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侧、卷、欣、赏、龟、镜、映、幻、演、蕉、扔、跨”等12个字,会写“失、觉、扔、掉、眼、睛、纸、船”等8个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理解课文,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生字的认与写。
2、用“像”字进行仿写。
教学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
粉笔,生字卡片,PPT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侧、卷、欣、赏、龟、镜、映、幻、演、蕉、扔、跨”等12个字,会写“觉、船”两字。
2、会读20个新词语,理解“两侧”“清澈”等词语的意思;
3、会根据句式用“像”进行说话训练,提升语言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风景的优美。
一、直接导入(课前板书课题27 清澈的湖水)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清澈的湖水。(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5分钟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并完成下面的要求(出示PPT):
1、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用横线画出课文中描写美丽风景的句子。
PPT出示,师读要求。
师:现在开始,看谁读得仔细,找得准确。
学生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读完,检查自学。
师:同学们,大家读得真不错。现在让我们来解决上面这三个问题。
首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5个)好的,大家都标对了。现在我们来挑战一下生字。
2、检查字词
(1)生字 3分钟
PPT出示:生字大挑战
侧 卷 欣 幻 幼 龟 演
蕉 跨 镜 映 扔 赏
第一行:
指名读
预设:①学生读对。师:你真棒!这一行有好几个字都很难读,像平舌音的侧,还有“卷”是个多音字,把袖子“卷起来”读第三声(可以动作演示),在“试卷”这个词语里读第四声(让学生联系已有的认知学习生字)。(PPT出示)请你做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全班齐读)
②生读错。师问其他同学:他读对了吗?谁能来帮助他?
a第二个同学读对。师:xxx(第一个同学),你再读一遍。这次读准了,现在你带领大家读一遍。(全班齐读)
b第二个同学读错。师:这几个字确实很难读,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Xxx,你再读一遍。
第二、三行:指名读。重点:镜、映、扔、赏这四个字是后鼻音。
开火车读所有生字。
(2)生词4分钟
师:单个的生字大家会读了,我们增加难度,词语,同学们,行吗?
PPT出示:词语大竞赛
? 波纹 石龟 镜子山峦(luán)
? 香蕉 眼睛 两侧面包纸
? 卷起 欣赏 映出变幻 扔向
? 觉得 消失 表演跨(kuà)步
? 攥(zuàn)着 企盼 清澈
师:这一课要认的词语很多,先给大家两分钟,请结合课文下方的拼音,好好地认一认。两分钟后,老师每组抽一人,读对,小组加一分。所以小组之间互相帮助。好,两分钟计时开始!
学生认读。教师巡视。
两分钟后,师:准备好给你们组加分了吗?(抽选平时较差的学生)
竞赛结束。
点击课件,出示:两侧( 变红色 )是什么意思?(指名一个学生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立即引导她联系身边事物理解词语意思:
你的左侧是×××;你的右侧是×××
这位小朋友的左侧和右侧就是他的“两侧”;大家说一说,你的两侧分别是谁呢? 师: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3、抓景物特点,感受风景的优美。 共17分钟
PPT重新展示要求
师:同学们,我们标出了自然段,会读了生字与生词,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让我们一鼓作气战胜它。谁来向大家展示你画的句子?(PPT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1)预设学生回答
①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 3分钟 师:你找的这个句子把什么写得很美?(浪花和波纹或者白色的浪花、长长的波纹) 师:是的,同学们请看图,白色的浪花,长长的波纹,真的非常美。假如你就在这只游船上欣赏着白色的浪花和长长的波纹,你的心情怎样?(指名答)
师:好,就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再请1位同学也读读这一句——全班齐读) ②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5分钟
出示句子。
师:你真有水平!找到了这么好的句子。那你为什么要找这一句呢?(一般学生应该可以答出:这句话把山石写得很可爱很有趣之类)
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这个句子?你们又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预设:因为这一句把山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因为我喜欢青蛙和雄鹰;因为这一句用了比喻句??
