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女娲补天》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女娲补天》教案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女娲补天》教案 1
第一课时预设目标:
1.通过检查、交流、自主发现、汉字演变过程、填表等方式正确读写“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轰隆隆、围困、挣扎、窟窿、冶炼”等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阅读发现故事的神奇,并能读出神奇,展开想象品味神奇。
3.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抓关键词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学会另一种复述故事的本领:从画面的几个方面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
4.借助动画短片的切入,关于“天榻”不同传说及《共工触山》故事的补充,引领孩子更深一层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
预设教学流程:
一、走进故事,感受神奇
1.揭题,扣题眼“补天”,读出神奇。
请看老师写课题。边板边说: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所以娲字是女字旁。谁来读读故事的题目?你从哪读出了神奇?能说得再清楚一点吗?谁也把这种神奇读出来?大家一起把神奇的感觉读出来。
2.课前都预习过课文,老师先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拿出学习单,词语都会读了吗?那我就来抽查几个同学:
(1)熊熊大火、零零星星、轰隆隆
抽查读,齐读。发现这组词语分别是:AABC AABB ABB的式词语。(出示)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平时要多去发现、多多积累。
(2)燃烧、围困、挣扎、窟窿
看第二组词语,抽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我发现这组词语都是由偏旁相同的字组成。你们发现的跟他一样吗?还有呢,这些词语里还藏着一个秘密。看谁能够找到。这些偏旁跟他们的词语有什么联系呢?举一个例子说说看,“围困”,被包围住了,困在里边出不去,所以这是一个全包围结构。真是一个新的发现,一起读一读积累下来。“窟窿”是穴宝盖,就是跟洞穴有关。
(3)寻找、熄灭、露出、冶炼
请看第三组词语。抽查一组,这组词语的.秘密又藏在哪里呢?我发现这组词语由意思相近的字组成。这么难的问题都被你们解决了,真了不起。一起读。
看到“冶”这个字,你马上想到哪个字?“治”。谁能把它们区分开来?看着这个词的偏旁,你觉得它应该和什么有关系?猜猜看。大胆猜。
老师借助汉字演变讲解:咱们来看一看古人造的“冶”字,底下的是火,上面两横代表的是金属,把金属放在火上烧,融化成液体,就是冶炼。右边的这个部分是刀,代表兵器,表示冶炼之后可以做成兵器。后来呀,由于冶炼技术的不断先进,做出来的用具也越来越丰富,“冶”字就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
3.整体读课文。
古人造字多有意思,女娲补天的故事也同样充满了神奇的色彩,翻开语文书130页,发出声音读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得更加通顺,把你感觉很神奇的语句多读几遍。
4.学生汇报。
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神奇?挑选一处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你的理由。你为什么觉得神奇?你觉得神在哪?
5.出示四句“神奇”的句子。
(1)自由读,读得更加通顺流畅。
(2)请四个同学来读,读正确。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3)我们似乎对的内容更清楚了,玩个小游戏,老师吧四个句子的顺序打乱,你们来给排排队。
(4)学生说序号。
(5)同学们,故事就是按照这样一步步发展下来的,次序可不能乱。而这个个步骤,人们给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情节。
(6)谁能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这些情节呢?生讨论、交流:板书。
(7)这个故事的情节多么神奇有趣,人们的想象多么大胆,一起读。
二、学讲故事,品味神奇
(一)学讲故事开头。
过渡: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神话故事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多读神话,更要讲神话故事。我们今天就来学讲这个故事。
1.动画引入。
你们听,远古的声音传来了。(出示动画)
刚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一个词来说。
出示句子,点红关键词: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把你们刚才看到的画面讲好,
2.先练一练。
3.指名讲,欣赏评价。
这是你讲述的,谁还想讲?还有吗?
你们更欣赏谁的讲述?说说你的理由。
4.概括方法。
根据发言,贴板书:抓关键词 展开想象 融入情感
5. 用上这个方法,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讲好,谁再来讲?(我注意到你的表情,脸上都是带着笑的)
6.齐说。我们大家一起带着这样的心情说。
(二)练讲故事的起因“天塌地裂”的语段。
1.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出示引读:
人们再也不能欢歌笑语,再也不能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事?你说,你说,你说,你说。
2.默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到这些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学习单
默读第一自然段,找1—2个关键词填一填。
天哪,
太可怕了!
什 么
怎么样了
地
震 裂
田野
到处是洪 水
3.根据学习单,学生自主学习发现: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这可怕的画面的,请根据学习单默读这个片段,完成练习。提示学生握笔姿势,提醒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4.汇报,交流。(引导用上动作词)
5.出示、校对。
6.读这些关键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哪些画面?
让学生说,老师评价:多可怕呀!太可怕了!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出示图片,你们看!
