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

时间:2024-10-18 12:31: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秀]《人间失格》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失格》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人间失格》读后感15篇

《人间失格》读后感1

  人间失格,英文名作No Longer Human,更为直接的意思是丧失为人的资格。

  所有的小说都带有自传性质,一部小说无论是否虚构,总免不了隐含作者个人的独特经历以及精神世界的缩影。

  这本书也不例外,甚至完全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太宰治通过主角叶藏来写就自己灰暗色调的一生和痛苦不堪的内心。

  恰逢时下流行的“丧文化”现象,许多人渴望通过读此书求得自证,开始寻找自己的影子并且思考人生的意义。

  幼年时期的叶藏。不断观察着对他来说尚且陌生的世界,心里却满是对人类言行的疑惑不解,甚至对人类设计出的种种生活用品的意义也毫无头绪,对于人们经常倾诉的感觉也丝毫无法共情... ...

  “总之,我对人类的营生仍旧迷惑不解。自己的幸福观与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格格不入,这使我深感不安,并因为这种不安而每夜辗转难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发狂。”

  这种“唯有自己一个人与众不同”所带来的惶恐不安使他觉得犹如身处地狱之中,于是他便选择了一个与人相处的招数——搞笑。

  从此他便使出浑身解数来求取身边人的喜爱,变成了一个可悲的搞笑高手,也变成了一个谎话制造机。

  幼年时的叶藏内心敏感、忧郁,将对人性的恐惧全部积压在内心世界的角落,却没有宣泄的出口。

  他表面强装天真乐观的生活,让家人甚至是佣人发笑成了他唯一的使命。

  出于胆怯和不信任,叶藏从不将自己真正的喜好和需求诉之于人,甚至被佣人们侵犯时,他依然选择忍受,因为现在的他已经不会说真话了。

  青年时期的叶藏。开始了远离故乡的中学生活,在这里叶藏仿佛得到了施展搞笑演技的绝佳天地,他可以更得心应手地向这些新面孔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

  直到他遇到了改变了他生活轨迹的两个人,一个是识破并揭穿他谎言的竹一,另一个是画塾里的同窗堀木,带他进入烟酒、娼妓、当铺以及左翼思想的世界,或许可以说将他进一步引入痛苦的深渊。

  青年时期的故事便结束于镰仓的第一次殉情未果,女方丧生而他却意外存活,但是被扣上了“协作自杀”的罪名。

  壮年时期的叶藏。自被保送出来,寄人篱下的羞愧与禁止外出的压抑驱使他从寄宿的家里逃了出来,没有朋友,穷途末路的叶藏又找到了堀木。

  又因机缘巧合,在堀木家里见到了静子。

  忧郁寡欢又不善言辞的叶藏,让女人为之心动,叶藏自嘲自己“过上了的男妾生活”。

  漫画事业的一塌糊涂、日复一日的无聊虚度、物质生活的拮据不堪使他整日沉迷于酗酒,道德二字已逐渐与他的世界格格不入。

  出于不想毁掉静子母女幸福生活的念头,他不打一声招呼已然诀别,后又寄宿于京桥酒馆。

  承蒙老板娘的照顾,叶藏又开始了第二次的男妾生活。

  此后,他开始画下流画作、染上了毒瘾...对世间渐渐不再恐惧,但他的世界却越来越呈现出地狱之貌,在生活状况和身体健康每况日下的双重折磨下,叶藏说“我必须死”。

  他们便把叶藏骗进了精神病院,我们无从得知他在那里经历了什么,只是可以确认他的内心世界已经崩塌。

  “我已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我已彻底变得不是人了”。这本书虽然讲述的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悲哀一生,却也能带给我们关于生的思考。

  1、倾听内心的声音?小时候埋下的痛苦种子如果不加以重视,在余生里会不断得到黑暗的滋养,扎根于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我们的内心其实一直在诉说一种真实的语言,尽管人们常常忽略它,它仍旧在不间歇地告诉每个人自己的真实渴望。强大的内心力量是无论如何无法压制住的,而自我也是无论如何无法被欺骗的。

  2、人与人的芥蒂?叶藏一生孤独无助,并没有真正的朋友,堀木只不过是玩伴而非那种所谓的“友情”。总有些时刻,我们自责于自己猜不透他人的'想法,不安于与别人的格格不入。而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积极外向、乐观开朗的人,那群自卑内向又害羞的人们,由于害怕被扣上“社交恐惧症”的帽子,因此变得更加敏感。越是不擅交际的人,越是对尴尬的氛围不堪忍受,总是扮演着善谈的角色积极打破寂静。这种消耗总是让我们觉得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一天的社会生活结束后,白天的喧嚣散去,黑夜的孤独袭来,这个世界不过尽是孤独的人啊。

  3、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壮年时期的叶藏逐渐悟出“所谓的世人,不就是你吗?”的想法。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时常活在一种自我束缚之下,自以为捆绑于别人的目光之中,任何决定和行事总是会优先顾忌别人的想法,而不是首先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让我想到《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面对外界质疑丝毫不受影响的他说,“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的观点跟你两便士的关系都没有,你怎么还会在乎一群人的看法呢?”据说人生只有5%的悲痛和5%的喜悦,剩下的90%都是平淡,在这漫长的平淡里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回答命运提出的问题:关于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我。有些道理需要经历了才会懂,也有些道理通过读书也能知晓。

《人间失格》读后感2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苦痛而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始终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如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间的话。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布满了恐惊。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始终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布满了恐惊和渴望?或许是由于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肯定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例如当他看到大人们若无其事的虚伪做作时),他的价值观开头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可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盼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苦痛。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假如用一个词去评价叶藏的话,那就是“混沌”。如叶藏一样的人的共同点是:敏感多疑,玻璃心,可怕受伤,极度恐惊人际关系以至于处理时战战兢兢,自我认同感低。然而,在面对与自己价值观全然不同的人间,有的人选择了极端对抗,可想而知撞得头破血流;而叶藏选择了伪装自己,讨好别人,努力做一个能够融入人间的正常人。而正是这种伪装和偏执,让他始终游离于人间之外,且日日挣扎灵魂难以救赎。苏格拉底说,要熟悉你自己,这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而叶藏,很可悲,他无法熟悉自己,也无法客观的熟悉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喜爱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饿不饿,他的一切都依附于别人的喜爱,别人的要求。可怜,可悲,可叹。

  可我也曾有过那样一段困难的时间。只不过我选择的.是对抗,固执己见。现在看来,也许年少时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坏事。若不残酷,哪得顿悟。若是像叶藏一样不断地伪装和逞强,终有一天会不堪负累。许是和叶藏有过相像的经受或者说心路历程,所以阅读手记的过程中我非常理解他,但我却不能怜悯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许就是这样的感觉。叶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个小圈子里,他的全部苦痛挣扎都是真实的,痛彻的。可是,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一种不知所云的矫情,甚至当你走过那一段路再回望的时候,也会骂自己一句傻比啊我当时都在想些什么。可我也明白走出来有多么不简单,那是一段多么黑暗无助的时间。

  我很圆满,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终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觉,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旧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无望的事情。就似乎一个完善主义者看到自己突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士气,也找不到方法去融入人间了。

  而我,以一个曾经的病友,现在的成功者的姿势,不能去尽更大善意的理解和心疼叶藏,多了些许漠然,这也是我的悲伤。可我也庆幸,有时的漠然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坦然接受它,并不以它为耻。究竟,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俗人啊。

  愿全部迷茫的人,坚决的做自己,都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解。欢乐的生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3

  “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人间失格》

  在一次书店的闲逛中,无意接触了太宰治先生的书籍《人间失格》,我怀着淡然的心态开始读这本书,却以意犹未尽结尾。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带着魔力和侵蚀力,一点点打动我。

  小说主人公叶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药物麻痹自我,自杀,辗转于多个女人之间,药物和酒精侵蚀了他的身体和灵魂,他痛苦不堪,却又无法挣脱。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直面的`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普遍课题,描写了社会中概率越来越高的自闭者、叛逆者、边缘者的悲剧。作品主人公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叶藏若是处于当下,一旦试图叛逆、忠实于自我地生活,那么社会会越来越容不下他,他就会被异化成“人间失格者”。

