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豌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荚、豌、按”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等12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情感目标: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重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为了实现志向,你是怎样努力的?
生说说自己的志向,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努力的。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豆子也不例外,这不,文中的五粒豆也展现了自己的志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全班交流作者的.资料。
课件出示: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设计这个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来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生试学
1、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和会写字,认读生字,重点指导易混字和易写错的字。
课件出示:
会认字:豌按僵预揭啪苔囚框溢
会写字:豌按舒适恐僵硬枪耐探愉曾
教师指导:“僵”读“jiānɡ”,“囚”读“qiú”,这两个字注音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写错。“愉”右边第三笔短横不要写漏。
2、学习一篇课文,理解词语是很重要的。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是通过什么方式理解的。
生交流词语的意思,并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我们要理解词语的意思,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借助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向别人请教等。
3、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师生共学
1、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师及时作出评价。
2、角色体验。
先默读课文,用合适的语气朗读童话中五粒豌豆的语言及内心活动。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五粒豌豆分别有什么性格特点?它们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生读课文,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师总结。
课件出示:
第一粒豌豆: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被鸽子吃掉了
第二粒豌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落到了水沟里
第三、四粒豌豆: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也被鸽子吃掉了
第五粒豌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带来生命的曙光
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 2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2、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3、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
问题导入:我们上节课大致了解了课文中所讲的五粒豌豆的故事,老师想看看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讲的内容。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1、五粒豌豆各自的志向是什么?它们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2、你最喜欢哪粒豌豆?为什么?
二、学生试学
1、默读第13~17自然段,小组合作思考:小女孩从第五粒豌豆上发现了什么?这个发现对小女孩来说有什么作用?
生读文章,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
第五粒豌豆生根发芽,并开出小花,对病重的小女孩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小女孩在这粒豌豆上看到了生命的希望,看到了生命的曙光。当豌豆开出小花时,小女孩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开来。
2、再读第13自然段至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问题,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
第五粒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它对小女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豌豆的变化小女孩的变化
刚到窗台非常虚弱
长出了小叶子好了一些
沿着绳子向上生长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
开出紫色的豌豆花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1)生读相关段落,小组讨论表格中的内容,完成表格填空。师巡回指导。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豌豆的变化和小女孩的变化的相关语句,规范订正表格中填写的内容。
3、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结合前面四粒豆的`结局说一说。
(1)教师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并思考问题。
(2)师点名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引导。
课件出示:
总结:其余四粒豌豆虽然也各有各的归属,但是它们的结局并没有意义,第五粒豌豆绽放了生命的光彩,给人带来了希望和快乐。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第五粒豌豆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值得人们敬佩。
4、作者描写其余四粒豌豆的结局有什么作用?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交代其余四粒豌豆的结局,尤其是两次写水沟里的豆,是幽默的讽刺,减轻了全文的凝重感,使文章更富有趣味性。(板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设计意图:
在精读的基础上,剖析人物的价值,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合作共学
课件出示: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
2、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两方面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小女孩会对第五粒豌豆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五、板书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吃掉了
豌豆第二粒: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吃掉了满足现状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株植物随遇而安爱
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
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
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讨论解决:
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板书设计: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个囚犯”
“一个小花园”
为什么——了不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难点
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三、探讨解决问题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话中相关内容,品读体会。
点拔:豌豆苗的成长让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心情也开朗起来。这样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小花园”又是什么样子?前后描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点拔: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因为青苔缝隙小,不能动弹,被裹得严实;说像“一个小花园”是因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现在豌豆苗要开花了,小女孩就拥有一个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园。
3、体会小豆子的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生病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小豆子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引导在读中质疑,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品味。并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寻找重点段落,领悟童话的内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效果很好。
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②难点: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成长,给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说在教学过程前的话:
先看课后习题,结合语文要素,提取试讲内容的方向。如本文习题:
1、读完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解析:可以对题目、故事人物、事件、结果以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2、小组交流,仿照下面的问题清单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解析:正如提示所说:提问的角度有针对内容来提,也有针对全文的一个评价、思考来提。
3、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为什么就慢慢变好了?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答:小豌豆逐渐成长,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给了女孩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和希望。女孩由此变得坚强,病也慢慢变好了。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童话大王安徒生的`作品《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看到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Ei,豆荚是什么?豆荚里住着的五粒豆有什么故事呢?很好,就像导读所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读书学习就怕没有疑问,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才会有进步。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2、初读课文:
提问:课文里的五粒豌豆都到哪去了?分别有什么样的结果?
