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狐假虎威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狐假虎威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狐假虎威优秀公开课教案1
教学理论依据
《狐假虎威》是一则久经传承、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幼儿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呢?
首先,我对教材中的故事进行了删减修改,精炼语言,抓住故事发展的两条线索即角色的心理变化,层层推进。狐狸从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老虎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虎之威”和“狐之猾”。
从完整语言、整合教育、活动教育的观念出发,遵循《纲要》对语言教育“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的要求,教学中紧紧围绕两条线索,通过讲述倾听—梳理讨论—角色表演—配乐讲述,引导幼儿感受角色的心理变化,理解寓意。对狐狸的角色特征的讨论,既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也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最后,借助申公豹,进一步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策略
1.运用动画,形象刻画“虎之威”和“狐之猾”。
借助多媒体动画来表现老虎一把逮住狐狸的凶猛、“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的狐狸和“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老虎,形象生动,从而帮助幼儿充分理解角色的心理。
2.设问引思,充分理解“虎之威”和“狐之猾”。
“老虎一把逮住了狐狸,狐狸感到怎么样?”
“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小动物到底害怕狐狸还是老虎?老虎觉得小动物害怕谁?”
层层设问,引领幼儿围绕主题,积极思考,理解“虎之威”和“狐之猾”。
3.置身情境,感受表现“虎之威”和“狐之猾”。
“狐狸,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老虎,你东张西望在看什么?”
“小鹿、小兔,你们为什么跑啊?到底害怕谁啊?”
将幼儿置于情境,融入角色,他们想说,敢说,会说,乐说;角色表演,配乐讲述,他们设身处地用语言、动作、神态演绎着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2.丰富词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角色特征,感受经典成语故事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头饰。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虎之威”和“狐之猾”。
教学难点
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狐之猾”,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过程
1.出示“狐”和“虎”,谈话导入课题。
“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对狐狸和老虎的感觉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害怕狐狸还是老虎?”
2.完整讲述,幼儿倾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小动物到底害怕谁?老虎认为小动物害怕谁?”
3.播放课件,分段讲述,理解感受角色特征。
(1)“狐狸被老虎逮住了感到怎么样?”
(2)“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3)“狐狸和老虎走起路来什么样?”
幼儿分角色表演。
4.梳理线索,引出题目,理解“狐假虎威”的本意。
狐狸: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
老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
5.配乐讲述,发表看法,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
“你认为故事中的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为什么?”
6.借助“申公豹”,理解寓意,激发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申公豹借着谁的威风吓唬谁?”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类似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什么?
狐假虎威优秀公开课教案2
活动名称:
狐假虎威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狐狸、老虎图片和动画故事及录音带。
2、《语言》下P.5.
活动过程:
一、说说狐狸和老虎7教师出示狐狸和老虎图片,引出教育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说说狐狸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如:狐狸很狡猾,老虎很凶猛是兽中之王等。
二、听听它们的故事教师播放成语故事,请幼儿倾听。
播放动画故事请幼儿欣赏。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指导幼儿阅读画册,练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请幼儿讨论:小动物们是被狐狸吓跑的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小动物们的.道理。
日常生活教育:提供一些形象生动的成语故事画册,引导幼儿学习成语故事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成语故事,
教学反思:
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除了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还应动一动。我在教学第八段时,我安排学生带头饰演一演,找了四位“小演员”,其余学生当“导演”,在较有兴趣的导演中,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还激发其想象力,如身临其境,激起读书兴趣。
狐假虎威优秀公开课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1.因近段班级有欺负小朋友的现象,借机教育;
2.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一些词汇 ;
活动目标
1. 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会自己讲述故事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它小朋友;
3.理解词汇:半信半疑、魂飞魄散、仗势欺人;
教学重点、难点
1.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互助,不能欺负小朋友是本节重点;
2.理解重点词汇是难点;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狐假虎威;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
出示老虎和狐狸,请小朋友用好听的词来形容
二 幼儿自由讨论:
有一天,老虎抓住了狐狸,老虎会对狐狸怎么样呢?
三 一起听来看看,听听,老虎抓住护理后,到底是怎么做的?
1.听故事前半部分,提问:老虎抓住狐狸后,狐狸会对老虎说些什么话?老虎会相信吗?
2.听故事后半部分,提问:小动物看见老虎会怎么做?为什么?狐狸是怎么走路的?老虎是怎么跟在后面的?
四 一起看着书听一遍故事
五 总结
这就是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狐狸很狡猾,借着老虎的威风去欺负别人,所以这个故事取名《狐假虎威》。老虎没有吃狐狸而把它放了,为什么呢?
