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保护小羊》教案

《保护小羊》教案

时间:2024-10-26 01:48:5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保护小羊》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保护小羊》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保护小羊》教案(通用10篇)

  《保护小羊》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傈僳族知识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保护小羊》,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区分歌曲中两上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

  二、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动物头饰

  学生:自己搜集有关傈僳族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课件: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教室,与学生亲密接触,增加感情。

  1、导入。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快乐音乐课堂开始了,希望大家尽情的发挥自己,做一个最棒的你,好吗?

  刚才这首乐曲大家熟悉吗?谁能说出它的名字?今天老师把故事中最有趣的一只小羊带来了?看看是谁?(屏幕展现懒羊羊)大家喜欢它吗?为什么?

  师:懒羊羊知道大家不喜欢它非常难过,它决心改掉坏毛病,做一个爱学习的好小羊,他听村长说,我们的国家很大很大,我们国家里不光有我们汉族人,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新疆维吾尔族、彝族、高山族等等,它决心到这些少数民族去玩一玩,了解那儿的'风土人情,今天,它开着小汽车又要到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去呢?让我们也开着小汽车和懒羊羊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放音乐提出要求:手握方向盘,眼睛看前边,耳朵听音乐,跟着节奏转。)

  2、初步接触保护小羊的旋律,了解傈僳族的服饰、节日等文化艺术等相关知识。

  (学生听音乐一遍,屏幕展示“傈僳族”)

  师:小朋友们知道傈僳族的那些知识?(各抒己见)

  师小结:傈僳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一种,主要生活在我国云南,怒江附近的傈僳族自治州,有自己的语言。傈僳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傈僳族的服饰非常漂亮,妇女上穿右衽收腰短衣,下着长裙,头上戴着红白色料珠,胸前有各色料珠串成的项圈。男子一般穿短衫,裤子到膝盖,有的用青布包头,左腰配砍刀,右腰挂箭袋。傈僳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阔时节、火把节、澡塘会等,过节时,傈僳族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又唱又跳,非常快乐!

  让我们和一起到傈僳人的节日现场,欣赏他们载歌载舞的情景吧!开上小汽车一起走。

  3、创设情境,学习歌曲。

  学生听音乐做开车动作,教师点击展示画面傈僳族音乐会,有懒羊羊大哭的画面。

  师疑惑:懒羊羊怎么了?哦!原来它遇到难题了,想进入傈僳族音乐会必须解决掉5个问题,才有资格进入,懒羊羊看了问题它都不会,这可怎么办呢?(我们来帮助它),同学们真是一些有爱心的孩子。我们看看是些什么问题?课件出示问题一

  欣赏歌曲,听听歌曲中讲了什么故事,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并模仿故事中的动物。

  1)放歌曲《保护小羊》,熟悉歌曲。

  2)讲故事,熟悉歌词。

  3)启发学生模仿故事中的动物:小羊咩咩叫、大灰狼龇牙咧嘴、大象摔鼻子、小刺猬行走咕噜噜、小狗汪汪叫。(学生回答对了,奖励动物头饰一个)4)点击过关课件出示问题二

  让老师读读第一段歌词,听听老师读的哪几个字最用力?

  1)老师读歌词特别强调“突、快、”两个字。

  2)学生回答并读歌词。

  3)点击过关。

  课件出示问题三

  唱唱第一段的两个乐句,仔细观察歌谱,听一听这两句的结束音有什么区别?

  1)教师唱,学生听。

  2)找几个同学说说乐句的结束音有什么区别。

  3)点击过关。

  课件出示问题四?

  跟着音乐,试唱歌曲,找出不会的乐句,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看谁学得最认真,唱得最有感情。

  1)听音乐伴奏演唱歌曲,提醒注意听前奏。

  2)启发学生处理歌曲,有感情的演唱。

  3)点击过关。

  课件出示问题五

  一起表演这首歌曲吧!

  1)角色有回答问题获得头饰奖励的同学承担,其余同学表演歌曲。

  2)提醒同学表演时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小动物一起攻击大灰狼时不能大声笑,要注意当时的气氛是非常紧张的。

  3)表演。

  4、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点击画面出现懒羊羊高兴的样子。师:懒羊羊为什么高兴?(各抒己见)

  师小结:懒羊羊高兴,不光因为获得了入场劵,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歌曲中的小羊在大象、狗熊、小刺猬、小狗的帮助下终于脱离了危险。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只有小狗自己能把大灰狼赶跑吗?只有小刺猬自己能把大灰狼赶跑吗?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团结起来力量大)

  5、结束。

  欣赏傈僳族歌舞

  师:懒羊羊在我们的帮助下终于获得了傈僳族音乐会的入场劵,并欣赏了傈僳族的歌舞,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见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我们大家都去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傈僳族歌舞。(邀请孩子一起随音乐跳舞,在快乐的活动中结束本节课)。

  《保护小羊》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歌曲内容自编自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2.分辨简单的节奏型并正确的打击节奏。

  3.歌曲《保护小羊》,创编动作自由歌舞。

  教学重点:

