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4-08-08 17:53:28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班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班教案集锦5篇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我们班小朋友特爱睡懒觉,早上都来得比较晚,爸爸妈妈叫他起床还生气。而童话故事一直以来很受我班孩子的喜欢,我就选择了童话故事《起床啦》这一内容。故事中5只乌鸦住在树梢上的鸟窝里,5只小猪在树下睡觉,乌鸦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叫小猪起床,创设了一个内容丰富、有趣的童话故事情节,能很好的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像小猪一样,愉快的的接受别人早上来叫醒他。整个活动将5以内的数量和故事情节有机结合,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演一演的不同途径,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演示图片,感知5的数量,正确讲述象声词。

  2、理解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乐意表达自己喜欢的情节和画面。

  3、体验小动物间美好和谐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大树背景、操作图片(5个鸟窝、5只乌鸦、5只小猪)。

  2、体操圈5个、5张小椅子。

  3、轻音乐:雨的印记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宝宝们每天早上是谁喊你起床的?对你说了些什么?

  教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叫《起床啦》。

  (二)、观看演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阅读画面内容。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谁?(小猪)有几只小猪?(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教师:你还看见谁了?(乌鸦)有几只乌鸦?(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乌鸦住在哪里?(鸟窝里)树梢上有几只鸟窝?(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教师:老师把小朋友看见的图片连成了一段好听的话。教师讲述故事的前两节。

  教师:5只小猪还在睡觉,我们请乌鸦把它叫醒吧。

  (操作图片:乌鸦从树上飞下来落在小猪的屁股上,笃笃笃)教师:乌鸦是怎么叫小猪起床的?乌鸦用嘴啄小猪的屁股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说出象声词“笃”)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乌鸦啄小猪的屁股。小猪有没有被乌鸦叫醒教师:小猪还没有醒过来,乌鸦会对着它的大耳朵说一句什么好听的话?(幼儿想象后回答)教师:我们一起和乌鸦把小猪叫醒吧。

  (引导幼儿学说:起床啦,起床啦,太阳晒到屁股啦。)教师:骨碌、骨碌、骨碌、骨碌、骨碌,5只小猪翻个身,醒来了。

  (操作图片)教师:小猪翻身起床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骨碌”,并与小猪的个数相匹配)教师:小猪醒过来了,会对乌鸦说什么?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感知有趣的故事情节。

  教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看着图片再来听一遍吧。

  (四)、故事表演《起床啦》。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故事里5只有趣的乌鸦和小猪呢?

  1、个别表演。

  教师出示5个体操圈当鸟窝,请5名幼儿扮演乌鸦、5名幼儿扮演小猪,教师和其余的幼儿讲述故事。

  2、集体表演。

  教师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乌鸦组和小猪组,再次表演故事,并鼓励乌鸦和小猪大声地讲述故事中的语言。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也比较符合我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好多孩子都懒床,早上爬不起,被爸爸妈妈叫醒了还要和大人闹脾气,因此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像小猪一样,愉快的接受别人早上来叫醒你。

  活动的第一环节: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提问引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激情。第二环节,充分挖掘教具的可操作性,通过清晰形象地演示教具,帮助幼儿正确感知5的数量。讲述相关的象声词,双面小猪的设计,很形象生动的理解和学习“骨碌”,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的情节,解决了活动的重点。第三环节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全部情节,为下一环节的故事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根据小班幼儿爱游戏的特点,采用分组扮演角色的方法,将幼儿分成乌鸦组和小猪组,幼儿通过边讲述边表演,既提高了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充分满足了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使活动静中有动,使幼儿在动中有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教育理念。

  但是,整个活动下来发现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目标的制定上光学习象声词,语言方面的要求太低了些,把学习对话也作为一个要求放入目标,会显得很合理丰富。在象声词的练习方面还不够,应让孩子多练一练,动一动,学一学,为有趣的表演做准备。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能按颜色将玩具分类放到筐内,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能听懂指令,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