六 延伸
1. 教育幼儿不要向狐狸老虎学习,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
2.把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大班进入幼儿衔接阶段,但我发现不少孩子还存在向故事里的老虎和狐狸一样,欺负别的小朋友,也为了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一些词汇。因此,我制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 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会自己讲述故事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它小朋友;
3.理解词汇:半信半疑、魂飞魄散、仗势欺人;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逐步深入,帮小朋友改掉坏的行为的情感体验,将知识进行迁移,重点攻破。另外,小朋友面临这进入小学,让小朋友提前接触一些词汇,有助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狐假虎威优秀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生词,能够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从中受到启示。
3.感受成语故事的语言特点,重点感受狐狸和老虎的对话描写,为生动表达做好准备。
4.续编故事《狐假虎威》,要求有生动的角色对话描写、动作描写,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富有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
生字生词,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成语含义。
教学难点:
感受成语故事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生动地续写故事。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直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通过题目猜一猜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两个动物之间?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成语的意思)
3.你了解狐狸吗?你了解老虎吗?
4.这个故事中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出示老虎逮住狐狸图)孩子们猜猜看,狐狸的结果会怎样?(欲擒故纵,为孩子们感受故事情节的出人意料做好心理储备。)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读课文,圈画难读的字。
2.出示文中生词,以词带字。
(1)爪子 违抗 走一趟
茂密的森林
(红字为生字,注意“违”的读音)
(2)狡猾的狐狸 骨碌一转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指导“骨”的读音,出示字典中骨的两个读音及意思,引导理解:
gū 指花蕾。如:花骨朵;也形容快速转动的样子,如:骨碌碌。
gǔ 指人和脊椎动物体内起支撑身体、保护内脏作用的坚硬组织。如:骨头、肋骨等。
顺势指导“骨碌一转”的意思;用表演的方式引导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意思。引导孩子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词语,促进理解。)
(3)老虎的威风 多大的胆子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读词语后,指导学生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促进理解。)
3.归类词语,回归故事内容。
狡猾的狐狸 骨碌一转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这组词语是描写狐狸的。
老虎的威风 多大的胆子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这组词语是描写老虎的。
透过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狐狸的化险为夷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
4.多么有趣的故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用不同的读书符号标画狐狸和老虎说的话。
三、抓住对话,感悟故事。
1.狐狸被老虎抓住了,狐狸是怎么说的?出示狐狸说的'话: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1)教师扮演老虎,学生表演狐狸,读出“扯着嗓子问”的感觉。
(2)教师采访读的投入的孩子:你为什么这样扯着嗓子跟老虎说话,你不怕它把你吃掉吗?
(用角色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感受狐狸的狡猾)
2.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怎样了?理解“一愣”的意思。
3.狐狸又是怎么说的?出示: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1)狐狸用什么来欺骗老虎?“老天爷”是谁?
(2)如果老虎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吃掉狐狸,会有怎样的结果?
(3)老虎敢吃掉狐狸吗?
(4)“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意思是说?(我看你没有这么大的胆子!体会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
(5)此时狐狸的内心一定非常?读出狐狸的镇定与狡猾。(通过一步一步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渐渐走进了故事中,理解故事内容便很容易。)
4.听了这些话,老虎被?松开了?紧接着狐狸又?出示: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1)狐狸为什么摇了摇尾巴?
(2)它的内心一定?读出狐狸的骄傲与得意!
5.老虎跟着狐狸去了吗?谁在前,谁在后?板书:狐狸: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老虎: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6.指名读7、8段,学生表演狐狸和老虎的样子,体会狐假虎威的模样。
四、回扣成语,理解含义。
1.这就是著名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你知道什么意思吗?针对学生回答提示:
狐假虎威:字典中的意思是:
(1)假借、利用
(2)假定
(3)虚伪的、不真实的
这里是什么意思?(1)
2.“狐假虎威”也用来形容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3.狐假虎威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五、回归文本,感受语言,引导写作。
1.成语故事总能给人带来许多人生启迪,喜欢这个故事吗?
2.老师特别喜欢故事中狐狸和老虎的对话描写,提示语非常生动,话语也很吸引人。大家写故事也要学着这样来写。
3.出示写作要求:
故事新编:
聪明的孩子们,想象一下,当某一只小动物惊慌失措地大叫一声:“快跑啊!老虎来了,太可怕了!”老虎猛然醒悟,识破了狐狸的伎俩后,故事会怎样发展?狐狸又会想出什么新招呢?请你续编或新编《狐假虎威》。
4.同桌讨论,开阔思路,要求:故事情节要新颖生动,故事中有对话描写,故事能够给人带来启示。
5.学生电脑打日志。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很多,如何删繁就简、突出训练目标,我思考了很多,经过反复思考后确定本课训练目标集中于“识字读文——感受语言——学习写作”三环节,因为目标明确,所以环节简单了很多,教师学生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学生感受的较充分,教师教起来也轻松了很多,我想通过一课让学生有一得就足矣!
