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2024-06-10 15:26:1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编1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编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有人说,这是一个杯具。而我却以为,没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便陆地上有大把大量的资金,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是那里。不是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杯具。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无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比较好,鱼是水,人是地,只不过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怎么样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长时间,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非常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可以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儿走。

  看到那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大家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非常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没办法纯粹地活,由于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期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是人间,即便在那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部分。假如可以的话,他宁可一个人,一架钢琴,就如此一向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后选择与船一齐炸毁,这样,海上会流传着如此一个传闻:以往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一直没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今天看了《海上钢琴师》,说实话,我不是特别的理解,但就我现在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至少有几句台词是很有启发的:“我只能在钢琴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音乐,我不能在无尽的世界去弹奏”,“陆地上的人们为什么总是想那么多”,“那么大,在那么多的街中选择一条,选择一栋房子,选择一个女人,选择……那么多的选择”。抛开主人公的恐惧,单单从一方面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至少他不贪心,只选择了音乐和海,他活得简单,活着是一种修行,至少说他这种修行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

  昨天看了奋斗,没有特别起伏的剧情,唯一的优点我觉得还是台词的经典,能让我记住的亮点也就是陆涛最后参加设计大赛说的一段话,不过原话我也记不起了。追求理想的同时丢掉了很多,这些真的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说追求和欲望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的话,那么我觉得这是一种借口,是一种辩解,人活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幸福,本来追求幸福的道路应该是直线的,然而我们现在追求的却是享受,走的是曲线,我们错误的把空虚的享受当成了幸福。我很喜欢看爱情片,尤其是韩剧和文艺片,我觉得他们讲述的是一种很幼稚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在这些影片中我看到了唯美,那种让人相信这个世界不只是只有金钱,我们可以追求的东西有很多。人是矛盾的,即便心里是希望过简单快乐的生活,然而因为虚荣心,因为自己的欲望,让自己过得好累,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被称为凡夫俗子的原因吧!

  活着就是让我们的心强大起来,让我们的心找到方向,当我们找到心的方向并为之奋斗的时候,那时候应该是在享受,应该是幸福吧!

  幸福应该就是用心发现美好的事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在众多影评中觅得这么一句话:凡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兴叹,过后走向万家灯火,各自喧闹。

  在影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之后读到这句话,心底蓦地一暖。

  眼前回放着一幅画面。当船头人高喊America时,原本徜徉于音乐的人群蜂拥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内,伴着他的钢琴。

  对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独的。他的所有的音乐才能,凝成一颗无法触碰的含泪明珠,化为不可揽怀的清冷月光。音乐奏响时,众人为他燃起的灯火,仅是过眼烟云。

  万家灯火捧出一世辉煌,与他无关。

  人都是趋向利己性的,那些不为他驻足流连,赶着追逐自家灯火的人,我们无法归咎于他们。他们只是甘于平庸,只是将海上钢琴师这样的境遇视为日常,无法体察其中的.诗意与远方。

  常人只是惊羡于烟花绽放时的夺目,却少有人为落幕时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间里讲述着的庸常繁琐,兀自生动与凋谢。

  许许多多执拗的天才,以常人难以理解的追寻,以远离万家灯火为代价,去装饰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对此种人而言,把酒言欢者难寻,棋逢对手者难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万家赞誉更为珍贵。

  他一生未曾离海,以身殉船。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凝望万家灯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说:我不会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

  他说: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他曾受陆地上所谓大师的挑战,第三曲慷慨昂扬,热汗淋漓。现在想来,那是他在弹奏自己生命的华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1998年,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海上钢琴师》,获得金球奖最好作曲和欧洲电影奖最好摄影奖。而真的的让吉赛贝·托纳多雷名震江湖的是1988年的《天堂电影院》,影片不但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好外语片,同样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也屡获殊荣。而为这部《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风格,著名的资深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

  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想法和素材,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适合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就像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是电影的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刚开始正名就是”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它所描写的钢琴家1900是一个飘迫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影片中是必不可少精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来,莫里克奈的爵士音乐作品,向来就有鲜明出色的个人风格影片中主人公1900所弹出基本上都是轻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娱乐性的作品,而《Danny’sBlue》是一首慵懒闲散,情调迷人的蓝调作品,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影片除去莫里克奈本人的创作外,也特别邀请AmedeoTommasi,GildaButta等钢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当代名家的爵士音乐作品,打造出浓浓的年代环境,当然,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乐神韵的方法之传神,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莫里克奈的大师级地位早已无庸置疑,《海上钢琴师》再一次印证其宝刀不老的实力,音乐风格随便贴切的悠游于各种范围间,让古典的音乐方法变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而且完美的将各种音乐素材重新结合再造,一次又一次为人带来新的音乐创意与音乐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近日心有所感,却码不出字来,发旧文一篇,抒怀解郁。