7.朗读。
(1)出示重点语段,把你们刚才 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画面。
(2)这里也有几个很有画面感,很有特点的词语。抓住这些词语相信你们还能读得更好。
点红:一大块 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一道道深沟
指名,评价。
8.回到学习单练说。
读着堵着,这些画面就跳入我们眼前,你能试着不看书,把这些画面讲出来吗?把刚才的学习单拿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9.指名说。引导以“天哪,太可怕了!”开头。不看学习单右边的内容,能说吗?表扬,你从这个几个方面把几幅画面连起来有条理地进行了讲述,这也是讲故事的一个号办法。贴板书:有条理地讲。
(三)练说整段话。
1.听得出来,这些故事已经在你的脑海中了,老师再提高一点要求,出示:自从……一直过着……不知过了多少年……
用上这几个词,把整段话连起来讲。你们会讲吗?是不是觉得很有挑战性?讲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被评为“故事大王”。
2.先练习练习。
3.指名讲。太厉害了。老师要评你为“故事大王”。送书。
你们还想讲吗?回家继续练习。
4.你们知道吗?神话故事是人们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人们再讲述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想象,所以,民间就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出示动画。
三、概括总结。
1.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总结板书。
2.剩下的部分由你们的老师带领你们继续练习。
《女娲补天》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检查、交流、汉字演变过程、填表等方式正确读写“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轰隆隆、围困、挣扎、冶炼”等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尝试练习用批注的方式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用关键词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掌握抓“关键词+想象”的方法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复述故事。
一、揭题导入
1、师:亲爱的同学们,还记得他么?(出示盘古图片)他就是盘古。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形容他么?(顶天立地、力大无穷)是呀,他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能够开天辟地,有着非常神奇的本领。
2、师:她,大家认识么?(出示女娲图片)女娲。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和她有关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师板书:女娲补天。
二、检查词语,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带出句子。
出示一组词语:轰隆隆 塌下 露出 燃烧 熊熊大火 挣扎
带出课文: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①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③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读文章,读完一段要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然后可以用一个句子、一个短语或者一个词语把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出来。写在段落的旁边,这叫“批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面几个自然段我们也尝试着练习一下。
2、检查生字带出段落。
出示二组词语:熄灭 喷火 缺少 纯青石 冶炼
① 指导学习“冶炼”。
师:女娲把五彩石炼成什么?用什么炼的?
借助汉字演变讲解:咱们来看一看古人造的“冶”字,底下的是火,上面两横代表的'是金属,把金属放在火上烧,融化成液体,就是冶炼。右边的这个部分是刀,代表兵器,表示冶炼之后可以做成兵器。后来呀,由于冶炼技术的不断先进,做出来的用具也越来越丰富,“冶”字就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你看,古人的造字多有意思呀。
②检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女娲都做了哪些事?
③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
3、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讲故事,品味神奇
(一)练说故事起因。
1、动画引入。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2、默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到这些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
默读第一自然段,找1—2个关键词填一填。
天哪,
太可怕了!
什 么
怎么样了
地
震 裂
田野
到处是洪 水
3、汇报,交流。出示、校对。
4、读这些关键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哪些画面?(指名说)
5、出示图片,引读。(你们看——)
6、朗读。
(1)出示重点语段,把你们刚才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画面。
(2)抓住这些词语相信你们还能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点红:一大块 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一道道深沟
7、回到学习单练说。
读着读着,这些画面就跳入我们眼前,你能试着不看书,把这些画面讲出来吗?把刚才的学习单拿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8、指名说。引导以“天哪,太可怕了!”开头。
点评:是呀,不知不觉同学们已经学会讲神话故事了。利用关键词+合理的想象是练习讲神话故事的好办法哦。
9、如果不看学习单上的这些关键词你能说吗?试一试。
点评:你已经学会了抓住几个方面把几幅画连在一起有条理的讲故事了,真了不起。(板书:有条理)
(二)练说整段话。
1、听得出来,这些故事已经在你的脑海中了,老师再提高一点要求,出示:自从……一直过着……不知过了多少年……
用上这几个词,把整段话连起来讲。你们会讲吗?
2、练习。指名讲。
四、概括总结
师:孩子们,你们看,神话故事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多读神话,更要讲神话故事。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总结板书。
《女娲补天》教案 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女娲补天、洪水、围困、云霞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
3。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能复述补天的过程。
4。能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并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教学挂图或《女娲补天》动画片片断;搜集有关地震、暴雨、洪水、狂风等灾害性气候的录像资料。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读准、读熟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准备新课
课前先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自己先练读,再同桌互相指认教师用生字卡片进行检查和强化某些字的字形辨认和正音。如塌(踏)、冈(岗)、纯(不读qon)、冶(治)等等。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女娲补天》(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看到这个字一一女娲的娲,你们联想到哪些与它字形相近的字呢?……(反馈,教师把学生说出的形近字有选择地写到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字形和读音,并组词读一读。)
同学们预习课文后知道,这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板书:古代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吗?神话故事是不是生活中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呢?一一对,神话故事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那么人们又为什么会有这些想象呢?我们学习课文时可以进一步来思考。
三、引导自读课文和质疑。
1。当你们看到课题、阅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大家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学生质疑,教师适当归纳、有选择地板书。设计质疑:(1)女娲是谁呢?(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3)有浅有女娲这个人呢?(4)女娲怎么补天呢?)
