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活动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端午节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简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怎样把它设计成小班幼儿所喜爱的活动,既体现综合的理念,又能突出一个重点领域,几经思考我进行了活动的整合,原创了这个小班综合活动,把重点放在了美术领域做香包上,在香包上多做文章,融入了一些几何图形和颜色的复习,还自编了歌曲,感觉这样一来,可行性更强了。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利用动画,帮助幼儿回忆端午节里参加的活动,以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第二个环节是讲解香包的制作方法,也是活动的一个重点,通过欣赏各种漂亮的香包,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利用视频展示台直观地演示、讲解了香包制作的方法并交代了操作的要求。第三个环节是幼儿制作香包,并介绍自制的香包,围绕香包的颜色、样子、图案来进行介绍,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歌曲《热闹的端午节》,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试着学做香包。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儿歌《过端午》、三角形、圆形、爱心形、长方形的布袋、香料、贴纸、装饰的图案若干、盆子每组一个、蜡笔、桌布。
活动过程:
一、讨论,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热闹活动。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想不想来看看?(播放动画《五月五》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草香满堂,带香包吃粽子,龙舟下水喜洋洋。)他们在过什么节呀?哦,在过端午节。前几天我们放假了,过端午节了,端午节里有些什么活动呢?
幼:吃粽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粽子。)
幼:赛龙舟。(你在哪里看到赛龙舟的啊?电视里,赛龙舟啊可热闹了!)
幼:挂香包。(小朋友们挂上香包真漂亮。)
幼:插艾草。(是啊,门上还要插上香香的艾草呢,可以把蚊子和小虫子赶走。)
儿歌:端午节真热闹,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挂香包,小朋友们乐淘淘。
(评析:通过观看小动画《五月五》帮助幼儿回忆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以儿歌的形式加以。)
2、刚才你们说到了要吃粽子,那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幼:我吃过像三角形一样的粽子。(哦,你吃过三角粽。)
幼:我吃过方方的粽子。(哦,你吃过方方的枕头粽。)
3、那这些粽子都是什么馅的呢?(点击出现相应的粽子。)
幼:肉粽、豆沙粽、花生粽、枣子粽、蛋黄粽。追问:好吃吗?豆沙粽的味道怎么样?甜甜的。花生粽吃起来怎么样?香香的。:原来粽子的种类多样,口味丰富啊!
(评析:吃粽子更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通过说一说粽子的外形和种类,加深幼儿对粽子的认识。)
二、讲解制作香包的方法。
1、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挂什么?(对还要挂香包呢)!看,陈老师这儿有许多香包,怎么样?(好漂亮啊)数数有几个?看看都是什么样的?(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看上去有点像爱心一样的、看上去有点像三角形)有些什么颜色?一起来说说。香包上有些什么?哦,有小贴纸还有漂亮的图案,下面这个是什么?(这叫流苏,也是用来装饰香包的`。)
2、谁来闻闻,香包怎么样?(香香的)香香的,它里面有什么好东西啊?(它里面有香香的香料)香香的香包挂在身上有什么用?(能让我们更漂亮,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3、是呀,香包香香的很漂亮,能赶走一些蚊子和小虫,让我们小朋友的身体健健康康的。
4、知道吗,这些香包都是老师做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做的?现在我就来做一个,如果成功了,要给我点掌声哦。看仔细啦!先来选个袋子,看看有些什么样子的袋子?我最喜欢圆圆的袋子,装上一些香香的香料,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紧,这样香料就不会出来了。怎么样让它更漂亮呢?(装饰一下)可以贴上小贴纸,夏天到了,我就选只小青蛙贴一贴,小青蛙喜欢蹲在哪里唱歌啊?(荷叶上)选一片荷叶,涂上什么颜色?(绿色)来来回回地涂,颜色要涂均匀,涂好了,撕下后面的双面胶,贴在香包上,撕下来的纸放在盆子里。记住哦,要先涂好颜色,再贴到香香的香包上。看看还少了什么?(流苏)对,还要贴上小流苏呢,这样会更美!你们看,上面有白白的双面胶,轻轻地撕下来,贴在香包的下面。漂亮吗?(挂在脖子里)我的本领大不大,那给我鼓鼓掌呀!(谢谢!)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评析:这个环节,又引出了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挂香包。利用视频展示台,讲解香包的制作方法,直观形象,语言生动、有趣,为幼儿的操作奠定了基础。)
三、幼儿制作香包,教师巡回指导。
1、介绍材料:先来看看做香包需要些什么?袋子、香料、小贴纸、各种漂亮的图案、还有小流苏。
2、交代操作要求:等会儿请你们选一个你喜欢的袋子,装一些香料,装好了,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紧,再贴上小贴纸和各种图案,把香包装饰得漂漂亮亮的,最后别忘了贴上小流苏哦。香包做好了,可以和陈老师一样把它挂在脖子里,去欣赏一下电视机里香包或者是好朋友的香包。听明白了吗?好,轻轻地去吧。
3、巡回指导,(欣赏激励的语气)我看到***的香料已经装好了,口袋收紧了;***已经把香包装饰好了;***小流苏都要贴好,没有完成的要加油哦。香包做好了,可以轻轻地挂在脖子里,去欣赏一下好朋友的香包,还可以欣赏一下电视机里的香包。
4、介绍香包:都做得差不多了,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做的香包?
你的香包是什么颜色的?看看你的口袋有没有收紧呀,你们觉得他的香包漂亮吗?
你的香包是什么样的?上贴了些什么?他的颜色涂得怎么样?
(评析: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了香包的制作方法,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延伸,唱歌《端午节》
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亲手做的香包真漂亮,那我们一起来唱首《热闹的端午节》的歌吧。
五月初五端午节呀,奶奶为我包粽子呀,粽子尖尖甜又香呀,我们大家都爱吃呀!
五月初五端午节呀,我们一起做香包呀,香包圆圆又方方呀,一个香包一片心呀!
