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的天堂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xx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xx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 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五、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六、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课文。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荡、桨、暇。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
天堂
你知道怎样的地方是“天堂”?
板书:
鸟的天堂
能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地方是怎样的?
二、自习,交流,理清课文顺序
1、要求:
读准生字词语,读通读顺课文。认真读读课文,想想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准备好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生轻声读,思考,交流。
三、学习第一部分
抓住有关段落词语,初步感受榕树的巨大,叶子的可爱,作者轻松愉快地心情。
四、自学课文
1、说说喜欢哪些描写,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疑问,想想该怎样解决。
2、学生自学,准备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多媒体出示“榕树”图片,说说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鸟的天堂”
1、师: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天际;桨声悠悠,如动听的乐曲,湖面平静无波。我们远远地望见了那茂盛的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请同学们认真倾听,仔细地看,我们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
(师投入而且跟屏幕相配,配乐朗读7、8节。)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榕树?
(定位:初步感受茂盛,说得简洁些,一两位学生就可以了。)
师:那我们就来学习7、8小节,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你觉得榕树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体会,写上批注。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师:你们体会到榕树美在哪里?谁来说说。
⑴ 体会榕树的奇特之美:
出示: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学生交流到“不可计数”。)你说说“不可计数”的意思──出示:枝藤缠绕的图片──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描绘一下画面(这些像绳子一样垂下来的枝条叫气根,气根越长越长,渐渐伸向地面扎进泥土里,支撑着榕树硕大的树冠。)结合学生所说的气根的特点,这样枝干交错在一起,分不清哪是主干了,就叫“盘根错节”。
师:你见过这样奇特的榕树吗?请学生读这一句“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学生突出“真是”。)评价:真的`是第一次看见这样奇特的树,你很惊讶。还有别的读法吗?──(学生突出“大树”。)评价:听出榕树确实很大。还有别的读法吗?──(学生突出“一株”。)说说你要表达什么意思?(是一株榕树,而不是开始说到地许多株,或是两株。)──语文就是这样有意思,不同的读法我们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受。
⑵ 体会榕树的奇特之美:
师:榕树的奇特之美还表现在哪里?
(学生交流到“卧”,“从远处看”。)
评价1:
这一卧多少面积?(十几亩)比操场还大呀!
评价2:
从远处看就有那么大,从近处看该有多大呀。
评价3:
你体会到了榕树壮观之美、奇特之美。
齐读引导: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然而大自然却为我们展现了“独木成林”的景象,榕树多奇特呀。
出示:
独木成林
读词,读出榕树的壮观奇特之美。
(生一起读句。)
3、出示: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之美还美在哪里呢?
⑴ 生:榕树的枝叶很多,“一簇堆在另一簇”很美。
师:你能把它读出来吗?──这就叫“茂盛”。
结合交流(卡片出示词语:枝繁叶茂)──再读句,评价:“榕树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真是:“枝繁叶茂”──再读词语“枝繁叶茂”──谁再来读 。
(看谁能在脑海里再现榕树的枝繁叶茂。)
⑵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感受到叶子绿得好美,充满生命活力。
师:1、你来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霞光掩映下榕树是怎样的?谁来说说你还感受到什么?
再读。
朗读过渡:(一两位学生读后。)夕阳的余晖里,微风的吹拂下,波光的反射中,每一片绿叶都在闪闪发光,多么奇妙!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自由朗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谁来读这段话?
一生读后配乐再读,齐读。
4、总结过渡:
师:巴金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了了数笔,榕树那宁静、充满生命活力的美像一首优美的诗静静流入我们的心田。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
师:生个别读后评价:陶醉了;赞叹啊;听出来了,你们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了。因为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不仅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板书:
这棵榕树啊!
三、学习“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师:朋友们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刚才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欣赏了这株茂盛的奇特的榕树,遗憾的是没有看见鸟儿的踪影。第二天清晨,我们再一次来到这里,请自由朗读11~13节,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像刚才学习榕树那段一样抓住重点词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呆会儿请你来说说,读读。
2、交流喜欢的句子:
⑴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
师:谁先来交流?
生:我从这一句感受到鸟儿真多,这里真热闹啊!
师:你来读──谁来说说,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鸟儿欢快,种类多。)
请你来试试,读出作者的惊喜。
师评价:
昨天没见到鸟儿很遗憾,这次见到这么多欢快的鸟儿该多高兴,再读。
生评价:
从同学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鸟儿飞呀、叫呀、扑翅膀呀真欢快,这儿真是鸟的天堂。
⑵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生:我从这一句中感受到鸟的欢快,多,我们都来不及看。
师:这就叫: “应接不暇”。
再读。
生: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下,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师:这一吓,怎么它倒越发叫得起劲了呢?
