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

时间:2024-07-05 11:00:07 教案 我要投稿

《乡下人家》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下人家》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下人家》教案合集5篇

《乡下人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体验,导入音乐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生读课文)

  2.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吗?

  (快活美好诗情画意独特迷人别有风趣)

  3.作者的感受怎样,你能找到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生读)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

  1.那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你所喜欢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吧。(先组内交流)【多媒体出示:阅读1-6自然段。建议:①默读,想象你看到了哪几处乡村风景。②自由轻声读,想象你最感兴趣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

  2.全班交流(每组出一位同学谈谈)请一同学读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①生一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A、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别有风趣的装饰”是怎样的装饰?(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B、请大家看图【多媒体出示瓜架】谈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丰富数量多种类多形状不一)

  C、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也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把它搬到乡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怎样?(不协调)正因为有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生齐读)

  ②生二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生评价)

  原因:

  A、“探”字写出了春笋快速生长的样子。

  B、用了拟人手法。

  C、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那么多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③生三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还有喜欢这处风景的吗?我们一起读吧。

  原因:

  A、耸着尾巴的雄鸡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B、鸡妈妈负责。威武的鸡爸爸,带领着负责的鸡妈妈和好学的鸡宝宝嬉戏、觅食,多么幸福的一家子,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话吧。(生读)

  ④生四:我喜欢门前的几株花,因为它们绚丽。

  ⑤生五: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⑥生六:我喜欢秋天纺织娘的歌声,因为它能送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么多的独特迷人景物这是让人流连忘返,还想回味回味吗?【多媒体展示:文中描绘的图景】其实咱乡下的风景还多着呢!想看看吗?【多媒体展示:配合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鸭……】我们一起欣赏了乡村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想象乡下的冬季又会为我们呈现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组内相互交流)小结:乡间美景真是看都看不够,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作者一样的赞叹:(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延伸拓展

  【多媒体出示】课后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打开本子,把你想到的乡下冬天的景象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独特

  乡下人家热爱自然

  迷人

《乡下人家》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重点】

  如何通过对普通事物的描写来展示乡下人家的朴素,和谐,安详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本单元的导语提示: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下面的课文,为我们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乡村生活画面。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

  提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

  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作上记号。

  2、开火车读:

  瓜藤 棚架 屋檐 装饰

  芍药 凤仙 时令 率领

  捣衣 搬到 归巢 和谐

  催眠 觅食 鸡冠花 大丽菊

  别有风趣 天高地阔 耸尾巴

  3、理解“时令、率领、芍药、捣衣、”图片理解“芍药、风仙、大丽菊”。注意多音字“冠、率”。

  4、开火车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5、学生互评朗读的情况,并回答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铅笔作上记号。

  6、交流听后的感受。引出中心句。

  7、齐读中心句。

  8、理解中心句的中心词“独特、迷人”: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那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赶快来默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并试着给这些风景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1、学生回答:作者写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教师归纳并板书: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中鸡觅食

  河中鸭戏水

  院落吃晚饭

  夜听催眠曲

  3、给这些风景分分类:

  (分成静物图、动物图、人与自然图)

  教师小结:作者安排这些风景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这种暗含的顺序,需要我们细细体会,才能捕捉到。

  四、品读1、2小节

  1、默读1~2小节,把你认为写的优美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2、学生默读,感悟。

  3、交流感受:

  ⑴ 屋前搭瓜架:“别有风趣”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结合生活实际畅谈,引到后半句的石狮子和大旗杆,体会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男女生合作朗读,齐读。

  ⑵ 门前中鲜花:理解“朴素中带着华丽”,“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为什么能用在一起,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 屋后春笋冒:用“探”好在哪里?能用别的什么词替换?朗读训练,背诵训练。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一组静物画,的确,通过找句子,谈感受的方法我们感受到了(屏显,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下节课我们学习动物画这一组内容。

  六、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乡下人家》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风情,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三.学教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校是一所乡村学校,同学们生活在农村,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乡下。你们虽然长期居住在乡下,可能对乡下的.生活司空见惯但却熟视无睹。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用心地回想一下,说说你了解到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谈)

  2.从大家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乡村的美丽风景深深地吸引着你们,再让我们去看看吧!

