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科学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幸福七彩泡》是中班的一个科学活动,活动内容新奇有趣,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感知不同吹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的同时,别出心裁地让幼儿以吹泡泡的形式给同伴送去祝福。从中体验到吹泡泡的快乐,并感受给别人带去幸福的喜悦感。
活动实录及评析:
一、观赏泡泡,激发活动兴趣
师:宝宝们,你们玩过吹泡泡吗?
幼:玩过
幼:没有
教师出示自制吹泡器(圆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吹泡器,请你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它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幼:圆形的
教师表演吹泡泡,幼儿观察。
(活动评析:活动开始,当孙老师吹出的几个泡泡在空中飘动时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兴奋地大叫起来,有的跑出来用手去抓泡泡,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二、猜测泡泡形状,产生探索的兴趣
师:原来圆形的吹泡器真的会吹出圆形的泡泡,宝宝们都猜对了!现在老师想再考考你们。
看,我这里还有其它形状的吹泡器呢!请你们猜一猜,这些吹泡器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
(出示正方形吹泡器) 师:这个吹泡器是什么形状的?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幼:正方形的
师:这个吹泡器是什么形状的?(出示三角形吹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幼:三角形的
师:这个吹泡器是什么形状的?(出示长方形吹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幼:长方形的
师:看,这里有张表格,现在老师就用这张表格来记录你们猜想的结果。(教师将幼儿猜想的结果一一记录在表格中)
(活动评析:让孩子们进行猜想,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抢着说。但由于教师在示范时用的是圆形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因此当教师出示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吹泡器,引导幼儿猜测时,孩子们都猜测会吹出与吹泡器相同形状的泡泡,没有人反对。)
三、探索幸福七彩泡
师:是这样吗?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吹泡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实验:幼儿自由选一个吹泡器吹泡泡,教师个别询问实验结果。
师:请大家告诉我,你们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和原来猜想的一样吗?
幼:不一样;都是圆的。
师:好奇怪呀!不管是什么形状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真有趣。你们还想玩吗?
幼:想玩
师:那好,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吹泡器,用它朝着你的好朋友吹幸福七彩泡,吹出一个泡泡,就送一句祝福的话好吗?
(活动评析:让幼儿带着猜想进行吹泡泡实验,在具体的操作实验中,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从中感受实验的`有趣,并在不经意中获得了新知) 四、互送幸福七彩泡
教师示范吹泡泡送祝福。(祝你天天快乐;祝你笑口常开)
引导幼儿互送祝福。
(活动评析:在相互的吹泡泡和送祝福中,孩子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既体验了吹泡泡的快乐,又感受到了给别人带去幸福的喜悦。)
五、活动延伸
七彩泡泡里藏着美好的祝福,刚才我们把祝福送给了好朋友,回去后我们把藏着祝福的泡泡送给爸爸妈妈和更多的人,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开心快乐好吗?
课后总评: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的每个环节,幼儿的新奇感和探索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一个融知识性和游戏性于一体的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案例。总的说来,这个活动是成功的,但也有不少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一、因为天气原因,活动是在室内进行的,所以“七彩泡”的颜色不明显,致使孩子们对其感受不深。可利用阳光好的日子在户外组织开展,着重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颜色。
二、由于小孙老师是一位新教师,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某些方面的交代和讲解不够明确,课堂应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个别幼儿没有吹出泡泡来,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顾全大局的基础上要兼顾个体,要让所有孩子都能体验成功与快乐。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思考:
生活中的许多用品都需要用到电池,如各种遥控器、门铃、手电筒、玩具、手机等。玩具与孩子关系最密切,有时候玩具遥控车不会动了,孩子还会把电池拿出来左看看右看看,拿着电池在地上推滚,或是放在嘴巴里咬。而这些行为都有可能让孩子们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所以,我们就此组织相关的活动帮助沙子们正确地认识电池。
活动目的:
1.通过摆弄、拆卸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
活动灌餐:
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讲解废旧电池危害自光碟。
活动过程:
1.寻找会动的玩具
导入教学主题,幼儿自由玩带来的电动玩具。
2.找电动玩具能动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电动玩具会动?(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找找看电动玩具里的电池在哪里?
3.了解干电池基本特征
(1)出示实物,请幼儿观察它的外观。
教师:我们一起看看电池是什么样的?
