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观后感>霸王别姬观后感

霸王别姬观后感

时间:2023-10-22 15:54:3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霸王别姬观后感[必备5篇]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霸王别姬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霸王别姬观后感[必备5篇]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

  千百部戏,千百种人生,最终打动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戏台上,身披精致戏服的戏子咿咿呀呀唱念做打,一颦一笑学尽了前世今生音容相貌,人人喝彩,为其戏子的一生。落幕台后,怔怔地脱下戏服,望向镜中的自己,像是看着另一个世界的戏子,逃不出这戏子的命。

  有首歌中唱:“人生有许许多多的路口,常常不知向左还是右。”这样的迷茫只出现在有的选择的时候,而现实中常常没得选择,被带进一扇门就不再出来。被迫的生活的选择,是戏的开头。必不可少的坎坷纠葛、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相爱相杀的不可理喻,折磨着人的心肠,是生活的主体,戏的骨节。末了前尘往昔湮灭,岁月流长,当爱已成往事,一粒滚烫的沙尘入眼,盈盈了浑浊的眼球,不愿放,放不下。遂结局了生活,戏的高潮。

  人啊,难为偏执。偏其所痴,执其所信。披着戏服,乃是虞姬,脱了戏服,更是虞姬。一旦入了戏,便无出戏之路。戏台上洋洋洒落传单纸片,贵妃仍舞。灯灭,舞,灯亮,舞。为懂的人舞,不管皇权富贵,不管外敌内党,轻轻蹙眉,眼角上抬,张口就来。“从一而终!”是口中念念的不忘。在被错误的时代狠狠地剥下了戏服后,疼痛难忍,如剜心一般,愤愤地一把火焚了所有的华服丽饰动作优雅,燃起不灭的是骄傲与不屈。执念如此,是当,或不当?这番骄傲与不屈是刻骨的,也蚀骨。戏子将一生交托给戏,严丝合缝地将自己与角色重叠,无论他是谁,在什么年代,都应得到世人的尊重。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哪,倒本不该如此执着。戏中角色的枷锁不知何时紧紧套住了自己,既为戏疯魔,又为尔痴迷,不许尔别离。“我要你跟我,不,是我跟你,好好的唱一辈子戏不行吗?!”“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可戏是那个戏,生活是这个生活。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妻子捂热的被褥,是无事小赌逗逗蛐蛐,亲朋聚首斟斟小酒。戏呀,总要归于生活。人间,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脸。俗世里无他那么多盖世英雄,柔情红颜,有的.是你不想触碰的掉在地上的煤渣,胡洒的狗血,胡乱上身的是非。不疯魔不成活的世界里一人无论如何自在潇洒,都不应迷了心智,睁眼看看这世界吧,看看这世道都演到哪一出了。

  戏子入画,一生天涯。你我不过凡夫俗子在这世间苟活,你在台上先亮嗓,我遂应;你若在这熙攘街头大声唱念,我祗低垂下眉眼,不敢上前。确实是真虞姬,假霸王。你用这一生的戏成全了你的命,你看到生死相许的来世,幸福地无怨,也无迟疑。而我愿在这俗世里做一个俗到透顶的人,我念着初见你时冻红的小脸,不肯被人欺的瞪眼,我念着你总念错的“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我念着你当时还唤作“小豆子”。常念若此生未曾相逢,只愿人各圆满,如此最好。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2

  作为一部电影,他是很冷门的,全天全上海排片九场,当晚我看的场次只有6名观众。甚是凄凉。整部电影约一个半小时,讲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故事。如果作为国产京剧电影的试水,我觉得有几点做得很不错。一是开头有故事简介,能让我这种对历史知识不熟悉的人有个背景了解,不过开头字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还是惊着我了,这么大的排场。二是京剧的特色可谓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从布景到走台,从人物形象到声音唱腔,几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值得称赞。

