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

时间:2023-02-27 08:14: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童年的发现》教案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的发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童年的发现》教案2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澄澈、困窘、天赋”三个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大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出示一些关于胚胎发育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师:“这叫做胚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么小小的一个胚胎发育形成的。人胚胎发展的规律现在对你们来说还比较难懂,但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究竟他真的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童年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正音。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赋(fù)、岂(qǐ)止、绞(jiǎo)尽脑汁(zhī)

  困窘(jiǒng)

  理解“澄(chéng)澈、天赋(fù)、困窘(jiǒng)”的意思

  2.带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我”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

  生汇报:“我”的.“发现”集中在第十三段

  三、循果查因,理解“发现”的过程

  1.师:“作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呢?是谁告诉他的呢,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2.仔细阅读第三到十三自然段,画出“发现”过程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发现”的流程图。(10分钟)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做必要的指导并维持课堂纪律和注意时间的把握)

  3.推选小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过程

  ① 我做梦总回梦到自己在飞翔,而且发现其他同学也一样,于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借助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过同样或类似的经历,大胆想象)

  ② 我们一起请教老师,请老师回答我们的问题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通过这些一连串的句子让学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③ 老师的回答没有完全揭开“我”心中的谜,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于是通过抓鱼等的活动进行探究。

  ④ 通过自我思考,终于找到的答案。

  流程图:我和同学都梦中飞翔,产生好奇

  请教老师,老师解答问题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

  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得出“发现”

  从图中的信息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这一伟大的“发现”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平时要大胆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举例科学家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我和同学都梦中飞翔,产生好奇

  请教老师,老师解答问题 勇于发现问题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 大胆思考问题

  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得出“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认读“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浪漫的时刻,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去看看他的童年有怎样有趣的发现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5。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三、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2)在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地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五、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3。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六、总结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童年的发现》教案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童年的发现》教案】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教案02-17

《童年的发现》教案02-26

《童年的发现》教案03-05

童年的发现教案(推荐)11-16

《童年的发现》课文教案08-26

《童年的发现》教案14篇03-10

童年的发现教案15篇03-01

童年的发现教案(15篇)03-09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11-24

《童年的发现》教案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的发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童年的发现》教案2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澄澈、困窘、天赋”三个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大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出示一些关于胚胎发育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师:“这叫做胚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么小小的一个胚胎发育形成的。人胚胎发展的规律现在对你们来说还比较难懂,但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究竟他真的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童年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正音。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赋(fù)、岂(qǐ)止、绞(jiǎo)尽脑汁(zhī)

  困窘(jiǒng)

  理解“澄(chéng)澈、天赋(fù)、困窘(jiǒng)”的意思

  2.带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我”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

  生汇报:“我”的.“发现”集中在第十三段

  三、循果查因,理解“发现”的过程

  1.师:“作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呢?是谁告诉他的呢,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2.仔细阅读第三到十三自然段,画出“发现”过程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发现”的流程图。(10分钟)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做必要的指导并维持课堂纪律和注意时间的把握)

  3.推选小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过程

  ① 我做梦总回梦到自己在飞翔,而且发现其他同学也一样,于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借助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过同样或类似的经历,大胆想象)

  ② 我们一起请教老师,请老师回答我们的问题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通过这些一连串的句子让学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③ 老师的回答没有完全揭开“我”心中的谜,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于是通过抓鱼等的活动进行探究。

  ④ 通过自我思考,终于找到的答案。

  流程图:我和同学都梦中飞翔,产生好奇

  请教老师,老师解答问题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

  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得出“发现”

  从图中的信息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这一伟大的“发现”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平时要大胆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举例科学家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我和同学都梦中飞翔,产生好奇

  请教老师,老师解答问题 勇于发现问题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 大胆思考问题

  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得出“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认读“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浪漫的时刻,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去看看他的童年有怎样有趣的发现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5。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三、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2)在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地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五、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3。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六、总结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