是的,这个句子把山石比作动物,将山石写得有趣极了,请大家看山石。
PPT出示图片,请学生辨认。师:多么有趣的山石!能把山石的有趣可爱读出来吗(学生读句子。一到两名学生)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这么读山石更有趣了。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些有趣而又神奇的石头吗?(生:黄山奇石)是的,请大家抬头看图片。
PPT出示其他形状的山石。请学生自由想象,请3位学生发言。
提供句式:
那边的山石像( ),这边的'山石像() 。兔子在干什么(相机纠正学生的语病)
③湖面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5分钟 (学生有可能把“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也画进去,强调是描写风景而不是感受。)
出示句子,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湖水很清)对呀,你真会读句子!让我们看图——
PPT出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 “湖水像一面镜子”;
师:这湖水就像镜子一样明亮,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结合图片理解“变幻”一词:最好是动画演示,效果明显一点。
师指图:这湖水多情啊。课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湖水的清(清澈)(学生有困难,指课题)(——联系课文内容,反复强调湖水“像镜子一样明亮”,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清澈”一词的意思。)
师:湖水像一面镜子,这又是一个——(比喻),你还能说说什么像什么?
PPT出示句式和例子(┄┄像┄┄,1、湖水像一面镜子。2、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3、天上的白云像好吃的棉花糖。4、枫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5、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6、小明的头发像一个鸟窝。),学生自由想象,请3位学生回答。
学生有可能会出现“老师像妈妈”一类的错误,要强调比喻是用于不同类事物的。
④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3分钟
(PPT演示)师:多么可爱的小鱼,假如你是其中一条小鱼,在这清澈的湖水中游着, 你感觉怎样?指名答后,立即要求该学生读这句:那就请你带着()的感觉读读这一句吧。
(2)全班把以上四句配乐读一遍。师:在这如画的美景之中,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PPT出示: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1分钟 师:在清澈的湖水中,小洁看到了天上的美景,也感受到水中鱼儿的快乐,所以“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美景啊!
课文我们先学到这里。下面我们学写生字。
三、生字书写7分钟
(1)学习“觉”字
PPT出示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师:同学们,红字是什么?是我们要会写的字。现在请大家把书翻到131页。然后抬头。 觉的结构是——(上下结构),上面这部分叫学字头,它的部首是——(见字底)。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写一遍它的笔顺:点、点、撇、点、横沟、竖、横折、撇、竖弯钩。好,这个字我们会写了,现在请你观察书上的红字,要把这个字写好得注意什么?
预设:①、觉的上半部在横中线的上面。
②、见的横折的横在横中线稍微上面一点。
③、觉的上半部要写的宽一点。
老师强调觉字上面的点、点和撇总体上是并排的。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的田字格里按刚刚提出的要求描好觉字,再写两个。
师巡视指正,选择一到两份典型错误用投影仪进行指正。
同桌按要求互评,好的一个字打五角星,不好的帮忙纠正。
(2)学习“船“字
PPT出示船字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船”字,船的结构是——(左右结构),部首是——(舟),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来写一下笔顺:撇、竖撇、横折钩、点、提(红粉笔)、点、撇、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令:注意和“今”字区别。读准字音“lìnɡ”。
福:应读作“fú”,不能读作“fǔ”。
2.字形:
蘸:“zhàn”可分部件记忆字形。
敬:左宽右略窄。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健:左窄右宽,中间的“廴”,不要写成“辶”。
寿:半包围结构,寸字底,上面是“丰”字竖变成“丿”。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3、复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 。
熟读全文。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通过读书和收集资料,讲讲有关周总理或有关傣族人民的故事。
水教案 篇3
一、活动设计意图:
水是幼儿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课题之一,但是幼儿对水却不一定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本次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幼儿明白我们喝的水是从江河中、地下开采水等过滤而来的,并结合身边的资源:太湖水数年饱受蓝藻的侵袭,已严重威胁周边水域的用水安全,教育幼儿明白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该从我做起珍惜水资源,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或幼稚园单方面能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本次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密切合作,紧紧依靠家长的力量,亲子参与环保,以家庭带动社区,使环保活动在家庭和社区间互动起来。
二、活动目标:
1、知道谁来源于地下水和天上的雨水。
2、通过观察显微镜下面的水,了解水中有许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微生物,得经过工厂的加工、过滤等程序,才能饮用。
3、通过体验活动让幼儿知道要保护水资源;家、园、社区携手环保。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通过“家长园地”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的、要求、方法;家长配合采集水样;显微镜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揭示活动
1、师提问:我们喝的水从哪里来的?
