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推荐】美术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 篇1
中班美术课教案评价《妈妈的温柔》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调出柔和、温暖的色彩,运用多种方式创作妈妈的肖像,欣赏绘画作品,感受妈妈的美,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欣赏绘画作品,感受妈妈的美,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2。尝试调出柔和、温暖的色彩,运用多种方式创作妈妈的肖像。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投放:音乐《摇篮曲》,水溶性炫彩棒,素描纸或彩色卡纸,妈妈肖像底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一)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在甜美、舒心的音乐旋律中,感受妈妈的温柔和爱抚。
引导语:夜晚,星星和月亮出来了,蓝天像一个摇篮,轻轻地摇着星宝宝,星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小宝宝睡着了。
(二)鼓励幼儿积极用语言描述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提问:你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她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你最喜欢妈妈和你一起做什么?
小结:妈妈在宝贝眼里是最美的,妈妈喜欢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裙子。宝贝们都喜欢和妈妈一起玩。
二、欣赏作品《坐在窗前的妇女》,(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感知描绘妈妈的颜色。
引导语:这是画家马蒂斯画的《坐在窗前的妇女》。马蒂斯擅长画人物,这幅画上画的是一位妈妈。
提问:这幅画上都有些什么?都用了哪些颜色?她看起来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这幅画上的妈妈坐在房间里,妈妈身上穿着黄色的衣服,戴着橙色的帽子,给人感觉很温暖。
三、引导幼儿感知色彩,并选择合适的颜色描绘妈妈。
(一)引导幼儿凭着感觉,找出适合描绘妈妈的.颜色。
引导幼儿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调动起来,找出描绘妈妈的颜色。
幼儿自己动手调出柔和的颜色。
(二)注意引导幼儿发现白色在颜色调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白色能使各种彩色变幻出朦胧、柔和的色调。
四、幼儿创作自己心中妈妈的肖像。
引导幼儿依据自身的经验和感觉,选取颜色在妈妈肖像底板上描绘妈妈的发型,添加妈妈的五官和表情;背景色的选择应和描绘妈妈的颜色形成对比。
五、欣赏与评价。
(一)将幼儿画作逐一展示,师幼共同欣赏。
(二)引导幼儿从色彩、线条上说说最喜欢哪一幅画中的妈妈。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的我做的罐和壶。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了解一些陶艺历史,我做的罐和壶使学生对陶艺产生了兴趣,学习不同造型的罐和壶的制作方法。 我做的罐和壶
2、操作领域:学习制作的方法,能做一个简单的“罐和壶“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我做的罐和壶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陶艺知识,学习制作“罐和壶”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制作的方法,并可以加上一些装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泥土吗?
二、用布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学生上台摸一摸陶罐,分析一下罐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三、讨论制作方法。如果要做好一个陶罐要从哪里入手,学生讨论。出示:毕加索的《鸟形壶》,学生讨论是如何来制作的,教师总结、演示制作方法。
四、研究“装饰”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展示,教师总结,学生自由想像。
五、制作“罐和壶”,可以模仿书本,也可以自己想像。
六、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七、开展活动。罐壶展示会,学生每人一张评价纸,把自己最喜欢的几件作品名称写下来,并写好在哪里,还有哪里要修改。学生自己评价和互相评价。
八、课后延伸: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罐和壶的图片,为下一堂课作好准备。
九:收拾活动场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术教案 篇3
课题:第十五课 舞台布景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如何制作舞台布景。
教具学具:布景所需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舞台上的布景,说说这些布景给人怎样的视觉效果,在剧情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牡丹亭》沈皋王聿豹
该剧舞美设计采用中性布景与传统"守旧"相结合的手法,以装饰性、概括性的特定舞美形象贯穿全剧,使人产生联想。整个设计超脱了对具体场景地点的描绘,其浪漫风格与戏曲表演虚拟手法相结合,体现出汤显祖原作的,也解决了戏曲表演中舞台美术的时空跨越问题。全剧以2块大幕,6块高低不同的硬片作为基本造型元素。大幕中的一块作为全剧固定的背景,上面绘有亭子、假山、垂柳以及大片云纹形象;色彩以灰绿色为基调,但在天幕灯光下可以自由变化。
元代《戏曲壁画》