  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能够侧身翻滚同时能够亲手制作出小刺猬。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动作模仿。

  1、师幼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小鸟走路飞呀飞,小鱼走路游呀游,小象

  走路甩着长鼻子,小鸭子走路摇一摇,小乌龟走路爬呀爬,小兔子走路跳

  呀跳。

  2、重点练习小兔子双脚并拢跳和小乌龟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二、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兴趣。

  1、戴上猫妈妈的胸饰,向幼儿介绍场地和游戏的材料:“小动物们,猫妈

  妈有一些筐子,你们看有什么颜色的?”“有几个筐子?”“我们一起数

  一数吧!”

  2、介绍游戏玩法规则:猫妈妈的菜园里有许多的蔬菜。”(将积木轻轻撒

  到草地上做蔬菜)

  3、请一个小动物帮忙捡1个果子回来,动脑筋想一想,小兔子捡到1 个

  红果子要放到什么颜色的'筐子里呢?如果捡到一个黄果子呢?捡到一个

  绿果子呢?捡到一个蓝果子呢?

  4、小兔子要怎样走路?(提示幼儿两只脚要并紧了向前跳。)

  5、师:小动物们,听到猫妈妈的铃鼓一响就一起开始到菜园里捡蔬菜,

  准备好了吗?”

  三、游戏《运蔬菜》

  1、观察幼儿的动作和取放玩具的情况(提醒幼儿不同的动物帮助猫妈妈

  运蔬菜,走路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小乌龟是手脚着地爬的)

  2、小结幼儿游戏情况,引导幼儿听清楚猫妈妈的要求。

  3、再次游戏,根据幼儿的取放情况,不断增加取放的数量。

  4、结束,放松运动。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与了解吸铁石,知道它能将铁制品吸住。

  2、愿意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饼干铁盒、回形针、小积木、硬币、旺仔牛奶罐、布头、石头等小玩意每组一篮;人手一块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饼干盒,问幼儿“这是什么?”故作神秘跟幼儿说“今天老师给大家来变一个魔术,老师不用

  手指抓饼干盒,只要把手放在盒面上,盒子也会跟着老师的手慢慢地起来!”

  1、请个别幼儿试试老师做的魔术

  2、引导幼儿发现老师手中的吸铁石

  二、认识吸铁石

  1、请幼儿看PPT,各种吸铁石图片,让幼儿知道它们都是吸铁石。

  2、请幼儿帮吸铁石找朋友,老师出示回形针、小积木、硬币、旺仔牛奶罐、布头、石头等小玩意让大家

  认识,请大家说说它们谁愿意和吸铁石做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教师引导幼儿用吸铁石与每个小玩意亲一亲,看看会不会粘在一起。

  2、提问总结:

  你们找到的吸铁石的好朋友都有谁?

  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怎么知道它是吸铁石的好朋友?

  总结:原来吸铁石的朋友都是用铁做的.。

  那我们把吸铁石的好朋友放在盒子里,我们送给吸铁石。

  3、请幼儿拿吸铁石到教室里找一找,教师里哪些物品可以被吸铁石吸住?

  总结:

  你们在教室里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袜子的不同特征和用途,大胆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经验。

  2在、游戏中逐步形成“双”的概念,尝试自己整理袜子。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袜子、袜子收纳盒、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猜说说,感受袜子的不同特征和用途。

  1、教师和孩子们围在一起。教师出示纸盒子,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幼儿随意回答)。

  2、请幼儿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感受袜子的不同特征和用途。

  3、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袜子,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袜子。

  4、提问:你还看见过什么样的袜子?