3、精读课文:
提问: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很了不起吗?
提问: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说成“一个小花园”?
提问:小豌豆给小姑娘带来了哪些变化?
4、小结:文章主要讲述了一颗小豌豆在一座小楼的窗台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它顽强的生命力使害病的小姑娘鼓起勇气,战胜病魔,小豌豆从中得到了快乐,这样一件事情。
5、作业: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豆子,你会说什么?想飞去哪里,想做什么事呢?想一想,下节课我们来分享。
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 5
教学目标:
1、阅读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针对课文部分和全文提出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重点:
阅读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针对课文部分和全文提出问题,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问题清单吧!
1、出示问题清单,同学们,这些问题大家都解决了吗?生:解决了。
2、大家是如何解决的。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就已经解决了。不难发现这些问题,通过读课文我们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3、引出提问角度,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问题,都是针对什么提出的,他们的提问角度是是什么呢?(题目、内容)贴板书:题目和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瞧,我们根据题目和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解决,是很重要的本领,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冒出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问题清单,提出提问角度的概念,能为这节课讲授多角度提问做铺垫。
二、从不同角度提问
(一)、引出遗留问题:老师清楚的记得上节课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个问题吗?(生:从他们最初的愿望来看,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呢?)
师:这样的问题文中有直接的答案吗?生:没有。
师:既然提出来了,该怎样解决呢?生:结合文章内容,去思考。
师:在阅读中还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课文中没有直接答案,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朗读感悟的方法。
1、分角色朗读,朗读第8—11自然段,读中感悟豌豆们的性格特点,尝试边读边解决问题。(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2、生分析五粒豆的性格特点。贴板书(五粒豆的性格)
(三)、分析总结提问角度
师:我们已经分析了豌豆的性格特点,我们来看这个问题是针对什么提问的呢?
生:在朗读第8—11自然段这部分的时候,我们就总结出来了,这是针对部分内容重点段落提出的。贴板书:部分
师:这是在问谁的性格特点?生:五粒豆。
师:我们可以从人物这个角度提出问题。(贴板书:人物)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多角度提问题,哪些不能从文中直接得到答案的问题时什么样的,我们又该怎样解决。感受朗读的神奇,读中感悟就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利于更深一步理解文章。
三、理解课文,边读边提问。
(一)、追问学生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面对多个人物时,可以从什么角度提问题。
师引导,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谁最的问题,比如,这五粒豆谁最棒?或者谁的结果最好(生:五粒豆的愿望实现了吗?谁最了不起)这是针对全文内容提出的。
师:在解决谁最的.问题上,我们要通过什么方法解决?
生:比较的方法,比较五粒豆的结果
2、梳理五粒豆的结果。
师和学生一起快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五粒豆结果,得出第五粒豆最了不起!
设计意图:采用追问的方式,刺激学生大脑活跃起来,从不同人物出发,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为接下来的小组提问环节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师:最了不起的是第五粒豆,单单从结果来看,不足以体会,我们都知道小豌豆的长大,为小女孩鼓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使她恢复了健康,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13—24自然段,思考随着小豌豆的生长,小女孩的病情是如何变化的?学生汇报。针对这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要提出来呢?