  运用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的打击节奏型,了解其中的.不同点。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节奏卡片,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礼仪

  1.师生问好。

  2.歌曲《音阶歌》、《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

  二、导入

  1.猜谜语: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爱吃青青草,总是喊妈妈?(小羊)。

  2.请小朋友们说说小羊的形象。分享一些关于“羊”的成语故事,听同学讲,说说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今天林老师也准备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想)“那就请你认真听好了,因为故事可不会白听的,过会儿林老师可是有任务要请小朋友们完成的。”

  三、听故事,学表演

  1.教师讲保护小羊的故事,并出示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一天,一群小羊上山冈吃草……它们高兴的唱起了歌。”(播放歌曲《保护小羊》)

  2.给歌曲起个好听的名字。(保护小羊)

  3.“小朋友们真棒,我们愿意和小羊一起来唱这首歌吗?”(愿意)“那就请你把书翻到18页。”

  4.歌曲《保护小羊》。

  a.跟着老师按照节奏读歌词。

  b.听老师范唱,找哪几句歌曲的旋律是基本相同的。

  c.学唱歌曲。

  d.创编歌词唱一唱。

  四、演一演

  1.“刚听故事之前林老师说有任务的,还记得吗?”(记得)“就是我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谁来?我看谁最勇敢?”

  2.学生表演时,教师打击节奏。

  3.表演结束,拍手表扬。

  4.“细心的小朋友一定记得,刚刚林老师在四个小动物出场的时候用小鼓打击了四条不一样的节奏,你们能听出这四条节奏,分别是给这四个小动物中谁的?”(配对)

  (出示节奏卡片和动物的卡片)

  ① x - ∣x - ∣ 大象

  ② x x ∣x x ∣ 狗熊

  ③ x xx∣x xx∣ 小猎狗

  ④ xx xx∣xx xx∣ 小刺猬

  5.打击节奏时注意强弱规律。在基本能听出是哪条节奏以后,请个别学生来打小鼓,其他学生猜是哪条节奏,在猜出来以后用动作表演出这个小动物。

  五、歌曲表演唱

  1.“小朋友们刚刚学小动物的动作学的可真好,你能把这些动作加进歌曲里边唱边表演吗?”(学生表演唱,可以请个别表演的好的小朋友上来带其他小朋友一起表演。)

  2.小结:小朋友们可真是一个表演家,不仅能歌唱,还能舞蹈,希望你们能在音乐的陪伴中快乐的成长。

  3.师生礼仪,结束下课。

  《保护小羊》教案 3

  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装饰和添贴小羊及其周围。

  2、初步学习合作,体验共同完成任务的快乐感受。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六幅小羊图、棉花、各种形状的即时贴、小布片、蜡笔、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 唱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导出活动主题:小羊。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今天大家真开心,想不想唱支歌啊?”

  请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在唱歌过程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顺序为小鸡、小鸭、老虎、老鼠、小羊)

  2、幼儿回忆刚才唱过的动物有哪些。

  ①“刚才我们歌里都唱了哪些动物呢?”

  (小鸡、小鸭、老虎、老鼠、小羊)

  ②“小羊是什么样子的啊?”

  教师给小羊的范图。引导幼儿有次序的观察:头(有弯弯角;有胡子)→身体→尾巴(短小)

  二、 激发幼儿为小羊打扮的兴趣和热情。

  1、“你们想把小羊打扮的更加漂亮吗?”

  2、“你们想在图画上添上什么东西呢?请你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3、幼儿自由讨论。教师请若干位幼儿来说一说。

  4、“啊!我们真棒!想了那么多的办法。那你们想试一试吗?”

  三、 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添贴,教师指导。

  1、要求:将撕下不用的纸放在白色的`盆子里。并且和你的小伙伴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大家一起来做的,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随机的表扬有创意和认真贴画的幼儿。适当的帮助了有困难的幼儿。

  四、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画。(采用分组的形式)

  1、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组的小羊。

  2、“你在上面贴了什么啊?能给我们来说一说吗?”

  3、教师对于幼儿的进行简单的总结。

  “今天你们打扮的小羊可真高兴,你们心里开心吗?”

  “你们开心的时候想做什么啊?”

  4、一组幼儿一起来唱一唱歌曲《我爱我的小羊》。

  五、 活动延伸:

  在活动后,将小羊贴在教室内请有兴趣贴的幼儿继续活动。

  《保护小羊》教案 4

  活动目标: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懂得同伴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小羊和狼头饰各一个、挂图“小样和狼”、语言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出示小羊头饰:小羊今天非常伤心,你知道什么原因吗?请听一听故事“小样和狼”

  2、讲述故事至“小羊回到家里,想起狼说晚上要来吃他,就坐在门口哭起来了”。

  老师:小羊为什么会哭,你听到了什么呢?你觉得狼说得有道理吗?那么小羊又该怎么办呢?

  3、讲述故事至“大象说完就走了”。

  老师:小羊坐在门口哭,她的哭声引起了谁的注意。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挂图,幼儿学习对话。

  老师;这些动物是怎么和小羊说的.呢?(引导幼儿集体学说对话)

  老师:这些动物都很关心自己的朋友。那么,他么又是怎么帮出小羊的呢?