  能玩转88个琴键的无限音乐世界,却无法面对纷繁的现实生活。是对桃花源的坚守还是困顿于楚门世界,是纯粹不染尘埃不妥协的抗争还是脆弱玻璃心扛不起应负的重担?是跟从我心还是逃避认怂?不要说这是个不切实际的童话,分明看到每个人心中的那艘船,没有绝世天才,没有英姿神采,还是想远离凡尘俗世、一地鸡毛,诗和远方似乎近在眼前。然而大多数人还是会下船,也应该下船。下船是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的'宿命,无法推却的重担。

  彩云易散琉璃脆,困守在自我小世界,在现实中只会一地破碎。钢琴师这样的人格很难成就爵士大师的世俗成功,大概率会成为落魄的小号手,即使他是天才。所以不下船是对的,不下船成就一世传奇,下船就是世俗悲喜剧。

  如果不是在现实中遇到同样灵魂的人,我对影片的理解将会是不同的。也是用键盘构筑世界,有才华有颜值,无担当无胆气,一手好牌困于心魔堕入凡尘。

  什么是真正的勇气?人们终于学会接受外界事、物、人的不完美,归根结底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是消极承受,改变能改变的,适应能适应的,放手无法忍耐的,学会与不完美和谐共存而且不放弃成长。太多的人在离开学校之后就已经不再成长,让人喟叹的是某些人原本资质不错让人艳羡,但在随后的岁月里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他还能搬出各种有理有据的借口,让人无法反驳,成功的搬起石头堵住了最后一丝成长的空间,不敢选择,不敢承担,不敢面对真实的内心需求,不敢追求,只因为惧怕失败,究其心理,始终无法接受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只能像驼鸟样拒绝世界,也拒绝了自我改善的可能性。

  现实中没有钢琴师,你只会看到一个怨天尤人,精神崩塌,甚至无法自立的真正的loser。

  奉劝在影院泪水涟涟的妹子,在现实生活中碰见钢琴师这样的人最好远离,否则你的整个人生将充满泪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一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海上钢琴师》它没有恢弘磅礴的气势,没有曲折迷离的情节,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但它却是一部关于内心深处最微妙弦动的灵歌。

  影片的主人公1900说过这样几句话:“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土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也没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很多观片人认为1900是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交织的受害者,他接受了自我毁灭的结局,从而也就没有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反而从中产生了荒诞感、孤独感、恐惧感和绝望感,缺乏了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这种观点我不予否认,但我却不赞同。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这个世界唯一一成不变的就是它不停的在改变。”我们的世界时刻在改变,科技、文化正飞速发展,我们的步伐也在喧嚣浮躁中驱驰,渐渐地我们的灵魂跟不上脚步,只是一身肉体匆匆来往。在这个大多数人都疯狂追逐“钱和权”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渐渐变了质,甚至对某件物品、事物的喜欢,也是基于某些目的。而1900他就像一个孩子,一张白纸,它执着而单纯的喜爱着钢琴,美妙的旋律只取悦自己或是献给心爱的人,他知道他能拥有什么,不去渴望那些不能,或者根本没有必要拥有的东西;它知道它不了解什么,也不去让自己陷入无尽的迷惘。若是他走下船,他或许可以在陆地收获名利,却只能以遗失本真来作为代价。

  最终,他选择与巨轮一同消失在天际,不是懦弱,而是遵从自己罢了,因为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如此平静。1900,一位驻守在我心中的美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愿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女孩,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看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的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只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的一条?如何选择一个女性,一栋房屋,一块地,一个生活?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办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块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一直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缘由,是由于他所缺失的与运势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别的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不是只不过容易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如此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可以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主角1900,出生后被遗弃,之后被船上的煤工收养。八岁那年,养父的离去让她就这样一直孤独下去。也是这一年,她接触了钢琴凭着自己的悟性与弹钢琴时的专注,1900拥有着无谱却胜有谱的钢琴演奏之路。眼前头等舱里的每一个人,他都可将其的内心洞察,然后以钢琴曲的形式演绎出各人的不同心态;爵士之父咄咄逼人地来与他较量,最后黯然神伤地离开…