  3.(播放风景的图片)看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谈感受。

  4.老师童年的时候也生活在乡下,与大家感同身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乡下人家的课文。

  5.板书课题: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次。读完之后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1)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如果有读错的字音,请其他同学纠正,正音后全班齐读两遍。

  (2)全班齐读。

  2.出示含有多音字的词语:鸡冠花 结出

  (1)这个词语中有个字不好读,谁能读好?

  (2)指名读,开火车读,纠正读音。(“冠”读一声,在这个词中指帽子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的意思;“结”读一声是指植物生长结出果实)

  (3)齐读两遍。

  3.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区分“场”的不同读音)

  (1)现在增加难度了,把字放到句子里了,你能读准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交流。(cháng,在这句话里是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场雨。)

  (2)齐读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4、反馈交流,提炼中心。

  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a.划出句子,齐读

  b.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这句话,不过这次读跟刚才那次有所不同,你们得用回答我问题的语气读这句话。可以吗?听好了!

  问题一: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不论…不论…”),哦,我听明白了。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

  问题二: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强调“独特、迷人,板书)能换个词吗?

  三、品读课文,感受用词的精妙。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丽风景?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屋前瓜架、鲜花嫩竹、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虫鸣)

  3.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乡下人家这几幅风景的特点,你觉得哪句话合适?指名说。然后,课件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这句话里的哪些词语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板书独特,迷人)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5、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四.整体回顾,感悟中心。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 。老师也禁不住想吟诗一首(课件显示)

  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师读,生齐读。

  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

  六、小结

  那么哪一幅图最能让你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呢,我们下节课继续。

  七、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屋前瓜架

  鲜花嫩竹

  乡下人家 鸡鸭觅食 独特,迷人

  院落晚餐

  月夜虫鸣

《乡下人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精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了解大意,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2、能发自内心地通过朗读表现对文章的理解。

  3、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文章所描绘的世界。

  4、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教学重点】

  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里人家,体味乡野之趣。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认识文章及自己生活的环境。

  【课前活动】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怎么样?给你一幅图,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或想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联系课前活动:

  这些图片你熟悉吗?对啊,因为它们都来自我们生长的地方——板书:乡下人家。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拿起课本,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检查自学:

  ⑴ 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

  随机板书:独特、迷人。

  ⑵ 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生齐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板书: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精读1~4

  1、总体认知:

  ⑴ 乡下人家,处处如画。用心读读一至四小节,给这些风景画分别取一个漂亮的名字。

  ⑵ 集体交流:你发现的景色是?

  引导总结、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开鲜花、屋后冒春笋、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2、具体感知:

  ⑴ 自读感悟:

  大声读五个景色中你最喜欢的一景,划一划,圈一圈,用自己的话说说感悟。

  ⑵ 集体交流:

  紧扣五景,随机学习。

  研读一:

  屋前搭瓜架。

  ① 学生说明原因,指导说完整,说正确。

  ② 幻灯出示:

  再次大声读一读,我发现(选择其中一项说一说):

  那南瓜、丝瓜的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给乡下人家增添了(蓬勃生机)!

  花儿落了的时候,(青红的瓜),像(彩灯)似的挂在房前,衬着(长藤绿叶),那不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威武),也不如旗杆(高大),也不如霓虹灯(绚丽),却是那么(别有风趣,可爱)!

  瓜架和屋子,结合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想到在屋前搭上瓜架的人们,是多么(富有创意)啊!

  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屋前搭瓜架的美景吧!

  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研读二:

  门前种鲜花。

  学生说明原因,指导说完整,说正确。说得真好!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乡下人家的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瞧!(出示图片)生说花名,它们开得多欢啊,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

  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研读三:

  屋后春笋冒。

  学生说明原因,体会竹的绿和生机勃勃。男生一起生气勃勃地读一读。

  体会雨后春笋:对呀,一个探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笋芽儿竭尽全力,才钻出了地面,当他第一眼见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惊喜地欢呼?女生一起读读调皮的笋芽儿。

  竹叶青青,笋儿调皮,一起来读一读。

  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

  研读四:

  院里鸡觅食。

  学生讲解,说得真不错!那请温馨、神气地读一读吧!