2。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像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等问题,我们在阅读中都会弄懂的。
四、学生探究阅读。
1。提出阅读要求。可用投影或小黑板提出以下要求:(1)在课文中找到写女娲补天原因的句子,请用横线画出来,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补天的原因;(2)课题叫女娲补天,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补天过程的?请用l|标明起止。)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轻声读,动笔画、写。所给时间要比较充分。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后进生。在适当时机组织交流和讨论。)
2。学生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
3。反馈。
(1)教师提出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学生发言。)
(2)教师小结: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我们再来看看,女娲看到人们受灾受难,她的心里特别难过。写这些灾难景象的是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们来读一读这部分课文。哪些同学愿意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把课文描写的那些景象在头脑中展开想象同学们刚才在读、昕课文时,头脑中浮现了什么景象,那些景象你在生活中、电视上见到过没有?同学们可以在小组里议论一下。(议论后,组织学生发言。)
(3)女娲见到别人受苦心里就难过,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一个人总能为别人着想,总想着帮助别人克服困难,是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救民于水火的一种献身精神。课文哪一段写到女娲的这一心理?(第二自然段。)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要读出女娲对人们受灾受难同情的语调。学生练习读,齐读,教师适当指导。想想在生活中或电视里有没有听说或看到过像女娲这样的人一一看到别人受苦受难就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呢?(比如,解放军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可以放1998年发洪水时解放军解救群众的镜头。)(学生发言。)再分层次、分小组读第一、二自然段课文。引导想象,引导体验女娲的思想感情。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2、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灭火
人民又安居乐业
起火
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
吃苦
勇敢
第二课时
一、写字练习。
本课生字较多,在阅读理解课文前,先安排部分易错生字的学生书写练习。挂出小黑板,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书写中易错的部分,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再启发他们说。主要有一一隆:不要少了一小横;窟窿:从字义联想部首,:从隆想到窿;缺:注意左下方的写法;纯:注意右边部分的笔顺;冶:冶与治区别,炼与练区别,炼的右边的横折钩易误写成竖钩。启发学生发现后,每个字词练写几遍。
二、导入阅读过程。
与学生的谈话要点: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神话中的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同学们还联系实际说了我们现在许多具有女娲这种精神的.人……这则古代神话故事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盼望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希望能有更多的具有女娲这样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精神的人,所以古人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女娲补天这样美丽的神话故事。
三、阅读理解与练习复述。
1、找出相关自然段。启发阅读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
2、女娲补天的过程?请迅速找一找,(稍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试读课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同学们刚才试读了这一部分课文,得到了什么印象?(女娲补天克服了很多困难。)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朗读这一部分,我们的语气语调要突出女娲了救民于水火、克服困难的精神。(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请某小组的几位同学分别读这几个自然段,教师适当指导。全班再行练习。)
4、概括女娲补天的要点。
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女娲补天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同学们迅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发现。(先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一下。再反馈。)根据反馈,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概括为这三个词语:找石头一一炼石头一一补天。再概括成三个字,就是找一一炼一一补。(从中提示理解冶炼一词。)
5、指导复述。'
我们不看课文来说说女娲补天的经过。我们可以从女娲看到什么、这么开始讲起。复述并不是要求我们按课文中写的一句不差地去讲,那不是复述,而是背诵课文了。复述就是围绕课文的主要意思去讲,可以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它当故事来讲0
6、同桌互相练习复述女娲补天的经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学生练习复述,教师巡视,适当启发和引导有困难的学生练习复述。)
四、课后拓展。
课外阅读古代神话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12、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灭火
人民又安居乐业
起火
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
吃苦
勇敢
《女娲补天》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女娲是怎样把天补好的。
2、为了补天,女娲在找五彩石和炼石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女娲在补天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
2、了解女娲是怎样找齐五彩石补天的。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人类有史以来,就流传着各种各样美丽的神话故事。通过这些神话故事,可以反映人类共同的、美好的'愿望,能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心态。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女娲补天》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神话故事。女娲,我国古代神话中炼石补天的神。
二 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看一看可以分成几部分。(教师适时点拨、启发)
学生学习后汇报。
三 理解课文内容。(出示图片)
1 、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讲了什么?(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指点)
学生发言。
教师肯定并引导:天塌了,可了不得,给人类带来那么多灾难。我们看看听到巨大的响声,女娲是怎么做的?找到表示动作的词语。
学生学习后汇报。
2 、学习第二部分课文。(放录音,学生跟读,体会感情)
(1) 女娲看见天塌了,怎么办呢?分小组议论议论。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为什么说冒着生命危险补天呢?怎么补天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学生说。
教师引导:五彩石找齐了,能补天吗?又怎么办呢?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学生说。
教师总结:女娲为了补天,克服了重重困难。先是费尽力气找齐五彩石,然后是用了五天五夜炼石,最后是把炼石的液体泼向大窟窿,把天补好了。
3 、齐读第三部分,说一说这一部分的意思。
学生说。
教师总结:对。天塌下来,给人民带来那么大的灾难,女娲把天补好了,只见金光四射。反映出人们共同的、美好的愿望。所以,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
四 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创造人类欢歌笑语
突然 巨响急忙起 跑 看天塌一大块 地裂
(灾难) 大火
洪水
决定冒危险 补天找五彩石 终于
挖 放 炼石 装 端 泼
补好金光四射
五彩霞云传说
五 作业设计
1、写出近义词。
创造——() 出现——() 立刻——()
决定——() 以为——() 终于——()
2、写出反义词。
难过——() 危险——() 稠——()
幸福——() 巨大——() 黑——()
3、积累四字词语。
《女娲补天》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措、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补天”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
3、抓住人物描写,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补天”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重点)
3、抓住人物描写,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看图激趣
1、同学们,还记得他么?(出示盘古图片)他就是盘古。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形容他么?(顶天立地、力大无穷)是呀,他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能够开天辟地,有着非常神奇的本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是本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于是,在导入时,我出示了本单元第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中的人物盘古,让学生回忆人物的特点,简短的谈话,唤起了学生对神话特点的认识,很顺利地进入了下一环节。】
2、她,大家认识么?(出示女娲图片)女娲。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和她有关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
(1)女娲是谁?
(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b、女娲怎样补天??
