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五柳先生传》教案2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柳先生传》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
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和整体把握。第二课时翻译及字词。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
彭泽令,五柳先生,是陶渊明。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音
辄zhé尽 短褐hè黔qián娄 曾zēng不 箪dān瓢 俦 chóu衔觞shāng
2、朗读检查。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 ~3人)。
3、老师范读,听并用 划出节奏。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
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
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
饮酒---------“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足见一斑。
4、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但是他“晏如也”
---------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5、“赞”语中哪句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并谈谈你的看法。
不慕荣利------“不汲汲于富贵”
6、写作特点: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眼目(共九个)
六、作业设计
1、读注释,自主翻译。(为第二课时准备)
2、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性格不慕荣利
好读书
志趣 性嗜酒 率真放达
著文章
生活 环堵萧然 安贫乐道
八、教后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案2
一 导入
各位同学,假使我们现在都变成了鸟,有两种生活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做寓居于鸟笼的 金丝雀,衣食无忧,冷暖不愁,但要察言观色、强言欢笑;一是做翱翔于天际的鸿雁, 任意东西,自由往来,但要忍饥挨饿,经历风雨。
你会选择哪种生活呢?请说明理由。
(指名回答) 的确,当物质和自由两者不可兼得之时,大多数人会难以抉择。而真正崇尚自由的人, 则会毅然摒弃物质,选择自由。即使忍受物质的匮乏,也要固守精神世界的纯净和独 立。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 名所写的一篇自传,一同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他高洁的'精神气质。
二 初读全文
1.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从中可看出五柳先生具有怎样 的品性?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晏
衣------短褐穿结 如 安贫乐道
食------箪瓢屡空 也
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喝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率真自然
著文------常著文,娱己示志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 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 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 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4.齐读全文。
三 拓展提升
1.阅读诗作,分析作者于诗中所抒发的情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认识?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②],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④],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⑤]。
注释: [①]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③]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 自己怀恋旧居。 [④]暖暧:暗淡的样子。 [⑤]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 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①学生根据注释疏通诗意。
②指名回答问题。 (板书:返自然------田园的淳朴)
2.介绍陶渊明的出仕经历,思考从中可获取哪些信息。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 便辞官而归。州府召他任主簿,他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了六、七年。三十六岁时,作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四十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作建 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四十一岁辞归。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 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便解绶辞官回乡。隐居之后,朝廷还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 拒绝了。
①他也曾有兼济天下之志,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②他的辞官归隐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与黑暗官场彻底决裂。
3.介绍东晋世风,思考由此对五柳先生的精神气质有何深刻理解。
东晋世风是政治动荡,社会很黑暗,风气污浊,讲究门第,等级森严,追名逐利,醉心于 富贵,官场上勾心斗角,充满了虚伪和欺诈,崇尚风雅、崇尚玄谈,而且讲究繁文缛节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中要束带迎接)。
(板书:返自然------人格的独立 精神的自由)
四 课堂小结
陶渊明是南山下的一株黄菊,在众芳摇落之际,他独自媗妍;陶渊明是天宇间的一朵白 云,在乌云蔽日之时,他飘然远离,固守着自身的纯洁。笼中的金丝雀或会因乖巧引起 人们的怜惜,但只有自由翱翔于天际的鸿雁才能激起我们的崇敬。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体会五柳先生在浊世之中,卓然不群,洁身自好的操节。
五 板书
返自然------田园的淳朴 人格的独立 精神的自由
【《五柳先生传》教案】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教案02-25
《五柳先生传》的教案02-28
《五柳先生传》的教案范文08-26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03-02
《五柳先生传》的教案(15篇)03-03
《五柳先生传》的教案15篇03-02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9篇03-04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13篇04-17
五柳先生传反思总结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