  研读五:

  河中鸭嬉戏。

  真好!乡下人家鸡鸭成群。谁来读读鸭?鸭群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鸡鸭成群,都与人相处得那么自然、和谐!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我们再读读可爱的鸡鸭吧!齐读3-4节

  三、朗读悟情

  1、自读、齐读:

  我们信步乡间小路,饱览了:齐说屋前搭瓜架、门前开鲜花、屋后冒春笋、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的乡间美景。现在,请随着轻松的音乐,再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吧!

  你读的是?──你读(图)──齐读一至四(音乐)

  2、出示:

  读: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鸡群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乡下人家,美在(自然),美在(和谐)(说得真好,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独特与迷人,板书“不论什么地方,不论什么季节,都”有!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读。

  四、延伸、积累

  1、很多人都曾用心来描绘歌颂乡下人家。其中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音乐)出示: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烩灸人口。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归园田居五首》。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找找其中描写乡下美景的句子。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中写乡下美景的句子有?

  自己再快乐、悠闲地读读这首诗吧。(音乐)

  2、其实乡下人家的美又何止这些,课后再研读课文,说说还有哪些独特、迷人的美。(音乐)

  五、总结

  走近乡下人家,就是走近大自然,走近快乐,让我们去发现自然之美,也用智慧与双手,去保护它吧,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快乐!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冒春笋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自然 和谐

  【《乡下人家》说课及自悟】

  这是一篇标准的散文,作者扣住“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七幅很有特色的美景。文章文章朴素,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文章“形散神聚”,是很具新课程特色的文章,而对这届五年级来说,他们是陌生的,所以,我把它分为三课时来完成学习。

  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读通课文,自己理解生字、词语,并由学生找出其中七幅画面,用“地点+景物”的格式归纳五字标题,然后自己研读句子。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一至四小节,通过分析,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同时,也展开想象,来丰富理解,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能感情朗读的目的,让学生领会乡下人家的美景。

  第三课时,将会让学生用本课的学习方法来研讨第5~6小节,读读──悟悟──说说──再读读,回归第二课时的《归园田居》及课后戴望舒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让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和谐,回归朗读,重点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补充小诗:地点+美好事物的形式,延伸拓展。

  本课,我课前安排了一组乡村生活的图片,进行了说话练习,目的是感受身边的乡村风情,激起探索的兴趣,而后根据学生找到的重点句,让他们自找画面,读、悟、说,最后又回归配乐读——展示读,并以自创的小诗来进行小结,引出完整的重点句。陶渊明的诗是为了让学生将本课所学内化,会读出诗中的悠然自得,最后以布置作业与小结结束。

  虽然基本上完成了预定安排,但我觉得上课时方式显得单一了些,而且在第一课时仅仅安排学生自读自悟是不是有点脱离实际,因为发现学生过度重视研读,而忽视了基本的朗读,所以有些地方还要纠正读音,以致本课时朗读未见明显提高,虽说第三课时也安排了回归朗读,但肯定是无法重头再来的,而且教师的临场调控能力也有待提高,上课时未能想到换种方式让学生展示朗读,如拿着话筒上台配乐读,展示读,那学生表现肯定会更好,而课后延伸时安排的小诗,也可以选择正贴近生活的,更可以出示配乐朗读版,这样可能学生更易接受。

  首次接触新课程,感受颇多,也更多地见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不断成长。

《乡下人家》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陈醉云多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和场景,呈现出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饱含着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与赞美。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带给他们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学生通过朗读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进而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可能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在学生领悟文章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提升,使学生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鸡冠花、归巢、率领”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语言,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感受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读熟课文,回忆经历的乡村生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乡下就是指农村,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了解到的乡村生活有没有吸引你的地方呢?(学生自由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去看看作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装饰、罩衣、归巢、结瓜、鸡冠花、率领时令、向晚

  2、指导书写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丽风景?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3、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乡下人家这几幅风景的特点。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

  4、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像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中心句,即全篇文章都围绕这句话来写。

  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文本,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那乡下人家到底独特、迷人在哪?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幅风景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第一句。

  装饰(出示)读句子,瓜多,色彩明丽,体会色彩美?

