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分数乘法教案

分数乘法教案

时间:2024-10-10 14:02:11 教案 我要投稿

分数乘法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法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乘法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分数乘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

  教学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先约分再计算能使计算简便。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二、出示例题

  1.出示3/4×6

  教师引导学生能不能先约分再计算。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讲解先约分后计算的格式。

  你会填吗?

  1/6+1/6+1/6+1/6=1/6×()

  3/4+3/4+3/4+3/4+3/4

  =3/4×()

  2/25+2/25+2/25

  =2/25×()

  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分母()。

  学生先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后进行约分。

  学生进行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那种方法简单。

  复习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体验先约分再计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练习

  完成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教师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完成后还可以估一估一个月、一年能滴多少水。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3、4、5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学生通过涂一涂,可以得到结果为10/15,再约分得到2/3。学生也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计算,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借助图形语言,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复习题:出示例题3/4×6

分数乘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15页,例2及做一做 ,练习四8─10题。

  教学目的: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数两步连乘应用题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先说说各式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 ╳

  2、指出下面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

  (2)乙数的 相当于甲数。(乙数)

  (3)大鸡只数的 等于小鸡的只数。(大鸡)

  (4)大鸡的只数相当于小鸡的 。(小鸡)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审题:

  全体默读,再指名读,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边讨论边画出线段图。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华储蓄的钱数)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又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新储蓄的钱数)。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华

  小新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分析:根据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再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又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

  也可以多问题分析:要求小新储蓄多少元,就要知道谁的钱数?这个数量题目中告诉我们了吗?所以要先求出谁的钱数?再求出谁的钱数?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出算式。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华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8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8╳ =15(元)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新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5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5╳ =10(元)

  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板书:18╳ ╳ =10(元)

  (4)检验写答: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3、归纳:今天学习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据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弄清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8、9、10题。

  板书设计:

  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华

  小新

  18╳ =15(元)

  15╳ =10(元)

  18╳ ╳ =10(元)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分数乘法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分数乘法教案 篇4

  一、梳理知识

  1.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2.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举例说说你能解决哪些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基础练习

  1.写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

  (1)绿花的朵数是黄花的 。

  (2)黄花的朵数比绿花多。

  (3)一件上衣降价出售。

  (4)实际比计划增产。

  2.计算

  21×= ×26= ×= ×15×=

  3.计算下面各题,再观察每组题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4. ×16 ○16× 13 ○×13 ×○ ×○×

  5. 米=( )厘米 吨=( )千克 w W w .x K b 1.c o M

  时=( )分 平方米=( )平方分米

  6. ×( )=( )×0.5=( )×6=( )×=1

  三、应用练习

  1.(1)黄花有50朵,红花是黄花的,红花有多少朵?

  (2)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3)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有多少朵?

  2.(1)食堂有吨煤,用去一部分后还剩。还剩多少吨?

  (2)食堂有吨煤,用去吨。还剩多少吨?

  (3)食堂有吨煤,用去。还剩多少吨?

  (4)食堂有吨煤,用去。还剩几分之几?

  3.一辆卡车1千米耗油升,照这样计算,行千米耗油多少升?50千米呢?

  4.一件毛衣原来销售56元,现降低销售,降价多少元?现价是多少元?

  5.小军家有5口人,早上每人喝一瓶升的牛奶,一共喝了多少升?每升牛奶大约含钙克,一瓶牛奶含钙多少克?

  6.六年级一班有48名同学,二班的`人数是一班的,三班的人数是二班的,六年级三班有多少人?

分数乘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三)引新:刚才复习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 .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三、归纳、明理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四、训练、深化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 ,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2.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 ,小亮跳的是小强的 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三)提高题.

  六年级有三个班参加植树,___________,二班植树棵数是一班的 ,三班植树棵数是二班的 倍,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同学收集了180个易拉罐,其中 是一班收集的, 是二班收集的.两班各收集多少个?

