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观后感>《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时间:2024-05-15 12:36:0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理解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样明白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此刻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分异常的主角,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妈妈”,不明白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明白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能够“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我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感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我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完美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我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异常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2

  初看完影片之后,唯一的感受是孤独,透彻心扉的孤独。他来到这个世界还未来得及张开眼看父母一眼就被遗弃于邮轮之上,幸运的是被豪放的锅炉工丹尼收养,并给他起了个长而古怪的名字——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于是,1900在这艘邮轮的传奇故事缓缓拉开了序幕,他渐渐开始融入这个世界,一种叫音乐的东西触动了他的心弦。然而奈何造化弄人,几年内再度成为孤儿的他终于获得了他一生不会抛弃,也不会抛弃于他的钢琴。此后,他伴随着邮轮在世界游历却从未下过维吉尼亚号半步。期间面对着名利的诱惑,外界的挑衅,哪怕一段从未结束,也从未开始的的爱情也只是让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挣扎更剧烈了些,他还是选择了大海,还是选择了那台伴其一生的钢琴。在一声巨响中,他消失了,永远地消失在海上,永远地消失在每一个观影者的眼泪中。

  也许有人会讲,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这是一种懦弱的态度,这是一种逃避的借口。但我们清晰的看到他随着钢琴在海浪起伏摇摆的船舱内肆意滑行,听着他为心爱的姑娘弹奏出海上钢琴师的内心独白,用轻轻地回答了船长的指责……这些画面无一不告诉我们,他不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他生活于他自己构建的灵性殿堂,那个殿堂无人可攀。他不属于任何一种生活,他被上帝隐秘的藏起,被海洋保管,被一个多情的导演,用戏剧把他的所有一一遮盖……

  暗自思忖,其实我们才是孤独的大多数吧。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藏在那座海上浮城中,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的活着,然后死去。而我们呢?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们都仿佛一个座离岛,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逃避所不喜欢的一切。我们所栖居的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渐渐地,生活,让我们疏远了亲情;功利,让我们世俗了友情;欲望,让我们背叛了爱情,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可扪心自问,这一切的情感的告别换来的真的是我们曾经梦想过的真正的幸福么?

  后来渐渐明白了为何1900终其一生也不愿走下弗吉尼亚号半步,因为我们的陆地就是他的海洋,无人愿意一生漂泊。我们这些“陆地”上的人,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漫长。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是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和挚友在毕业之际把酒言欢;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许下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誓言;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望着刚来到世间的你满脸尽是疼爱……会想起那些曾无数次温暖过你的点点滴滴,然后默默告诉自己,这是很长、很好的一生。

  正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陆地”上,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与残酷,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或许,我们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花花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巨大钢琴上,演绎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篇华美乐章。

  这是一场不是悲剧的悲剧,世间的繁华与喧闹,我们永远无法做1900,但1900的故事是一场让人沉迷的孤独,是那般的醉人,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醇。我们都不愿面对孤独,我们很难为一件事献上自己的一生,我们索取的只是“琴键”,而不是“音乐”。其实,每个人的本质都是孤独。但,1900是直面孤独的,超越孤独的。如果一个人一生只钟爱一件事,一个人,只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真的是很酷的事情,孤独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3

  主持瑞安振轩妈:亲爱的育心家人们,下午好!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瑞安的振轩妈,我叫陈瑜,网名振轩妈,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成长。

  一架钢琴,一段旋律,一羽人生,一个传奇。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有请李老师为我们分享看《海上钢琴师》有感。

  代分享鄂轩妈:李老师有事,现在由我代分享。

  主持瑞安振轩妈:好的,感恩轩妈。

  代分享鄂轩妈:大家下午好!我是温州其育妈李阿丽,很开心又有机会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带大家看电影,再分享自己的一点后感。

  先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意大利电影,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由蒂姆罗斯主演,电影主要是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

  这部电影由Max卖心爱的小号时,讲述的一个在弗吉尼亚号认识的人物故事。刚好也在琴行老板这里得到弗吉尼亚号要炸毁的消息。

  故事情节一:

  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邮轮弗吉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丹尼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丹尼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丹尼博德曼T。orton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因而向1900发起挑战。最终1900获胜,这次比赛更加让1900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

  02永康中天爸G14:我们生活中,看某某在哪方面很突出,就很多人追棒!所以有追星族。

  代分享鄂轩妈: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录制唱片,女孩走来水龙头旁准备洗脸,下一个镜头是她用毛巾擦干脸部,借着窗户玻璃整理外型。窗内正在演奏的1900看到了这一幕,对她产生了感情。随兴而发弹奏了一曲柔情似水的曲子。(那个女子就是拉手风琴的农民的女儿帕多安小姐,那个老人曾与1900在船舱内交心畅谈过。他来到了美国,开立了一家鱼店,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而1900却始终不能释怀。直到最后一刻。)

  唱片录制完成,出版商把唱片放给1900听,他没有把唱片给出版商,因为他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他犹豫再三,想把唱片送给那位素不相识的女孩,却没能如愿以偿,1900无法掩饰自己的哀伤,他失望地毁了唱片把碎片扔在垃圾桶里。于是他与爱情失之交臂。

  在女孩下船之后,Max和1900谁都没有再次提起那个女孩,1900依旧弹着钢琴,但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女孩。Max的劝说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打动了他,在至少十二次航行后的某个春天他突然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

  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骆驼毛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但当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时,他茫然的看着偌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摘掉头上的礼帽并将之抛了出去,然后1900转过头,返回到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自此,他与陆地上的世界失之交臂。

  故事的结尾:直到许多年后,二战结束,早已离开弗吉尼亚号的Max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可是1900并没有露面,直到船马上要被炸毁前,Max拿到当年的唱片独自在船上播放的时候,1900才在角落里现身。

  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他说出了当年他未能下船的原因: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那些城市里的街道无边无际,就像有无数个键的没有尽头的钢琴一样让他感到恐惧,他宁可退出生命的舞台,给自己一个尽头,而不愿意茫然无措的面对一个无边无际,无所适从的生活。Max无法劝他下船,最终悲伤的离去,在远处目送维珍尼亚号和1900一同被炸弹粉碎。

  那天他告诉那个他曾对之提起过1900的传奇故事的乐器行老板:1900死了,老板也感到惋惜,于是把Max因为窘迫卖掉的小号还给了他并对他说,一个好的故事比一个旧小号值钱。带着旧小号与1900的音乐传奇,Max离开了,从此,只有Max一个人会记起那一生不会踏上陆地的天才钢琴师和他传奇的一生。

  看完这部电影,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

  我理了以下几点:

  1、八岁前,1900跟老丹尼生活船舱下,保护得很好。老丹尼跟八岁的1900说,弗吉尼亚船下一切都是不好的,陆地上有鲨鱼会活吃你。一个孩子,早期的教育非常重要,父母一句话,一个习惯就可能影响一生。

  02永康中天爸G14:奇特的人生,1900没有勇气面对世界。

  代分享鄂轩妈:

  2、在他遇到心爱的女孩时,在分别交谈中,1900都没有勇敢的表达出自己想对女孩说的话,女孩离开的时候说了自己的住址,明确告诉他可能去找她。当经过好长一段时间,1900决定到陆地上,去追求自己的爱情,活出完整的人生。他只走到一半接陆地梯子,被眼前诺大的城市、错综复杂的街道,给吓倒了,转身回到了船上。

  这时候,就像是人生走到三叉路口,还需要一个引路的人出现。就像人在教育孩子时,有一个身上有我们想要的特点的人,如:赖国全老师,孩子教育的很好,家庭幸福,事业成功。我们跟着学着,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就会轻松。

  3、从欧洲到美国来回,在弗吉尼亚号每次2千人行海中,他的音乐给人们快乐中的加点缀。他像弗吉尼亚号这艘船一样,炸回时,化成一团烟消失。朋友Max把唱片的碎片藏到了1900的钢琴中,是1900唯一留下的`音乐记录。也是唯一能证明,他从这个世界上出现过。

  02永康中天爸G14:习惯于船上的生活,一艘船从小禁锢了他。

  代分享鄂轩妈:是的。

  主持瑞安振轩妈:是的。

  代分享鄂轩妈:有种凄凉的感觉。

  05钰涵妈妈:也许是养父的那一句话

  代分享鄂轩妈:其实,1900的人生可以选择更积极向上些。继续发扬他的钢琴才能,认美妙的音乐传得更远,更久。

  好了,还有一点,我们先学习吧。

  1900的一生成功吗?我们做家长的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我们想培养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呢?我们自己的一生,要留下什么孩子呢?是金钱,是房子,是名利,还是要留智慧给孩子呢?

  (值得深思!)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这些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育心的一切,感恩大家的聆听。

  05钰涵妈妈: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代分享鄂轩妈:接下来,请主持人!

  主持瑞安振轩妈:感恩轩妈妈。

  1900在船上长大,从没有离开过,自第一眼见到钢琴,便爱不释手。他爱音乐,爱生活,爱那一片海。却没有勇气,面对新生活,融入到社会中。

  02永康中天爸G14:是的。

  主持瑞安振轩妈:因为这艘船,这架钢琴,是他无法割舍的生命,只有看着海,他才有灵感,才有情怀。

  02永康中天爸G14:有爱,却很局限。有想法,却没有行动,没有勇气走下船。

  代分享鄂轩妈:是的,不敢挑战新生活。

  05钰涵妈妈:也许他像海里的鱼,离开了水就失去本能~

  主持瑞安振轩妈:是啊!这部《海上钢琴师》不仅情节曲折动人,而更精妙之处在于,故事中塑造的主人公1900,并非十全十美。

  1900的确是名副其实琴技精湛的海上钢琴师,但对于生活,却缺少信心和适应性。然而,正是这种缺憾,才促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人生。

  代分享鄂轩妈:但是,他的音乐天赋是无可挑剔的。

  主持瑞安振轩妈:这是一个诞生在海上的音乐奇才。他的生命和船、海,连在一起。船,要炸毁了。火光、烈焰。1900一个人伴着他脑海中的钢琴也许对1900来说,那是他最好的结局了。

  又也许,这样的故事,才是电影,才足够让人对此有所感触吧。

  大家说呢?

  曾经的钢琴,曾经的旋律,曾经的人生,曾经的传奇,消失在海平线。

  代分享鄂轩妈:是的,可惜!

  主持瑞安振轩妈:生命无限,重新开始,用琴键敲出你我心中的音乐。

  代分享鄂轩妈:这难道是必然吗?

  主持瑞安振轩妈:我们走在育心这条路上是很幸福的。

  代分享鄂轩妈:嗯,嗯。

  主持瑞安振轩妈:或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代分享鄂轩妈:我们的人生有明师指点,不会茫然或是消极的面对自己的生命。

  主持瑞安振轩妈:我们能将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恰当的运用在生活中,也许你会处处幸福。相信跟随育心不会茫然。看完李老师的观后感,有些伤感了。很入戏了。

  代分享鄂轩妈:我也是。

  主持瑞安振轩妈:我觉得这样的人才,走到这样尽头没有人指引,太遗憾了。

  感恩轩妈代分享,感恩李老师。

  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伙伴多多指点和包容,谢谢大家!

  让我们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育心经典!

