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4-11-05 01:58:07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美术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美术教案集锦9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难点】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

  【教学准备】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

  2.赏析风景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2.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2.教学意图:感受添

美术教案 篇2

  主要教学领域:语言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黑龙江的冬天是美丽的。每到下雪的日子里孩子们的脸上都会呈现出欣喜与好奇。因为冬天既有孩子们喜欢的堆雪人、打雪仗,又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激发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次语言活动中,我以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已知经验为出发点,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孩子欣赏儿歌、感悟儿歌、品读儿歌,并通过看、听、摸、尝等形式让孩子与冬天亲密接触,并引导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儿歌《美丽的冬天》,让孩子们感受儿歌的内容和意境,寻找到冬天的特征,感受冬天的快乐。

  2、学习积累儿歌中优美词句;了解下雪对人类的`好处,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合作搜集、创编赞美冬天的儿歌或小诗,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培

  养幼儿积极合作、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欣赏,使孩子们理解儿歌的内容,并从中了解冬天的特点及冬雪带给人类的好处,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理解和掌握优美词句,并在学习交流中学会运用。 活动准备:

  冬爷爷图片、师生共同搜集能够体现冬天特征的图片和实物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谜语,你们想猜吗?

  师: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打一自然现象)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猜得又对又快?(生:雪花)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请问,雪在什么季节才会“盛开”呀?今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但是冬天到底在哪呢?前几天老师

  让小朋友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去寻找冬天的足迹,你们找到了吗?(贴冬爷爷的图片)

  二、欣赏图片、兴趣交流

  师:孩子们,请将你们搜集到的有关冬天特征的图片拿出来,请同组内的小朋友共同来图片欣赏吧。

  师:孩子们,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呀? 你的心情怎样?

  三、学习儿歌、品读感悟

  1、师读儿歌,幼儿欣赏

  师:孩子们,老师心目中的冬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世界,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描述呀?

  (老师感情朗读儿歌)

  师:谁来说一说老师心中的冬天里都有什么?或者你感觉到了什么?

  幼:老师心中的冬天太美了,有可爱的雪娃娃、有开满银花的树伯伯、有鼓着腮帮子吹风的风姑娘,还有淘气可爱、坚强勇敢的小朋友们呢!

  2、跟读儿歌,寻找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现在就请你们随着老师一起读儿歌好吗?

  师:谁能通过这首儿歌和搜集到的图片,说一说冬天的特征呀?

  幼:冬天天气寒冷、冬天会下雪、冬天要穿棉衣、冬天可以滑冰……

  3、走进冬天,感受冬天

  师:孩子们,你们说得可真好呀!下面我们就走出教室到外面去感受一下冬天的寒冷与快乐好吗?

  教师组织幼儿到户外,看一看冬天的景色,摸一摸地上的积雪,听一听冬天的声音,尝一尝冰块与冰糖葫芦的味道,做一做冬天里的游戏。让孩子们充分与冬天接触,真实感受冬天的寒冷与快乐

  4、感受品读,互动评价

  师:孩子们,冬天虽然是寒冷的,但老师却发现你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对吗?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去朗读这首儿歌好吗?评价: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要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朗读,看看朗读的小朋友哪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朗读的小朋友可以加上动作,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四、引导记忆,积累词句

  师:孩子们,这首儿歌多美呀!让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它记下来?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首儿歌里用了很多优美的词句来描绘冬天,请你们找一找,大胆地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们好吗?

  结合孩子们喜欢的字词,师生共同朗读、记忆,并引导孩子们用喜欢的字词练习说话

  五、拓展空间,交流感悟

  师:孩子们,冬天虽然寒冷,但在雪姑娘的打扮下却变得非常美丽。到处白雪

  皑皑,银装素裹。可是你们知道雪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你们喜欢冬天吗?