  4、讲述故事至“大家一声不响,静静地听着声音”。

  老师:天黑的时候,小花猫、小黄狗、白马和大象都来了。大家在一起商量怎样来帮助小羊。大家是怎么想的?

  老师:小动物很聪明,最后他们战胜了狼吗?请继续听。

  5、讲述故事至结尾。

  老师:动物们最后有没有战胜狼呢?你觉得他们的办法好吗?你喜欢谁的方法、引导幼儿重点学习词语“黑洞洞、绕、顶、蹿出来、勇敢”。

  6、播放录音,完整的欣赏故事。

  老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小动物们到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如:只要团结一致,动动脑筋,就能战胜狼,遇到困难哭是没有用的。)

  《保护小羊》教案 5

  目标:

  1、结合情境,体验乘坐火车的快乐;

  2、培养幼儿音乐听辨能力及动作反应能力 ;

  3、体验与伙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过程:

  一、乘火车去旅游

  羊村里有哪些羊宝宝呢?那喜羊羊、美羊羊们我们出发去旅游吧…

  二、欣赏音乐

  1、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听着音乐上火车,小羊们,你们看窗外面有好多绿油油的小草吖,那边还有好多漂亮的小花呢,小鸟也在和我们一起微笑呢….(播放音乐,讲解看到的东西,当灰太狼出现的时候,语气变化明显)

  2、提问,分析音乐

  刚刚小羊们坐火车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什么音乐是灰太狼出现了?什么音乐是小羊们出现了呢?

  灰太狼看到小羊会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一起做一做)

  那小羊们会说什么?(好害怕)(引导幼儿一起做一做)

  将两个角色的语言连接起来做一次

  听说灰太狼发明了一种新的'捕羊器——五抓笼,它会在羊的头上转来转去(老师唱出音乐“当——”)可是小羊们很聪明,它们知道当五爪笼抓(当),抓下来时赶紧跑开,这样就不会被灰太狼抓住了。谁愿意和我一起来试试。你愿意做灰太狼还是小羊呢?(分别贴上贴纸进行尝试)

  小羊怎样才不会被灰太狼吃掉?灰太狼要怎样才可以吃到小羊呢?

  三、音乐游戏

  1、听音乐,老师与幼儿分角色完整游戏两遍。

  2、幼儿两两结对游戏

  谁愿意做灰太狼?站到这边来。

  谁愿意当小羊的?请站到这边。

  我们把灰太狼的贴纸贴在手背上好不好?

  我们把小羊的贴纸贴在手指上好不好,贴好了就不要去撕哦,撕了的话就粘不住了。

  灰太狼、小羊们都贴好了吗?请小羊们去找一个舒服、不挤的地方站好来,现在请灰太狼轻轻地走到一只小羊的面前。我们要开始做游戏咯。(老师检查是否配好对)

  3、游戏结束后,检验灰太狼抓到了几只羊?互换角色玩游戏(交换贴纸)

  4、亲子游戏。(事先为每位家长准备好一张灰太狼、一张小羊的贴纸,游戏前家长根据孩子手上的贴纸,进行选择)

  四、游戏总结

  每次灰太狼没有吃到小羊,它都会哪句话?(小羊们,我一定会回来的)

  那小羊可以说一句什么话来回应灰太狼?幼儿说,老师整理(灰太狼,我们一定不会让你吃掉)

  一起试一次,活动结束。

  《保护小羊》教案 6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2、 了解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和内容。

  3、 结合已有的经验,大胆的创编舞蹈动作。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羊、吹笛子的牧童、顽皮小牧童的头饰若干,老山羊头饰一个。

  2、音乐磁带。

  3、打击乐器:圆舞板、碰铃和铃鼓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随《苹果丰收》的音乐师幼共同舞蹈,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师:你们在跳舞的时候感到快乐吗?为什么?

  师:一首欢快的乐曲会让你想到很多事情,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欢快的.乐曲,名字叫《多来咪》,它会让你想到什么?

  2、倾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幼儿闭上眼睛欣赏后自由讲述欣赏音乐后的感受。

  3、听故事理解音乐

  师: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和这段音乐也有关系。

  问:故事里有谁?牧童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4、分句欣赏,引导幼儿听听乐句音色、节奏的变化,猜想角色出场顺序和情节的发展,让幼儿运用已有的音乐技能参与创编动作,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用图谱记录下来。

  5、请幼儿自由选择小羊,吹笛子的小牧童,顽皮小牧童的头饰戴好,并分组站好,分角色表演。教师以老山羊的形象介入游戏,交代游戏规则。(第二轮游戏时幼儿互换头饰进行表演。)

  随音乐共同表演幼儿自编的律动《牧童和小羊》。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把录音机、磁带、头饰及乐器拿放到音乐活动区,幼儿自主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的选题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活泼、欢快、节奏感强,孩子们喜欢。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音乐,理解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活动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角色扮演法、实践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整个活动始终贯穿于游戏之中,幼儿参与性强,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活动,达到了教学活动目标。

