表扬之词。但表扬时也要讲究策略,要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加以表扬,不能笼统性的表扬。为了验证这一理念,我特意在班上进行了实践。

  开学第一次做语法练习时,我在班上对所有的同学说:“这次作业大部分同学字迹工整,准确率很高,值得表扬,但还有几个同学不够理想,要加油啊!”可是在做第二次作业时,作业潦草的学生依然还是潦草,一点改正的迹象都没有。于是我改变策略,对作业潦草的几个学生,从他们每个人的作业中找到一个闪光点,然后大肆表扬:“贾鸿同学,这次作业进步非常大,三道难题全部做对了,希望下次作业能得双优(正确率和书写);胡杰同学今天表现特别好,不仅字写得特别端正,而且作业全部完成,一道题都没空,希望你可以坚持,老师期待每次都能看到你这样优秀的作业;王浩同学真令老师惊喜,拼写能力真是进步神速,这次词语全写正确了,希望以后再接再厉,作业越做越漂亮。”在接下来的一次作业中,他们三人都一改一贯的懒散,虽然字迹不够漂亮,但工整很多。由此可见,正向积极又具体的表扬可以巩固和塑造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习惯。看到学生的改变,我反思了自己,要想孩子改变,先得改变自己。课上课下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多给学生一点表扬,他们会还你整个春天。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学习的时光就像一泓清泉,为我们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浸润着我们的思想,激励着我们在教育之路上砥砺前行!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6

  在读《脑科学与课堂》这本书时,很多观点,让我耳目一新。让我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能起到让学生学习的效果,所有的学习都是“以脑为本”,所以以脑为导向的教学,这个说法看起来恰到好处。

  有些观点以前深信不疑,现在再看,有了新的认识。大部分人认可左右脑型人的观点,这种“裂脑人”的研究不科学。大脑两半球拥有更多相似的功能特性,而非不同。除非一个人的胼胝体(连接两半球的纤维束)被切断,两个半球都会参与到绝大多数的任务中去,左右半球的作用都非常重要。

  听莫扎特的音乐会让你的婴儿更聪明?其实这种作用微乎其微。不过,每一个小时播放10分钟莫扎特的音乐能够减少病人的癫痫发作。莫扎特音乐或者其他任何音乐带来的短暂的改变,都可以被归结于音乐制造的不同的心境或者不同水平的生理唤起。此外听莫扎特音乐带来的任何效益都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当听众体察到一种享受的感觉时,音乐才有效果。

  错过关键期,学习发展就会停滞?绝大多数情况下,哪怕错过关键期学习机会之窗也只是变窄,而不是完全关闭。我们仍然可以在60岁的时候学习一种乐器,尽管不怎么可能去金色大厅进行演出了。言语获得,被研究者们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关键期的领域。语言暴露必须发生在生命的早期,否则语言就会无法发展。年幼的孩子。在最终掌握第二语言中更具优势。此外,本土的.发音方式很难被后来的语言学习者习得,但是在词汇和语法上,青少年和成年人均可以熟练掌握外语,所以尽管第二语言学习存在某些特定的关键期,尤其是在发音上,但是证据也同时表明:那些较晚学习的人,是有能力很好的掌握并运用第二语言的。

  一只在出生时,便在一只眼睛上被罩上眼罩的小猫,当后来眼罩被摘除后,永远无法恢复这只眼睛的视力。这证明了视觉皮层的发展存在真正的关键期。

  最近的研究发现,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仍然在发生变化。所以如果你仍然想学吹低音大号,现在就去报班进修吧,并不会迟哦!

  有许多人认为我们的大脑的90%没有被激活?事实上我们利用了我们全部的大脑!