  六、搜集、创编,赞美诗歌

  师:学了一首优美的儿歌,又学到了这么多好词好句,你们开心吗?那你们还知道哪些赞美冬天的儿歌或小诗?如果想不出来,就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创编一首儿歌好吗?(只要孩子们找到有关冬天的儿歌或小诗,或结合学习内容创编出有关冬天的儿歌,师都要给予鼓励。)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2、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3、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4、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前提测评

  回顾单独纹样、二方连续中的点、线、面极其特征,了解学生状况。

  三、导入新课

  根据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展开想象,抽几位学生上黑板,用点、线、面概括地表现景色。教师总结:这种用点、线、面抽象形态构成的图形就叫平面构成。

  四、认定目标

  板书《一模不一样》极其简要提纲。

  指出在这节课上,要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主要构成形式,并进行设计练习。五、导学达标

  1、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师生共同列举、观摩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而说明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2、基本要素;点、线、面

  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点、线、面特征的例子,结合图例进一步明了点、线、面的.特征。

  3、基本形

  说明运用点、线、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离组合变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绍基本形的种类极其构成方式。(图示)

  4、构成方式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产生各种形式的构成,可以概括为规律性与非规律性两类,本课着重介绍五种主要的构成形式。(骨格图与各式范画四例及生物体结构图)

  规律性排列式 重复渐变 发射 非规律性排列式 特异对比

  六、作业要求

  设计一幅平面构成铅笔稿。(出示4条要求)

  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八、达标测评和小结

  概括本课内容,强调基本形与构成方式的设计,挑选一部分作品作展示,邀请两名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讲评。

美术教案 篇4

  面具,指遮盖全部或部分脸并有眼睛开孔的覆盖物,通常作为舞会、狂欢节或类似的节日、戏剧等的伪装 起遮挡保护作用的外罩。

  人类戴面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的面具可能产生于狩猎活动,为了便于接近猎物,猎人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各种动物,在世界各地的民俗活动中,人们往往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神鬼及各种奇禽怪兽,以表示对自然力的崇拜或在想象中征服自然力,在民间的一些戏曲表演活动中,面具至今仍是主要的化妆手段。比如贵州的地戏等。

  制作面具的材料:

  古代面具以青铜、玉、陶、为主

  现代面具多用木头、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 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做。

  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

  白色面具

  白色面具表示人物性格纯洁、善良、温和,无害人之心,意味老者长寿,少者无理。 对比:京剧中的白色脸谱表示人物性格奸诈多疑,代表人物为曹操

  黄色面具 黄色面具表示容光焕发、功德广大、知识渊博,系活佛、仙翁所戴。

  对比:京剧中黄色脸谱代表人物性格猛烈,代表人物典韦

  蓝色面具

  蓝色面具表示正义、勇敢,为勇士相。

  对比:京剧中蓝色脸谱表示人物性格刚直,桀骜不驯。代表人物为窦尔敦

  绿色面具

  绿色面具象征贤良智慧;美貌端庄,属于度母或空行女化身的女子。

  对比:京剧中的绿色脸谱代表人物性格勇猛,莽撞。多用来表现绿林好汉。

  红色面具

  红色面具象征权力、威严、正义,表示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凡扮演国王、大臣者均戴红色面具。有时藏戏里宗教跳神中一些男性呈愤怒状也常用红色。

  对比:京剧中的红色脸谱象征着忠义。代表人物为关羽。

  黑色面具

  黑色面具表示凶恶,为凶怒相。

  对比:在京剧中,黑色脸谱代表着公正,铁面无私。代表人物为包拯。

  半白半黑

  半白半黑面具表示嘴甜心毒,两面三刀,专门挑拨离间者。

  地戏中的将帅面具最为引人注目,而且造型独特,又有文将、武将、老将、少将、女将之分。它们均由面部、头盔、耳翅三部分构成。头盔又有平盔和尖盔之分。

  这类面具特别注重头盔和耳翅的精雕细刻。

  头盔多以龙、风作装饰。男将多为龙盔,女将多为凤盔,龙、凤可多可少,有头有尾,龙有鳞,凤有羽,形体有圆有扁,形态变化多端。

  地戏面具的这一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龙、凤这一民族精神。有一些特殊人物,则龙、凤并用,如李世民是真龙天子,其头盔有龙有凤;关羽是丹凤眼,尉迟恭也有凤眼,他们的头盔也有龙有凤。头盔的装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意象

