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狼和小羊》教案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和小羊》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狼和小羊》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记叙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最终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借助对话与写狼三次找碴儿和小羊两次据理申辩,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寓言的寓意。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 ,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应该勇敢、机智地作斗争。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喜羊羊和灰太郎》)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欣赏的是什么歌呀?(《喜羊羊和灰太郎》)。
2、 你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那谁来说说,片中的小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狼呢?
谁来说说“狼”字怎么写?(学写生字“狼”)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一次走进《狼和小羊》这个故事,细细地品读课文,看看本文中狼和羊又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齐读课题。
二、梳理文章脉络,整体了解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狼和小羊之间
的一件什么事呢?
2、谁来读读这个词?(出示:找碴儿)(注意读好儿化音)
“找碴儿”是什么意思?
3、那么狼为了想吃小羊,一共找了几次碴儿?(三次)
那又是哪三次碴儿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快速读课文,并用横线划出来,并且认真地读一读。(学生读、划)
4、交流。(逐个出示三次碴儿)
你们划得一样吗?你们真棒,找得又快又准。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二、三小节(第一次找碴儿)
1、投影出示:第一次找碴儿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2、师诱导,让学生为羊辩一辩:哎,对呀,小羊怎么可以把狼喝的水弄脏呢?这明明是小羊做得不对呀!怎么说是狼在故意找碴儿呢?
3、出示第三小节,谁来读一读小羊的话?
(1 )请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条小溪。谁能来把狼和羊的位置指给大家看?
师生交流后小结:
一般来说,河流的高处叫做上游,低处叫做下游,水是从上游流向下游的,也就是从狼那儿流到小羊这儿的,是不会从下游流向上游的`,也就是说水是不会倒流的。小羊是不可能弄脏狼喝的水的。
(2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小羊说的这句话呢?
出示“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指名读,小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据生答出示“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小羊为什么不这样说(手指下句),
而这样说呢?(手指上句)
你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这两句话,感觉到什么没有?
对呀,我们再来把小羊的委屈读出来。(指名读)
(3 )小羊说的这句话,谁能用上“因为 ,所以 。”来说说看。
(4 )小结:这样看来,小羊确实不可能把狼喝的水弄脏,而狼却偏偏这么说,这就是在——故意找碴儿
(5 )分角色朗读。
谁来读狼的话?小羊呢?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带上动作、表情把狼和小羊说话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狼第一次故意找的碴儿,有没有成功?但是狼有没有放弃,那狼第二次又是怎样找碴儿的呢?小羊又是怎么反驳的?
(二)学习四、五小节(第二次找碴儿)
1、同桌之间分角色读 4 、 5 自然段。
(1 )哪桌同学愿意为我们朗读这两段?
(2 )你们说 xxx 小朋友演的狼怎么样,为什么?
书上有一个写狼心情的词,是——(气冲冲)是什么意思?(很生气,发火了)全班一起气冲冲地读——(齐读狼的第二次对话)“背地里”是什么意思?(背后、狼不在面前时讲它的坏话)。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在背地里骂人。(德育教育)
(3 )我相信你们不仅能把狼气冲冲的样儿读在嘴上,还能把狼气冲冲的样儿读在脸上。来,带着你们的表情,再读!
(4 )真是深情并茂呀!那么,小羊会在背后说狼的坏话吗?为什么?
这一次,小羊还是温和地跟狼说理的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从“喊”字你们体会到小羊怎样的心情?
我们试着读读!
可怜的小羊害怕地喊道:(生齐读)
可怜的小羊吃惊地喊道:(生齐读)
可怜的小羊着急地喊道:(生齐读)
2、小结:你看,小羊去年还没有出生,所以是不可能在背地里骂狼的,可狼却硬要这么说,显然,这又是狼在——故意找碴儿
(三)学习第六小节(第三次找碴儿)
1、狼故意找的两次碴儿都被小羊反驳了,你猜猜狼接下来会怎么做?