  融合多种教学法,似乎仍然是教育任何孩子的最有效方式。基于课程或者教学内容,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呈现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而不是将学生分类后,使用某一种所谓针对性的方式。

  人脑是一个极其神奇的器官,它拥有发生无数变化的能力,而且其改变的过程会持续终身。就像肌肉会因为我们不断的锻炼而得到增强大脑的网络连接,也会因为我们的不断使用而增强。

  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控制,从幼年便开始发展,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时期。此外,他们还发现,当被试接受了特定的要求,注意控制的训练任务后,注意过程的神经活动模式发生了变化,注意力在行为测量上也得到了增强。

  运动和锻炼不仅仅能产生让我们心情愉悦的化学物质,而且影响着个体认知发展的许多方面,物理运动能促进特定化学成分的产生,从而巩固记忆也能促进海马中心神经元的发展。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相关文章:

成功申奥的课堂课堂教案04-02

《读懂课堂》读后感:把握学习权利,对话高效课堂10-25

《读懂课堂》读后感03-21

父母课堂读后感03-01

课堂观察读后感04-28

课堂密码读后感04-29

透视课堂读后感01-16

父母课堂读后感【精选】01-27

《课堂方法》读后感01-24

课堂方法读后感07-15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1

  《<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将全新的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经实践证明的、使用方便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该模式包括建立学习情感的连接,营造学习环境,设计学习体验,教授内容、技巧与概念,教授知识的应用与拓展,评价学习。

  作者玛丽亚·哈迪曼(Mariale Hardiman)是神经教育倡议的创始人,这一倡议联合了很多学校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不同部门。哈迪曼博士的著作集中在神经与认知科学及教育学三者的交叉研究上,她致力于把脑科学的相关研究介绍给教育者,以更好地指导教与学。她制定的以脑导向的教学模型,引起了教育者们广泛的兴趣。

  玛利亚。哈迪曼在本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了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和实践案例,帮助教师促进学生的进步,同时获得专业发展。

  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尽管每一个脑—目标被表征为相对分离的部分,但是这六个部分之间却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指导框架。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目标,首先必须从探索情感与学习的相互关系开始。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是我们学习BBT教学模式旅程的开始。压力影响学习,同时积极情绪能提升学习体验。营造学习的情绪氛围可能是我们老师每日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在BBT模式中,我们教师应该从两个层面来考量情绪氛围。第一,营造班级的基本氛围——一种快乐的、充满创造性并且安全的学习环境。第二,有目的地在一个学习计划中设计活动,让学生与内容建立情感联结。我们大部分人都会遭遇负性或者压力十足的感受,所以,在学校环境里需要学习的时候,理解并阻止压力情景下的注意力转移很重要。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的策略可以是运用积极语言——表扬和含蓄的命令。我们老师总是很自然地表扬学生好的行为。但是所有的赞扬对学习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不总是有效的。之前我表扬学生时,会笼统性地表扬,后来改变了方法方式,发现对具体行为的表扬对巩固和塑造行为更为有效。比如,课堂上进行四人小组讨论问题时,我请某个小组上台汇报或表演时,总有那么几个小组成员会趁机嘀嘀咕咕,说着题外话,我点名批评或反问“你坐好了吗?”,远没有表扬坐的端正、认真倾听的同学效果好。只要我一表扬哪位同学坐的端正,其他同学一定会瞬间齐刷刷地坐姿端正,认真听讲。

  所以,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应避免使用“含蓄的命令”。我们应该营造一种滋养的氛围,致力于发展这样一种教学文化: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积极的语言无处不在。我们应该使课堂氛围有利于学习,并且成为让学生牢记不忘的快乐时光,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2

  《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本书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我的教学,开阔我的眼界,为了今后教学提供了一个框架。

  一、营造情绪氛围,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脑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负面情绪对人的注意、学习和记忆都有很大的损害,而积极情绪能影响认知连接的广度,让人在创造性思维的测量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创建和保持积极的、创造性情绪氛围的主要角色,要积极营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能提升积极情绪的活动中来;要巧妙设计活动,让学生与学习内容或技能建立情感连接。作者介绍了不少具体的举措,如表扬学生的具体行为、对学生的努力做出评价、构建师生之间无时不在的沟通文化场、通过仪式建立群体认同、测试学生情绪的温度、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结、让幽默和艺术充盈课堂,等等。安全感是课堂情感氛围的核心,学生在舒适和自信的环境中,能够学的更好。