  二龙抢宝、游龙戏珠、龙凤呈祥、凤戏牡丹、龙飞凤舞、双凤朝阳、多喜(喜鹊)多福(蝙蝠)等等都是地戏面具头盔装饰的主题之一。

  此外,星宿和神灵也是头盔装饰的重要主题。在地戏剧本和人们的观念中,有一些人物不是世间凡人,而是天上星宿下凡或神灵所变,因而头盔上刻着与人物对应的.星宿或神灵以示其身份。例如岳飞、薛仁贵、盖苏文、樊梨花、薛丁山等人物就是如此。

  岳飞是如来佛佛座前大鹏转世,头盔刻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薛仁贵、罗成、马超是白虎星下凡,头盔上刻着一只老虎;盖苏文是条青龙所变,头盔刻着一条青龙。如此装饰,本来被神化了的面具表现得更加神圣了。

  耳翅也是地戏面具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使人物显得更加神勇。耳翅有龙翅、凤翅、龙凤翅和葵花翅等等。男将面具多为龙翅,李世民、岳飞、薛仁贵、薛丁山、盖苏文、罗成、马超、韩群虎、胡敬德、单雄信等等都是如此。女将面具则多为凤翅,如樊梨花、陈金定、穆桂英等等。

  另外,胡须也是地戏将帅面具的重要装饰,其作用是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年龄,如韩群虎、裴仁基、罗玉、宇文成龙、司马超、伍云召、朱灿等等。

  从面部的造型看,将帅面具讲究的是刀法明快,要求有棱有角,轮廓分明,既注重写实也注重夸张。武将面具强调煞气。多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豹子胆、火烧眉、高鼻梁、撩牙嘴,人物形象显得骠悍、勇武、刚烈、威 猛、深沉。

文将面具注重灵气,着力于人物内在情感的刻画,人物形象显得威严而又庄重,平和而刚劲。少将面具则为五官端正、剑眉倒竖,多为粉脸小生形象,透着英武、洒脱、阳刚之美。女将面具则讲究秀气、娇媚、 端庄、娴静,又不失武戏的人物特征,显现出一股飒爽英姿的精神气质。

  用面具艺人的口诀来说,嘴的刻法是 "天包地(上齿咬下唇),地包天(下齿咬上唇),上下撩牙分两边;地包天,天包地,吡牙例嘴显神气"。眉气的刻法则是"少将一支箭,女将一根线,武将如烈焰"。眼睛的刻法是"武将豹子眼,女将弯月亮,少将精气足,文将菩萨样"。

  将帅面具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除了面部造型、头盔和耳翅的装饰以外,还特别注重用色在人物形象上的表现。一般地,各种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一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红脸多为忠勇刚直的武将,关羽、杨龙、伍云召面具便是;黑脸多为刚烈、勇猛的武将,如张飞、杨玉成和尉迟恭;蓝脸多为果敢之将

  如单雄信,麻叔谋;绿脸多为怪异者,如南洋王朱灿、尉迟宝林;白脸多为英武之将,如马超;青脸多为凶恶骁勇之将,二 花脸多为守关总兵,三花脸多为反派营垒中的将帅或其他偏将、副将。

  将帅面具的面部造型和头盔、耳翅装饰以及用色的变化,使各个人物面具显得栩栩如生,形、神、精、气便浑然一体了。

  不拘于生活的自然形态,敢于夸张、装饰。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的形的图案中来。

  脸谱的性格化,并非要把人物性格全画在脸上。人物性格的独立性和它自身的复杂性,只有在情节发展中,通过表演,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脸谱的性格化,就是要表现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是脸谱的色彩和纹榉的综合效果。

  满族萨满面具多在跳野神祭祀时使用。萨满祭祀中,依照祭祀内容要求,模拟成各种动物或神怪。由于怕被死者或神灵认出,萨满要戴上面具,并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脸。身穿萨满服,腰系腰铃,左手抓鼓,右手执鼓鞭,在抬鼓和其他响器的配合下,边敲神鼓,边唱神歌,充满神秘的色彩。

  满族面具以反映女神为主,其形成时间大约为原始母系社会的繁荣时期。满族面具是萨满教的活化石,其涉及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神秘粗犷,色彩明快,稚美可掬。