  《保护小羊》教案 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这个故事的兴趣,引导幼儿说说故事的内容,大胆学说对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激发幼儿表演这个故事的兴趣。

  3.让幼儿知道争吵、打闹的不良后果,懂得同伴之间要相互谦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木偶(小白羊、小黑羊)、背景(爷爷家,外婆家)、指偶(小白羊、小黑羊的'指偶分别是幼儿人数的一半)、课前理解“独木桥”。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坐成“凹”字形,激发幼儿听的欲望。

  首先营造一种气氛:出示背景“……”(出示木偶白羊)“……”(出示木偶黑羊)“这是谁呀?”“噢,是小白羊和小黑羊呀。今天,小白羊和小黑羊要走过一条独木桥,小白羊和小黑羊是怎么过桥的呢?他们过桥了没有呢?请听老师讲个故事《小羊过桥》。”

  2.老师边操作木偶,边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小白羊和小黑羊分别住在什么地方?

  (3)小白羊说了什么?小黑羊说了什么?(提问前老师再次操纵木偶,边讲述边表演过桥一段,并在幼儿回答时作辅助表演。)

  (4)分组讨论:两只小羊过桥了没有?“小羊”掉到河里去了,怎么办?

  (5)引导幼儿对两只“羊”说句话。

  3.听一遍故事录音,老师表演指偶。

  4.延伸活动:幼儿分散边表演指偶,边学讲对话。

  活动反思:

  本次课件直观的声音、色彩、人物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连贯,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保护小羊》教案 8

  [游戏目标]

  1、使幼儿知道要学习故事中的羊姐姐,听爸爸妈妈的话,外出不乱跑。

  2、教育幼儿在外出游玩时,要遵守集体规则。

  [游戏准备]

  1、操作卡片《小羊迷路了》。

  2、电视机、展示仪。

  [游戏过程]

  1、幼儿欣赏故事,教育幼儿外出时要听大人的话,不要乱跑。

  (1)、幼儿边看,教师边讲故事。

  (2)、提问:小羊一家外出游玩时,爸爸是怎样交代孩子们的?谁做到了? 小羊应该怎么做?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引导幼儿讨论在那些时候要听大人的话?

  组织幼儿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生活中有没有像瓜瓜一样的人,他们是怎样做的'?

  3、教师。与家人一起或小朋友集体外出时,都要听大人的话,不能单独乱跑。

  [游戏规则]

  外出游玩时,事先向幼儿交代游玩规则。

  《保护小羊》教案 9

  设计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娇惯,家人比较迁就,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为中心,缺乏互相谦让、互相关心的良好品德,与人相处、协商、合作的'能力较差。而《小羊过桥》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富有很强的教育性,故事情节、角色对话通俗易懂,幼儿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学习幼儿能从中得到教育,明白相互谦让也是一种美德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主要内容。

  2、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重点难点

  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活动准备

  视频动画、情景创设(一条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小白羊、小黑羊)头饰、儿歌磁带。

  活动过程

  (一) 游戏“走独木桥”进入教室。

  1.独木桥什么样的?刚才走独木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发言,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二)听录音,把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

  1、儿歌叫什么?有谁?

  2、发生了什么事?

  (三)欣赏动画,理解儿歌内容

  1、两只羊走到独木桥中间,小白养和小黑羊说了什么?

  2、两只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让,后来怎样啦?为什么会这样?

  3、你想对两只羊说什么?

  4、小结:小白和小黑没有互相谦让结果掉进河里了。所以平时小朋友要做到互相谦让。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戴头饰表演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新的辅助教具——课件,课件的声形并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保护小羊》教案 10

  活动目的

  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创编故事结尾。

  大胆进行故事表演。

  培养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品德。

  活动准备

  1、自制故事操作背景及小白羊、小黑羊、独木桥的立体道具。

  2、准备故事《小羊过桥》录音磁带、录音机。

  3、准备小白羊、小黑羊头饰若干及用结构材料或平衡木搭成的独木桥一座。

  4、幼儿事先用A3图画纸自制成空白小图书,再准备绘画用的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偶激趣

  教师出示小白羊与小黑羊玩偶,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猜想故事

  ①教师操作故事演示台,讲述故事《小羊过桥》的前半段(开头至两只小羊在桥

  中间碰头了,谁也走不过去),引导幼儿边看边听。

  ②想一想,猜一猜:他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结果如何?

  三、欣赏故事

  教师借助操作材料,完整讲述故事一遍,让幼儿欣赏。

  四、组织讨论

  小白羊和小黑羊这样做好吗?为什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处理?