  “人间失格”中的“格”一词我将之理解为对待人生的态度,谁没有过痛苦和折磨?人间失格者不论何时都会存在,只是存在皆有意义,不论何种际遇都必有其须经历的因缘。与其凝望着深渊,不如怀抱温柔,明媚地活着。这是最基本的积极处世之道。

  回归当前,我们正走在家庭与社会的交界处,昨日我们还是那个身着校服,争分夺秒的高三学子,如今我们都已成为即将步入大学社会,成为独立生活的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我们应怀抱温柔,成为阳光明媚下的是光明者,不忘初心,方可在今后的道路寻得更好的自己。

《人间失格》读后感4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自传体的形式,描绘了主人公叶藏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变化。小说通过三篇手记和三张照片的对应,展现了叶藏从幼年到壮年的成长历程,以及他逐渐丧失为人资格的过程。这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第一篇手记中,叶藏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他的父母离异,母亲经常外出工作,父亲则沉迷于赌博。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叶藏变得孤独、自闭,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和陪伴,但却总是被忽略和遗弃。他在学校里也没有朋友,整天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逐渐丧失了和他人交流的能力。这种孤独和无助感一直伴随着他,最终导致了他对自己和生命的绝望。

  第二篇手记中,叶藏回顾了自己青年时期的经历。他是一个富有才华、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热爱文学和艺术,却对社会充满不满和痛恨。他深陷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拒绝与外界接触和交流,最终陷入了毒品和酒精的漩涡。他的人生开始走向了堕落和毁灭。

  第三篇手记中,叶藏描述了自己成年后的经历。他成为了一个无业游民,过着颓废和放荡的生活。他曾经对爱情抱有美好的幻想,但最终却被背叛和伤害,心灰意冷。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却找不到答案。最终,他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不堪的一生。

  整部小说充满了太宰治的自省和哲思,他通过叶藏的经历,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叶藏虽然有着才华和激情,但因为家庭的问题和社会的`冷漠,最终走向了堕落和毁灭。他的经历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常,以及人性的脆弱和复杂。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在叶藏的故事里,通过叶藏的独白,窥探了太宰治内心世界的一角。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叶藏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人性的脆弱和复杂,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太宰治的文字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和情感,他通过叶藏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常,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这部小说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也给予了我们对于人生的启示和思考。

《人间失格》读后感5

  在图书馆借的实体书,看了大概有3个多小时,总的来说就是很悲很丧很现实整本书由很多的故事组成,但是……没有一点联系,作者让我有一种突然想到啥就写啥的感觉……

  虽然貌似是个畅销书,但是好像并无太大的惊喜,倒也就是能明白某些世间的道理

  一旦别人问到自己想要什么,那一刹那反倒什么都不想要了。

  其实这周很倒霉,丢了点东西,受了点伤,生了点病,学业不顺,心态不平,过的很累很累,他们说“一切都会过去的”,嗯嗯,一切都会过去的。

  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一切都会过去的。在所谓“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作真理的.就是这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好啦,这本书整体真的很丧,但我不想呈现出太过悲伤的句子,因为光明快乐总会到来啦!

《人间失格》读后感6

  用了断断续续一个夏天,终於在秋天落叶之前看完了这本《人间失格》。

  初识它是在某个出版方的官方公众号上,简单的一篇推送,寥寥数语的评价,但是仅仅是几句原文,就抓住了我的心,想要读一读,写出这样的人,他的内心,他会写出怎样惊艳的作品。于是开启了我第一本日本文学作品,说实话,此前对日本文学知之甚少,不过是夏目漱石和村上村树,哦,还有川端康成的"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多多少少地带有小小的变态的印象,听说很是扭曲,独特,然而,我没想到,我是从一个第一次接触的作家,来接触日本文学,嗯,是的,此前高考为一切的我,甚至还没有听说过太宰治。

  回到这本书,可以说,是有一些惊艳的,我确实没想到,可以有人把这么真实的自己,哪怕是扭曲的.、肮脏的、痛苦的心灵,血淋淋地撕开,展示给人看。它可能是小说,但更可能是半自传体,尤其是《人间失格》这一篇,几乎可以说是自传吧,带有一些想象和自我催眠,毕竟死后的事儿,也都为自己安排好了呢。看的时候,很揪心,很痛苦,但是似乎又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当然,我没有那种出身,也未曾那样经历,大约更多的是,那种孤独感的共鸣,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排斥自己,其实更可能的,是自己在排斥周围。但是,谁没有绝望的时刻呢?或多或少。故而,即便过了这么多年,跨越着国界,不一样的文化,还是能够找到知音的,我不是要推崇这种文化,或者是赞同这种心理,只是这个社会太快了,太冷漠了,我们大多数时候漠不关心,也无从关心,所以一切的一切,只能默默消化,糜烂在心里,现在,好像通过一本书,找到了一个出口,至少,我感觉不再那么孤独,我突然之间,找到了表达的方式,虽是借他人之口。好多东西,也不见得就看懂了,毕竟,私以为太宰虽然是写着青少年追捧的青春文学,却跟国内的某些商业化生产完全不用,真正是生命的艺术,是个诗人吧,我想。不过,能让人跨越时空,进入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这也是一种高明。

  关于具体的内容,不想多少,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东西,不同的阶段和时间,亦有不同的心境,自是欣赏而已。关于版本呢,今天才知豆瓣有这么多版本的评分,但我向来不是很介意,正版,翻译无过错便可,东西,是要自己领悟的,不深入研究,却是无伤大雅。

  以上,个人拙见,不成文。

《人间失格》读后感7

  20xx年8月5日,我读完了《人间失格》。

  这本书由序言、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部分构成。其中序言和后记作者以第一人称,诉说“我”看到了主人公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中间的三篇手札与照片对应,则是用叶藏的第一人称来叙述了胆小懦弱的叶藏的经历以及他为了逃避这个世界而终日放浪形骸,最终一步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自我毁灭之路。作者太宰治以纤细的文笔,书写对人生的哀叹与嘲弄。无奈与讽刺,愤懑与惆怅,阴郁颓废的毁灭美学的悲情演绎,表现了战后日本人“精神”与“感官世界”双重萎靡的杰作。

  叶藏通过同学竹一,获得了自己的信仰。他决心要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但接踵而来的是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嘲笑与批评,从小养成的弱小的性格也使的叶藏不敢反抗。信仰的种子还没有发芽便已经死掉了。就连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属于自己的爱情,也被这个社会所夺走了。当失去一切希望时,魔鬼便悄然来临。叶藏最后还是败在了世俗手中,陪伴了他一生的演技也没能让他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

  《人间失格》不是在描述一个悲伤的故事,它只不过借一个受害者的口吻来讲述人类的丑恶,自私自利,好逸恶劳……我们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感受:我为什么要活着?来到这个世界我能做什么?《人间失格》问的就类似这样的问题,但我不希望你的选择是和作者太宰治一样的道路,逃避残酷的现实与自身的`力量不足,须知存在就是合理,倘若不能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失业,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个普通人。

  在太宰治的心中,叶藏并没有失去做人的资格,而是没有浑浑噩噩做人的资格。他的身上难得有着善良与真诚,却无法得到救赎。人性的光辉终究没有照亮当时的社会,反而被无尽的黑暗所吞噬……

  最后的这句话,送给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愈是敏感、愈是胆怯,愈会企盼暴风雨降临得更加猛烈。”

《人间失格》读后感8

  把每个明天当做世界末日,从现在起迈出第一步——题记。

  初次听闻这本书,是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之中,随后对这本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边去书店买来了这本书,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细细品味……

  “他曾在夏天在单件和服中穿上毛衣,只为搞笑;

  也行因为怕父亲扫兴而在半夜潜入客厅在父亲的本子上写上‘狮子’二字,只为不让父亲因自己而扫兴……”这一切的最终目的不过是为掩盖自己的忧郁和敏感,伪装成纯真无邪的乐天派,塑造成一个滑稽逗乐的怪人。他对这个世界太过畏惧,认为世人比狮子、鳄鱼甚至恐龙都要可怕。他曾说过“面对世人,我总是怕到发抖”他太过敏感,太过小心翼翼,以至于最后被送进了疯人院。面对世人,他总是怕到发抖,而面对这个世界,他又何尝不是呢。