  面具作为一种纯精神的万能武器,等到原始先民的恐惧感、自卑感逐渐消失后,就漫漫演变成娱乐工具。满族面具由庄重威严的萨满祭奉逐渐转为戏剧娱乐表演。

  在清朝,宫廷和民间已广为流传着玛虎戏。“玛虎”为满语,即假面舞,或称面具舞。早年,面具多用草枇、兽革、龟盖、贝壳制成。近世多用高丽纸、桦树皮制成,再刻绘人、鸟、鬼怪脸面形象,或慈祥,或狰狞,千姿百态。

美术教案 篇5

  画纸传传传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集体创作课,用我的智慧加上你的智慧,一起创作出一幅有趣的作品。区别于旧教材第一课安排欣赏评述的做法,更有利于学生从假期的思维方式向学习状态的转换。在这节课中,绘画的内容是极其偶然出现的,所以画什么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新学期伊始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构建更融洽、更和谐的精神环境。

  设计思路:

  可以自由结组,也可以有教师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绘画的接力跑。可以几个人共同创作一幅大画,也可以几张小的作品传着画。总之给予学生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放心大胆的进行自由创作。教师在这里只扮演一个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组织者的角色。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

  认知领域:学习其他同学的`划线、涂色的方法。

  能力领域:能够在现有形的基础上,发挥自己想想继续创作。

  教学准备:

  素描纸若干(一部分整张的、一部分裁成小张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结组好久不见了,一起画一张画好吗?自由结组。

  二、提出要求由于休息了一段时间,学生对课堂创作要求有些生疏了,所以要求要尽可能的具体一些。如:保持安静,尽可能不打扰别人。尊重创作,不批评别人的作品。大胆添画,使作品变得更有趣。

  三、集体创作小组内自己决定时使用大纸还是小纸,派代表找老师领纸。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集体创作。

  四、展评交流把学生作品贴在教室里进行集体交流。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的创作想法。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了解冷、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彩对比的美感。在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画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的能力。

  难点: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学生作品(一组以橙色为主要颜色,一幅以蓝色为主要颜色)

  2、提出问题:这样的作品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分别有冷、暖的感受。

  如果我们将冷、暖色同时放在一个画面里,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冷暖色,并且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画艳丽的大公鸡。

  三、教授新课

  1、提出问题:颜色为什么会有冷暖?利用色环,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

  2、欣赏书中作品。提出问题:

  作品中哪些颜色用得有规律?

  哪些颜色用得随意性较强?

  哪些颜色用得最精彩?

  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提出质疑:如果你来画一幅艳丽的大公鸡的画,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在此解决构图、动态、色彩搭配,冷、暖色衔接等问题。)

  四、作业要求

  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只艳丽的大公鸡。

  五、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老师巡回辅导。

  六、展示交流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七、课后拓展:

  欣赏大师之作(如塞尚的静物画、凡高的《向日葵》等)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学习。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能用对称式或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教学重点:

  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

  教学难点:

  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课前准备:

  剪刀、胶水、较硬的卡片纸、水粉色等

  教学过程:

  一、 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 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组。

  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

  2、 学生观察、触摸、分析、回答。

  揭示课题

  二、 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社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学生活动: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 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四、 作业展示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 小组拓展

  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

  拍照、保存资料。

  把作业布置成小型的展览,可选择教室或楼道墙壁充分展示。

美术教案 篇8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材料”、“声”、“光”、“电”、“磁”。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转载于:

  (二)过程与方法

  1.小组分工合作画学校的'景观图并进行正确的组合。

  2.初步了解画平面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学习精神。

  2.培养讲纪律、讲安全、分工合作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画图是介绍学习环境的方法之一。

  2.小组分工合作画学校的景观图。

  (二)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什么是俯视图,会看俯视图。

  2.对景观图进行正确的组合。

  ●教学方法

  合作式探究学习法,讨论法,课堂外活动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等。

  (二)素材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小杯子以及相关文本和图片素材,学生准备画图所用相关工具。●课时安排

美术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

  (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必备】美术教案集锦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1-30