师: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运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背景、人物介绍
女娲是谁?利用查找到的资料一起交流。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五彩石
是伏羲殿下平台上一块五彩斑斓的巨石,它也和一段美丽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女娲造人后,人类慢慢地繁衍开来,他们采摘野果,追猎猛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忽然有一天,一道晴天霹雳闪过,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同,天空突然裂开一道大口子,大雨倾盆而下,淹没了田野和村庄,转眼间地上变成了一片汪洋。女娲看到人们哭喊着四处逃命,就决心要把天空的裂缝补起来。女娲背着砍山斧,从东山采来红砂石,从西山采来白玉石,又从南山、北山、中山采来其他三种颜色的石头,把他们一起放进熔炉里。过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成了与天空颜色一模一样的五彩石,女娲就用这些五彩石补住了天空的裂缝。大雨停歇,洪水消退,人们又过上了自在的生活。相传这块色彩奇异的巨石就是当年女娲补天后剩下的一块五彩石。我们用水洇湿石块后,可以看到上面分布着许多抽象的纹理和图形,有人说中部是中国疆域轮廓图,四周是龙凤呈祥图;有人则说石面上是许多原始人类的影像。总而言之,这块石头是这座山上独一无二的奇石。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方法指导:
我们要想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把握人物鲜明的特点,就要边读边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如:像理解天塌以后的可怕,就要抓住“熊熊大火”“到处”“围困”等词语想象人们生活的`惨状。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惊慌失措、混乱、一项、熄灭、塌下来、杀了、传颂、功绩
(重点指导生字:
措:“措”和“错”是形近字,应读“cuó”;
混:“混”和“昆”是形近字,不要读成“kūn”;
塌:“塌”和“蹋”是形近字,不要读成“tà”;
颂: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òng”)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声母易读错:措(cuò);
韵母易读错:项(xiàng)塌(tā)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窟窿,倒,下陷。
塌下,洞,小孔。
洪水,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山冈,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冶炼,停止燃烧。
熄灭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五、品读课文
(一)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默读思考。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还记得………)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指名读一、二自然的。
2、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正当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时,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4、指导朗读女娲难过的语句。
5、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三)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民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吃苦勇敢)
3、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六、拓展延伸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象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简单的说话练习,既能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教育。最后,又把学生引向课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打下良好基础。】
七、课堂小结
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八、当堂检测(选做)
1、想象:女娲都到哪里去找了五彩石了?
2、田野里到处是洪水,人们在水里挣扎,我仿佛看到;仿佛听到。
九、课后作业(选做)
推荐阅读有关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15女娲补天
起因经过结果
天塌地陷求雨灭火人民又安居乐业
烧起大火发洪水造船救人炼石补天
爱心吃苦勇敢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
2、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很好。
不足之处:
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了一些。“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女娲补天》教案 6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谁来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补天原因
请同学们默读第一部分思考: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汇报学习收获。
A 生: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师:用文中的话回答。……这个场面真是(可怕)。谁能读出这种可怕?
个读,点评抓住重点词句,正是这些词生动的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女娲的心情,请同学画出来,平时我们就要多注意积累这样生动优美的词,然后运用到作文中去。
我们再来读一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B 师: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难过极了)于是女娲做了什么?
生:找雨神来火,造船救人,补天
C 师:文中重点写了什么? 生:女娲补天。
三、抓住“找”“炼”,感悟女娲补天的辛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一)那课文哪几段具体写女娲补天的过程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段落。
生:课文3——4段,写女娲补天的过程。
2、师: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这两段,看看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怎样的?
3、师:女娲是怎么补天的?你能用上这些提示简单说一说女娲补天的过程。
课件出示:女娲为了补天她先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
指名说
(二)过渡:是的,女娲为了补天,她必须先——
生:找五彩石。师板书:找
1、那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请同学们拿起笔,到课文中细细地读一读,用直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出示课件: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2、请大家再细细品读这段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生:我读出了女娲找五彩石很辛苦。师板书:辛苦
3、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女娲找石的辛苦?
(1)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生:我是从“零零星星”这个词语中,看出她找石头很辛苦。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零零星星就是石头东一块西一块。
师:是啊,就好比天上的星星东一颗西一颗散落在山上。所以女娲忙了几天几夜。这些石块除了零零星星而且还是——
生:碎块。
师:你们见过破碎的石头吗?敢用手去摸吗?
生:见过,不敢摸,因为很锋利,手会割破。
师:可是女娲的手却要在这些破碎的石块中不停地翻找,这不就是用手去碰锋利无比的兵器吗?试想一下,女娲的手在这些破碎的像兵器一样锋利的石块中不断的翻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能感到女娲肯定非常痛苦。我能感到女娲非常的辛苦。我好像看到女娲的手都流血了。
师:你能试着读出这样的感受吗?(我感觉到了女娲的一点点辛苦,谁能把女娲的辛苦读的更强烈一点呢?女娲找的好辛苦啊。女娲的手都流血了。女娲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过渡:同学们,你还从哪里读出女娲找石的辛苦?
(2)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几天几夜”这个词语中体会到她找了很长时间。几天几夜是说白天找夜里找。
生:找啊找啊,也表示找的时间长。
生:终于也表示找的时间长,找的辛苦。
师:是啊,女娲不分昼夜地找,找的多辛苦啊。你能试着读出她的辛苦吗?
过渡:除了读出女娲找石的辛苦,你还读出了什么?
(答不出来,适当引导:找的这么辛苦,女娲是不是不坚持了?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你从这两个词语中读出了什么?坚持)
生:我还读出了女娲的坚持不懈。师板书:坚持。我是从“找啊找啊”和“终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的。
师:你能把女娲的坚持读出来吗?
生读(多么会坚持的女娲啊!女娲一刻也没有休息。为了人类,再苦再累也不放弃。)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女娲的坚持。
生齐读。
师:是啊,女娲不分昼夜地找,她还会到哪里去找呢?她还会经历哪些磨难呢?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课件出示:
女娲找啊找啊,她找遍了_______________,她的脚 ____________,她的.手_______________。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指名说。
小结:是啊,女娲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五彩石。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段话,感受女娲找石的辛苦和坚持不懈。
生齐读。
(三)过渡:同学们,找五彩石辛苦,炼(随机板书:炼。)五彩石补天更不易。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段,圈出表示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1、生圈画,汇报。
师:找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边读边做做这些动作。齐读。
2、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这个冶炼的“炼”字,(课件出示:炼。)你发现了什么?