  感恩一切因缘!我们下期节目再见!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4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有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姑娘,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望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怎么选择其中的一条?怎么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一个人生?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方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始终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所缺失的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否只是简单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有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行呢?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5

  电影结束后,黑白字幕慢慢闪现,我却不忍关闭视频窗口。可怜兮兮的号角声,声音划破心田,悠扬,却沉重地压在胸口。心里的难过就像浓茶,久久不散。我拒绝失去这份珍贵的悲伤,把时间条拉回到他在虚空中玩耍的那一刻。

  他被遗弃在一艘船上,由一名锅炉工人抚养。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一个天生的天才钢琴家。在船的舞厅里,他在暴风雨中与钢琴共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绘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但是,他被船上的环境所束缚,虽然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进入这个世界。

  他从未离开过他生活过的弗吉尼亚。他也爱过那个平凡却风尘仆仆的女孩,却因为自卑和懦弱而错过了;他也想下船去找她,但他看着舷梯上无边无际的世界,犹豫着要不要回去;他也有一个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和他下船,选择了死亡。

  正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有百万个琴键的钢琴,这是上帝创作的钢琴。光是街道就有几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一个?如何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片土地,一段人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选择一种死法。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了船上,在无声的表演中,他的世界和老弱病残的船一起爆炸了。

  在钢琴中,键是开始和结束。幸福是他心中的距离,人生的梦想永远存在,但他却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他缺乏尊严和对抗命运的信心,让他习惯了孤独,而他的.不作为,让他的快乐成为一场永远存在于他心中的悲剧。

  看着看着,我不禁想到了距离和自己。像1900年一样,我默默问自己: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但是我的心还没有告诉我答案。虽然我和其他人一样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我是不是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但我的内心却没有这样自由而诗意的距离?或者说,虽然心里有这样的距离,但是因为理想和懒惰的矛盾而犹豫。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6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问了问饶老师值得一看的电影,饶老师冲口而出:“海上钢琴师。”,到了暑假,电影单中又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这肯定是一部好电影。”于是,我携带如此的心情,细细地品味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故事是以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介绍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钢琴故事。

  幼时的1900,是在襁褓中让人发现的,他的妈妈抛弃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儿,生活在烧煤工人的船舱里,大伙都照顾他,疼爱他,教他说话,写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现任爸爸因救人而死,他便很地伤心。1900离开了爸爸妈妈,没出生证明,悄悄地来到这世界,有得悄悄离去。正好比一个人去世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有关信息,没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没一座是他的墓碑,但他确实来到过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过。

  1900对不好的事情十分厌恶,但不会用嘴说,会用音乐去表达。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一直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点。

  有些人说1900非常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需要去担忧纷繁与拥扰。但,只不过如此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一个人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或许你不认识我,但,大家能聊聊吗?”特别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一个人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

  影片结局,1900在一艘马上炸毁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愿下船,现实日常,对于其他人的选取,大家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大多数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无论是哪个,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无论在大家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被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可能,到了天堂,他仍会弹钢琴,就像原来在海上一样。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7

  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他的一生是无根的,终生都在飘泊的维珍尼亚号上,至死也没有踏足陆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与音符所组成。与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乐,他用率性而为的灵感,谱出最有情的音乐去解读人生。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是一种超敏锐的洞察力,与灵歌之王雷·查尔斯不同,雷·查尔斯是用音乐来完成对生命的依托,而他却是用音乐去解读生活,感悟人生,虽然他们对音乐都有异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却有着不一样的执着,雷·查尔斯将一生都放在了音乐这个精神生活上,而对于1900来说,音乐就是他的语言。他用心灵演绎融入了世间百态的乐曲。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孤独的寂寞与他的海上宿命。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轮就是他的家,他的执着就是对海的依恋,海是他的宿命。周而复始的人来人往、悲欢离合、人间万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尽了人间的繁华、冷漠、凄凉与虚伪,也看尽了人生。“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在陆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也无法操纵那幺多的选择,他的能力仅限于用88个键子所创造出来的世界,所以他选择了不变。船就是他保护自已,囚禁自己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与红尘隔离的地方。没有身份证,没有出生证明,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陆地的牢笼,真正是牢宠却是他的心,是一个在他的心中永远的家。对于外界的不可知与不确定,他只有幻想、好奇与极大的恐惧。而维珍尼亚号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这里,他有时像个顽皮自在的孩子,有时却又孤独的叫人心酸,孤独的艺术人生与无尽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后醒悟,性格岂非宿命,决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对于1900,他宿命的一生岂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他是纯粹的天才,他的个性是天才与幻想交融,他没有下船,他选择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议,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码,他选择了自己的路,为自已而活,而我们是不是还在为了一些遥不可及的所谓理想而奋斗,是不是还在为了压力、为了别人而活,对一些唾手可得的却没有珍惜,对这些身边的美好都没有触摸过。这岂非也同样不正常。

  友情是世间赐予他的唯一的温暖。自从出现了光影的留念后,影片里就从来就不缺爱情,但偏偏这个海上钢琴师却没有这样的好运,对海的依恋,对选择的恐惧,使他错过唯一一次去爱的机会,他掰碎了那张记录了初恋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没有结果的回忆。还好,宿命在剥夺了他爱情的权力后,又给了他一段难得的友情。这也是一个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影片就是随着胖子麦克斯的旁白开始,麦克斯也成了他主动与社会相关联的唯一钮带,而与胖子麦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与音乐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这个老友的存在,我们才会觉得他这孤独的一生有了些许的温暖。当胖子抱着唱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无名乐曲在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上寻找他时,随着影片的剪辑,胖子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

  你为什么晕船浪?这是两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他们友情最开始的记忆。胖子最终没有劝阻1900的最后决定,理解的面对他不归之路的选择,这是一种什幺深度的感情,换了是你,你会怎幺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还是放手让他达到灵魂的升化。当麦克斯默默地含泪离开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时,1900叫住了他,给他讲了一个不好笑、但动人的笑话,我也发觉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倾诉竟也感性、如此动人,也如此伤感,这时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悲伤,是一种孤独的伤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灵魂。整部影片的气氛都是由这个男人来营造的,从来没有看过蒂姆·罗思这样的儒雅,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的朴实,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着痕迹,洗尽铅华、浑若天成,骄而不躁。他赋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并不年轻帅气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将与红尘疏远的海上钢琴师的无世俗、轻松、自然、雍容的`性格进行了最有力的诠释。他的眼神,亲密而疏远,清辙且忧伤。他将人物进行细节的刻画,用点托起了人物,“隐”而不发的霸气,悠然自得的优雅气质,却又略带童稚纯真。在他的演绎下,这个海之子,就像是一个惹人怜爱、顽皮反叛、随性而为的孩童,却又有着叫人伤感的孤独宿命。这会是一个不朽的角色,这会是一个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影片透露出沉静的欧州风格,非现在一些狂轰烂炸的好莱坞影片可比,虽然有几段因要带出剧情的而设置的回忆也稍嫌突兀与冗长,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我对影片的喜爱。它虽有看似稍有荒诞的剧情,但演员出色的表演赋予了影片太多,将你带入了故事,让人完全忘了这是一出戏,只是一个关于奇迹的传说。当他平静的抬头望向天空,那清辙直透入人心灵的眼神至今叫我难忘,看着他随着爆炸的像涅盘一样的维珍尼亚号号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与感叹。从来没有一部片子能带给我这样的感伤,我想把文字写的伤感,细腻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笔无法达到。这部影片的原声音乐应该是最有价值,因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乐都记录着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却不矫情,平淡却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这部片子的直译名《1900的传奇》一样,这是一个奇迹,是一个海上传奇,伤感的。

  看过《海上钢琴师》后,我有一种想要理解1900的冲动,那怕只是一点点。虽然隔着电视屏幕,隔着遥远的年代,隔着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清晰的看到1900纯净得如同婴儿般的蓝眼睛。演员蒂姆·罗斯的精湛演绎使我确信,真的有那样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和国籍的天才钢琴师曾在海上飘泊过。人世间的诱惑,功名利碌,他都视若无睹。即使是爱情,或可曾让他魂牵梦萦,但就算那样,他也只让毕生之爱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动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梦幻般轻柔舒缓的乐曲,三等舱里胆怯忐忑的一个轻吻。此外,便是钢琴、游船和大海,还有浪涛中的平稳与宁静。八十八个琴键上创造的无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乐,充实了他有限而单纯的生命。1900是优雅的男人。丝纹不乱的深金头发,纤尘不染的衣帽领结,风度翩翩的举手投足,才华出众的自信风采,纯净脱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钢琴前曾有多少美女为他倾情?他一定是沉浸于自己的音乐而无暇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1900的生活单纯但不乏人性之美。与养父间短暂的亲情,与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爱情,以及陪伴他最长时间的迈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润过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细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倾注在钢琴的八十八个琴键上。谁能理解他的心声,谁能读懂他忧郁而温柔的眼神,谁是他不离不弃的爱人?惟有流淌于他指间的动人乐符。

  若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达到共鸣。最后,当天上的一缕光线投射下来。1900仰起平静的脸,似乎在问上帝,天堂里有钢琴吗?1900举起双手在空中虔诚的弹奏,轻盈悠扬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静的空气里回旋。顷刻间,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1900带着他尚未凑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8

  电影讲述的是地点是一艘名为“弗吉尼亚人”的船,锅炉工人见到一个放在钢琴上的白人弃婴,他就是主人公钢琴天才1900——他的名字就叫1900,二十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被捡到的天才。

  他一生都在那艘船上,从未下来过,没有身份,没有了家人,似乎是飘在人间的一阵风,带着钢琴声,路过人间,惊艳过一段时光。最后船要被炸毁了,他仍然留在那里,和船一起消失。仿佛这一生并不是为了来过,而是一名使者,代表着钢琴声,来这一趟,只为展示天籁。他唯一留下的,是一个被毁掉的录制了他为一个一见倾心的女孩演奏曲的光盘,光盘原本是要送给那个女孩的,那个女孩告诉他可以去岸上找她。他一直在船上生活,一直漂泊在海上,“弗吉尼亚人”号就是他的世界,他曾穿上好看的驼色大衣,去岸上听听海的声音,从岸上看看他的大海,但他没有上岸。看着无穷尽的世界,他转身回到了船上,并从此再未想过离开。

  “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他说音乐是无限的,但是键盘是有限的,他可以从有限的键盘看到无限的音乐,这让他安心,让他自得其乐,他过惯了这样的生活。而世界是无限的,“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他说世界这个“键盘”奏出的音乐“不是给凡人奏的,是给上帝奏的。”

  他的才能足以在世界任何一隅活得潇洒,他随便一首曲子都可以带来极大的财富和名誉,而他不是为了活着,他把那个光盘毁了,他说“没有我,我的音乐哪儿也不去”。

  有些人把“佛吉尼亚人”号船比喻成作者眼中的世外桃源,1900不肯离开船,提现的那个时代的人对“世外桃源”的追求和向往。但我想说说我的想法。

  我很羡慕他,我很羡慕知道自己“使命”的人。有些人生下来就知道这一生的路怎么走,有些人经历跌宕,最后也能找到自己的路,关于成功,我不停地修正它于我的定义,后来,我觉得是,找的自己的使命,然后为之无怨无悔,便是成功。

  有人求功名,有人求财富,有人继承然后发扬光大,追求使命的.感觉如此崇高而无畏,以至于一路的艰难和困顿,诱惑和陷阱都不再。就像《穆斯林的葬礼》中去往耶路撒冷的年老的“巴巴”,一生以琢玉为生的的匠人梁亦清,看到玉就看到使命的韩子奇……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可以得知自己的使命,于是这些人,就只能平庸,于世界平庸,于一生平庸。

  1900的使命,或许只是为了向世人传递天使的声音吧,他被遗弃在钢琴键盘上,他死的时候没有户口,去到天堂或许都进不了门,要问这一生做过什么,那只能是毕生都在音乐中。大海把纷扰隔开,把“佛吉尼亚人”号围成一个天堂,他就这里完成他的使命,不用上岸,不用去面对无穷尽的世界,只在这海上过完这一生,船在人在,船靠岸炸毁,人也不愿留下。

  平凡如我们,没有让世人惊艳的光芒,但也是每个人都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间呀,或平凡或琐碎,又或者能温柔一寸天地。我看过有医者兢兢业业,我看过工人勤勤勉勉,我甚至被拾荒者堆满的小屋感动过,努力地活着去承接生命赋予的责任,又何尝不是在完成使命呢?