  也许有人会认为太宰治不过是因五次自杀而出名的'作家而已,或认为他的作品中传递的是使人愈来愈消极的负能量,可当你真正去品味他的作品时,才会发觉他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他的一生,一个使自己绝望的人生。当自己读过他的三五本书后才发现他的作品并不是以“罪”“恶”“罚”为主题创作,反而是以“爱”与“善”为主题创作。他写每本书的目的都不是为让读者致郁自杀,而是使读者反省其身、自我救赎,不落到与自己相同的下场。

  “不要抗拒改变,这是这个世界上不变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复地变,反复的过程很容易让人变得低落和沮丧,然而你再低落和沮丧,人生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改变所包围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没办法控制的跑步机上,时间、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选择跑得更从容一点,尽我所能地在这个被动的人生里争取一些主动,所以我很讨厌‘抗拒’这个词,很消极、很脆弱、很被动,如果我不能改变世界,好歹让我改变自己,遵从自己的选择。”在我眼中,《人间失格》或许就是在阐述这样一个道理。

  当世人知道书中的叶藏被送入疯人院时,书外太宰治的生命也止于了他的第五次自杀,我想这或许便是最精彩的悲剧。

《人间失格》读后感9

  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发现他其实并没那么可怕。

  书中写的是一个人从小就努力的去讨好别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毁灭,在文章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实在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现实中的生活。

  虽然书中写的叶藏过的是充满可耻的一生,但是在他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也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这本书中承载了作者的一生经历与思想,书中的叶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作文的`浅薄,又不断被朋友利用,却认为妥协退步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为了混迹世间学习人性的种种卑劣。

  其实我认为叶藏的一些做法虽然让他走向毁灭,但是他的做法却不是无缘无故,而是为了迎合,为了更好的去和别人相处,虽然“人们”都在说要做好自己,无关别人,但是谁又能真正的不在乎别人呢,所以作者在做一些“人们”所不认同的事的时候,应该错的不是他,而是整个世界。

  在最后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理想的“永远少年,”以及对幸福人生的执着和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

《人间失格》读后感10

  第一遍阅读《人间失格》,确实令人费解,感觉这种书简直就是教坏孩子,反对社会的典型例子。但读完这本书并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之后,我想太宰治还真是个怪人,平生追求过五次死亡,他到底为什么一直在极致的追求死亡呢?

  书中写的是一个人从小就努力的去讨好别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毁灭,在文章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实在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现实中的生活。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并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充满了恐惧。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充满了恐惧和渴望?也许是因为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绝对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害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痛苦。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直到他遇见好子,他似乎又有了一种安慰与平静,死寂之前的平静。在好子被侵犯之前,叶藏把自己的痛苦归于他不能相信、依赖人类的这个个人缺陷。这个信念同时也成了他对于世间、对于人类最后的希望一不是人类无可救药,错都在不正常的自己一一他一直是这么想而活下来的。当信赖天才好子的信赖被玷污时,他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之粉碎。世界上已是一片没有指标的荒野。“难道信赖也是一种罪过吗?'“不抵抗也是之后,叶藏终于步向完全的毁灭。他没有反抗,所以被关进了在精神病院里、变成了疯子。一种罪过吗?”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这是叶藏或者是太宰治的选择。与他相比,我还是更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每一个关心我的人!即便生活有着再多的不如意,依然选择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生活!人间失格,读过便相当于一次心灵的洗礼,洗礼过后,依然要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并告诫自己,要好好的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11

  我开始放下对世界的戒心,慢慢地发现他并不那么可怕。

  书中写道,一个人从小就努力取悦别人,毫不犹豫地做自己不喜欢甚至不喜欢的事情,慢慢地毁灭了他。在文章中,作者隐藏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以及主人公叶藏的生活经历。事实上,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反映我们现实生活的镜子。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走向完美,但接近完美的人只能走向毁灭。因为他太敏感太纯洁,注定要孤独,注定要毁灭。

  他清楚地感受到了世界的'寒冷。他说:人们,显然根本不认识对方,错误地看着对方,但把对方当作独特的亲密朋友,生活不理解对方的真实气质,等待一方放弃西方,也为他哭泣,背诵悼词。太宰治是太宰治最后的遗迹,不如说是他留给这个冰冷世界的遗书。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用大庭叶藏的独白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和思想:「信任是罪吗?」「没有回头路,不管怎么做,做什么,都只会徒劳,只会让人觉得更可耻!」「活着是罪恶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法拒绝别人的不幸。一旦拒绝,无论是对方还是自己的心,总会有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缝。我被这种恐惧所迫。问问上帝:不抵抗是罪吗?」

  非常沉重的独白是人生绝望的极致。如果你对生活了解太多,你会绝对悲观。这可能是太宰治的成就和他的悲剧。

  太宰治用书中老板娘的一句话结束了小说。我认识的小叶,性格坦率,聪明,只要他不喝酒……不,即使喝了酒,他也是个向神一样的好孩子。叶藏失去了人类的资格,不是因为他卑微丑陋,而是因为他像上帝一样高贵。他只是现实中不存在的纯粹人类,被丑陋的人类社会扼杀,因为他太纯洁了。对上帝来说,世界无疑是一个地狱,因为心中埋葬着最绝对、最纯粹的理想论,所以更不能忍受世界上的丑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

《人间失格》读后感12

  我真的第一次看一本书看得这么生气,那么,请问我自己,为什么还要看?还要用这么多时间看完?因为最近时间多?

  不,只是想知道最后能有多疯?我真的不晓得这种书有什么治愈,能治愈什么呢?这本书我只看到了一个懦弱不堪,做了不该做的事还有委屈的无穷理由的一个讨厌鬼。

  书中后记说:“太宰治似乎把懦弱作为一种出发点,甚至是一种武器,以退为进地向所谓的强者,伪善的人生宣战,从而彰显出一种别样的强大,别样的高贵和骄傲的激情”“他向人们证实了自我通向至善至美地的途径”……对不起,我真的没看出来。人间失格意为丧失了在人间生活的资格。真的太down,生而为人,我们本该为了自己的.人生去努力,而不是一味抱怨。放弃。明明是自己没有努力,却怪上帝太残酷。真的令人极其讨厌......

  以上是两分钟之前的想法,也气了近三分钟了,但是,现在稍微平复后想到。也许这种灰色调的书真的可以帮助一些人,就像送你一颗子弹治愈了我的焦虑,也许太宰治也用他自己的失败,懦弱,焦虑,神经质治愈了很多了人。我宁愿这样相信。就像我不明白《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什么好看的一样。现在想来,至少我不想成为真正意义上被嫌弃的向子。

《人间失格》读后感13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文学。你听说过日本的私人小说吗。日本一直有私人小说的传统。这个词被广义地解释为,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故事已经成为一部私人小说。然而,大多数人更倾向于狭义地解释私人小说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独立描述周围的琐事和心理活动。

  太宰治是川端康成和三岛纪夫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一直是私人小说的典型作品。太宰治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一生只有39年,但他震惊了日本文坛,以至于他去世近80年,仍然有很多粉丝。

  《人间失格》不仅是太宰治先生的杰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这本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和主人公叶藏的三个笔记组成组成。它描述了主人公从青少年到中年不断下沉以逃避现实的悲剧。他经历了自我放逐、酗酒和自杀,用药物麻痹了自己,最后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表达你内心的沮丧和被爱的欲望。

  如果你能避免猛烈的狂喜,就不会有悲伤。叶藏从小孤僻,胆小敏感,对人类充满恐惧和不安,人们总是后悔自己拥有的东西。叶藏出生在一个贵族,但他害怕吃饭和和和别人说话。当他来到这个城市时,他染上了喝酒和吸烟的坏习惯。生活似乎充满了希望,似乎是黑暗的。对叶藏来说,他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他在人们面前扮演小丑,但微笑只是一种表情,与情绪无关,世界往往是这样,越故意管理,越失望。

  孤独是一种严重的'感冒,直到他遇到常子,一个让他心痛的女孩。最后,他们没有找到生存的希望,决定死,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恰逢其会,措手不及。常子死了,叶藏还活着。为此,他的父亲与他断绝了关系。他每天都很困惑,甚至上瘾。他觉得生活很好,坏的是他自己。后来,他又坠入爱河,直到爱人出事,一切都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在一无所有的年纪,他甚至不能给自己幸福。朋友们觉得他疯了,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对他来说,活着已经尽力了。最后,他被哥哥带回家,27岁的他满头白发。

  说实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这本书,但我忍不住被他吸引了。事实上,太宰治先生所倡导的不是黑暗,而是这样一个丑陋甚至残酷的故事背后的深层思想。其主线是追求爱与自由的现实和人性的解放。在放纵自己的同时,我们渴望救赎,却无法控制自己,所以我们失去了心,浪费了这一生的意义。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裂缝,阳光怎么穿透呢?世界各地,无法到达的深渊是人性和不断发酵的欲望。既然这个世界不可能成为我们想象的那样,为什么不求同存异,给世界一个机会呢?

