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烧云》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火烧云》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火烧云》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默写的词语,这位同学是个马大哈!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
1、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
师:你们这些小老师们谁来帮帮他?
2、指名到前面来修改。
(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了词语的写法。)
3、齐读。
二、复习第一段。
1、回忆第一段讲了什么?(板书:上来了)
2、齐读。
三、教学第二段。
过渡:火烧上来了,地面上的一切都变了,真神奇呀!那火烧云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板书:变化)
1、默读第二段。
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
(板书:颜色形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听录音。(观察图片)
(2)听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多快)
(3)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指名圈出)
出示: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__________ __________
茄子紫__________ __________
(讲练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4)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一会儿一会儿)
(5)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换呢?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而用烧呢?(烧写出了动态,表示了颜色,点明了课题。)
(让学生反复推敲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精确的语言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6)指导朗读(喜悦语气)
3、教学第35自然段。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1)指名读
思考:这3年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那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呢?(板书:狗、马、狮子)
(2)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a、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
b、马是怎样变化,又是如何消失的?
(3)自学第4、5自然段。
(4)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处设计让学生自学,与老师共同交流,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5)听录音,小结。
谁能用《黄山奇松》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的状变化?(板书:千姿百态)
(回忆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指导背诵
师:火烧云真是太美了,读了课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美的景观你们愿意背诵下来吗?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景色背诵下来吧!
(此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背,变教师要求的被动为学生自己选择的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学生选择背诵。
(2)指名背。
五、作业
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作业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板书:
上来了
颜色 多 快
火烧云 变化
形状 千姿百态 快
下来了
评:
(板书设计简单易懂,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
(本课的教案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
《火烧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他们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兴趣。并学习观察的方法。
2、学习动静结合的方法,学写事物的动态和静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区分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
教学准备:
CAI课件(火烧云的录像、重点段句的文字)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火烧云》。大家把书打开翻到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明确什么是火烧云
1 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 全班齐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天空。。。。。。着了火似的”)
(1)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2)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a避免重复·b点题·c与后文照应·d写出火烧云动感)
(3) 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
3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二)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火烧云的.
1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 全班交流。
(1颜色·2形状)
过渡: 课文第几自然段描写了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三 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点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1)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 用“——”和“ ”标出作者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和词。
(3)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派代表发言的形式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一会儿。。。。。。一会儿。。。。。。”)
(a 五颜六色 b 变幻无常。在“一会儿”和颜色词下面标注)
4 从火烧云颜色一多一快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火烧云美,大家说得也美。正因为作者运用了具体而形象的表示色彩的词,在读者面前构成了一幅美妙奇异的晚霞图。
5 观看录像,感受作者的观察仔细,用词丰富。(课件出示“火烧云颜色变化”录像。)
6 感情朗读。突出变化多、变化快。(自由练读——点生读——全班齐读)
7 仿说练习
(1)仿说词练习
(课件依次出示“红通通”、“半紫半黄”、“葡萄灰”等形式的颜色词说其他颜色词。)
(2)仿说段的练习
用上你们刚说的词,运用作者的'写法说说我们这里的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自由练说——点生上台说)
(二) 引导学生学法。(课件依次出现“1、读段,整体感知·2、讨论,理解特点·3、精 读, 体会写法,·4品读,感受美景)
(三) 自学第四、五、六自然段
1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何特点?2、用“——”和“”标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或词。3、你喜欢哪种形状的火烧云?为什么?
2 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全班交流。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来说。)
(学生说一个形状时,课件相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感情朗读。)
: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动静结合的写法,生动逼真、形象化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写法。
(1) 进行四、五、六自然段的引读练习
(2) 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按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来组段。
(课件出示“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
5 仿说段的练习
(1) 学生边想像边自由练说火烧云的形状。
(2) 点生上台说。
四、 感情朗读,课文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六自然段。
2 学会观察,注重写法,积累词汇,把语文学好,把文章写好。
板书设计
颜色 变化多
火烧云
形状 变化快
作者: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万英
《火烧云》教案 篇3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课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积累材料”,以尝试教学法的原理为指导,运用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读、学生的议等,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具体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精心设计,重视预习。
为了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章可循,有事可做,在提示预习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预习思考题:1、课文中哪些地方讲霞光,哪些地方讲火烧云?2、火烧云的.颜色有哪些变化?3、火烧云的形状有哪些变化?
