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绘画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绘画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绘画公开课优秀教案1
活动目标:
1、会大胆讲述自己家房子周围的景物。
2、欣赏大师的画,能用较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中房子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3、能大胆想象创作房子周围的景物。
活动准备:
课件(三张大师的画)范画四张、剪好的彩色小房子、白纸、黑色水笔、胶棒人手一份。
一、预热阶段:
1、师:今天外面要来聊聊自己家房子周围,想一想,你们家房子周围有些什么?
二、图形刺激:
1、欣赏大师的画
师:有一些大画家也很喜欢自己房子周围的景色,我们来欣赏一下。
(1)出示第一幅:摩西根《渔船与房子》
提问:这幢房子周围有什么?
是怎样的渔船?
为什么会停着渔船呢?这幢房子可能是造在哪里的?
:这幢房子的周围可能有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人们可以每天划着小船到河里去捕鱼。夏天可以到海里去游泳,冬天可以到结冰的海面上溜冰。
(2)出示第二幅:凡高《夜晚的露天咖啡座》
提问:这幢房子周围是怎样的情景呢?
茶座,你去过吗?
你觉得在茶座喝茶有怎样的感觉?
这幢房子周围的茶座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是一座临街而造的'房子,在房子周围有一排排茶座,在深蓝色的夜空中闪着橘黄色的光芒,让人感到舒适、温馨。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3)出示第三幅:塞尚《沿公路的房子》
提问:在这幢房子周围,你看到了些什么呢?
:这幢房子的周围有纵横交错的马路、高高的围墙、郁郁葱葱的树木,人们出门很方便,住在这里空气也很清新。
三、创造表现:
1、请幼儿讨论如何装饰自己新房子周围。
师:如果你也有一座新房子,你希望房子周围有些什么呢?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范画,并当场即兴作画。
(运动场边的房子、池塘边的房子、公园边的房子、游乐场旁的房子)
3、幼儿作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四、展示:
1、展示幼儿的作品
2、请幼儿互相欣赏,并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讲一讲自己房子周围的景物。
大班绘画公开课优秀教案2
一、目标:
1 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太阳下发生的故事,学习合理的布局画面,并能大胆地讲述绘画的内容。 2、知道太阳与人、动物、植物的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准备:
白纸、蜡笔、太阳的挂图。
三、过程:
1、猜谜引出课题。“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
2、幼儿简单讲述太阳与人,动物,植物的`关系。
(1)知道太阳给我们光明,有了太阳,就有白天,人们可以愉快的生活,太阳供给我们温暖和热量,使地球上的动物、植物正常生长。
(2)出示太阳,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太阳下的故事。
3、幼儿自由作画,教师视指导。
(1)引导幼儿把自己创编的故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2)提醒幼儿注意画成的布局的合理,画出主要特征和某些细节。
4、讲评
(1) 请个别幼儿把自己创编的故事讲述给小朋友及老师们知道。
(2) 幼儿开火车去互相欣赏作品。
大班绘画公开课优秀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会画面的布局和均匀地涂色。
2、了解红色和绿色的互补关系,初步学习留漏洞和缺口的画法。
活动准备:
记号笔,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是什么?
2、介绍瓢虫:
瓢虫外面有硬壳,翅膀藏在硬壳里面,瓢虫会飞,瓢虫身上有黑点,称为“星”,有几个小黑点就叫做几星瓢虫。它们有好的,有坏的之分,七星瓢虫和十三星瓢虫是益虫,吃危害农作物的蚜虫。
3、引导幼儿观察瓢虫的形状,颜色,和身体的各个部分。
4、引导幼儿观察叶子的特征:有漏洞,有咬碎的'缺口部分。
5、勾画出一只小瓢虫。
6、瓢虫的颜色主要是大红和黑色,叶子用绿色系的颜色。
7、用平涂法薄薄地涂一层颜色,大体色调定下来。
8、开始深入刻画,叶子要有深浅变化。瓢虫要有体积感。
9、加上重一点的黑色做花纹,增加画面的力度。
大班绘画公开课优秀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小丑的面部特征,尝试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大胆地表现小丑的五官。
2.能大胆地选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形状及颜色进行造型。
3.感受小丑面容夸张带来的诙谐幽默,体验创作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欣赏过马戏小丑表演的影视图片。
教具准备:
小丑图片(PPT)学具准备:面具底板;颜料;画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丑图片,感受小丑的面部特征。
1.欣赏小丑图片,感受小丑的风趣、幽默。
指导语:这是谁呀?(小丑)我发现有小朋友看着他在笑呢,他什么地方逗你笑?(动作、表情、服饰……)教师小结幼儿的讲述。
2.欣赏小丑的面部图片,了解其面部特征。
3.局部欣赏感受眼睛、嘴巴的.夸张变形。
指导语:小丑面部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地方变得有趣好笑?
