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教案

时间:2023-02-18 12:33:16 教案 我要投稿

端午节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教案合集15篇

端午节教案1

  活动目的:

  1、 缅怀先人,认识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团结合作,弘扬民族文化。

  2、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懂得我们小学生如何爱学校爱班级。

  3、 学习文明礼仪,争当文明之星。

  活动过程:

  一、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1、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我们通常叫做“过年”。你知道为什么叫“过年”吗?“年”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 ——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放鞭炮的习俗。

  春节还有哪些习俗?过年我们还要做什么呢?贴春联、拜年、打扫卫生

  2、元宵节

  春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节又名“灯节”或“灯夕”,是民间多彩多姿的节日,自此以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故有“小过年”之称。除了吃元宵,元宵节还有“挂灯笼、猜灯谜”的风俗习惯。

  3、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这一天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人们常常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圆圆的月饼,出门在外的人也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享受团圆的幸福快乐。

  4、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做敬老节。在这一天,我们敬老、爱老,为爷爷奶奶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重阳节还有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的风俗习惯。

  5、节日、风俗连线

  二、我们的端午节

  1、端午节知多少?

  (1)端午节是哪一天?

  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还叫做什么?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等。

  (3)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屈原是我国的大诗人,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当时,他很受国王的'喜欢,后来被坏人陷害,国王渐渐地疏远了他。屈原的爱国之情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最终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4)我们都知道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公公,那你知道哪几个风俗习惯与纪念屈原有关?a.赛龙舟: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视频观看赛龙舟,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b.吃粽子: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你会包粽子吗?图片解说包粽子的过程。)

  (5)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你还知道端午节我们还要做什么?

  吃雄黄酒、挂艾叶悬菖蒲、佩香囊

  2、欣赏 诗朗诵《五月五 过端午》

  3、过渡: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爱国家爱百姓。那么,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班级。

  三、爱校爱班级

  1、说一说:爱校爱班级,我们可以具体怎么做?

  好好学习、讲礼貌、爱劳动、文明休息

  2、读读儿歌

  上学歌、上课歌、下课歌、午餐歌、劳动歌

  3、我来评一评:

  看照片,说说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判断题,说说他们做得对不对?

  四、总结

  小朋友们,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灿烂的传统文化。平时,我们可以做做有心人,多看看课外书,多向爸爸妈妈学习,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爱学校、爱班级的好孩子!

端午节教案2

  设计意图: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活动时间:

  20xx年6月19日上午9点

  活动地点:

  大一班活动室

  活动对象:

  大一班全体师生

  活动一《语言》:

  屈原的故事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师: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活动二《美术》:

  《美丽的龙舟》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撕、剪、贴等多种方式和同伴共同装饰美丽的'龙舟。

  2、乐意和同伴共同协商,分工装饰龙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赛龙舟的照片、绘画手工工具等。

  活动过程:

  1、观察端午节龙舟比赛的照片,回忆龙舟的外形特征,激发装饰龙舟的兴趣。 师:你看到的龙舟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

  2、观察龙舟,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激发合作装饰的兴趣。

  师:①龙舟上缺少什么?怎样才能把龙舟装饰得漂亮呢?

  ②你准备装饰龙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分组协商、分工装饰龙舟。

  (观察幼儿合作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4、举办“美丽的龙舟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有益的学习经验: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敬重屈原。

  2. 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活动。

  2.准备:

  有关端午节的录像片断:赛龙舟、吃粽子。实物粽子一串。

  活动与指导:

  1.出示一串粽子,寻问幼儿这是什么吃食?你吃过吗?是什么节日吃的?要过什么节了?引起幼儿渴望了解的兴趣。

  2.老师讲粽子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3.请幼儿观看录像片断:包粽子、划龙舟、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幼儿品尝粽子。

端午节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一、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师:什么节日要吃团圆饭放鞭炮呢?那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

  (3)师:什么节日要放风筝扫墓?还有最后一张图片这是什么节日要吃的东西?今天我们就要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4)师:看来我们中二班的孩子是真的长大了,这么难的问题都没有难倒大家。

  二、基本部分

  (一):1、师:端午节当天要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二):1、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新疆是很少见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简短的视屏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2师:现在我请所有的小朋友站起来跟我一起站起来尝试一下划龙舟做动作我今天还带了五个可以划龙舟的玩具我需要两组孩子和我一起玩其他的小朋友当观众帮我们加油

  3、师:进行划龙舟游戏没有玩到的孩子下午我们出去作游戏的时候玩

  (三):1、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他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

  2、观看图片

  三、结束部分

  1、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感受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片,在动画片里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端午节。

  2、师:你记住了吗?请男孩子慢慢的划着龙舟去上卫生间吧

  四、活动延伸

  1、手工课可以进行包粽子的活动

  2、环境创设上进行端午节的布置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端午节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端午节教案5

  活动目标: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对过端午有一定印象。

  课件准备:

  《端午节》动画视频;“端午习俗”组图;《过端午》儿歌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播放动画视频《端午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你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和谁有关?