  愿我们生而为人,人间有格。

《人间失格》读后感14

  你永远不知道在一个乐观开朗甚至能时时刻刻给你带来快乐的人心中有着怎样的世界。

  在叶藏眼中这个世界和他格格不入,他毫无头绪,不知怎么融入。

  常有人说他幸福,他却总觉得自己身陷地狱。

  于是他伪装自己,做一个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小丑”,以此来维系与人类的联系。

  他能骗过世人却骗不过自己,于是在一边逗乐的同时一边痛苦着。

  给人们带来欢乐的那个自己并不是真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隐藏在厚厚的壳中,不会被人们所接受。

  在经历了自杀未遂,休学自谋生路,妻子被玷污等事件后,叶藏彻底崩溃。

  他醉酒,他沉湎药物,他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世界,最终精神失常进了精神病院。

  人间失格的意思是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在叶藏生活的时代是日本战败后的时期,整个社会似乎也充满了颓废的气质。

  叶藏小的时候得不到父母的认同,成年后仍然得不到当时社会的认同,以至于认为自己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水手在海上翻船后好不容易抓住了灯塔,却在看到灯塔里一家团圆的景象后不忍打扰放弃求生的机会。

  这种不打扰应该深深的刻入了太宰治的骨髓里,纤细敏感,自杀五次,最终在完成《人间失格》的当年也自杀身亡。

  他或许也和水手一样,已经拼命在求生了,却发现自己不配打扰人世间的美好幸福。

  而我知道人间永驻希望。

《人间失格》读后感15

  买书的时候,一个它蜷缩在新华书店的一个小角落里,瑟瑟发抖(网店,价格:9。9)。我查了一下它的相关背景和资料,顺手买下。而后,我充满期待。

  《人间失格》是一本中篇小说合集。单从标题上来说的话,个人理解为:人间失去了本该有的格调,世间多谄媚,人间不值得。

  从内容上看的话,这是一本萧瑟、细腻、孤单的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微妙的审视着这个世界,无论是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上用笔,他的一些结论总是直击内心的底层,让人不快,但着实属实,甚至裸露。

  在作者或者是故事的主人公看来,世人太假,每个人都是披着两层甚至多层外套,扮演多个角色。他们狰狞谄媚,妖魔鬼怪,而且他们还洋洋得意,怡然自得,不知懊恼和忏悔,把一切的一切归咎给圆滑世故这种“莫须有”的东西。世人多迎阿,同事可能会在一小点利益算计你;朋友可能会在背地中伤你;恋人可能内心会有从未对你提及的事情…人世间充满了伪善,甚至全是伪善或者不善。

  但在我看来,这又怎样?我敬佩他能把一切都说透的敏感与坦率,但是我鄙弃他厌世的心理(可能我还不理解,就像不理解抑郁症的存在一样)。“勇士,从来都不是不怕黑暗,而是在溺入黑暗中,仍向往光明。”光明与阴暗同在,世人都有自己的阴面和阳面,但这并不能给我们断章取义的权利。无论他怎样说,我都只是欣赏他的敏锐的思考和感性的诉说,我会透过他的眼光,领略这悲惨的世道,我仍愿意相信任何人(包括作者)都是喜好温暖的。在阴深的环境中饱受折磨,仍不愿背水一战的人,我除了觉得他懦弱不已,无话可说。

  “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在拜读《倾城之恋》。读此书可以明显的感觉的到,张爱玲老师文笔细腻,感情丰富,对人物描写及事件叙述拿捏得当,游刃有余。但,我更喜欢《人间失格》,所以也便一鼓作气,全部看完。王小波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那就要看这本书对个人思想觉悟上是否有了一定的.提升。”很明显,两本都有,但我仍觉得《人间失格》对我的影响更加厚重一点,也更容易读懂一点(直白)。

  无论是叶藏、还是田岛,或者娟子,每个人物都特立独行,每部相关小说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我替主人公们遗憾,也在内心接受。我明白了生活实属不易,人与人若做对比,没有谁比谁幸福,只有谁比谁困难,在不厌恶尘世的时候,就要多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年少时内心青春的懵懂躁动,那时候快乐与悲伤都很简单,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脸红;厌恶一个人的时候,会动手。我们不用伪装自己,甚至还会表现的大义凛然,一身正气。而现在,尽管我不想承认,但是我还是被荼毒了。这世间太多纷扰让人不能自已,除了沉默,不忘初心,和保持善良,我别无他法。有时候,我们会在交际上犯的最大的错误便是:“他懂我。”其实,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人越大,越复杂,不要渴盼别人会懂你,重要的是你要自己懂自己。

  拥抱自己三千遍。

  以下,关于《人间失格》的几个句子进行赏析、总结(惟庸之妻,goodbye等不再一一罗列)。

  1,“那所谓青春的感动、年轻的自豪灯话语,只会让我胆战不已。”

  我不否认自己曾有过,我甚至觉得这些是多么美妙的回忆。如果可以,那么你就在你还能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尽情体味吧;如果可以,那么就在你还能爱的时候用力去爱吧;如果可以,那么就在你还饱含激情的时候奋发图强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没有人会责备你的,我也是,我相信,太宰治先生也是。

  2,“也许‘激情’就是无视对方的立场。”

  倾听是一种修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欲,愿我们多一些沉默,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倾听。

  3,“我身上似乎散发着让女人怀抱幻想的气息,这并非炫耀,也不是玩笑,而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真是妄自菲薄啊,不过,很多人还真是这样,但更多的人为这种特质去骄傲,觉得这是一种天然的优势。真可怜。每个人感情源泉喷洒出来的‘水量’是有限的,切莫浪费。见一个爱一个的人,往往一个都爱不了了。失去了爱与被爱的能力,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此句之后跟的一句便是:“在被堀木道破之后,我渐渐失去了与娼妓游戏的兴致”),真是嘲讽。

  4,“让女人去办事,她们绝不会垂头丧气,反而因为受男人之托,倍感开心。”

  关于女人是怎么想的,我是猜不到了。但是一找我就是让我帮她忙的女人挺让我反感的,除非是我的故友,或者是非我不能行的事,再者就是我所倾慕的女性(不过能让我倾慕的也少,就算是有,她的品格肯定也是不愿叨扰别人的)。

  5,“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

  这种人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列表里有很多。当然,是把那些矫情做作的人排除在外的。

  6,“原来,在我所有遇到的女人中,我真正喜欢的,只有模样穷酸的恒子”

  相信我,绝大部分男人的心里,关于女人,相貌可能是排在第一位,但永远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位。

  7,“这世上每个人的说话方式都如此拐弯抹角、闪烁其词,如此的不负责任、如此微妙复杂。”

  尤其是那些沉默寡言,语速缓慢,言辞中肯的人。

  8,“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欢畅;”

  “今朝,酒冷相落,徒留荒凉。”

  我不喜欢喝酒,我只是单纯的喜欢。

  9,“所谓处女之美,不过是愚昧的诗人天真哀伤的幻想,没想到它真的存在于世。”

  人间多薄情,翠花,你可长点心把。

  10,“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说不上不幸。”

  这句话,让人有种淡淡的压抑之感,若隐若现的透露出湿冷的过往。我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感罄竹难书,不知从何说起。洞穿世态炎凉的人,是可怜的,但是,一切都会过去的。taasdda

  生命中最诚实的事情便是: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你会老,你会死。

  补充:如果《GOODBYE》不是太宰治先生写了一半的绝笔,该有多好。可能,美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的残缺吧。比如:断臂维纳斯?