(评析:自编歌曲《端午节》,师幼共同表演,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端午节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赛龙舟录像各种香袋及做香袋的材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活动过程:
(一)端午奇缘话习俗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以幸大转盘的形式随机上台介绍,也可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各种起源故事附后)
(二)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班上外来学生)
(三)做香袋比赛。
(主持人):同学们,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上挂上了妈妈为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里乐滋滋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香袋,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将自己做好的香袋送给妈妈或长辈。
活动前准备: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
2、工具:剪刀、针、缝衣线。
3、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桃形、动物形等。
4、剪下相对的两片。
5、做法:
(1)用线将三边从反面缝合,留下一边。
(2)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
(3)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
学生动手做香包,然后进行评比。
(四)与诗共舞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各小队表演诗朗诵。
(每一小队自行准备,形式可以自主创设)
(五)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糜烂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到时要在家里包粽子,吃粽子,也让我们表达一份我们对屈原的怀念。
七、呼号。
八、退旗、奏乐、敬礼。
九、宣布活动结束。
端午节活动教案 篇4
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端午节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材料及环境创设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A、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棗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吃粽子,边吃边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
说明:此活动可在生活环节中进行。
C、制作龙舟
(1)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D、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E、延伸
可以通过学唱《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F、附上:端午节儿歌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艳阳照,
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
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
纪念屈原永记牢。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节,天气热,
放下锄头歇一歇;
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薄剑斩百邪鬼入虎品。
(陕西)温州民间流行着一首重五谣:
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
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
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
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
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
七律.端午老
舍端午偏逢风雨狂,
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
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
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
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是端午,
小朋友们来跳舞。
吃粽子,赛龙舟,
高高兴兴过端午。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五月节,天气热,
放下锄头歇一歇;
山上清风爽,
杨梅红彤彤。
五月五,是端阳;
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
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咚咚锵。
端午节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许久之后,我回过神来。回复她:我那天刚好安排了工作,可能去不了,真的非常抱歉。但是请收下我最最真挚的祝福哈。她说:哎呀,就是家里人催,刚好遇见了喜欢的人,就刚好办了。就这样,她一句,我一句,我们之间好像把没联系的这几年的所有言语全部攒到一起一样,她说着她幸福的点点滴滴,我祝福着她的美好爱情。我诉说着近几年的经历,她也感慨着我们真的都变得不一样了。不知不觉得,聊到很晚。像那年大学一样,我们彻夜不眠,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精神十足,有幻想不完的未来。这种感觉,陌生又熟悉,但,真的久违了。
她大婚的当天,我在忙,一直到很晚才有空去刷朋友圈,看到她晒出婚礼现场的幸福照片,替她感到幸福和快乐。看到婚礼现场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她的幸福,感觉,真好。后来,她私信我说:亲爱的,你的礼物收到了,就知道你是最爱我的。我笑着回复她:哈哈,喜欢就好,这么多年,我最庆幸的是,你没变,当然,我也没变。
再后来,我们零零散散的聊了几句,都以工作忙的原因终止了聊天。微信里的聊天对话框从最前面被工作上联系的'人和群消息一一代替,想要再次找到对话框就要在搜索栏里手动搜索了。这种短暂的,频繁的联系,就像海浪走过沙滩时波涛汹涌,也像有时候的大海风平浪静一样。我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她所有的朋友圈我都会看,但是不评论,不点赞。我的朋友圈也看不到她的身影。我想,过的好所以才不会在朋友圈里无病呻吟吧。过得好,才不会在朋友圈里感慨万千吧。生活归于平静,我们也归于平静。不联系,不打扰,也不会有任何波澜,或许才是我们彼此生活原来的样子。