2、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
3、(出示第六段)
于是狼大声喊道—— 生读(狼第三次找碴儿的句子。)
引导:狼说去年骂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真是蛮不讲理,狼为了吃小羊而在——故意找碴儿。(指名读,男生读、齐声读)
评:狼现出本来面目了,开始动手了说着,就往小羊身上—— 生:扑去……
四、总结并揭示寓意。
1、师:课文读到这儿,你们看,狼故意找了这三次碴儿,一次比一次凶,一次比一次不讲道理,目的就是为了想吃掉小羊,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狼?
2、师导并揭示寓意:那么对待向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应该怎么做呢?
(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我们只有像有的小朋友所讲的小羊一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它们……)
3、读一读:伊索的名言(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4、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有声有色地表演一下这个故事。
(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课文写到“狼向小羊扑去”就没有了,结果到底怎样呢?请小朋友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将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
《狼和小羊》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贴图(狼,小羊)这是什么动物?喜欢它们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记得学过什么样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通过讲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那么《狼和小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同桌读生字,纠正字音。记忆“溪”。
3、默读,标好自然段序号。
4、指名分段读课文,自我评价。
5、看电视画面: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狼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儿,“找碴儿”什么意思?(故意找借口)每次是怎么找碴儿的?
2、找到第一次,读一读,告诉了什么?“故意”一词去掉行不行?为什么?怎样读出狼找碴儿的语气?小羊怎么读?练读,指名读,同桌分角色读。它俩谁说得有道理?为什么?指名把狼和小羊图贴在小溪的两边。
3、自读第二次对话。练读,分角色读,讨论,画出句子: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读一读,你想说什么?狼两次找碴儿,都被小羊反驳掉了,狼会甘心吗?
4、看图后,自己读一读,表演一下此时狼第三次找碴儿的样子。指名读,齐读。
5、分角色朗读,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四、学习总结全文:
狼想吃小羊,三次故意找碴儿,可是小羊虽然温和善良,据理力争,但却毫无用处,通过这个[寓言,你知道了什么?(像狼这样的'恶人坏人总是蛮不讲理的,我们不要怕,不要上当,要看清他们的嘴脸,和他们巧妙斗争。)
五、扩展训练:
你希望小羊被吃掉吗?那结果会怎样?你设想一下。
六、戴头饰表演
《狼和小羊》教案 篇3
[教材版本]
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0课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写狼和小羊的对话,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如果碰上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
《狼和小羊》层次清晰,分别写了狼的三个借口以及小羊的两次反驳,最后写狼向小羊扑去,留给了小朋友多维的想象,全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寓意深刻,非常适合低年级小朋友表演朗读,可以让小朋友从读中去理解内容,从读中去感悟寓意,所以,课堂教学时适合以读为主。在小朋友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把话说通顺,并训练多种表达方式,最后在小朋友对生字有了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所以,朗读、语言训练(说话)、生字教学是本课的三个重点,而理解小羊反驳狼的话则为教学的难点,因为其中渗透逻辑思维中的推理训练。
[教学目标]
1、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碰到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机智地跟作作斗争。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小溪、故意、借口、吃惊、温和、上游、气冲冲、家伙、去年、背地里、可怜、先生、争辩、逼近、反正等词语的`意思。
3、能给句子加上逗号、叹号和问号。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狼三次借口的内容。
难点:理解小羊第一次反驳狼的理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通读全文,读悟课文1~3节,学会生字:溪、脏、温。
第二课时:读悟课文4~6节,分角色朗读全文,学会生字:怜、辨、龇、嚷、反。
第三课时:复习巩固生字,完成课后练习、课堂作业本中练习。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2、教师准备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出示课题,读题。
2、说说:你印象中的狼是怎样的?小羊是怎样的?