  不过可能碍于京剧本身形式的局限性,整个故事镜头几乎用的都是正对着主人公的构图让人看多了有点别扭,部分戏码的面部大特写也难以与整体镜头切换连通,倒是十面埋伏时候台上约莫十来个人的打戏拍的觉得十分流畅,一气呵成,效果远远好于给脸谱角色的单独特写。加上京剧表演的色彩本来就浓重,红是红白是白,如此饱和度高的色彩在电影荧幕上更是鲜艳。虞姬和霸王的行头不用多说,隔着荧幕都能感受到做工精巧,令我捻捻不忘的是虞姬后半段穿的一件斗篷,外头黄色,里头青绿,外头绣花,里头好像绣的事梅花,内外兼修表里如一,不得不感叹戏曲服饰与如今时装的不同。

  就像所有老物件一样,京剧用的是一种缓慢的'节奏,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一根杆,就演出一匹马,两面旗,就化成一座山,再那个年代,如此美好的色彩能给人带来多大的想象力,好似儿童用木杆玩起的游戏,玩的人沉浸其中。

  国粹有国粹的魅力,我看过无数遍张国荣演的虞姬,我以为因为是他演的虞姬,所以才那么美,今天发现,原来无论哪一出的虞姬,都是美的。

  在我心里,虞姬不是因爱而死的,已经感知到前路不详的虞姬,是做好了准备与霸王一起赴死的,可是霸王缺一句奈何兮一句奈何兮,对着眼含泪光的虞姬说,你说我该把你怎么办?难道是为了逃命要丢盔弃甲么?难道是没了虞姬就能突出重围么?难道是嫌她走的慢要抛弃他么?虞姬不是因为爱霸王而死,不是因为恨霸王而死,真正促使虞姬拔出宝剑的,是对眼前这个男人深深的失望。

  明明我已经决心刀山火海都跟着你去赴死,你却问我奈何。

  明明我们都只有死路一条,你却还要我死的离你远一点。

  明明可以共同投江做一对神仙眷侣,你却愚蠢的以为自己还能逃脱。

  虞姬不是为爱赴死,她只是我心已死,就是我们常说的哀莫大于心死。

  拔出剑的那一刻,她应该希望那个征战七十多次战无不胜的霸王能拦住她吧,打下她手中的剑,相拥而泣。只可惜,他没有,正如哥哥拔剑时来不及救他的霸王一样,他们都是对世界失望和绝望的人,但又不甘心的留有一丝希望,于是只身赴险,终于没能回头。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3

  早听说张国荣版的《霸王别姬》很好看,分两次看完,到最后谢幕才感觉自己没看懂。是从头到尾彻彻底底的没看懂。于是又上网去翻网友们的影评,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剧情有这么深刻的内涵啊!

  这种感觉让我哭笑不得,我竟不懂电影到这种地步了吗?

  后来又仔细翻看了不同网友的影评,觉得他们都有很深厚的文化修养,这么一对比下来让我吓了一跳,别人都看懂了,就我没看懂,岂不说明我的文化修养很低?

  仔细回忆一下,我是从来不看文艺类电影的,就算去年李安的《少年派》炒得沸沸扬扬我也没看,不是没时间,我知道就算看了我也看不懂。至于文字方面的东西,散文和诗歌我都是不碰的,高中的时候曾经买过一本《余秋雨散文集》,看了几篇也没看了,说实话兴趣真的不大。

  但是我对思想类的作品很感兴趣,尤其是古文。韩愈文集、道德经、论语什么的被我背的滚瓜烂熟,而且还不是有意去背自然熟的那种。我觉得这种微言大义的东西才叫有意思。

  单是这样的话,仅仅只能说明我个人口味有倾向性,但不止于此,就电影来说我肯定不是什么电影都不看,当然,是有被动性的,如果哪部电影不是宣传的人尽皆知,我也很少有闲情去观摩观摩,所以你看,什么样的电影会宣传的人尽皆知,都是些大制作啊,像《战国》、《夜宴》、《无极》、《新四大名捕》等等,那画面多恢宏啊,打斗多刺激啊,看得我一愣一愣的,巧的是每次等我看完没多久网上就好多影评说这些都是烂片。