幼儿两人互相讨论,集体交流
2、师指出:水可以从天上的雨水落下来,也可以从江河中、湖水中来……
3、谈话:这些江水、湖水、雨水可以直接喝吗?我们今天来进行观察和学习。
(二)、观察实践,开展活动
1、出示湖水样本,供幼儿在显微镜下观察
指出:水中含有的一些微生物和细菌,对我们人体有害,不能直接饮用,得经过过滤。
2、师谈话:我们请某自来水厂的技术员阿姨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喝的水”
3、多媒体播放某自来水净化和输送水的影片资料,组织幼儿观看
4、师幼交流:通过影片的观看,你知道江河里的水、天上的水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饮用呢?
幼儿讲述刚才获取的.间接经验。
5、师小结:自来水厂的叔叔、阿姨用一些特殊的设备把这些江河里的水经过加工、过滤使水变得干净,再传输到地下水管中,水龙头就和这些水管连接着,通过水龙头我们就能用这些干净的水了。
6、幼儿用显微镜比较河水、自来水两种水样。
(三)、互动体验、深入活动
1、师谈话:我们附近的太湖,远近闻名,让我们去看看。多媒体播放太湖美丽风景。
幼儿交流:景色美、湖水蓝、闪闪的……
2、出示太湖水水样,幼儿体验:看一看、闻一闻、蘸一蘸,说一说
交流:太湖水臭臭的、粘粘的、黑乎乎的颜色
3、提问:这样的水我们能喝吗?
4、师讲述:以前的太湖风景秀丽,鱼虾成群,现在的太湖受到污染,经常大规模爆发蓝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用水安全。
5、多媒体播放:夏季太湖水爆发,无锡地区缺水的各种情景,没有洗澡水、喝的水靠外地输送……
6、师幼互动讨论:让太湖水变干净,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让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7、师总结:节约用水、不往河里扔垃圾、工厂不排放污水、进行漂流物的打捞……人人都应该为保护水资源做出努力。
四、家园倡议、延伸活动
幼儿回家和父母共同起草保护水资源倡议书,教师修改后张贴在幼儿园、社区公告栏里。
水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乌鸦是又黑又丑的鸟。然而在中国许多抒情诗里,每每给乌鸦以赞美,如,“寒鸦数点”,“暮鸦栖未定”。这是因为乌鸦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乌鸦喝水》一文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学生阅读。学生又将乌鸦喝水的故事中,认识它聪明能干的一个侧面。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考虑让同学自己动手演示乌鸦河水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1、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3、知道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乌鸦喝水过程的课件
2、乌鸦的头饰和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介绍你知道的乌鸦知识
2.出示课件上的乌鸦图。问:你觉得乌鸦好看吗?课文里介绍了一只可爱的乌鸦。它可爱在哪里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3.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名读,检查是否读正确。
2.范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想,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乌鸦吗?想到多少说多少。
3.逐段朗读,边读边感悟。
(1)谁愿意来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从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①谁能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那种心里着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语气?(几个同学练读,评议。)谁能扮作一只小乌鸦,边读第一句边创编几个动作?
②小组讨论:
“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认为该怎样读?如何表演?”
③小组汇报:
④指名表演朗读。学生评价
(2)朗读第二自然段,同桌讨论:看见许多小石子,怎么就能想出办法呢?说说你的办法
(3)分小组合作实验:在矿泉水瓶里装少许水,往里面加小石子,体验水渐渐升高的现象,尝试说说水升高的原因。
读一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说一说:
〔4〕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乌鸦成功的喜悦。)
师:许多同学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我们来研究一下。
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①生读句子,思考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
②“一个一个地放”是怎样放?
③学生上台演示
(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生上台,拿起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放三个后,师示意生暂停)
(问同学):这样是一个一个地放吗?