  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出示组图“端午习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绳、彩蛋等实物)

  ——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家过端午还有什么其他习俗吗?

  ——图片上的习俗你知道哪些?说说看是什么。

  小结: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绳、挂彩蛋。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过端午》,带领幼儿诵读儿歌。

  ——我们把端午节的一些习俗编成了一首儿歌,来听听看吧。

  ——跟着老师念一念。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生活区,投放粽叶、糯米、馅料、绳子等,组织幼儿亲手包粽子。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彩蛋,组织幼儿画彩蛋。

  日常活动

  制作简单的报纸圈,组织幼儿到操场上模仿划龙舟的动作,分组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端午节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端午习俗。

  附【儿歌】

  过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端午节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

  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

  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二、基本部分(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

  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

  做五彩绳。

端午节教案7

  (一)主题来源: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活动。其主要内容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撞蛋、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饮用雄黄酒等。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参与端午节的一些庆祝活动。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们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能对传统节日感兴趣,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端午节赛龙舟活动的氛围,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3.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二、活动方案设计

  (一)环境创设

  1.更新区角内容,创设与端午节有关的区域活动。

  2.增加有关端午节气氛的环境布置。

  3.创设主题为《欢天喜地庆端午》的主题墙。

  (二)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陪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的端午节活动。

  (三)活动涉及领域

  语言:儿歌《端午节》

  社会:《端午节的由来》

  科学:《好吃的粽子》

  美术:手工《端午香袋》

  健康:竞赛游戏《赛龙舟》

  (四)具体活动安排

  1.6月14日 社会《端午节的由来》

  2.6月15日 儿歌《端午到》

  3.6月18日 手工《端午香袋》

  4.6月19日 科学《好吃的粽子》

  5.6月20日 竞赛游戏《赛龙舟》

端午节教案8

  课前准备

  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一节传统校本课。 好,在学习之前,我给大家提几个小要求。1我们以座位为标准自觉分为一个小组,小组内各成员要相互帮助。2课堂上当需要讨论时,小组讨论要轻轻地小声进行,全班讨论时,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要坐好举手示意老师,别人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其他同学要坐直身板,认真倾听。

  导入新课

  看来大家准备好了,上课。

  同学们,咱们国家历史悠久,有很多传统节日,大家都知道哪些传统节日?那么咱们刚刚度过了哪一个传统节日?那么咱们就来讨论一下接下来的两个问题:1 .好,谁能帮我当当小老师,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我们更多的人认为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 .你们家是怎样过的端午节。老师:同学们的端午节过的真是丰富多彩。老师,也想与同学们共同回顾一下传统的端午节是如何度过的,让我们原汁原味的过一个端午节好不好?

  讲授新课

  大家闭上眼睛,时光大门即将打开,我们回到了20xx年的五月端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对,现在是7:30.大家先猜一猜老师早上起床后先做了什么?大家看,这是什么?有没有同学今天佩戴了五素?五素也叫

  五色线也叫长命缕。家里的老人也叫五锁。(五素)好看吗?好干什么?想学吗,只要同学们这节课认真学,那么老师就交给大家,好吗?

  接着老师请这位同学为我们继续打开时光大门,老师掐指一算,觉得一个重头戏即将登场,大家看看是什么?对包粽子。同学们有没有会包粽子的?你是跟谁学的包粽子?老师这里有个视频大家一起跟着视频学一下包粽子。视频播放完了,相信大家已经跃跃欲试啦。明年端午节,我们一起包粽子好不好?老师继续打开时光之门。

  大家看,这是什么?有没有同学认识?艾蒿。这是把艾蒿绑在哪里?为什么要绑在门上。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在给大家准备的材料包里也准备了艾蒿。大家打开材料包,看一看,闻一闻。艾蒿是不是有一股天然的清香。我在这里还想问问同学们,有没有同学采采过艾蒿?在哪里采的?大家都知道艾蒿都有哪些作用?古代人就知道艾蒿有很多用处,我们现在人还用不用艾蒿?对,这位同学说的艾灸条,就是图片上的这种,就是艾蒿的叶子阴干后三年后,捻成条。用于人们日常的保健,大家看大屏幕上的第二幅图,这就是中医艾灸。老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就是将艾条点燃,薰烤身体穴位或某一部位,用来以疏通经络,达到艾灸养生祛病法、治病、中医艾灸养生的效用。艾蒿是不是个大宝贝啊。那么明年让你的父母带着你在端午节的的时候一起去采艾蒿,并给他们讲讲艾蒿的好处。好不好?