  真希望足够幸运,找到能够在生命的尽头回想时,可以骄傲地说出“我是为你而生”的,可以无悔地完成“使命”。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9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_糊弄了一番,他有自我的追求,他有自我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ma_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欢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可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可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_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我们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终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让他跟1900有牵扯不断的联系。

  有时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我们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因为天才的陨落才让我们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没有理解专业训练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乐。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因为导演的没有直接点出我们才能更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我们了解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一开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发展走向,可是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如此之极致,或许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十分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可是起来,似乎到处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围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个性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人们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取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渐渐老化,等着人们渐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属于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可是就像中国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有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不是他的胆量不够,没有人清楚,也没有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也不会被人忘记;。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0

  这几日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一些画面。其实,这部电影是我在上大学时看的,细想起来也已四五年光景了,一些画面至今还在我脑海里留下鲜明的印象,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非但没有变的模糊,反而愈加的清晰明了。所以这篇文章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后感,只是我后知后觉的一些感受罢了。

  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就非常的喜欢,一连看了好几遍,还兴冲冲地推荐给好多人看,那时候就想写点什么,但是真要写的时候似乎又不知道该写什么,一切都朦朦胧胧的,想说的东西很多,但就是不知该从何说起。今天自己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脑子里翻腾着这部电影的很多画面。

  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个黑人老爹,他是在船下面烧煤的工人。每次想到他注视着摇篮里那个可爱的小家伙,嘿嘿地笑着,黑黑的脸庞衬托出他那洁白的牙齿,慈祥地注视着那个和他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的幸福,看到小孩子能认识几个字了,竟然幸福地脱口而出“你真聪明!”临死的那一刹那,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个和他没有丝毫关系的`孩子。这世上有些爱是没来由的,爱就是爱,没有条件的要求,没有占有的欲望,没有许诺的期盼,就是那么简单而又直白,真挚而又永恒。

  我也会时常想起男主角弹着钢琴,眼睛注视着人群对身边的朋友说:“你看那是小偷,虽然穿着名贵的衣服,但是明显不合身,一看就是偷来的,眼神举止猥琐而又胆怯……”从这一系列的语言中就可以感受的到男主角的细腻和敏感,他有着超凡的洞察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及预知性,眼前的一切都逃不过他的双眼,看你一眼,就能把你看的通透,只不过他不说罢了。他把自己想要说的一切都用钢琴、用音乐来表达了,就像他对着那个让他心动的女孩,边看边弹着琴,音乐随着他的指尖缓缓流出,细腻而又柔美,既有因喜爱而渴望的冲动,又有因害怕而怯懦的压抑,既想抱在怀中的拥有,又想远远观望的欣赏,一切都是那么的甜蜜而又忧伤。似乎一切初恋都是那么的单纯而又朦胧,十几、二十几年平静的生命,就在那一刹那间,被她或她不经意的一个动作而打破,在那一瞬间来自生命深处的震颤,唤醒了我们对爱的渴望。我想初恋的美是不带有任何目的的好,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对方好。这种好,可以包括一切,甚至是牺牲生命。我想多年以后依然还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初的那份单纯的美好吧。

  其实,我一直都在想为什么他不下船,他本来可以有两次机会下船的,一次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爱,另外一次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都没有下船。是什么让他,放弃了自己心中的真爱和生命,而留在了船上,最终随着那艘大船而慢慢沉入海底的呢?以前我一直以为他是怕,惧怕陆地上那种生活,因为那毕竟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以他的敏感和个性是适应不来的,可是后来我慢慢的觉得似乎又不是。我想对于一个从出生到死亡都没有离开过生养他地方的人,我们是不能用常人的情感和思维去评判的,因为我们不知道那艘船对于他真正的生命意味着什么,我们只能以一个外人的眼光和感情去体会,我们也只能去看去感知,但这一切都代替不了他心中逝去的一切。

  大船的沉没意味着他以往的一切一切都随之沉没,对于一个以大海为家,以音乐为生活的人,怎可能忍受失去他活着的依靠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呢!有人会说:他为什么不去再登上别的船继续弹钢琴呢?对于一个从没有离开过的人来说,那艘船就是他的一切,就是他的生命,大船的沉没就意味着斩断了他以往的一切,而那是他活到至今的一切温暖和动力所在,失去了大船就意味着往日的一切轰然间大门紧闭,把它拒之门外,他再也回不去那段时光了,和往日不再有一丝一毫的联系了。那是犹如彻骨寒冷般的孤单,让他失去了对生的热情,只能随着心中的那份美丽与回忆慢慢沉入海底,就像每个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候凋零!对于那些逝去者,我们除了缅怀还能做些什么呢?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尊重每个离去的人他们自己的选择吧!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1

  第一部电影,有让我想看第二遍的冲动。

  影片以三人称的叙述开始,叙述了人们对美国的渴望。新奥尔良,美国的重要港口,他是大批移民的聚集地,看到他就看到了自由。而这样一个包容的城市却容不下1900。一个白人孩子,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遗弃在一条豪华轮船贵宾舱的钢琴上,却被轮船最底层的黑人添煤工人收养了。影片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黑人Danny是他的爸爸,而钢琴就是他的妈妈。

  “什么是孤儿院?”“孤儿院像监狱,关没孩子的人。”;“什么是妈妈?”“妈妈就是马,妈妈是世界上最棒的马,你赌她绝对赢。”一开始爸爸Danny给1900的世界观念就是与普世价值相反的,早已经在1900的潜意识里刻下了“船是整个世界而陆地是不可登上的船”这样的观念。在爸爸出现意外死了之后1900开始展现了他过人的音乐天赋——钢琴演奏。准确的说,是钢琴和船一起组成了妈妈这个概念。1900把所有的能量都倾注再了钢琴和船的身上。

  为什么他不下船?先前就有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可惜当时我还没看这部影片。

  船在港口停靠过无数次,影片中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有4次。

  第一次是故事的叙述者也就是1900之后的同事兼好友Max上船的时候,因为这次靠岸才有了这个故事和1900这个人,因为是Max向岸上的人讲述了1900的故事,让1900在世界上有了存在。

  第二次是船靠岸后Max问1900“你为什么不下船?你应该去看看这个世界,哪怕一次也好。”,“why?why?why?"1900也开始问自己,但他给出的回答是”岸上的人把时间都花在质疑上,有些事情无须强求。”他真的是这么想的么?他是不敢质疑。不敢质疑船上的世界,不敢质疑他的职业——海上钢琴师,也就是不敢质疑他妈妈。而在他心里有些观念一直在被动摇。和农夫的那场对白发生在经济舱的钢琴边,就1900和农夫两个人。农夫说:“几年前我只懂耕种,我的世界就是那一亩地,我从没见过大城市。”这句的潜台词其实是“1900只懂弹钢琴,他的世界就是这只轮船”。这是1900的自问。但是1900面对农夫说的话,回答却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有个朋友和你一样。”这个“朋友”就是他自己。他实际上是不接受现在的自己的,但是他却离不开自己的妈妈。农夫为了自己的小女儿外出闯荡,说自己因此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并被海洋的声音所震撼。“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海洋的声音”这是1900的回答。真的么?从小生活在海上的人却没听过海的声音?我想,这里的”海洋“是指外面的世界,指自由,指梦想。农夫告诉了1900,生命是可以改变的。

  在第三次船靠岸的情景中画面呈现的是1900对一个女子的送别。别人为他的琴声录制唱片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女子,悠扬动听的琴声表达了1900对女孩的爱慕。他想要把录制的唱片送给她,却一直没有勇气开口。他半夜跑到船舱偷偷的吻她,在船上远远的望着她。他知道了女子就是那个农夫的女儿,在女子下船的时候他像女子求证了这个猜想,看得出女子对他也颇有好感,但手里拿着唱片却最终都没能把礼物送出去也没能下船追那个女子。他在船上遇到过无数的美女为什么偏偏喜欢上了这个女子?而这个女子为什么又恰好是农夫的女儿?因为这个女子象征着“自我”,农夫为了他女儿出来探索、闯荡去新奥尔良寻找自由,而1900也对她有无限的渴望,只是他没能克服自己的胆怯,他把唱片折断了,也断了自己的梦想。这次送别对1900来说是个巨大的挫折,他在第一次寻找自己的过程中失败了。然后就有了第四次靠岸。

  在消沉了一阵子之后,1900终于决定下船了,去寻找新的世界。他和Max聊自己下船之后的美好生活,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船靠岸后,船上所有的员工都与他告别替他高兴。但是,他下船走到一半时突然停住了,影片进展到这里变得十分揪心,观众最不希望的事情发生了。他站了好久,注视着自己向往的城市,他犹豫了。他把自己的帽子向空中扔去,希望它能落到岸上,但是帽子却稳稳地落在了水里,然后他彻底绝望了,转身回到了船上。

  影片以插叙的手法呈现故事,Max站在现在的时间里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而现在的故事仍旧在继续。那艘船经历了战争,已经破旧不堪,准备被爆破。过去和现在两个故事就在这个时间点上交汇了。Max去废弃的船上疯狂地寻找1900,他相信1900肯定还在船上。破旧的船舱里全是废铁和积水,Max用留声机在船舱里放着被1900折断的唱片,音乐放遍了每一个角落,然后他们相遇了。

  他为什么不下船?“大城市,看不到尽头,尽头在哪里?当初我下定了决心下船,下船的时候心情很好……眼前的景色难不倒我,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我,而是我没看见的景物。”,“陆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太美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郁的香水,是我创造不出的旋律,我永远下不了船。”他从一出生就不被这个世界所承认,他是被遗弃的孩子,面对抛弃自己的那个世界他充满了渴望也充满的无力。真正想要的东西是最没有勇气去争取的。他对陆地的排斥实际上投射出的是他认为自己不被这个世界接纳,他没有勇气去拥抱这个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在离别时,在他对天堂的幻想中,自己也是不被天堂接纳的。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的能量都固着在了恋母情结中,似的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面对这个世界。最终,在自由与死亡之间他选择了死亡,和船一起被爆破。下船就是一个情节,他在那个情节中一次又一次轮回,直到死去。

  影片一开始就说这是个大家都不相信的故事。1900,真的有人叫这样的名字么?影片中时不时出现荒诞的情节,这让我感受到1900根本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子人格,他是Max的子人格,是我们每个人的子人格,他包含着我们的欲望、无比渴望却不被自己承认的欲望,故事的结局就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船上,永远都下不来,我们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永远都走不出去的世界。

  影片一开始就感动了我,越往后情绪堆积的越多,终于忍不住在最后那段看似平静的场面中爆发了,影片结束之后都无法平息。影片叙述很紧凑,两个小时每个场景都很经典,钢琴演奏在作为影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表达情感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上起了很大作用。这是我长这么大写的第一个影评,我没办法把每个觉得精彩的地方写下来,因为真的太多了。我没敢看别人写的影评,我怕看了之后就不能最真实的表达自己最及时的看法了。可能再看几遍之后会有新的想法,那就是之后的事了。

  我迫不及待的将感受写下来,是怕任何时间或事情的打扰让我忘记此时的感受。只是我的感受,我不知道对或者错。

  我打算将这部影片好好珍藏。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2

  伴随着低沉悠扬的音乐,影片拉开序幕,幽暗的楼梯绵延不绝的伸展开来。潮湿而又逼仄的水汽弥漫在空气里,这多像一个悲凉而又巨大的隐喻。麦克斯好像预言家一样的声音振荡着呼啸在你我的耳畔。

  导演将麦克斯的回忆与一九零零真实的生活穿插交错,得以重现天才传奇的一生。

  这个被遗弃在头等舱钢琴上的孩子,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正如麦克斯所说,没有一个城市,一个教会,一个医院,监狱或棒球队知道他的名字,他没有国籍,没有生日,没有家人。他在一个像船一样大的摇篮里成长,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旅行。在舷窗里看到的一切,就是他童年的世界,一望无际的海平面和汹涌的波涛。他的名字,丹尼勃曼TD雷蒙一九零零,是对整个世纪的眺望。

  他推开那扇锈色的铁门,刹那间,音乐的泉水汩汩而来,沁入他的心灵,他的目光在光影交错的朦胧中游离,最终,停在那架钢琴上……

  这是电影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一笔,无师自通的一九零零弹奏着美妙的音乐,并这样,与音乐一起成长。