  五、绘画故事

  ①鼓励幼儿以连环画的方式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②帮助幼儿将自己绘画的故事编制成小画册,并写上小作者的`姓名。

  活动延伸

  将制作好的幼儿连环画投放在语言区,供幼儿交流讲述。

  在表演区投放相应的表演道具及故事磁带,指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保护小羊》教案(通用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保护小羊》教案】相关文章:

狼与小羊教案03-08

《小羊咩咩》教案03-06

小班小羊教案03-26

小羊与狼教案03-13

小羊过桥教案03-03

《小羊过桥》教案02-28

《狼和小羊》教案02-22

《可爱的小羊》中班教案03-27

狼和小羊教案01-15

《保护小羊》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保护小羊》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保护小羊》教案(通用10篇)

  《保护小羊》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傈僳族知识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保护小羊》,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区分歌曲中两上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

  二、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动物头饰

  学生:自己搜集有关傈僳族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课件: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教室,与学生亲密接触,增加感情。

  1、导入。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快乐音乐课堂开始了,希望大家尽情的发挥自己,做一个最棒的你,好吗?

  刚才这首乐曲大家熟悉吗?谁能说出它的名字?今天老师把故事中最有趣的一只小羊带来了?看看是谁?(屏幕展现懒羊羊)大家喜欢它吗?为什么?

  师:懒羊羊知道大家不喜欢它非常难过,它决心改掉坏毛病,做一个爱学习的好小羊,他听村长说,我们的国家很大很大,我们国家里不光有我们汉族人,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新疆维吾尔族、彝族、高山族等等,它决心到这些少数民族去玩一玩,了解那儿的'风土人情,今天,它开着小汽车又要到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去呢?让我们也开着小汽车和懒羊羊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放音乐提出要求:手握方向盘,眼睛看前边,耳朵听音乐,跟着节奏转。)

  2、初步接触保护小羊的旋律,了解傈僳族的服饰、节日等文化艺术等相关知识。

  (学生听音乐一遍,屏幕展示“傈僳族”)

  师:小朋友们知道傈僳族的那些知识?(各抒己见)

  师小结:傈僳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一种,主要生活在我国云南,怒江附近的傈僳族自治州,有自己的语言。傈僳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傈僳族的服饰非常漂亮,妇女上穿右衽收腰短衣,下着长裙,头上戴着红白色料珠,胸前有各色料珠串成的项圈。男子一般穿短衫,裤子到膝盖,有的用青布包头,左腰配砍刀,右腰挂箭袋。傈僳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阔时节、火把节、澡塘会等,过节时,傈僳族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又唱又跳,非常快乐!

  让我们和一起到傈僳人的节日现场,欣赏他们载歌载舞的情景吧!开上小汽车一起走。

  3、创设情境,学习歌曲。

  学生听音乐做开车动作,教师点击展示画面傈僳族音乐会,有懒羊羊大哭的画面。

  师疑惑:懒羊羊怎么了?哦!原来它遇到难题了,想进入傈僳族音乐会必须解决掉5个问题,才有资格进入,懒羊羊看了问题它都不会,这可怎么办呢?(我们来帮助它),同学们真是一些有爱心的孩子。我们看看是些什么问题?课件出示问题一

  欣赏歌曲,听听歌曲中讲了什么故事,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并模仿故事中的动物。

  1)放歌曲《保护小羊》,熟悉歌曲。

  2)讲故事,熟悉歌词。

  3)启发学生模仿故事中的动物:小羊咩咩叫、大灰狼龇牙咧嘴、大象摔鼻子、小刺猬行走咕噜噜、小狗汪汪叫。(学生回答对了,奖励动物头饰一个)4)点击过关课件出示问题二

  让老师读读第一段歌词,听听老师读的哪几个字最用力?

  1)老师读歌词特别强调“突、快、”两个字。

  2)学生回答并读歌词。

  3)点击过关。

  课件出示问题三

  唱唱第一段的两个乐句,仔细观察歌谱,听一听这两句的结束音有什么区别?

  1)教师唱,学生听。

  2)找几个同学说说乐句的结束音有什么区别。

  3)点击过关。

  课件出示问题四?

  跟着音乐,试唱歌曲,找出不会的乐句,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看谁学得最认真,唱得最有感情。

  1)听音乐伴奏演唱歌曲,提醒注意听前奏。

  2)启发学生处理歌曲,有感情的演唱。

  3)点击过关。

  课件出示问题五

  一起表演这首歌曲吧!

  1)角色有回答问题获得头饰奖励的同学承担,其余同学表演歌曲。

  2)提醒同学表演时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小动物一起攻击大灰狼时不能大声笑,要注意当时的气氛是非常紧张的。

  3)表演。

  4、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点击画面出现懒羊羊高兴的样子。师:懒羊羊为什么高兴?(各抒己见)

  师小结:懒羊羊高兴,不光因为获得了入场劵,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歌曲中的小羊在大象、狗熊、小刺猬、小狗的帮助下终于脱离了危险。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只有小狗自己能把大灰狼赶跑吗?只有小刺猬自己能把大灰狼赶跑吗?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团结起来力量大)

  5、结束。

  欣赏傈僳族歌舞

  师:懒羊羊在我们的帮助下终于获得了傈僳族音乐会的入场劵,并欣赏了傈僳族的歌舞,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见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我们大家都去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傈僳族歌舞。(邀请孩子一起随音乐跳舞,在快乐的活动中结束本节课)。

  《保护小羊》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歌曲内容自编自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2.分辨简单的节奏型并正确的打击节奏。