(学生阅读第九节,说到爱护榕树爱护鸟类。)
师:是呀,要想鸟的天堂永远是鸟的天堂,的确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3、师:听,鸟儿们在做什么?如果你是生活在榕树上的鸟儿,在这样美丽的安全的地方生活,你想对榕树、对伙伴或者对游客说些什么呢?
⑴ 生说话:
对榕树说:赞美的话,抒发自己感情的话。……
师生对话。
师评价:说得多好,我们就好像真的看到了小鸟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榕树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⑵ 生说话:
对游客说:欢迎,请爱护我们。……
师评价: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儿真是鸟的天堂。
四、总结
我们呆在榕树下,眼前是鸟影翩翩,耳边是画眉、白鹭、灰鹤等鸟儿美妙的歌唱。鸟与树,树与山水,与人类构成了一副多么和谐而又生动活泼的画面。
出示文章末句: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总结
师:学了课文,你还想做哪些事?
生:背诵喜欢的段落。交流背哪些段落。
生: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几篇写景文章。请他说说篇目。
生:研究作者的其他文章,师推荐《香港之夜》、《繁星》。
生:对如今“鸟的天堂”的情况感兴趣,可以搜集收集有关资料。
师总结:
课文学完了,但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用心去体会,我们会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3、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理解句意: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鸟的天堂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的远景、近景图,鸟的天堂中众鸟纷飞的录像;出示有关练习题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有些榕树上住着许多鸟儿。鸟儿们成天在树上飞呀,叫呀,生活得那么自由,那么欢乐,所以人们把这儿叫做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二)资料交流,解决问题。
1、针对以上问题,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检查交流情况。
(1)能利用资料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如: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里有些什么鸟?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老师随机利用课件或展示台展示有关资料。
(2)不能解决的问题存疑,留待理解课文时解决。
(三)检查预习情况。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习?
1、学生谈到生字新词的问题时,出示课件(或小黑板)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不可计数、静寂、留恋、停泊、缆绳、颤动、木桩、高塔、应接不暇、一簇、纠正、缝隙、昨天、灿烂。
2、学生谈到读书时,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进行评议。
(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五)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那美丽神奇的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好标记。(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
(1)填空练习:
课文写了作者___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在________,只看到了________,没有看到________,所以他认为________;但当他第二天________再经过时却看到了________,他觉得________。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
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还不能解决的继续存疑,老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为什么说我的眼睛欺骗了我?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第二个不加?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5)“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六)作业:写字。
提示:“拨、纠、概、桩、昨”与“拔、叫、既、庄、作”比较记忆,知道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桨、楚”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上下一样宽。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给本节课留下了许多要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1、作者第一次来鸟的天堂,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大榕树)
2、指名读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交流。
①读一读你找的句子,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板书:远、近)
②句子中的“逼近”可换作什么词?表示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课件展示)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从远到近,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书:大、美)
5、四人小组讨论,画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出示句子,感受榕树的“大”和“美”。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1)自由读句子,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树大、根多、枝多)
(2)你能用另一个词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计数”吗?(“不计其数”)
(3)“卧”字说明了什么?想象:这个句子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能用你学过的词语赞美一下大榕树吗?
(4)读句子,体会榕树的大!
(师范读,生评价,指名读)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⒈学习课文,品读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⒉了解由面到点的写作手法,能据图说一段话。
⒊背诵重点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品读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由面到点的写作手法,能据图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⒈读题
⒉从课文哪些地方,你一眼就可以领略到它是鸟的天堂。
二、 学习第2次经过鸟的天堂:
⒈自由读作者第2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带给你什么感受?
⒉学生自由读,必要的地方做上简单批注。
⒊学生汇报:抓住具体词句“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等从声音、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方面充分体验。
⒋有机进行朗读指导。鸟的天堂第2课时教案设计
⒌再自由读12、13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法{面到点}。
⒍按提示背诵12、1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写法。
⒎出示“群鸟回巢”影像,学生仔细观察,试着由面到点说一段话。
自由准备——相互交流——集体交流
⒏再读课文,感受动态的美。
⒐这么美的景象,巴金发出了由衷的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学生读
巴金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时,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
三、 学习第1次经过鸟的天堂:
⒈第1次经过鸟的天堂,巴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带给你什么感受?