《[优秀]《人间失格》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间失格》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04-08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04-03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02-11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荐]12-21

《人间失格》经典语录(精选140句)07-25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集合)01-08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14篇02-21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14篇)02-22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精选10篇)09-22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14篇02-12

[优秀]《人间失格》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失格》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人间失格》读后感15篇

《人间失格》读后感1

  人间失格,英文名作No Longer Human,更为直接的意思是丧失为人的资格。

  所有的小说都带有自传性质,一部小说无论是否虚构,总免不了隐含作者个人的独特经历以及精神世界的缩影。

  这本书也不例外,甚至完全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太宰治通过主角叶藏来写就自己灰暗色调的一生和痛苦不堪的内心。

  恰逢时下流行的“丧文化”现象,许多人渴望通过读此书求得自证,开始寻找自己的影子并且思考人生的意义。

  幼年时期的叶藏。不断观察着对他来说尚且陌生的世界,心里却满是对人类言行的疑惑不解,甚至对人类设计出的种种生活用品的意义也毫无头绪,对于人们经常倾诉的感觉也丝毫无法共情... ...

  “总之,我对人类的营生仍旧迷惑不解。自己的幸福观与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格格不入,这使我深感不安,并因为这种不安而每夜辗转难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发狂。”

  这种“唯有自己一个人与众不同”所带来的惶恐不安使他觉得犹如身处地狱之中,于是他便选择了一个与人相处的招数——搞笑。

  从此他便使出浑身解数来求取身边人的喜爱,变成了一个可悲的搞笑高手,也变成了一个谎话制造机。

  幼年时的叶藏内心敏感、忧郁,将对人性的恐惧全部积压在内心世界的角落,却没有宣泄的出口。

  他表面强装天真乐观的生活,让家人甚至是佣人发笑成了他唯一的使命。

  出于胆怯和不信任,叶藏从不将自己真正的喜好和需求诉之于人,甚至被佣人们侵犯时,他依然选择忍受,因为现在的他已经不会说真话了。

  青年时期的叶藏。开始了远离故乡的中学生活,在这里叶藏仿佛得到了施展搞笑演技的绝佳天地,他可以更得心应手地向这些新面孔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

  直到他遇到了改变了他生活轨迹的两个人,一个是识破并揭穿他谎言的竹一,另一个是画塾里的同窗堀木,带他进入烟酒、娼妓、当铺以及左翼思想的世界,或许可以说将他进一步引入痛苦的深渊。

  青年时期的故事便结束于镰仓的第一次殉情未果,女方丧生而他却意外存活,但是被扣上了“协作自杀”的罪名。

  壮年时期的叶藏。自被保送出来,寄人篱下的羞愧与禁止外出的压抑驱使他从寄宿的家里逃了出来,没有朋友,穷途末路的叶藏又找到了堀木。

  又因机缘巧合,在堀木家里见到了静子。

  忧郁寡欢又不善言辞的叶藏,让女人为之心动,叶藏自嘲自己“过上了的男妾生活”。

  漫画事业的一塌糊涂、日复一日的无聊虚度、物质生活的拮据不堪使他整日沉迷于酗酒,道德二字已逐渐与他的世界格格不入。

  出于不想毁掉静子母女幸福生活的念头,他不打一声招呼已然诀别,后又寄宿于京桥酒馆。

  承蒙老板娘的照顾,叶藏又开始了第二次的男妾生活。

  此后,他开始画下流画作、染上了毒瘾...对世间渐渐不再恐惧,但他的世界却越来越呈现出地狱之貌,在生活状况和身体健康每况日下的双重折磨下,叶藏说“我必须死”。

  他们便把叶藏骗进了精神病院,我们无从得知他在那里经历了什么,只是可以确认他的内心世界已经崩塌。

  “我已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我已彻底变得不是人了”。这本书虽然讲述的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悲哀一生,却也能带给我们关于生的思考。

  1、倾听内心的声音?小时候埋下的痛苦种子如果不加以重视,在余生里会不断得到黑暗的滋养,扎根于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我们的内心其实一直在诉说一种真实的语言,尽管人们常常忽略它,它仍旧在不间歇地告诉每个人自己的真实渴望。强大的内心力量是无论如何无法压制住的,而自我也是无论如何无法被欺骗的。

  2、人与人的芥蒂?叶藏一生孤独无助,并没有真正的朋友,堀木只不过是玩伴而非那种所谓的“友情”。总有些时刻,我们自责于自己猜不透他人的'想法,不安于与别人的格格不入。而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积极外向、乐观开朗的人,那群自卑内向又害羞的人们,由于害怕被扣上“社交恐惧症”的帽子,因此变得更加敏感。越是不擅交际的人,越是对尴尬的氛围不堪忍受,总是扮演着善谈的角色积极打破寂静。这种消耗总是让我们觉得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一天的社会生活结束后,白天的喧嚣散去,黑夜的孤独袭来,这个世界不过尽是孤独的人啊。

  3、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壮年时期的叶藏逐渐悟出“所谓的世人,不就是你吗?”的想法。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时常活在一种自我束缚之下,自以为捆绑于别人的目光之中,任何决定和行事总是会优先顾忌别人的想法,而不是首先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让我想到《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面对外界质疑丝毫不受影响的他说,“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的观点跟你两便士的关系都没有,你怎么还会在乎一群人的看法呢?”据说人生只有5%的悲痛和5%的喜悦,剩下的90%都是平淡,在这漫长的平淡里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回答命运提出的问题:关于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我。有些道理需要经历了才会懂,也有些道理通过读书也能知晓。

《人间失格》读后感2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苦痛而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始终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如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间的话。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布满了恐惊。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始终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布满了恐惊和渴望?或许是由于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肯定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例如当他看到大人们若无其事的虚伪做作时),他的价值观开头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可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盼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苦痛。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假如用一个词去评价叶藏的话,那就是“混沌”。如叶藏一样的人的共同点是:敏感多疑,玻璃心,可怕受伤,极度恐惊人际关系以至于处理时战战兢兢,自我认同感低。然而,在面对与自己价值观全然不同的人间,有的人选择了极端对抗,可想而知撞得头破血流;而叶藏选择了伪装自己,讨好别人,努力做一个能够融入人间的正常人。而正是这种伪装和偏执,让他始终游离于人间之外,且日日挣扎灵魂难以救赎。苏格拉底说,要熟悉你自己,这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而叶藏,很可悲,他无法熟悉自己,也无法客观的熟悉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喜爱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饿不饿,他的一切都依附于别人的喜爱,别人的要求。可怜,可悲,可叹。

  可我也曾有过那样一段困难的时间。只不过我选择的.是对抗,固执己见。现在看来,也许年少时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坏事。若不残酷,哪得顿悟。若是像叶藏一样不断地伪装和逞强,终有一天会不堪负累。许是和叶藏有过相像的经受或者说心路历程,所以阅读手记的过程中我非常理解他,但我却不能怜悯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许就是这样的感觉。叶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个小圈子里,他的全部苦痛挣扎都是真实的,痛彻的。可是,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一种不知所云的矫情,甚至当你走过那一段路再回望的时候,也会骂自己一句傻比啊我当时都在想些什么。可我也明白走出来有多么不简单,那是一段多么黑暗无助的时间。

  我很圆满,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终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觉,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旧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无望的事情。就似乎一个完善主义者看到自己突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士气,也找不到方法去融入人间了。

  而我,以一个曾经的病友,现在的成功者的姿势,不能去尽更大善意的理解和心疼叶藏,多了些许漠然,这也是我的悲伤。可我也庆幸,有时的漠然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坦然接受它,并不以它为耻。究竟,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俗人啊。

  愿全部迷茫的人,坚决的做自己,都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解。欢乐的生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3

  “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人间失格》

  在一次书店的闲逛中,无意接触了太宰治先生的书籍《人间失格》,我怀着淡然的心态开始读这本书,却以意犹未尽结尾。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带着魔力和侵蚀力,一点点打动我。

  小说主人公叶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药物麻痹自我,自杀,辗转于多个女人之间,药物和酒精侵蚀了他的身体和灵魂,他痛苦不堪,却又无法挣脱。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直面的`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普遍课题,描写了社会中概率越来越高的自闭者、叛逆者、边缘者的悲剧。作品主人公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叶藏若是处于当下,一旦试图叛逆、忠实于自我地生活,那么社会会越来越容不下他,他就会被异化成“人间失格者”。