二.观察小丑面具范例,了解制作方法。
1.出示面具,引导了解眼睛、鼻子、嘴巴的位置。
指导语:今天我们也来试着画一个小丑好吗?想象哪些部位可以变形?怎么样变才能让别人感觉幽默、好笑?
2.欣赏小丑面具范例,了解操作方法。
指导语:这里我也带来了一些画好的小丑面具,有趣吗?瞧他们把小丑的眼睛变成了什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变呢?
3.交代水粉操作的要求。
三.幼儿尝试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创作小丑面具,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选择颜色在面具上进行创作。
2.教师鼓励幼儿用各种线条、形状及色块来表现小丑面部的夸张、变形。
四.展示作品,感受不同线条、图案、色块组合后带来的幽默。
(1)相互欣赏,感受不同的夸张变形。
(2)说说自己喜欢哪幅作品,什么地方有趣好笑?
(3)戴上面具一起舞蹈,体验创作活动带来的快乐。
大班绘画公开课优秀教案5
设计思路
1.《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以用贝壳、螺壳、树叶等辅助材料给石头化化妆为主线,将自然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当中,体现了课程的生活化、发展性。
2.在艺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教与不教”两个极端。一是害怕传授技能就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举步不前,也就流失了很多教育契机,使孩子得不到发展;一是传统的你教我学,依葫芦画瓢,把“技巧”当做衡量孩子的标准,孩子没有发挥想象的空间。本活动考虑到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借助石头特有的外形,利用材料进行装饰,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积累表达技能,发展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石头的外形发挥想象。
2.尝试运用辅助材料装饰石头,发展个性化表达能力与创造力。
3.体验在石头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
2.水粉颜料,皱纹纸、泡沫胶、吸管、棉签、树枝、树叶、毛线、布料、橡皮泥、贝壳、螺壳等辅助材料。
3.人手一张垫板,一个纸盒。
4.有关石头彩塑、塑造的图书、图片资料以及教师制作的欣赏范例。
5.课件:鹅尾神石园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启发孩子回忆参观鹅尾神石园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鹅尾神石园吗?(利用演示文稿激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昨天,老师也去了神石园,看到了很多神奇的石头,还用照相机拍了下来,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石头到底有什么神奇。
师:(逐一出示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乌龟、大象、拇指、犀牛、河马……
师:你看到的景象都是什么组成的?
幼:石头。
师:这是什么?(把幻灯定格在五指山景象)
幼:手。
师:对,今天也请小朋友用灵巧的手为我们大班建个神石园。
(反思: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孩子熟悉的鹅尾神石园.更容易引发孩子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象
1.交流、想象
师:(随意出示一块石头)这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到的石头,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脸蛋儿、乌龟、蝴蝶、头、大象、金鱼、蜗牛、青蛙、鱼……
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你能告诉大家,你想用哪些材料把它装扮成人的脸蛋儿、乌龟、蝴蝶、金鱼呢?
幼:用橡皮泥做成眼睛,用毛线做尾巴,粘在石头上就成了金鱼。
幼:用牙签做须就可做成蝴蝶。
幼:用小海螺做眼睛就成了乌龟。
反思: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他们畅所欲言,跃跃欲试。)
2.教师适时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
师:(出示两块石头)小朋友能用两块石头变成什么呢?
幼:变成人,一块当脸蛋,一块当身体。
幼:长颈鹿、老虎、船、小山、小树、草地……
师:你用什么材料把两块石头粘起来?