⒉学生自由读,在有所感的地方写上批注。
⒊学生汇报:
主要学习6、7自然段,体会“大榕树”的茂盛、勃勃生机,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鸟与树”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⒋这株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仅仅它枝繁叶茂吗?体会“人、鸟、树”的和谐共处是它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⒌一起诵读这美丽的鸟的天堂。
⒍怪不得巴金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学生一起读,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 出示田汉经过鸟的天堂写的诗“小鸟天堂”,进一步加深体会。
五、 作业:
⒈按由面到点的写法,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课堂上的图,也可以取自平时生活实际。
⒉背诵自己认为要背的段落2个。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浙江省松阳县谢村乡中心学校 叶关玉)
教学目标:
1、认识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
2、分辨课文中写的事物与联想,体会这些联想的作用
掌握生字,理解“颤动、应接不暇、留恋、逼近、展示”等词语。
3、理解为什么“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静态与动态描写方法。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难过风光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联想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跟着作者到过“鸟的天堂”,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什么呢?
板书:第一次:黄昏 榕树
第二次:早晨 鸟
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象是不同的,你喜欢作者那一次的描述,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说说你的意见。(讨论后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
过渡:好,我们先和作者一起欣赏榕树。
你喜欢作者描写榕树的那些句子,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1)、(2)句子,并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请同学们看看挂图、读读句子,你喜欢作者的描写吗?结合图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指名让一位学生上台指着图说。)
B、小结:这句话写出了榕树“枝上又生根”,有许多“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作者看了会觉得怎样呢?(惊奇)
板书:枝干多
c、谁能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读)?
(2)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问:你喜欢这句话是因为作者把榕树的什么写了出来?指名说说。(写出榕树茂盛、充满生命力)
板书:茂盛
A、少茂盛呢?谁来说?
(榕树的茂盛表现在叶子多而密;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
B、“颤动”是指叶子怎样,谁可以做“颤动”这个动作(“颤动”是指微风吹动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问:读了“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作者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而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象?谁愿意把你想到的画面说出来?(方佛看到大榕树的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一闪一闪的样子,使人感到大榕树充满活力的勃勃生机。)
C、看到这充满生命力的大榕树,作者的感受怎样,指导学生读。
D、再读最后一句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里包含着怎样的感情,你悟出了吗?读出这样的感情。(读出赞叹、惊喜之情。)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学法,迁移运用,继续学习课文第三段。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了“大榕树”这一部分,作者抓住榕树大、茂盛、充满生命力的特点来写,对大榕树进行静态的描绘,突出静态美。我们学习的方法是:(1)找自己喜欢的句子;(2)说喜欢的原因;(3)读出喜欢的感情。那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课文第三段。
板书:静态
过渡: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天堂”原比喻幸福美好的环境,这里比喻特别适合鸟儿生活的环境),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茂盛幽静。农民们不许人来捉他们)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作者心情会怎样呢?
创设情景: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这一次在早晨,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请一位同学学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老师拍手),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出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很多同学学鸟叫)。我们继续拍掌(掌声不断)。树上就变得很热闹了。
作者怎样描述树上热闹的景象呢?(根据学法,小组讨论交流;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A、“我”注意地看着这么热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呢?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我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看漏了那只,第三只有飞走了。)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作者怎样写自己的眼睛“应接不暇”,写出了当时的什么心情?
B、作者终于看清了一只画眉在兴奋地唱着好听的歌,表达作者的什么感受呢?你可以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吗?(读出对画眉鸟的喜爱之情)
看幻灯体会众鸟纷飞的奇妙景象。并练习(联想):这儿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小结: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看见许许多多欢快活泼的鸟。着重写了鸟的大小、颜色、活动的变化,这是动态描写。 板书:动态
当我们的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时,我感到怎样?谁愿意把原文中的话读出来?
作者发出由衷地赞美:“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A、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因为这是引用朋友的说法。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因为这是自己亲眼看到的确确实实的景象,这句话既表明“鸟的天堂”的名称是名副其实。又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内心的赞美和留恋。
B、齐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作者描述的方法也不同,有静、有动,同学们都喜欢。这是因为作者能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所以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写出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才能够写出好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01-03
鸟的天堂教案05-23
鸟的天堂教案04-13
《鸟的天堂》教案05-18
《鸟的天堂》的教案02-24
《鸟的天堂》教案03-06
《鸟的天堂》教案优秀05-16
鸟的天堂教案范文06-10
《鸟的天堂》教案范文04-02
【推荐】鸟的天堂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