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第一、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计算教学。李老师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学目标。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计算题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计算题的普遍特征,学生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练,学生的兴致会提不起来,学习就显得很被动。而王老师的情景创设比较成功。课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了起来。让学生在主动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超市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然后运用学生最喜爱的闯关题和抽卡比大小游戏,不断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成为本课的特点。
第二、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看,李老师创设了现实超市购物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有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这样的教学是建立在旧知迁移的基础上的。而这种情境的创设,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的数学”引入到“教材中的数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能为探究新知识服务。另外,教学完小数加减法后,老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在做中,说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上来看,李老师开展了一连串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新知,让学生在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的基础上进行闯关游戏。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总结收获,巩固新知。
1、讲清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如讲解例题:53.40 - 49.80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着重关注的`学习过程,注重挖掘利用学生练习中生成的错误,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学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
4、石老师的课挖得深、挖得透,努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石老师的课让人看到了课中的挖掘思维含量,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她的课就在于不只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导学生探究出法则背后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总是在老师的设疑中步步深入,学生经历了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的思考过程,这就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在研究科学、自主建构知识。李老师的课挖的透,还在于问题设计得好,问题设计的有空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所以,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和锻炼。
5、和谐的师生的关系。
课堂是学生的,就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研究、思考、发现。数学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真正使学生思维受到锻炼和启发。本节课,李老师几乎没有讲,她所做的只是在关键处设疑和恰当的总结,引着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学生始终处在探究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老师讲得少。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在之前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学习,学生能及一反三学习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但亿以内数的数位较多,要让学生知道先分级再读数,减少错误率。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1、请读出6020:
2、读出60200000:
3、读出60206020
4、读数位较多的数时,要先做什么?怎样做?
5、根据数位顺序表读出:60206020
6、回忆亿以内数的读法。(请一名学生回答,全班一起读)
活动2:【讲授】新授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地球上有7000000000人。你能读出来吗?可让知道的学生试一试。
生活中有比亿更大的数吗?举例说说。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让学生了解:
20xx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 0000 0000美元。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成了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
活动3:【练习】练习
(1)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读作:六百一十亿?(√)
236 0509 0008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100 4000 20xx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3000 3 0070 04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3)选择正确答案
下面各数一个0都不读的是( E ),只读一个0的是( B ),要读两个0的是( C ),要读三个0的是( A、F ),要读四个0的是( D )。
A.20 0202 0200 B.20 0020 0000 C.20 20xx 0220
D.20 0202 0202 E.20 0000 0000 F.22 0220 0202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2、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除法的估算。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分钟计时口算)
口算卡:
50×9= 60÷20= 40×8= 80÷40=
300×3= 120÷30= 20×3= 180÷60=
60×4= 240÷40= 80×5= 420÷60=
50×9= 240÷60= 6÷2= 400÷80=
24÷6= 720÷90= 40÷8= 359÷40≈
90÷3= 220÷18≈ 80÷4= 80÷38≈
60÷5= 62÷20≈
二、谈话:
师:今天我们学习什么?
生:口算除法。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看屏幕上知道的。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老师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个优点,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三、1号学案:
知识点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自学 限时5分钟)
1、请打开书78页,看图理解题意:
要求8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求:( )里面有几个( )。
所以用( )法计算,列式是( )
2、研究口算方法:
方法一:算除法想乘法
因为20×( )=80 所以80÷20=( )
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因为8÷2=( ) 所以80÷20=( )
3、请你完整的列式解答
时间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吗?看看你的'同桌,如果两人都完成,交流你们的学习结果,如有困难,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组合作。
没有问题请总结归纳:
整十数除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①
②
师:有问题吗?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知识点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5分钟哦,你能行!)
83÷20≈ 80÷19≈
想:观察发现,( )接近( ),所以在计算83÷20≈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为( )÷( )=( ) ,所以83÷20≈( )
同理,( )接近( ),所以在计算80÷19≈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因为( )÷( )=( ) ,所以80÷19≈( )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把算式中不是(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行口算。
很简单吧,同桌看看你们的答案一样吧!“小结”看黑板,和老师的一样吗?
没问题就试试看,你会算吗?(选择其中一竖行,同桌两人口述,要说明你的口算理由啊!)
60÷30= 90÷30= 80÷40=
61÷30≈ 92÷30≈ 80÷38≈
2号学案:(请你按照1号学案方法自学下面内容)
一、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打开书79页(2),快速完成(只说不写)
1、理解题意,要求 就是求 。
2、口算方法:⑴算( )法想( )法
因为 所以 。
⑵利用( )计算
因为 所以 。
3、完整解答。
师生汇报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计算122÷30≈ 和120÷28≈时(同桌俩人各选一个,照下面的样子说明你的计算方法)
我选择( ),我观察发现:( )接近( ),所以在估算 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为( )÷( )=( ) ,所以( )
比较1号、2号学案,你来总结:(总结完成后看看我的和你的一样吗?)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是:⑴
⑵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一般把算式中不是(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行口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2-17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6-11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6-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3-20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07-24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5篇)02-21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02-02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11-24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数学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