  (引导幼儿回答,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可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圣诞袜、足球袜、五指袜。)

  5、教师小结。

  二、观察比较,形成一双袜子的概念。

  通过教师只穿一只袜子这一环节,使幼儿自主地发现问题:“老师少穿了一只袜子”,帮助幼儿轻松地理解、形成“一双”袜子的`概念:长短一样、大小一样、花纹一样的两只袜子就是一双袜子。

  三、操作活动:帮袜宝宝收拾家。

  1、给袜宝宝找朋友。

  2、送袜宝宝回家。

  四、结束活动。

  和袜宝宝回班玩捉迷藏的游戏。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欣赏并理解儿歌《小枕头》。

  2. 知道枕头的作用。

  3. 尝试用多种颜色装饰枕头

  活动准备:

  各种漂亮的枕头图片,幼儿绘画《多彩的枕头》,幼儿用书《多彩的`枕头》。

  活动过程:

  一.学习儿歌《小枕头》

  1. 教师朗诵儿歌《小枕头》,请幼儿翻阅幼儿用书并欣赏。

  提示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新的儿歌给小朋友们学,小朋友们先听老师读一遍。

  2. 幼儿学念儿歌。

  二.讨论:枕头的作用。

  1. 教师:小朋友睡觉要枕枕头吗?枕着枕头舒服吗?你的枕头是什么样的?

  2. 教师概括枕头的作用:枕头让人舒服,睡觉睡得好。

  三.操作幼儿绘画《多彩的枕头》。

  1. 教师展示各种装饰的枕头图片,请幼儿欣赏。

  提示语:小朋友们有老师手上的几幅画,你们最喜欢哪幅?它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颜色呢?

  2. 请幼儿操作幼儿绘画《多彩的枕头》,装饰“枕头”。

  提示语: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帮自己的小枕头“穿衣服”,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小枕头最美了。

  四.分享和交流

  教师将幼儿的图画展出,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喜欢和它有什么颜色。

  附:

  小枕头(儿歌)

  小小枕头,

  垫着我头,

  做个美梦,

  装在里头。

《关于小班教案集锦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精选】07-29

[精选]小班教案07-28

小班教案【经典】07-22

小班教案12-23

小班教案12-23

小班教案12-12

小班教案12-09

小班教案12-09

小班教案12-09

关于小班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班教案集锦5篇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我们班小朋友特爱睡懒觉,早上都来得比较晚,爸爸妈妈叫他起床还生气。而童话故事一直以来很受我班孩子的喜欢,我就选择了童话故事《起床啦》这一内容。故事中5只乌鸦住在树梢上的鸟窝里,5只小猪在树下睡觉,乌鸦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叫小猪起床,创设了一个内容丰富、有趣的童话故事情节,能很好的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像小猪一样,愉快的的接受别人早上来叫醒他。整个活动将5以内的数量和故事情节有机结合,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演一演的不同途径,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演示图片,感知5的数量,正确讲述象声词。

  2、理解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乐意表达自己喜欢的情节和画面。

  3、体验小动物间美好和谐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大树背景、操作图片(5个鸟窝、5只乌鸦、5只小猪)。

  2、体操圈5个、5张小椅子。

  3、轻音乐:雨的印记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宝宝们每天早上是谁喊你起床的?对你说了些什么?

  教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叫《起床啦》。

  (二)、观看演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阅读画面内容。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谁?(小猪)有几只小猪?(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教师:你还看见谁了?(乌鸦)有几只乌鸦?(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乌鸦住在哪里?(鸟窝里)树梢上有几只鸟窝?(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教师:老师把小朋友看见的图片连成了一段好听的话。教师讲述故事的前两节。

  教师:5只小猪还在睡觉,我们请乌鸦把它叫醒吧。

  (操作图片:乌鸦从树上飞下来落在小猪的屁股上,笃笃笃)教师:乌鸦是怎么叫小猪起床的?乌鸦用嘴啄小猪的屁股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说出象声词“笃”)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乌鸦啄小猪的屁股。小猪有没有被乌鸦叫醒教师:小猪还没有醒过来,乌鸦会对着它的大耳朵说一句什么好听的话?(幼儿想象后回答)教师:我们一起和乌鸦把小猪叫醒吧。