  那老师继续开门。12:00,是不是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来看看我们中午包的粽子煮熟了没有?好,让我们一起吃粽子啦。 吃什么口味的? 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吃完了。 时间到了下午的2;30,

  看看这是在干什么? 视频里各位选手你争我赶,真是热闹。老师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划龙舟?学生

  那么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人们每年还要纪念屈原? 对,因为屈原对祖国忠诚,受人民爱戴。同学们我们要不要做屈原这样的人啊。只有热爱祖国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颗爱国之心。 让我们一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 一起开启下一扇门,下午六点,是不是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啦。我们一起来看看端午节的晚宴上我们吃点什么?吃五毒饼。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五毒都指得什么 ?我们吃五毒饼是为了什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的时光之旅即将结束。时光大门关闭。请睁眼。大家看这是什么?对,五素,大家还记得不记得,老师之前卖过一个小关子,老师说过同学们表现的好,就教大家制作五素。老师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积极认真的状态来学习。请看大屏幕 1 2 好,我们先看一下大屏幕,老师给简单的讲解一下。1 2 3 4 好,请打开材料包,取出材料。老师给大家7分钟时间。咱们分小组完成。同学们都完成了吧。那就到了展示的时间啦,小模特们,准备好了吗?带上你们的微笑,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尽情展示吧!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结

  同学们,伴随着儿歌,让我们结束这节课吧。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同学们跟下面的老师说声再见。学生挥手再见

端午节教案9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

  活动过程:

  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3)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

  (2)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的各种习俗。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

  (4)梳理提升经验。

  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端午节教案10

  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二:绘画“端午节”

  一、活动要求: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三、活动过程:

  回忆端午节。

  提问:端午节你过得快乐吗?

  你觉得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儿讨论并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将端午节时印象最深或最快乐的事画下来。

  作品评析及展览。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

  四、自由活动

  活动反馈:

  幼儿对于端午节的生活经验还是有的,但有的幼儿经验较丰富,有的幼儿这方面经验较少,例如,白塘镇前两天举行了赛龙舟活动,刘晓舟、吴德鹏等幼儿也参观了赛龙舟,请他们来讲述自己的见闻,他们讲得有声有色,其他的幼儿也听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利用同伴资源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好方法,他们往往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语言又浅显易懂。

  活动三:美丽的龙舟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三.户外体育活动:

  见周计划。

  活动反思: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端午节教案11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

  小朋友:“什么节日?”

  教师:“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

  (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三、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活动结束!

端午节教案12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

  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课程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世界,他会用自己独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新课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同样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的这种的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例,学生通过对“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语句的感悟,从而也使学生受到爱国的情感教育。达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端午节教案13

  活动目标: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活动准备: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数学区:投放画

  活动目标: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活动准备: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数学区:投放画好的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明天我们就要过节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回答)

  老师:老师告诉你们吧!明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大家就要吃咸蛋吃粽子还可以去观看划龙舟的比赛,老师小的时候就会去观看这样的'比赛哦。你们看过划龙舟吗?

  (幼儿回答)

  老师: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一些图片,看看是怎么样划龙船。

  (播放图片)

  老师:好的,看完了图片现在我们回到这节课的主题吧,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是跟船有关系哦,老师在各个区角都准备了一些材料。

  在阅读区放了一些图片,小朋友们可以一起看一看,说一说你们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乘过哪些船?

  手工区的小朋友可以给小船涂上颜色或者来制作小船,制作好了小船老师帮你们写好名字在我们的墙上进行展示,所以请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做,好吗?

  数学区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点卡来买卖小船,或者给小兔子分一分小船,一定要数清楚数量哦!

  (常规提醒)

  老师:好的,那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觉的使用进区卡,不要争抢,在自己的区角要耐心的跟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不要闹哄哄的。

  (幼儿自选区角,老师适时指导。)

  三、活动结束。

  收拾操作材料,展示个别效果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课后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供幼儿和家长继续欣赏。

端午节教案1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癿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癿风俗和来历。

  2、引导幼儿学习简单地包粽子(折纸),并迚行线描装饰。

  3、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粽子飘香》、《屈原癿故事》癿欣赏课件,长条状癿纸条不幼儿人数相等,彩带、油性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明天我们因为什么节日放假呢?(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癿粽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粽子癿形状真有趣!有三角形癿、有四角形癿、有长条形癿等等,并且有多种口味癿,有肉粽、有豆沙粽、有红枣粽等等。

  二、故事欣赏。

  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1、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2、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饮雄黄酒、赛龙舟、佩香囊、戴五彩线等等)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为了表示我们对屈原敬佩不缅怀乊情,让我们也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丌好? ——教师示范讲解:

  1、先将纸条一端折成一个三角形;

  2、顺着三角形癿一边正反来回折,将整张纸条折成连续癿多个三角形;

  3、打开三角形;

  4、在纸条癿起端,顺着折缝拢成一个立体癿形状,似锥形;

  5、顺着纸条上癿缝往上卷绕,将纸条末端揑入缝中;

  6、用油性笔迚行线描装饰;

  7、用彩带捆绑装饰。

  四、幼儿制作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端午节教案15

  执教者:

  班级:

  时间:

  课 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并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2、以鸭蛋为造型对象进行装饰表现的技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利用鸭蛋为表现对象,学习在鸭蛋上作画的技巧。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与习俗的资料、准备绘画工具,鸡蛋。

  2、教师:准备相关信息资源。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导入。

  二、 导入:

  师:同学们,再过不久,端午节就要到了。你家以前是怎么过端午节的?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答:(吃粽子,在门口挂艾草,吃鸭蛋等等)我们、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都在每年的这一天庆祝传统节日。

  三、交流资料,认识端午:

  1、介绍端午节

  播放FLASH《端午节的由来》

  师: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以各种活动来庆祝节日,谁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生答师补充

  师:端午节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楚国被秦国打败后,屈原悲愤投江了,这天正是五月初五,爱他的人们怕鱼虾吃掉他的尸体,就包了很多粽子投到江里去喂饱鱼虾,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以吃粽子的方式来怀恋他呢!

  2、 端午节的风俗:

  师问:据你所知,中国民间还有哪些端午风俗?

  生答: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吃咸蛋。 ①谁来说说划龙舟习俗的由来?

  欣赏各种龙舟比赛的图片,介绍龙舟比赛活动总结民族精神(课件欣赏)

  师:原来人们划上龙舟是为了去打捞屈原的尸体,渐渐地就变成了现在端午节上的民间活动啦,看龙舟就是把船做成了巨龙的模样……它也体现了咱们民族的精神就是团结协作、奋勇拼搏!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看还把老外也吸引来啦!

  ②介绍粽子的来历和种类?(课件欣赏)

  师:古时候,粽子叫角黍,它的原料主要包括尖角和黍料,味道比较单一,现在的粽子种类可丰富拉,有枣泥、豆沙、咸肉……味道有甜有咸可好吃啦!老师的粽子还没煮好,让我们先来一饱眼福吧!

  ③欣赏香包图片,介绍挂香包习俗

  师:香包的外观都很小巧别致,一般还要配上五彩丝线,挂在身上非常漂亮!香包里装着药材,据说可以去疫祈福,所以大人们都会在端午节这天为孩子们系上一个漂亮的香包!赠送香包,借节日表达祝福。

  ④挂艾草饮雄黄(课件欣赏挂艾草饮雄黄)

  师:端午节正好是在天气变暖的五月,很多害虫病菌都跑出来了,所以人们会采取很多预防措施。什么措施呢?

  生答师补充

  师:比如人们会在房上挂艾草或菖蒲,据说这些药草能驱逐蚊虫,预防病菌。听说雄黄有去百毒的功效,所以人们会在节日这天喝些雄黄酒或把雄黄涂抹在额头或肚子上以消毒驱邪。

  ⑤画彩蛋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江苏地区过端午节的习俗――挂彩蛋

  师:咱们江苏一带也有很多端午节的风俗呢,咱们江苏地区到端午节还要以挂彩蛋的'形式来庆祝节日呢!

  2、 出示鸭蛋资料,引出彩蛋

  师:不要小看我们的鸭蛋,它们不仅仅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还能变成好看的装饰品呢!(欣赏一组彩蛋装饰)今天我们也来画一个彩蛋来庆祝端午节吧。

  3、欣赏彩蛋的图片

  师:我们先来想想可以在鸭蛋上画哪些东西,老师已经总结了几块,可以是点线面的装饰,可以是小动物,可以是水果自然,也可以是植物等等, (1)画出重要的点

  (2)添加细节线条

  (3)涂上漂亮颜色

  4、让学生思考自己想画的内容并互相讨论(四人一组设计鸭蛋外衣)

  四、学生画彩蛋,(播放有节日气息的背景音乐)师巡回辅导并提示在鸭蛋上作

  画的注意事项:

  (1) 将鸭蛋固定在透明胶带的圈内以便操作。

  (2) 涂过颜色的地方要小心避让,否则容易将颜色蹭掉。

  五.展示评价

  1、欣赏学生的作品,老师做简单评述

  2、传授学生一些简单包装的方法,使彩蛋更具生活情趣

  六.艺术彩蛋欣赏

  1、介绍中国彩蛋制作作品。(课件欣赏)

  2、西方复活节彩蛋的介绍

  师:除了我们有彩蛋艺术,西方也有一个和彩蛋有关的节日,就是复活节,这个是为了庆祝基督诞生的节日,(课件欣赏)

  ?拓展总结

  1、讲述一则韩国将粽子作为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遗产保护的消息。

  师: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是非常重视的,老师不禁想起一则消息,就是20xx年韩国将粽子作为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遗产保护,大家说我们能不能答应他们?当然不能,因为粽子也好端午节也好,它们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怎么能被其他国家给抢走呢,老师相信他们的申请是不会成功的!

