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青蛙捉害虫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蛙捉害虫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青蛙捉害虫教案1
目标:
1、学习单脚跳,练习多种形式的跳跃,锻炼幼儿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体验有秩序共同游戏的快乐。
准备:
大青蛙头饰一个,小青蛙头饰、塑料圈同幼儿数,挂有许多蚊子、苍蝇卡片的'长绳,皱纹纸制作的“河岸线”一条。
过程:
1、热身
老师戴大青蛙头饰,请幼儿做宝宝,青蛙妈妈带宝宝游水,一会长出了后腿,过一会又长出了前腿,脱掉了尾巴,变成了小青蛙。发给每名幼儿小青蛙头饰,“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做青蛙操锻炼身体:前腿前腿抓抓,后腿后腿踏踏,东边东边瞧瞧,西边西边看看,水上水上划划,地上地上跳跳。
2、自由探索
“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去找食物,来到一片“荷塘”,“妈妈”请每一个“小青蛙”找到一片“荷叶”,尝试用不同方法与“荷叶”做跳的游戏。
3、集体练习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做不同方向的双脚跳,单脚跳,跨跳,休息动作。
4、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分成四组,说明游戏名称。
布置游戏场地,介绍游戏场景:这有一条河,对面有许多苍蝇,蚊子等你们喜欢吃的害虫,河里有很多荷叶,你们可以跳过荷叶,到对岸跳起吃害虫。
说明并示范讲解游戏玩法:每组幼儿依次向前跳圈,来到害虫前纵跳拍一条害虫,再从右侧跑回原位。
游戏分组进行,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第一次游戏双脚行进跳、纵跳,第二次单脚跳、纵跳,第三次跨跳、纵跳。
5、享受美味,做放松动作结束。
青蛙捉害虫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练习双脚向前跳,发展其腿部的力量
2、培养幼儿爱护青蛙等小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准备小青蛙头饰(与幼儿参与人数相等)
2、用纸条做出小虫,水桶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出示青蛙头饰,在活动前丰富幼儿对青蛙的了解。
知道青蛙是益虫,专门捕捉,是田里的英雄。并知道不能捕捉青蛙。
2、师讲解并示范游戏规则
小青蛙,你们都是捉害虫的小英雄,现在农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稻谷又要被害虫侵害了,我们快跳到田里去消灭它们。师规范的'做跳跃动作,(学小青蛙跳跃的动作)让幼儿模仿。发现有害虫时应蹲下将害虫捡到小水桶里3、发出口令将幼儿分成小队向前行进跳,到“稻田”里捉“害虫”。跳进“稻田”内可不排队自由跳跃活动,可模仿小青蛙的叫声“呱呱”。
4、要求幼儿不可与同伴争抢,不推同伴
5、活动结束提醒幼儿多喝水,以避免活动后的水分流失。
范游戏规则
小青蛙,你们都是捉害虫的小英雄,现在农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稻谷又要被害虫侵害了,我们快跳到田里去消灭它们。师规范的做跳跃动作,(学小青蛙跳跃的动作)让幼儿模仿。发现有害虫时应蹲下将害虫捡到小水桶里3、发出口令将幼儿分成小队向前行进跳,到“稻田”里捉“害虫”。跳进“稻田”内可不排队自由跳跃活动,可模仿小青蛙的叫声“呱呱”。
4、要求幼儿不可与同伴争抢,不推同伴
5、活动结束提醒幼儿多喝水,以避免活动后的水分流失。
青蛙捉害虫教案3
教材分析:
小班是发展幼儿跳跃能力的极佳时期,而且多以双脚跳的动作为主。怎样让小班幼儿有兴趣地练习跳,并增加难度,巩固跳的技能,是小班跳跃类体育教学活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是他们所能理解、喜欢的,赋予幼儿“小青蛙”角色来练习跳的动作,符合双脚跳动作的特点,青蛙跳活动还能满足幼儿运动、娱乐、交往、创新等多种需要,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以体能为主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练习从高处往下跳,知道用脚尖轻轻的落地。
2、乐意参加体育游戏,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小青蛙,今天天气真好,跟着青蛙姐姐去外面锻炼锻炼身体吧!
2、热身运动:头部→上肢→踢腿→脚尖(脚腕)→下蹲(屈膝)→跳跃(腾空)
(二)基本部分:
1、练习双脚跳的动作。
①小青蛙们,我们有什么本领呢?
