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0-12 17:22:2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初步了解人的哪些部位怕痒,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

  3、尝试在玩“找痒痒”游戏中学会简单的统计。

  二、活动准备:

  知道准备:幼儿对身体的部位有一定认识。

  1、民间儿歌《挠痒痒》

  2、学具:羽毛、毛笔、草、玩具、瓶子、勺子等操作材料每两人一份。

  3、统计表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湘西民间游戏《挠痒痒》儿歌导入。

  儿歌:磨子磨,铲子铲,蚂蚁子抠手板,砍三刀,伸手杆,噶哩哩。

  (1)请一位幼儿与老师一起玩游戏,并请幼儿说说其感觉。

  (2)衣所有幼儿玩游戏,重点:自己挠自己痒痒不觉得痒,别人挠了才会痒。

  (3)根据上一发现,请幼儿相互配合玩游戏。

  2、哪些物品挠会痒。

  (1)讨论:除了用手挠会痒,还有什么会让你觉得痒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材料。

  (2)随意取身边的物品进行痒痒尝试。

  并小结柔软的`物品最能引起痒的感觉。

  (3)操作活动、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 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

  (2) 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3) 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活动准备: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

  三、活动过程:

  (1) 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A、 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己盛饮料;B、 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提问:纸折的杯子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小结: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烂掉。

  (2) 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

  A、 提问:纸杯也是纸做的,为什么却能盛水?请幼儿拿一只一次性纸杯,通过折折、刮刮、抠抠等方法去探索、发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蜡)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呢?

  B、 小实验: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蜡有什么作用?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

  (3) 了解纸杯的优点。提问:你在哪里用过纸杯?纸杯有什么优点?小结: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叠高活动感知纸盒、木片、积木、插塑从低到高的变化。

  2.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初步体会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类大纸盒、木片、积木、插塑、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纸盒,请小朋友来做建筑师把他一个一个叠起来。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他们能叠多高。

  2.纸盒拼拼乐。

  幼儿自由探索叠高,教师指导孩子叠高的技能。

  讨论:宝宝叠了几个纸盒呀?后来为什么就倒下了呢?怎样才能不倒下呢?(要一个一个对齐了叠)

  3.物品叠叠乐。

  教师说我们除了拼纸盒,还可以怎么玩呢?(木片、积木、插塑)教师出示记录单,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索结果。

  幼儿再次尝试用各种物品叠高,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的.实践和记录。

  4.幼儿说说自己叠高的记录结果和感受。

  表扬活动中认真探索和认真记录的的幼儿。

  5.幼儿整理活动区域,回教室休息。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名称:科学:认识自己的物品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物品标记,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1、能用对应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区分自己与别人的物品。

  2、乐意参加找自己物品的活动。

  活动准备:

  写有幼儿姓名的实物标记图一套,泡沫底版一张。

  活动前让幼儿选择喜爱的图标,在其中一张写好幼儿姓名。将剩下的几张分别贴到茶杯箱和毛巾架处。

  带领幼儿事先观察茶杯箱、毛巾架的摆放位置。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

  教师出示幼儿的标记图,贴在泡沫底版上,分别请幼儿指认自己的.标记,说对了请该幼儿拿走,说错了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

  2、玩找物品游戏,知道使用生活物品的规则。

  ◎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用品,茶杯、毛巾,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物品。

  ◎让幼儿拿着自己的标记图,去对应茶杯箱、毛巾架的相同标记,找到属于自己生活用品的位置,对找到位置的幼儿,教师给予夸奖。

  教师示范:这是××,它是我的标记,找找找。我的茶杯在这里。

  幼儿找自己用品的位置,教师注意检查、引导幼儿观察物品位置上的标记与手上拿的标记图是否相同。 在活动开始时,多数幼儿还不太会回答问题、胆怯、不敢讲话,在谈话和游戏活动中,我们鼓励每一个孩子,并教孩子们讲,他们胆子大不了起来,能清楚地讲出自己是长幼的小朋友和所在的班级。幼儿对教室的观察仔细了,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所提高,知道去寻找各种他们基本能找出教室里的物品,但摆放的位置还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师的帮忙。但还有个别幼儿不能参与其中。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02-2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初步了解人的哪些部位怕痒,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