幼:透明胶、双面胶、白乳胶、橡皮泥……
师:这些方法待会儿请小朋友都去试一试,看行不行。
师:我今天还带来一种材料(泡沫胶),也可以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演示方法)
(反思:在一种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技能技巧的培养应该不是最主要目的,它们应作为帮助幼儿保持活动兴趣、进行创造的手段。)
师:小朋友想一想,你在给石头化妆时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幼:怎样才能把蝴蝶的须粘在石头上。
师:哪个小朋友可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幼:先用橡皮泥粘在石头上,把牙签插在橡皮泥上就行了。
(反思:创作过程中凸显出的技能技巧问题不容忽视,当孩子思索怎样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时,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使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
三、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师:请小朋友看看区角架上有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准备用哪些材料。
(反思: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要求:(1)先想好要用哪些材料,再拿一个盒子去取材料,在垫板上操作。
(反思:材料的投放给了孩子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孩子在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做。)
(2)先观察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装扮。
(反思: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特有的外形,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装饰石头,表现真实物体的主要特征,提高作品的美感。)
(3)安静操作,注意卫生,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
师:我在区角架上放了一些老,师创作的作品,每个小组的桌上还有一本画册,待会儿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看看(为想象、创作有困难的孩子提供帮助)。
(反思:投放有关石头的图片、画册,使幼儿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投放制作的石头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如何根据石头本身的形状变出有趣的造型,并在欣赏中明确:要想将石头变得更形象,就要将动物和其他东西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孩子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引导幼儿个性化地表达。
师关注一:俞超小朋友要将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时,先在石头上刷颜料,再尝试用橡皮泥、白乳胶、万能胶、透明胶等来粘,都不成功;最后改成先用泡沫胶将两块石头粘上,再给石头刷颜料,终于成功了。
师关注二:心如小朋友在区角架旁来回走了几次,都是空手而归。我在她的垫板上看到,她用石头做成了金鱼的身子,用小海螺做成了金鱼的眼睛,显然她是在寻找用什么材料做金鱼的尾巴。我便牵着她的小手来到区角架旁取出树叶、皱纹纸、卡纸等,请她试试。她迟疑了一会儿,高兴地拣起一片树叶,用小剪刀认真地剪起来……
师关注三:张涛小朋友手拿一块石头,反复翻看着,眼神一片茫然。“张涛,你想出来要做什么了吗?”张涛摇摇头,“你可以看看这些石头作品画册,也可以到区域里去看老师做过的一些作品,好吗?”“好的。”张涛高兴地拿起作品画册,开始了他的创作。
(反思:教师根据孩子的创作情况,关注个别差异,当幼儿遇到麻烦,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扰时,应该适时提供可靠的支架,让幼儿获得恰当的帮助。这样有助于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提升美术创造力。)
五、交流、分享
1.制作好的作品陈列在展台上,引导孩子与客人老师共同欣赏
师:请小朋友把做完的作品放到我们班的“神石园”里,没有做完的作品插上一面黄旗也放到里面,我们一起看看小朋友把石头装扮成什么了。
幼:这是蝴蝶;这是螃蟹;这是帆船、鲨鱼、昌鱼、金鱼……(孩子有的兴奋地分享着,有的难免有些失落……)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棒,盈盈用石头做蜗牛身体,将海螺固定在石头上做蜗牛的壳;吴宇用树叶剪成兔子的耳朵,用小螺和卡纸分别做出了眼睛和嘴巴;雨婷用吸管做螃蟹的脚;怡颖虽然还没完全做完,想法也很好,用两块石头粘成了小人儿……
2.未制作好的作品待区域活动时继续完成
(反思: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让每个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台上,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大班绘画公开课优秀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够用儿歌的形式来绘画母鸡。
2、在绘画过程中能大胆涂色并且能丰富画面。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油画棒、记号笔、白纸、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今天,丁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想不想听?(想)
二、播放课件讲解绘画。
1、播放课件学念儿歌。
(1)教师操作课件母鸡一步步的画法,同时念儿歌(高高一座山、平平一座山、矮矮一座山,三山靠一起,大山连小山,头上戴朵花,添上尖嘴巴,画个圆眼睛,打上三个勾。)师:小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
幼:母鸡。
(2)师:老师的儿歌变成了一只母鸡,小朋友想不想念念这个儿歌?幼:想。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一边念儿歌,一边用手指来画。(书空画)
(3)请一名幼儿到黑板上来画母鸡,其余幼儿来大声朗读儿歌。幼儿画好后,教师提问:"画得怎么样?"幼:画得母鸡小、怎么没有脚?根据幼儿的回答,让幼儿知道母鸡要画在纸的中间,要画大一点,告诉幼儿画脚的方法。
2、播放课件观察画面。
(1)师:母鸡好看吗?