  (引导幼儿学说:起床啦,起床啦,太阳晒到屁股啦。)教师:骨碌、骨碌、骨碌、骨碌、骨碌,5只小猪翻个身,醒来了。

  (操作图片)教师:小猪翻身起床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骨碌”,并与小猪的个数相匹配)教师:小猪醒过来了,会对乌鸦说什么?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感知有趣的故事情节。

  教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看着图片再来听一遍吧。

  (四)、故事表演《起床啦》。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故事里5只有趣的乌鸦和小猪呢?

  1、个别表演。

  教师出示5个体操圈当鸟窝,请5名幼儿扮演乌鸦、5名幼儿扮演小猪,教师和其余的幼儿讲述故事。

  2、集体表演。

  教师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乌鸦组和小猪组,再次表演故事,并鼓励乌鸦和小猪大声地讲述故事中的语言。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也比较符合我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好多孩子都懒床,早上爬不起,被爸爸妈妈叫醒了还要和大人闹脾气,因此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像小猪一样,愉快的接受别人早上来叫醒你。

  活动的第一环节: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提问引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激情。第二环节,充分挖掘教具的可操作性,通过清晰形象地演示教具,帮助幼儿正确感知5的数量。讲述相关的象声词,双面小猪的设计,很形象生动的理解和学习“骨碌”,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的情节,解决了活动的重点。第三环节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全部情节,为下一环节的故事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根据小班幼儿爱游戏的特点,采用分组扮演角色的方法,将幼儿分成乌鸦组和小猪组,幼儿通过边讲述边表演,既提高了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充分满足了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使活动静中有动,使幼儿在动中有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教育理念。

  但是,整个活动下来发现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目标的制定上光学习象声词,语言方面的要求太低了些,把学习对话也作为一个要求放入目标,会显得很合理丰富。在象声词的练习方面还不够,应让孩子多练一练,动一动,学一学,为有趣的表演做准备。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能按颜色将玩具分类放到筐内,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能听懂指令,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

  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能够侧身翻滚同时能够亲手制作出小刺猬。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动作模仿。

  1、师幼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小鸟走路飞呀飞,小鱼走路游呀游,小象

  走路甩着长鼻子,小鸭子走路摇一摇,小乌龟走路爬呀爬,小兔子走路跳

  呀跳。

  2、重点练习小兔子双脚并拢跳和小乌龟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二、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兴趣。

  1、戴上猫妈妈的胸饰,向幼儿介绍场地和游戏的材料:“小动物们,猫妈

  妈有一些筐子,你们看有什么颜色的?”“有几个筐子?”“我们一起数

  一数吧!”

  2、介绍游戏玩法规则:猫妈妈的菜园里有许多的蔬菜。”(将积木轻轻撒

  到草地上做蔬菜)

  3、请一个小动物帮忙捡1个果子回来,动脑筋想一想,小兔子捡到1 个

  红果子要放到什么颜色的'筐子里呢?如果捡到一个黄果子呢?捡到一个

  绿果子呢?捡到一个蓝果子呢?

  4、小兔子要怎样走路?(提示幼儿两只脚要并紧了向前跳。)

  5、师:小动物们,听到猫妈妈的铃鼓一响就一起开始到菜园里捡蔬菜,

  准备好了吗?”

  三、游戏《运蔬菜》

  1、观察幼儿的动作和取放玩具的情况(提醒幼儿不同的动物帮助猫妈妈

  运蔬菜,走路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小乌龟是手脚着地爬的)

  2、小结幼儿游戏情况,引导幼儿听清楚猫妈妈的要求。

  3、再次游戏,根据幼儿的取放情况,不断增加取放的数量。

  4、结束,放松运动。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与了解吸铁石,知道它能将铁制品吸住。

  2、愿意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饼干铁盒、回形针、小积木、硬币、旺仔牛奶罐、布头、石头等小玩意每组一篮;人手一块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饼干盒,问幼儿“这是什么?”故作神秘跟幼儿说“今天老师给大家来变一个魔术,老师不用

  手指抓饼干盒,只要把手放在盒面上,盒子也会跟着老师的手慢慢地起来!”