《端午节教案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端午节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端午节教案07-08

端午节教案11-23

端午节的教案02-18

《端午节》教案02-05

大班端午节教案03-18

端午节教案【荐】06-17

【精】端午节教案06-17

端午节教案【推荐】06-17

端午节教案【热】06-12

端午节教案中班06-02

端午节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教案合集15篇

端午节教案1

  活动目的:

  1、 缅怀先人,认识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团结合作,弘扬民族文化。

  2、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懂得我们小学生如何爱学校爱班级。

  3、 学习文明礼仪,争当文明之星。

  活动过程:

  一、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1、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我们通常叫做“过年”。你知道为什么叫“过年”吗?“年”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 ——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放鞭炮的习俗。

  春节还有哪些习俗?过年我们还要做什么呢?贴春联、拜年、打扫卫生

  2、元宵节

  春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节又名“灯节”或“灯夕”,是民间多彩多姿的节日,自此以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故有“小过年”之称。除了吃元宵,元宵节还有“挂灯笼、猜灯谜”的风俗习惯。

  3、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这一天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人们常常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圆圆的月饼,出门在外的人也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享受团圆的幸福快乐。

  4、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做敬老节。在这一天,我们敬老、爱老,为爷爷奶奶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重阳节还有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的风俗习惯。

  5、节日、风俗连线

  二、我们的端午节

  1、端午节知多少?

  (1)端午节是哪一天?

  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还叫做什么?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等。

  (3)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屈原是我国的大诗人,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当时,他很受国王的'喜欢,后来被坏人陷害,国王渐渐地疏远了他。屈原的爱国之情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最终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4)我们都知道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公公,那你知道哪几个风俗习惯与纪念屈原有关?a.赛龙舟: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视频观看赛龙舟,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b.吃粽子: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你会包粽子吗?图片解说包粽子的过程。)

  (5)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你还知道端午节我们还要做什么?

  吃雄黄酒、挂艾叶悬菖蒲、佩香囊

  2、欣赏 诗朗诵《五月五 过端午》

  3、过渡: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爱国家爱百姓。那么,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班级。

  三、爱校爱班级

  1、说一说:爱校爱班级,我们可以具体怎么做?

  好好学习、讲礼貌、爱劳动、文明休息

  2、读读儿歌

  上学歌、上课歌、下课歌、午餐歌、劳动歌

  3、我来评一评:

  看照片,说说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判断题,说说他们做得对不对?

  四、总结

  小朋友们,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灿烂的传统文化。平时,我们可以做做有心人,多看看课外书,多向爸爸妈妈学习,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爱学校、爱班级的好孩子!

端午节教案2

  设计意图: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活动时间:

  20xx年6月19日上午9点

  活动地点:

  大一班活动室

  活动对象:

  大一班全体师生

  活动一《语言》:

  屈原的故事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师: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活动二《美术》:

  《美丽的龙舟》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撕、剪、贴等多种方式和同伴共同装饰美丽的'龙舟。

  2、乐意和同伴共同协商,分工装饰龙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赛龙舟的照片、绘画手工工具等。

  活动过程:

  1、观察端午节龙舟比赛的照片,回忆龙舟的外形特征,激发装饰龙舟的兴趣。 师:你看到的龙舟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

  2、观察龙舟,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激发合作装饰的兴趣。

  师:①龙舟上缺少什么?怎样才能把龙舟装饰得漂亮呢?

  ②你准备装饰龙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分组协商、分工装饰龙舟。

  (观察幼儿合作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4、举办“美丽的龙舟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有益的学习经验: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敬重屈原。

  2. 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活动。

  2.准备:

  有关端午节的录像片断:赛龙舟、吃粽子。实物粽子一串。

  活动与指导:

  1.出示一串粽子,寻问幼儿这是什么吃食?你吃过吗?是什么节日吃的?要过什么节了?引起幼儿渴望了解的兴趣。

  2.老师讲粽子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3.请幼儿观看录像片断:包粽子、划龙舟、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幼儿品尝粽子。

端午节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一、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师:什么节日要吃团圆饭放鞭炮呢?那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

  (3)师:什么节日要放风筝扫墓?还有最后一张图片这是什么节日要吃的东西?今天我们就要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4)师:看来我们中二班的孩子是真的长大了,这么难的问题都没有难倒大家。

  二、基本部分

  (一):1、师:端午节当天要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二):1、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新疆是很少见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简短的视屏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2师:现在我请所有的小朋友站起来跟我一起站起来尝试一下划龙舟做动作我今天还带了五个可以划龙舟的玩具我需要两组孩子和我一起玩其他的小朋友当观众帮我们加油

  3、师:进行划龙舟游戏没有玩到的孩子下午我们出去作游戏的时候玩

  (三):1、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他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

  2、观看图片

  三、结束部分

  1、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感受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片,在动画片里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端午节。

  2、师:你记住了吗?请男孩子慢慢的划着龙舟去上卫生间吧

  四、活动延伸

  1、手工课可以进行包粽子的活动

  2、环境创设上进行端午节的布置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端午节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端午节教案5

  活动目标: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对过端午有一定印象。

  课件准备:

  《端午节》动画视频;“端午习俗”组图;《过端午》儿歌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播放动画视频《端午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你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和谁有关?