  大家可能知道我要说什么了,一个平时只看商业烂片的'人,怎么可能看得懂真正的好电影 。

  这个我真的是感同身受,尤其是看完《霸王别姬》之后,我不认为程蝶衣是因为沉醉于艺术而分不清男女,我只看到整部电影就是在讲两个好基友的故事,我也不认为小楼和蝶衣有多么高尚的节操,只看到他们的矛盾从没消停过,更加没觉得程蝶衣的扮相有多貌美,甚至没觉得哥哥的演技好在哪里(仅指本片)。

  这么好的电影就被我糟蹋了,这就是只看商业烂片的结果。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不可能有专业电影人那么执著的审美观,往往别人搞一下宣传,强调一下卖点,我们就被吸引过去了,尤其是透漏一下里面有哪些美女帅哥,我们这些纯情青年哪忍得住好奇心。

  试想一下十年后,90后和00后都成长起来了,他们看电影以商业烂片为主,看书以快餐小说为主,看电视剧以言情戏为主,看综艺以明星爆料为主。

  那个时候,好电影只有奥斯卡评委在看,文学巨著只有诺贝尔评委在看,好电视剧只有学院派当成案例研究,好综艺节目只能半年内销声匿迹。

  觉得很悲观是吗?今天有我在这里反思自己和所处的环境现状,十年后肯定也会有人干同一件事,甚至可能更多。成龙连拍了两部电影都表现得中流砥柱大义凛然,所有人都在拍烂片,他拍好片,就很容易脱颖而出。烂透了之后正是棒极了的开始。这就是,物极必反。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4

  人间,只不过是抹去了脂粉的脸。

  电影中的人物全都有血有肉,独具代表性。他们有的性格耿直、刚烈、用情专一;有的通世故、有同情心,却又不失原则;还有的出身卑微,敏感倔强。他们在面对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时,所体现的内心仿徨与挣扎,以及在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怀疑与纠结中全面地再现了真实的`人性。

  人最难得的,便是活得清清楚楚。这是我最大的感触。

  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到“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成为这部影片的最大转折点。为什么小豆子不断地唱错这句词?他清楚知道自己的的确确是男儿郎,可当他唱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时,意味着他不清楚吗?不!并不是!他记得师傅说的从一而终,他记得自己的使命,他记得要唱一辈子……

  而段小楼不记得,他怕错,于是他糊涂地活着,顺着时代的发展而活着。他娶妓女为妻为的是脸面,他与蝶衣分道扬镳为的是脸面,他让小四代替蝶衣的位子演虞姬为的还是脸面。在影片的结尾他再次提醒蝶衣:“错了!又错了”!他只知道错,怕错,怕与时代背离。

  我们活在世俗中,一生所求的不过是一个世人同意的“人生赢家”,生怕行差踏错,一时一刻的时光也不愿去尝试“输”,你追我赶,到头来,茫茫一生,不知所为何。我们不是没有理想,我们的理想对我们来说是正确的事物,而世俗评判的却是什么是正确的。影片中,程蝶衣因给日本人唱戏而被抓后,本有机会逃离死刑,可他没有选择欺骗,他选择清清楚楚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忘初心。

  那么,承诺在我们这个时代可靠吗?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中,个个都是戴着面具相处。研究表明,人一天至少要撒15次谎,这些谎话,都是为了迎合时代。时代如何发展,我们便如何适应。

  清清楚楚还是糊糊涂涂显得异常重要,没有人愿意糊糊涂涂地活在世上,可世间却拥有太多物是人非,愿我们都能清清楚楚,抹去脸上的脂粉。

  不疯魔不成活,戏比天大。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霸王别姬》讲述了一代霸主项羽难信刘邦,对他过于盲从,最后被刘邦设下埋伏,逼至江边,绝望中自杀而死的故事。

  看到最后那段描述项羽自杀的文字,我不禁痛吟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静心细想,西楚霸王不正是死在了一条常识上吗?他忽略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假如他牢记这个常识,十年之后东山再起,八千兄弟之仇,百万楚民之盼,不都可以完成了吗?