  1、请个别幼儿试试老师做的魔术

  2、引导幼儿发现老师手中的吸铁石

  二、认识吸铁石

  1、请幼儿看PPT,各种吸铁石图片,让幼儿知道它们都是吸铁石。

  2、请幼儿帮吸铁石找朋友,老师出示回形针、小积木、硬币、旺仔牛奶罐、布头、石头等小玩意让大家

  认识,请大家说说它们谁愿意和吸铁石做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教师引导幼儿用吸铁石与每个小玩意亲一亲,看看会不会粘在一起。

  2、提问总结:

  你们找到的吸铁石的好朋友都有谁?

  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怎么知道它是吸铁石的好朋友?

  总结:原来吸铁石的朋友都是用铁做的.。

  那我们把吸铁石的好朋友放在盒子里,我们送给吸铁石。

  3、请幼儿拿吸铁石到教室里找一找,教师里哪些物品可以被吸铁石吸住?

  总结:

  你们在教室里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袜子的不同特征和用途,大胆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经验。

  2在、游戏中逐步形成“双”的概念,尝试自己整理袜子。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袜子、袜子收纳盒、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猜说说,感受袜子的不同特征和用途。

  1、教师和孩子们围在一起。教师出示纸盒子,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幼儿随意回答)。

  2、请幼儿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感受袜子的不同特征和用途。

  3、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袜子,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袜子。

  4、提问:你还看见过什么样的袜子?

  (引导幼儿回答,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可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圣诞袜、足球袜、五指袜。)

  5、教师小结。

  二、观察比较,形成一双袜子的概念。

  通过教师只穿一只袜子这一环节,使幼儿自主地发现问题:“老师少穿了一只袜子”,帮助幼儿轻松地理解、形成“一双”袜子的`概念:长短一样、大小一样、花纹一样的两只袜子就是一双袜子。

  三、操作活动:帮袜宝宝收拾家。

  1、给袜宝宝找朋友。

  2、送袜宝宝回家。

  四、结束活动。

  和袜宝宝回班玩捉迷藏的游戏。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欣赏并理解儿歌《小枕头》。

  2. 知道枕头的作用。

  3. 尝试用多种颜色装饰枕头

  活动准备:

  各种漂亮的枕头图片,幼儿绘画《多彩的枕头》,幼儿用书《多彩的`枕头》。

  活动过程:

  一.学习儿歌《小枕头》

  1. 教师朗诵儿歌《小枕头》,请幼儿翻阅幼儿用书并欣赏。

  提示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新的儿歌给小朋友们学,小朋友们先听老师读一遍。

  2. 幼儿学念儿歌。

  二.讨论:枕头的作用。

  1. 教师:小朋友睡觉要枕枕头吗?枕着枕头舒服吗?你的枕头是什么样的?

  2. 教师概括枕头的作用:枕头让人舒服,睡觉睡得好。

  三.操作幼儿绘画《多彩的枕头》。

  1. 教师展示各种装饰的枕头图片,请幼儿欣赏。

  提示语:小朋友们有老师手上的几幅画,你们最喜欢哪幅?它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颜色呢?

  2. 请幼儿操作幼儿绘画《多彩的枕头》,装饰“枕头”。

  提示语: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帮自己的小枕头“穿衣服”,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小枕头最美了。

  四.分享和交流

  教师将幼儿的图画展出,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喜欢和它有什么颜色。

  附:

  小枕头(儿歌)

  小小枕头,

  垫着我头,

  做个美梦,

  装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