  晕船的麦克斯托尼在大厅遇见穿着燕尾服绅士一样的一九零零,他神情自若,如履平地的穿行在摇晃的船上。作为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电影,在导演托纳多雷的这部作品中,画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随着船身摇晃而滑行的钢琴以及流动的音乐,划过天际的滚滚惊雷,怒吼的海洋,无不为这经典的桥段添上浓墨重彩浪漫的一笔。大海咆哮着为他伴奏,海浪与音符融合……

  他是向往人间温情的,他用船上的无线电与陆地上的人们交流,甚至可以想象出一个他从没去过的城市的样子:冬天的时候,漂亮极了,三月份你总能遇到那样的午后,至少可以想象一下,浓雾滑入,就像白色的栅栏,漂浮在街灯下,淹没了万物,就像白色的刀,太神奇了,看不见房顶,看不见树枝,看不见圣路易斯教堂的尖塔,人们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见……

  他从不墨守成规,他的手指跟随思维跳跃,他说:“去他的规则!”他伴奏的舞会总是欢快并奇异的。他可以用音乐描绘每一个人的思想。他在三等舱为穷人弹琴。蚂蚁般的人群围绕着他的琴音起舞。他的思维在不停游曳,在火山的边缘,美丽的村庄,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他的手指簇拥着他的思想,一朵朵奇葩在黑白琴键上绽放。他的塔郎泰莎,人们从他身边散开,去追寻各自的幸福。他的孤独晕染开来,在冷寂的空气里散发着清冽的香气,是他灵魂的味道。

  他说,我相信陆地上的人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又将至,这就是为什么你不会厌倦永远在追寻着,哪里一直是夏天。我——并不羡慕。他一语成谶,更像是一位钢琴诗人。

  镜头交错,在荒凉废弃的弗吉尼亚号上,麦克斯在寻找着他最好的朋友。他深信一九零零不会离开这里。

  生于斯止于斯。这是他的信仰。

  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罗的钢琴对决是电影里最精彩的桥段之一。两位钢琴家都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演奏技艺。与充满挑衅的杰里相比,不卑不亢自信的一九零零显然更甚一筹。他的名气也达到了顶峰。这个时候,他与他的爱情不期而遇。然而,即使是爱情,也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拒绝录制唱片。

  因为,我和我的音乐不容分割。

  苍老的弗吉尼亚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当麦克斯在腐朽的船舱里播放着一九零零曾经为自己的爱情弹奏的音乐时,他找到了他,这里诞生了哲理的一段对话,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在人类的城市里,无穷无尽的是欲望。对于一九零零来说,城市是一架无边无际的钢琴,在这里,演奏不了他灵魂的音乐,他宁愿,退出生命的舞台。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构建了他心中的艺术理念,他的人文追求。这在他的“时空三部曲”中的另两部《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都有所体现。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更像是导演思想的凝结,一九零零,是真正艺术形象的化身。这是一部艺术悲剧,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沉浸在悲怆唯美的背景音乐中。作为托纳多雷的配乐老搭档,埃里奥莫里克奈再一次征服了观众,并由此荣获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弗吉尼亚号停泊的时候,巨大的阴影覆盖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覆盖了欲望,追求和一切。整部影片都在渲染,都在对比,导演不惜用大量全景镜头表现无边无际的人群:晨曦,自由女神在浓雾中浮现,繁华的城市在人们的瞳孔里放大,所有人都高喊着America!这是一种象征,与一九零零的信仰相悖。他的孤独是因为与世人精神追求的距离,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他的超然,成就了他的艺术,也是他的幸福所在。他不属于这个物质的世界。

  正如他所说,我是生在这艘船上的,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3

  我是深夜一口气看完这部片子的。海上钢琴师所在的邮轮,就像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孤岛长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时离大陆才近在咫尺,人们之所以选择这座孤岛之旅,多半是慕名而来亲身感受这位钢琴大师杰出表演,按理说他应该有一大群粉丝和知音的,但命运对他确实不公,他就像贝多芬一样一生追求他的音乐梦想,却不为名利所动。

  当他被迫应战赢了大陆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谓钢琴家,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惊叹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同时,却没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乐和知音,而有的只是为了复制他作品的资本逐利者,其实艺术是无价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他为什么一刻都不离开这艘船,在他眼里大陆就是名利场,只有他的孤岛才是块净土,才是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满诱惑的城市街道无边无际,而关键是他在这座孤岛奋斗的几十年中居然没有遇上一位真爱自己的红颜知己,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爱自己的爱人,不是吗?当今这个现实世界像这类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画家梵高凄美的爱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兰鹿特丹市的一对牧师夫妇生下了他们的长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预言家对尚是婴儿的`梵高说出了可怕的预言:你会到巴黎,英格兰,当店员,当教师;你会恋爱,遭到拒绝,成为传教士,再恋爱,再遭到拒绝,成为艺术家,你会结合画800幅画,在普罗旺斯变疯,37岁时自杀,你一生只卖出一幅画,事实真的如这位预言家说的那样,从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岁的弟弟提奥做朋友,长大后做过传教士,画商,教师,足迹遍布欧洲的许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顺,连着向三个女人求爱,遭到三次残酷的拒绝。被拒绝后的他再也不相信还有谁会追求自己这样穷困潦倒的疯子,居然拒绝了一位庄园主的女儿的疯狂追求,最终双双变成了真的疯子,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命运对他的不公,他死时非常年轻和徐志摩一样都是37岁,但他们都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伟大的经典作品。

  这同样不禁让人想起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且多次与爱情擦肩而过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的充分的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和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结束他的生命。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4

  清新欢脱的乐音挣脱出唱片的裂纹,消散于寒冬的萧条之中,小号手缓缓讲述着1900的故事。

  1900,一个被发现遗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的钢琴上的婴儿,从小就生活在大海之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最终殉船于海底。

  他无师自通,少年成名,曲子过耳不忘,在一举击败摇滚大师后名声更甚,人们都明白,这样的天才,到了陆地上,他将是乐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最耀目的新星。人人都在劝他下船,“只要你走下舷梯,那只是几小步而已。”他没有反应。我不由得好奇,生于船,长于船,一年往返大陆不下百次的人,究竟是否向往陆地?

  当他与小号手并肩躺在煤堆上,讲他曾经趴在舷窗边,望着下船的人们渐渐消失在新奥尔良冬天乳白色的薄雾中,那些身影变得朦胧,直到消失在街巷。他那如痴如醉的神情,那眼中的光辉与痴迷,我想,他向往那片稳定的陆地,至少,曾经向往过。

  他也曾收拾行装,为了心心念念的姑娘走下甲板,可走到一半,他停住了,面前就是陆地,星罗棋布的街道小巷,工业化散发出的滚滚浓烟,遥远的望不到的灰色天空,他伫立于舷梯之上,凝视着这块陆地,良久,他转过身,摘下礼帽,用力地扔了出去,他又回到了甲板之上,头顶,无边无际的蓝色中,有海鸥掠过。

  一开始,我将他的行为理解为害怕,他在逃避他内心的恐惧,他不敢踏足陆地,直到影片末尾,他说:“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我意识到他或许是在追求自由。自由不在于身处之地有多么宽广,而在于心灵是否有地方安放,让自己真正安宁,而大海与音乐就是他的容身之所。陆地虽大,却不是他的归宿。

  后来,小号手在废船找到了躲藏已久的1900,谈及为什么不下船,他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也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在弗吉尼亚号即将爆炸之时,他坐在水沟旁,手指摆动,弹着无形的钢琴,他嘴角扬起了笑,扬起了他的倔强。

  1900涵盖了太多的浪漫与情怀,对内心的执着,远离尘世的安宁,单纯的人性,自由而孤独的灵魂,这些乌托邦式的情怀,在置身于现实之中的我们看来是一种奢侈,可望而不可及。而这些东西,恰恰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内心渴望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1900。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到处都在锁链之中。”而1900正是挣脱了枷锁,勇敢奔赴大海,他坚守了一种普通人或许能够理解,却只能远观的自由。是的,有些自由不是有来实现,而是用来铭记的,它让我们的生活还留有一个朝上的方向,在低头赶路之余,他却从不去触摸。电影里,也许导演读出的含义是,1900觉得陆地是他无法演奏的钢琴。所以,他拒绝登录。他只想弹奏他能控制的'海上的钢琴,而不想去触及那阡陌纵横的陆地之琴。但我却觉得,除此之外,编剧还有另外的想法。

  我们这些人,谁又不是1900呢?不同的是,电影里的人,是生活在船上。而我们,生活在陆地上。我们莫名的来到世界上,总有一天,还要莫名的离开。我们生活在这个纵横捭阖的世界里,世界很大,我们的领地却很小。我们尽职尽责,战战兢兢。我们居安思危,谨慎从事。为人子时,做乖孩子;为人父母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剩余的一点,我们要奉献给自己的工作。我们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几个角色里,分别度过不同的幸福和努力的时光。我们遵守家规,校规,公司规矩;然后,我们要求孩子重复一样的道路,周而复始,万变不离其中。

  我就是这其中一员,这一切,并非埋怨。只是陈述。但我会问自己,如何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事实是,我从来未曾想清晰过,到底我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时间变了,我也变了,我们想要的,也跟着变了。我想也想不清,所以我就永远的继续的想。在未知的思绪里,有一点我却很清晰,我一直有个愿望,或者说,是一个美丽的梦。如果我们都无法真的过上自己觉得最美丽的生活,那么,我要把它存放在我思想的角落里,或者有一天,通过文字去实现,通过一本书,一本哪怕是耗尽我心血的书,把我所有的美丽愿望,编织在其中。1900用钢琴演奏他所有的思绪。而我,一直曾经希望,能用文字,寄托自己所有的梦想。所以,当我看到1900能终生都坚持自己的一个想法时,禁不住为之流泪。那近在天边的大陆,那个有着他心爱的人的大陆,他永远只是去想象和回忆。他牺牲了一些东西,成全他的一些梦想。而舍不得牺牲的我们这些陆地人,自然没有成全之事。

  《海上钢琴师》,让我想到自己多年来存放心底,却从未去登录的地方。如何付出和努力?如何放弃才能成全?终究有一天,时间会给出答案。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5

  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终于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但是他却拒绝下船,最后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1900没有户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离开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号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与消失。看完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心酸和惋惜。虽然他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人们无暇顾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乐、他的故事却提醒人们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曾经那么真实地给人们带来过欢乐。

  他是那样的善良而富有个性,他用琴声表达着自己丰富的情感。人们是否会惊讶:这样一位音乐天才为什么会选择与一艘旧船一起被炸毁却不和好朋友下船寻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从小生活在海上,适应了船上的生活,陆地上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未知的,这就是导致他选择生命终结的根本原因。就好象从小掉进狼群里的孩子丧失了人的本性一样,也许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能代替环境的影响,1900恐惧这未知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鲨鱼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来的鲨鱼,凶猛异常。被关在海洋馆等待驯化,训兽员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个水池,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鱼。一开始,鲨鱼拼命的撞击玻璃,企图游过去觅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劳。日子久了,它慢慢放弃了这个愚蠢的念头,开始等待训兽员的喂养。又过了很久,隔着两个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两个水池变成了一个,可是鲨鱼却从不肯游到那边。可见,多年的生活环境一旦改变,适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影片不仅构思有其独到之处,以感人至深的友情为主线,还贯穿着优美的音乐。

  当钢琴师爱上渔夫女儿时,那段抒情钢琴曲是最为经典的,从钢琴师深情的眼眸跟随女孩游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细流在钢琴师指尖下流淌,是那么的纯净,清新。又是那么的缠绵,温柔。此时,无须语言,音乐表达了一切!电影结束时这段音乐再次响起,是他的小号手朋友拿着破留声机坐在即将炸毁的废墟中播放的,音乐再无先前那般清澈,美好。似乎预示着钢琴师必将与音乐一起永远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样的凄凉。给观者传达了无限的哀思……

  无论是经典的音乐还是其故事情节,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观看的同时我由衷的被导演与演员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所折服。尤其对于喜欢音乐的朋友来说,影片一定会达到引人落泪的艺术效果!因为从主人公用音乐诠释着内心的喜与悲,让我们能从中发现一种凄凉的美!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9-13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3-1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9-0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9-0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通用03-07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08-26