  我们再来看看那时利用常识的胜利者。

  东汉末年,诸葛亮走出隆中,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而他的成功就在于善用常识。

  君见城门大开,城内无兵,必以为有埋伏。这是常识,却也是成败的关键。诸葛亮弹琴城上而退十万兵马,就是利用这一点。一点小常识,使诸葛亮成为了不败的王者。

  忽视常识如残花,必将凋零,利用常识如雄鹰,展翅高飞。盲从常识的人自掘坟墓,践行常识的人锦途千里。

  仰视蓝天,我发现,成败皆因常识!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5

  1977年,相隔十年余久的他们,再次相遇,在特殊的地点以特殊的方式,结束了他们积攒了一生的爱与恨,情与仇,一切终归尘埃。

  1922年,小小年纪的程蝶衣被送到了戏班子里,因为有张女儿的脸,他的角色早已注定——虞姬,曾经的他,不愿向命运屈服,但几年后的他,已经分不清幻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爱与义、他已成虞姬,他愿沉溺在舞台上尽享无限欢乐与瞬间的永恒,他愿与他的霸王长相守,他爱着他的霸王,无论是台上那个对虞姬百般呵护、百般宠爱的霸王还是台下那个与程蝶衣相濡以沫、互扶依靠的段小楼,他都深爱着。段小楼是他的全部,是他的梦,因为是梦,所以追随,因为是梦,所以遥不可及,因为是梦所以美好,因为是梦所以不愿沉溺,只想沉溺幻想。

  只可惜,程蝶衣的爱心终究还是费心,花天酒地,娶妻生子,是男儿的本性。段小楼戏中唯一一个正常人,任何事情的发展在冥冥中早已形成一定的轨迹无法改变,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样,段小楼遇上了菊仙,即使他们曾立誓同台唱戏到永久,段小楼依然是男人,戏台上,爱江山更爱美人,生活中重诺言更重享乐,毫不犹豫的菊仙成了他的选择,而那个被他选择的菊仙天真地幻想着自己所托付的这个男子会是个刚强勇猛的男子汉,却万没想到,在生与死、爱情与生命之间,他选择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亲口否认爱眼前这个女子的时候,菊仙瞬间崩溃,可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在阴阳交界处徘徊,最终无法越进那道路门,内心的软弱、矛盾、虚伪在那一刻全部释放,在矛盾的一瞬间,出卖了妻子、兄弟和他的心,不过,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子,能舍身为王,为别人的生命付出一切的能有几个?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现代生活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小悦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愿意出手相救,其他人因内心恐惧而退缩。

  如果说活命是段小楼的全部,那么段小楼就是菊仙的一切,菊仙这个刚强的女人他的刚烈,对爱的执著,内心的坚强是我所敬佩的,不向命运屈服,即使身处青楼,依然能够有勇气去面对万事的变迁,她要重新做人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在大难面前,仍然誓死保护段小楼和那把宝剑,为何?因为爱,所以愿意付出一切,但当全身心的付出都得不到回报后,无论是谁都会疲惫,在欺骗与背叛之后,也会厌倦,爱到深处就是恨,好最终穿上新婚时的嫁妆,带着曾经的记忆,现在的痛苦走了,恨他还是因为爱他到无法自拔。

  1977年,两人又重新相遇,在这十一年里,双方都在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命运早已注定,不论是戏中还是戏外,虞姬的选择都是在最爱的霸王前离开,而霸王能做只有那一声嘶喊,唱完最后一出戏后,华丽转身,悲哀落幕,舞台是他最后的归宿,华丽的戏台应有高贵的人来闪耀自身的光彩。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男儿郎败给了女娇娥,利战胜了情,恨掩埋了所有的爱,曲终人散,帷幕落下,无须感叹,一切终归尘埃。

【霸王别姬观后感】相关文章:

霸王别姬观后感06-05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风雨哈佛路观后感11-20

童梦奇缘观后感《童梦奇缘》观后感12-30

《夺冠》观后感12-07

海王观后感11-22

重生观后感11-22

蜗居观后感12-10

足球观后感11-28

《感恩》观后感10-11

霸王别姬观后感[必备5篇]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霸王别姬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霸王别姬观后感[必备5篇]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1

