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9-30 08:39:3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必备】小班数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小班数学教案4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明显的三个物体。2. 会用排序卡进行大小排序游戏。3. 体验操作学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套娃玩具。

  2. 幼儿操作学具:排序卡,大小不同的杯子、碗、床图片。

  活动导入:

  1. 引导幼儿观察玩具套娃,学习比较大小。

  (1) 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套娃,教师语言要有吸引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2) 让幼儿自己观察三个玩具套娃,说出这三个套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己说。教师引导幼儿找出哪个套娃是小的?哪个套娃是大的?找出最大的`套娃和最小的套娃,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这是最大的套娃,这是最小的套娃。

  2.指导幼儿练习用排序卡进行排队游戏。

  (1) 认识排序卡,玩排序游戏。

  引导幼儿认识排序卡,这个带有小红旗和方向箭头的操作卡就是排序卡,幼儿能正确使用。

  (2) 用排序卡给三个套娃排队。

  让幼儿从小到大排,从大到小排。

  3. 请幼儿分组利用学具玩排序游戏,利用排序卡给套娃的床、杯子、碗进行排队。

  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评价:

  针对操作与认识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没有得到表扬的幼儿。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在日常活动中常听到小班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东西数量不相符。3—4岁的幼儿已经进行点数、计数活动,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7的数,并能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

  2.体验数学活动点数匹配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7的数。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有多少》

  2.操作材料:排序板、每个幼儿8朵花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金孔雀呀。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花猫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我是一只肚子非常非常饿的打老虎,想找一只小动物吃……。

  2.引导幼儿点数。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给我们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课件)

  (1)出示幻灯片大公鸡,有几只大公鸡。

  (2)谁又来了,出示幻灯片两只小鸡。教师带幼儿一起点数,并说出总数。

  (3)这次是谁来了,来了几只蝴蝶,请幼儿说出总数,并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4)春天还有美丽的花朵,来数一数,这有几朵花?

  (5)还有一件好吃的礼物呢?请幼儿点数。

  3.认识排序板。

  (出示排序板)

  提问:

  (1)排序板上有什么?

  (2)应该从小红旗开始点数。请小朋友们手拿着小红旗进行点数。

  4.幼儿练习点数。

  每位幼儿先点数5以内的花朵,点数正确的幼儿老师奖励一朵花,然后再进行点数,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点数数量逐渐增加。幼儿点数

  5.花儿朵朵

  请幼儿把花贴到自己身上,同时会说1朵花、2朵花、3朵花……。贴好后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教会幼儿操作的方法。只有这样,在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在这节活动中,先通过孩子感兴趣的“礼物”,让孩子反复练习并掌握点数的方法,锻炼手眼协调,并且点数正确的幼儿老师奖励小花,这样既有验证的作用,又起到了进一步加大难度的目的,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比较物体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并能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

  2、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两个分别有大小标记的篮子。

  2、课件。

  3、大小不一的“石头”。

  4、四个篮子装有大小不一的兔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1)随音乐做动作进入米奇妙妙屋,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通过对话了解游戏任务。

  2、比石头,感受大小

  (1)激发幼儿讨论过河的方法

  (2)引导幼儿比较石头的大小

  (3)鼓励幼儿过河,感受石头大小

  3、找钥匙,认识大小标记

  (1)观察门,知道开门要钥匙。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大标记。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小标记。

  4、救兔子,按标记分类。

  (1)引导幼儿救两次兔子

  (2)比较兔子大小。

  (3)按兔子大小分类。

  5、活动结束

  带领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随音乐做动作出场。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物体的大小,按物体的大小分类。

  2.学习用"大"和"小"表述分类的结果。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比较物体大小"。

  (二)物质准备:大小两种的灰色鱼若干;大小两种盘子若干;大小两种的花若干;大小两种的袜子若干;贴有大小标记的衣架两个;标有大小标记的圆圈垫两个;花瓶12个;贴纸材料《分大小》。

  【活动过程】

  一、以"小猫钓鱼"的形式,引导幼儿辨认大和小。

  教师出示若干只大小两种灰色的鱼,并提问: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以"小猫分鱼"的形式,引导幼儿按大小分类。

  (一)教师提出分类任务。

  师:现在卞老师给你们两个盘子,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你们把这些鱼分一分。

  (二)请个别幼儿展示分类结果,并引导幼儿表述。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三、以"小猫晒鱼"的形式,让幼儿练习按大小的标记进行分类。

  (一)教师在活动室内设置大小标记的圈子,并提出分类任务。

  师:小猫要把鱼晒出来,请把小盘子放在标有小圆点标记的圆垫上,把大盘子放在标有大圆点标记的圆垫上。

  (二)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大""小"表述分类结果。

  四、幼儿分组操作,巩固按物体的大小分类。

  (一)分组的材料:

  第一组--"分大小",引导幼儿在《分大小》中分球、棒棒糖、花。

  第二组--"晒毛巾",引导幼儿将大小不同的毛巾分别挂在相应标记的衣架上。

  第三组--"插花",引导幼儿将大小不同的花分别插在相应标记的花瓶里。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并鼓励先完成的幼儿继续操作其他组的材料。

  (三)展示并交流操作的分类材料。

  师:你操作了哪盘材料?你是怎么分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分球""分棒棒糖""分花""分鱼"等活动材料投放在数学区,引导幼儿继续操作练习。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利用整理衣袜等机会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必备】小班数学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精选】07-27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8-09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8-08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8-05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7-28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8-15