②那就跟青蛙姐姐一起来跳跳吧,要轻轻跳。
③边念儿歌边学青蛙跳:小青蛙跳跳跳,东跳跳、西跳跳,看见害虫吃掉它。
④刚才,青蛙姐姐看见有一只小青蛙跳得真好,脚尖轻轻落地,我们一起来学学,先找找脚尖在哪里呢?
⑤小青蛙们和青蛙姐姐一起轻轻跳到前面的池塘里玩玩吧!
2、练习从高处往下跳。
①小青蛙,池塘里有什么啊?(荷叶)你们能从高高的.岸上跳到荷叶上去吗?
②小青蛙,我们跳到荷叶上去玩玩吧!
③青蛙姐姐看见,有的小青蛙是重重跳到荷叶,荷叶会沉下去了,有只小青蛙是轻跳到荷叶上,请它再来跳一次吧!
④哪只小青蛙能告诉我们**是怎么跳的?
⑤讲解动作要领:原来从高高的池塘岸上跳到池塘里的荷叶上要(小脚并拢,身体弯曲,用力蹬地,高高跳起,脚尖轻轻落在荷叶上)
⑥青蛙姐姐先来试试(教师示范,讲解要领)还有哪只小青蛙想来试试(幼儿个别示范)
⑦小青蛙们,你们都会了吗?那我们都站在岸上来吧,准备好,一起轻轻地跳到荷叶上,一、二、三……
⑧哟,小青蛙们跳到荷叶上,真高兴啊!我们游回到岸上去,再来跳一回吧!能干的小青蛙可以站得高点往下跳,注意,我们出发了……
⑨小青蛙真能干,和青蛙姐姐跳到另外荷叶上去玩玩吧。
⑩小青蛙们我们跳累了。到那边的草地上休息休息吧!
3、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①嗡嗡嗡,听是什么声音?怎么办?
②嘘!小青蛙们要轻轻地跳,不要让害虫逃走。
③看荷叶上有那么多害虫,小青蛙我们快站到岸上去,记住要脚尖轻轻跳到荷叶上把害虫捉到。
④再次练习从高处往下跳。(捉到害虫了,我们把它吃掉吧)
(三)结束部分:小青蛙们,害虫都被我们捉住了,游到岸上去吧!没有吃完的害虫放到青蛙姐姐的箩筐里,我们带回去吃。
现在让我们来揉揉自己的小腿放松一下吧!回家喽。
青蛙捉害虫教案4
设计思考:
跳跃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跳跃训练对幼儿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提高有特别的帮助。但是由于做连续性的跳跃动作对身体的体力和体能要求较大,幼儿容易产生兴趣上的疲劳和怕苦怕累的情绪,所以一直没能发挥其特有的锻炼作用。青蛙是幼儿喜欢观赏和模仿的小动物之一,因为它跳得远、跳得高,常为人们除害而为幼儿喜爱和钦佩。于是我们以小青蛙为角色设计了这个体能活动,以期达到玩中学习、学中练习、乐中锻炼的目的。
目的要求:
1.在活动中,学会自然、协调地挥臂向前跳,感受挥臂向前的带动力。
2.激发对跳跃运动的兴趣,发展爆发力、平衡性和下肢耐力。
教学重点:
进行双脚并拢向前连跳、纵跳取物动作技能的教学与练习。
活动准备:
青蛙头饰(与幼儿人数相同),害虫(多于幼儿数量),塑料板(其中一面有单脚或双脚的脚印)、胶圈、"禾苗"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集中在场地一侧做青蛙冬眠状。录音机传来春天轰隆隆的打雷声。这时小青蛙们醒来跟随妈妈一起跑到场地上走、跑交替,欢快地活动四肢和身体。
2.青蛙妈妈: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太阳出来了,我们一起来做操。
跟着青蛙妈妈做摇头、转头、甩臂、弯腰、蹲站、扭腰、转膝、踢腿、踮脚等身体动作。
3.青蛙妈妈:小青蛙们,你们都有什么本领?(幼儿回答后)青蛙妈妈:大家在一起到草地上去展示一下自己会有几种本领。幼儿分散在场地上做跳、跑、爬、扑、游泳等动作。
4.集中进行双脚并拢向前跳跃的教学示范与动作要领讲解。双脚并拢-双脚弯曲-双手前后摆动-双脚瞪地向前上方跳起-双脚落地。教师示范后,幼儿在教师动作要领的提示下进行动作模仿活动。反复多次,直到熟悉动作要领。
5.在场地上用四张凳子和橡皮筋拉出一个大长方形,皮筋与地面的高度为28厘米左右。幼儿自由地在四周跳入出练习动作。
6.再加五张椅子和皮筋,将大的长方形分割成四个方形。青蛙妈妈:春天到了,田里水稻、玉米、青菜和河里的莲藕都发芽了,过几天害虫要出来吃这些植物了,大家赶紧到田里去练习跳跃本领幼儿分成四组分别在青菜地、玉米地、稻秧地、莲藕田里进行跳跃锻炼7.进行小组轮换,每只青蛙都要到其他的田里锻炼一下跳跃的本来。提醒:不要踢、踩到田里的植物。
8.游戏:捉害虫将幼儿分成四组,站地一侧的起点线后,场地对面一侧吊起一条绳子,上面挂有各种害虫。发出开始捉害虫的口令后,各组一个接一个地跳出:跳过菜苗、秧苗、荷叶、玉米苗后)到终点捉一只害虫从场地围跑回。
9.看看大家都捉到了哪几种害虫,小青蛙在音乐声中做吃害虫、擦嘴、擦脸、洗头、游泳、打水、晒太阳等放松动作。
10.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后,大家!收拾场地后回教室。
教学建议:
活动前应丰富幼儿关于青蛙的知识,了解青蛙一年中的生活规律,了解青蛙的捕食活动等,这对提高幼儿参与活动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在活动设计环节上要考虑场地布置的变化,要用一些不同的物品与动作变化互相结合,变化的跳跃动作与场地中的器具之间要有暗示的默契。在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上要注意采用自由、集体、分组、轮组等多种形式。