  千百部戏,千百种人生,最终打动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戏台上,身披精致戏服的戏子咿咿呀呀唱念做打,一颦一笑学尽了前世今生音容相貌,人人喝彩,为其戏子的一生。落幕台后,怔怔地脱下戏服,望向镜中的自己,像是看着另一个世界的戏子,逃不出这戏子的命。

  有首歌中唱:“人生有许许多多的路口,常常不知向左还是右。”这样的迷茫只出现在有的选择的时候,而现实中常常没得选择,被带进一扇门就不再出来。被迫的生活的选择,是戏的开头。必不可少的坎坷纠葛、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相爱相杀的不可理喻,折磨着人的心肠,是生活的主体,戏的骨节。末了前尘往昔湮灭,岁月流长,当爱已成往事,一粒滚烫的沙尘入眼,盈盈了浑浊的眼球,不愿放,放不下。遂结局了生活,戏的高潮。

  人啊,难为偏执。偏其所痴,执其所信。披着戏服,乃是虞姬,脱了戏服,更是虞姬。一旦入了戏,便无出戏之路。戏台上洋洋洒落传单纸片,贵妃仍舞。灯灭,舞,灯亮,舞。为懂的人舞,不管皇权富贵,不管外敌内党,轻轻蹙眉,眼角上抬,张口就来。“从一而终!”是口中念念的不忘。在被错误的时代狠狠地剥下了戏服后,疼痛难忍,如剜心一般,愤愤地一把火焚了所有的华服丽饰动作优雅,燃起不灭的是骄傲与不屈。执念如此,是当,或不当?这番骄傲与不屈是刻骨的,也蚀骨。戏子将一生交托给戏,严丝合缝地将自己与角色重叠,无论他是谁,在什么年代,都应得到世人的尊重。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哪,倒本不该如此执着。戏中角色的枷锁不知何时紧紧套住了自己,既为戏疯魔,又为尔痴迷,不许尔别离。“我要你跟我,不,是我跟你,好好的唱一辈子戏不行吗?!”“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可戏是那个戏,生活是这个生活。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妻子捂热的被褥,是无事小赌逗逗蛐蛐,亲朋聚首斟斟小酒。戏呀,总要归于生活。人间,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脸。俗世里无他那么多盖世英雄,柔情红颜,有的.是你不想触碰的掉在地上的煤渣,胡洒的狗血,胡乱上身的是非。不疯魔不成活的世界里一人无论如何自在潇洒,都不应迷了心智,睁眼看看这世界吧,看看这世道都演到哪一出了。

  戏子入画,一生天涯。你我不过凡夫俗子在这世间苟活,你在台上先亮嗓,我遂应;你若在这熙攘街头大声唱念,我祗低垂下眉眼,不敢上前。确实是真虞姬,假霸王。你用这一生的戏成全了你的命,你看到生死相许的来世,幸福地无怨,也无迟疑。而我愿在这俗世里做一个俗到透顶的人,我念着初见你时冻红的小脸,不肯被人欺的瞪眼,我念着你总念错的“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我念着你当时还唤作“小豆子”。常念若此生未曾相逢,只愿人各圆满,如此最好。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2

  作为一部电影,他是很冷门的,全天全上海排片九场,当晚我看的场次只有6名观众。甚是凄凉。整部电影约一个半小时,讲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故事。如果作为国产京剧电影的试水,我觉得有几点做得很不错。一是开头有故事简介,能让我这种对历史知识不熟悉的人有个背景了解,不过开头字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还是惊着我了,这么大的排场。二是京剧的特色可谓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从布景到走台,从人物形象到声音唱腔,几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值得称赞。

