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4-07-25 23:29:16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范文汇编6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2、 学习用橡皮泥做各种水果的方法和步骤。

  3、 能正确选用橡皮泥做自己想要做的各种水果。

  4、 通过展示、评价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并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目标1、2、4。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师准备:橡皮泥、范作。 学生准备:橡皮泥、各种色彩的纸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材料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 指名把自己知道的水果说给同学们听听。

  2、 指名说说你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

  3、 教师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4、 观察并说说感受。

  5、 学生说后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 观察、欣赏、讨论

  (1) 学生独自观察、欣赏书中作品,自我感受、体验。

  (2) 同位交流自己的感受。

  (3) 同位交流用橡皮泥做各种水果的方法。

  (4) 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5) 教师小结。

  2、 教师引导观察、学习做法。

  3、 出示范。

  (1) 欣赏。

  (2) 引导分析。

  (3) 讨论、总结方法和步骤。

  4、 演示。

  (1)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2) 指名演示,师生观察。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1、 展示优秀作品,师生欣赏。

  2、 师生评价作品。板书设计 香甜的水果 捏一捏 搓一搓 美术教案-香甜的水果

美术教案 篇2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2.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用将收集到的若干蔬果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体验设计、运用的乐趣。难点:让学生针对性地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课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学具准备:参考教科书设想自己想要的造型去寻找合适的蔬果。牙签、切刀、彩纸及一些废弃物品等。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所带的材料有限.在制作的时候会把桌子自己的衣服地上弄脏。

  教学建议可以四人小组一起制作,并每组发一张卫生表,做完后检查小组里的卫生情况,并一起清理干净。这样既解决了材料问题,有解决了卫生问题。

  课后反思

  1.关于学生制作的能力

  (1)你能说说这些作品中用到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及造型的巧妙之处吗?(说一说名称、形状和颜色特点)

  (2)揭示课题。

  2.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3.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兔子造型的`制作步骤,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或教师现场制作一个范作,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切、割、挖等)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刀具。(注意用刀安全)

  (3)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

  4.欣赏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

  (2)分组自由创作。

  5.教学评价(创编故事)

  (1)学生互相合作,根据制作的物品创作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

  (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欣赏关注他人的作品。

  (3)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 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2. 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难点

  拓印比较清晰的肌理纹样。

  教师准备教具

  收集到的一些石块,木块,各种质地的布料,树叶,纸张,皮革,皮毛标本,蝴蝶标本等有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笔,毛笔,调整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

  学生准备学具:收集到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

  二、引导教学。

  (1)摸一摸,说一说。(引导学生认识肌理)

  1. 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2.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可以这样说: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做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

  3.摸一摸你带来的材料,把你的感觉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要按照我们刚才的说法。(学生自由说)

  (2)看一看,猜一猜。

  欣赏拓印的肌理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的肌理?

  (3)想一想,说一说:怎么来拓印呢?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4)学一学,试一试。

  1.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2. 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3.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三、作业展示。

  (1) 评评自己的作业。

  (2) 评评他人的作业。

  四 、收拾与整理

  学生收拾教室里的物品,清理卫生,保持教室整洁。

  五、课后拓展

  回去想一想,你还会什么样的方法?

  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4

  学科:美术

  年级:五年级

  设计教师:陈华晓

  课题:墙报报头(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墙报报头在墙报中的作用,经过小组合作设计班级的墙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报头的作用及其基本的组成要素.

  教学难点:报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美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增添了许多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你们曾经利用我们学过的美术知识设计过些什么吗?比如说,你们有没有尝试过设计手抄报或墙报?设计时有些什么内容?其中设计的美术图案是想表达什么?

  大家回忆并跟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交流,并总结出交流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小结:大家设计的手抄报或墙报的内容有些诗歌,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小作文,还有一些卡通画以及其它图画,而这些图画是为了使版面更丰富多采,甚至还能让人看了图画就了解小作文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探究学习

  1."六.一"国际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求各班出一版墙报,你们打算怎样设计?打算设计一些什么样的图画并通过图画来让别人了解墙报的内容呢?可不可以给大家谈谈你的想法,你的设计思路呢?

  学生自己表达,老师从中穿插新课的知识点.

  教师小结:我们要设计一版墙报,首先应该让版面引人注目,要做到这点,就要靠报头的设计来突出墙报内容的主题,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一些"图案","标题"的设计,我们把它称为"报头设计"(板书课题).报头的内容包含一些能美化墙报的图案,突出墙报内容的标题和鲜明夺目的色彩.而图案还要和标题统一并能互相补足.