  “人间失格”中的“格”一词我将之理解为对待人生的态度,谁没有过痛苦和折磨?人间失格者不论何时都会存在,只是存在皆有意义,不论何种际遇都必有其须经历的因缘。与其凝望着深渊,不如怀抱温柔,明媚地活着。这是最基本的积极处世之道。

  回归当前,我们正走在家庭与社会的交界处,昨日我们还是那个身着校服,争分夺秒的高三学子,如今我们都已成为即将步入大学社会,成为独立生活的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我们应怀抱温柔,成为阳光明媚下的是光明者,不忘初心,方可在今后的道路寻得更好的自己。

《人间失格》读后感4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自传体的形式,描绘了主人公叶藏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变化。小说通过三篇手记和三张照片的对应,展现了叶藏从幼年到壮年的成长历程,以及他逐渐丧失为人资格的过程。这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第一篇手记中,叶藏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他的父母离异,母亲经常外出工作,父亲则沉迷于赌博。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叶藏变得孤独、自闭,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和陪伴,但却总是被忽略和遗弃。他在学校里也没有朋友,整天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逐渐丧失了和他人交流的能力。这种孤独和无助感一直伴随着他,最终导致了他对自己和生命的绝望。

  第二篇手记中,叶藏回顾了自己青年时期的经历。他是一个富有才华、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热爱文学和艺术,却对社会充满不满和痛恨。他深陷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拒绝与外界接触和交流,最终陷入了毒品和酒精的漩涡。他的人生开始走向了堕落和毁灭。

  第三篇手记中,叶藏描述了自己成年后的经历。他成为了一个无业游民,过着颓废和放荡的生活。他曾经对爱情抱有美好的幻想,但最终却被背叛和伤害,心灰意冷。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却找不到答案。最终,他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不堪的一生。

  整部小说充满了太宰治的自省和哲思,他通过叶藏的经历,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叶藏虽然有着才华和激情,但因为家庭的问题和社会的`冷漠,最终走向了堕落和毁灭。他的经历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常,以及人性的脆弱和复杂。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在叶藏的故事里,通过叶藏的独白,窥探了太宰治内心世界的一角。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叶藏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人性的脆弱和复杂,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太宰治的文字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和情感,他通过叶藏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常,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这部小说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也给予了我们对于人生的启示和思考。

《人间失格》读后感5

  在图书馆借的实体书,看了大概有3个多小时,总的来说就是很悲很丧很现实整本书由很多的故事组成,但是……没有一点联系,作者让我有一种突然想到啥就写啥的感觉……

  虽然貌似是个畅销书,但是好像并无太大的惊喜,倒也就是能明白某些世间的道理

  一旦别人问到自己想要什么,那一刹那反倒什么都不想要了。

  其实这周很倒霉,丢了点东西,受了点伤,生了点病,学业不顺,心态不平,过的很累很累,他们说“一切都会过去的”,嗯嗯,一切都会过去的。

  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一切都会过去的。在所谓“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作真理的.就是这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好啦,这本书整体真的很丧,但我不想呈现出太过悲伤的句子,因为光明快乐总会到来啦!

《人间失格》读后感6

  用了断断续续一个夏天,终於在秋天落叶之前看完了这本《人间失格》。

  初识它是在某个出版方的官方公众号上,简单的一篇推送,寥寥数语的评价,但是仅仅是几句原文,就抓住了我的心,想要读一读,写出这样的人,他的内心,他会写出怎样惊艳的作品。于是开启了我第一本日本文学作品,说实话,此前对日本文学知之甚少,不过是夏目漱石和村上村树,哦,还有川端康成的"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多多少少地带有小小的变态的印象,听说很是扭曲,独特,然而,我没想到,我是从一个第一次接触的作家,来接触日本文学,嗯,是的,此前高考为一切的我,甚至还没有听说过太宰治。

  回到这本书,可以说,是有一些惊艳的,我确实没想到,可以有人把这么真实的自己,哪怕是扭曲的.、肮脏的、痛苦的心灵,血淋淋地撕开,展示给人看。它可能是小说,但更可能是半自传体,尤其是《人间失格》这一篇,几乎可以说是自传吧,带有一些想象和自我催眠,毕竟死后的事儿,也都为自己安排好了呢。看的时候,很揪心,很痛苦,但是似乎又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当然,我没有那种出身,也未曾那样经历,大约更多的是,那种孤独感的共鸣,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排斥自己,其实更可能的,是自己在排斥周围。但是,谁没有绝望的时刻呢?或多或少。故而,即便过了这么多年,跨越着国界,不一样的文化,还是能够找到知音的,我不是要推崇这种文化,或者是赞同这种心理,只是这个社会太快了,太冷漠了,我们大多数时候漠不关心,也无从关心,所以一切的一切,只能默默消化,糜烂在心里,现在,好像通过一本书,找到了一个出口,至少,我感觉不再那么孤独,我突然之间,找到了表达的方式,虽是借他人之口。好多东西,也不见得就看懂了,毕竟,私以为太宰虽然是写着青少年追捧的青春文学,却跟国内的某些商业化生产完全不用,真正是生命的艺术,是个诗人吧,我想。不过,能让人跨越时空,进入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这也是一种高明。

  关于具体的内容,不想多少,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东西,不同的阶段和时间,亦有不同的心境,自是欣赏而已。关于版本呢,今天才知豆瓣有这么多版本的评分,但我向来不是很介意,正版,翻译无过错便可,东西,是要自己领悟的,不深入研究,却是无伤大雅。

  以上,个人拙见,不成文。

《人间失格》读后感7

  20xx年8月5日,我读完了《人间失格》。

  这本书由序言、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部分构成。其中序言和后记作者以第一人称,诉说“我”看到了主人公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中间的三篇手札与照片对应,则是用叶藏的第一人称来叙述了胆小懦弱的叶藏的经历以及他为了逃避这个世界而终日放浪形骸,最终一步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自我毁灭之路。作者太宰治以纤细的文笔,书写对人生的哀叹与嘲弄。无奈与讽刺,愤懑与惆怅,阴郁颓废的毁灭美学的悲情演绎,表现了战后日本人“精神”与“感官世界”双重萎靡的杰作。

  叶藏通过同学竹一,获得了自己的信仰。他决心要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但接踵而来的是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嘲笑与批评,从小养成的弱小的性格也使的叶藏不敢反抗。信仰的种子还没有发芽便已经死掉了。就连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属于自己的爱情,也被这个社会所夺走了。当失去一切希望时,魔鬼便悄然来临。叶藏最后还是败在了世俗手中,陪伴了他一生的演技也没能让他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

  《人间失格》不是在描述一个悲伤的故事,它只不过借一个受害者的口吻来讲述人类的丑恶,自私自利,好逸恶劳……我们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感受:我为什么要活着?来到这个世界我能做什么?《人间失格》问的就类似这样的问题,但我不希望你的选择是和作者太宰治一样的道路,逃避残酷的现实与自身的`力量不足,须知存在就是合理,倘若不能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失业,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个普通人。

  在太宰治的心中,叶藏并没有失去做人的资格,而是没有浑浑噩噩做人的资格。他的身上难得有着善良与真诚,却无法得到救赎。人性的光辉终究没有照亮当时的社会,反而被无尽的黑暗所吞噬……

  最后的这句话,送给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愈是敏感、愈是胆怯,愈会企盼暴风雨降临得更加猛烈。”

《人间失格》读后感8

  把每个明天当做世界末日,从现在起迈出第一步——题记。

  初次听闻这本书,是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之中,随后对这本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边去书店买来了这本书,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细细品味……

  “他曾在夏天在单件和服中穿上毛衣,只为搞笑;

  也行因为怕父亲扫兴而在半夜潜入客厅在父亲的本子上写上‘狮子’二字,只为不让父亲因自己而扫兴……”这一切的最终目的不过是为掩盖自己的忧郁和敏感,伪装成纯真无邪的乐天派,塑造成一个滑稽逗乐的怪人。他对这个世界太过畏惧,认为世人比狮子、鳄鱼甚至恐龙都要可怕。他曾说过“面对世人,我总是怕到发抖”他太过敏感,太过小心翼翼,以至于最后被送进了疯人院。面对世人,他总是怕到发抖,而面对这个世界,他又何尝不是呢。