第二阶段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火烧云》。(板书课题)
2、提问学生:什么叫“火烧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注意不能一概照搬,应添加一定的词语,使回答更加完整。
3、火烧云还有其他名字吗?通过回答,让学生知道火烧云又叫朝霞、晚霞、彩霞、云霞,并引导学生搞清什么叫朝霞,什么叫晚霞?
4、我们知道,清晨的火烧云叫朝霞,傍晚的火烧云叫晚霞,那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晚饭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来理解。)
5、默读思考: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霞光、颜色、形状)
第三阶段 抓住特点,精读课文。
1、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火烧云的霞光、颜色、形状三个方面。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霞光的?
2、让学生分组讨论后,用一个字来概括霞光的特点。
3、我们知道“变”是火烧云的特点。大家默读课文3——6自然段,然后进行讨论,看火烧云的“变”又有什么特点?(变化多、变化快)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通过分组讨论,说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哪些地方写了变化快?并试着用一个词来概括?
5、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多,而且很快。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师小结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方法,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6、既然我们知道了怎样学习,课文4——6自然段的结构和第三自然段差不多,就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学习4——6自然段。
7、学习反馈,指名回答: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呢?(千姿百态)
8、指导朗读3——6自然段。注意语速、轻重,突出火烧云变化快的特点和作者那惊喜与惋惜的心情。
9、用词练习:以“天空中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一句为例,让学生讨论:句中的“烧”换成“红”行吗?既然行,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呢?
10、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课文,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d 有效的预习,不但能为学生理解课文扫除障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极好方法。
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题。
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用谈话法切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渴望知道知道答案的心理。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养成推敲字词的习惯。
总评:
对本文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贯穿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思、互相讨论、大胆尝试。通过教学,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火烧云》教案 篇4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课文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二是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积累好词佳句。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教学建议
1.本课讲到的各种云的颜色很多,课前要求学生在早晨或傍晚,最好是有朝霞或晚霞时,观察云彩的各种颜色和变化,或者收集有关云彩的图片和描写云彩的好词佳句。
2.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读准翘舌音:烧、寿、镇;后鼻音:盈、恍、猛等。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通过或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3.再读课文,可以是自己读,也可以是小组同学一起读,读后思考讨论:课文哪些部分是讲霞光的,哪些部分是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来读一读,初步了解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状。
4.本课描写火烧云色彩、形状变化的语句,用词十分准确,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体会意思。例如: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极多说明火烧云的多种颜色,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
(2)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把火烧云想象成了动物,突出了火烧云变化的有趣。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表明了火烧云形状在不断地、快速地变化着,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的特点。
5.作者是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的。教学时,可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去品味霞光、火烧云的好看有趣。然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也喜欢自己选择的部分。还可以说自己观察到的或展示根据课文的描写自己画的火烧云,进一步丰富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6.加强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1)课文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趣。朗读时,可让学生抓住生动准确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火烧云变化莫测的有趣景象,把火烧云变化之快,形状之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指导背诵,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2~6自然段要了解记叙的顺序:先写颜色的变化,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重点词语来练习背;再写形状的变化,先是变成马,接着写马的样子、变化;再变成狗,狮子让学生按着这样的顺序来练习背诵。
7.积累运用。通过朗读、观察,在对本课内容了解并能背诵的基础上,摘抄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让学生交流,互相说说摘抄了哪些句子,为什么认为这些句子是最美的。加深理解和体会。
8.识字写字。本课生字比较多,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识记字形,练习把字写好。对学生较难写好的字,如盈、蹲、揉、喂、跪等要作适当指导。盈字提醒学生,在字中的位置和大小;蹲、揉、喂、跪均是左窄右宽的字,要指导写好右半部分。
9.鼓励学生课后多读有关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收集资料图片,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火烧云》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
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
静、必须、揉眼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引入新课
借助挂图,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反馈。
3、理清文章的条理思路。
4、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
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四、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后,与同学交流。
2、师生互解疑难。
3、指导朗读、背诵。
五、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六、作业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述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
2、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
3、火烧云下去时有什么特点。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部分。
(1)、自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云
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积累运用,指导朗读。
(3)、读中感悟。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
(1)、自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
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2)、佳句欣赏。
(3)、指导朗读。
(4)、积累运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学生出示自己画的、收集到的火烧云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
课后摘抄好词佳句。
【《火烧云》教案】相关文章:
火烧云教案02-17
《火烧云》教案02-08
《火烧云》教案05-18
火烧云教案11-09
《火烧云》的教案02-25
教案 《火烧云》03-17
火烧云的教案03-02
火烧云教案范文08-18
(热)《火烧云》教案11-07
《火烧云》教案范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