  不过可能碍于京剧本身形式的局限性,整个故事镜头几乎用的都是正对着主人公的构图让人看多了有点别扭,部分戏码的面部大特写也难以与整体镜头切换连通,倒是十面埋伏时候台上约莫十来个人的打戏拍的觉得十分流畅,一气呵成,效果远远好于给脸谱角色的单独特写。加上京剧表演的色彩本来就浓重,红是红白是白,如此饱和度高的色彩在电影荧幕上更是鲜艳。虞姬和霸王的行头不用多说,隔着荧幕都能感受到做工精巧,令我捻捻不忘的是虞姬后半段穿的一件斗篷,外头黄色,里头青绿,外头绣花,里头好像绣的事梅花,内外兼修表里如一,不得不感叹戏曲服饰与如今时装的不同。

  就像所有老物件一样,京剧用的是一种缓慢的'节奏,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一根杆,就演出一匹马,两面旗,就化成一座山,再那个年代,如此美好的色彩能给人带来多大的想象力,好似儿童用木杆玩起的游戏,玩的人沉浸其中。

  国粹有国粹的魅力,我看过无数遍张国荣演的虞姬,我以为因为是他演的虞姬,所以才那么美,今天发现,原来无论哪一出的虞姬,都是美的。

  在我心里,虞姬不是因爱而死的,已经感知到前路不详的虞姬,是做好了准备与霸王一起赴死的,可是霸王缺一句奈何兮一句奈何兮,对着眼含泪光的虞姬说,你说我该把你怎么办?难道是为了逃命要丢盔弃甲么?难道是没了虞姬就能突出重围么?难道是嫌她走的慢要抛弃他么?虞姬不是因为爱霸王而死,不是因为恨霸王而死,真正促使虞姬拔出宝剑的,是对眼前这个男人深深的失望。

  明明我已经决心刀山火海都跟着你去赴死,你却问我奈何。

  明明我们都只有死路一条,你却还要我死的离你远一点。

  明明可以共同投江做一对神仙眷侣,你却愚蠢的以为自己还能逃脱。

  虞姬不是为爱赴死,她只是我心已死,就是我们常说的哀莫大于心死。

  拔出剑的那一刻,她应该希望那个征战七十多次战无不胜的霸王能拦住她吧,打下她手中的剑,相拥而泣。只可惜,他没有,正如哥哥拔剑时来不及救他的霸王一样,他们都是对世界失望和绝望的人,但又不甘心的留有一丝希望,于是只身赴险,终于没能回头。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3

  早听说张国荣版的《霸王别姬》很好看,分两次看完,到最后谢幕才感觉自己没看懂。是从头到尾彻彻底底的没看懂。于是又上网去翻网友们的影评,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剧情有这么深刻的内涵啊!

  这种感觉让我哭笑不得,我竟不懂电影到这种地步了吗?

  后来又仔细翻看了不同网友的影评,觉得他们都有很深厚的文化修养,这么一对比下来让我吓了一跳,别人都看懂了,就我没看懂,岂不说明我的文化修养很低?

  仔细回忆一下,我是从来不看文艺类电影的,就算去年李安的《少年派》炒得沸沸扬扬我也没看,不是没时间,我知道就算看了我也看不懂。至于文字方面的东西,散文和诗歌我都是不碰的,高中的时候曾经买过一本《余秋雨散文集》,看了几篇也没看了,说实话兴趣真的不大。

  但是我对思想类的作品很感兴趣,尤其是古文。韩愈文集、道德经、论语什么的被我背的滚瓜烂熟,而且还不是有意去背自然熟的那种。我觉得这种微言大义的东西才叫有意思。

  单是这样的话,仅仅只能说明我个人口味有倾向性,但不止于此,就电影来说我肯定不是什么电影都不看,当然,是有被动性的,如果哪部电影不是宣传的人尽皆知,我也很少有闲情去观摩观摩,所以你看,什么样的电影会宣传的人尽皆知,都是些大制作啊,像《战国》、《夜宴》、《无极》、《新四大名捕》等等,那画面多恢宏啊,打斗多刺激啊,看得我一愣一愣的,巧的是每次等我看完没多久网上就好多影评说这些都是烂片。