5、我时常会想起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总觉得初见时的美好真的美好的无可替代。但又不得不接受因为时间,因为距离带给我们的改变。就如同奔向远方的火车。这一站有人陪着你一起看风景,下一站就会变成另一个人。你没有办法去控制谁会在哪一站下车或者上车,只需要珍惜陪着你看过这段风景的路人或是友人。不仅是你如此,我们都是拥有这样经历的平凡人,关于过去,及时的告别。关于未来,及时的规划。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字《最好的友情,是你不必等我》。
它说:“学生时代的友情,喜欢同一个歌星,喜欢某一项运动,经常一起打打球聊聊班里八卦,两个人就能热络的打成一片。
我们无法刻意要求某些人特意停下脚步来等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不断追赶,这世界上最好的友情,是你不必等我。”我觉得,真好。
6、最后,我想说:亲爱的,我想告诉你,放心吧,虽然我们不常联系,不常见面,但是我希望你会记得,有一天,只要你在微信里、QQ里,短信上,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只要你喊我,我一直在,我一直都在。就像那句:无论多大的风雨,只要你来,我都会去接你。以后的日子里,也祝愿你会健康快乐,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然,也希望提起我的时候,你也会骄傲的说:这是我的多年哥们。只要话匣子一打开,我们依然如当年,可以彻夜不眠的谈天说地,可以无话不谈的成为彼此的树洞。
未来,愿你我彼此安好,因为,这就是晴天啊。
端午节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
五(3)教室
四、活动时间:
端午节
五、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其它地方的粽子。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
端午节活动教案 篇8
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2014年4月开始到5月结束,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标:
(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1周)
(一)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生成子课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二)活动过程
1、产生主题,展开讨论
听听端午歌谣、欣赏端午漫画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纷纷讲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粽情飘香话端午”。
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等。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在一起,生成子课题
①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相关的传说故事……
②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③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学习包粽子和制作香囊。
④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端午节的习俗引申出: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龙舟等。
⑤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生成子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端午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端午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端午才艺大比拼
子课题四:端午活动大搜索
子课题五:端午诗词大传唱
3、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89人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兼顾同组异质。
②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重点指导选题要近而小,既贴近生活,切入口小,易于实践。)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各小组组长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①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②准备好一些必要的设备;
③调查、采访或拍摄时要注意提前预约时间,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同时需提前设计好采访提纲;
④各小组需依据制定的计划,团结合作,共创佳果。
附1:小课题研究方案兼结题报告,方案设计只填写前半部分
略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一、活动时间:课外2周
二、活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参与相关
的实践活动、采访调查有关人员、或亲身体验实践。
三、活动过程:
1、实践过程的指导
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翻阅图书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学生基本掌握,教师只需提出一些活动要求。本次实践活动的指导重点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明确采访的目的,按照预定的方案采访有关人员,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a确定采访内容,设计好采访问题;
b确定采访记录形式;
c提前与被采访的人预约时间;
d小组内分工合作,有需要地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参加。
2、学生实践活动具体情况:
⑴5月6日学生到办公室采访学校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卞老师:
采访的主要提纲:(端午节由来大探秘组)
①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听说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怎么和屈原有关系呢?除了屈原说之外还有其他的传说吗?