  当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意料之外的事情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对信息的记忆也会明显增强。物理环境的经常性变化是吸引注意和提供视觉刺激的有效工具,选择性地注意也有利于大脑滤除那些既无关也无用的信息,促进思维的聚焦。研究表明,学生在有着大落地窗能充分享受自然光线的教室里学习,成绩要比在日光灯下学习提高至少20%,而各种各样的噪声,则对学习有着明显的干扰作用,即使是那些轻松的背景音乐在需要学生进行高级认知处理时也会成为一种干扰。秩序和美,是教室里的两个关键因素,有规律常地调整座位、改变视觉显示的方式、经常增加与教学有关的物品同时去掉那些无关的物品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刺激,提升注意力。

  二、设计学习体验,让学生习得知识

  如果你正在拼一个复杂的拼图,在没有看到过包装盒外面完整的情况下,要想完成整个拼图会非常困难。了解完整的会使每一片单个的拼图更有意义,这样的情况用在学习上也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学生不了解一个单元的整体结构,只是跟着教师一章一节地去学习知识,就很有可能错过有关这一单元的整体概念,甚至建立不起全局的观念。设计学习体验,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单元学习概念图或者相关知识的逻辑关系图,并在学习之间呈现给学生,让大家都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哪些是已经知道的,哪些需要着力去公关,让学生依着课程地图有序地开展学习。孤立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通常会觉得这些内容非常枯燥,还经常会被弄糊涂,概念图非常重要,它能清晰地告诉学生何为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与这样一个假设:“学会思考”依赖于“习得知识”,欲成为高效的思想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来适应当今的社会文化和胜任日常生活。学习和记忆如影随形,学习是对新信息的掌握习得,记忆则允许该信息存储并在一段时间后对其唤醒提取。学习从根本上依赖于记忆的加工,加以加工的类型大体上有三类:

  一是感觉记忆,持续的时间从数毫秒到数秒,其中99%的感觉信息会被大脑过滤掉;二是短时记忆,大约可以存储20秒左右的时间。与之相关的工作记忆,也经常被人们所讨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工作记忆的信息通道容量,在短时间内大约是4个组块,这些对教学设计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三是长时记忆,指信息的储存有较长的时间,可以是数年也可以是一生。学习是一种神经生理现象,通过大脑的生化过程和神经连结的生长与重组而产生,记忆的生理本质就是神经元回路的连结,反复地激活相应的回路,要形成长时记忆,就必须要复习和巩固,而通过艺术等多种形式的巩固,更能促进神经回路的连结,增强记忆效果。研究还发现,突触利用细胞内固有的蛋白质来保持临时记忆,而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化,则需要新合成调控蛋白。这样的生理机制使得我们对记忆的本质有了更多的认识。

  书中1-3部分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三个问题:创设情绪氛围,营造物理环境,整体设计教学;4-5部分是课堂教学环节需要把握的要点:让学生精熟掌握所学知识,如果没有厚实的知识背景,想创新是不大可能的。要设计富有价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第6部分是关于教学评价的,作者提醒我们除了关注终结性的评价,更需要关注过程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BTT模式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有益尝试,作者在本书中不仅根据脑科学研究的发现提出了教学实践的原则和具体操作要领,还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有利于一线的教师学以致用。这本书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和给予脑科学的研究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让教师可以在遵循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体验助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教师不用彻底改造自己的课堂就有可能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有助于教师投身到教育改革的热潮之中。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3

  大家都知道,教育讲究的是适宜性,很多时候大家会被一些外在环境影响而全然将孩子现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抛掷脑后。将一些不适宜的内容以强灌输的方式强加给孩子,破坏了孩子原本发展规律的走向,使孩子对一些不理解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掌握。

  上半年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居家生活,这时候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会落在起跑线上,开始了各种线上特长班的报名,使得很多孩子过早的去被动掌握经验。