  分析对比。石狮子和大旗杆一般是在什么地方能看到的?给人什么感觉?

  这句话,作者通过对比的写法,这种最平凡的事物把农家小屋点缀得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

  小结:既有生机勃勃的动态美,又有赏心悦目的静态美,富有生活气息。

  齐读句子,边想象画面。

  (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想想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画下来,简单写自己的感受选择画面,小组分工。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时令”是什么意思?那“依着时令”就是

  1、这里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用了两个词来形容,你能找出来吗?它们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说既朴素又华丽呢?

  小结:这些鲜花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真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看看这“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两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农家小院真是迷人,一起来读这句话。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探”,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经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俨然一位阅兵的将军,斗志昂扬,又如一个尽职尽责保护家人的丈夫。运用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天高地阔地吃”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如果你在这种环境中吃饭有什么样的感觉?和你平时在家吃饭的感觉一样吗?

  小结:嘴里嚼着美食,鲜花陪伴,虫鸣悦耳,还这样天高地阔地吃饭,能说不独特、迷人吗?(齐读)

  2、第六自然段:(出示图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注意读出标点的作用)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累了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小结:本文向我们展示了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思考: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大多出自谁之手呢?

  归纳:赞美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生活家园的美好品质。

  三、揣摩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

  1、出示最后一段。重读关联词语。

  明确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交叉运用。

  2、作者把景物写的生动,洋溢着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得益于一种修辞手法——拟人(三次)

  练笔:乡下人家的冬季风景如何呢?想象一下,写几句话,用上拟人的修辞方法。

  四、展示自己身边的乡下人家,谈谈看照片的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体会。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自读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

《《乡下人家》教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乡下人家》教案】相关文章:

《乡下人家》教案09-16

乡下人家的教案02-27

《乡下人家》教案04-03

《乡下人家》的教案02-22

《乡下人家》教案【热门】04-02

【推荐】《乡下人家》教案04-02

【热】《乡下人家》教案04-02

乡下人家教案09-27

《乡下人家》优秀教案03-05

《乡下人家》教案【热】04-02

《乡下人家》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下人家》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下人家》教案合集5篇

《乡下人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体验,导入音乐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生读课文)

  2.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吗?

  (快活美好诗情画意独特迷人别有风趣)

  3.作者的感受怎样,你能找到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生读)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

  1.那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你所喜欢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吧。(先组内交流)【多媒体出示:阅读1-6自然段。建议:①默读,想象你看到了哪几处乡村风景。②自由轻声读,想象你最感兴趣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

  2.全班交流(每组出一位同学谈谈)请一同学读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①生一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A、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别有风趣的装饰”是怎样的装饰?(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B、请大家看图【多媒体出示瓜架】谈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丰富数量多种类多形状不一)

  C、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也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把它搬到乡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怎样?(不协调)正因为有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生齐读)

  ②生二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生评价)

  原因:

  A、“探”字写出了春笋快速生长的样子。

  B、用了拟人手法。

  C、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那么多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③生三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还有喜欢这处风景的吗?我们一起读吧。

  原因:

  A、耸着尾巴的雄鸡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B、鸡妈妈负责。威武的鸡爸爸,带领着负责的鸡妈妈和好学的鸡宝宝嬉戏、觅食,多么幸福的一家子,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话吧。(生读)

  ④生四:我喜欢门前的几株花,因为它们绚丽。

  ⑤生五: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⑥生六:我喜欢秋天纺织娘的歌声,因为它能送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么多的独特迷人景物这是让人流连忘返,还想回味回味吗?【多媒体展示:文中描绘的图景】其实咱乡下的风景还多着呢!想看看吗?【多媒体展示:配合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鸭……】我们一起欣赏了乡村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想象乡下的冬季又会为我们呈现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组内相互交流)小结:乡间美景真是看都看不够,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作者一样的赞叹:(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延伸拓展