  2.教师出示各类报头设计的作品

  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以下的报头设计,看它们是怎样使图案、标题、色彩统一的结合,达到使墙报内容的主题鲜明突出的效果的.(教师引导欣赏并做简单的讲解)

  三.合作创作

  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为设计班级迎"六.一"的板报合作创作一幅报头,合理分工,画面要有创意,色彩鲜明,主题突出.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设计.

  四.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自评:小组中推荐一名同学给大家介绍小组设计的意图.

  2.互评: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师,你会选择哪一幅作为你们班的报头,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美术教案 篇5

  第一课 流动的颜色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 办法,让 色和 色融合在一起,我看

  到: 。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名称:绘画:秋天的树林

  活动目标:1、感知秋天艳丽的色彩和果园丰收的景象。

  2、探索学习用多种方法表现树冠,尝试用红黄和黄绿色系表现秋天的树林色彩。

  3、学会与同伴合作作画,感知集体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实物展示仪一台。

  2、油画棒每组若干盒。

  3、每组一张大的长方形白纸。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小树叶。

  教师带领幼儿有表情地随着音乐演唱歌曲《小树叶》,感知秋天的氛围。

  2、欣赏《秋天的树林》,感知秋天的色彩。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展示仪放大的示范图或阅读幼儿用书《秋天的树林》画面。

  (2)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画面上有什么?树林是什么颜色的`?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树木的形象和结构。

  (1)树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你看到的树冠是什么样子?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树干,请个别幼儿上来画出不同的树冠、(圆圆的、高高的、三角状、花瓣形的、多个三角形状)

  (3)启发幼儿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画树冠?

  4、探索用红黄色系和黄绿色系表现秋天的色彩。

  (1)你看见的秋天树林是什么颜色?

  (2)教师在黑板上用黄、橙、红三种颜色给大树涂色。

  涂色方法:先用笔画出一个涂色的区域,然后,一笔接一笔来回涂色,帮助幼儿把握均匀涂色的要领。

  5、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在纸上画出大地和树林。

  6、作品展示。 活动前收集各种关于秋天的树林图片资料,让幼儿观察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描绘秋天的树林。

《美术教案范文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美术教案(精选)08-08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精选)美术教案09-29

美术教案(经典)09-10

[精选]美术教案08-16

美术教案01-27

美术教案01-31

美术教案01-31

美术教案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范文汇编6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2、 学习用橡皮泥做各种水果的方法和步骤。

  3、 能正确选用橡皮泥做自己想要做的各种水果。

  4、 通过展示、评价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并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目标1、2、4。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师准备:橡皮泥、范作。 学生准备:橡皮泥、各种色彩的纸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材料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 指名把自己知道的水果说给同学们听听。

  2、 指名说说你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

  3、 教师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4、 观察并说说感受。

  5、 学生说后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 观察、欣赏、讨论

  (1) 学生独自观察、欣赏书中作品,自我感受、体验。

  (2) 同位交流自己的感受。

  (3) 同位交流用橡皮泥做各种水果的方法。

  (4) 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5) 教师小结。

  2、 教师引导观察、学习做法。

  3、 出示范。

  (1) 欣赏。

  (2) 引导分析。

  (3) 讨论、总结方法和步骤。

  4、 演示。

  (1)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2) 指名演示,师生观察。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1、 展示优秀作品,师生欣赏。

  2、 师生评价作品。板书设计 香甜的水果 捏一捏 搓一搓 美术教案-香甜的水果

美术教案 篇2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2.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用将收集到的若干蔬果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体验设计、运用的乐趣。难点:让学生针对性地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课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学具准备:参考教科书设想自己想要的造型去寻找合适的蔬果。牙签、切刀、彩纸及一些废弃物品等。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所带的材料有限.在制作的时候会把桌子自己的衣服地上弄脏。

  教学建议可以四人小组一起制作,并每组发一张卫生表,做完后检查小组里的卫生情况,并一起清理干净。这样既解决了材料问题,有解决了卫生问题。

  课后反思

  1.关于学生制作的能力

  (1)你能说说这些作品中用到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及造型的巧妙之处吗?(说一说名称、形状和颜色特点)

  (2)揭示课题。

  2.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3.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兔子造型的`制作步骤,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或教师现场制作一个范作,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切、割、挖等)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刀具。(注意用刀安全)

  (3)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

  4.欣赏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

  (2)分组自由创作。

  5.教学评价(创编故事)

  (1)学生互相合作,根据制作的物品创作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

  (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欣赏关注他人的作品。

  (3)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 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2. 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难点

  拓印比较清晰的肌理纹样。

  教师准备教具

  收集到的一些石块,木块,各种质地的布料,树叶,纸张,皮革,皮毛标本,蝴蝶标本等有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笔,毛笔,调整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

  学生准备学具:收集到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

  二、引导教学。

  (1)摸一摸,说一说。(引导学生认识肌理)

  1. 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2.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可以这样说: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做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

  3.摸一摸你带来的材料,把你的感觉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要按照我们刚才的说法。(学生自由说)

  (2)看一看,猜一猜。

  欣赏拓印的肌理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的肌理?