  3.歌曲《保护小羊》,创编动作自由歌舞。

  教学重点:

  运用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的打击节奏型,了解其中的.不同点。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节奏卡片,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礼仪

  1.师生问好。

  2.歌曲《音阶歌》、《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

  二、导入

  1.猜谜语: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爱吃青青草,总是喊妈妈?(小羊)。

  2.请小朋友们说说小羊的形象。分享一些关于“羊”的成语故事,听同学讲,说说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今天林老师也准备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想)“那就请你认真听好了,因为故事可不会白听的,过会儿林老师可是有任务要请小朋友们完成的。”

  三、听故事,学表演

  1.教师讲保护小羊的故事,并出示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一天,一群小羊上山冈吃草……它们高兴的唱起了歌。”(播放歌曲《保护小羊》)

  2.给歌曲起个好听的名字。(保护小羊)

  3.“小朋友们真棒,我们愿意和小羊一起来唱这首歌吗?”(愿意)“那就请你把书翻到18页。”

  4.歌曲《保护小羊》。

  a.跟着老师按照节奏读歌词。

  b.听老师范唱,找哪几句歌曲的旋律是基本相同的。

  c.学唱歌曲。

  d.创编歌词唱一唱。

  四、演一演

  1.“刚听故事之前林老师说有任务的,还记得吗?”(记得)“就是我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谁来?我看谁最勇敢?”

  2.学生表演时,教师打击节奏。

  3.表演结束,拍手表扬。

  4.“细心的小朋友一定记得,刚刚林老师在四个小动物出场的时候用小鼓打击了四条不一样的节奏,你们能听出这四条节奏,分别是给这四个小动物中谁的?”(配对)

  (出示节奏卡片和动物的卡片)

  ① x - ∣x - ∣ 大象

  ② x x ∣x x ∣ 狗熊

  ③ x xx∣x xx∣ 小猎狗

  ④ xx xx∣xx xx∣ 小刺猬

  5.打击节奏时注意强弱规律。在基本能听出是哪条节奏以后,请个别学生来打小鼓,其他学生猜是哪条节奏,在猜出来以后用动作表演出这个小动物。

  五、歌曲表演唱

  1.“小朋友们刚刚学小动物的动作学的可真好,你能把这些动作加进歌曲里边唱边表演吗?”(学生表演唱,可以请个别表演的好的小朋友上来带其他小朋友一起表演。)

  2.小结:小朋友们可真是一个表演家,不仅能歌唱,还能舞蹈,希望你们能在音乐的陪伴中快乐的成长。

  3.师生礼仪,结束下课。

  《保护小羊》教案 3

  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装饰和添贴小羊及其周围。

  2、初步学习合作,体验共同完成任务的快乐感受。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六幅小羊图、棉花、各种形状的即时贴、小布片、蜡笔、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 唱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导出活动主题:小羊。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今天大家真开心,想不想唱支歌啊?”

  请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在唱歌过程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顺序为小鸡、小鸭、老虎、老鼠、小羊)

  2、幼儿回忆刚才唱过的动物有哪些。

  ①“刚才我们歌里都唱了哪些动物呢?”

  (小鸡、小鸭、老虎、老鼠、小羊)

  ②“小羊是什么样子的啊?”

  教师给小羊的范图。引导幼儿有次序的观察:头(有弯弯角;有胡子)→身体→尾巴(短小)

  二、 激发幼儿为小羊打扮的兴趣和热情。

  1、“你们想把小羊打扮的更加漂亮吗?”

  2、“你们想在图画上添上什么东西呢?请你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3、幼儿自由讨论。教师请若干位幼儿来说一说。

  4、“啊!我们真棒!想了那么多的办法。那你们想试一试吗?”

  三、 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添贴,教师指导。

  1、要求:将撕下不用的纸放在白色的`盆子里。并且和你的小伙伴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大家一起来做的,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随机的表扬有创意和认真贴画的幼儿。适当的帮助了有困难的幼儿。

  四、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画。(采用分组的形式)

  1、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组的小羊。

  2、“你在上面贴了什么啊?能给我们来说一说吗?”

  3、教师对于幼儿的进行简单的总结。

  “今天你们打扮的小羊可真高兴,你们心里开心吗?”

  “你们开心的时候想做什么啊?”

  4、一组幼儿一起来唱一唱歌曲《我爱我的小羊》。

  五、 活动延伸:

  在活动后,将小羊贴在教室内请有兴趣贴的幼儿继续活动。

  《保护小羊》教案 4

  活动目标: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懂得同伴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小羊和狼头饰各一个、挂图“小样和狼”、语言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出示小羊头饰:小羊今天非常伤心,你知道什么原因吗?请听一听故事“小样和狼”

  2、讲述故事至“小羊回到家里,想起狼说晚上要来吃他,就坐在门口哭起来了”。

  老师:小羊为什么会哭,你听到了什么呢?你觉得狼说得有道理吗?那么小羊又该怎么办呢?