④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
示意学生继续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体会瓶子里的水是怎样渐渐升高的?)
⑤为什么放进石子,水就会升高?
⑥乌鸦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⑧小结: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
1.激趣:播放乌鸦喝水过程的课件。
你怎样评价这只乌鸦呢?想不想把乌鸦喝水的故事介绍给别人?
2.教师范读
3.学生一边读一边给课文内容编些动作,以帮助记忆课文。
(1)对照课文自己创作,尝试把课文表演出来。
(2)请几个同学汇报。大家帮助修改。
(3)大家练习创意朗读表演。
(四)识记生字。小组合作认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
(二)语文实践活动
1、“我是聪明的乌鸦"
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聪明的乌鸦该怎么办呢?
2、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好,小组合作讨论。
3、学生带头饰表演,评选最聪明的乌鸦。
(三)识字写字
1.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认的和要求写的字,在课文中勾画,再读一读。
2.在“我会认”的生字中,有两个字长得可像象了,谁最先找到?(喝、渴)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同?怎样记住?(看偏旁,想意思。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
3.识记“喝”和“渴”,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结:是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哪些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汉字形近?你能用这个方法学习其他生字吗?学生汇报。(乌-鸟石-右办-为)
4.写字指导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
(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找、许、法)这几个字书写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边都是部首边,写窄长一些,右边写宽点)
(3)写“石”符合哪条笔顺规则?“办”呢?写时要注意什么?
5.书写练习
(1)教师强调书写姿势:“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不忘掉。眼离本子有一尺,手离笔尖有一寸。”书写习惯:“描一描,写一写,看清笔画写正确。”
(2)教师课堂巡查,个别辅导。(课堂上适当播放轻音乐)
(四)作业评比“看谁写的最好”
(五)、课堂小结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感悟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景色之美及小洁美好的心灵。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知美:
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请学生用简短的话描述画面。
问:同学们,这是一湾怎样的湖水?读出“清澈”的意思。带着你的喜爱之情,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齐读课题吧!
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风景美,文字更美。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注意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划出生字并自己想办法记住。
2、小组内学习并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3、教师出示组成词语的生字卡片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形式是学生间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聘请小老师领读。
4、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读准了这些生字的字音,现在我们就随着小洁划舟湖上,去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吧!
三、细读感悟,欣赏、发现美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边看图边朗读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2、请学生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结合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述的山石的奇特、湖水的平静、小鱼的活泼。指导学生了解此时此景小洁的感觉是怎样的?试着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出这美丽的景色和人物愉快的心情。
3、风景是美的,在同学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更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
4、小洁正在欣赏美景时,突然美丽的景色不见了?发生了什么事?
5、小洁对小孩的破坏美景的`行为有什么反映?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齐读,注意读出小洁生气的语气。
6、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小洁,她手中拿着什么?她可能在想什么?
7、她把面包纸丢到湖里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什么?
8、我们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扮演小洁,其他的同学朗读这句话吧!
9、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儿你体会到什么?应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他”指的是谁?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目光”中体会到什么?
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10、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把小洁的感情变化过程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四、拓展,深化主题:
假如你是小洁,会对扔香蕉皮的小孩说什么?
五、合作小结:
1、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
2、教师总结: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的呵护。小洁是在那面“明镜”面前,控制了自己的正要撒开的手,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瞬间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
让我们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别忘记小洁那企盼的目光。
六、课外延伸,创造美:
课后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广告词。
第二课时
一、广告词展评:
1、学生将自己写的保护自然的广告词读出来,集体评价。
2、将自己写的广告词张贴到展示台上,课后自愿参观|、评价。
二、自主学习、背诵课文:
说说你喜欢课文那部分,把它背诵下来。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观察,看看每一个字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学生个体交流。
3、小组讨论同结构、同偏旁、同部件的各有哪几个字?
4、学生个体交流,并介绍自己识字的好办法。
5、师重点讲解以下几个字,并范写。
(1)复习提手旁的写法并指导学生写好“扔”“掉”二字。“扔”字的右边借鉴以前学过的“奶”字右边的书写方法。
(2)注意“舟”和舟字旁的区别。
(3)“觉”字要注意下面是“见”不是“贝”,练习写好最后一笔竖弯钩。引导学生联系字义帮助记忆,想想为什么“觉”字下面是看见的见呢?
