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水教案

水教案

时间:2024-07-14 14:41:27 教案 我要投稿

水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感受水的特性。

  2、通过科学小实验,发展积极探索、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了解生活中的水资源,产生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愿望,增强环保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2个金鱼缸(一缸有鱼、一缸米内有塑料彩球)一杯清水每组一份白糖、盐、油、大米。

  2、人手一只塑料小筐,有洞小溶器、半玻璃杯清。

  3、课件。

  【活动过程】

  1、师导入课题

  (1)出示一杯清水,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提问: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样知道的?提问:看看米里有什么?让我来摸摸米里有什么?师:“真奇怪米里有个塑料玩具,我们怎么没看见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别着急,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不透明,所以就看不见里面的东西了,水除了这个秘密它还有好多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幼儿进行尝试

  (1)盛水活动。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筐,请你们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让幼儿尝试后幼儿讨论。师:这说明水会流动。

  (2)溶解实验。

  师:“小朋友我们玩个游戏,桌上有糖、盐、,从中取几样东西一样一样的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中的颜色及物质在水中的变化,相互交流)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糖、盐、放入水中不见了,这几样被水溶解了。”提问: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味精、化肥、感冒冲剂、蜂蜜、染料、冰糖、奶粉、小苏打)

  3、引导幼儿保护水。

  师:“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可我们的朋友却有困难了,这些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我们人类的生活。

  提问:那我们怎样保护水呢?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现在我们把刚才水杯中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万不能乱倒呀。

  4、改造容器。

  师:“小朋友你们真是个环保的好孩子,也是有爱心的宝宝,鸭妈妈遇到困难了,我们来看看它遇到了哪些困难。”

  (播放课件)提问:“我们来一起帮助它们找找盛水的工具吧,我要把这些能盛水的工具给小鸭子送去,可是能盛水的只有这么几个,小鸭子却有那么多怎么办呢?(把不能盛水的改成能盛水的)

  提问:“怎么改才能使它们能盛水呢?师:那你们堵上后试一试能不能盛水,你们都把不能盛水的改造成能盛水的工具,那我们来帮助小鸭子浇浇花吧。”

  5、师幼共同浇花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小客人水宝宝。让幼儿去探索水宝宝的秘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在探索活动(一)中,我通过闻一闻,尝一尝,猜一猜,感知了水的特性之一,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探索活动(二)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在盛水活动和溶解实验中,感知了水是流动的及有些东西在水里会被溶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在每个活动环节的时间把握上还比较欠缺,尤其是要把握好个体操作与集体分享交流的时间分配,幼儿的自由探索时间再适当长些。

水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学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观察研究水的物理性质;

  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水”;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发现探索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和材料准备: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水的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下一课时将作主要研究)

  注意点:观察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课前准备(每组):矿泉水、牛奶、有色饮料(芬达)、透明玻璃、一次性塑料杯、塑料吸管、黑瓶子(分辨演示:黑瓶子内装:沙子、 醋、牛奶、酱油、糖水、酒、矿泉水、食用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板书篆体的“水”

  2、古代的人通过观察水,发明了“水”字,我们今天也来认真地观察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呢?

  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评析:从篆体的水字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吸引到课堂中来,学生对于这个字的观察和猜测也经历了一个简单的研究过程。把科学的理念和古代的灿烂文化有机结合,有新意。]

  3、用感官观察水

  1、每组桌上都有一杯水,你准备用哪些感觉器官来观察这杯水呢?

  2、学生汇报;

  3、按学生说的顺序板书;

  4、这么多方法,可老师只给你一杯水,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顺序?

  5、老师调整板书顺序;

  6、马上要开始实验了,组里可以分工合作,定两个人记录。好,开始实验吧!

  7、学生实验,老师巡视;

  8、学生汇报;

  9、到现在为止,你认为水是一种怎样的东西?