  然而,他的一生是孤独的,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儿时没有同龄伙伴的玩耍,从出生到死亡,他不曾离开过大海,一直陪伴他的只有从小演奏的钢琴。他也想有更多的朋友。于是,演奏之余,他翻开电话簿,打给一位陌生的女士,很快得到的是他人对他的不解,这是他第一次打电话,也是最后一次;当他遇到他心仪的女孩时,他努力去接近她,却总有不同的因素阻拦,他人无意的,他自身很难逾越的;当唯一的好友满怀憧憬地为他设想美好而温馨的生活前景时,他含着泪,默默地望着不解自己的好友。

  1900有着惊世骇俗的才华,但也有着另人难以想象的孤单,仿佛他的世界仅有他一个人。似乎拥有着登峰造极才华的人们都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感伤与伤痛,还有像入境后雌雄不分的程蝶衣、带来文学变革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绘画大师梵高…他们的个性与天赋给了他们惊艳的才华,也给了他们无法走出的忧郁,给了大众永恒的养分,却只给他们短暂的成就感。

  电影娓娓道来这这位音乐天才的传奇的一生,将他的旷世之才(世人所知的音乐家几乎完全没法和他比)与避世的人生态度故事般地讲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听,以一种淡淡忧伤的视角展现了出来。

  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同身受了没有亲人、没有伙伴的痛苦,给人小小的温暖、友善带来的不同。看完电影,除了感伤震撼之外,我也知道了应该对身边的朋友、同学、亲人和那些关心着我的人,还有陌生人更好些,减少不解带来的不快。力量微小,但毕竟是是我的一小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1900的出生,似乎已注定他孤单悲凄的命运,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一个囿于自己世界的天才钢琴师。成长的环境,让这名没有身份、无师便能自通的天才钢琴师与孤独相伴。88个键盘是他唯一的快乐,也是他的全部,是他演驿生命存在的形式。

  因为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他情不自禁地囿于自己的钢琴音乐世界里,拒绝陆地常人的生活。他短暂的一生永远没能有勇气走出弗吉尼亚号,因为来自内心对未来无法掌控的恐惧,让他选择现状。最终,他安心了现状,为每次旅行的20xx人次带去快乐,消除他们旅途的乏味与不安,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他也以此籍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他认同并坚定他选择的生活方式,连他唯一的朋友通过尽力也没能改变他。

  怜悯他的身世,同情他的`处境。有三次为他落泪第一次是他的暗恋,那样青涩又那样的真诚,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一个囿于自己世界的天才钢琴师》。看着他在爱面前表现出的懦弱,为他同情。他心爱的姑娘甚至没有感知到他的爱怜!只差那么一小步,他丧失了成功追求人生美好恋爱的机会。只因他不能走出弗吉尼亚号,他永远地失去了他的恋人,成为孤苦的人儿,那段爱情成为一生的怀念和伤痛。第二次为他落泪,是感动的泪水,是因为他决定要走出这个禁固他的大船,开始有了追求自己心中梦想的勇气。当他与每位看着他长大的弗吉尼亚成员分手时,泪水夺眶而出。他站在舷梯中央,未来就会从他的脚下将要开始延伸,然而他却步了。再次为他的懦弱伤感。第三次流泪,是他选择与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他临死前的表白,让人心碎,没人疼没人关爱,又那样有才情。那伸在半空中空弹钢琴的双手,让人呜咽。可怜的人儿,选择了让人意想到又意想不到的悲惨结局。

  宿命,其实是性格所至,是成长环境在心底无形留下的轨迹,让他情不自禁的只能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为1900哀伤!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电影结束时,黑白字幕慢慢闪现,但我不忍关闭视频窗口。哀怨的小号声划破了我的心,悠扬,但沉重地压在我的胸口。我心中的悲伤就像浓茶,持续很久。我拒绝失去这份珍贵的悲伤,并把时间条拉回到他徒劳地演奏的时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由一个锅炉工人抚养长大。他的'名字是“丹尼·布德曼1900”。他是一名天才的钢琴演奏者。在船的舞厅里,他在暴风雨中随着钢琴跳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绘人们的心灵。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限制在船上。虽然世界从他身边走过,但他不敢进入这个世界。

  他从未离开过他生活的“弗吉尼亚”。他曾经崇拜过那个平凡但布满灰尘的女孩,但他因为自卑和懦弱而错过了。他也想下船去找她,但在舷梯上,他看着无尽的世界犹豫着要不要回来。他还有一个真正进入他内心的朋友,但他拒绝和他一起下船,选择了死亡。

  正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有数百万个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光是街道就有数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一个?如何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片土地,一种生活?我不知所措,只能选择一种死法。”因此,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表演中与残破的——号船一起爆炸。