  居家的时间里,我收到了这样一段视频:“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妈妈嘴里一直说着让孩子写着一百以内数字和简单的加减算式。”妈妈发过来的目的是想让我督促一下孩子学习。但我看过之后,心里满是对孩子的不舍。孩子还是中班下学期,他的认知还没有达到可以理解的程度。我马上跟孩子统一战线,站到了妈妈的对立面。

  开始的时候妈妈还很是不解,让孩子学习难道有错吗?让孩子学习,没错。但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给予他们合适的学习内容。

  开学以后孩子升到了大班,随着时间的延续,孩子慢慢开始接触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们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将枯燥的数字计算变成了他们喜欢的游戏,孩子在玩的同时掌握了经验也理解了其中的意思。

  当我再次询问那位妈妈,孩子对数的掌握情况时,妈妈神情自若,没有了原本的焦虑。看着她的表情,我就知道了,孩子肯定掌握的没错。没等她开口,我就说到:“是不是孩子掌握的还不错,一点都不像在家那时候不开窍,怎么教也不会。”听我说完之后,妈妈满眼笑意说了起来:“是啊,原本我还担心他会跟不上,之前我怎么教都没用,现在看来真是我多虑了。”

  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及科学的教育内容就会让孩子在原本枯燥的学习中掌握一样的.经验。

  这让我想起,我们年轻教师时常会凑在一起交流“上课时为什么总是吸引不了孩子”的情景,活动的设计也很游戏化,每次活动的开始孩子们看着游戏都充满了兴趣,但当游戏开始之后,孩子的兴趣会越来越弱。不过多长时间孩子们就开始自顾自的交流,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身上。

  现在看来,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孩子的大脑发展规律。游戏并不是适合所有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应该有适合他们难度的游戏。比如:大班的孩子,你给他们串珠子的游戏,他们肯定不会感兴趣的。因为太没挑战性。小班的孩子,你让他们玩科学小实验游戏,他们可能只会动一动工具,就随之走开了,因为太难了。

  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活动的游戏性,还要考虑到孩子大脑的发展规律。了解之后,再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以及规律进行适宜的教学。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应该一成不变地沿着教育的老路埋头向前,我们应该根据科学的走向,给孩子科学化的教育体验。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4

  “喂,是小蒋家长吗?”“是的。你是哪位?”“我是班主任,郑老师。最近你家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不是很好,我想了解一下,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他在家里挺好的呀。”听后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想到孩子在班级里作业写得很慢,朗读一点声音都没有,也不怎么和其他孩子交流,成绩上必然不是很突出,虽然是中等,但是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越来越好。“但是他这次考试只有84分,而且都是按课文内容填空,这是很基础的。”“哦,我知道,他前半张做得挺好的,但是后半张不好。”“那就说明他后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呀!”“老师,在成绩这一块,我们对他没有太多的要求。”这是我第一次从家长的口中听到,对孩子的成绩没什么要求,也就是大约在90上下,不要考得太难看就好了。班级里像这样的家长很多,他们虽然没有像小蒋的妈妈一样直白地告知我,但是在他们平时从不主动和老师交流成绩,和交流完后没有行动上看,他们也践行着“中庸之道”。

  《脑科学与课堂》中,作者将很多现在看来是伪科学的实验结果一一道来,如“我们中有些人是左脑型人,有些是右脑型人。”“听莫扎特的音乐会让你的.婴儿更聪明。”“错过关键期,学习发展就会停滞。”“我们只用了10%的大脑。”“我们生而拥有所有的脑细胞,一生都不会改变。”以上的很多信息到现在为止很多微信还在推送。如果不是翻开此书,我也会相信我们的大脑没有被完全使用。我想,家长更是如此。这一代的家长所经历的是不敢反抗且艰苦的应试教育改革探索时期,80后的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在学习上秉持着“中庸之道”。但有时候孩子的潜力,家长并没有及时发现并且培养。孩子在自我探索教育的过程中,跌跌撞撞。