生:火字旁。
师::这个“火”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火?
生:神火
师:同学们,一块“钢铁”冶炼成液体,大概需要20xx度的高温。可以想象,能把石头炼成液体,这个神火的温度肯定——
生:也很高。
师:让你们在这高温的神火旁边呆一刻受的了吗?敢不敢呆?
生:受不了,不敢。
师:可是女娲却要在高温的神火旁呆上——
生:五天五夜。
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女娲的皮肤都被烤焦了。
生:女娲痛苦地块要晕倒了。
生:女娲痛苦到了极限。
师:这么辛苦,他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是啊,虽然很辛苦,可女娲还是坚持炼了五天五夜把五彩石炼好了。
师:谁来读出女娲的辛苦和坚持不懈?出示句子:生读(女娲正在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女娲痛苦到了极限。女娲痛苦的几乎说不出话来了。是啊,女娲是多么的辛苦,又是多么的坚持啊。)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女娲的辛苦和坚持。
生齐读
师:同学们,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女娲真辛苦啊!
生:女娲,你真神奇!真了不起!幻灯出示:了不起……
小结:同学们,为了救人类于水火之中,为了人类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天补好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啊!让我们带着对女娲的敬佩,再次走进课文,齐读三、四段,一起感受女娲的辛苦、坚持和了不起……
师接读: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手指五彩云霞)
(四)结束:出示彩霞
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什么了
生: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五)升华全文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创作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
《____________救母》《____________射日》《_________开天》《________补天》
2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外书中知道的。(真是见多识广)
生:我是从电视中看到的。(看来生活中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生:我是从电脑上看到的。(学习的渠道有很多)
生:我是从课本中知道的。(机会向来属于有准备的人)
你还知道哪些。
反思: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读好女娲补天的过程。及“补天的原因”部分,扣住可怕读出感情,此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体会“可怕”可配以灾难性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在引导学生学习补天的部分时让学生抓住“零零星星”、“找啊找啊”等关键词语体会找石的艰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深入体会。在炼石部分,扣住动词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感受。小结时配以图片让学生畅想天补好后的情景,进一步感受女娲的奉献精神。最后让学生说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在课堂上积累神话故事,讲述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锻炼口语交际
《女娲补天》教案 7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女娲补天、洪水、围困、云霞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
3、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能复述“补天”的过程。
4、能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并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教学挂图或《女娲补天》动画片片断;搜集有关地震、暴雨、洪水、狂风等灾害性气候的录像资料。
2、学生准备:
读通课文,读准、读熟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准备新课
课前先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自己先练读,再同桌互相指认教师用生字卡片进行检查和强化某些字的字形辨认和正音。如“塌(踏)、冈(岗)、纯、冶(治)”等等。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女娲补天》(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看到这个字──“女娲”的“娲”,你们联想到哪些与它字形相近的字呢?……
(反馈,教师把学生说出的形近字有选择地写到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字形和读音,并组词读一读。)
同学们预习课文后知道,这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板书:古代神话故事)
同学们知道吗?“神话故事”是不是生活中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呢?──对,神话故事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那么人们又为什么会有这些想象呢?我们学习课文时可以进一步来思考。
三、引导自读课文和质疑
1、当你们看到课题、阅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大家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学生质疑,教师适当归纳、有选择地板书。设计质疑:
⑴ 女娲是谁呢?
⑵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⑶ 有浅有女娲这个人呢?
⑷ 女娲怎么补天呢?
2、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像“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等问题,我们在阅读中都会弄懂的。
四、学生探究阅读
1、提出阅读要求:
可用投影或小黑板提出以下要求:
⑴ 在课文中找到写女娲补天原因的句子,请用横线画出来,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补天的原因”;
⑵ 课题叫“女娲补天”,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补天”过程的?请用“||”标明起止。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轻声读,动笔画、写。所给时间要比较充分。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后进生。在适当时机组织交流和讨论。)
2、学生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
3、反馈:
⑴ 教师提出问题: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学生发言。)
⑵ 教师小结:
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我们再来看看,女娲看到人们受灾受难,她的心里特别难过。写这些灾难景象的是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们来读一读这部分课文。哪些同学愿意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把课文描写的那些景象在头脑中展开想象同学们刚才在读、昕课文时,头脑中浮现了什么景象,那些景象你在生活中、电视上见到过没有?同学们可以在小组里议论一下。
(议论后,组织学生发言。)
⑶ 女娲见到别人受苦心里就难过,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一个人总能为别人着想,总想着帮助别人克服困难,是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救民于水火的一种献身精神。课文哪一段写到女娲的这一心理?(第二自然段。)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要读出女娲对人们受灾受难同情的语调。学生练习读,齐读,教师适当指导。想想在生活中或电视里有没有听说或看到过像女娲这样的人──看到别人受苦受难就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呢?(比如,解放军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可以放1998年发洪水时解放军解救群众的镜头。)(学生发言。)再分层次、分小组读第一、二自然段课文。引导想象,引导体验女娲的思想感情。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
(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女娲补天》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等15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学习女娲善良、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女娲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可贵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霞图片、生字新词、句子、《女娲补天》动画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师:你们喜欢欣赏天边美丽的彩霞吗?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课件出示彩霞图片,生欣赏。
3、谈话。师:太阳、月亮、星星、白云是我们在天空中能够常常见到的事物,可我们却偶尔才能看到彩霞,面对彩霞,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彩霞是如何形成的?)。
师:对呀,彩霞是如何形成的呢?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人看到彩霞,也产生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并试图寻求出问题的答案,于是有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和彩霞有关的美丽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4、板书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理解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读不流利的词语、句子要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1)轮流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
(2)组内互相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
(3)在组内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途径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留在班上解决。
3、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生字及词语表中的词语,以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在组内理解不了的词语,先由其他组同学说说,再由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2)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课文,师随机指导朗读。
(3)试用一句简单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5、写字指导。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说写每个字时应注意的地方。
(2)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范写。
(3)生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4)评议。
三、小结铺垫。
师:女娲用她的善良、勇敢以及神奇的力量拯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课文学到这,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也一定存在不少困惑吧,回去后,请认真总结、复习自己的`收获,把困惑或者想向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整理一下,写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上,准备在下一节课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范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生字词,抽读、开火车读、齐读。
2、口头填空:课文讲了(什么时候),天空(怎么样),女娲。(做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释疑解惑。
1、小组合作,拿出自己在课后写出的困惑或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选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班上汇报。
2、各组汇报选出的问题,师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贴在黑板上,准备全班讨论。
3、研读,解惑。
(1)学习第一自然段,解决问题:女娲是什么人?她为什么要补天?