1、师带学课后问题清单中的一个问题,讲授提问角度。
问题: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小女孩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去,即使到院子里都不能,窗台上的豌豆苗正好可以陪伴小女孩,也就是一个小花园,也是母亲一个美好的愿望。
师带学提问角度为部分内容并且存在矛盾之处。
2、再读课文第13—24自然段,结合豌豆的生长和小女孩病情的变化过程,有疑问的地方做记号,提出自己的问题。
3、小组讨论筛选问题,列出小组问题清单,派一名代表投影汇报问题清单,其他小组作补充。
设计意图:从整体把握课文,能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利于更深一步理解文章。利用问题清单展示提问结果,更直观,方便学生层层递进挖掘更有深度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积极思考解决清单问题。
师:哪些问题大家经过讨论后仍然没有解决?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汇报讨论结果
(1)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不是,它没有实现任何价值,没有生根发芽,而是泡在水沟里失去了生命。贴板书:全文
(2)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得很好,为什么?因为这粒豌豆正好落在青苔的缝隙里,但是小豌豆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它随遇而安、从容乐观,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困难而丧失生活的勇气,而是努力地不停地生长。
(3)为什么豌豆开花,小女孩的病就好了呢?因为生病的女孩从豌豆的生长中获得了战胜病魔的力量和信心。
(4)为什么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植物支起来?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爱的体现。
(5)为什么说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豌豆花开了,恢复健康的小女孩亲吻了豌豆,为恢复健康而感到生命无限美好,所以说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四、总结提问角度
(一)、小组问题清单提问角度。
针对课文部分内容和看似矛盾之处提出的。
针对全文提出的:对比阅读,比较五粒豆的经历。
(二)、总结提问角度(梳理板书):题目、人物、内容(部分和全文)
五、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对本课学法的一个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又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问题可以多角度的进行提问,并针对问题所在,解决问题,这对他们今后的读书也会是一个很好地引导。
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 6
学习目标
1、通过种植活动获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培养爱护植物的意识。
2、尝试合作种植植物,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品种的小盆栽,有些已开花,有些只有叶子。
2、有关种植的图书。
3、幼儿自备不同的种子、花盆。
4、种植计划表(见材料制作)。
5、种植的工具,如花盆、铲子、泥土和小喷壶。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在自然角找出已开花的小盆栽,放在一起,请幼儿描述花朵的颜色和形状。
2、提议幼儿在自然角栽种植物,实行绿化幼儿园计划。
3、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种植的图书,然后一起讨论种些什么、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4、把幼儿分成小组,发给每组幼儿一份种植计划表。请他们用文字或图画,记录种植小盆栽的计划,例如种什么植物、所用的材料和工具、种植的'日期。
5、老师示范种植的步骤:
a先用铲子把泥土放进花盆里;
b挖一个小坑,放进种子;
c在上面盖上泥土,浇水;
d在花盆贴上自己创作的标记,如花朵图案等。
6、请幼儿按自己组的种植计划表栽种种子。提醒幼儿定时浇水,并观察及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7、种植完成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小盆栽,并利用它来绿化幼儿园。
活动评价
1、能说出种植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能与人合作栽种植物,绿化幼儿园。
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 7
教学目标: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
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
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
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的相似之处。
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但它们都有荚,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
(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3)种子的数量相同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
个人、小组统计记录。
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
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4豌豆荚里的豌豆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 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蚕豆和豌豆植株的不同点。
2.能用语言和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初步了解两种植物的相同点。
3.积极与同伴交流,感受观察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孩子收获的蚕豆和豌豆植株蚕豆生长PPT幼儿记录单(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活动过程】
1.观察蚕豆,感知蚕豆的特征。
师:蚕豆是什么样的'?我们仔细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和好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观察比较蚕豆和豌豆,感知它们的不同。
(1)幼儿自主观察比较蚕豆和豌豆的不同点。
师:蚕豆和豌豆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幼儿有序的观察并记录。
(4)师生交流并共同小结。
3.打开蚕豆荚和豌豆荚,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4.观看PPT,了解感受蚕豆和豌豆的生长过程。
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 9
设计意图: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都充满好奇。蔬菜是怎样生长的?白菜是长在地上还是树上的?长豆为什么是长的?扁豆为什么是扁的面对幼儿如此多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让他们永远保持一颗充满想像的童心从认识毛豆开始,展开一次活动,这样既能让幼儿认识毛豆,又能对蔬菜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毛豆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2、能动手剥毛豆,锻炼幼儿的.消极小肌肉运动。
3、学会由外到内的观察毛豆,并用完整的话语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4、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带荚毛豆4筐、一个空盒子;儿歌(毛豆)
活动过程:
导入:直接呈现毛豆
1、老师:毛豆长得什么样子?毛豆像什么用手摸一摸,毛豆上面有什么?