②端午节有重五节,端阳节之称,还有其他的别称吗?
⑵5月6日学生到办公室上网搜查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相关视频及端午节的别称(陈宇交其他学生怎样上网查找资料)
⑶5月7日一组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校部分学生关于端午节的知识,然后去学校图书馆翻阅图书,查找关于端午节的美食,了解粽子的品种、形状等。
⑷5月10日在学生家采访学生戴超群的奶奶
采访的主要提纲:(端午节活动大搜索组)
①奶奶,您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吗?您小时候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啊?
②奶奶,您说的这些习俗,现在怎么不见呢?大家也只是在端午节的时候
会吃粽子而已,以前的习俗难道人们忘记了不成?
⑸5月11日一组学生来到学生的邻居家,学习包粽子,认识苇叶,了解包粽子的方法与步骤,亲手学包粽子。
⑹5月13日一组学生先去图书馆查找端午节的诗词童谣,后回到教室内举行童谣赛,并制作端午节的手抄报。
⑺5月14日学生邀请美术老师在教师内指导学做香囊,了解香囊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材料,亲手制作并在小组内展览。
第三阶段阶段小结
一、活动时间:2周
二、活动目标:整理并完善资料,做好成果展示前的准备工作。
三、活动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
2、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
3、进一步完善好子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
4、各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5、做好展示汇报时的人员分工,并认真做好汇报展示的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成果汇报阶段
一、活动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精神,以及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等。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一课时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标准
同学们,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共同进行了《粽情飘香话端午》的研究性学习,今天是我们展示汇报的日子了。
下面我宣布:《粽情飘香话端午》实践活动展示会现在开始!有请主持人!
(二)小组汇报展示成果
各组选出一名组长,组织汇报
第一小组:端午由来大探秘
1、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汇报: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的传说
走近屈原
2、学生评价
第二小组:端午美食大荟萃
1、学生汇报:说明调查结果了解五黄餐
了解粽子的发展变化及其形态、品种、营养
粽子赞
2、学生评价
第三小组:端午才艺大比拼
1、学生汇报:认识苇叶打苇叶
包粽子品粽子
交流活动日记
送祝福
2、学生评价
第四小组:端午诗词大传唱
1、学生汇报:诗词朗诵
童谣传唱
手抄报欣赏
2、学生评价
第五小组:端午活动大搜索
1、学生汇报:采访了解端午习俗
认识艾叶和菖蒲
赛龙舟
2、学生评价
(三)收获感言点评小结
1、同学们在今天的展示汇报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2、师总结谈话:
同学们,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老师真为你们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参与了,体验了,从而提高了,成长了。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所以,这节课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端午文化已经带领我们迈入了中国节日文化的大门,里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我们继续去探究,让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出色吧!
(四)作业设置课外延伸
继续进行其他传统节日的研究。
(五)板书设计
粽情飘香话端午
四活动评价
1、综合评议活动的实施情况,评选各类先进个人。反思活动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意见。
2、评价的主体:学生、教师、家长
完成评价表
【端午节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端午节活动教案01-29
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03-25
大班端午节活动教案02-18
幼儿活动端午节教案01-23
中班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05-01
端午节活动教案15篇01-29
端午节活动教案(15篇)02-19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01-09
最新端午节活动教案范文02-17
端午节活动教案(集锦1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