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酥油》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酥油》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酥油》读书笔记1
去了一个地方,总觉得留下些文字,无论是攻略还是游记,才算是结束,或许看完一本书也是一样的。在来回三亚的候机和飞行时间读完了《酥油》这本书,我迟迟没有打开下一本小说,似乎是在整理完思路前不愿意那么做。书中描写的情景与我处的环境是强烈的反差,一边是艰苦卓绝的草原生活,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接受着大自然的考验,有时候甚至是生死的考验,另一边是海边度假般的生活,一切生活上的舒适都被安排的好好的,唯一要做的事打扮和享受。
我读着书的时候难过着,不读书的时候享受着,关于如何更心安理得地享受物质生活,我至今仍在摸索之中,然而这并不是我看完这本书主要想说的。其实书的前半部分,让我想到了《狼图腾》中许多的描述,同是描绘草原生活,我读来却没有《狼图腾》引人,可能是因为我是个崇拜自然的人吧,对于已经存在的自然法则总是充满着好奇,又充满着尊敬。读完整本书后,我才意识到这种压抑来自于哪里。
《狼》本质上写的是自然,虽然后期也写到一些人类活动如何干预了自然,以及狼性如何可以帮到一个民族的性情,但最主要还是刻画了自然本身的模样。虽然也为篇中大自然的残酷而难过,也为篇末草原被破坏而心痛,但这是单一的情感,换句话说,很容易可以分辨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判断的标准就是大自然的.法则,顺应它便是好的。但《酥》写的是制度,是信仰,政策,风俗下的制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去判断如何是对的,如何是错的,甚至如何更好都不知道,想到最后,便是无解,所以压抑。
这些真真实实存在着的压抑,倘若就当没看见,也可以过生活,看见了记在心里,也过着每一天,我着实不知道除了一份牵挂还可以做什么。
《酥油》读书笔记2
好友推荐了一本书—《酥油》,说她常常看着看着就流泪了。上网看了一下评论,据说是20xx年最感人的小说。好奇之余,便在网上订购了一本,趁中秋节闲暇一口气读完了。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
作者江觉迟是一名安徽女子,她根据自己20xx年后在藏区草原义工支教的经历,充满深情地写出了一个既绝望而又美丽的故事。
书中主人公梅朵是个安徽的女子,接受了一位寺庙喇嘛的邀请,来到了高原支教。
学校位于川藏线的深处,到那里需要先坐火车,再换汽车,然后是拖拉机、摩托车后再加上两天骑马的时间,最最后需要步行翻过大山。到了后梅朵才知道,所谓的学校只是一座废弃的碉楼,而且学生也需要她一个个到藏区去寻找。
藏区的自然环境恶劣,常常会有雪灾和泥石流,每一次灾害发生过后,就会产生很多失去父母的孤儿。除此之外还有因为各种各样原因产生的私生子。这些孩子常常吃不饱饭,经常被偷猎者要挟进保护区做向导,还有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茶楼做女招待,他们没有读书机会,好一点的情况下即使能够被领养,也常常是为领养的家庭做仆人。
她把全部的热情和爱留在这里。为了那一个个寻找出来的孩子,为了那斑驳残破的碉楼学校,为了给流离失所的孩子们一个庇护所。。。。。。从一个如花美眷成为一个百病缠身的女子。
除了爱她学校里的孩子,还有她心爱的人“月光”。
月光是喇嘛安排帮助梅朵开展工作的当地草原男子,梅朵和他以及那些他们一个一个从深山草原里找出来的孩子相依为命。梅朵和月光,渐渐相爱,深爱,经历生死,不离不弃。然而,梅朵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胃病、贫血、吐血。月光恪信寺庙的力量,可是寺庙救不了梅朵的身体。她不能再在藏区继续坚持下去。梅朵要下山治病,顺便也想多积攒点资金给她的孩子们。
两个相爱的人不得不面临分离,他们相约,两年之后,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梅朵都要回到月光的身边。这两年间他们的联络,是月光每次花几天时间到县城后打给梅朵的电话,除非梅朵死了,梅朵永远等着月光的电话,永远不关手机。
梅朵告别了月光,来到了平原,发现自己已经同平原里的生活完全脱节了。她忘记如何看红绿灯,不敢过马路,听不懂公司里面的人讲话……不过为了给孩子们筹钱,她在平原坚持了两年,除了白天正常的工作外,晚上还要给人补习外语,以便能够积攒更多的资金给孩子。就到了同月光约定好的时间,马上就要回高原的时候,梅朵出了车祸,一昏迷就是六个月。
梅朵重新上高原以后,发现月光因为打不通梅朵的电话,以为梅朵已经死了,自己心灰意冷以后,决定出家做喇嘛……
人的心灵深处是什么?书的开头这样写道:“只有把自己变成一个真实的弱势者,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人间的疾苦和贫困。这与你到贫苦中体验生活完全不同。就好比把两个人丢进茫茫沙漠,一个有后援,一个无后援。”
我们没有在贫困的藏区生活过,我们感受不到那里的真实。但我想,这个故事却足以点亮我们内心深处人性的光辉。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世间最亮、最温暖的光辉,只是我们缺少着光明来照亮我们通往内心深处的路。
江觉迟,好名字。净空法师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她并没有觉迟,相反的是,她给我们每个人上了一堂最生动感人的.觉悟课。
作者说:“我写作有两层意思,首先当然是找到接替我的人,另一层面,草原并不只有一个孤儿学校,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帮助。需要更多的爱心认识,到深山把人找出来,把资料带出来,社会才能帮助他们。”
也许,就如同书中的梅朵一样,五年的高原岁月,让觉迟成长为一个酥油般的女子。这里的酥油,不再只是高原牧民用以果腹的食物照明的燃料,它已化为一缕精魂,渗透进他们干枯的长发,酱紫的面容,拖曳的氆氇,连绵不绝的诵经声,以及虔诚如磐石的信仰,陪伴着他们一世又一世,承受着因果循环,在纯净的高原上轮回。而我们的觉迟,她用超脱人性自私的博爱去关注高原,关注高原上的孤儿,关注牧民们清苦的生活,然后,拖着病体,在昏黄的酥油灯下,写出这一个个故事,向我们铺展开她生命中那一段段深刻入骨的岁月。
人在自然面前是脆弱和渺小的,可是人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相互关心依赖的情感又体现出了无法形容的伟大。一个娇弱的南方女子,用自己坚强的毅力为孩子们在他们的内心里面点燃了一盏温暖的酥油灯,这些孩子们长大了以后,也会延续老师爱的理念,继续为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点燃心中的明灯。善良和爱,能够在这样的相互温暖中得以不断地延续下来。
让我们大家一起,点亮一盏酥油灯。让高原上每一个孤单的孩子,眼睛里都有光。也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点亮通往自己内心深处的路。
【《酥油》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经典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09-09
读书笔记与读书笔记范文09-23
读书笔记古代文学读书笔记09-06
读书笔记03-02
经典读书笔记02-16
《子夜》读书笔记10-13
读书笔记最新10-26
《红岩》读书笔记09-13
故乡的读书笔记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