活动反思: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xx。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青蛙捉害虫教案5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蹦跳、奔跑……,并喜欢在一定的情景游戏中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达到快乐的目的。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学习小青蛙捉害虫学习点数1到4,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并能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小青蛙图片,小害虫图片。
2。幼儿学习资源5第9页及操作卡,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3.“小蝌蚪要长大啦,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跳一跳,细尾巴没有了,变成了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教师问幼儿: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3。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4。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6。请幼儿帮小象套圈,复习1到4的点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跳起来吃掉它。
“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苍蝇,蚊子…………?
青蛙捉害虫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练习双脚纵跳触物。
2.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青蛙头饰、场地布置:长绳上系有各种害虫(害虫离幼儿高举的手15~20厘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和幼儿在集中场地上听音乐做韵律操,尤其多做一些下肢活动,使腿部关节和韧带得到充分的活动。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叫“小青蛙捉害虫”,小青蛙有什么本领?这里有许多害虫,你有什么办法捉到它?
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结论:跳起来捉害虫最好。
师:现在就请你们试着跳起来捉害虫,如果你捉到了,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跳的'。
3.教师请尝试成功、动作正确的幼儿告诉大家是怎么跳起来的并示范给大家看,教师小结纵跳触物动作要领。
师:跳前要蹲下一点,双脚一起用力向上跳,跳起后用手捉害虫。
4.教师请全体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巡视,请动作正确的幼儿帮助动作不正确的幼儿。
师:刚才,老师接到山羊公公打来的电话,说它的庄稼地里有害虫,请你们去帮忙捉害虫,你们高兴吗?不过山羊公公家的门口有一个障碍物,我们怎么过去,对!用刚才学过的方法跃过去,小青蛙们出发!
5.幼儿进行游戏,当幼儿把虫子全部捉完游戏结束。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布置课后尝试内容。
师:刚才,老牛伯伯也打来了电话,也想请我们帮忙,不过老牛伯伯家门口有一个小洞,你们回去后试试看,怎样过小洞,明天我们一起来学这个本领好吗?
青蛙捉害虫教案7
【活动目标】1。练习双脚立定跳(40——60厘米)和纵跳触物,发展跳跃能力。
2。通过游戏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头饰、布圈、背景音乐、害虫若干、平衡木、梅花桩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蝌蚪变青蛙。《青蛙舞》热身。
二、小青蛙练本领。
1。幼儿自由练习跳,教师指导。
2。总结分享,引出双脚立定跳过荷叶。
个别幼儿演示。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跳的时候要并并脚,弯弯腿,用力摆臂向前跳。
3。集体练习双脚立定跳过荷叶。教师指导。
4。练习纵跳触物。
师:大家刚才说青蛙能捉害虫,青蛙不仅能捉到地上的害虫,而且青蛙还能捉到空中的害虫,大家想想空中的害虫怎样能捉到?