  也许有人会认为太宰治不过是因五次自杀而出名的'作家而已,或认为他的作品中传递的是使人愈来愈消极的负能量,可当你真正去品味他的作品时,才会发觉他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他的一生,一个使自己绝望的人生。当自己读过他的三五本书后才发现他的作品并不是以“罪”“恶”“罚”为主题创作,反而是以“爱”与“善”为主题创作。他写每本书的目的都不是为让读者致郁自杀,而是使读者反省其身、自我救赎,不落到与自己相同的下场。

  “不要抗拒改变,这是这个世界上不变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复地变,反复的过程很容易让人变得低落和沮丧,然而你再低落和沮丧,人生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改变所包围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没办法控制的跑步机上,时间、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选择跑得更从容一点,尽我所能地在这个被动的人生里争取一些主动,所以我很讨厌‘抗拒’这个词,很消极、很脆弱、很被动,如果我不能改变世界,好歹让我改变自己,遵从自己的选择。”在我眼中,《人间失格》或许就是在阐述这样一个道理。

  当世人知道书中的叶藏被送入疯人院时,书外太宰治的生命也止于了他的第五次自杀,我想这或许便是最精彩的悲剧。

《人间失格》读后感9

  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发现他其实并没那么可怕。

  书中写的是一个人从小就努力的去讨好别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毁灭,在文章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实在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现实中的生活。

  虽然书中写的叶藏过的是充满可耻的一生,但是在他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也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这本书中承载了作者的一生经历与思想,书中的叶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作文的`浅薄,又不断被朋友利用,却认为妥协退步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为了混迹世间学习人性的种种卑劣。

  其实我认为叶藏的一些做法虽然让他走向毁灭,但是他的做法却不是无缘无故,而是为了迎合,为了更好的去和别人相处,虽然“人们”都在说要做好自己,无关别人,但是谁又能真正的不在乎别人呢,所以作者在做一些“人们”所不认同的事的时候,应该错的不是他,而是整个世界。

  在最后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理想的“永远少年,”以及对幸福人生的执着和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

《人间失格》读后感10

  第一遍阅读《人间失格》,确实令人费解,感觉这种书简直就是教坏孩子,反对社会的典型例子。但读完这本书并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之后,我想太宰治还真是个怪人,平生追求过五次死亡,他到底为什么一直在极致的追求死亡呢?

  书中写的是一个人从小就努力的去讨好别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毁灭,在文章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实在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现实中的生活。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并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充满了恐惧。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充满了恐惧和渴望?也许是因为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绝对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害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痛苦。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直到他遇见好子,他似乎又有了一种安慰与平静,死寂之前的平静。在好子被侵犯之前,叶藏把自己的痛苦归于他不能相信、依赖人类的这个个人缺陷。这个信念同时也成了他对于世间、对于人类最后的希望一不是人类无可救药,错都在不正常的自己一一他一直是这么想而活下来的。当信赖天才好子的信赖被玷污时,他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之粉碎。世界上已是一片没有指标的荒野。“难道信赖也是一种罪过吗?'“不抵抗也是之后,叶藏终于步向完全的毁灭。他没有反抗,所以被关进了在精神病院里、变成了疯子。一种罪过吗?”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这是叶藏或者是太宰治的选择。与他相比,我还是更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每一个关心我的人!即便生活有着再多的不如意,依然选择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生活!人间失格,读过便相当于一次心灵的洗礼,洗礼过后,依然要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并告诫自己,要好好的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11

  我开始放下对世界的戒心,慢慢地发现他并不那么可怕。

  书中写道,一个人从小就努力取悦别人,毫不犹豫地做自己不喜欢甚至不喜欢的事情,慢慢地毁灭了他。在文章中,作者隐藏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以及主人公叶藏的生活经历。事实上,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反映我们现实生活的镜子。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走向完美,但接近完美的人只能走向毁灭。因为他太敏感太纯洁,注定要孤独,注定要毁灭。

  他清楚地感受到了世界的'寒冷。他说:人们,显然根本不认识对方,错误地看着对方,但把对方当作独特的亲密朋友,生活不理解对方的真实气质,等待一方放弃西方,也为他哭泣,背诵悼词。太宰治是太宰治最后的遗迹,不如说是他留给这个冰冷世界的遗书。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用大庭叶藏的独白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和思想:「信任是罪吗?」「没有回头路,不管怎么做,做什么,都只会徒劳,只会让人觉得更可耻!」「活着是罪恶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法拒绝别人的不幸。一旦拒绝,无论是对方还是自己的心,总会有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缝。我被这种恐惧所迫。问问上帝:不抵抗是罪吗?」

  非常沉重的独白是人生绝望的极致。如果你对生活了解太多,你会绝对悲观。这可能是太宰治的成就和他的悲剧。

  太宰治用书中老板娘的一句话结束了小说。我认识的小叶,性格坦率,聪明,只要他不喝酒……不,即使喝了酒,他也是个向神一样的好孩子。叶藏失去了人类的资格,不是因为他卑微丑陋,而是因为他像上帝一样高贵。他只是现实中不存在的纯粹人类,被丑陋的人类社会扼杀,因为他太纯洁了。对上帝来说,世界无疑是一个地狱,因为心中埋葬着最绝对、最纯粹的理想论,所以更不能忍受世界上的丑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

《人间失格》读后感12

  我真的第一次看一本书看得这么生气,那么,请问我自己,为什么还要看?还要用这么多时间看完?因为最近时间多?

  不,只是想知道最后能有多疯?我真的不晓得这种书有什么治愈,能治愈什么呢?这本书我只看到了一个懦弱不堪,做了不该做的事还有委屈的无穷理由的一个讨厌鬼。

  书中后记说:“太宰治似乎把懦弱作为一种出发点,甚至是一种武器,以退为进地向所谓的强者,伪善的人生宣战,从而彰显出一种别样的强大,别样的高贵和骄傲的激情”“他向人们证实了自我通向至善至美地的途径”……对不起,我真的没看出来。人间失格意为丧失了在人间生活的资格。真的太down,生而为人,我们本该为了自己的.人生去努力,而不是一味抱怨。放弃。明明是自己没有努力,却怪上帝太残酷。真的令人极其讨厌......

  以上是两分钟之前的想法,也气了近三分钟了,但是,现在稍微平复后想到。也许这种灰色调的书真的可以帮助一些人,就像送你一颗子弹治愈了我的焦虑,也许太宰治也用他自己的失败,懦弱,焦虑,神经质治愈了很多了人。我宁愿这样相信。就像我不明白《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什么好看的一样。现在想来,至少我不想成为真正意义上被嫌弃的向子。

《人间失格》读后感13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文学。你听说过日本的私人小说吗。日本一直有私人小说的传统。这个词被广义地解释为,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故事已经成为一部私人小说。然而,大多数人更倾向于狭义地解释私人小说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独立描述周围的琐事和心理活动。

  太宰治是川端康成和三岛纪夫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一直是私人小说的典型作品。太宰治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一生只有39年,但他震惊了日本文坛,以至于他去世近80年,仍然有很多粉丝。

  《人间失格》不仅是太宰治先生的杰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这本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和主人公叶藏的三个笔记组成组成。它描述了主人公从青少年到中年不断下沉以逃避现实的悲剧。他经历了自我放逐、酗酒和自杀,用药物麻痹了自己,最后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表达你内心的沮丧和被爱的欲望。

  如果你能避免猛烈的狂喜,就不会有悲伤。叶藏从小孤僻,胆小敏感,对人类充满恐惧和不安,人们总是后悔自己拥有的东西。叶藏出生在一个贵族,但他害怕吃饭和和和别人说话。当他来到这个城市时,他染上了喝酒和吸烟的坏习惯。生活似乎充满了希望,似乎是黑暗的。对叶藏来说,他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他在人们面前扮演小丑,但微笑只是一种表情,与情绪无关,世界往往是这样,越故意管理,越失望。

  孤独是一种严重的'感冒,直到他遇到常子,一个让他心痛的女孩。最后,他们没有找到生存的希望,决定死,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恰逢其会,措手不及。常子死了,叶藏还活着。为此,他的父亲与他断绝了关系。他每天都很困惑,甚至上瘾。他觉得生活很好,坏的是他自己。后来,他又坠入爱河,直到爱人出事,一切都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在一无所有的年纪,他甚至不能给自己幸福。朋友们觉得他疯了,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对他来说,活着已经尽力了。最后,他被哥哥带回家,27岁的他满头白发。

  说实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这本书,但我忍不住被他吸引了。事实上,太宰治先生所倡导的不是黑暗,而是这样一个丑陋甚至残酷的故事背后的深层思想。其主线是追求爱与自由的现实和人性的解放。在放纵自己的同时,我们渴望救赎,却无法控制自己,所以我们失去了心,浪费了这一生的意义。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裂缝,阳光怎么穿透呢?世界各地,无法到达的深渊是人性和不断发酵的欲望。既然这个世界不可能成为我们想象的那样,为什么不求同存异,给世界一个机会呢?