a、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一段中能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b、在班上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远远的天空……许多人在水里挣扎”一段话,引导学生朗读,抓住重点词“塌、黑黑的大窟窿、深沟、熊熊大火、到处是洪水、挣扎”,来体会人们面临的灾难之可怕。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解决问题:女娲是如何补天的?
a、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b、引导生想象人们处境之可怕,对比普通人和女娲看到此种情景后产生的不同心理与态度(害怕、退缩和善良、勇敢)抓住“难过、冒着生命危险”等词体会女娲的可贵品质。师相机板书:善良勇敢。
c、交流使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师相机指导朗读。
d、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在反复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与她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找出补天过程中表示女娲动作的词语并板书。
e、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女娲补天》片段,生边看边听老师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总结延伸。
1、师:同学们,天边美丽的彩霞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虽然仅仅是个传说,但我们应该感谢古人,因为有了这个神话,我们看到彩霞时才能产生这么一种美丽的联想,学完课文,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生谈。
2、师:这么美丽神奇的故事,请你们回去跟身边的人讲讲吧。(提出复述课文的要求)下次我们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板书设计:
寻石(几天几夜、又找啊找啊、终于)善良勇敢
31女娲补天炼石(挖、放、冶炼、五天五夜、)不怕困难
补天(装、端、泼)甘于奉献
《女娲补天》教案 9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2指导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生字。
2回忆上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补天后的情形)
二、初步合作学习。
1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默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一)解决“为什么补天?”
1归纳得出“天崩地裂”。
2出示图片和录像,学生补充:“到处是的情景。”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情景可怕的句子,并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4指导朗读。
(二)解决“怎样补天?”
1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词语归纳出补天救人的过程。
2出示提示,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补天救人的过程。
(三)解决“补天后的情形”。
交流归纳。
三、在次进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女娲身上的精神品质。
1出示问题:女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进行说明,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2全班交流。
(1)女娲善良的特点。
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如“女娲难过极了……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然后,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并指导朗读,评价。
(2)女娲勇敢的特点。
如“可是,天上的大窟窿……把天补上。”,“女娲把它……立刻被补好了。”
指导朗读。
(3)女娲不怕困难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并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关键的词。体会后指导朗读和进
行评价。
“她跑到山上……泉水中找到了。”,“五彩石找齐了……很稠的液体。”
(4)女娲的力量神奇。
女娲能请雨神,能造船救人,能炼石补天等。
四、朗读最后一段,把女娲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转化为对她的赞叹。
那天边的五彩云霞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不怕艰辛换来的,所以显得格外美,那么你认为该怎样读好最后一段?
齐读。
复述故事。
五、谈启发。
读完这篇优美的神话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六、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女娲补天是个神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因为人类的行为,而使天破了呢?(例举破坏大气层的例子)
2如果天真的破了,我们人类可以运用什么科学方法来补救?
3与其到时想尽办法去补,倒不如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去保护地球。
七、总结。
1梳理知识结构。
2布置作业。
《女娲补天》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
2、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语:
2、回忆上节课1、2两段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3、4两段:
1、学生自读3、4两段,把女娲补天的过程用3个词语来概括。
(1)、学生读课文,概括。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找石头——炼石头——补天
2、学生自学第三段。
(1)、学生自学第3段:找出具体描写找石头的句子划上横线,读一读,体会到了女娲的什么精神。
(2)、交流、反馈。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好感情,再一次朗读体会。
3、学习第4段。
(1)、请学生读读第4段找找女娲是怎样炼石头的?
(2)、自己读女娲炼石头的两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
(4)、请学生把这一段中的动词找出来。
(5)、学习女娲补天的过程:
请同学找动动词,读女娲补天的过程,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5段。
1、体会为什么是五彩的云霞?