  【多媒体出示】课后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打开本子,把你想到的乡下冬天的景象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独特

  乡下人家热爱自然

  迷人

《乡下人家》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重点】

  如何通过对普通事物的描写来展示乡下人家的朴素,和谐,安详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本单元的导语提示: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下面的课文,为我们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乡村生活画面。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

  提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

  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作上记号。

  2、开火车读:

  瓜藤 棚架 屋檐 装饰

  芍药 凤仙 时令 率领

  捣衣 搬到 归巢 和谐

  催眠 觅食 鸡冠花 大丽菊

  别有风趣 天高地阔 耸尾巴

  3、理解“时令、率领、芍药、捣衣、”图片理解“芍药、风仙、大丽菊”。注意多音字“冠、率”。

  4、开火车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5、学生互评朗读的情况,并回答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铅笔作上记号。

  6、交流听后的感受。引出中心句。

  7、齐读中心句。

  8、理解中心句的中心词“独特、迷人”: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那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赶快来默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并试着给这些风景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1、学生回答:作者写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教师归纳并板书: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中鸡觅食

  河中鸭戏水

  院落吃晚饭

  夜听催眠曲

  3、给这些风景分分类:

  (分成静物图、动物图、人与自然图)

  教师小结:作者安排这些风景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这种暗含的顺序,需要我们细细体会,才能捕捉到。

  四、品读1、2小节

  1、默读1~2小节,把你认为写的优美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2、学生默读,感悟。

  3、交流感受:

  ⑴ 屋前搭瓜架:“别有风趣”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结合生活实际畅谈,引到后半句的石狮子和大旗杆,体会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男女生合作朗读,齐读。

  ⑵ 门前中鲜花:理解“朴素中带着华丽”,“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为什么能用在一起,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 屋后春笋冒:用“探”好在哪里?能用别的什么词替换?朗读训练,背诵训练。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一组静物画,的确,通过找句子,谈感受的方法我们感受到了(屏显,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下节课我们学习动物画这一组内容。

  六、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乡下人家》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风情,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三.学教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校是一所乡村学校,同学们生活在农村,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乡下。你们虽然长期居住在乡下,可能对乡下的.生活司空见惯但却熟视无睹。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用心地回想一下,说说你了解到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谈)

  2.从大家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乡村的美丽风景深深地吸引着你们,再让我们去看看吧!

  3.(播放风景的图片)看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谈感受。

  4.老师童年的时候也生活在乡下,与大家感同身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乡下人家的课文。

  5.板书课题: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次。读完之后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1)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如果有读错的字音,请其他同学纠正,正音后全班齐读两遍。

  (2)全班齐读。

  2.出示含有多音字的词语:鸡冠花 结出

  (1)这个词语中有个字不好读,谁能读好?

  (2)指名读,开火车读,纠正读音。(“冠”读一声,在这个词中指帽子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的意思;“结”读一声是指植物生长结出果实)

  (3)齐读两遍。

  3.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区分“场”的不同读音)

  (1)现在增加难度了,把字放到句子里了,你能读准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交流。(cháng,在这句话里是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场雨。)

  (2)齐读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4、反馈交流,提炼中心。

  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a.划出句子,齐读

  b.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这句话,不过这次读跟刚才那次有所不同,你们得用回答我问题的语气读这句话。可以吗?听好了!

  问题一: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不论…不论…”),哦,我听明白了。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

  问题二: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强调“独特、迷人,板书)能换个词吗?

  三、品读课文,感受用词的精妙。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丽风景?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屋前瓜架、鲜花嫩竹、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虫鸣)

  3.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乡下人家这几幅风景的特点,你觉得哪句话合适?指名说。然后,课件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这句话里的哪些词语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板书独特,迷人)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5、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四.整体回顾,感悟中心。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 。老师也禁不住想吟诗一首(课件显示)

  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师读,生齐读。

  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

  六、小结

  那么哪一幅图最能让你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呢,我们下节课继续。

  七、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屋前瓜架

  鲜花嫩竹

  乡下人家 鸡鸭觅食 独特,迷人

  院落晚餐

  月夜虫鸣

《乡下人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精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了解大意,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2、能发自内心地通过朗读表现对文章的理解。