(优秀)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7-06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实用)07-07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优秀01-27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理解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样明白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此刻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分异常的主角,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妈妈”,不明白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明白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能够“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我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感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我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完美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我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异常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2

  初看完影片之后,唯一的感受是孤独,透彻心扉的孤独。他来到这个世界还未来得及张开眼看父母一眼就被遗弃于邮轮之上,幸运的是被豪放的锅炉工丹尼收养,并给他起了个长而古怪的名字——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于是,1900在这艘邮轮的传奇故事缓缓拉开了序幕,他渐渐开始融入这个世界,一种叫音乐的东西触动了他的心弦。然而奈何造化弄人,几年内再度成为孤儿的他终于获得了他一生不会抛弃,也不会抛弃于他的钢琴。此后,他伴随着邮轮在世界游历却从未下过维吉尼亚号半步。期间面对着名利的诱惑,外界的挑衅,哪怕一段从未结束,也从未开始的的爱情也只是让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挣扎更剧烈了些,他还是选择了大海,还是选择了那台伴其一生的钢琴。在一声巨响中,他消失了,永远地消失在海上,永远地消失在每一个观影者的眼泪中。

  也许有人会讲,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这是一种懦弱的态度,这是一种逃避的借口。但我们清晰的看到他随着钢琴在海浪起伏摇摆的船舱内肆意滑行,听着他为心爱的姑娘弹奏出海上钢琴师的内心独白,用轻轻地回答了船长的指责……这些画面无一不告诉我们,他不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他生活于他自己构建的灵性殿堂,那个殿堂无人可攀。他不属于任何一种生活,他被上帝隐秘的藏起,被海洋保管,被一个多情的导演,用戏剧把他的所有一一遮盖……

  暗自思忖,其实我们才是孤独的大多数吧。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藏在那座海上浮城中,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的活着,然后死去。而我们呢?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们都仿佛一个座离岛,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逃避所不喜欢的一切。我们所栖居的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渐渐地,生活,让我们疏远了亲情;功利,让我们世俗了友情;欲望,让我们背叛了爱情,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可扪心自问,这一切的情感的告别换来的真的是我们曾经梦想过的真正的幸福么?

  后来渐渐明白了为何1900终其一生也不愿走下弗吉尼亚号半步,因为我们的陆地就是他的海洋,无人愿意一生漂泊。我们这些“陆地”上的人,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漫长。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是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和挚友在毕业之际把酒言欢;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许下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誓言;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望着刚来到世间的你满脸尽是疼爱……会想起那些曾无数次温暖过你的点点滴滴,然后默默告诉自己,这是很长、很好的一生。

  正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陆地”上,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与残酷,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或许,我们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花花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巨大钢琴上,演绎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篇华美乐章。

  这是一场不是悲剧的悲剧,世间的繁华与喧闹,我们永远无法做1900,但1900的故事是一场让人沉迷的孤独,是那般的醉人,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醇。我们都不愿面对孤独,我们很难为一件事献上自己的一生,我们索取的只是“琴键”,而不是“音乐”。其实,每个人的本质都是孤独。但,1900是直面孤独的,超越孤独的。如果一个人一生只钟爱一件事,一个人,只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真的是很酷的事情,孤独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3

  主持瑞安振轩妈:亲爱的育心家人们,下午好!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瑞安的振轩妈,我叫陈瑜,网名振轩妈,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成长。

  一架钢琴,一段旋律,一羽人生,一个传奇。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有请李老师为我们分享看《海上钢琴师》有感。

  代分享鄂轩妈:李老师有事,现在由我代分享。

  主持瑞安振轩妈:好的,感恩轩妈。

  代分享鄂轩妈:大家下午好!我是温州其育妈李阿丽,很开心又有机会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带大家看电影,再分享自己的一点后感。

  先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意大利电影,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由蒂姆罗斯主演,电影主要是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

  这部电影由Max卖心爱的小号时,讲述的一个在弗吉尼亚号认识的人物故事。刚好也在琴行老板这里得到弗吉尼亚号要炸毁的消息。

  故事情节一:

  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邮轮弗吉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丹尼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丹尼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丹尼博德曼T。orton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因而向1900发起挑战。最终1900获胜,这次比赛更加让1900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

  02永康中天爸G14:我们生活中,看某某在哪方面很突出,就很多人追棒!所以有追星族。

  代分享鄂轩妈: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录制唱片,女孩走来水龙头旁准备洗脸,下一个镜头是她用毛巾擦干脸部,借着窗户玻璃整理外型。窗内正在演奏的1900看到了这一幕,对她产生了感情。随兴而发弹奏了一曲柔情似水的曲子。(那个女子就是拉手风琴的农民的女儿帕多安小姐,那个老人曾与1900在船舱内交心畅谈过。他来到了美国,开立了一家鱼店,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而1900却始终不能释怀。直到最后一刻。)

  唱片录制完成,出版商把唱片放给1900听,他没有把唱片给出版商,因为他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他犹豫再三,想把唱片送给那位素不相识的女孩,却没能如愿以偿,1900无法掩饰自己的哀伤,他失望地毁了唱片把碎片扔在垃圾桶里。于是他与爱情失之交臂。

  在女孩下船之后,Max和1900谁都没有再次提起那个女孩,1900依旧弹着钢琴,但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女孩。Max的劝说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打动了他,在至少十二次航行后的某个春天他突然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

  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骆驼毛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但当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时,他茫然的看着偌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摘掉头上的礼帽并将之抛了出去,然后1900转过头,返回到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自此,他与陆地上的世界失之交臂。

  故事的结尾:直到许多年后,二战结束,早已离开弗吉尼亚号的Max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可是1900并没有露面,直到船马上要被炸毁前,Max拿到当年的唱片独自在船上播放的时候,1900才在角落里现身。

  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他说出了当年他未能下船的原因: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那些城市里的街道无边无际,就像有无数个键的没有尽头的钢琴一样让他感到恐惧,他宁可退出生命的舞台,给自己一个尽头,而不愿意茫然无措的面对一个无边无际,无所适从的生活。Max无法劝他下船,最终悲伤的离去,在远处目送维珍尼亚号和1900一同被炸弹粉碎。

  那天他告诉那个他曾对之提起过1900的传奇故事的乐器行老板:1900死了,老板也感到惋惜,于是把Max因为窘迫卖掉的小号还给了他并对他说,一个好的故事比一个旧小号值钱。带着旧小号与1900的音乐传奇,Max离开了,从此,只有Max一个人会记起那一生不会踏上陆地的天才钢琴师和他传奇的一生。

  看完这部电影,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

  我理了以下几点:

  1、八岁前,1900跟老丹尼生活船舱下,保护得很好。老丹尼跟八岁的1900说,弗吉尼亚船下一切都是不好的,陆地上有鲨鱼会活吃你。一个孩子,早期的教育非常重要,父母一句话,一个习惯就可能影响一生。

  02永康中天爸G14:奇特的人生,1900没有勇气面对世界。

  代分享鄂轩妈:

  2、在他遇到心爱的女孩时,在分别交谈中,1900都没有勇敢的表达出自己想对女孩说的话,女孩离开的时候说了自己的住址,明确告诉他可能去找她。当经过好长一段时间,1900决定到陆地上,去追求自己的爱情,活出完整的人生。他只走到一半接陆地梯子,被眼前诺大的城市、错综复杂的街道,给吓倒了,转身回到了船上。

  这时候,就像是人生走到三叉路口,还需要一个引路的人出现。就像人在教育孩子时,有一个身上有我们想要的特点的人,如:赖国全老师,孩子教育的很好,家庭幸福,事业成功。我们跟着学着,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就会轻松。

  3、从欧洲到美国来回,在弗吉尼亚号每次2千人行海中,他的音乐给人们快乐中的加点缀。他像弗吉尼亚号这艘船一样,炸回时,化成一团烟消失。朋友Max把唱片的碎片藏到了1900的钢琴中,是1900唯一留下的`音乐记录。也是唯一能证明,他从这个世界上出现过。

  02永康中天爸G14:习惯于船上的生活,一艘船从小禁锢了他。

  代分享鄂轩妈:是的。

  主持瑞安振轩妈:是的。

  代分享鄂轩妈:有种凄凉的感觉。

  05钰涵妈妈:也许是养父的那一句话

  代分享鄂轩妈:其实,1900的人生可以选择更积极向上些。继续发扬他的钢琴才能,认美妙的音乐传得更远,更久。

  好了,还有一点,我们先学习吧。

  1900的一生成功吗?我们做家长的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我们想培养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呢?我们自己的一生,要留下什么孩子呢?是金钱,是房子,是名利,还是要留智慧给孩子呢?

  (值得深思!)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这些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育心的一切,感恩大家的聆听。

  05钰涵妈妈: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代分享鄂轩妈:接下来,请主持人!

  主持瑞安振轩妈:感恩轩妈妈。

  1900在船上长大,从没有离开过,自第一眼见到钢琴,便爱不释手。他爱音乐,爱生活,爱那一片海。却没有勇气,面对新生活,融入到社会中。

  02永康中天爸G14:是的。

  主持瑞安振轩妈:因为这艘船,这架钢琴,是他无法割舍的生命,只有看着海,他才有灵感,才有情怀。

  02永康中天爸G14:有爱,却很局限。有想法,却没有行动,没有勇气走下船。

  代分享鄂轩妈:是的,不敢挑战新生活。

  05钰涵妈妈:也许他像海里的鱼,离开了水就失去本能~

  主持瑞安振轩妈:是啊!这部《海上钢琴师》不仅情节曲折动人,而更精妙之处在于,故事中塑造的主人公1900,并非十全十美。

  1900的确是名副其实琴技精湛的海上钢琴师,但对于生活,却缺少信心和适应性。然而,正是这种缺憾,才促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人生。

  代分享鄂轩妈:但是,他的音乐天赋是无可挑剔的。

  主持瑞安振轩妈:这是一个诞生在海上的音乐奇才。他的生命和船、海,连在一起。船,要炸毁了。火光、烈焰。1900一个人伴着他脑海中的钢琴也许对1900来说,那是他最好的结局了。

  又也许,这样的故事,才是电影,才足够让人对此有所感触吧。

  大家说呢?

  曾经的钢琴,曾经的旋律,曾经的人生,曾经的传奇,消失在海平线。

  代分享鄂轩妈:是的,可惜!

  主持瑞安振轩妈:生命无限,重新开始,用琴键敲出你我心中的音乐。

  代分享鄂轩妈:这难道是必然吗?

  主持瑞安振轩妈:我们走在育心这条路上是很幸福的。

  代分享鄂轩妈:嗯,嗯。

  主持瑞安振轩妈:或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代分享鄂轩妈:我们的人生有明师指点,不会茫然或是消极的面对自己的生命。

  主持瑞安振轩妈:我们能将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恰当的运用在生活中,也许你会处处幸福。相信跟随育心不会茫然。看完李老师的观后感,有些伤感了。很入戏了。

  代分享鄂轩妈:我也是。

  主持瑞安振轩妈:我觉得这样的人才,走到这样尽头没有人指引,太遗憾了。

  感恩轩妈代分享,感恩李老师。

  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伙伴多多指点和包容,谢谢大家!

  让我们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育心经典!