  一架钢琴,琴键是开始,琴键是结束。幸福是他心中的距离。生活的梦想总是存在的,但他终其一生都会退缩至死。原因是他缺乏尊严和战胜命运的信心,这让他习惯了孤独。他的“无所作为”让他的幸福成为一场悲剧,永远留在他的心里。

  看,我不禁想起了距离和我自己。像1900年一样,我默默地问自己,“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我的心还没有告诉我答案。虽然我像其他人一样努力学习和工作,但我能仅仅为了生活而生活吗?在我心中没有这样一个自由和诗意的距离。或者,虽然我心里有这么一个遥远的地方,我却因为理想和懒惰之间的矛盾而犹豫不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朋友推荐的《海上钢琴师》《心灵捕手》,都是豆瓣评分9点几,关于人心,关乎人性。

  钢琴师里印象深刻的第一个场景是开篇时小号坐在楼梯上,只要你还有一个好故事,你就不会完蛋,还要有一个可以倾听的人,而我很庆幸,我的身边有你们,即使无法诉说,也无法理解,但陪伴就是最好的良药。

  1900在丹尼的养育下,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如果捡到他的不是丹尼,那他的人生会否是另一种呢

  后来的1900遇到了一个姑娘,一见钟情,激动,雀跃,夜不能寐,却终究止步不前,再见,然后再也不见。人生那么短,如若是你我,是否有那些勇气呢?迈一步,试一场,follow your heart。

  现实的我们总是想太多,如果失败了,好丢脸,好尴尬,别人会怎么看我,做不成朋友怎么办,如果如果,还是保持现状好了。或许偶尔想起时会遗憾,会失落,会纠结,会伤感,但是再也不会冲动,也做不到再次去尝试,去了结。那颗跳动的心似乎被你的自尊,你的面子所捆绑了,蒙蔽了,就浑浑噩噩的'继续活着。每天三点一线,它都安稳的动着,偶尔加速一下,然后归于平淡。

  结尾时1900在破旧的船舱里向小号诉说了他没有下船的理由,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就像我们心里的欲望,无边无际,得到了今日所想,便会期待明日,总不会停止,1900选择了在有限的环境里,创造自己的无限可能,而我们又有多少人沉溺在欲望的泥沼里,越陷越深,不可自拔。生活很简单,复杂的确是人心,简单一点,勇敢一点,真诚一点,结果不一定是受伤呢......

  不要犹豫,犹豫会带来恐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不知从何时开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流行起来,经年不衰,时常能在各类文章、台词里看到,被众人奉为格言、座右铭,就连领导人讲话里也套用这句来彰显情怀。

  但这句话美则美矣,做起来却很难。尘世喧嚣,我们需要跟各种事务、人物打交道,碰到的每一桩人事,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走进的每一段关系,都会影响我们的想法和心境,牵引我们的关注,不知不觉、匆匆忙忙、兜兜转转,某个时刻你停下来,突然发现自己已严重偏离了最初的想法,甚至变成了一个自己觉得陌生或者曾经讨厌的人,忘了初心。

  从某种角度上看,这部电影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忘初心、始终专注于初心的故事。

  电影男主角一九〇〇在一艘名为维吉尼亚的船上出生,被父母遗弃在船上,自此他这一生即与这艘船紧密相连。他把心性之锚定在船上,船虽然四处航行,但在他心里的位置一直固定不变。始终变化的是船每次航行沿途的风景、港口,以及每次抵达或驶离港口时上上下下的乘客,他们都是过客;船上的船员、乐队成员也是如此,大抵都想在岸上安家。而只有一九〇〇,生于斯,长于斯,最后死于斯,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船,把船当作自己的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正是因为他把心安放在船上,执着于本心,他与船的联系异常稳固,而与沿途、乘客等外界的联系微弱,所以他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欣赏沿途的风景,看着流动的乘客来来往往,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心魂安定,不被他们所牵引。这里有一个形式上的反差,船是漂泊而变动不居的,但船上一九〇〇的心却异常安定;岸上的居所是稳固不动的',但在岸上安家的人们的心却是漂泊的。

  一九〇〇的好友问他为什么不下船去岸上看看的时候,他回答道:我想你们岸上的人把时间都浪费在问为什么上。

  冬天刚到就巴望着夏天赶紧到来,夏天来了又忧虑冬天还会再来。

  为此你们总是四处奔波,寻求一个四季如夏的世外桃源。

  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9-13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05-15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24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9-16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3-1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实用)07-07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9-19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优秀01-27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推荐】06-07

