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实用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刘燕最近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平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 1平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的1平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平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2)平方分米.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平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平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平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平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用1平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刘燕的书桌买一块桌布,是要求什么?(面积)
三、巩固反馈.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0
(2)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3)铅笔盒长19
(4)一个学校的面积是500
(5)课桌高70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图.
(1)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基础上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能较好地完成建构过程,安排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物体表面,观察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用投影覆盖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而方格的个数却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从而认识面积单位的作用.同时,在设计教案时,注意到在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过程中采用自学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全过程,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巩固反馈的练习内容,可以达到巩固对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最后安排思考题,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探究活动
量一量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各个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活动准备
1.在操场上画若干个4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
2.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硬纸片若干张.
3.准备若干份记录表(测量次数为纸片移动的次数).
测量次数
测得面积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平方厘米的硬纸片和一份记录表.
2.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3.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平方分米的硬纸片.
4.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5.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平方米的硬纸片.
6.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7.全体学生讨论:用哪种纸片测量最方便?为什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0-P7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等建立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活动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3、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图形卡纸、用来拼摆的小圆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两张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白纸。
一、创设情境,认识面积。
1、师:假如老师今天要在班里举行一个涂色比赛,看谁能最快涂完一张纸?(出示:)你会选择哪一张纸来涂?为什么?
(小的那张。因为它的面小,能很快涂完,容易赢。。。。。。)
(1)、师:大家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大,这张纸的面小,要很快涂完,应该选择面小的这张纸,是吗?我们同学都很聪明。
(2)、引入:这是这张纸的面,那其它物体的面又在哪里呢?如:数学书的面。。。。。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子呢?你还能说说我们课室其它物体的面吗?并动手摸摸。(顺带复习周长)
(3)、比较各物体的面的大小。
师:那么,数学书的面和桌子的面比较,谁大谁小?数学书和黑板呢?
2、引出课题:
师:我们刚才比较这些物体的面谁大谁小,实际上是在比较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纸条帖)
二、学习面积的概念。
师:那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71,读一读什么叫面积?用笔划下来。
1、学生自学教科书P71“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了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
你们都看懂了吗?有没有什么疑问?
引出学习“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举例说明。
(1)、“物体的表面”
师: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课桌、窗子、书本。。。)
问:那么,你们说,课桌的面积和书本的面积比较,谁大?谁小?
课桌的面积和黑板的面积比较呢?
(2)、封闭图形。
师:那封闭图形又是什么呢?谁能举例说明你认识哪些封闭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3)、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观察法)
师:这就是两个封闭图形,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大小我们可以叫它们的面积。谁来说说,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读概念。
(4)、比较面积的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面积?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现在大家桌面上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到底它们谁大谁小呢?请同学们小组内想办法比较一下。(小组活动)
汇报。
师问:你小组比较的是哪两个图形?怎样比较?
:红色纸条和绿色纸条或绿色纸条和橙色纸条可以用重叠法比较。但红色纸条和橙色纸条用这种方法比较,得出的结果,大家的意见不一样。那么,到底谁的结果对呢?现在,请同学利用手上的学具用自己的方法摆一摆,验证一下。
汇报。
要点:为什么不用圆形?用正方形合适还是用长方形合适?为什么?
:你们在比较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用的'学具大小要一样)
引入:在比较两个物体表面的面积的时候,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的单位。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5)、学生自学教科书P73-P74的内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问:你学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
板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让学生边汇报,边从自己的学具中找出相应的学具展示说明或用手比划)
(6)、举例说明。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或1平方分米?
(计算机的键盘、手指的指甲、)
(7)、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
师:那1平方米又是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这就是1平方米的面积,大家猜猜,这里面能站几个人?
来,验证一下。(学生出来示范)
三、巩固认知,应用新知。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室该用()作单位。橡皮该用()作单位。
笔盒该用()作单位。黑板该用()作单位。
2、完成P761
3、估量一下课桌的面积。
四、、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板书设计P: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
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1分米
1平方米1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第71页~4页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具准备:多教媒体课件,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实践经历,探究新知
双击文件名便可下载: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相关文章: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05-27
面积单位教案07-05
面积单位的教案01-20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05-26
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08-08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01-04
认识面积单位教案03-02
【推荐】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四篇09-07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八篇09-06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汇总六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