  感恩一切因缘!我们下期节目再见!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4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有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姑娘,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望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怎么选择其中的一条?怎么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一个人生?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方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始终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所缺失的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否只是简单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有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行呢?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5

  电影结束后,黑白字幕慢慢闪现,我却不忍关闭视频窗口。可怜兮兮的号角声,声音划破心田,悠扬,却沉重地压在胸口。心里的难过就像浓茶,久久不散。我拒绝失去这份珍贵的悲伤,把时间条拉回到他在虚空中玩耍的那一刻。

  他被遗弃在一艘船上,由一名锅炉工人抚养。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一个天生的天才钢琴家。在船的舞厅里,他在暴风雨中与钢琴共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绘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但是,他被船上的环境所束缚,虽然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进入这个世界。

  他从未离开过他生活过的弗吉尼亚。他也爱过那个平凡却风尘仆仆的女孩,却因为自卑和懦弱而错过了;他也想下船去找她,但他看着舷梯上无边无际的世界,犹豫着要不要回去;他也有一个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和他下船,选择了死亡。

  正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有百万个琴键的钢琴,这是上帝创作的钢琴。光是街道就有几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一个?如何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片土地,一段人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选择一种死法。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了船上,在无声的表演中,他的世界和老弱病残的船一起爆炸了。

  在钢琴中,键是开始和结束。幸福是他心中的距离,人生的梦想永远存在,但他却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他缺乏尊严和对抗命运的信心,让他习惯了孤独,而他的.不作为,让他的快乐成为一场永远存在于他心中的悲剧。

  看着看着,我不禁想到了距离和自己。像1900年一样,我默默问自己: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但是我的心还没有告诉我答案。虽然我和其他人一样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我是不是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但我的内心却没有这样自由而诗意的距离?或者说,虽然心里有这样的距离,但是因为理想和懒惰的矛盾而犹豫。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6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问了问饶老师值得一看的电影,饶老师冲口而出:“海上钢琴师。”,到了暑假,电影单中又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这肯定是一部好电影。”于是,我携带如此的心情,细细地品味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故事是以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介绍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钢琴故事。

  幼时的1900,是在襁褓中让人发现的,他的妈妈抛弃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儿,生活在烧煤工人的船舱里,大伙都照顾他,疼爱他,教他说话,写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现任爸爸因救人而死,他便很地伤心。1900离开了爸爸妈妈,没出生证明,悄悄地来到这世界,有得悄悄离去。正好比一个人去世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有关信息,没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没一座是他的墓碑,但他确实来到过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过。

  1900对不好的事情十分厌恶,但不会用嘴说,会用音乐去表达。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一直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点。

  有些人说1900非常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需要去担忧纷繁与拥扰。但,只不过如此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一个人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或许你不认识我,但,大家能聊聊吗?”特别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一个人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

  影片结局,1900在一艘马上炸毁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愿下船,现实日常,对于其他人的选取,大家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大多数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无论是哪个,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无论在大家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被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可能,到了天堂,他仍会弹钢琴,就像原来在海上一样。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7

  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他的一生是无根的,终生都在飘泊的维珍尼亚号上,至死也没有踏足陆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与音符所组成。与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乐,他用率性而为的灵感,谱出最有情的音乐去解读人生。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是一种超敏锐的洞察力,与灵歌之王雷·查尔斯不同,雷·查尔斯是用音乐来完成对生命的依托,而他却是用音乐去解读生活,感悟人生,虽然他们对音乐都有异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却有着不一样的执着,雷·查尔斯将一生都放在了音乐这个精神生活上,而对于1900来说,音乐就是他的语言。他用心灵演绎融入了世间百态的乐曲。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孤独的寂寞与他的海上宿命。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轮就是他的家,他的执着就是对海的依恋,海是他的宿命。周而复始的人来人往、悲欢离合、人间万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尽了人间的繁华、冷漠、凄凉与虚伪,也看尽了人生。“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在陆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也无法操纵那幺多的选择,他的能力仅限于用88个键子所创造出来的世界,所以他选择了不变。船就是他保护自已,囚禁自己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与红尘隔离的地方。没有身份证,没有出生证明,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陆地的牢笼,真正是牢宠却是他的心,是一个在他的心中永远的家。对于外界的不可知与不确定,他只有幻想、好奇与极大的恐惧。而维珍尼亚号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这里,他有时像个顽皮自在的孩子,有时却又孤独的叫人心酸,孤独的艺术人生与无尽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后醒悟,性格岂非宿命,决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对于1900,他宿命的一生岂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他是纯粹的天才,他的个性是天才与幻想交融,他没有下船,他选择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议,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码,他选择了自己的路,为自已而活,而我们是不是还在为了一些遥不可及的所谓理想而奋斗,是不是还在为了压力、为了别人而活,对一些唾手可得的却没有珍惜,对这些身边的美好都没有触摸过。这岂非也同样不正常。

  友情是世间赐予他的唯一的温暖。自从出现了光影的留念后,影片里就从来就不缺爱情,但偏偏这个海上钢琴师却没有这样的好运,对海的依恋,对选择的恐惧,使他错过唯一一次去爱的机会,他掰碎了那张记录了初恋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没有结果的回忆。还好,宿命在剥夺了他爱情的权力后,又给了他一段难得的友情。这也是一个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影片就是随着胖子麦克斯的旁白开始,麦克斯也成了他主动与社会相关联的唯一钮带,而与胖子麦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与音乐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这个老友的存在,我们才会觉得他这孤独的一生有了些许的温暖。当胖子抱着唱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无名乐曲在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上寻找他时,随着影片的剪辑,胖子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

  你为什么晕船浪?这是两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他们友情最开始的记忆。胖子最终没有劝阻1900的最后决定,理解的面对他不归之路的选择,这是一种什幺深度的感情,换了是你,你会怎幺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还是放手让他达到灵魂的升化。当麦克斯默默地含泪离开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时,1900叫住了他,给他讲了一个不好笑、但动人的笑话,我也发觉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倾诉竟也感性、如此动人,也如此伤感,这时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悲伤,是一种孤独的伤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灵魂。整部影片的气氛都是由这个男人来营造的,从来没有看过蒂姆·罗思这样的儒雅,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的朴实,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着痕迹,洗尽铅华、浑若天成,骄而不躁。他赋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并不年轻帅气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将与红尘疏远的海上钢琴师的无世俗、轻松、自然、雍容的`性格进行了最有力的诠释。他的眼神,亲密而疏远,清辙且忧伤。他将人物进行细节的刻画,用点托起了人物,“隐”而不发的霸气,悠然自得的优雅气质,却又略带童稚纯真。在他的演绎下,这个海之子,就像是一个惹人怜爱、顽皮反叛、随性而为的孩童,却又有着叫人伤感的孤独宿命。这会是一个不朽的角色,这会是一个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影片透露出沉静的欧州风格,非现在一些狂轰烂炸的好莱坞影片可比,虽然有几段因要带出剧情的而设置的回忆也稍嫌突兀与冗长,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我对影片的喜爱。它虽有看似稍有荒诞的剧情,但演员出色的表演赋予了影片太多,将你带入了故事,让人完全忘了这是一出戏,只是一个关于奇迹的传说。当他平静的抬头望向天空,那清辙直透入人心灵的眼神至今叫我难忘,看着他随着爆炸的像涅盘一样的维珍尼亚号号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与感叹。从来没有一部片子能带给我这样的感伤,我想把文字写的伤感,细腻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笔无法达到。这部影片的原声音乐应该是最有价值,因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乐都记录着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却不矫情,平淡却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这部片子的直译名《1900的传奇》一样,这是一个奇迹,是一个海上传奇,伤感的。

  看过《海上钢琴师》后,我有一种想要理解1900的冲动,那怕只是一点点。虽然隔着电视屏幕,隔着遥远的年代,隔着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清晰的看到1900纯净得如同婴儿般的蓝眼睛。演员蒂姆·罗斯的精湛演绎使我确信,真的有那样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和国籍的天才钢琴师曾在海上飘泊过。人世间的诱惑,功名利碌,他都视若无睹。即使是爱情,或可曾让他魂牵梦萦,但就算那样,他也只让毕生之爱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动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梦幻般轻柔舒缓的乐曲,三等舱里胆怯忐忑的一个轻吻。此外,便是钢琴、游船和大海,还有浪涛中的平稳与宁静。八十八个琴键上创造的无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乐,充实了他有限而单纯的生命。1900是优雅的男人。丝纹不乱的深金头发,纤尘不染的衣帽领结,风度翩翩的举手投足,才华出众的自信风采,纯净脱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钢琴前曾有多少美女为他倾情?他一定是沉浸于自己的音乐而无暇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1900的生活单纯但不乏人性之美。与养父间短暂的亲情,与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爱情,以及陪伴他最长时间的迈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润过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细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倾注在钢琴的八十八个琴键上。谁能理解他的心声,谁能读懂他忧郁而温柔的眼神,谁是他不离不弃的爱人?惟有流淌于他指间的动人乐符。

  若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达到共鸣。最后,当天上的一缕光线投射下来。1900仰起平静的脸,似乎在问上帝,天堂里有钢琴吗?1900举起双手在空中虔诚的弹奏,轻盈悠扬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静的空气里回旋。顷刻间,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1900带着他尚未凑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8

  电影讲述的是地点是一艘名为“弗吉尼亚人”的船,锅炉工人见到一个放在钢琴上的白人弃婴,他就是主人公钢琴天才1900——他的名字就叫1900,二十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被捡到的天才。

  他一生都在那艘船上,从未下来过,没有身份,没有了家人,似乎是飘在人间的一阵风,带着钢琴声,路过人间,惊艳过一段时光。最后船要被炸毁了,他仍然留在那里,和船一起消失。仿佛这一生并不是为了来过,而是一名使者,代表着钢琴声,来这一趟,只为展示天籁。他唯一留下的,是一个被毁掉的录制了他为一个一见倾心的女孩演奏曲的光盘,光盘原本是要送给那个女孩的,那个女孩告诉他可以去岸上找她。他一直在船上生活,一直漂泊在海上,“弗吉尼亚人”号就是他的世界,他曾穿上好看的驼色大衣,去岸上听听海的声音,从岸上看看他的大海,但他没有上岸。看着无穷尽的世界,他转身回到了船上,并从此再未想过离开。

  “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他说音乐是无限的,但是键盘是有限的,他可以从有限的键盘看到无限的音乐,这让他安心,让他自得其乐,他过惯了这样的生活。而世界是无限的,“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他说世界这个“键盘”奏出的音乐“不是给凡人奏的,是给上帝奏的。”

  他的才能足以在世界任何一隅活得潇洒,他随便一首曲子都可以带来极大的财富和名誉,而他不是为了活着,他把那个光盘毁了,他说“没有我,我的音乐哪儿也不去”。

  有些人把“佛吉尼亚人”号船比喻成作者眼中的世外桃源,1900不肯离开船,提现的那个时代的人对“世外桃源”的追求和向往。但我想说说我的想法。

  我很羡慕他,我很羡慕知道自己“使命”的人。有些人生下来就知道这一生的路怎么走,有些人经历跌宕,最后也能找到自己的路,关于成功,我不停地修正它于我的定义,后来,我觉得是,找的自己的使命,然后为之无怨无悔,便是成功。

  有人求功名,有人求财富,有人继承然后发扬光大,追求使命的.感觉如此崇高而无畏,以至于一路的艰难和困顿,诱惑和陷阱都不再。就像《穆斯林的葬礼》中去往耶路撒冷的年老的“巴巴”,一生以琢玉为生的的匠人梁亦清,看到玉就看到使命的韩子奇……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可以得知自己的使命,于是这些人,就只能平庸,于世界平庸,于一生平庸。

  1900的使命,或许只是为了向世人传递天使的声音吧,他被遗弃在钢琴键盘上,他死的时候没有户口,去到天堂或许都进不了门,要问这一生做过什么,那只能是毕生都在音乐中。大海把纷扰隔开,把“佛吉尼亚人”号围成一个天堂,他就这里完成他的使命,不用上岸,不用去面对无穷尽的世界,只在这海上过完这一生,船在人在,船靠岸炸毁,人也不愿留下。

  平凡如我们,没有让世人惊艳的光芒,但也是每个人都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间呀,或平凡或琐碎,又或者能温柔一寸天地。我看过有医者兢兢业业,我看过工人勤勤勉勉,我甚至被拾荒者堆满的小屋感动过,努力地活着去承接生命赋予的责任,又何尝不是在完成使命呢?