  在书中说道,人脑是一个极其神奇的器官,它拥有发生无数变化的能力,并且其改变的过程会持续终身。大脑就像肌肉一样,会因为我们的不断使用而增强。那就说明,脑子越用越灵活是对的。与大脑的发展相关的还有注意力。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控制从幼年便开始发展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时期。在课堂上发现,有的孩子不需要什么方法便可以认真听讲,但是有的孩子却需要老师多加关注引导才可以。为了创建具有强吸引力的课堂,可以通过快捷且有趣的方式,唱歌,手势,练习来激发学生活力和参与感。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压力,而老师要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知识融入一个个小的环节,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感到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希望家长在成绩之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有新的想法,在教育的路上不断修正,不牵绊于成绩,但是能够透过成绩看到孩子整体的发展。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5

  《脑科学与课堂》是美国玛丽亚哈迪曼的著作,这本书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开阔我们的眼界,为了今后教学提供了一个框架。该模式可概括为:为学习营造情绪氛围;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设计学习体验;教学掌握内容、技能和概念;教授知识的扩展和应用;评估学习。在这六个模块中,“为学习营造情绪氛围”和“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对我启发很大。

  首先从学校大环境来说,一所布局精巧的学校,不仅是要让每一棵树,每一个建筑都能安置在恰当的位置上,从视觉上产生美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字一画都能起到育人的作用。记得明德学校成立初,看到学校四周围墙的时候,我挺好奇的,这镂空的、一层层像一级级台阶一样的白色栏杆,漂亮自是不用说,但华而不实呀。学生只要踩着一根根栏杆轻轻松松的就能跑出去,甚至一年级的小个子小朋友从栏杆的缝隙中钻得出去,这样也太不安全了,不如厚重的完全封闭的水泥砖围墙实在、安全。后来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学校,不要让孩子只看到四角的天空,而要透过栏杆看世界!”透过栏杆看着外面美丽的田野,无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老师而言,是既养眼,又养了心,美景养眼自不必说。所谓养心,当然是学生的自律之心,老师的班级管理的责任之心。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我最初担心的事儿在明德从没发生过。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吴存明校长来明德后倡导“阅读+运动”,阅读,是为孩子铺就生命的底色,运动,是孩子拼搏未来的底气。为了营造书香校园,运动特色校园的氛围,吴校长积极打造校园环境,让学生身处校园中,处处有书看,时时能运动,让校园里的每一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美的环境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再来说说班级环境的营造。通过《脑科学》这本书,我明白了“照明、声音、气味、移动和秩序等物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和参与感”。这要求教师利用脑寻求新异性的'特性,通过设计在视觉上更刺激的教室环境,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注意、参与感和兴趣。以前不明白为什么要打造“花园教室”,现在顿悟了。教室不仅要美观,还要不时地更换教室的布置,同时还得与近阶段的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不得不承认我在这一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因自己思想怠惰,只依赖多媒体设备来提供与课堂有关的、视频等视觉素材,忽略了环境的熏陶。在往后教学中,布置教室时要花些心思,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中午放学后,可适当播放背景音乐,为学生创造放松的氛围;考试前可为教室添加橘子味或花香的味道,降低学生焦虑等情绪。

  学校大环境的打造和班级小环境的布置,都明确地指向一个目标,为学习营造情绪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当然,就点燃学习激情的重要举措来说,我们从软环境上入手固然重要,但老师与父母积极的语言才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催化剂,是激发孩子学习的最有效措施,也是成本最低,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教育教学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常把表扬的话语挂在嘴边,发现孩子有点滴成绩时不要吝啬表扬之词。但表扬时也要讲究策略,要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加以表扬,不能笼统性的表扬。为了验证这一理念,我特意在班上进行了实践。