"散乐"是宋代以后广泛流传的一种正规雅乐之外的"俳优歌舞杂奏",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有戏曲、歌舞、杂技等,一般有乐队伴奏。当时的许多贵族官吏家族都有散乐艺人。本图为幞头、穿戏装的艺人(山西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壁画)。殿内壁画即为著名的元代戏曲壁画。这幅壁画共绘出演员和场面人员十一人。演员的服饰,基本是元代时期的圆领或交领、宽袖或窄袖袍服。幞头也有硬脚幞头及软脚幞头。
2、小组讨论准备演出什么内容,议一议我们的舞台背景可以借鉴刚才欣赏到的哪些形式。
3、发展阶段
(1)小组为单位,画出舞台布景的草图。
(2)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商讨哪些可以用于制作舞台布景。
(3)小组制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完成布景之后请同学们演一演,乐一乐。
五、收拾
六、课后拓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舞台布景及演出场面。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印画螃蟹,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再用棉签沾颜料添画各种动态的螃蟹。
3.结合画面学习讲述情节简单的故事。
活动准备:
1.红色水粉颜料若干份、棉签、幼儿用纸、抹布。
2.《螃蟹歌》。
活动过程:
1.师幼一起跟着音乐齐唱教过的歌曲《螃蟹歌》。
(1)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2)教师示范做动作,加强对螃蟹的理解。
(3)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4)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2.教师出示范画并讲解示范。
(1)结合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2)示范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摁一下,成螃蟹的背壳。
(3)然后再用棉签沾颜料添画腿和大钳(鼓励幼儿变换腿和大钳的方向,画出不同动态的`螃蟹)。
(4)最后添画。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画出几种不同的形态,启发自编情节,边讲边画,激发幼儿
的兴趣和创造性。
(2)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地面和画面的清洁。
活动延伸: 请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并结合图画自己编故事。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色,能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
2、知道泡泡是圆形的,能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圆形泡泡。
3、喜欢参与印画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2幅,纸筒、瓶盖、酸奶瓶若干,红黄绿三色颜料、抹布、白纸若干、“吹泡泡”歌曲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看图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讲述:
1、宝宝们,图上的小猫在做什么?
2、你见过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小猫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它吹的多吗?
(运用看图讲述与生活经验讲述相结合,引导宝宝说出泡泡的形状是“圆圆”的;正确区分多、少)
二、图形刺激:
1、教师示范、讲解方法。
出示纸筒、颜料盒:宝宝们,我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它可以变出泡泡,看老师是怎样玩的:教师边示范讲解印画方法:先沾颜料,重重的按下去,轻轻的提起来。
2、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泡泡。
(1)、刚才老师是怎样变出泡泡来的?
(2)、谁愿意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泡泡,及时帮助宝宝解决印画中出现的困难。如:印画方法、注意事项等等。
三、想象创造:
1、出示作业纸:翘,这只小猫怎么也吹不出泡泡,我们来帮帮他吧。
2、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瓶盖、酸奶瓶,他们能不能变出泡泡呢?(引导孩子猜测,激发尝试愿望。)
3、鼓励宝宝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小猫添画泡泡,教师及时观察孩子的操作,可根据宝宝的印画情况,引导宝宝运用合适的材料印画,使每个宝宝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作品赏评:
1、宝宝们真能干,帮小猫吹出这么多圆圆的泡泡。,小猫真高兴,他要谢谢宝宝。
2、游戏《追泡泡》,结束活动。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捏泥的基本制作方法,制作铅笔头。
2、尝试利用多种方法美化、装饰学具。
3、能制作出有一定个性的铅笔头。
教学重点:制作出有个性的铅笔头。
教学难点:感悟制作中的美。
教学准备:泥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利用教室墙壁展示材质、造型、风格、特点不同的铅笔头,学生走进教室即可欣赏墙壁上的铅笔头。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摸了摸、议一议。
组织学生稳定情绪。
2、问: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是用什么布置得这么漂亮?它们有什么特点?
:铅笔头,即可以挂起来作为铅笔头上装饰的工艺品。它造型美观,色彩漂亮,选材范围很广。你们看看手中的`材料,我们今天要用什么材料制作铅笔头?