幼:不好看或者好看。
师:那怎么样让母鸡变得更好看呢?
幼: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穿上漂亮的'衣服。
播放课件,让幼儿观看穿上漂亮衣服的母鸡。
(2)出示母鸡回头看的画面。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母鸡在干什么呢?
幼:母鸡向后面看小鸡。
师:母鸡回头看小鸡,母鸡的嘴巴是朝什么地方呀?
幼:朝后面的。
师:说得真好!母鸡朝后面干什么呢?
幼:看小鸡。
师:咦!小鸡是怎么画出来的?
幼:用两个圆圈,一个圆圈是头、一个圆圈是身体,还有用三条短线来画小脚。
师:真棒!小鸡嘴巴朝上干什么呢?
幼:看蓝天、看白云、看小鸟。
师:好棒哦!小鸡的嘴巴朝下又在干什么呢?
幼:在看草地、在找虫子吃。
(3)师:小朋友说得都很好!看!母鸡又在干什么呢?出示母鸡散步的画面。
幼:母鸡带着小鸡出去做游戏。
师:对了,带着小鸡出去做游戏。
(4)出示母鸡吃米的画面。
师:现在母鸡在干什么?
幼:母鸡在吃虫子、母鸡在吃米。
师:母鸡在吃米,吃米的时候头朝下。
(5)师:我们睁大眼睛看看,母鸡又在干什么?出示母鸡生蛋的画面。
幼:母鸡在生蛋。
师:真不错!母鸡在什么地方生蛋呀?
幼:在草堆上生蛋。
3、幼儿作画,教师给予指导。
(1)提出绘画要求:师:一定要根据儿歌来绘画,绘画母鸡后涂颜色,可以用渐变色来涂。
(2)丰富画面:师:动脑筋想一想画母鸡在干什么?可以在上面画太阳、蓝天、白云,地上画草地、小鸡玩耍等。
(3)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一开始可以朗读儿歌来指导幼儿,播放母鸡在干什么的课件连续放映并配上音乐,让幼儿再一次来感受绘画的兴趣和对母鸡的画法。
4、讲评。
把幼儿的绘画张贴在展示板上,并请幼儿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画?
三、结束活动。
小朋友,回去把儿歌教给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来比一比谁的母鸡画得最棒!
大班绘画公开课优秀教案7
设计意图:
因为孩子们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动画的世界更贴近于孩子们的想象世界。而大班幼儿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绘画经验,有着较强的表现力。所以,我选择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形象作为绘画内容,使孩子们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大胆的创作和表现各种动画形象。
活动目标:
1.通过提问和观看幻灯片,引导幼儿运用各种线条和图案,大胆的、富有个性的创作各种动画形象。
2.幼儿能够初步合理的布局画面的位置和大小。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运用各种线条和图案,大胆的、富有个性的进行创作。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合理的`布局画面的位置和大小。
活动准备:
1.课件、示范画。
2.每位幼儿一份画材:卡纸、记号笔。
3.音乐《别看我只是一只羊》、钢琴曲
活动过程:
1、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杨老师想带你们到好玩的动画世界去,你们想去吗?好,我们出发!老师和孩子们随音乐来到活动场地。
2、谈话引出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回忆,总结动画形象的特征,为幼儿自己创作提供思路
"刚才的的音乐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熟悉?"
"对了,是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
"那小朋友喜欢里面的哪个动画形象呢?它长的什么样子?"
3、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丰富幼儿对各种动画形象的记忆,为幼儿大胆、富有个性的创作提供帮助
"杨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动画形象请小朋友欣赏,再看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它们的样子和特点。"
4、教师示范讲解
设计意图:此过程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怎样才能合理的布置画面
教师示范讲解并引导幼儿通过对两幅大小布局不同的画进行比较,总结出合理的画面布局方法。
5、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作品,教师讲评。
活动结束。
请客人老师欣赏。
教学反思:
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教师所选的内容自始至终都围绕幼儿熟悉、喜欢的漫画、人物进行,幼儿活动兴趣浓厚。具体体现在:幼儿注意力专注,情绪愉快,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教师和幼儿都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大班绘画公开课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公开课优秀教案03-27
大班创意绘画教案06-14
大班绘画教案及反思12-06
大班绘画主题教案02-15
大班艺术绘画教案02-15
大班幼儿绘画教案03-03
大班美术绘画教案02-23
大班艺术绘画教案04-05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03-25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