2、想像说话。
(四)、结全课文中的泡泡进行写话训练。
(五)、总结:
女娲补天(说课)
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是人教版6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是的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女娲的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上的是第2课时,主要是讲女娲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朗读能力。我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第3段女娲找石头的过程,并让学生独立思想从具体的语句中讲讲,我通过读这句话,体会到了女娲的什么精神。再让学生带着体会到了的精神读好这几句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朗读能力。
二、在阅读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在第4段的教学中首先同样是让学生体会女娲炼石头的艰辛来体会女娲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其次是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出女娲补天的传神来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三、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通过让学生想像女娲补好天后,大地上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景像呢?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最后结合课文结尾的泡泡女娲真了不起,按排你能写几句话夸夸女娲吗?让学生的读写结合起来。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
女娲补天(反思)
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是人教版6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是的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女娲的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上的是第2课时,主要是讲女娲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上了《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我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第3段女娲找石头的过程,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让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讲讲,通过读这句话,体会到了女娲的什么精神。再让学生带着体会到了的精神读好这几句话,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我能让学生想像女娲补天后的景象及女娲真了不起,你能写几句话夸夸女娲吗?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写话能力。
这堂课教学之后,还有很多的不足。如本篇课文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这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应该要和学生一起溶入到女娲如何找石头,炼石头这些辛苦的过程中去,在自己的脸上表情中也应该体现,而不是高兴,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溶入课文的话,教学效果肯定能更好,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这篇课文的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这个难点在这堂课上没有突破。虽然在备课时我就这个问题想了好几遍,最终决定在第4段女娲补好天后按排一个说话,这时候,你想说些什么?我想让学生说出我觉得女娲补天的过程真神奇啊!那么我在趁机讲一讲,但是在说的时候,没有同学说到,所以这个难点最后应该说没有突破。
《女娲补天》教案 11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会认5个生字,正确读写“塌下、挣扎、熄灭、冶炼、金光四射”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情感目标
体会女娲补天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女娲补天》的动画片及简单演示文稿程序)。
【学生预习准备】
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挣扎”“冶炼”的意思。
2、要求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女娲造人、补天的资料。
【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
2、第二课时:
复述故事,指导写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盘古开天地》……
2、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课件2出示文中的图片)指导看图。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板题:女娲补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板书:女娲是谁?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
4、问题提得真好!女娲是谁?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人类的生存,不辞劳苦,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5、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啊,别着急,请大家到动画片里找答案吧!
二、初读,检查生字
1、播放全文动画配乐录音范读。
2、看了这个动画片,你想说什么?交流。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老师发现你们被深深吸引了,看得多入迷啊!
3、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神话故事,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昨天预习得怎么样?这些生字,你们自学得怎么样了?请看大屏幕,课件3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词:
塌 tā 下 挣 zhēng 扎 熄 xī 灭 冶 yě 炼 liàn
⑴ 这四个词你会读吗?谁来试试?重点正音“冶炼”,后小老师带读。
⑵ 课件4出示生字 生字拼音的帽子去掉了,你还会读吗?
4、现在这些生字都跑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得吗?请同学们快快打开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课件5出示想想文中哪些段落分别在讲女娲为什么补天?(第一段)怎么补天?(第三、四段)
三、学习第一、二段,解决问题一
1、女娲为什么补天?其实答案在课文中了,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描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有关语句。
2、指名答,交流:哪些语句在写女娲为什么补天?再出示:
课件6出示语段: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⑴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板书:天塌地裂)链接课件28出示天塌地裂 可怕吗?读读这句话,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
⑵ “天塌地裂”造成什么后果呢?返回课件6,链接课件29出示熊熊大火。师述: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熊熊大火会烧掉什么?可怕吗?再读读这句,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
课件30滚滚洪水。师述:田野里到处是洪水。滚滚洪水会冲走什么?许多人无家可归,许多人在水里挣扎,链接“挣扎”课件可怕吗?再读读“天哪,太可怕了!”
⑶ 返回课件7:
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谁来读读这几句话?一起读出你们的担心、焦急!把可怕的`场景读出来。
3、我们再来看看灾难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快速找出文中的句子。
(课件8出示语段)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课件9出示语段)再把加点的两个词读一读。
4、可是如今呢?大地上再没有?人们再也不能过着?只能?只能?课件10出示
5、看到这些,女娲的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
(因为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她是人类的母亲啊!)
(课件10出示第二段,引读第二段:女娲难过极了……)
6、女娲为了救人们,先做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求雨灭火 造船救人)
7、过渡:
是呀,正因为,“天塌地裂”,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人们,女娲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这样,人们是否真正脱离了危险?从哪里看出?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所以,女娲为了彻底拯救人们,决定怎么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箭号)那她是怎么补天的呢?
四、学习第三、四段,解决问题二: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1、课件13出示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简洁的话填空:
女娲补天先( ),接着( ),最后( )。想完后,和同桌讨论一下。
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概括为这三个词语:
课件14出示:先找五彩石──接着炼五彩石──最后补天空。
请在文中圈出这三个字,就是板书“找──炼──补”。
2、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段。
女娲找五彩石容易吗?(不容易)请你们再读读这几句话,把你认为找五彩石不容易的词句多读几遍,好好练练,能读出她的艰辛就更好了。
3、交流:
你从哪里感受到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重点从两个句子的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机动)
⑴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链接课件32、33)
① 你从“零零星星”体会到什么?
(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
② 读一读。
⑵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链接课件34、35)
①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
(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你很会读书思考,透过字面看到了里面的东西。
② 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也感受到了女娲的辛苦不容易。)
③ “几天几夜”显屏 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个词语?
(“几天几夜”不是“一天一天”,说明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
⑶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链接课件36、37)
① 指名读,为什么突出“找啊找啊,终于”这两个词?谁知道?
(我从“找啊找啊”“终于”这个词看出寻找五彩石很艰难。)
② 对呀!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齐读。
③ 同学们,女娲为了寻找纯青石历尽千辛万苦,我们想象一下,女娲在寻找纯青石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④ 同学们想象了女娲可能遇到的困难,现在再读这个句子,相信你肯定会读得更好,指名1~2人。
(个人读,齐读)
4、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呢?