3、导题:我们今天学习用泥制作的铅笔头。
(板书)泥做的挂件。
三、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观察、小组讨论。
请学生看大屏幕,读讨论题目。
(1)墙壁上的铅笔头都塑造了哪些形象?(板书:选材特点:……)
(2)造型风格运用了哪些手法?(板书:造型风格:夸张、概括、变形)
(3)你想怎样制作泥铅笔头?
(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复习浮雕的制做方法,生答,师用投影仪将知识点打在大屏幕上(板书:制做方法:浮雕技法)。
(1)层次简单的减地平级塑造形象法。
(2)多层次的压塑空间塑造形象法。
3、加强学生对艺术表现的认识。
(1)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了解艺术家是怎样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表现艺术作品的。
(2)教师利用板书进一步塑造形象采用的方法。
四、艺术实践。
1、请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制作一件铅笔头。
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互相探讨,
共性问题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示范讲解。
提问:在制作时,你还发现了哪些制作方法?(板书:泥塑技法)
2、布置创作要求。
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出你喜爱的形象,塑造时要大胆,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要与众不同。
泥稍干后,可以用水粉涂上颜色,进行装饰。色彩鲜艳漂亮。
(出示资料,给学生,扩大学生创作空间)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评
1、自己,组内交流。
2、各组推荐交流。
请学生代表谈一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3、师生评议,为作品命名,举行小型作品展。
六、课堂,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用泥创作了许多精美的铅笔头,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普通的,甚至是废旧的东西,只要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和广博的知识,就可以创造出
好多精美、有趣的艺术品。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采。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你认为可以制作挂件的材料,下课以后我们可以自己运用综合材料创作挂件。
美术教案 篇7
现状分析:
小班后期的幼儿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尝试画过这些图形的组合体,他们对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屋顶的房子都不陌生,然而没有画过立体的房子。 设计意图: 为挖掘幼儿的潜能,我们采用“小猪造新房”的故情景,鼓励幼儿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画立体房子。通过第一教时让幼儿“搬”材料,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并尝试拼搭房子。通过第二教时,让幼儿根据小猪的设计图来画房子,激发创作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尝试用组合图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2、 初步学画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3、 培养幼儿帮助小动物的情感。
4、 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 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用四种图形拼搭房子,认识房子的构造。
难点:学画平行四边形
活动流程:
情景导入 --> 拼拼玩玩--> 激发评价--> 引导评价
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模板,半圆形、萝卜形各一个,房子3间,课前观察各种房子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以故事情节导入
“呼呼呼”一阵大风把小猪家的房子给吹倒了,那怎么办呢?(引导想办法:造一间既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2、 引发观察兴趣 你们看,小猪找到了什么?
二、拼拼玩玩,认识房子
1、 观察认识材料
1)小猪找到了哪些形状的材料?(出示四种形状模板)
2)分别辨认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并在自己的桌子上找出图形。
3)重点观察讨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不同。
小结: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两条边是向一个方向斜斜的。
2、 尝试拼搭房子
1)、材料准备好了,让我们试试用这些材料能不能造出新房子。(老师示范模板拼搭新房)
2)、幼儿操作,师指导幼儿拼搭
三、激发创作,共同参与
1、 引发创作 小猪想请小朋友把找到的材料搬到树林里去,你们愿意吗?
2、 幼儿练习,老师指导。
1)平行四边形:旁边的两条边都是朝一个方向斜斜的。
2)启发幼儿选用不同形状的材料:半圆形、萝卜形。
3)有意缺少门、窗,让幼儿发现。并启发幼儿寻找可以做门、窗的图形。
四、 引导评价,激发兴趣
1、 找一找有没有漏掉材料,(把漏的'赶紧去搬来)
2、 引发兴趣 材料都搬来了,休息一下我们再来帮小猪造新房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术活动要重在引导。以前绘画的形式都是比较枯燥,孩子们的学习也相对呆板。其实,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学会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真正地懂得创造美。本次活动,我通过小猪洗澡的情景来引导幼儿绘画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接着在个别操作之后让幼儿自由操作,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当然,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在示范时要注意是否所有的幼儿都能够观察到,画面有没有被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