(精选)美术教案09-29

美术教案01-22

美术教案01-20

美术教案01-19

美术教案01-19

美术教案01-20

美术教案01-24

美术教案01-27

美术教案01-25

【必备】美术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美术教案集锦9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难点】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

  【教学准备】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

  2.赏析风景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2.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2.教学意图:感受添

美术教案 篇2

  主要教学领域:语言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黑龙江的冬天是美丽的。每到下雪的日子里孩子们的脸上都会呈现出欣喜与好奇。因为冬天既有孩子们喜欢的堆雪人、打雪仗,又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激发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次语言活动中,我以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已知经验为出发点,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孩子欣赏儿歌、感悟儿歌、品读儿歌,并通过看、听、摸、尝等形式让孩子与冬天亲密接触,并引导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儿歌《美丽的冬天》,让孩子们感受儿歌的内容和意境,寻找到冬天的特征,感受冬天的快乐。

  2、学习积累儿歌中优美词句;了解下雪对人类的`好处,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合作搜集、创编赞美冬天的儿歌或小诗,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培

  养幼儿积极合作、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欣赏,使孩子们理解儿歌的内容,并从中了解冬天的特点及冬雪带给人类的好处,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理解和掌握优美词句,并在学习交流中学会运用。 活动准备:

  冬爷爷图片、师生共同搜集能够体现冬天特征的图片和实物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谜语,你们想猜吗?

  师: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打一自然现象)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猜得又对又快?(生:雪花)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请问,雪在什么季节才会“盛开”呀?今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但是冬天到底在哪呢?前几天老师

  让小朋友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去寻找冬天的足迹,你们找到了吗?(贴冬爷爷的图片)

  二、欣赏图片、兴趣交流

  师:孩子们,请将你们搜集到的有关冬天特征的图片拿出来,请同组内的小朋友共同来图片欣赏吧。

  师:孩子们,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呀? 你的心情怎样?

  三、学习儿歌、品读感悟

  1、师读儿歌,幼儿欣赏

  师:孩子们,老师心目中的冬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世界,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描述呀?

  (老师感情朗读儿歌)

  师:谁来说一说老师心中的冬天里都有什么?或者你感觉到了什么?

  幼:老师心中的冬天太美了,有可爱的雪娃娃、有开满银花的树伯伯、有鼓着腮帮子吹风的风姑娘,还有淘气可爱、坚强勇敢的小朋友们呢!

  2、跟读儿歌,寻找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现在就请你们随着老师一起读儿歌好吗?

  师:谁能通过这首儿歌和搜集到的图片,说一说冬天的特征呀?

  幼:冬天天气寒冷、冬天会下雪、冬天要穿棉衣、冬天可以滑冰……

  3、走进冬天,感受冬天

  师:孩子们,你们说得可真好呀!下面我们就走出教室到外面去感受一下冬天的寒冷与快乐好吗?

  教师组织幼儿到户外,看一看冬天的景色,摸一摸地上的积雪,听一听冬天的声音,尝一尝冰块与冰糖葫芦的味道,做一做冬天里的游戏。让孩子们充分与冬天接触,真实感受冬天的寒冷与快乐

  4、感受品读,互动评价

  师:孩子们,冬天虽然是寒冷的,但老师却发现你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对吗?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去朗读这首儿歌好吗?评价: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要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朗读,看看朗读的小朋友哪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朗读的小朋友可以加上动作,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四、引导记忆,积累词句

  师:孩子们,这首儿歌多美呀!让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它记下来?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首儿歌里用了很多优美的词句来描绘冬天,请你们找一找,大胆地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们好吗?

  结合孩子们喜欢的字词,师生共同朗读、记忆,并引导孩子们用喜欢的字词练习说话

  五、拓展空间,交流感悟

  师:孩子们,冬天虽然寒冷,但在雪姑娘的打扮下却变得非常美丽。到处白雪

  皑皑,银装素裹。可是你们知道雪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你们喜欢冬天吗?