2、老师:小朋友们猜一猜,毛豆荚里面会有什么?
3、老师: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
4、老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先示范,再请小朋友们来操作,探索毛豆荚里面的样子。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毛豆荚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剥毛豆荚认识了毛豆朋友,知道了毛豆是绿色的,小小的,长得圆圆的,每个毛豆朋友都有一个绿色的小房子,上面还有还有毛,大家相处的非常好。活动延伸:毛豆朋友还有哪些用处呢?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和家长探讨一下,下次把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老师要将孩子们感兴趣的一个点,把它放大,从这个点引发出幼儿可以去思考探索的点。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 10
活动背景:
本活动是在幼儿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准备后进行的,是我园进行《体验阅读》课程研讨活动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探讨什么是幼儿体验阅读?怎样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阅读活动的发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如何让幼儿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让他么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快乐和享受,体验生活的美好呢?这就是本活动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地方。
活动一:阅读故事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语言和画面形象及色彩的联系,把握这个故事内在的温馨和美的情感脉络。
2、创建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让幼儿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习惯。
3、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准备:
1、幼儿体验阅读小书《一粒豌豆》人手一本;
2、课前带幼儿进行种植活动,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积累种植经验;
3、书房音乐CD,播放机;《种瓜》音乐CD;
4、小老鼠玩偶一个:
过程与指导
1、出示小老鼠玩偶,激发幼儿兴趣,引出学习内容。
2、请幼儿自由翻看图书一遍。(播放书房音乐CD,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
3、教师与幼儿一起有序翻看图书一遍,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注意画面背景的变化,引起幼儿思考画面变化意味着什么?不同的色彩代表什么?(为下一步骤埋下伏笔)
4、教师声情并茂地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5、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思考画面背景变化、人物服装变化与故事进展有何关联?(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背景色彩和服装代表不同的季节,自己发现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以季节变化为发展主线的,体验阅读发现的快乐)
6、请幼儿与老师一起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内容。
7、老师设问:小老鼠埋在地里的豌豆哪去了?留下悬念引起幼儿思考。
8、游戏——种瓜。
活动二:故事表演
活动目标:
1、通过角色游戏,体验角色情感,产生与角色相通的情感共鸣。
2、通过故事的表演,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
3、通过寻找解答“小老鼠埋在地里的豌豆哪去了”?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准备:
1、故事表演道具:小老鼠头饰一个;代表不同季节的背景牌两个;豌豆或替代品若干;树枝一根;
2、背景音乐CD一张(分有故事内容和没有故事内容两段),播放机一个;
3、幼儿体验阅读小书《一粒豌豆》人手一本;
4、课前幼儿与家长做过亲子阅读;能大致完整讲述故事;
过程与指导:
1、教师与幼儿一起看书朗读故事一遍。
2、教师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导幼儿分别用不同的表情、动作和身体语言表现小老鼠的不同心情和感受。
3、请幼儿边听音乐故事,边看老师表演一遍。(老师将幼儿各种动作做归纳性,并融入到自己的的表演中,表演要夸张,让幼儿通过老师的表演明显感受到小老鼠的心情变化)
4、幼儿听音乐,自由复述表演故事一遍。
5、请个别表演能力强的幼儿上台表演,其他幼儿帮他复述故事,共同完整表演故事一遍。
6、引导幼儿讨论“小老鼠埋在地里的豌豆哪去了?”的问题,让幼儿通过故事的线索,自己思考寻找答案。
【一个豆荚里的豌豆教案】相关文章:
豌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03-19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教案(通用6篇)04-05
豆荚里的五个豌豆教案(通用8篇)09-25
一个豌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案(精选5篇)03-19
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豌豆教案范文(精选6篇)04-0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范文(精选7篇)04-0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通用6篇)03-22
一个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精选6篇)03-19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最新教案(精选6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