(4)以旧带新识记生字:
则——侧电——龟奶——扔
6、学生自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写字展示、评价:
五、合作小结:
1、学生说说本节课自己的表现和收获。
2、教师总结。
六、课后作业: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在小组中交流背诵。
水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的是什么,3 泉水 小溪。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课6个词,学会7个生字。
4. 初步认识什么是泉水、溪水、江河、海洋。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学习本课的6个词,7个生字。
2.初步认识什么是泉水、溪水、江河、海洋。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即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溪”字的教学。
教学准备:
录像机、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问:谁见过大海?听到过波涛翻滚时海的声音吗?能够想象得到海浪撞击岩石的壮观场景吗?谁见过江河?谁来学一学江河流水的声音?(哗—哗—)谁见过小溪?谁来学一学小溪流水的声音?(哗,哗,哗)谁又见过泉水呢?泉水、小溪、江河、海洋都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各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放录像片)
这段录像片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看词学词学句第3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指导看图。刚才我们看了录像,认识了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中的插图,你能不能从插图上看出它们,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泉水:是从地下涌出的水,两山之间的比较细的水流。小溪:弯弯曲曲。江河:比较宽广。海洋:无边无际。能不能从图上看出谁流向谁?
通过看录像和看图,你能按照水域的大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
(板书:泉水 小溪 江河 海洋)
(二)指导朗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看课文有几句话?采用什么形式写的?哪几句是问句?是谁问的'?哪几句是回答问话的?
2.指导读好疑问句。
方法:(1)读出疑问的语气;(2)每句前的“泉水泉水”、“溪水溪水”、“江水河水”要连续读,气流不断,表示出寻问时急切的心情。答话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练习一问一答读、分角色读、集体朗读。
(三)学词学句
1.第二句中的“我”、第四句中的“我”和第六句中的“我们”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第2、4句用“我”而第6句用“我们”呢?
2.看图画一画: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请同学用箭头板书出来。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全文。
5.再看一遍录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为什么大海能如此宽阔、无边无际?
板书设计
3.泉水 小溪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3 泉水 小溪》。
(二)照板书读词语。
二、学习生字。
(一)读生字卡片,要求正确、声音宏亮。
(二)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三点水旁的字较多)。为什么这课三点水旁的字多?
集中学习这几个字。
“溪”:重点指导分析右边字形。右上是“”,中间是“幺”,右下是“大”。书空练习;说一说这个字你怎样记。(板书:溪)
这个字比较难写,当老师板书时,要求学生要认真看,仔细数笔画,认真记字形。
“海”:(板书海)重点指导笔顺及在田字格中各笔的位置。
说一说“海”的笔顺,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流”:怎样写、怎样记?(板书流)重点指导右边的笔画和笔顺。
用这三个字练习口头扩词。“江”、“洋”两个字组成比较简单,练练口头扩词即可。
“泉”:认识水字旁。下面和“”区分开。
“都”:注意右边是“阝”不是“卩”。
(三)指导写好几个难字:溪、海、都、流。
三、巩固复习。
(一)读词比赛。目的:认准字形。
(二)说一说“溪”字你怎样记?书空写一写。
(三)猜字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在另一人后背上写字,让他猜是什么字,并交换练习。
(四)出示练习2。
泉水流进( )里。
溪水流进( )里。
江水、河水流进( )里。
步骤:1.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说说填什么。
3.填在书上。
(五)改练习2中的第3个句子,加上“和”和“都”,使其成为练习3中的例句。
问:老师在句子中加了什么?加完以后句子的意思变没变?(告诉学生:顿号有表示和的意思。)
完成练习3,先说,再写出来。
四、指导做作业和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3. 泉水 溪水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2-21
儿歌水教案01-19
《水》大班教案09-18
好玩的水教案06-21
水教案模板05-26
关于水的教案05-28
小学水的教案03-25
《水的游戏》教案03-25
水的变化教案03-18
水的秘密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