  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出示组图“端午习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绳、彩蛋等实物)

  ——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家过端午还有什么其他习俗吗?

  ——图片上的习俗你知道哪些?说说看是什么。

  小结: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绳、挂彩蛋。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过端午》,带领幼儿诵读儿歌。

  ——我们把端午节的一些习俗编成了一首儿歌,来听听看吧。

  ——跟着老师念一念。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生活区,投放粽叶、糯米、馅料、绳子等,组织幼儿亲手包粽子。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彩蛋,组织幼儿画彩蛋。

  日常活动

  制作简单的报纸圈,组织幼儿到操场上模仿划龙舟的动作,分组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端午节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端午习俗。

  附【儿歌】

  过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端午节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

  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

  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二、基本部分(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

  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

  做五彩绳。

端午节教案7

  (一)主题来源: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活动。其主要内容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撞蛋、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饮用雄黄酒等。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参与端午节的一些庆祝活动。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们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能对传统节日感兴趣,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端午节赛龙舟活动的氛围,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3.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二、活动方案设计

  (一)环境创设

  1.更新区角内容,创设与端午节有关的区域活动。

  2.增加有关端午节气氛的环境布置。

  3.创设主题为《欢天喜地庆端午》的主题墙。

  (二)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陪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的端午节活动。

  (三)活动涉及领域

  语言:儿歌《端午节》

  社会:《端午节的由来》

  科学:《好吃的粽子》

  美术:手工《端午香袋》

  健康:竞赛游戏《赛龙舟》

  (四)具体活动安排

  1.6月14日 社会《端午节的由来》

  2.6月15日 儿歌《端午到》

  3.6月18日 手工《端午香袋》

  4.6月19日 科学《好吃的粽子》

  5.6月20日 竞赛游戏《赛龙舟》

端午节教案8

  课前准备

  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一节传统校本课。 好,在学习之前,我给大家提几个小要求。1我们以座位为标准自觉分为一个小组,小组内各成员要相互帮助。2课堂上当需要讨论时,小组讨论要轻轻地小声进行,全班讨论时,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要坐好举手示意老师,别人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其他同学要坐直身板,认真倾听。

  导入新课

  看来大家准备好了,上课。

  同学们,咱们国家历史悠久,有很多传统节日,大家都知道哪些传统节日?那么咱们刚刚度过了哪一个传统节日?那么咱们就来讨论一下接下来的两个问题:1 .好,谁能帮我当当小老师,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我们更多的人认为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 .你们家是怎样过的端午节。老师:同学们的端午节过的真是丰富多彩。老师,也想与同学们共同回顾一下传统的端午节是如何度过的,让我们原汁原味的过一个端午节好不好?

  讲授新课

  大家闭上眼睛,时光大门即将打开,我们回到了20xx年的五月端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对,现在是7:30.大家先猜一猜老师早上起床后先做了什么?大家看,这是什么?有没有同学今天佩戴了五素?五素也叫

  五色线也叫长命缕。家里的老人也叫五锁。(五素)好看吗?好干什么?想学吗,只要同学们这节课认真学,那么老师就交给大家,好吗?

  接着老师请这位同学为我们继续打开时光大门,老师掐指一算,觉得一个重头戏即将登场,大家看看是什么?对包粽子。同学们有没有会包粽子的?你是跟谁学的包粽子?老师这里有个视频大家一起跟着视频学一下包粽子。视频播放完了,相信大家已经跃跃欲试啦。明年端午节,我们一起包粽子好不好?老师继续打开时光之门。

  大家看,这是什么?有没有同学认识?艾蒿。这是把艾蒿绑在哪里?为什么要绑在门上。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在给大家准备的材料包里也准备了艾蒿。大家打开材料包,看一看,闻一闻。艾蒿是不是有一股天然的清香。我在这里还想问问同学们,有没有同学采采过艾蒿?在哪里采的?大家都知道艾蒿都有哪些作用?古代人就知道艾蒿有很多用处,我们现在人还用不用艾蒿?对,这位同学说的艾灸条,就是图片上的这种,就是艾蒿的叶子阴干后三年后,捻成条。用于人们日常的保健,大家看大屏幕上的第二幅图,这就是中医艾灸。老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就是将艾条点燃,薰烤身体穴位或某一部位,用来以疏通经络,达到艾灸养生祛病法、治病、中医艾灸养生的效用。艾蒿是不是个大宝贝啊。那么明年让你的父母带着你在端午节的的时候一起去采艾蒿,并给他们讲讲艾蒿的好处。好不好?