  3、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文章所描绘的世界。

  4、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教学重点】

  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里人家,体味乡野之趣。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认识文章及自己生活的环境。

  【课前活动】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怎么样?给你一幅图,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或想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联系课前活动:

  这些图片你熟悉吗?对啊,因为它们都来自我们生长的地方——板书:乡下人家。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拿起课本,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检查自学:

  ⑴ 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

  随机板书:独特、迷人。

  ⑵ 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生齐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板书: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精读1~4

  1、总体认知:

  ⑴ 乡下人家,处处如画。用心读读一至四小节,给这些风景画分别取一个漂亮的名字。

  ⑵ 集体交流:你发现的景色是?

  引导总结、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开鲜花、屋后冒春笋、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2、具体感知:

  ⑴ 自读感悟:

  大声读五个景色中你最喜欢的一景,划一划,圈一圈,用自己的话说说感悟。

  ⑵ 集体交流:

  紧扣五景,随机学习。

  研读一:

  屋前搭瓜架。

  ① 学生说明原因,指导说完整,说正确。

  ② 幻灯出示:

  再次大声读一读,我发现(选择其中一项说一说):

  那南瓜、丝瓜的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给乡下人家增添了(蓬勃生机)!

  花儿落了的时候,(青红的瓜),像(彩灯)似的挂在房前,衬着(长藤绿叶),那不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威武),也不如旗杆(高大),也不如霓虹灯(绚丽),却是那么(别有风趣,可爱)!

  瓜架和屋子,结合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想到在屋前搭上瓜架的人们,是多么(富有创意)啊!

  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屋前搭瓜架的美景吧!

  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研读二:

  门前种鲜花。

  学生说明原因,指导说完整,说正确。说得真好!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乡下人家的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瞧!(出示图片)生说花名,它们开得多欢啊,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

  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研读三:

  屋后春笋冒。

  学生说明原因,体会竹的绿和生机勃勃。男生一起生气勃勃地读一读。

  体会雨后春笋:对呀,一个探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笋芽儿竭尽全力,才钻出了地面,当他第一眼见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惊喜地欢呼?女生一起读读调皮的笋芽儿。

  竹叶青青,笋儿调皮,一起来读一读。

  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

  研读四:

  院里鸡觅食。

  学生讲解,说得真不错!那请温馨、神气地读一读吧!

  研读五:

  河中鸭嬉戏。

  真好!乡下人家鸡鸭成群。谁来读读鸭?鸭群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鸡鸭成群,都与人相处得那么自然、和谐!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我们再读读可爱的鸡鸭吧!齐读3-4节

  三、朗读悟情

  1、自读、齐读:

  我们信步乡间小路,饱览了:齐说屋前搭瓜架、门前开鲜花、屋后冒春笋、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的乡间美景。现在,请随着轻松的音乐,再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吧!

  你读的是?──你读(图)──齐读一至四(音乐)

  2、出示:

  读: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鸡群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乡下人家,美在(自然),美在(和谐)(说得真好,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独特与迷人,板书“不论什么地方,不论什么季节,都”有!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读。

  四、延伸、积累

  1、很多人都曾用心来描绘歌颂乡下人家。其中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音乐)出示: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烩灸人口。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归园田居五首》。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找找其中描写乡下美景的句子。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中写乡下美景的句子有?

  自己再快乐、悠闲地读读这首诗吧。(音乐)

  2、其实乡下人家的美又何止这些,课后再研读课文,说说还有哪些独特、迷人的美。(音乐)

  五、总结

  走近乡下人家,就是走近大自然,走近快乐,让我们去发现自然之美,也用智慧与双手,去保护它吧,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快乐!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冒春笋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自然 和谐

  【《乡下人家》说课及自悟】

  这是一篇标准的散文,作者扣住“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七幅很有特色的美景。文章文章朴素,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文章“形散神聚”,是很具新课程特色的文章,而对这届五年级来说,他们是陌生的,所以,我把它分为三课时来完成学习。