【热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6-10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编1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编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有人说,这是一个杯具。而我却以为,没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便陆地上有大把大量的资金,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是那里。不是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杯具。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无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比较好,鱼是水,人是地,只不过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怎么样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长时间,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非常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可以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儿走。

  看到那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大家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非常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没办法纯粹地活,由于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期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是人间,即便在那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部分。假如可以的话,他宁可一个人,一架钢琴,就如此一向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后选择与船一齐炸毁,这样,海上会流传着如此一个传闻:以往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一直没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今天看了《海上钢琴师》,说实话,我不是特别的理解,但就我现在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至少有几句台词是很有启发的:“我只能在钢琴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音乐,我不能在无尽的世界去弹奏”,“陆地上的人们为什么总是想那么多”,“那么大,在那么多的街中选择一条,选择一栋房子,选择一个女人,选择……那么多的选择”。抛开主人公的恐惧,单单从一方面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至少他不贪心,只选择了音乐和海,他活得简单,活着是一种修行,至少说他这种修行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

  昨天看了奋斗,没有特别起伏的剧情,唯一的优点我觉得还是台词的经典,能让我记住的亮点也就是陆涛最后参加设计大赛说的一段话,不过原话我也记不起了。追求理想的同时丢掉了很多,这些真的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说追求和欲望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的话,那么我觉得这是一种借口,是一种辩解,人活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幸福,本来追求幸福的道路应该是直线的,然而我们现在追求的却是享受,走的是曲线,我们错误的把空虚的享受当成了幸福。我很喜欢看爱情片,尤其是韩剧和文艺片,我觉得他们讲述的是一种很幼稚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在这些影片中我看到了唯美,那种让人相信这个世界不只是只有金钱,我们可以追求的东西有很多。人是矛盾的,即便心里是希望过简单快乐的生活,然而因为虚荣心,因为自己的欲望,让自己过得好累,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被称为凡夫俗子的原因吧!

  活着就是让我们的心强大起来,让我们的心找到方向,当我们找到心的方向并为之奋斗的时候,那时候应该是在享受,应该是幸福吧!

  幸福应该就是用心发现美好的事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在众多影评中觅得这么一句话:凡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兴叹,过后走向万家灯火,各自喧闹。

  在影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之后读到这句话,心底蓦地一暖。

  眼前回放着一幅画面。当船头人高喊America时,原本徜徉于音乐的人群蜂拥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内,伴着他的钢琴。

  对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独的。他的所有的音乐才能,凝成一颗无法触碰的含泪明珠,化为不可揽怀的清冷月光。音乐奏响时,众人为他燃起的灯火,仅是过眼烟云。

  万家灯火捧出一世辉煌,与他无关。

  人都是趋向利己性的,那些不为他驻足流连,赶着追逐自家灯火的人,我们无法归咎于他们。他们只是甘于平庸,只是将海上钢琴师这样的境遇视为日常,无法体察其中的.诗意与远方。

  常人只是惊羡于烟花绽放时的夺目,却少有人为落幕时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间里讲述着的庸常繁琐,兀自生动与凋谢。

  许许多多执拗的天才,以常人难以理解的追寻,以远离万家灯火为代价,去装饰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对此种人而言,把酒言欢者难寻,棋逢对手者难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万家赞誉更为珍贵。

  他一生未曾离海,以身殉船。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凝望万家灯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说:我不会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

  他说: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他曾受陆地上所谓大师的挑战,第三曲慷慨昂扬,热汗淋漓。现在想来,那是他在弹奏自己生命的华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1998年,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海上钢琴师》,获得金球奖最好作曲和欧洲电影奖最好摄影奖。而真的的让吉赛贝·托纳多雷名震江湖的是1988年的《天堂电影院》,影片不但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好外语片,同样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也屡获殊荣。而为这部《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风格,著名的资深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

  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想法和素材,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适合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就像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是电影的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刚开始正名就是”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它所描写的钢琴家1900是一个飘迫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影片中是必不可少精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来,莫里克奈的爵士音乐作品,向来就有鲜明出色的个人风格影片中主人公1900所弹出基本上都是轻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娱乐性的作品,而《Danny’sBlue》是一首慵懒闲散,情调迷人的蓝调作品,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影片除去莫里克奈本人的创作外,也特别邀请AmedeoTommasi,GildaButta等钢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当代名家的爵士音乐作品,打造出浓浓的年代环境,当然,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乐神韵的方法之传神,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莫里克奈的大师级地位早已无庸置疑,《海上钢琴师》再一次印证其宝刀不老的实力,音乐风格随便贴切的悠游于各种范围间,让古典的音乐方法变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而且完美的将各种音乐素材重新结合再造,一次又一次为人带来新的音乐创意与音乐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近日心有所感,却码不出字来,发旧文一篇,抒怀解郁。