  开学第一次做语法练习时,我在班上对所有的同学说:“这次作业大部分同学字迹工整,准确率很高,值得表扬,但还有几个同学不够理想,要加油啊!”可是在做第二次作业时,作业潦草的学生依然还是潦草,一点改正的迹象都没有。于是我改变策略,对作业潦草的几个学生,从他们每个人的作业中找到一个闪光点,然后大肆表扬:“贾鸿同学,这次作业进步非常大,三道难题全部做对了,希望下次作业能得双优(正确率和书写);胡杰同学今天表现特别好,不仅字写得特别端正,而且作业全部完成,一道题都没空,希望你可以坚持,老师期待每次都能看到你这样优秀的作业;王浩同学真令老师惊喜,拼写能力真是进步神速,这次词语全写正确了,希望以后再接再厉,作业越做越漂亮。”在接下来的一次作业中,他们三人都一改一贯的懒散,虽然字迹不够漂亮,但工整很多。由此可见,正向积极又具体的表扬可以巩固和塑造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习惯。看到学生的改变,我反思了自己,要想孩子改变,先得改变自己。课上课下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多给学生一点表扬,他们会还你整个春天。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学习的时光就像一泓清泉,为我们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浸润着我们的思想,激励着我们在教育之路上砥砺前行!

《脑科学与课堂》读后感6

  在读《脑科学与课堂》这本书时,很多观点,让我耳目一新。让我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能起到让学生学习的效果,所有的学习都是“以脑为本”,所以以脑为导向的教学,这个说法看起来恰到好处。

  有些观点以前深信不疑,现在再看,有了新的认识。大部分人认可左右脑型人的观点,这种“裂脑人”的研究不科学。大脑两半球拥有更多相似的功能特性,而非不同。除非一个人的胼胝体(连接两半球的纤维束)被切断,两个半球都会参与到绝大多数的任务中去,左右半球的作用都非常重要。

  听莫扎特的音乐会让你的婴儿更聪明?其实这种作用微乎其微。不过,每一个小时播放10分钟莫扎特的音乐能够减少病人的癫痫发作。莫扎特音乐或者其他任何音乐带来的短暂的改变,都可以被归结于音乐制造的不同的心境或者不同水平的生理唤起。此外听莫扎特音乐带来的任何效益都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当听众体察到一种享受的感觉时,音乐才有效果。

  错过关键期,学习发展就会停滞?绝大多数情况下,哪怕错过关键期学习机会之窗也只是变窄,而不是完全关闭。我们仍然可以在60岁的时候学习一种乐器,尽管不怎么可能去金色大厅进行演出了。言语获得,被研究者们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关键期的领域。语言暴露必须发生在生命的早期,否则语言就会无法发展。年幼的孩子。在最终掌握第二语言中更具优势。此外,本土的.发音方式很难被后来的语言学习者习得,但是在词汇和语法上,青少年和成年人均可以熟练掌握外语,所以尽管第二语言学习存在某些特定的关键期,尤其是在发音上,但是证据也同时表明:那些较晚学习的人,是有能力很好的掌握并运用第二语言的。

  一只在出生时,便在一只眼睛上被罩上眼罩的小猫,当后来眼罩被摘除后,永远无法恢复这只眼睛的视力。这证明了视觉皮层的发展存在真正的关键期。

  最近的研究发现,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仍然在发生变化。所以如果你仍然想学吹低音大号,现在就去报班进修吧,并不会迟哦!

  有许多人认为我们的大脑的90%没有被激活?事实上我们利用了我们全部的大脑!

  融合多种教学法,似乎仍然是教育任何孩子的最有效方式。基于课程或者教学内容,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呈现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而不是将学生分类后,使用某一种所谓针对性的方式。

  人脑是一个极其神奇的器官,它拥有发生无数变化的能力,而且其改变的过程会持续终身。就像肌肉会因为我们不断的锻炼而得到增强大脑的网络连接,也会因为我们的不断使用而增强。

  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控制,从幼年便开始发展,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时期。此外,他们还发现,当被试接受了特定的要求,注意控制的训练任务后,注意过程的神经活动模式发生了变化,注意力在行为测量上也得到了增强。

  运动和锻炼不仅仅能产生让我们心情愉悦的化学物质,而且影响着个体认知发展的许多方面,物理运动能促进特定化学成分的产生,从而巩固记忆也能促进海马中心神经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