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桥教案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巩固生字新词,学习相关句式,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4、了解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拓展语文,让语文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卢沟桥的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教具准备】
PPT课件或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卢沟桥》,跟老师板书课题。
2、翻开语文书,上节课你从文章中读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3、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导书写“燕”;直接读,强调读准调值,读出感情色彩,适当复习词义
由“闻名于世”引出“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
二、 理解感悟,探究交流
1、指名读或齐读,马可波罗是怎样称赞它的?
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理解:最好的,独一无二,美的奇观
2、这些赞叹可以说是对卢沟桥最大的肯定,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让我们放声朗读第二段,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座桥?
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归纳板书: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设计”预先订出的工作方案或计划。如桥的长度等。
3、理解“设计科学”
在文中找一找卢沟桥是怎样设计的,指名读。
出示课件图,理解专业术语。这里为了清楚地介绍桥的设计意图,用了很多的数字,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列数字”,同学们在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
作者为了说明这样设计的科学,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是什么?
板书:“完好无损”,理解感受设计科学,讲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再读设计科学的语句,再次引出马可波罗的评价。
4、理解“造型美观”
先出示图,我们到桥上走一走,说一说你觉得造型美观吗?学生自由说,教师提示可用书上规范的语句。
借助课件理解,由桥宽引到狮子,注重朗读和拓展训练。
美观:1、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读,感悟。注意语气,母子相抱(幸福地)相互戏耍(开心地)倾听流水声(静静地)检阅车马(威武地)
指导朗读:指导后学生先自己练习,再指名读,知道点拨。再齐读,共同感悟。
板书: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5、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很多中不同的姿态?)会有哪些不同的姿态呢?
有的小狮子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有的翘首望着远方,有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小狮子淘气地爬到了妈妈的背上,有的狮子脚踩绣球……学生自由说。
6、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中对这里的狮子做了生动地刻画。
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
造型如此美观,怪不得马可波罗要由衷地赞叹……美的奇观
7、卢沟桥还有一种特殊的美,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水淼淼,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
清代乾隆皇帝提笔写下卢沟晓月,并赋诗一首:
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入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8、再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读出卢沟桥的设计科学,读出卢沟桥的造型美观,读出你看到这独一无二的卢沟桥时的心情。
9、看课件试背。
10、感受到了桥的科学和美观,看到了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石狮,你想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11、就是这座设计科学的桥,这座造型美观的桥,这座美的奇观,却记载着一段令国人难忘的历史。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对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我过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卢沟桥记载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永远不会忘记卢沟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看人们是在这里开展了怎样的纪念活动。
(修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开展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卢沟桥以它的科学的设计和美观的造型闻名于世,同时,又因为“卢沟桥事变”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历史意义。其实关于卢沟桥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卢沟桥和卢沟桥事变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卢沟桥和它的历史,相信你们一定有更大的发现。同时希望你们能运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建筑物,注意要抓住建筑的特点。
板书设计:
卢 沟 桥
设计科学 完好无损
千姿百态
闻名世界 造型美观
栩栩如生
桥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词,能够正确书写“安澜桥、雪冤”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索桥的故事,
写课文提纲;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3.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
奉献精神,使自己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重点)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通读课文,梳理遇到的基础知识(生字字音、形近字、多音
字等);勾画感受深刻的语句,初步理解;再读课文,了解段落大意,概括小标题。
2. 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整体感知”2.书面完成。
3. 将预习中遇到的需要给大家提醒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填写
在后面的“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
走进作者; 阅读课本p18左上方“小资料”,了解作者。
知识链接: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四
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全长约500米。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带点字注上拼音。
露缝( ) 岷江( ) 断折( ) 逮捕( )处死( ) .....
团扇( )来扇( ) 紫坪铺( ) 缝隙( )河堤( ) .....
(2)将下列词语从课文中划出来(用彩笔),并在生字本上抄写两遍。 安澜桥 缝隙 桥墩 忙碌 摇摆 逮捕 雪冤
疲乏 头晕眼花 千真万确 都江堰
(3)比一比再组词。
灌 ( ) 砂 ( ) 澜 ( ) 敦 ( ) 宴( )
罐( ) 沙 ( ) 斓 ( ) 墩 ( ) 堰( )
整体感知: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朗读指导:要放声读,读准字音、读清句子、读出语气体会作者的感情)。
2. 请给课文列提纲。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遇到的需要给大家提醒的问题,或不
懂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
家长评价:
我的自主学习可认真啦!爸爸、妈妈送我几颗星吧!( )
课 内 探 究
1. 我思考,我收获
学习建议:
请同学们用6分钟左右的时间认真朗读课文,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独学)
2.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索桥有什么故事?什么比故事更美更好? 探究点二:课文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
1. 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Pū pù 当铺( ) 铺垫( ) 铺家( ) ...
铺面( ) 铺设( ) 铺张( ) ...
dǎi dài 逮住( ) 逮老鼠( )逮捕( ) ...
Chù chǔ 处理( ) 处( )罚 处所( ) ...