  真希望足够幸运,找到能够在生命的尽头回想时,可以骄傲地说出“我是为你而生”的,可以无悔地完成“使命”。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9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_糊弄了一番,他有自我的追求,他有自我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ma_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欢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可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可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_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我们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终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让他跟1900有牵扯不断的联系。

  有时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我们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因为天才的陨落才让我们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没有理解专业训练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乐。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因为导演的没有直接点出我们才能更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我们了解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一开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发展走向,可是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如此之极致,或许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十分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可是起来,似乎到处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围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个性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人们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取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渐渐老化,等着人们渐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属于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可是就像中国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有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不是他的胆量不够,没有人清楚,也没有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也不会被人忘记;。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0

  这几日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一些画面。其实,这部电影是我在上大学时看的,细想起来也已四五年光景了,一些画面至今还在我脑海里留下鲜明的印象,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非但没有变的模糊,反而愈加的清晰明了。所以这篇文章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后感,只是我后知后觉的一些感受罢了。

  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就非常的喜欢,一连看了好几遍,还兴冲冲地推荐给好多人看,那时候就想写点什么,但是真要写的时候似乎又不知道该写什么,一切都朦朦胧胧的,想说的东西很多,但就是不知该从何说起。今天自己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脑子里翻腾着这部电影的很多画面。

  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个黑人老爹,他是在船下面烧煤的工人。每次想到他注视着摇篮里那个可爱的小家伙,嘿嘿地笑着,黑黑的脸庞衬托出他那洁白的牙齿,慈祥地注视着那个和他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的幸福,看到小孩子能认识几个字了,竟然幸福地脱口而出“你真聪明!”临死的那一刹那,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个和他没有丝毫关系的`孩子。这世上有些爱是没来由的,爱就是爱,没有条件的要求,没有占有的欲望,没有许诺的期盼,就是那么简单而又直白,真挚而又永恒。

  我也会时常想起男主角弹着钢琴,眼睛注视着人群对身边的朋友说:“你看那是小偷,虽然穿着名贵的衣服,但是明显不合身,一看就是偷来的,眼神举止猥琐而又胆怯……”从这一系列的语言中就可以感受的到男主角的细腻和敏感,他有着超凡的洞察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及预知性,眼前的一切都逃不过他的双眼,看你一眼,就能把你看的通透,只不过他不说罢了。他把自己想要说的一切都用钢琴、用音乐来表达了,就像他对着那个让他心动的女孩,边看边弹着琴,音乐随着他的指尖缓缓流出,细腻而又柔美,既有因喜爱而渴望的冲动,又有因害怕而怯懦的压抑,既想抱在怀中的拥有,又想远远观望的欣赏,一切都是那么的甜蜜而又忧伤。似乎一切初恋都是那么的单纯而又朦胧,十几、二十几年平静的生命,就在那一刹那间,被她或她不经意的一个动作而打破,在那一瞬间来自生命深处的震颤,唤醒了我们对爱的渴望。我想初恋的美是不带有任何目的的好,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对方好。这种好,可以包括一切,甚至是牺牲生命。我想多年以后依然还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初的那份单纯的美好吧。

  其实,我一直都在想为什么他不下船,他本来可以有两次机会下船的,一次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爱,另外一次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都没有下船。是什么让他,放弃了自己心中的真爱和生命,而留在了船上,最终随着那艘大船而慢慢沉入海底的呢?以前我一直以为他是怕,惧怕陆地上那种生活,因为那毕竟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以他的敏感和个性是适应不来的,可是后来我慢慢的觉得似乎又不是。我想对于一个从出生到死亡都没有离开过生养他地方的人,我们是不能用常人的情感和思维去评判的,因为我们不知道那艘船对于他真正的生命意味着什么,我们只能以一个外人的眼光和感情去体会,我们也只能去看去感知,但这一切都代替不了他心中逝去的一切。

  大船的沉没意味着他以往的一切一切都随之沉没,对于一个以大海为家,以音乐为生活的人,怎可能忍受失去他活着的依靠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呢!有人会说:他为什么不去再登上别的船继续弹钢琴呢?对于一个从没有离开过的人来说,那艘船就是他的一切,就是他的生命,大船的沉没就意味着斩断了他以往的一切,而那是他活到至今的一切温暖和动力所在,失去了大船就意味着往日的一切轰然间大门紧闭,把它拒之门外,他再也回不去那段时光了,和往日不再有一丝一毫的联系了。那是犹如彻骨寒冷般的孤单,让他失去了对生的热情,只能随着心中的那份美丽与回忆慢慢沉入海底,就像每个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候凋零!对于那些逝去者,我们除了缅怀还能做些什么呢?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尊重每个离去的人他们自己的选择吧!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1

  第一部电影,有让我想看第二遍的冲动。

  影片以三人称的叙述开始,叙述了人们对美国的渴望。新奥尔良,美国的重要港口,他是大批移民的聚集地,看到他就看到了自由。而这样一个包容的城市却容不下1900。一个白人孩子,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遗弃在一条豪华轮船贵宾舱的钢琴上,却被轮船最底层的黑人添煤工人收养了。影片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黑人Danny是他的爸爸,而钢琴就是他的妈妈。

  “什么是孤儿院?”“孤儿院像监狱,关没孩子的人。”;“什么是妈妈?”“妈妈就是马,妈妈是世界上最棒的马,你赌她绝对赢。”一开始爸爸Danny给1900的世界观念就是与普世价值相反的,早已经在1900的潜意识里刻下了“船是整个世界而陆地是不可登上的船”这样的观念。在爸爸出现意外死了之后1900开始展现了他过人的音乐天赋——钢琴演奏。准确的说,是钢琴和船一起组成了妈妈这个概念。1900把所有的能量都倾注再了钢琴和船的身上。

  为什么他不下船?先前就有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可惜当时我还没看这部影片。

  船在港口停靠过无数次,影片中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有4次。

  第一次是故事的叙述者也就是1900之后的同事兼好友Max上船的时候,因为这次靠岸才有了这个故事和1900这个人,因为是Max向岸上的人讲述了1900的故事,让1900在世界上有了存在。

  第二次是船靠岸后Max问1900“你为什么不下船?你应该去看看这个世界,哪怕一次也好。”,“why?why?why?"1900也开始问自己,但他给出的回答是”岸上的人把时间都花在质疑上,有些事情无须强求。”他真的是这么想的么?他是不敢质疑。不敢质疑船上的世界,不敢质疑他的职业——海上钢琴师,也就是不敢质疑他妈妈。而在他心里有些观念一直在被动摇。和农夫的那场对白发生在经济舱的钢琴边,就1900和农夫两个人。农夫说:“几年前我只懂耕种,我的世界就是那一亩地,我从没见过大城市。”这句的潜台词其实是“1900只懂弹钢琴,他的世界就是这只轮船”。这是1900的自问。但是1900面对农夫说的话,回答却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有个朋友和你一样。”这个“朋友”就是他自己。他实际上是不接受现在的自己的,但是他却离不开自己的妈妈。农夫为了自己的小女儿外出闯荡,说自己因此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并被海洋的声音所震撼。“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海洋的声音”这是1900的回答。真的么?从小生活在海上的人却没听过海的声音?我想,这里的”海洋“是指外面的世界,指自由,指梦想。农夫告诉了1900,生命是可以改变的。

  在第三次船靠岸的情景中画面呈现的是1900对一个女子的送别。别人为他的琴声录制唱片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女子,悠扬动听的琴声表达了1900对女孩的爱慕。他想要把录制的唱片送给她,却一直没有勇气开口。他半夜跑到船舱偷偷的吻她,在船上远远的望着她。他知道了女子就是那个农夫的女儿,在女子下船的时候他像女子求证了这个猜想,看得出女子对他也颇有好感,但手里拿着唱片却最终都没能把礼物送出去也没能下船追那个女子。他在船上遇到过无数的美女为什么偏偏喜欢上了这个女子?而这个女子为什么又恰好是农夫的女儿?因为这个女子象征着“自我”,农夫为了他女儿出来探索、闯荡去新奥尔良寻找自由,而1900也对她有无限的渴望,只是他没能克服自己的胆怯,他把唱片折断了,也断了自己的梦想。这次送别对1900来说是个巨大的挫折,他在第一次寻找自己的过程中失败了。然后就有了第四次靠岸。

  在消沉了一阵子之后,1900终于决定下船了,去寻找新的世界。他和Max聊自己下船之后的美好生活,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船靠岸后,船上所有的员工都与他告别替他高兴。但是,他下船走到一半时突然停住了,影片进展到这里变得十分揪心,观众最不希望的事情发生了。他站了好久,注视着自己向往的城市,他犹豫了。他把自己的帽子向空中扔去,希望它能落到岸上,但是帽子却稳稳地落在了水里,然后他彻底绝望了,转身回到了船上。

  影片以插叙的手法呈现故事,Max站在现在的时间里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而现在的故事仍旧在继续。那艘船经历了战争,已经破旧不堪,准备被爆破。过去和现在两个故事就在这个时间点上交汇了。Max去废弃的船上疯狂地寻找1900,他相信1900肯定还在船上。破旧的船舱里全是废铁和积水,Max用留声机在船舱里放着被1900折断的唱片,音乐放遍了每一个角落,然后他们相遇了。

  他为什么不下船?“大城市,看不到尽头,尽头在哪里?当初我下定了决心下船,下船的时候心情很好……眼前的景色难不倒我,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我,而是我没看见的景物。”,“陆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太美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郁的香水,是我创造不出的旋律,我永远下不了船。”他从一出生就不被这个世界所承认,他是被遗弃的孩子,面对抛弃自己的那个世界他充满了渴望也充满的无力。真正想要的东西是最没有勇气去争取的。他对陆地的排斥实际上投射出的是他认为自己不被这个世界接纳,他没有勇气去拥抱这个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在离别时,在他对天堂的幻想中,自己也是不被天堂接纳的。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的能量都固着在了恋母情结中,似的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面对这个世界。最终,在自由与死亡之间他选择了死亡,和船一起被爆破。下船就是一个情节,他在那个情节中一次又一次轮回,直到死去。

  影片一开始就说这是个大家都不相信的故事。1900,真的有人叫这样的名字么?影片中时不时出现荒诞的情节,这让我感受到1900根本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子人格,他是Max的子人格,是我们每个人的子人格,他包含着我们的欲望、无比渴望却不被自己承认的欲望,故事的结局就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船上,永远都下不来,我们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永远都走不出去的世界。

  影片一开始就感动了我,越往后情绪堆积的越多,终于忍不住在最后那段看似平静的场面中爆发了,影片结束之后都无法平息。影片叙述很紧凑,两个小时每个场景都很经典,钢琴演奏在作为影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表达情感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上起了很大作用。这是我长这么大写的第一个影评,我没办法把每个觉得精彩的地方写下来,因为真的太多了。我没敢看别人写的影评,我怕看了之后就不能最真实的表达自己最及时的看法了。可能再看几遍之后会有新的想法,那就是之后的事了。

  我迫不及待的将感受写下来,是怕任何时间或事情的打扰让我忘记此时的感受。只是我的感受,我不知道对或者错。

  我打算将这部影片好好珍藏。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2

  伴随着低沉悠扬的音乐,影片拉开序幕,幽暗的楼梯绵延不绝的伸展开来。潮湿而又逼仄的水汽弥漫在空气里,这多像一个悲凉而又巨大的隐喻。麦克斯好像预言家一样的声音振荡着呼啸在你我的耳畔。

  导演将麦克斯的回忆与一九零零真实的生活穿插交错,得以重现天才传奇的一生。

  这个被遗弃在头等舱钢琴上的孩子,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正如麦克斯所说,没有一个城市,一个教会,一个医院,监狱或棒球队知道他的名字,他没有国籍,没有生日,没有家人。他在一个像船一样大的摇篮里成长,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旅行。在舷窗里看到的一切,就是他童年的世界,一望无际的海平面和汹涌的波涛。他的名字,丹尼勃曼TD雷蒙一九零零,是对整个世纪的眺望。

  他推开那扇锈色的铁门,刹那间,音乐的泉水汩汩而来,沁入他的心灵,他的目光在光影交错的朦胧中游离,最终,停在那架钢琴上……

  这是电影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一笔,无师自通的一九零零弹奏着美妙的音乐,并这样,与音乐一起成长。