  那老师继续开门。12:00,是不是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来看看我们中午包的粽子煮熟了没有?好,让我们一起吃粽子啦。 吃什么口味的? 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吃完了。 时间到了下午的2;30,

  看看这是在干什么? 视频里各位选手你争我赶,真是热闹。老师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划龙舟?学生

  那么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人们每年还要纪念屈原? 对,因为屈原对祖国忠诚,受人民爱戴。同学们我们要不要做屈原这样的人啊。只有热爱祖国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颗爱国之心。 让我们一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 一起开启下一扇门,下午六点,是不是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啦。我们一起来看看端午节的晚宴上我们吃点什么?吃五毒饼。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五毒都指得什么 ?我们吃五毒饼是为了什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的时光之旅即将结束。时光大门关闭。请睁眼。大家看这是什么?对,五素,大家还记得不记得,老师之前卖过一个小关子,老师说过同学们表现的好,就教大家制作五素。老师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积极认真的状态来学习。请看大屏幕 1 2 好,我们先看一下大屏幕,老师给简单的讲解一下。1 2 3 4 好,请打开材料包,取出材料。老师给大家7分钟时间。咱们分小组完成。同学们都完成了吧。那就到了展示的时间啦,小模特们,准备好了吗?带上你们的微笑,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尽情展示吧!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结

  同学们,伴随着儿歌,让我们结束这节课吧。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同学们跟下面的老师说声再见。学生挥手再见

端午节教案9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3。能力目标: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

  活动过程:

  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什么要赛龙舟?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3)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提问: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

  (2)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的各种习俗。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

  (4)梳理提升经验。

  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美工区: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端午节教案10

  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二:绘画“端午节”

  一、活动要求: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三、活动过程:

  回忆端午节。

  提问:端午节你过得快乐吗?

  你觉得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儿讨论并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将端午节时印象最深或最快乐的事画下来。

  作品评析及展览。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

  四、自由活动

  活动反馈:

  幼儿对于端午节的生活经验还是有的,但有的幼儿经验较丰富,有的幼儿这方面经验较少,例如,白塘镇前两天举行了赛龙舟活动,刘晓舟、吴德鹏等幼儿也参观了赛龙舟,请他们来讲述自己的见闻,他们讲得有声有色,其他的幼儿也听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利用同伴资源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好方法,他们往往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语言又浅显易懂。

  活动三:美丽的龙舟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三.户外体育活动:

  见周计划。

  活动反思: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端午节教案11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

  小朋友:“什么节日?”

  教师:“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

  (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三、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教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活动结束!

端午节教案12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

  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课程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世界,他会用自己独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新课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同样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的这种的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例,学生通过对“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语句的感悟,从而也使学生受到爱国的情感教育。达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端午节教案13

  活动目标: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活动准备: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数学区:投放画

  活动目标: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活动准备: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数学区:投放画好的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明天我们就要过节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回答)

  老师:老师告诉你们吧!明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大家就要吃咸蛋吃粽子还可以去观看划龙舟的比赛,老师小的时候就会去观看这样的'比赛哦。你们看过划龙舟吗?

  (幼儿回答)

  老师: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一些图片,看看是怎么样划龙船。

  (播放图片)

  老师:好的,看完了图片现在我们回到这节课的主题吧,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是跟船有关系哦,老师在各个区角都准备了一些材料。

  在阅读区放了一些图片,小朋友们可以一起看一看,说一说你们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乘过哪些船?

  手工区的小朋友可以给小船涂上颜色或者来制作小船,制作好了小船老师帮你们写好名字在我们的墙上进行展示,所以请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做,好吗?

  数学区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点卡来买卖小船,或者给小兔子分一分小船,一定要数清楚数量哦!

  (常规提醒)

  老师:好的,那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觉的使用进区卡,不要争抢,在自己的区角要耐心的跟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不要闹哄哄的。

  (幼儿自选区角,老师适时指导。)

  三、活动结束。

  收拾操作材料,展示个别效果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课后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供幼儿和家长继续欣赏。

端午节教案1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癿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癿风俗和来历。

  2、引导幼儿学习简单地包粽子(折纸),并迚行线描装饰。

  3、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粽子飘香》、《屈原癿故事》癿欣赏课件,长条状癿纸条不幼儿人数相等,彩带、油性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明天我们因为什么节日放假呢?(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癿粽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粽子癿形状真有趣!有三角形癿、有四角形癿、有长条形癿等等,并且有多种口味癿,有肉粽、有豆沙粽、有红枣粽等等。

  二、故事欣赏。

  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1、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2、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饮雄黄酒、赛龙舟、佩香囊、戴五彩线等等)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为了表示我们对屈原敬佩不缅怀乊情,让我们也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丌好? ——教师示范讲解:

  1、先将纸条一端折成一个三角形;

  2、顺着三角形癿一边正反来回折,将整张纸条折成连续癿多个三角形;

  3、打开三角形;

  4、在纸条癿起端,顺着折缝拢成一个立体癿形状,似锥形;

  5、顺着纸条上癿缝往上卷绕,将纸条末端揑入缝中;