  能玩转88个琴键的无限音乐世界,却无法面对纷繁的现实生活。是对桃花源的坚守还是困顿于楚门世界,是纯粹不染尘埃不妥协的抗争还是脆弱玻璃心扛不起应负的重担?是跟从我心还是逃避认怂?不要说这是个不切实际的童话,分明看到每个人心中的那艘船,没有绝世天才,没有英姿神采,还是想远离凡尘俗世、一地鸡毛,诗和远方似乎近在眼前。然而大多数人还是会下船,也应该下船。下船是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的'宿命,无法推却的重担。

  彩云易散琉璃脆,困守在自我小世界,在现实中只会一地破碎。钢琴师这样的人格很难成就爵士大师的世俗成功,大概率会成为落魄的小号手,即使他是天才。所以不下船是对的,不下船成就一世传奇,下船就是世俗悲喜剧。

  如果不是在现实中遇到同样灵魂的人,我对影片的理解将会是不同的。也是用键盘构筑世界,有才华有颜值,无担当无胆气,一手好牌困于心魔堕入凡尘。

  什么是真正的勇气?人们终于学会接受外界事、物、人的不完美,归根结底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是消极承受,改变能改变的,适应能适应的,放手无法忍耐的,学会与不完美和谐共存而且不放弃成长。太多的人在离开学校之后就已经不再成长,让人喟叹的是某些人原本资质不错让人艳羡,但在随后的岁月里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他还能搬出各种有理有据的借口,让人无法反驳,成功的搬起石头堵住了最后一丝成长的空间,不敢选择,不敢承担,不敢面对真实的内心需求,不敢追求,只因为惧怕失败,究其心理,始终无法接受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只能像驼鸟样拒绝世界,也拒绝了自我改善的可能性。

  现实中没有钢琴师,你只会看到一个怨天尤人,精神崩塌,甚至无法自立的真正的loser。

  奉劝在影院泪水涟涟的妹子,在现实生活中碰见钢琴师这样的人最好远离,否则你的整个人生将充满泪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一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海上钢琴师》它没有恢弘磅礴的气势,没有曲折迷离的情节,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但它却是一部关于内心深处最微妙弦动的灵歌。

  影片的主人公1900说过这样几句话:“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土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也没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很多观片人认为1900是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交织的受害者,他接受了自我毁灭的结局,从而也就没有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反而从中产生了荒诞感、孤独感、恐惧感和绝望感,缺乏了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这种观点我不予否认,但我却不赞同。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这个世界唯一一成不变的就是它不停的在改变。”我们的世界时刻在改变,科技、文化正飞速发展,我们的步伐也在喧嚣浮躁中驱驰,渐渐地我们的灵魂跟不上脚步,只是一身肉体匆匆来往。在这个大多数人都疯狂追逐“钱和权”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渐渐变了质,甚至对某件物品、事物的喜欢,也是基于某些目的。而1900他就像一个孩子,一张白纸,它执着而单纯的喜爱着钢琴,美妙的旋律只取悦自己或是献给心爱的人,他知道他能拥有什么,不去渴望那些不能,或者根本没有必要拥有的东西;它知道它不了解什么,也不去让自己陷入无尽的迷惘。若是他走下船,他或许可以在陆地收获名利,却只能以遗失本真来作为代价。

  最终,他选择与巨轮一同消失在天际,不是懦弱,而是遵从自己罢了,因为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如此平静。1900,一位驻守在我心中的美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愿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女孩,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看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的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只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的一条?如何选择一个女性,一栋房屋,一块地,一个生活?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办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块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一直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缘由,是由于他所缺失的与运势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别的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不是只不过容易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如此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可以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主角1900,出生后被遗弃,之后被船上的煤工收养。八岁那年,养父的离去让她就这样一直孤独下去。也是这一年,她接触了钢琴凭着自己的悟性与弹钢琴时的专注,1900拥有着无谱却胜有谱的钢琴演奏之路。眼前头等舱里的每一个人,他都可将其的内心洞察,然后以钢琴曲的形式演绎出各人的不同心态;爵士之父咄咄逼人地来与他较量,最后黯然神伤地离开…