  (二)长跑锻炼,小雄跑了3千米,小雄跑的 等于小刚跑的,小勇跑的是小雄的 .小刚和小勇各跑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分数乘法教案 篇6

  重点: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难点:

  1.理解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用线段图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米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祟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质疑、悟理

  1.出示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①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②分析。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③画图:(课件一演示)补:把100千克当做什么?(单位1)

  画图说明:

  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④尝试。根据同学们对题目的理解,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让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列式解答。也可以同桌讨论,互相启发。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解答方法: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千克)

  在充分研究基础上,教师可将两种解法分别写在黑板上,并请同学讲出算理和思路。解法一是根据分数意义,把100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所以先求1份,用除法,再求几份,用乘法,是以前学过的归一问题。解法二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吃了多少,就是求1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所以用乘法计算。

  ⑤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2.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订正时候强调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学习例2

  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审题后,试着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课件二演示)

  先画单位1

  再画单位1的几分之几

  画图时注意与例1的区别。(例1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表示数量关系数,例2是甲乙两类关系,画两条线段表示数量关系为好。)

  在学生分析比较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请同学指出问题就是求米的是多少?

  列式:(米)

  答:小强身高米。

  4.改变例2

  改变例2的条件和问题成为下题(可让学生完成)。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改编后,可让学生独立画图完成。

  (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都是已知一个数(即单位1)是多少,还知道它的几分之几(分率),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训练、深化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①一只鸭重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②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一个蓝球多少元?

  2.提高题

  ①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②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课后作业:练习五1、2、3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100==80(千克)

  答:吃了80千克。

  (米)

  答:小强身高是米。

分数乘法教案 篇7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围绕教学重点,以探究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节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数形结合在学习中的作用。

  数形结合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上课伊始,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画图的方式初步感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新课的教学中,再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注重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画图法去解决问题,从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动手操作。

  (1)你能从桌面上的12根小棒中拿出它的吗?呢?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引导发现。

  从刚才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3.交代学习目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作铺垫。

  ⊙类比推理,明确意义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奇思早上吃了6块饼干,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淘气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①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

  ②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

  ……

  2.分析、解决问题。

  (1)讨论解题策略。

  师:要求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这道题应该如何解答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学生试做。

  (指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帮助思考)

  (3)汇报,并说出思考过程和解答方法。

  方法一

  生: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也就是说把奇思吃的6块饼干看作单位“1”,再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笑笑吃的饼干数。

  师:说得真好!把6块饼干看作一个整体,6块饼干的是3块饼干。

  方法二

  生:把每块饼干都分成2个,6块饼干的就相当于6个,也就是3块饼干。

  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知道了6块饼干的是3块饼干。

  师:那么这道题应该如何列式计算呢?(6个列式为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数学问题,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的方法,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拓展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综合以上两种方法,你们有什么发现?

分数乘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4 ×4 ×14×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2)问题二: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

  启发学生思考:桶就是半桶,求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3)问题三: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思考:求桶是多少?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和“12×”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12×表示12L的是多少:12×表示12L的是多少。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玉米的面积占。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示呢?

  (实际上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列示是:×。)

  (2)探究×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表示公顷。

  ②再涂出公顷的。

  引导理解: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公顷的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1==。

  板书:×===(公顷)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⑴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⑵提问:“×”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的吗?

  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公顷)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皆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作业设计 练习二第3、4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12×3

  想:求3个12L,也就是求

  12L的3倍是多少。⑴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公顷)

  想:求12L的一半,就是求⑵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L的是多少。×===(公顷)

  1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想:求12L的是多少。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分数乘法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

  (3)一条路,已修了 。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

  (5)甲数比乙数少 。

  2、口头列式:

  (1)32的 是多少? (2)120页的 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 ,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1)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 )=80× =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 )=75× =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7、8、9、10题。

  课后反思: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分数乘法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乘法教案05-18

分数乘法教案09-20

分数乘法的教案06-18

关于分数乘法教案06-06

关于分数乘法的教案03-31

分数乘法教案范文06-14

[精品]分数乘法教案05-24

分数乘法教案(精)11-02

分数乘法的教案(15篇)02-28

分数乘法教案15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