个别幼儿展示。
讲解动作要领:捉虫前,双腿蹲下一点,要看的'准,而且还要跳的高。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分两组游戏,去捉害虫时要跳过荷叶,走过小桥,跳过树桩,捉到虫子后在一旁跑回来。第一只小青蛙捉到虫子跑回来要拍第二只小青蛙的手,第二只小青蛙再开始去捉,依次进行,捉到虫子的小青蛙要到队伍的最后面,试一试哪组能以最快的速度捉到害虫。
2。先请一只青蛙探探路。游戏开始。
四、放松活动。
今天我们捉到了这么多害虫,大家都累了,咱们跳到河里洗个澡吧!
下雨了,咱们顶着荷叶回家吧!
青蛙捉害虫教案8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蹦跳、奔跑……,并喜欢在一定的情景游戏中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达到快乐的目的。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学习小青蛙捉害虫学习点数1到4,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并能说出总数。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青蛙图片,小害虫图片。
2、幼儿学习资源5第9页及操作卡,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3、“小蝌蚪要长大啦,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跳一跳,细尾巴没有了,变成了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教师问幼儿: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3、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4、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6、请幼儿帮小象套圈,复习1到4的`点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跳起来吃掉它。
“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苍蝇,蚊子……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学习、掌握青蛙跳的姿势,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小班幼儿对模仿动物比较感兴趣,幼儿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对幼儿来说比较新颖,可以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在选材方面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活动前我准备了大荷叶和“害虫”。在准备部分,我扮演青蛙妈妈来找我的蝌蚪宝宝,带领宝宝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运动,宝宝从蝌蚪变成了青蛙。准备活动是为内容服务的,我设计的准备环节与内容一致,这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处,青蛙喜欢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动作,准备活动可以更好。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次体育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掌握了技能。
本节课始终贯穿于游戏中,使活动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把体育活动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不足:
1、过平衡桥时教师没有示范,幼儿比较三随意。
2、语言不够童趣化。
3、害虫贴的太高了,幼儿很难捉到,应该降低高度。
青蛙捉害虫教案9
活动目标:
1、联练习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40厘米)
2、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小青蛙头饰若干个(数目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玩法:
半数幼儿带上头饰当青蛙,站在家中,其余幼儿当小虫,站在稻田里。
游戏开始:
小虫四散在稻田李自由的跳来跳去。小青蛙四散在家中双脚并跳,念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里划,看见害虫吃掉它,农民伯伯把我夸。念完儿歌,小青蛙便双脚立定跳过小沟,跑着去稻田里捉小虫,小虫跑着赶快躲避,被捉到的小虫就跟青蛙一起跳过小沟到青蛙的家中。捉完小虫,游戏结束。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规则:
1、过小沟时,必须双脚立定跳远。
2、小虫被青蛙拍拍到或跑到稻田外,都算被捉到。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学习、掌握青蛙跳的姿势,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小班幼儿对模仿动物比较感兴趣,幼儿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对幼儿来说比较新颖,可以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在选材方面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活动前我准备了大荷叶和“害虫”。在准备部分,我扮演青蛙妈妈来找我的蝌蚪宝宝,带领宝宝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运动,宝宝从蝌蚪变成了青蛙。准备活动是为内容服务的,我设计的准备环节与内容一致,这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处,青蛙喜欢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动作,准备活动可以更好。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最高点。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次体育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掌握了技能。
本节课始终贯穿于游戏中,使活动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把体育活动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青蛙捉害虫教案10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巡逻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初步理解数量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数量小,不能很好地体现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5有4种分法,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使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以便在以后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的组成,并尝试进行记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教具:磁带,稻田场景,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一把,1——5的数卡各一,分合号一个。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刀、笔、记录卡人手一份,数字卡人手一张。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5可以分为两个比它小的数,两个小的数合起来仍是5。