  然而,他的一生是孤独的,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儿时没有同龄伙伴的玩耍,从出生到死亡,他不曾离开过大海,一直陪伴他的只有从小演奏的钢琴。他也想有更多的朋友。于是,演奏之余,他翻开电话簿,打给一位陌生的女士,很快得到的是他人对他的不解,这是他第一次打电话,也是最后一次;当他遇到他心仪的女孩时,他努力去接近她,却总有不同的因素阻拦,他人无意的,他自身很难逾越的;当唯一的好友满怀憧憬地为他设想美好而温馨的生活前景时,他含着泪,默默地望着不解自己的好友。

  1900有着惊世骇俗的才华,但也有着另人难以想象的孤单,仿佛他的世界仅有他一个人。似乎拥有着登峰造极才华的人们都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感伤与伤痛,还有像入境后雌雄不分的程蝶衣、带来文学变革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绘画大师梵高…他们的个性与天赋给了他们惊艳的才华,也给了他们无法走出的忧郁,给了大众永恒的养分,却只给他们短暂的成就感。

  电影娓娓道来这这位音乐天才的传奇的一生,将他的旷世之才(世人所知的音乐家几乎完全没法和他比)与避世的人生态度故事般地讲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听,以一种淡淡忧伤的视角展现了出来。

  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同身受了没有亲人、没有伙伴的痛苦,给人小小的温暖、友善带来的不同。看完电影,除了感伤震撼之外,我也知道了应该对身边的朋友、同学、亲人和那些关心着我的人,还有陌生人更好些,减少不解带来的不快。力量微小,但毕竟是是我的一小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1900的出生,似乎已注定他孤单悲凄的命运,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一个囿于自己世界的天才钢琴师。成长的环境,让这名没有身份、无师便能自通的天才钢琴师与孤独相伴。88个键盘是他唯一的快乐,也是他的全部,是他演驿生命存在的形式。

  因为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他情不自禁地囿于自己的钢琴音乐世界里,拒绝陆地常人的生活。他短暂的一生永远没能有勇气走出弗吉尼亚号,因为来自内心对未来无法掌控的恐惧,让他选择现状。最终,他安心了现状,为每次旅行的20xx人次带去快乐,消除他们旅途的乏味与不安,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他也以此籍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他认同并坚定他选择的生活方式,连他唯一的朋友通过尽力也没能改变他。

  怜悯他的身世,同情他的`处境。有三次为他落泪第一次是他的暗恋,那样青涩又那样的真诚,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一个囿于自己世界的天才钢琴师》。看着他在爱面前表现出的懦弱,为他同情。他心爱的姑娘甚至没有感知到他的爱怜!只差那么一小步,他丧失了成功追求人生美好恋爱的机会。只因他不能走出弗吉尼亚号,他永远地失去了他的恋人,成为孤苦的人儿,那段爱情成为一生的怀念和伤痛。第二次为他落泪,是感动的泪水,是因为他决定要走出这个禁固他的大船,开始有了追求自己心中梦想的勇气。当他与每位看着他长大的弗吉尼亚成员分手时,泪水夺眶而出。他站在舷梯中央,未来就会从他的脚下将要开始延伸,然而他却步了。再次为他的懦弱伤感。第三次流泪,是他选择与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他临死前的表白,让人心碎,没人疼没人关爱,又那样有才情。那伸在半空中空弹钢琴的双手,让人呜咽。可怜的人儿,选择了让人意想到又意想不到的悲惨结局。

  宿命,其实是性格所至,是成长环境在心底无形留下的轨迹,让他情不自禁的只能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为1900哀伤!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电影结束时,黑白字幕慢慢闪现,但我不忍关闭视频窗口。哀怨的小号声划破了我的心,悠扬,但沉重地压在我的胸口。我心中的悲伤就像浓茶,持续很久。我拒绝失去这份珍贵的悲伤,并把时间条拉回到他徒劳地演奏的时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由一个锅炉工人抚养长大。他的'名字是“丹尼·布德曼1900”。他是一名天才的钢琴演奏者。在船的舞厅里,他在暴风雨中随着钢琴跳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绘人们的心灵。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限制在船上。虽然世界从他身边走过,但他不敢进入这个世界。

  他从未离开过他生活的“弗吉尼亚”。他曾经崇拜过那个平凡但布满灰尘的女孩,但他因为自卑和懦弱而错过了。他也想下船去找她,但在舷梯上,他看着无尽的世界犹豫着要不要回来。他还有一个真正进入他内心的朋友,但他拒绝和他一起下船,选择了死亡。