  3、讲述故事至“大象说完就走了”。

  老师:小羊坐在门口哭,她的哭声引起了谁的注意。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挂图,幼儿学习对话。

  老师;这些动物是怎么和小羊说的.呢?(引导幼儿集体学说对话)

  老师:这些动物都很关心自己的朋友。那么,他么又是怎么帮出小羊的呢?

  4、讲述故事至“大家一声不响,静静地听着声音”。

  老师:天黑的时候,小花猫、小黄狗、白马和大象都来了。大家在一起商量怎样来帮助小羊。大家是怎么想的?

  老师:小动物很聪明,最后他们战胜了狼吗?请继续听。

  5、讲述故事至结尾。

  老师:动物们最后有没有战胜狼呢?你觉得他们的办法好吗?你喜欢谁的方法、引导幼儿重点学习词语“黑洞洞、绕、顶、蹿出来、勇敢”。

  6、播放录音,完整的欣赏故事。

  老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小动物们到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如:只要团结一致,动动脑筋,就能战胜狼,遇到困难哭是没有用的。)

  《保护小羊》教案 5

  目标:

  1、结合情境,体验乘坐火车的快乐;

  2、培养幼儿音乐听辨能力及动作反应能力 ;

  3、体验与伙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过程:

  一、乘火车去旅游

  羊村里有哪些羊宝宝呢?那喜羊羊、美羊羊们我们出发去旅游吧…

  二、欣赏音乐

  1、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听着音乐上火车,小羊们,你们看窗外面有好多绿油油的小草吖,那边还有好多漂亮的小花呢,小鸟也在和我们一起微笑呢….(播放音乐,讲解看到的东西,当灰太狼出现的时候,语气变化明显)

  2、提问,分析音乐

  刚刚小羊们坐火车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什么音乐是灰太狼出现了?什么音乐是小羊们出现了呢?

  灰太狼看到小羊会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一起做一做)

  那小羊们会说什么?(好害怕)(引导幼儿一起做一做)

  将两个角色的语言连接起来做一次

  听说灰太狼发明了一种新的'捕羊器——五抓笼,它会在羊的头上转来转去(老师唱出音乐“当——”)可是小羊们很聪明,它们知道当五爪笼抓(当),抓下来时赶紧跑开,这样就不会被灰太狼抓住了。谁愿意和我一起来试试。你愿意做灰太狼还是小羊呢?(分别贴上贴纸进行尝试)

  小羊怎样才不会被灰太狼吃掉?灰太狼要怎样才可以吃到小羊呢?

  三、音乐游戏

  1、听音乐,老师与幼儿分角色完整游戏两遍。

  2、幼儿两两结对游戏

  谁愿意做灰太狼?站到这边来。

  谁愿意当小羊的?请站到这边。

  我们把灰太狼的贴纸贴在手背上好不好?

  我们把小羊的贴纸贴在手指上好不好,贴好了就不要去撕哦,撕了的话就粘不住了。

  灰太狼、小羊们都贴好了吗?请小羊们去找一个舒服、不挤的地方站好来,现在请灰太狼轻轻地走到一只小羊的面前。我们要开始做游戏咯。(老师检查是否配好对)

  3、游戏结束后,检验灰太狼抓到了几只羊?互换角色玩游戏(交换贴纸)

  4、亲子游戏。(事先为每位家长准备好一张灰太狼、一张小羊的贴纸,游戏前家长根据孩子手上的贴纸,进行选择)

  四、游戏总结

  每次灰太狼没有吃到小羊,它都会哪句话?(小羊们,我一定会回来的)

  那小羊可以说一句什么话来回应灰太狼?幼儿说,老师整理(灰太狼,我们一定不会让你吃掉)

  一起试一次,活动结束。

  《保护小羊》教案 6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2、 了解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和内容。

  3、 结合已有的经验,大胆的创编舞蹈动作。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羊、吹笛子的牧童、顽皮小牧童的头饰若干,老山羊头饰一个。

  2、音乐磁带。

  3、打击乐器:圆舞板、碰铃和铃鼓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随《苹果丰收》的音乐师幼共同舞蹈,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师:你们在跳舞的时候感到快乐吗?为什么?

  师:一首欢快的乐曲会让你想到很多事情,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欢快的.乐曲,名字叫《多来咪》,它会让你想到什么?

  2、倾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幼儿闭上眼睛欣赏后自由讲述欣赏音乐后的感受。

  3、听故事理解音乐

  师: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和这段音乐也有关系。

  问:故事里有谁?牧童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4、分句欣赏,引导幼儿听听乐句音色、节奏的变化,猜想角色出场顺序和情节的发展,让幼儿运用已有的音乐技能参与创编动作,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用图谱记录下来。

  5、请幼儿自由选择小羊,吹笛子的小牧童,顽皮小牧童的头饰戴好,并分组站好,分角色表演。教师以老山羊的形象介入游戏,交代游戏规则。(第二轮游戏时幼儿互换头饰进行表演。)