  六、搜集、创编,赞美诗歌

  师:学了一首优美的儿歌,又学到了这么多好词好句,你们开心吗?那你们还知道哪些赞美冬天的儿歌或小诗?如果想不出来,就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创编一首儿歌好吗?(只要孩子们找到有关冬天的儿歌或小诗,或结合学习内容创编出有关冬天的儿歌,师都要给予鼓励。)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2、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3、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4、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前提测评

  回顾单独纹样、二方连续中的点、线、面极其特征,了解学生状况。

  三、导入新课

  根据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展开想象,抽几位学生上黑板,用点、线、面概括地表现景色。教师总结:这种用点、线、面抽象形态构成的图形就叫平面构成。

  四、认定目标

  板书《一模不一样》极其简要提纲。

  指出在这节课上,要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主要构成形式,并进行设计练习。五、导学达标

  1、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师生共同列举、观摩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而说明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2、基本要素;点、线、面

  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点、线、面特征的例子,结合图例进一步明了点、线、面的.特征。

  3、基本形

  说明运用点、线、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离组合变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绍基本形的种类极其构成方式。(图示)

  4、构成方式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产生各种形式的构成,可以概括为规律性与非规律性两类,本课着重介绍五种主要的构成形式。(骨格图与各式范画四例及生物体结构图)

  规律性排列式 重复渐变 发射 非规律性排列式 特异对比

  六、作业要求

  设计一幅平面构成铅笔稿。(出示4条要求)

  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八、达标测评和小结

  概括本课内容,强调基本形与构成方式的设计,挑选一部分作品作展示,邀请两名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讲评。

美术教案 篇4

  面具,指遮盖全部或部分脸并有眼睛开孔的覆盖物,通常作为舞会、狂欢节或类似的节日、戏剧等的伪装 起遮挡保护作用的外罩。

  人类戴面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的面具可能产生于狩猎活动,为了便于接近猎物,猎人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各种动物,在世界各地的民俗活动中,人们往往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神鬼及各种奇禽怪兽,以表示对自然力的崇拜或在想象中征服自然力,在民间的一些戏曲表演活动中,面具至今仍是主要的化妆手段。比如贵州的地戏等。

  制作面具的材料:

  古代面具以青铜、玉、陶、为主

  现代面具多用木头、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 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做。

  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

  白色面具

  白色面具表示人物性格纯洁、善良、温和,无害人之心,意味老者长寿,少者无理。 对比:京剧中的白色脸谱表示人物性格奸诈多疑,代表人物为曹操

  黄色面具 黄色面具表示容光焕发、功德广大、知识渊博,系活佛、仙翁所戴。

  对比:京剧中黄色脸谱代表人物性格猛烈,代表人物典韦

  蓝色面具

  蓝色面具表示正义、勇敢,为勇士相。

  对比:京剧中蓝色脸谱表示人物性格刚直,桀骜不驯。代表人物为窦尔敦

  绿色面具

  绿色面具象征贤良智慧;美貌端庄,属于度母或空行女化身的女子。

  对比:京剧中的绿色脸谱代表人物性格勇猛,莽撞。多用来表现绿林好汉。

  红色面具

  红色面具象征权力、威严、正义,表示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凡扮演国王、大臣者均戴红色面具。有时藏戏里宗教跳神中一些男性呈愤怒状也常用红色。

  对比:京剧中的红色脸谱象征着忠义。代表人物为关羽。

  黑色面具

  黑色面具表示凶恶,为凶怒相。

  对比:在京剧中,黑色脸谱代表着公正,铁面无私。代表人物为包拯。

  半白半黑

  半白半黑面具表示嘴甜心毒,两面三刀,专门挑拨离间者。

  地戏中的将帅面具最为引人注目,而且造型独特,又有文将、武将、老将、少将、女将之分。它们均由面部、头盔、耳翅三部分构成。头盔又有平盔和尖盔之分。

  这类面具特别注重头盔和耳翅的精雕细刻。

  头盔多以龙、风作装饰。男将多为龙盔,女将多为凤盔,龙、凤可多可少,有头有尾,龙有鳞,凤有羽,形体有圆有扁,形态变化多端。

  地戏面具的这一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龙、凤这一民族精神。有一些特殊人物,则龙、凤并用,如李世民是真龙天子,其头盔有龙有凤;关羽是丹凤眼,尉迟恭也有凤眼,他们的头盔也有龙有凤。头盔的装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意象