  大家可能知道我要说什么了,一个平时只看商业烂片的'人,怎么可能看得懂真正的好电影 。

  这个我真的是感同身受,尤其是看完《霸王别姬》之后,我不认为程蝶衣是因为沉醉于艺术而分不清男女,我只看到整部电影就是在讲两个好基友的故事,我也不认为小楼和蝶衣有多么高尚的节操,只看到他们的矛盾从没消停过,更加没觉得程蝶衣的扮相有多貌美,甚至没觉得哥哥的演技好在哪里(仅指本片)。

  这么好的电影就被我糟蹋了,这就是只看商业烂片的结果。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不可能有专业电影人那么执著的审美观,往往别人搞一下宣传,强调一下卖点,我们就被吸引过去了,尤其是透漏一下里面有哪些美女帅哥,我们这些纯情青年哪忍得住好奇心。

  试想一下十年后,90后和00后都成长起来了,他们看电影以商业烂片为主,看书以快餐小说为主,看电视剧以言情戏为主,看综艺以明星爆料为主。

  那个时候,好电影只有奥斯卡评委在看,文学巨著只有诺贝尔评委在看,好电视剧只有学院派当成案例研究,好综艺节目只能半年内销声匿迹。

  觉得很悲观是吗?今天有我在这里反思自己和所处的环境现状,十年后肯定也会有人干同一件事,甚至可能更多。成龙连拍了两部电影都表现得中流砥柱大义凛然,所有人都在拍烂片,他拍好片,就很容易脱颖而出。烂透了之后正是棒极了的开始。这就是,物极必反。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4

  人间,只不过是抹去了脂粉的脸。

  电影中的人物全都有血有肉,独具代表性。他们有的性格耿直、刚烈、用情专一;有的通世故、有同情心,却又不失原则;还有的出身卑微,敏感倔强。他们在面对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时,所体现的内心仿徨与挣扎,以及在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怀疑与纠结中全面地再现了真实的`人性。

  人最难得的,便是活得清清楚楚。这是我最大的感触。

  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到“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成为这部影片的最大转折点。为什么小豆子不断地唱错这句词?他清楚知道自己的的确确是男儿郎,可当他唱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时,意味着他不清楚吗?不!并不是!他记得师傅说的从一而终,他记得自己的使命,他记得要唱一辈子……

  而段小楼不记得,他怕错,于是他糊涂地活着,顺着时代的发展而活着。他娶妓女为妻为的是脸面,他与蝶衣分道扬镳为的是脸面,他让小四代替蝶衣的位子演虞姬为的还是脸面。在影片的结尾他再次提醒蝶衣:“错了!又错了”!他只知道错,怕错,怕与时代背离。

  我们活在世俗中,一生所求的不过是一个世人同意的“人生赢家”,生怕行差踏错,一时一刻的时光也不愿去尝试“输”,你追我赶,到头来,茫茫一生,不知所为何。我们不是没有理想,我们的理想对我们来说是正确的事物,而世俗评判的却是什么是正确的。影片中,程蝶衣因给日本人唱戏而被抓后,本有机会逃离死刑,可他没有选择欺骗,他选择清清楚楚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忘初心。

  那么,承诺在我们这个时代可靠吗?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中,个个都是戴着面具相处。研究表明,人一天至少要撒15次谎,这些谎话,都是为了迎合时代。时代如何发展,我们便如何适应。

  清清楚楚还是糊糊涂涂显得异常重要,没有人愿意糊糊涂涂地活在世上,可世间却拥有太多物是人非,愿我们都能清清楚楚,抹去脸上的脂粉。

  不疯魔不成活,戏比天大。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霸王别姬》讲述了一代霸主项羽难信刘邦,对他过于盲从,最后被刘邦设下埋伏,逼至江边,绝望中自杀而死的故事。

  看到最后那段描述项羽自杀的文字,我不禁痛吟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静心细想,西楚霸王不正是死在了一条常识上吗?他忽略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假如他牢记这个常识,十年之后东山再起,八千兄弟之仇,百万楚民之盼,不都可以完成了吗?