  正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有数百万个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光是街道就有数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一个?如何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片土地,一种生活?我不知所措,只能选择一种死法。”因此,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表演中与残破的——号船一起爆炸。

  一架钢琴,琴键是开始,琴键是结束。幸福是他心中的距离。生活的梦想总是存在的,但他终其一生都会退缩至死。原因是他缺乏尊严和战胜命运的信心,这让他习惯了孤独。他的“无所作为”让他的幸福成为一场悲剧,永远留在他的心里。

  看,我不禁想起了距离和我自己。像1900年一样,我默默地问自己,“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我的心还没有告诉我答案。虽然我像其他人一样努力学习和工作,但我能仅仅为了生活而生活吗?在我心中没有这样一个自由和诗意的距离。或者,虽然我心里有这么一个遥远的地方,我却因为理想和懒惰之间的矛盾而犹豫不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朋友推荐的《海上钢琴师》《心灵捕手》,都是豆瓣评分9点几,关于人心,关乎人性。

  钢琴师里印象深刻的第一个场景是开篇时小号坐在楼梯上,只要你还有一个好故事,你就不会完蛋,还要有一个可以倾听的人,而我很庆幸,我的身边有你们,即使无法诉说,也无法理解,但陪伴就是最好的良药。

  1900在丹尼的养育下,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如果捡到他的不是丹尼,那他的人生会否是另一种呢

  后来的1900遇到了一个姑娘,一见钟情,激动,雀跃,夜不能寐,却终究止步不前,再见,然后再也不见。人生那么短,如若是你我,是否有那些勇气呢?迈一步,试一场,follow your heart。

  现实的我们总是想太多,如果失败了,好丢脸,好尴尬,别人会怎么看我,做不成朋友怎么办,如果如果,还是保持现状好了。或许偶尔想起时会遗憾,会失落,会纠结,会伤感,但是再也不会冲动,也做不到再次去尝试,去了结。那颗跳动的心似乎被你的自尊,你的面子所捆绑了,蒙蔽了,就浑浑噩噩的'继续活着。每天三点一线,它都安稳的动着,偶尔加速一下,然后归于平淡。

  结尾时1900在破旧的船舱里向小号诉说了他没有下船的理由,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就像我们心里的欲望,无边无际,得到了今日所想,便会期待明日,总不会停止,1900选择了在有限的环境里,创造自己的无限可能,而我们又有多少人沉溺在欲望的泥沼里,越陷越深,不可自拔。生活很简单,复杂的确是人心,简单一点,勇敢一点,真诚一点,结果不一定是受伤呢......

  不要犹豫,犹豫会带来恐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不知从何时开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流行起来,经年不衰,时常能在各类文章、台词里看到,被众人奉为格言、座右铭,就连领导人讲话里也套用这句来彰显情怀。

  但这句话美则美矣,做起来却很难。尘世喧嚣,我们需要跟各种事务、人物打交道,碰到的每一桩人事,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走进的每一段关系,都会影响我们的想法和心境,牵引我们的关注,不知不觉、匆匆忙忙、兜兜转转,某个时刻你停下来,突然发现自己已严重偏离了最初的想法,甚至变成了一个自己觉得陌生或者曾经讨厌的人,忘了初心。

  从某种角度上看,这部电影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忘初心、始终专注于初心的故事。

  电影男主角一九〇〇在一艘名为维吉尼亚的船上出生,被父母遗弃在船上,自此他这一生即与这艘船紧密相连。他把心性之锚定在船上,船虽然四处航行,但在他心里的位置一直固定不变。始终变化的是船每次航行沿途的风景、港口,以及每次抵达或驶离港口时上上下下的乘客,他们都是过客;船上的船员、乐队成员也是如此,大抵都想在岸上安家。而只有一九〇〇,生于斯,长于斯,最后死于斯,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船,把船当作自己的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正是因为他把心安放在船上,执着于本心,他与船的联系异常稳固,而与沿途、乘客等外界的联系微弱,所以他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欣赏沿途的风景,看着流动的乘客来来往往,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心魂安定,不被他们所牵引。这里有一个形式上的反差,船是漂泊而变动不居的,但船上一九〇〇的心却异常安定;岸上的居所是稳固不动的',但在岸上安家的人们的心却是漂泊的。

  一九〇〇的好友问他为什么不下船去岸上看看的时候,他回答道:我想你们岸上的人把时间都浪费在问为什么上。

  冬天刚到就巴望着夏天赶紧到来,夏天来了又忧虑冬天还会再来。

  为此你们总是四处奔波,寻求一个四季如夏的世外桃源。

  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