(2)电池有正负极之分,凸起的地方是正极(+),平面的地方是负极(一)。
(3)电池产品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器)、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三大类。我们最常用的是普通干电池。
(4)电池有3号、5号、7号等不同型号。不同的生活用品也不一样。
4.干电池的作用
教师:电池有什么作用?(幼儿自由回答。)
5.于电池的危害
(1)播放废旧电池给我们造成的危害的光碟片段。
教师:电池主要含铁、锌、锰等,此外还含有微量的汞池不能随地丢弃,要放进专用的废旧电池回收箱里
(2)讲述幼儿因为电池而受伤的新闻。
一个叫浩浩的小朋友晚上回家后,一个劲地嚷“耳朵疼”,家人询问后才得知,下午在幼儿园,浩浩将一个纽扣电池塞进了左耳朵里。于是,家人连夜将浩浩送进了医院。根据给浩浩动手术的吴医生介绍,直到第二天上午,浩浩耳中的小电池才取出。取出来的电池直径有7毫米,当时藏在距外耳道口2厘米的骨部与软骨部相接处,是外耳道狭窄的地方。电池虽已顺利取出,但浩浩耳朵有点充血,需要消炎处理。
教师:电池里面是有毒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很大,小朋友们千万不能把电池放进嘴巴,也不能像浩浩那样放到身体的某个器官里。
6.正确使用干电池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怎么安装电池吗?(幼儿尝试安装电池。)
教师总结:先检查电器和电池接触面是否清洁,必要时用于布擦净,再按电正确极性装入。不要将新旧电池混用,同一种型号但不同种类的电池也不能混用。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提供“我会玩电池宝宝”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操作。
2.发放“变废为宝好办法”记录表,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
活动动评析:
幼儿对周边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喜欢通过手口等去触摸和感知。通过游戏、实物操作和观看光碟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和危害,学习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活动建议;
1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池。
2此活动适合大班孩子以小组形式进行。
安全儿歌:
电池,个头小,作用大。
电筒,遥控器,电玩具,
没它,动不了,响不了。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光透过其他物体时的折射现象。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透明水杯、相同大小玻璃球人手两颗、铅笔人手一支、水。
活动过程:
一、 教师讲述生活趣事“小猫抓鱼”,引发幼儿兴趣。
1、师:小猫想抓鱼缸里的小金鱼,它的小猫爪每次都是对准小金鱼的,可是怎么也抓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并回答
3、教师小结幼儿的答案。
二、教师介绍今天的`实验材料,并操作示范,引发幼儿思考。
1、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小猫抓鱼”的有趣现象,小朋友们肯定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要做的小实验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清水和透明杯,引导幼儿思考:如果将手指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3、幼儿猜测将会出现的现象。
4、教师小结:手指放入水中,会发现手指折弯了,手指在水中的位置跟我们眼中看到的不在同一位置,这是因为光在水中发生了折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光的折射现象吧。
三、教师带领幼儿做铅笔插入水中的实验。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透明水杯里倒入约2/3的清水,放入铅笔。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从杯子的侧面观察水中的铅笔会发现什么现象?
3、教师小结:可以发现水面外地部分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入到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像是被折断一样,这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
四、引导幼儿观察投入到水杯中的玻璃球和水杯外的玻璃球。
1、教师介绍试验方法:将一个玻璃球放到水杯里,并将另一颗玻璃球放在杯子的旁边,幼儿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接着再从杯子的上下左右等不同的方向观察水中的玻璃球。
2、幼儿自由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积极讨论探索。
3、教师小结:从侧面观察水杯中的玻璃球时会显得较大,而水杯旁边的玻璃球为正常的大小。当从上或从下观察水中的玻璃球,将不会出现任何的变化。
科学教案 篇4
重点
太阳活动及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
学生在收集资料基础上资料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收集并关于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资料
教学器材:有关图片、录相
教学课件: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设问:1.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被称为什么天体?
2.行星、卫星自己能发光发热吗?
3.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那颗天体?
4.地球的卫星是那颗天体?
认识太阳的基本情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设问:①你知道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多高?中心温度又可高达多少摄氏度?它为什么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它的能量从哪里来?
②你知道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有多远?
计算:光每秒可走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多少时间?