二、初步感知:
听老师读课文,谈谈听后感想。
三、通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音节读2遍,词语读2遍,读通课文。
2、指名分节读,师生共同评谈。在读中理解词语温和等,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3、自由读全文一遍,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阅读1~3节,学习生字。
1、读懂第2节。
(1)说话:狼为了吃小羊,它是怎么说的?(把你、我换成小羊、狼再说一说)
(2)说出狼气势汹汹的样子。
2、读懂第3节。
(1)说话:水是从()流到()的。(指名上黑板写词:上游、下游)。狼站在(),小羊站在()。(指名上黑板贴狼、小羊图)。所以()。
(2)用因为(),所以()说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羊的理由。
(4)理解:找借口的意思,说说狼找的第一个借口是什么?
3、分角色朗读全文。
4、学习生字:溪、脏、温。
五、课堂小结
狼是多么蛮不讲理,对狼光讲道理是不行的,要勇敢机智地跟它作斗争。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选择一题做;
(1)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2)看插图写话。
七、板书:
狼 和 小 羊
狼图
羊图 溪 脏 温
《狼和小羊》教案 篇4
设计背景
1讲狼和小羊的故事,让幼儿知道狼是凶残的,狡猾的动物。
2羊是温和的动物。
3教会幼儿学儿歌:一二三,三二一,站个圆圈做游戏,羊群里面有只狼,不知躲在啥地方,小羊 小羊 要当心,千万别让狼追上。
活动目标
练习跑和钻的动作,发展灵活躲闪的能力。
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重点难点
钻和躲闪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做一个狼的头饰和若干个 羊的头饰。
2学会儿歌。
活动过程
1由一名小朋友做狼,其他小朋友做羊。
2全体小朋友拉手围成圆圈,边走边念儿歌。
3念完儿歌后,头戴羊头饰的小朋友四散跑开。狼开始追捉,被“狼”拍到的“羊”要暂停游戏。这时老师可与一个幼儿拉手高举起做山洞,“小羊”可陆续钻进去休息,仍被“狼”追的“羊”要想办法躲闪,钻回山洞,直到全体小朋友都钻进山洞。游戏结束。
4小结幼儿的表现,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5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次游戏基本上能按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幼儿乐于参与游戏,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游戏前没有说清楚游戏规则,造成了幼儿挤在一起跑的现象。以后,在游戏前我会把游戏规则说清楚。让游戏更能顺利的进行。
小百科:狼共46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
《狼和小羊》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会认3个生字,会用“是……不是……”说一句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想干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善于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精神和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坏人坏事的憎恶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狼的三次借口为什么都是在“故意找茬”。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小黑板、放大的插图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题目是《狼和小羊》。(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读准每个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看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识记效果。
3.指名分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狼找了几次碴儿?为什么说它是故意找碴儿?
2.指名读全文。
3.理解课文。
(1)狼第一次找的什么碴儿?读读第二自然段。
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读第三自然段小羊说的话。
出示放大插图,让学生观察清楚狼和小羊所在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溪水并不属于谁专有,小羊先到,狼又在它的上游,即使小羊把水弄脏,根本流不到狼那里去。可见狼是故意找碴儿。
(2)狼第二次找小羊什么碴儿?读读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说狼又是故意在找碴儿?读渎第五自然段小羊说的话。
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去年小羊还没有生下来,怎么能在背地里说狼的坏话呢?可见狼在故意找碴儿。
(3)读第六自然段。
讲:第三次狼不再“争辩”。因为它自知理亏,不管小羊说过它的坏话没有,它最终还是暴露出它凶残的本性,龇着牙逼近小羊,往小羊身上扑去。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应该用什么样的浯气读狼和小羊的对话。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后,老师告诉学生:狼十分凶恶,读狼说的话,声调可适当高些,速度适当快些,表现出它气冲冲、蛮不讲理的样子。小羊温和、善良,读小羊说的话,声调可适当弱些、低些。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狼扑向小羊,可能有几种结果?先说一说,再写出一种。
小结:读了这篇寓言故事,我们知道了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想干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
第二课时