  我们再来看看那时利用常识的胜利者。

  东汉末年,诸葛亮走出隆中,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而他的成功就在于善用常识。

  君见城门大开,城内无兵,必以为有埋伏。这是常识,却也是成败的关键。诸葛亮弹琴城上而退十万兵马,就是利用这一点。一点小常识,使诸葛亮成为了不败的王者。

  忽视常识如残花,必将凋零,利用常识如雄鹰,展翅高飞。盲从常识的人自掘坟墓,践行常识的人锦途千里。

  仰视蓝天,我发现,成败皆因常识!

  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5

  1977年,相隔十年余久的他们,再次相遇,在特殊的地点以特殊的方式,结束了他们积攒了一生的爱与恨,情与仇,一切终归尘埃。

  1922年,小小年纪的程蝶衣被送到了戏班子里,因为有张女儿的脸,他的角色早已注定——虞姬,曾经的他,不愿向命运屈服,但几年后的他,已经分不清幻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爱与义、他已成虞姬,他愿沉溺在舞台上尽享无限欢乐与瞬间的永恒,他愿与他的霸王长相守,他爱着他的霸王,无论是台上那个对虞姬百般呵护、百般宠爱的霸王还是台下那个与程蝶衣相濡以沫、互扶依靠的段小楼,他都深爱着。段小楼是他的全部,是他的梦,因为是梦,所以追随,因为是梦,所以遥不可及,因为是梦所以美好,因为是梦所以不愿沉溺,只想沉溺幻想。

  只可惜,程蝶衣的爱心终究还是费心,花天酒地,娶妻生子,是男儿的本性。段小楼戏中唯一一个正常人,任何事情的发展在冥冥中早已形成一定的轨迹无法改变,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样,段小楼遇上了菊仙,即使他们曾立誓同台唱戏到永久,段小楼依然是男人,戏台上,爱江山更爱美人,生活中重诺言更重享乐,毫不犹豫的菊仙成了他的选择,而那个被他选择的菊仙天真地幻想着自己所托付的这个男子会是个刚强勇猛的男子汉,却万没想到,在生与死、爱情与生命之间,他选择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亲口否认爱眼前这个女子的时候,菊仙瞬间崩溃,可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在阴阳交界处徘徊,最终无法越进那道路门,内心的软弱、矛盾、虚伪在那一刻全部释放,在矛盾的一瞬间,出卖了妻子、兄弟和他的心,不过,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子,能舍身为王,为别人的生命付出一切的能有几个?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现代生活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小悦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愿意出手相救,其他人因内心恐惧而退缩。

  如果说活命是段小楼的全部,那么段小楼就是菊仙的一切,菊仙这个刚强的女人他的刚烈,对爱的执著,内心的坚强是我所敬佩的,不向命运屈服,即使身处青楼,依然能够有勇气去面对万事的变迁,她要重新做人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在大难面前,仍然誓死保护段小楼和那把宝剑,为何?因为爱,所以愿意付出一切,但当全身心的付出都得不到回报后,无论是谁都会疲惫,在欺骗与背叛之后,也会厌倦,爱到深处就是恨,好最终穿上新婚时的嫁妆,带着曾经的记忆,现在的痛苦走了,恨他还是因为爱他到无法自拔。

  1977年,两人又重新相遇,在这十一年里,双方都在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命运早已注定,不论是戏中还是戏外,虞姬的选择都是在最爱的霸王前离开,而霸王能做只有那一声嘶喊,唱完最后一出戏后,华丽转身,悲哀落幕,舞台是他最后的归宿,华丽的戏台应有高贵的人来闪耀自身的光彩。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男儿郎败给了女娇娥,利战胜了情,恨掩埋了所有的爱,曲终人散,帷幕落下,无须感叹,一切终归尘埃。

【霸王别姬观后感】相关文章:

霸王别姬观后感06-05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风雨哈佛路观后感11-20

童梦奇缘观后感《童梦奇缘》观后感12-30

《夺冠》观后感12-07

海王观后感11-22

重生观后感11-22

蜗居观后感12-10

足球观后感11-28

《感恩》观后感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