  6、用油性笔迚行线描装饰;

  7、用彩带捆绑装饰。

  四、幼儿制作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端午节教案15

  执教者:

  班级:

  时间:

  课 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并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2、以鸭蛋为造型对象进行装饰表现的技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利用鸭蛋为表现对象,学习在鸭蛋上作画的技巧。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与习俗的资料、准备绘画工具,鸡蛋。

  2、教师:准备相关信息资源。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导入。

  二、 导入:

  师:同学们,再过不久,端午节就要到了。你家以前是怎么过端午节的?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答:(吃粽子,在门口挂艾草,吃鸭蛋等等)我们、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都在每年的这一天庆祝传统节日。

  三、交流资料,认识端午:

  1、介绍端午节

  播放FLASH《端午节的由来》

  师: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以各种活动来庆祝节日,谁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生答师补充

  师:端午节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楚国被秦国打败后,屈原悲愤投江了,这天正是五月初五,爱他的人们怕鱼虾吃掉他的尸体,就包了很多粽子投到江里去喂饱鱼虾,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以吃粽子的方式来怀恋他呢!

  2、 端午节的风俗:

  师问:据你所知,中国民间还有哪些端午风俗?

  生答: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吃咸蛋。 ①谁来说说划龙舟习俗的由来?

  欣赏各种龙舟比赛的图片,介绍龙舟比赛活动总结民族精神(课件欣赏)

  师:原来人们划上龙舟是为了去打捞屈原的尸体,渐渐地就变成了现在端午节上的民间活动啦,看龙舟就是把船做成了巨龙的模样……它也体现了咱们民族的精神就是团结协作、奋勇拼搏!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看还把老外也吸引来啦!

  ②介绍粽子的来历和种类?(课件欣赏)

  师:古时候,粽子叫角黍,它的原料主要包括尖角和黍料,味道比较单一,现在的粽子种类可丰富拉,有枣泥、豆沙、咸肉……味道有甜有咸可好吃啦!老师的粽子还没煮好,让我们先来一饱眼福吧!

  ③欣赏香包图片,介绍挂香包习俗

  师:香包的外观都很小巧别致,一般还要配上五彩丝线,挂在身上非常漂亮!香包里装着药材,据说可以去疫祈福,所以大人们都会在端午节这天为孩子们系上一个漂亮的香包!赠送香包,借节日表达祝福。

  ④挂艾草饮雄黄(课件欣赏挂艾草饮雄黄)

  师:端午节正好是在天气变暖的五月,很多害虫病菌都跑出来了,所以人们会采取很多预防措施。什么措施呢?

  生答师补充

  师:比如人们会在房上挂艾草或菖蒲,据说这些药草能驱逐蚊虫,预防病菌。听说雄黄有去百毒的功效,所以人们会在节日这天喝些雄黄酒或把雄黄涂抹在额头或肚子上以消毒驱邪。

  ⑤画彩蛋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江苏地区过端午节的习俗――挂彩蛋

  师:咱们江苏一带也有很多端午节的风俗呢,咱们江苏地区到端午节还要以挂彩蛋的'形式来庆祝节日呢!

  2、 出示鸭蛋资料,引出彩蛋

  师:不要小看我们的鸭蛋,它们不仅仅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还能变成好看的装饰品呢!(欣赏一组彩蛋装饰)今天我们也来画一个彩蛋来庆祝端午节吧。

  3、欣赏彩蛋的图片

  师:我们先来想想可以在鸭蛋上画哪些东西,老师已经总结了几块,可以是点线面的装饰,可以是小动物,可以是水果自然,也可以是植物等等, (1)画出重要的点

  (2)添加细节线条

  (3)涂上漂亮颜色

  4、让学生思考自己想画的内容并互相讨论(四人一组设计鸭蛋外衣)

  四、学生画彩蛋,(播放有节日气息的背景音乐)师巡回辅导并提示在鸭蛋上作

  画的注意事项:

  (1) 将鸭蛋固定在透明胶带的圈内以便操作。

  (2) 涂过颜色的地方要小心避让,否则容易将颜色蹭掉。

  五.展示评价

  1、欣赏学生的作品,老师做简单评述

  2、传授学生一些简单包装的方法,使彩蛋更具生活情趣

  六.艺术彩蛋欣赏

  1、介绍中国彩蛋制作作品。(课件欣赏)

  2、西方复活节彩蛋的介绍

  师:除了我们有彩蛋艺术,西方也有一个和彩蛋有关的节日,就是复活节,这个是为了庆祝基督诞生的节日,(课件欣赏)

  ?拓展总结

  1、讲述一则韩国将粽子作为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遗产保护的消息。

  师: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是非常重视的,老师不禁想起一则消息,就是20xx年韩国将粽子作为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遗产保护,大家说我们能不能答应他们?当然不能,因为粽子也好端午节也好,它们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怎么能被其他国家给抢走呢,老师相信他们的申请是不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