  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读通课文,自己理解生字、词语,并由学生找出其中七幅画面,用“地点+景物”的格式归纳五字标题,然后自己研读句子。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一至四小节,通过分析,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同时,也展开想象,来丰富理解,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能感情朗读的目的,让学生领会乡下人家的美景。

  第三课时,将会让学生用本课的学习方法来研讨第5~6小节,读读──悟悟──说说──再读读,回归第二课时的《归园田居》及课后戴望舒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让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和谐,回归朗读,重点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补充小诗:地点+美好事物的形式,延伸拓展。

  本课,我课前安排了一组乡村生活的图片,进行了说话练习,目的是感受身边的乡村风情,激起探索的兴趣,而后根据学生找到的重点句,让他们自找画面,读、悟、说,最后又回归配乐读——展示读,并以自创的小诗来进行小结,引出完整的重点句。陶渊明的诗是为了让学生将本课所学内化,会读出诗中的悠然自得,最后以布置作业与小结结束。

  虽然基本上完成了预定安排,但我觉得上课时方式显得单一了些,而且在第一课时仅仅安排学生自读自悟是不是有点脱离实际,因为发现学生过度重视研读,而忽视了基本的朗读,所以有些地方还要纠正读音,以致本课时朗读未见明显提高,虽说第三课时也安排了回归朗读,但肯定是无法重头再来的,而且教师的临场调控能力也有待提高,上课时未能想到换种方式让学生展示朗读,如拿着话筒上台配乐读,展示读,那学生表现肯定会更好,而课后延伸时安排的小诗,也可以选择正贴近生活的,更可以出示配乐朗读版,这样可能学生更易接受。

  首次接触新课程,感受颇多,也更多地见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不断成长。

《乡下人家》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陈醉云多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和场景,呈现出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饱含着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与赞美。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带给他们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学生通过朗读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进而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可能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在学生领悟文章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提升,使学生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鸡冠花、归巢、率领”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语言,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感受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读熟课文,回忆经历的乡村生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乡下就是指农村,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了解到的乡村生活有没有吸引你的地方呢?(学生自由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去看看作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装饰、罩衣、归巢、结瓜、鸡冠花、率领时令、向晚

  2、指导书写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丽风景?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3、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乡下人家这几幅风景的特点。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

  4、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像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中心句,即全篇文章都围绕这句话来写。

  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文本,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那乡下人家到底独特、迷人在哪?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幅风景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第一句。

  装饰(出示)读句子,瓜多,色彩明丽,体会色彩美?

  分析对比。石狮子和大旗杆一般是在什么地方能看到的?给人什么感觉?

  这句话,作者通过对比的写法,这种最平凡的事物把农家小屋点缀得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

  小结:既有生机勃勃的动态美,又有赏心悦目的静态美,富有生活气息。

  齐读句子,边想象画面。

  (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想想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画下来,简单写自己的感受选择画面,小组分工。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时令”是什么意思?那“依着时令”就是

  1、这里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用了两个词来形容,你能找出来吗?它们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说既朴素又华丽呢?

  小结:这些鲜花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真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看看这“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两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农家小院真是迷人,一起来读这句话。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探”,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经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俨然一位阅兵的将军,斗志昂扬,又如一个尽职尽责保护家人的丈夫。运用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天高地阔地吃”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如果你在这种环境中吃饭有什么样的感觉?和你平时在家吃饭的感觉一样吗?

  小结:嘴里嚼着美食,鲜花陪伴,虫鸣悦耳,还这样天高地阔地吃饭,能说不独特、迷人吗?(齐读)

  2、第六自然段:(出示图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注意读出标点的作用)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累了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小结:本文向我们展示了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思考: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大多出自谁之手呢?

  归纳:赞美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生活家园的美好品质。

  三、揣摩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

  1、出示最后一段。重读关联词语。

  明确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交叉运用。

  2、作者把景物写的生动,洋溢着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得益于一种修辞手法——拟人(三次)

  练笔:乡下人家的冬季风景如何呢?想象一下,写几句话,用上拟人的修辞方法。

  四、展示自己身边的乡下人家,谈谈看照片的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体会。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自读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