处置( ) 处方( ) 处得来( ) ...
2. 缩句。
(1) 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修筑的一条大
堤。
(2)“何公何母”的心给每一个走过索桥的人添一些温暖。
3.背诵课文倒数第二段中的重要句子,对桌检查,并完成填空。
拓展练习:
(1) 认真完成练习册“含英咀华”。
(2) 阅读巴金的优秀作品,如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
篇小说《寒夜》。
桥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从古至今,各种桥可以说是分门别类,风格各异,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桥?它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桥。
板书课题:32.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兰兰过了什么样的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习情况。
(2)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潜水桥、塑料桥。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师:让我们先过潜水桥。
1.请大家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这座桥与我们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读,像兰兰那样过这座桥,体会过桥的感受。
(二)检查自读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时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1.学生汇报后,引导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2)用玻璃砖制造(3)像一座长长的房子。
提问:为什么把潜水桥比作是长长的房子?(揣摩潜水桥长、高大、结实的特点)。
潜水桥还像什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见解)
2.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书中兰兰的过桥感受,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四、指导写字
师:这座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梁、程、波、架、特、砖、各、带、坐、座
1.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兰、各、坐、座、带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和兰兰一同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塑料桥好不好?
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是怎样过潜水桥的?
(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
(2)说出过桥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这座桥的特点,师总结板报书:轻巧、充气、便于携带。
(2)说出走在上面的感受。
4.我们已经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各抒己见后鼓励他们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
三、学习余下的生字
出示生字:划、采、薄、巧、稳、急
1.指导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2.指导书写急。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同学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考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读课文,考虑,提出问题。
预设的问题:
(1) 索桥什么样子?
(2) 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 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4) 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三 、深入理解课文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 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边考虑。
2、看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自身的感受再来读课文。
读课文,考虑
桥长,高,用竹索和木板修筑的,两边有竹索编的栏杆。没有桥墩。
交流感受
1、为什么要修建索桥,是谁修建的?我想等你们了解了关于索桥的故事后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2、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及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你从中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默读,自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做批注。
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
作者的感受:“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那是怎样的手和心呢?
桥教案 篇5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2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
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巍峨雄伟构筑和谐)
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又准确,真不错!生字朋友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认真的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
师知道了这么多桥的知识,真了不起!那么桥有这么多的功能(样式,材料),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说全了后)
师:读懂了这么多,真是了不起!你给大家读读这一小节吧。其他同学进一步体会体会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们听出了桥的确给人带来了许多方便。那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找一找,好吗?(生读)
师:你找到了吗?来说给大家听听。(第二小节的内容)
师:同学们,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谁能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是从哪些句子听出了桥的美?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了桥的美?
师,你是从哪个词上体会到的?
(抓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师:碧波粼粼什么意思?碧波粼粼是形容桥的吗?那为什么从这个词上你体会到了桥的美?你能读一读这一句话吗?看看书上的插图,体会一下碧波粼粼的感觉。谁再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段,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能表现出桥的美来?(回旋别致,什么意思?弯弯曲曲的小桥,不同于其他的桥,这不同的风格使它更加的美丽!把回旋别致去掉好不好?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读出了桥的美?从哪个词上体会到?巍峨雄伟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读一读这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桥的巍峨雄伟?)
师:他读出桥的巍峨雄伟了吗?谁还想来读一读?
师:多么巍峨雄伟的大桥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造型优美,装点乡村和城市,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桥吧?同学们可以边欣赏边议论议论。
(课件播放九曲桥,立交桥的录象)
师:这么美的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夸夸它?老师给你配上音乐,你来美美的读一读好吗?注意啊,要把你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读出来。谁能第一个充满的自信的站起来?
师:听出美了吗?{享受到美了吗?}(如果读得不好让生评,好的话你觉得的她读的好在哪里?谁还想读?好师评:读得多美啊,我仿佛亲眼看见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一小节吧
师:除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你还见过哪些桥给你带来了美的享受?
(几句话谈谈,种类多点)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呢?小组为单位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好吗?(生谈第三小节)
师:谁起来说说由桥想到了什么?
(边说,屏幕出现第三小节)
师:是啊,看不见的桥把我们的世界装点的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同学们,认真的默读一下这一小节,边读边想:桥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呢?(平日里你和老师同学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伊拉克,风俗习惯,互相尊重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真受感动!其实这就是一座“心桥”这样的桥不仅存在于心灵和心灵之间,也存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无形的心桥吧。
(课件出示“握手”“问好”“互帮互助”等“心桥”的画面)师范读。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着乡村和城市,但心桥更为珍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小结:
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美好!这节课就上到这,课后请同学们:
五、作业
1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选择喜欢的句段背诵。
2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桥。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的教案03-10
《桥》教案07-10
《桥》教案06-01
《桥》的教案02-24
《奇妙的桥》教案04-13
桥的小学教案03-05
《桥》教案(精)09-25
生命桥教案10-26
象鼻桥教案03-29
《象鼻桥》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