2.太阳的.大小
活动:通过阅读下列数据,谈谈你对太阳大小的认识
地球直径约12742千米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
地球质量约为5.976×1027千克太阳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太阳表面积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2万倍
地球体积约为1万亿立方千米太阳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中等的恒星。
太阳的表面
活动:观察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照片与大家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用一段话描述一下你对太阳的新感觉。
读图:读“太阳的大气层”图,说出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哪几层?你知道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大气层的哪一层吗?
了解太阳的活动及对人类的影响
录相:太阳活动
设问:1.太阳有哪些主要活动?分别发生在哪一层?
2.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什么?
3.太阳表面真的有黑斑吗?这些黑子到底是什么?
4.发生什么变化时太阳释放的能量十分巨大?
5.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是多少?
计算:哪年开始为太阳活动的第21周?
交流:介绍一下你在收集有关“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时还有哪些收获?
:
层次
主要太阳活动
对人类的影响
光球层
太阳黑子(11年周期、太阳活动的标志)
皮肤癌、白内障等病人数增多
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等现象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设问:我们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吗?你能介绍一下观察太阳的方法吗?
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阅读教材“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教案点评: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播放录相,并调动学生利用络查找、收集、资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求宇宙奥秘的好奇心、求知欲。
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让幼儿知道风、雨、雷、电是自然现象,不必恐惧和害怕。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准备
1.事先让家长带幼儿观察有关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2.录有刮风、下雨、打雷声音的录音带《奇妙的声音》及《电闪雷鸣》录像带。
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听录音《奇妙的声音》。幼儿闭上眼睛,认真听录音,并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看录像,了解刮风、下雨。闪电、打雷是自然现象。
3.幼儿两人一组,分别讨论和分享:刚才看到了什么?喜不喜欢?
4.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在我们的生活里,天气经常变化,有时会刮风,有时会闪电和打雷,有时会下雨,雨后还会有彩虹,有时还会下雪。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不要害怕,要想知道为什么,长大了可以去探索这个奥秘。
建议提供一些有关自然界其他现象的图片,如雾、霜、冰等,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自由观察。
反思
对于雷雨天孩子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关于雷电形成的过程不知道,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我将重点放在雨点的形成上,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护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经验。目标1、2大成效果较好。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最近几天,刮起了大风,孩子们在风中尽情地欢笑,并做着各种摇摇晃晃的动作。在风中,有的孩子在说:“大风要把我吹走了。”有的在说“我要被风吹倒了。” 有观察仔细的孩子说:“红旗也让风吹起来了!”……孩子们在运用自己的感觉系统进行探索,由此可见孩子们对风有了探索的兴趣,他们有了解风的.需要。作为教师,我及时捕捉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与家长共同创设环境,共同与孩子进行了探究活动。本次活动是在幼儿自发形成主题后最后阶段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感知风的存在,并能尝试用简单、完整的语句表述自己的发现,从而了解多渠道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 在探索活动中感知风的存在,体验探索的快乐。
2、 愿意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1、各种物品。
2、活动前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风会把什么东西吹起来。
3、一次成像照相机、多媒体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观察材料。最近,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和风爷爷做游戏的材料,看看有些什么?(结合色彩、数字)
2、 导入活动:这些材料宝宝现在都静静地躺在筐里,我们带着这些材料宝宝和风爷爷去做游戏好吗?
二、探索
1、和风爷爷做游戏的时候,看看风爷爷会把什么东西吹起来?看到了,再和你的好朋友去试一试,风爷爷是不是会把它吹起来。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注意点:
(1)观察幼儿参与探索的情况。
(2)及时发现孩子使用不同材料与风爷爷做游戏的效果,并用一次成像照相机拍摄下来,为交流分享提供材料。
三、结合活动照片进行交流分享,再次感受探索活动的快乐。
过渡语:和风爷爷做游戏高兴吗?刚才,戚老师把你们带材料宝宝和风爷爷做游戏的事情都拍了照片,想看吗?
(一)结合照片,进行交流分享。
引导问题:
1、 看看这是谁呀?
2、 ***在和风爷爷玩什么游戏呢?
3、 请照片上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活动。
(二)幼儿自由交流。
引导语:跟边上的好朋友说说你在游戏中的开心事好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20
科学教案12-20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21
科学教案12-21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19
科学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