一、识字、写字
1.出示生词卡片。读一读带点的字,再读读词语。
狼,弄脏,背地里,可怜,争辩
2.出示小黑板。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带点的字怎样记。
庄一脏,粮——狼,辨——辩,冷——怜
“脏、背”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狼、怜、辩、扑”用熟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
3.出示生字卡片(狼、溪、脏、怜、争、辩、扑),再说一说字形怎样记,并组成词语。
4.书写练习。
重点指导:“辩”。
其他生字,认真观察范字,照范字临写。
5.听写生字新词。
二、读一读,用带点的词说句子。
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
开始,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是……不是……”说句子。
如:苹果是蔬菜吗?(苹果是水果,不是蔬菜。)
这个小轮船模型是哥哥做的吗?(这个小轮船模型是我做的,不是哥哥做的。)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用“是……不是……”练习说句子。
《狼和小羊》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这是一则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先后找了三个借口要吃小羊,小羊据理争辩,反驳狼的故事。这篇寓言采有了对话的形式,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讲出了狼和小羊说话时的神态。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狼和小羊》的故事大概,我们已经知道了。这节课,同学们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同时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创造条件,抒发情感
1、读一读
⑴分别划出狼和小羊说的话,自己试读。
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⑶小组内读,其它同学用自己的方式来评一评。
(设计意图:朗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达到共鸣,使他们的心态化入言语角色。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读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将读落到实处,使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以实现培养语感的目标。)
2、辩一辩
⑴狼真是不讲道理,故意找碴,请用你自己的话来反驳狼找的`借口。
①你可以找出哪些理由来反驳狼说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脏了?(让学生自由说,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理由)
②你怎样来反驳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说)
⑵第三次狼不想再争辩了,因此只有狼说的话,没有小羊的争辩词,如果你是那只小羊,听了狼这样的话,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又会怎样与它争辩呢?请你像小羊那样,既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又要说明理由。
假设有学生说出:“要是我爸爸在背地里说你的坏话,你应该去找我爸爸,也不应该吃我呀!”要组织学生讨论:“要是真的羊爸爸在背地里说狼不好,那狼是不是就应该吃羊爸爸呢?”让学生体会:狼做了那么多坏事,别人说他坏,那是事实,狼也没有理由吃羊爸爸。
(设计意图:争辩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争辩中学生要不断地理解课文,寻找根据,迅速作出合理的推理,还得组织清晰而有说服力的语言来驳斥对方,这既是思维训练,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谈一谈
⑴谈一谈你对小羊的认识:你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羊?要说清理由。
⑵如果小羊的头脑是清醒的,他认出了狼的本性,那他用什么办法才能平安脱险呢?(要引导调控学生想象的方向,使之符合理性。)
⑶请你对狼(或小羊)说几句话。
(设计意图:学生按自己的选择去读书、思考、感悟、体会,使阅读过程成为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读书中交流讨论,发表见解,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这样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拓宽,使他们在自读自悟的层面上又有一个提高。)
4、演一演
⑴小组合作,分工角色,自由练习。
⑵班内比赛(强调在演的过程中,要加进自己的想象)
(设计意图: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演一演,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把这些想象加进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表演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学生在说与动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课外延伸
⑴多媒体演示《伊索寓言》中《狼和羊》的故事。
⑵课外阅读《伊索寓言》。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苏教版《狼和小羊》教案之五,希望对你有帮助!
【《狼和小羊》教案】相关文章:
《狼和小羊》教案02-22
狼和小羊的教案03-24
狼和小羊教案01-15
中班教案小羊和狼05-29
《狼和小羊》优秀教案03-01
中班语言小羊和狼教案05-21
狼和小羊教案14篇02-12
《狼和小羊》教案15篇03-03
《狼和小羊》教案(15篇)03-03
《狼和小羊》苏教版优秀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