  愿我们生而为人,人间有格。

《人间失格》读后感14

  你永远不知道在一个乐观开朗甚至能时时刻刻给你带来快乐的人心中有着怎样的世界。

  在叶藏眼中这个世界和他格格不入,他毫无头绪,不知怎么融入。

  常有人说他幸福,他却总觉得自己身陷地狱。

  于是他伪装自己,做一个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小丑”,以此来维系与人类的联系。

  他能骗过世人却骗不过自己,于是在一边逗乐的同时一边痛苦着。

  给人们带来欢乐的那个自己并不是真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隐藏在厚厚的壳中,不会被人们所接受。

  在经历了自杀未遂,休学自谋生路,妻子被玷污等事件后,叶藏彻底崩溃。

  他醉酒,他沉湎药物,他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世界,最终精神失常进了精神病院。

  人间失格的意思是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在叶藏生活的时代是日本战败后的时期,整个社会似乎也充满了颓废的气质。

  叶藏小的时候得不到父母的认同,成年后仍然得不到当时社会的认同,以至于认为自己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水手在海上翻船后好不容易抓住了灯塔,却在看到灯塔里一家团圆的景象后不忍打扰放弃求生的机会。

  这种不打扰应该深深的刻入了太宰治的骨髓里,纤细敏感,自杀五次,最终在完成《人间失格》的当年也自杀身亡。

  他或许也和水手一样,已经拼命在求生了,却发现自己不配打扰人世间的美好幸福。

  而我知道人间永驻希望。

《人间失格》读后感15

  买书的时候,一个它蜷缩在新华书店的一个小角落里,瑟瑟发抖(网店,价格:9。9)。我查了一下它的相关背景和资料,顺手买下。而后,我充满期待。

  《人间失格》是一本中篇小说合集。单从标题上来说的话,个人理解为:人间失去了本该有的格调,世间多谄媚,人间不值得。

  从内容上看的话,这是一本萧瑟、细腻、孤单的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微妙的审视着这个世界,无论是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上用笔,他的一些结论总是直击内心的底层,让人不快,但着实属实,甚至裸露。

  在作者或者是故事的主人公看来,世人太假,每个人都是披着两层甚至多层外套,扮演多个角色。他们狰狞谄媚,妖魔鬼怪,而且他们还洋洋得意,怡然自得,不知懊恼和忏悔,把一切的一切归咎给圆滑世故这种“莫须有”的东西。世人多迎阿,同事可能会在一小点利益算计你;朋友可能会在背地中伤你;恋人可能内心会有从未对你提及的事情…人世间充满了伪善,甚至全是伪善或者不善。

  但在我看来,这又怎样?我敬佩他能把一切都说透的敏感与坦率,但是我鄙弃他厌世的心理(可能我还不理解,就像不理解抑郁症的存在一样)。“勇士,从来都不是不怕黑暗,而是在溺入黑暗中,仍向往光明。”光明与阴暗同在,世人都有自己的阴面和阳面,但这并不能给我们断章取义的权利。无论他怎样说,我都只是欣赏他的敏锐的思考和感性的诉说,我会透过他的眼光,领略这悲惨的世道,我仍愿意相信任何人(包括作者)都是喜好温暖的。在阴深的环境中饱受折磨,仍不愿背水一战的人,我除了觉得他懦弱不已,无话可说。

  “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在拜读《倾城之恋》。读此书可以明显的感觉的到,张爱玲老师文笔细腻,感情丰富,对人物描写及事件叙述拿捏得当,游刃有余。但,我更喜欢《人间失格》,所以也便一鼓作气,全部看完。王小波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那就要看这本书对个人思想觉悟上是否有了一定的.提升。”很明显,两本都有,但我仍觉得《人间失格》对我的影响更加厚重一点,也更容易读懂一点(直白)。

  无论是叶藏、还是田岛,或者娟子,每个人物都特立独行,每部相关小说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我替主人公们遗憾,也在内心接受。我明白了生活实属不易,人与人若做对比,没有谁比谁幸福,只有谁比谁困难,在不厌恶尘世的时候,就要多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年少时内心青春的懵懂躁动,那时候快乐与悲伤都很简单,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脸红;厌恶一个人的时候,会动手。我们不用伪装自己,甚至还会表现的大义凛然,一身正气。而现在,尽管我不想承认,但是我还是被荼毒了。这世间太多纷扰让人不能自已,除了沉默,不忘初心,和保持善良,我别无他法。有时候,我们会在交际上犯的最大的错误便是:“他懂我。”其实,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人越大,越复杂,不要渴盼别人会懂你,重要的是你要自己懂自己。

  拥抱自己三千遍。

  以下,关于《人间失格》的几个句子进行赏析、总结(惟庸之妻,goodbye等不再一一罗列)。

  1,“那所谓青春的感动、年轻的自豪灯话语,只会让我胆战不已。”

  我不否认自己曾有过,我甚至觉得这些是多么美妙的回忆。如果可以,那么你就在你还能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尽情体味吧;如果可以,那么就在你还能爱的时候用力去爱吧;如果可以,那么就在你还饱含激情的时候奋发图强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没有人会责备你的,我也是,我相信,太宰治先生也是。

  2,“也许‘激情’就是无视对方的立场。”

  倾听是一种修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欲,愿我们多一些沉默,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倾听。

  3,“我身上似乎散发着让女人怀抱幻想的气息,这并非炫耀,也不是玩笑,而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真是妄自菲薄啊,不过,很多人还真是这样,但更多的人为这种特质去骄傲,觉得这是一种天然的优势。真可怜。每个人感情源泉喷洒出来的‘水量’是有限的,切莫浪费。见一个爱一个的人,往往一个都爱不了了。失去了爱与被爱的能力,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此句之后跟的一句便是:“在被堀木道破之后,我渐渐失去了与娼妓游戏的兴致”),真是嘲讽。

  4,“让女人去办事,她们绝不会垂头丧气,反而因为受男人之托,倍感开心。”

  关于女人是怎么想的,我是猜不到了。但是一找我就是让我帮她忙的女人挺让我反感的,除非是我的故友,或者是非我不能行的事,再者就是我所倾慕的女性(不过能让我倾慕的也少,就算是有,她的品格肯定也是不愿叨扰别人的)。

  5,“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

  这种人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列表里有很多。当然,是把那些矫情做作的人排除在外的。

  6,“原来,在我所有遇到的女人中,我真正喜欢的,只有模样穷酸的恒子”

  相信我,绝大部分男人的心里,关于女人,相貌可能是排在第一位,但永远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位。

  7,“这世上每个人的说话方式都如此拐弯抹角、闪烁其词,如此的不负责任、如此微妙复杂。”

  尤其是那些沉默寡言,语速缓慢,言辞中肯的人。

  8,“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欢畅;”

  “今朝,酒冷相落,徒留荒凉。”

  我不喜欢喝酒,我只是单纯的喜欢。

  9,“所谓处女之美,不过是愚昧的诗人天真哀伤的幻想,没想到它真的存在于世。”

  人间多薄情,翠花,你可长点心把。

  10,“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说不上不幸。”

  这句话,让人有种淡淡的压抑之感,若隐若现的透露出湿冷的过往。我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感罄竹难书,不知从何说起。洞穿世态炎凉的人,是可怜的,但是,一切都会过去的。taasdda

  生命中最诚实的事情便是: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你会老,你会死。

  补充:如果《GOODBYE》不是太宰治先生写了一半的绝笔,该有多好。可能,美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的残缺吧。比如:断臂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