  二龙抢宝、游龙戏珠、龙凤呈祥、凤戏牡丹、龙飞凤舞、双凤朝阳、多喜(喜鹊)多福(蝙蝠)等等都是地戏面具头盔装饰的主题之一。

  此外,星宿和神灵也是头盔装饰的重要主题。在地戏剧本和人们的观念中,有一些人物不是世间凡人,而是天上星宿下凡或神灵所变,因而头盔上刻着与人物对应的.星宿或神灵以示其身份。例如岳飞、薛仁贵、盖苏文、樊梨花、薛丁山等人物就是如此。

  岳飞是如来佛佛座前大鹏转世,头盔刻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薛仁贵、罗成、马超是白虎星下凡,头盔上刻着一只老虎;盖苏文是条青龙所变,头盔刻着一条青龙。如此装饰,本来被神化了的面具表现得更加神圣了。

  耳翅也是地戏面具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使人物显得更加神勇。耳翅有龙翅、凤翅、龙凤翅和葵花翅等等。男将面具多为龙翅,李世民、岳飞、薛仁贵、薛丁山、盖苏文、罗成、马超、韩群虎、胡敬德、单雄信等等都是如此。女将面具则多为凤翅,如樊梨花、陈金定、穆桂英等等。

  另外,胡须也是地戏将帅面具的重要装饰,其作用是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年龄,如韩群虎、裴仁基、罗玉、宇文成龙、司马超、伍云召、朱灿等等。

  从面部的造型看,将帅面具讲究的是刀法明快,要求有棱有角,轮廓分明,既注重写实也注重夸张。武将面具强调煞气。多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豹子胆、火烧眉、高鼻梁、撩牙嘴,人物形象显得骠悍、勇武、刚烈、威 猛、深沉。

文将面具注重灵气,着力于人物内在情感的刻画,人物形象显得威严而又庄重,平和而刚劲。少将面具则为五官端正、剑眉倒竖,多为粉脸小生形象,透着英武、洒脱、阳刚之美。女将面具则讲究秀气、娇媚、 端庄、娴静,又不失武戏的人物特征,显现出一股飒爽英姿的精神气质。

  用面具艺人的口诀来说,嘴的刻法是 "天包地(上齿咬下唇),地包天(下齿咬上唇),上下撩牙分两边;地包天,天包地,吡牙例嘴显神气"。眉气的刻法则是"少将一支箭,女将一根线,武将如烈焰"。眼睛的刻法是"武将豹子眼,女将弯月亮,少将精气足,文将菩萨样"。

  将帅面具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除了面部造型、头盔和耳翅的装饰以外,还特别注重用色在人物形象上的表现。一般地,各种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一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红脸多为忠勇刚直的武将,关羽、杨龙、伍云召面具便是;黑脸多为刚烈、勇猛的武将,如张飞、杨玉成和尉迟恭;蓝脸多为果敢之将

  如单雄信,麻叔谋;绿脸多为怪异者,如南洋王朱灿、尉迟宝林;白脸多为英武之将,如马超;青脸多为凶恶骁勇之将,二 花脸多为守关总兵,三花脸多为反派营垒中的将帅或其他偏将、副将。

  将帅面具的面部造型和头盔、耳翅装饰以及用色的变化,使各个人物面具显得栩栩如生,形、神、精、气便浑然一体了。

  不拘于生活的自然形态,敢于夸张、装饰。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的形的图案中来。

  脸谱的性格化,并非要把人物性格全画在脸上。人物性格的独立性和它自身的复杂性,只有在情节发展中,通过表演,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脸谱的性格化,就是要表现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是脸谱的色彩和纹榉的综合效果。

  满族萨满面具多在跳野神祭祀时使用。萨满祭祀中,依照祭祀内容要求,模拟成各种动物或神怪。由于怕被死者或神灵认出,萨满要戴上面具,并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脸。身穿萨满服,腰系腰铃,左手抓鼓,右手执鼓鞭,在抬鼓和其他响器的配合下,边敲神鼓,边唱神歌,充满神秘的色彩。