  (3)想一想,说一说:怎么来拓印呢?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4)学一学,试一试。

  1.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2. 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3.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三、作业展示。

  (1) 评评自己的作业。

  (2) 评评他人的作业。

  四 、收拾与整理

  学生收拾教室里的物品,清理卫生,保持教室整洁。

  五、课后拓展

  回去想一想,你还会什么样的方法?

  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4

  学科:美术

  年级:五年级

  设计教师:陈华晓

  课题:墙报报头(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墙报报头在墙报中的作用,经过小组合作设计班级的墙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报头的作用及其基本的组成要素.

  教学难点:报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美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增添了许多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你们曾经利用我们学过的美术知识设计过些什么吗?比如说,你们有没有尝试过设计手抄报或墙报?设计时有些什么内容?其中设计的美术图案是想表达什么?

  大家回忆并跟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交流,并总结出交流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小结:大家设计的手抄报或墙报的内容有些诗歌,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小作文,还有一些卡通画以及其它图画,而这些图画是为了使版面更丰富多采,甚至还能让人看了图画就了解小作文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探究学习

  1."六.一"国际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求各班出一版墙报,你们打算怎样设计?打算设计一些什么样的图画并通过图画来让别人了解墙报的内容呢?可不可以给大家谈谈你的想法,你的设计思路呢?

  学生自己表达,老师从中穿插新课的知识点.

  教师小结:我们要设计一版墙报,首先应该让版面引人注目,要做到这点,就要靠报头的设计来突出墙报内容的主题,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一些"图案","标题"的设计,我们把它称为"报头设计"(板书课题).报头的内容包含一些能美化墙报的图案,突出墙报内容的标题和鲜明夺目的色彩.而图案还要和标题统一并能互相补足.

  2.教师出示各类报头设计的作品

  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以下的报头设计,看它们是怎样使图案、标题、色彩统一的结合,达到使墙报内容的主题鲜明突出的效果的.(教师引导欣赏并做简单的讲解)

  三.合作创作

  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为设计班级迎"六.一"的板报合作创作一幅报头,合理分工,画面要有创意,色彩鲜明,主题突出.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设计.

  四.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自评:小组中推荐一名同学给大家介绍小组设计的意图.

  2.互评: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师,你会选择哪一幅作为你们班的报头,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美术教案 篇5

  第一课 流动的颜色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 办法,让 色和 色融合在一起,我看

  到: 。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名称:绘画:秋天的树林

  活动目标:1、感知秋天艳丽的色彩和果园丰收的景象。

  2、探索学习用多种方法表现树冠,尝试用红黄和黄绿色系表现秋天的树林色彩。

  3、学会与同伴合作作画,感知集体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实物展示仪一台。

  2、油画棒每组若干盒。

  3、每组一张大的长方形白纸。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小树叶。

  教师带领幼儿有表情地随着音乐演唱歌曲《小树叶》,感知秋天的氛围。

  2、欣赏《秋天的树林》,感知秋天的色彩。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展示仪放大的示范图或阅读幼儿用书《秋天的树林》画面。

  (2)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画面上有什么?树林是什么颜色的`?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树木的形象和结构。

  (1)树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你看到的树冠是什么样子?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树干,请个别幼儿上来画出不同的树冠、(圆圆的、高高的、三角状、花瓣形的、多个三角形状)

  (3)启发幼儿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画树冠?

  4、探索用红黄色系和黄绿色系表现秋天的色彩。

  (1)你看见的秋天树林是什么颜色?

  (2)教师在黑板上用黄、橙、红三种颜色给大树涂色。

  涂色方法:先用笔画出一个涂色的区域,然后,一笔接一笔来回涂色,帮助幼儿把握均匀涂色的要领。

  5、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在纸上画出大地和树林。

  6、作品展示。 活动前收集各种关于秋天的树林图片资料,让幼儿观察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描绘秋天的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