难点:能够边操作边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以到稻田捉害虫的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稻田,发现稻田有五节虫,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五节虫数量。
3、以让宝宝学习“捉虫本领”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习5的组成。
(1)青蛙妈妈示范一种捉虫方法,请宝宝说说妈妈把虫子分成了左边几节和右边几节,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个分合关系。
(2)青蛙妈妈提简单的捉虫要求后,宝宝“尝试捉虫”,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捉虫经验,妈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总结出5的组成式,即教师把幼儿记录的结果用数字列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分解式寻找规律递增、递减的规律。
(4)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部分数的秘密,即数的有序性和互换性。
4、游戏”找朋友”,巩固5的组成。
5、以“宝宝捉虫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游乐场、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超市里,要用5元钱买两种物品,必须是两种物品合起来的钱刚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习,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青蛙捉害虫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农田背景一幅,纸制害虫若干,青蛙胸饰人手一份,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教师份青蛙妈妈,幼儿扮青蛙宝宝,宝宝和妈妈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愉快地进教室。
2、发声练习:123456554321-: 我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青蛙捉害虫》
2、提问:
1)宝宝先想一想,捉害虫的时候,为什么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
2)宝宝做给妈妈看一看,你是怎样捉害虫的? (让幼儿用形体表现)
3、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
1)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
2)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4、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5、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两遍。
音乐开始,幼儿唱歌"小青蛙捉害虫",唱完后,做模仿动作青蛙跳,来到农田,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做律动"小青蛙"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对各种小动物特别喜爱的情感,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学会用音乐活动的形式来表达自已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青蛙捉害虫教案1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纵跳触物和前进跳的能力。
2、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
3、培养幼儿乐意帮助别人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1、青蛙头饰若干
2、磁带(轻松的音乐)、录音机
3、卷成的小虫若干
活动流程:
学习跳的本领(热身运动)—————捉害虫(高潮)—————吃虫子(放松运动)
活动过程:
1、随音乐做动作(热身运动)
2、教师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有种动物会跳,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大嘴巴,四条腿,喜欢穿绿衣服,白肚皮),我们现在来学学小青蛙怎么走路的?教师仔细讲解青蛙跳跃的动作,幼儿跟学,(反复3次)
3 、现在老师来扮青蛙妈妈,小朋友来扮小青蛙,我们一起来做游戏,“请小青蛙跟着青蛙妈妈学习跳的本领吧!”
4、捉害虫(活动高潮)
⑴情景讲述及游戏规则
有一天水牛伯伯告诉我,在河对面有块庄稼地,那里有很多害虫,他听说小青蛙是个捉虫能手,所以想请你们来帮助他们捉害虫好吗?
可是到达庄稼地很远,小青蛙怕远吗?愿不愿意帮助水牛伯伯?(愿意)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提醒幼儿要特别小心,注意安全,
⑵小青蛙捉害虫看看谁捉的害虫最多。
幼儿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5、水牛伯伯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热身运动)。
表扬活动中本领最大的小青蛙,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
自评:
本节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小青蛙的生长过程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利用夸张的动作,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幼儿,满足孩子想跳的欲望。并且抓住每一个可以教育孩子的环节与细节,
青蛙捉害虫教案13
教学意图:
根据害虫和益虫的问题,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喜欢玩游戏的特征,于是。设计了这个体育活动《青蛙捉害虫》。练习跳的简单动作,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知道益虫对人类的好处,从小懂得保护益虫。
教学目标:
1、协调完成双脚立定向前跳远、双脚立定从30CM高处往下跳、双脚跨跳过20-30CM高度的围栏。
2、大胆游戏,体验游戏快乐。
3、知道青蛙是益虫该保护。
教学准备:
1、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生长发育过程、生活习性等。
2、硬纸块荷叶若干、害虫(图片)每人三条、篮子两个、平衡木两根、小椅子四把、绳子两根、青蛙头饰若干。
3、活动前画好场地。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青蛙外形特征、生长发育过程、生活习性等导入。
教师戴上青蛙妈妈的头饰提问:
(1)老师头上戴的是什么动物的头饰?(青蛙头饰)
(2)青蛙是害虫还是益虫呢?(益虫)
(3)小朋友知道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吗?(简单讲一讲。)
(4)青蛙最喜欢吃什么?(害虫)
老师扮青蛙妈妈,幼儿扮青蛙宝宝一起帮助农民伯伯捉害虫好吗?(好)请幼儿戴上青蛙宝宝的头饰。在干活之前我们要练好我们的本领。
2、热身活动。
小青蛙捉害虫主要会用哪些动作?(向前跳、从高处往下跳、跨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青蛙双脚并弄向前跳、从高处往下跳、跨跳吧。
(教师带领幼儿做青蛙游水、双脚并拢向前跳、双脚并拢从高处往下跳、跨跳等动作热身。)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练习青蛙双脚并拢向前跳、双脚并拢从高处往下跳、跨跳等动作要领。
刚才我们在学习青蛙捉害虫本领时,许多宝宝唧唧喳喳,并使劲往下跳,还有的跳下去站不稳倒在了地上。这样的本领能捉到害虫吗?(不能)对了,这样会把害虫吓跑的。那请你们试一试应该怎么做才不把害虫吓跑呢?