小班数学教案12-11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26

小班数学教案07-21

【必备】小班数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小班数学教案4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明显的三个物体。2. 会用排序卡进行大小排序游戏。3. 体验操作学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套娃玩具。

  2. 幼儿操作学具:排序卡,大小不同的杯子、碗、床图片。

  活动导入:

  1. 引导幼儿观察玩具套娃,学习比较大小。

  (1) 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套娃,教师语言要有吸引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2) 让幼儿自己观察三个玩具套娃,说出这三个套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己说。教师引导幼儿找出哪个套娃是小的?哪个套娃是大的?找出最大的`套娃和最小的套娃,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这是最大的套娃,这是最小的套娃。

  2.指导幼儿练习用排序卡进行排队游戏。

  (1) 认识排序卡,玩排序游戏。

  引导幼儿认识排序卡,这个带有小红旗和方向箭头的操作卡就是排序卡,幼儿能正确使用。

  (2) 用排序卡给三个套娃排队。

  让幼儿从小到大排,从大到小排。

  3. 请幼儿分组利用学具玩排序游戏,利用排序卡给套娃的床、杯子、碗进行排队。

  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评价:

  针对操作与认识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没有得到表扬的幼儿。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在日常活动中常听到小班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东西数量不相符。3—4岁的幼儿已经进行点数、计数活动,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7的数,并能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

  2.体验数学活动点数匹配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7的数。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有多少》

  2.操作材料:排序板、每个幼儿8朵花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 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金孔雀呀。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花猫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我是一只肚子非常非常饿的打老虎,想找一只小动物吃……。

  2.引导幼儿点数。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给我们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课件)

  (1)出示幻灯片大公鸡,有几只大公鸡。

  (2)谁又来了,出示幻灯片两只小鸡。教师带幼儿一起点数,并说出总数。

  (3)这次是谁来了,来了几只蝴蝶,请幼儿说出总数,并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4)春天还有美丽的花朵,来数一数,这有几朵花?

  (5)还有一件好吃的礼物呢?请幼儿点数。

  3.认识排序板。

  (出示排序板)

  提问:

  (1)排序板上有什么?

  (2)应该从小红旗开始点数。请小朋友们手拿着小红旗进行点数。

  4.幼儿练习点数。

  每位幼儿先点数5以内的花朵,点数正确的幼儿老师奖励一朵花,然后再进行点数,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点数数量逐渐增加。幼儿点数

  5.花儿朵朵

  请幼儿把花贴到自己身上,同时会说1朵花、2朵花、3朵花……。贴好后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教会幼儿操作的方法。只有这样,在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在这节活动中,先通过孩子感兴趣的“礼物”,让孩子反复练习并掌握点数的方法,锻炼手眼协调,并且点数正确的幼儿老师奖励小花,这样既有验证的作用,又起到了进一步加大难度的目的,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比较物体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并能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

  2、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两个分别有大小标记的篮子。

  2、课件。

  3、大小不一的“石头”。

  4、四个篮子装有大小不一的兔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1)随音乐做动作进入米奇妙妙屋,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通过对话了解游戏任务。

  2、比石头,感受大小

  (1)激发幼儿讨论过河的方法

  (2)引导幼儿比较石头的大小

  (3)鼓励幼儿过河,感受石头大小

  3、找钥匙,认识大小标记

  (1)观察门,知道开门要钥匙。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大标记。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小标记。

  4、救兔子,按标记分类。

  (1)引导幼儿救两次兔子

  (2)比较兔子大小。

  (3)按兔子大小分类。

  5、活动结束

  带领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随音乐做动作出场。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物体的大小,按物体的大小分类。

  2.学习用"大"和"小"表述分类的结果。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比较物体大小"。

  (二)物质准备:大小两种的灰色鱼若干;大小两种盘子若干;大小两种的花若干;大小两种的袜子若干;贴有大小标记的衣架两个;标有大小标记的圆圈垫两个;花瓶12个;贴纸材料《分大小》。

  【活动过程】

  一、以"小猫钓鱼"的形式,引导幼儿辨认大和小。

  教师出示若干只大小两种灰色的鱼,并提问: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以"小猫分鱼"的形式,引导幼儿按大小分类。

  (一)教师提出分类任务。

  师:现在卞老师给你们两个盘子,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你们把这些鱼分一分。

  (二)请个别幼儿展示分类结果,并引导幼儿表述。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三、以"小猫晒鱼"的形式,让幼儿练习按大小的标记进行分类。

  (一)教师在活动室内设置大小标记的圈子,并提出分类任务。

  师:小猫要把鱼晒出来,请把小盘子放在标有小圆点标记的圆垫上,把大盘子放在标有大圆点标记的圆垫上。

  (二)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大""小"表述分类结果。

  四、幼儿分组操作,巩固按物体的大小分类。

  (一)分组的材料:

  第一组--"分大小",引导幼儿在《分大小》中分球、棒棒糖、花。

  第二组--"晒毛巾",引导幼儿将大小不同的毛巾分别挂在相应标记的衣架上。

  第三组--"插花",引导幼儿将大小不同的花分别插在相应标记的花瓶里。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并鼓励先完成的幼儿继续操作其他组的材料。

  (三)展示并交流操作的分类材料。

  师:你操作了哪盘材料?你是怎么分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分球""分棒棒糖""分花""分鱼"等活动材料投放在数学区,引导幼儿继续操作练习。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利用整理衣袜等机会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