⑴ 课件16出示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想想这段共几句话?哪些句子在写“炼石”?哪些句子在写“补天”?用圆圈圈出描写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⑵ 交流,课件17出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⑶ 这段写了“炼石”“补天”两个部分,你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
(我喜欢“炼石”这部分,因为它表现了女娲炼五彩石的艰辛)
⑷ 还有喜欢别的部分吗?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因为我从这几个动词,体会出女娲很了不起,这看似轻松的动作却是常人不能做到的,这就体现了女娲具有神力。)
⑸ 谁来读描写女娲补天时的句子链接课件34:“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
⑹ 女娲往上一泼,天空出现了什么变化?课件35、36出示“金光四射”图
⑺ 太神奇了,谁来读读?链接课件37出示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指名读、齐读)
5、女娲补天的地方,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天边有什么出现?
(板书:五彩云霞)出示课件19~23五彩云霞图片
6、五彩云霞太漂亮了,原先天塌地裂,经过女娲补天,那地方变成了五彩云霞,人们又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
(女娲,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女娲,你真神奇!真了不起!)
板书“了不起”,完成板书。
五、回归整体,歌颂升华
(课件24出示女娲图)(音乐:神话伴奏)这个神话故事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女娲,一个了不起的女娲。
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神话──
生:女娲补天
师:让我们记住这惊天动地的壮举──
生:女娲补天
师:让这嘹亮的声音在天地间回响──
生:女娲补天
六、作业
(课件25出示)
1、摘抄课文中的生动的语句。
2、任选一题做做,下节课,我们准备开个故事会:
⑴ 我喜欢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说一说。
⑵ 我敬佩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画一画。
⑶ 我心中的女娲──把女娲补天后的故事写一写。
七、板书
女娲补天
谁?
为什么补天?
怎么补天? 天塌地裂 找 炼 补 五彩云霞
了不起
《女娲补天》教案 12
一、猜谜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1、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的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的很愉快的'。(上课)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生读课题)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了解了女娲,想去欣赏这个神奇的故事吗?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师:哇,咱们三()同学的读书习惯真好,个个都读得这么认真!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女娲补天》教案 13
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第 一 课 时
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
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教学设计
交流释疑,赏析朗读
3.小组交流:
a.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b.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2.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a.“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b.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c.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 二 课 时
复习巩固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互相合作,练习讲故事
1.自主练习讲故事。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例如:联系字意法,“燃、熄、炼”和火有关系;换偏旁法,“抬”字换偏旁变成“冶”字;“睁”字换偏旁变成“挣”字等。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这一课有10个左右结构的字,有9个左窄右宽的字,有1个左右均衡的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的字如何占格,教师范写“隆、喷”等字。
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听。
《女娲补天》教案 14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课件出示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六、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七、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八、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吃苦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十、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3)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女娲补天》教案 15
教学目标
1、 独立识字,学会认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女娲所承担的使命的艰巨,以及她不懈的努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女娲立志后的行动,培养学生为实现的愿望, 要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 收集有关女娲的故事。
3、 有备件的可以准备有关《女娲补天》的动画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设境激趣。(多媒体课件演示或录音播放故事)在遥远的古代,水神共工同火神祝融的战争使人类受到了巨大的灾难,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心痛极了,她是怎么样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二、新课
(一)自学
提示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
2、用“查一查、拼一拼、猜一猜、问一问”等方法自主识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教互学,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4、你在读文时还有不认识的字吗,提出来,起解决。
5、全班齐读课文,遇到你喜欢的那一段就站起来大声读。
(二)评价
自评、互评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1、指名分段读课文,然后自评互评。
2、你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吗?读给同桌听听,好的地方夸夸他,不好的地方指出来。
(三)交流
细读课文,悟情明理,抓住重点,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读题时,同学们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呢?到课文中找一找,哪部分内容回答了这个问题?
2、指名读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女娲是怎样做的?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女娲的做法。
4、课件出示句子:不知烧了多少天火,练了多少石头,虽然累得腰酸背育,但从不停歇。
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该怎样读?
(四)诵读
感受从语言文字这中流露出的对女娲实现补天之志的无畏勇气和不懈努力的赞叹。
配乐朗诵第三、四自然段。
(五)识字、写字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1、测读第3、4自然段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师生合作学习七个要会写的生字。指名学生当老师讲解。
3、指导书写。
4、同桌互测生字,当堂课全都书写正确的得到两颗星星。
(六)练习
练习使用关联词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照例子写一写。
虽然 ,但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部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女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妈的志向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再读课文,共同解决。
二、新课
(一)交流
1、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
2、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远古时代,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对照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书。
女娲的志向是什么?
3、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二)诵读
通过诵读,感受女娲的痛心及远大的志向。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好“她心痛极了,发誓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
作为人类的母亲,看见自己儿女所受的苦难,女娲的志向是坚定而不可动摇的。就用这种强烈肯定的语气读一读。朗读全文。
(三)识字
1、读词语。
2、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3、开火车组词语。
4、小组内检查识字情况。
(四)写字
1、观察比较记忆字形。
娲 祸 锅 佛 沸
2、指导书写“祸、仿、佛”。
(五)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祸 佛 模 熔 张 炼 歇 恼
锅 沸 摸 溶 帐 练 竭 脑
2、填一填
一( )汪洋 一( )小锅 一( )帐篷
一( )大火 一( )乌龟 一( )石子
3、造句。
发誓要……
总结:学习了这篇神话故事,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
【《女娲补天》教案 】相关文章:
女娲补天教案03-13
《女娲补天》教案05-16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02-11
女娲补天教案(精选10篇)07-29
《女娲补天》优秀教案(通用6篇)11-01
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案11-20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02-16
女娲补天的教学反思10-11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