(幼儿自由练习探索青蛙双脚并拢向前跳、双脚并拢从高处往下跳、跨跳等动作的要领,教师观察。)
2、纠正幼儿的动作,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双脚并弄向前跳、双脚并拢从高处往下跳、跨跳等动作要领。
3、带领幼儿再次联系双脚并拢向前跳、双脚并拢从高处往下跳、跨跳等动作。
4、游戏:青蛙捉害虫
⑴示范讲解游戏的玩法、规则及注意事项。
我们的本领练好了,现在我们要去为农民伯伯捉害虫了。分成两组比赛,先看妈妈怎么做。
玩法:
当发出“开始”的口令时,每组第一个孩子迅速跑到第一个水田边双脚并拢向前跳进水田,捉一条害虫又游出水田,跑到第二个水田边,站上平衡木,双脚并拢从高处往下跳进水田捉一条害虫,又游出来迅速跑到第三个水田边,跨跳进去捉一条害虫,然后游出来迅速地跑回来把害虫放进篮子里拍下一个幼儿的`手,站到对尾去,后面的孩子以此方法依次进行游戏,注意害虫掉在了水田或者路上不算,最先捉完害虫,并且篮子里的害虫条数最多的队就为胜。
⑵幼儿游戏,教师在旁指导。
⑶教师点平,幼儿再次游戏。
教学结束:
1、今天玩得高兴吗?(高兴)我们肯定也累了,现在我们一起放松一下。
2、师幼一起做律动《落叶》放松后结束活动,回教室。
教学反思:
活动中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对一些问题的结果不要急于说出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去思考问题,使他们灵活的小脑袋很好的发挥。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非常的高涨,在比赛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能在情景中与老师一起快乐的跳,在跳中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与自信。
青蛙捉害虫教案14
设计意图
游戏应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蹦跳、奔跑……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学习小青蛙捉害虫学习点数1到4,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并能说出总数。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青蛙图片,小害虫图片。
2、幼儿学习资源5第9页及操作卡,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3、“小蝌蚪要长大啦,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跳一跳,细尾巴没有了,变成了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教师问幼儿: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3、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4、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6、请幼儿帮小象套圈,复习1到4的点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跳起来吃掉它。“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
教学反思: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巅峰。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青蛙捉害虫教案15
目标:
联练习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40厘米)
准备:
小青蛙头饰若干个(数目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玩法:
半数幼儿带上头饰当青蛙,站在家中,其余幼儿当小虫,站在稻田里.
游戏开始:
小虫四散在稻田李自由的跳来跳去.小青蛙四散在家中双脚并跳,念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里划,看见害虫吃掉它,农民伯伯把我夸.念完儿歌,小青蛙便双脚立定跳过小沟,跑着去稻田里捉小虫,小虫跑着赶快躲避,被捉到的`小虫就跟青蛙一起跳过小沟到青蛙的家中.捉完小虫,游戏结束.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规则:
1、过小沟时,必须双脚立定跳远.
2、小虫被青蛙拍拍到或跑到稻田外,都算被捉到.
【青蛙捉害虫教案】相关文章:
青蛙捉害虫教案03-10
小青蛙捉害虫教案02-24
《小青蛙捉害虫》教案03-16
《青蛙捉害虫》中班健康教案03-10
《小青蛙捉害虫》小班教案03-17
小班教案:小青蛙捉害虫03-15
中班游戏青蛙捉害虫教案03-28
中班游戏教案《小青蛙捉害虫》10-24
小班音乐教案:小青蛙捉害虫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