  随音乐共同表演幼儿自编的律动《牧童和小羊》。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把录音机、磁带、头饰及乐器拿放到音乐活动区,幼儿自主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的选题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活泼、欢快、节奏感强,孩子们喜欢。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音乐,理解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活动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角色扮演法、实践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整个活动始终贯穿于游戏之中,幼儿参与性强,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活动,达到了教学活动目标。

  《保护小羊》教案 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这个故事的兴趣,引导幼儿说说故事的内容,大胆学说对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激发幼儿表演这个故事的兴趣。

  3.让幼儿知道争吵、打闹的不良后果,懂得同伴之间要相互谦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木偶(小白羊、小黑羊)、背景(爷爷家,外婆家)、指偶(小白羊、小黑羊的'指偶分别是幼儿人数的一半)、课前理解“独木桥”。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坐成“凹”字形,激发幼儿听的欲望。

  首先营造一种气氛:出示背景“……”(出示木偶白羊)“……”(出示木偶黑羊)“这是谁呀?”“噢,是小白羊和小黑羊呀。今天,小白羊和小黑羊要走过一条独木桥,小白羊和小黑羊是怎么过桥的呢?他们过桥了没有呢?请听老师讲个故事《小羊过桥》。”

  2.老师边操作木偶,边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小白羊和小黑羊分别住在什么地方?

  (3)小白羊说了什么?小黑羊说了什么?(提问前老师再次操纵木偶,边讲述边表演过桥一段,并在幼儿回答时作辅助表演。)

  (4)分组讨论:两只小羊过桥了没有?“小羊”掉到河里去了,怎么办?

  (5)引导幼儿对两只“羊”说句话。

  3.听一遍故事录音,老师表演指偶。

  4.延伸活动:幼儿分散边表演指偶,边学讲对话。

  活动反思:

  本次课件直观的声音、色彩、人物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连贯,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保护小羊》教案 8

  [游戏目标]

  1、使幼儿知道要学习故事中的羊姐姐,听爸爸妈妈的话,外出不乱跑。

  2、教育幼儿在外出游玩时,要遵守集体规则。

  [游戏准备]

  1、操作卡片《小羊迷路了》。

  2、电视机、展示仪。

  [游戏过程]

  1、幼儿欣赏故事,教育幼儿外出时要听大人的话,不要乱跑。

  (1)、幼儿边看,教师边讲故事。

  (2)、提问:小羊一家外出游玩时,爸爸是怎样交代孩子们的?谁做到了? 小羊应该怎么做?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引导幼儿讨论在那些时候要听大人的话?

  组织幼儿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生活中有没有像瓜瓜一样的人,他们是怎样做的'?

  3、教师。与家人一起或小朋友集体外出时,都要听大人的话,不能单独乱跑。

  [游戏规则]

  外出游玩时,事先向幼儿交代游玩规则。

  《保护小羊》教案 9

  设计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娇惯,家人比较迁就,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为中心,缺乏互相谦让、互相关心的良好品德,与人相处、协商、合作的'能力较差。而《小羊过桥》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富有很强的教育性,故事情节、角色对话通俗易懂,幼儿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学习幼儿能从中得到教育,明白相互谦让也是一种美德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主要内容。

  2、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重点难点

  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活动准备

  视频动画、情景创设(一条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小白羊、小黑羊)头饰、儿歌磁带。

  活动过程

  (一) 游戏“走独木桥”进入教室。

  1.独木桥什么样的?刚才走独木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发言,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二)听录音,把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

  1、儿歌叫什么?有谁?

  2、发生了什么事?

  (三)欣赏动画,理解儿歌内容

  1、两只羊走到独木桥中间,小白养和小黑羊说了什么?

  2、两只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让,后来怎样啦?为什么会这样?

  3、你想对两只羊说什么?

  4、小结:小白和小黑没有互相谦让结果掉进河里了。所以平时小朋友要做到互相谦让。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戴头饰表演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新的辅助教具——课件,课件的声形并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保护小羊》教案 10

  活动目的

  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创编故事结尾。

  大胆进行故事表演。

  培养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品德。

  活动准备

  1、自制故事操作背景及小白羊、小黑羊、独木桥的立体道具。

  2、准备故事《小羊过桥》录音磁带、录音机。

  3、准备小白羊、小黑羊头饰若干及用结构材料或平衡木搭成的独木桥一座。

  4、幼儿事先用A3图画纸自制成空白小图书,再准备绘画用的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偶激趣

  教师出示小白羊与小黑羊玩偶,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猜想故事

  ①教师操作故事演示台,讲述故事《小羊过桥》的前半段(开头至两只小羊在桥

  中间碰头了,谁也走不过去),引导幼儿边看边听。

  ②想一想,猜一猜:他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结果如何?

  三、欣赏故事

  教师借助操作材料,完整讲述故事一遍,让幼儿欣赏。

  四、组织讨论

  小白羊和小黑羊这样做好吗?为什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处理?

  五、绘画故事

  ①鼓励幼儿以连环画的方式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②帮助幼儿将自己绘画的故事编制成小画册,并写上小作者的`姓名。

  活动延伸

  将制作好的幼儿连环画投放在语言区,供幼儿交流讲述。

  在表演区投放相应的表演道具及故事磁带,指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