在引导学生读词语时,我将词语进行了归类设计,既便于学生朗读理解,又为学文做好了铺垫,同时,读词语便绘声绘色,学生是很容易走进故事里去的,缓解了理解上的难读。
在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内容的时候,我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狐狸与老虎的三次对话引导朗读体会,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读、抓住“扯着嗓子”、“老天爷” 等关键词语理解读等方式,让孩子们一步步理解了狐假虎威的过程,并对对话有了较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为学生的写作做好了铺垫。
第二节课上孩子们写的故事很生动,对话描写精彩,故事情节富有想象力,还能给人带来启示,说明我的引导还可以,学生的表现永远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
通过本课教学,只想让孩子们喜欢上成语故事,喜欢上编故事,仅此而已。
狐假虎威优秀公开课教案5
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我喜爱的成语"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区域活动中有一个两两结伴玩的游戏,一个幼儿将一张成语故事图片翻开,另一个幼儿在看懂图意后做相应的动作。这个游戏启发了我,于是,我创作了歌曲《狐假虎威》,设计、组织了这个根据成语故事内容创编的音乐表演游戏,旨在让幼儿通过唱、说、做进一步理解成语的含义,提升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音乐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2.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已学会唱同名歌曲。
2.反映狐狸和老虎对话情景的图片五张。狐狸、老虎图片各一张,狐狸、老虎胸饰各一个。
3.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狐假虎威》
师:听,这是什么歌?
幼:《狐假虎威》。
师:我们一起来演唱。
(幼儿演唱一遍歌曲。)师:"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个别幼儿简要讲述故事。)
二、回忆并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1.回忆对话内容。
师:狐狸见到老虎的时候,对老虎说了些什么?老虎又说了什么?你们能记住吗?谁来说一说?
师:你们记住了几句,我来数一数,一、二、三……现在我来念一遍,请你们仔细听,看你们能记住几句。
(教师完整念一遍。)
2.用图文配对的方法学习对话。
师:(出示五张图片)我指着一张图,你们能说出相应的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吗?
(教师有顺序地指图,幼儿说出相应的对话内容。)师: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任意地指图,你们能准确地说出相应的对话吗?
(一幼儿指图,全体幼儿念相应的对话。)
三、选择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
1.第一次练习对话。
师:(出示老虎、狐狸的图片)请愿意表演狐狸的小朋友坐在左边,愿意表演老虎的坐在右边。
(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坐在相应的`座位上。)师:现在狐狸和老虎进行对话。当狐狸说话的时候老虎要安静地听,当老虎说话的时候狐狸要安静地听。
("狐狸"和"老虎"表演对话。)
2.第二次练习对话。
师:狐狸说话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老虎说话时的声音又怎么样?下面我们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狐狸和老虎,让别人一听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狐狸"和"老虎"再次表演对话,注意用不同的声音表现。)
3.第三次练习对话。
师:狐狸和老虎在说话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狐狸和老虎分别会做什么动作呢?谁来学一学?
(幼儿逐句创编动作,教师纠正并提升。)师:我们再来表演一次,注意把声音、表情、动作都表演出来。让别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四、游戏"狐假虎威"
1.师幼一起玩游戏的前半部分。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狐假虎威"的游戏。你们要想好自己扮演谁。我们先一起唱歌,然后狐狸看见老虎,和老虎对话。记住要把对话说清楚,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游戏2~3遍。)
2.师幼完整游戏。
师:狐狸与老虎对话的最后一句是"看它们怕我还是怕你!"这个"他们"是指谁呀?
师:接下来我们玩的游戏中要增加小动物的角色。小动物们看到狐狸和老虎在一起,非常奇怪。咦,狐狸和老虎怎么在一起呢?于是它们悄悄地跟在狐狸和老虎的后面。狐狸和老虎发现了它们,一回头,小动物们就怎么样了?
幼:吓得不敢动。
师:你要当什么小动物就来表演这个小动物的动作吧。我们一起听音乐,仔细听什么时候小动物停下来了。("小动物"原地做造型。)师:下面我做老虎(戴上胸饰),找个小朋友当狐狸(戴上胸饰),其余小朋友当小动物。音乐开始时小动物们跟着老虎和狐狸有节奏地走,并做自己的动作。当老虎和狐狸回头时。小动物就要原地不动。如果被发现,就会被老虎抓住吃掉。
教学反思:
本活动方案的教育价值在于促进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据此,我仔细研究了活动方案的环节设计和教学方法、策略。例如,活动的第二环节是幼儿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对话一共有五句,每句都是诗歌体裁,语言简练而概括,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为此,我运用了引导幼儿联想回顾、有意倾听、图文匹配的方法,使幼儿主动积极地理解和记忆对话内容。活动的第三环节是选择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比较狐狸和老虎的形象特点和性格,自主地运用不同速度、力度、音色的声音艺术性地表现出狐狸、老虎的角色形象。总之,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是以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为基础的。
【狐假虎威优秀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狐假虎威的优秀教案03-08
《狐假虎威》优秀教案03-08
狐假虎威优秀教案04-02
《狐假虎威》优秀教案设计04-01
《狐假虎威》幼儿园教案优秀10-10
《狐假虎威》教案02-19
狐假虎威教案02-25
《狐假虎威》教案05-19
中班公开课优秀教案03-26
中班优秀公开课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