  3、尝试在玩“找痒痒”游戏中学会简单的统计。

  二、活动准备:

  知道准备:幼儿对身体的部位有一定认识。

  1、民间儿歌《挠痒痒》

  2、学具:羽毛、毛笔、草、玩具、瓶子、勺子等操作材料每两人一份。

  3、统计表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湘西民间游戏《挠痒痒》儿歌导入。

  儿歌:磨子磨,铲子铲,蚂蚁子抠手板,砍三刀,伸手杆,噶哩哩。

  (1)请一位幼儿与老师一起玩游戏,并请幼儿说说其感觉。

  (2)衣所有幼儿玩游戏,重点:自己挠自己痒痒不觉得痒,别人挠了才会痒。

  (3)根据上一发现,请幼儿相互配合玩游戏。

  2、哪些物品挠会痒。

  (1)讨论:除了用手挠会痒,还有什么会让你觉得痒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材料。

  (2)随意取身边的物品进行痒痒尝试。

  并小结柔软的`物品最能引起痒的感觉。

  (3)操作活动、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 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

  (2) 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3) 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活动准备: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

  三、活动过程:

  (1) 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A、 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己盛饮料;B、 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提问:纸折的杯子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小结: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烂掉。

  (2) 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

  A、 提问:纸杯也是纸做的,为什么却能盛水?请幼儿拿一只一次性纸杯,通过折折、刮刮、抠抠等方法去探索、发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蜡)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呢?

  B、 小实验: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蜡有什么作用?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

  (3) 了解纸杯的优点。提问:你在哪里用过纸杯?纸杯有什么优点?小结: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叠高活动感知纸盒、木片、积木、插塑从低到高的变化。

  2.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初步体会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类大纸盒、木片、积木、插塑、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纸盒,请小朋友来做建筑师把他一个一个叠起来。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他们能叠多高。

  2.纸盒拼拼乐。

  幼儿自由探索叠高,教师指导孩子叠高的技能。

  讨论:宝宝叠了几个纸盒呀?后来为什么就倒下了呢?怎样才能不倒下呢?(要一个一个对齐了叠)

  3.物品叠叠乐。

  教师说我们除了拼纸盒,还可以怎么玩呢?(木片、积木、插塑)教师出示记录单,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索结果。

  幼儿再次尝试用各种物品叠高,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的.实践和记录。

  4.幼儿说说自己叠高的记录结果和感受。

  表扬活动中认真探索和认真记录的的幼儿。

  5.幼儿整理活动区域,回教室休息。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名称:科学:认识自己的物品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物品标记,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1、能用对应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区分自己与别人的物品。

  2、乐意参加找自己物品的活动。

  活动准备:

  写有幼儿姓名的实物标记图一套,泡沫底版一张。

  活动前让幼儿选择喜爱的图标,在其中一张写好幼儿姓名。将剩下的几张分别贴到茶杯箱和毛巾架处。

  带领幼儿事先观察茶杯箱、毛巾架的摆放位置。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

  教师出示幼儿的标记图,贴在泡沫底版上,分别请幼儿指认自己的.标记,说对了请该幼儿拿走,说错了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

  2、玩找物品游戏,知道使用生活物品的规则。

  ◎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用品,茶杯、毛巾,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物品。

  ◎让幼儿拿着自己的标记图,去对应茶杯箱、毛巾架的相同标记,找到属于自己生活用品的位置,对找到位置的幼儿,教师给予夸奖。

  教师示范:这是××,它是我的标记,找找找。我的茶杯在这里。

  幼儿找自己用品的位置,教师注意检查、引导幼儿观察物品位置上的标记与手上拿的标记图是否相同。 在活动开始时,多数幼儿还不太会回答问题、胆怯、不敢讲话,在谈话和游戏活动中,我们鼓励每一个孩子,并教孩子们讲,他们胆子大不了起来,能清楚地讲出自己是长幼的小朋友和所在的班级。幼儿对教室的观察仔细了,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所提高,知道去寻找各种他们基本能找出教室里的物品,但摆放的位置还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师的帮忙。但还有个别幼儿不能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