  满族面具以反映女神为主,其形成时间大约为原始母系社会的繁荣时期。满族面具是萨满教的活化石,其涉及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神秘粗犷,色彩明快,稚美可掬。

  面具作为一种纯精神的万能武器,等到原始先民的恐惧感、自卑感逐渐消失后,就漫漫演变成娱乐工具。满族面具由庄重威严的萨满祭奉逐渐转为戏剧娱乐表演。

  在清朝,宫廷和民间已广为流传着玛虎戏。“玛虎”为满语,即假面舞,或称面具舞。早年,面具多用草枇、兽革、龟盖、贝壳制成。近世多用高丽纸、桦树皮制成,再刻绘人、鸟、鬼怪脸面形象,或慈祥,或狰狞,千姿百态。

美术教案 篇5

  画纸传传传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集体创作课,用我的智慧加上你的智慧,一起创作出一幅有趣的作品。区别于旧教材第一课安排欣赏评述的做法,更有利于学生从假期的思维方式向学习状态的转换。在这节课中,绘画的内容是极其偶然出现的,所以画什么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新学期伊始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构建更融洽、更和谐的精神环境。

  设计思路:

  可以自由结组,也可以有教师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绘画的接力跑。可以几个人共同创作一幅大画,也可以几张小的作品传着画。总之给予学生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放心大胆的进行自由创作。教师在这里只扮演一个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组织者的角色。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

  认知领域:学习其他同学的`划线、涂色的方法。

  能力领域:能够在现有形的基础上,发挥自己想想继续创作。

  教学准备:

  素描纸若干(一部分整张的、一部分裁成小张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结组好久不见了,一起画一张画好吗?自由结组。

  二、提出要求由于休息了一段时间,学生对课堂创作要求有些生疏了,所以要求要尽可能的具体一些。如:保持安静,尽可能不打扰别人。尊重创作,不批评别人的作品。大胆添画,使作品变得更有趣。

  三、集体创作小组内自己决定时使用大纸还是小纸,派代表找老师领纸。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集体创作。

  四、展评交流把学生作品贴在教室里进行集体交流。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的创作想法。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了解冷、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彩对比的美感。在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画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的能力。

  难点: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学生作品(一组以橙色为主要颜色,一幅以蓝色为主要颜色)

  2、提出问题:这样的作品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分别有冷、暖的感受。

  如果我们将冷、暖色同时放在一个画面里,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冷暖色,并且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画艳丽的大公鸡。

  三、教授新课

  1、提出问题:颜色为什么会有冷暖?利用色环,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

  2、欣赏书中作品。提出问题:

  作品中哪些颜色用得有规律?

  哪些颜色用得随意性较强?

  哪些颜色用得最精彩?

  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提出质疑:如果你来画一幅艳丽的大公鸡的画,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在此解决构图、动态、色彩搭配,冷、暖色衔接等问题。)

  四、作业要求

  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只艳丽的大公鸡。

  五、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老师巡回辅导。

  六、展示交流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七、课后拓展:

  欣赏大师之作(如塞尚的静物画、凡高的《向日葵》等)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学习。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能用对称式或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教学重点:

  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

  教学难点:

  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课前准备:

  剪刀、胶水、较硬的卡片纸、水粉色等

  教学过程:

  一、 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 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组。

  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

  2、 学生观察、触摸、分析、回答。

  揭示课题

  二、 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社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学生活动: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 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四、 作业展示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 小组拓展

  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

  拍照、保存资料。

  把作业布置成小型的展览,可选择教室或楼道墙壁充分展示。

美术教案 篇8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材料”、“声”、“光”、“电”、“磁”。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转载于:

  (二)过程与方法

  1.小组分工合作画学校的'景观图并进行正确的组合。

  2.初步了解画平面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学习精神。

  2.培养讲纪律、讲安全、分工合作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画图是介绍学习环境的方法之一。

  2.小组分工合作画学校的景观图。

  (二)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什么是俯视图,会看俯视图。

  2.对景观图进行正确的组合。

  ●教学方法

  合作式探究学习法,讨论法,课堂外活动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等。

  (二)素材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小杯子以及相关文本和图片素材,学生准备画图所用相关工具。●课时安排

美术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

  (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