  晕船的麦克斯托尼在大厅遇见穿着燕尾服绅士一样的一九零零,他神情自若,如履平地的穿行在摇晃的船上。作为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电影,在导演托纳多雷的这部作品中,画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随着船身摇晃而滑行的钢琴以及流动的音乐,划过天际的滚滚惊雷,怒吼的海洋,无不为这经典的桥段添上浓墨重彩浪漫的一笔。大海咆哮着为他伴奏,海浪与音符融合……

  他是向往人间温情的,他用船上的无线电与陆地上的人们交流,甚至可以想象出一个他从没去过的城市的样子:冬天的时候,漂亮极了,三月份你总能遇到那样的午后,至少可以想象一下,浓雾滑入,就像白色的栅栏,漂浮在街灯下,淹没了万物,就像白色的刀,太神奇了,看不见房顶,看不见树枝,看不见圣路易斯教堂的尖塔,人们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见……

  他从不墨守成规,他的手指跟随思维跳跃,他说:“去他的规则!”他伴奏的舞会总是欢快并奇异的。他可以用音乐描绘每一个人的思想。他在三等舱为穷人弹琴。蚂蚁般的人群围绕着他的琴音起舞。他的思维在不停游曳,在火山的边缘,美丽的村庄,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他的手指簇拥着他的思想,一朵朵奇葩在黑白琴键上绽放。他的塔郎泰莎,人们从他身边散开,去追寻各自的幸福。他的孤独晕染开来,在冷寂的空气里散发着清冽的香气,是他灵魂的味道。

  他说,我相信陆地上的人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又将至,这就是为什么你不会厌倦永远在追寻着,哪里一直是夏天。我——并不羡慕。他一语成谶,更像是一位钢琴诗人。

  镜头交错,在荒凉废弃的弗吉尼亚号上,麦克斯在寻找着他最好的朋友。他深信一九零零不会离开这里。

  生于斯止于斯。这是他的信仰。

  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罗的钢琴对决是电影里最精彩的桥段之一。两位钢琴家都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演奏技艺。与充满挑衅的杰里相比,不卑不亢自信的一九零零显然更甚一筹。他的名气也达到了顶峰。这个时候,他与他的爱情不期而遇。然而,即使是爱情,也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拒绝录制唱片。

  因为,我和我的音乐不容分割。

  苍老的弗吉尼亚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当麦克斯在腐朽的船舱里播放着一九零零曾经为自己的爱情弹奏的音乐时,他找到了他,这里诞生了哲理的一段对话,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在人类的城市里,无穷无尽的是欲望。对于一九零零来说,城市是一架无边无际的钢琴,在这里,演奏不了他灵魂的音乐,他宁愿,退出生命的舞台。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构建了他心中的艺术理念,他的人文追求。这在他的“时空三部曲”中的另两部《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都有所体现。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更像是导演思想的凝结,一九零零,是真正艺术形象的化身。这是一部艺术悲剧,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沉浸在悲怆唯美的背景音乐中。作为托纳多雷的配乐老搭档,埃里奥莫里克奈再一次征服了观众,并由此荣获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弗吉尼亚号停泊的时候,巨大的阴影覆盖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覆盖了欲望,追求和一切。整部影片都在渲染,都在对比,导演不惜用大量全景镜头表现无边无际的人群:晨曦,自由女神在浓雾中浮现,繁华的城市在人们的瞳孔里放大,所有人都高喊着America!这是一种象征,与一九零零的信仰相悖。他的孤独是因为与世人精神追求的距离,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他的超然,成就了他的艺术,也是他的幸福所在。他不属于这个物质的世界。

  正如他所说,我是生在这艘船上的,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3

  我是深夜一口气看完这部片子的。海上钢琴师所在的邮轮,就像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孤岛长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时离大陆才近在咫尺,人们之所以选择这座孤岛之旅,多半是慕名而来亲身感受这位钢琴大师杰出表演,按理说他应该有一大群粉丝和知音的,但命运对他确实不公,他就像贝多芬一样一生追求他的音乐梦想,却不为名利所动。

  当他被迫应战赢了大陆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谓钢琴家,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惊叹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同时,却没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乐和知音,而有的只是为了复制他作品的资本逐利者,其实艺术是无价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他为什么一刻都不离开这艘船,在他眼里大陆就是名利场,只有他的孤岛才是块净土,才是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满诱惑的城市街道无边无际,而关键是他在这座孤岛奋斗的几十年中居然没有遇上一位真爱自己的红颜知己,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爱自己的爱人,不是吗?当今这个现实世界像这类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画家梵高凄美的爱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兰鹿特丹市的一对牧师夫妇生下了他们的长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预言家对尚是婴儿的`梵高说出了可怕的预言:你会到巴黎,英格兰,当店员,当教师;你会恋爱,遭到拒绝,成为传教士,再恋爱,再遭到拒绝,成为艺术家,你会结合画800幅画,在普罗旺斯变疯,37岁时自杀,你一生只卖出一幅画,事实真的如这位预言家说的那样,从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岁的弟弟提奥做朋友,长大后做过传教士,画商,教师,足迹遍布欧洲的许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顺,连着向三个女人求爱,遭到三次残酷的拒绝。被拒绝后的他再也不相信还有谁会追求自己这样穷困潦倒的疯子,居然拒绝了一位庄园主的女儿的疯狂追求,最终双双变成了真的疯子,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命运对他的不公,他死时非常年轻和徐志摩一样都是37岁,但他们都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伟大的经典作品。

  这同样不禁让人想起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且多次与爱情擦肩而过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的充分的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和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结束他的生命。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4

  清新欢脱的乐音挣脱出唱片的裂纹,消散于寒冬的萧条之中,小号手缓缓讲述着1900的故事。

  1900,一个被发现遗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的钢琴上的婴儿,从小就生活在大海之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最终殉船于海底。

  他无师自通,少年成名,曲子过耳不忘,在一举击败摇滚大师后名声更甚,人们都明白,这样的天才,到了陆地上,他将是乐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最耀目的新星。人人都在劝他下船,“只要你走下舷梯,那只是几小步而已。”他没有反应。我不由得好奇,生于船,长于船,一年往返大陆不下百次的人,究竟是否向往陆地?

  当他与小号手并肩躺在煤堆上,讲他曾经趴在舷窗边,望着下船的人们渐渐消失在新奥尔良冬天乳白色的薄雾中,那些身影变得朦胧,直到消失在街巷。他那如痴如醉的神情,那眼中的光辉与痴迷,我想,他向往那片稳定的陆地,至少,曾经向往过。

  他也曾收拾行装,为了心心念念的姑娘走下甲板,可走到一半,他停住了,面前就是陆地,星罗棋布的街道小巷,工业化散发出的滚滚浓烟,遥远的望不到的灰色天空,他伫立于舷梯之上,凝视着这块陆地,良久,他转过身,摘下礼帽,用力地扔了出去,他又回到了甲板之上,头顶,无边无际的蓝色中,有海鸥掠过。

  一开始,我将他的行为理解为害怕,他在逃避他内心的恐惧,他不敢踏足陆地,直到影片末尾,他说:“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我意识到他或许是在追求自由。自由不在于身处之地有多么宽广,而在于心灵是否有地方安放,让自己真正安宁,而大海与音乐就是他的容身之所。陆地虽大,却不是他的归宿。

  后来,小号手在废船找到了躲藏已久的1900,谈及为什么不下船,他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也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在弗吉尼亚号即将爆炸之时,他坐在水沟旁,手指摆动,弹着无形的钢琴,他嘴角扬起了笑,扬起了他的倔强。

  1900涵盖了太多的浪漫与情怀,对内心的执着,远离尘世的安宁,单纯的人性,自由而孤独的灵魂,这些乌托邦式的情怀,在置身于现实之中的我们看来是一种奢侈,可望而不可及。而这些东西,恰恰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内心渴望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1900。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到处都在锁链之中。”而1900正是挣脱了枷锁,勇敢奔赴大海,他坚守了一种普通人或许能够理解,却只能远观的自由。是的,有些自由不是有来实现,而是用来铭记的,它让我们的生活还留有一个朝上的方向,在低头赶路之余,他却从不去触摸。电影里,也许导演读出的含义是,1900觉得陆地是他无法演奏的钢琴。所以,他拒绝登录。他只想弹奏他能控制的'海上的钢琴,而不想去触及那阡陌纵横的陆地之琴。但我却觉得,除此之外,编剧还有另外的想法。

  我们这些人,谁又不是1900呢?不同的是,电影里的人,是生活在船上。而我们,生活在陆地上。我们莫名的来到世界上,总有一天,还要莫名的离开。我们生活在这个纵横捭阖的世界里,世界很大,我们的领地却很小。我们尽职尽责,战战兢兢。我们居安思危,谨慎从事。为人子时,做乖孩子;为人父母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剩余的一点,我们要奉献给自己的工作。我们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几个角色里,分别度过不同的幸福和努力的时光。我们遵守家规,校规,公司规矩;然后,我们要求孩子重复一样的道路,周而复始,万变不离其中。

  我就是这其中一员,这一切,并非埋怨。只是陈述。但我会问自己,如何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事实是,我从来未曾想清晰过,到底我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时间变了,我也变了,我们想要的,也跟着变了。我想也想不清,所以我就永远的继续的想。在未知的思绪里,有一点我却很清晰,我一直有个愿望,或者说,是一个美丽的梦。如果我们都无法真的过上自己觉得最美丽的生活,那么,我要把它存放在我思想的角落里,或者有一天,通过文字去实现,通过一本书,一本哪怕是耗尽我心血的书,把我所有的美丽愿望,编织在其中。1900用钢琴演奏他所有的思绪。而我,一直曾经希望,能用文字,寄托自己所有的梦想。所以,当我看到1900能终生都坚持自己的一个想法时,禁不住为之流泪。那近在天边的大陆,那个有着他心爱的人的大陆,他永远只是去想象和回忆。他牺牲了一些东西,成全他的一些梦想。而舍不得牺牲的我们这些陆地人,自然没有成全之事。

  《海上钢琴师》,让我想到自己多年来存放心底,却从未去登录的地方。如何付出和努力?如何放弃才能成全?终究有一天,时间会给出答案。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15

  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终于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但是他却拒绝下船,最后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1900没有户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离开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号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与消失。看完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心酸和惋惜。虽然他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人们无暇顾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乐、他的故事却提醒人们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曾经那么真实地给人们带来过欢乐。

  他是那样的善良而富有个性,他用琴声表达着自己丰富的情感。人们是否会惊讶:这样一位音乐天才为什么会选择与一艘旧船一起被炸毁却不和好朋友下船寻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从小生活在海上,适应了船上的生活,陆地上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未知的,这就是导致他选择生命终结的根本原因。就好象从小掉进狼群里的孩子丧失了人的本性一样,也许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能代替环境的影响,1900恐惧这未知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鲨鱼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来的鲨鱼,凶猛异常。被关在海洋馆等待驯化,训兽员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个水池,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鱼。一开始,鲨鱼拼命的撞击玻璃,企图游过去觅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劳。日子久了,它慢慢放弃了这个愚蠢的念头,开始等待训兽员的喂养。又过了很久,隔着两个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两个水池变成了一个,可是鲨鱼却从不肯游到那边。可见,多年的生活环境一旦改变,适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影片不仅构思有其独到之处,以感人至深的友情为主线,还贯穿着优美的音乐。

  当钢琴师爱上渔夫女儿时,那段抒情钢琴曲是最为经典的,从钢琴师深情的眼眸跟随女孩游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细流在钢琴师指尖下流淌,是那么的纯净,清新。又是那么的缠绵,温柔。此时,无须语言,音乐表达了一切!电影结束时这段音乐再次响起,是他的小号手朋友拿着破留声机坐在即将炸毁的废墟中播放的,音乐再无先前那般清澈,美好。似乎预示着钢琴师必将与音乐一起永远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样的凄凉。给观者传达了无限的哀思……

  无论是经典的音乐还是其故事情节,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观看的同时我由衷的被导演与演员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所折服。尤其对于喜欢音乐的朋友来说,影片一定会达到引人落泪的艺术效果!因为从主人公用音乐诠释着内心的喜与悲,让我们能从中发现一种凄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