  师选择性板书: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

  [评析: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是这个学期重点要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先自由地发表想法,说说准备用什么感官来观察一杯水,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观察是要按一定顺序的。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课堂上有所提高和收获。]

  再用感官,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教学过渡:

  教师:(出示玻璃)这个东西也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呀,它也是水吧?

  学生:不是。是玻璃。

  1、那玻璃跟水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可以继续用感觉器官,把玻璃和水进行比较,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比较

  2、接下来我们就用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和研究水;

  老师这里有几组东西,小黑板出示:

  实验一:玻璃和水比较;

  实验二:牛奶、芬达和水比较;

  实验三: 两个瓶子里的东西比较(有一瓶是水)

  3、各组可以自由选择做哪一组实验,要求运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发现水和这些物体在哪些方面有不同点?其中实验三不能打开瓶子。如果觉得实验有困难,可以参考老师的实验提示卡。各组组长上来领实验器材、和提示卡;

  4、学生做比较实验。老师巡视;

  5、各组交流;

  (1)实验二请一个小组整个小组汇报。(组内成员互相补充,其他组有什么新发现也可以补充。)

  (2)实验一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交流。

  (3)实验三,老师请其他组的一位代表采访做实验三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不打开瓶子就知道是水的`;

  6、老师:大家真聪明!很会做实验,很会研究,真像一个个小科学家呀!

  谁来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你认为水是一种什么东西?

  [评析:三个对比实验的设计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进行自主地选择,也使学生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观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得到最大的收获,所以我让学生从三个实验中任选一个实验。后面的交流使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三个实验,可通过其他组的不同形式的汇报和相互交流也能从中收益。在一个个对比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水的认识也逐步完善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概念是在实际的实验中逐步生成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增强了知识的实践性。另外,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提示卡给实验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了帮助,真正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巩固加深认识,课堂延伸

  1、今天同学们运用感觉器官研究了水,发现了水的不少秘密。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这些瓶子中间只有一瓶是矿泉水,谁能把它找出来?

  2、出示瓶子,请一位同学上来。

  (1)能先不打开瓶子吗?

  (2)注意点: 闻:指导闻的方法。

  尝: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尝的哦。

  (3) 表扬奖励。

  3、今天我们的研究用了身体的哪些器官?

  4、人体的器官真神奇呀,帮助我们发现了很多奥秘,我们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5、水的秘密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继续研究。可以做实验(但是要注意安全哦),可以看书查资料,还可以上网。

  [评析:最后的游戏性实验无疑使学生兴趣盎然,不管能否找到那瓶水,学生都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而且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说不定有的孩子课后还会找别的液体继续探究。老师最后的总结也不是终止这堂课的研究,而是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课虽然结束,新的研究也许又将开始。]

  四,教后思考: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能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本课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或几种液体的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事物。三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他们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吸引,探究的开展随兴所至,探究过程简单、短暂且不严格,这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研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观察,从而发现更多水的秘密。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开放性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1、 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科学课上册教材将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这个单元提出让学生学会运用感觉器官,在实验条件下进行观察,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

  2、 体现探究活动的整体结构效益。本课试图通过良好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发挥结构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本课的探究活动都是以四个观察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前一个活动是寻找基本的性质,形成初步的概念,后三个活动是思维的碰撞,是运用多种感官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进行比较,体现探究活动的层次性和严密性。

  3、 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儿童身边的一些液体进行科学的探究,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走近课堂,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跟随水娃娃漫游的过程中应用10以内数的组成经验,理解加法意义尝试运算

  2、在帮助水娃娃寻找同伴的游戏情境中进一步感知水的不同形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了解不同的水环境(江河湖海等),学习过1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运算符号(材料准备) PPT、有数字的水娃娃胸卡、水娃娃数字卡片

  重点:应用10以内数组成的经验 难点: 理解加法意义并运算 教学过程:

  一、哪里会有水娃娃

  出示水娃娃形象,提问:水娃娃在哪里?

  小结:由于温度不同,周围环境不同,水娃娃的样子、颜色,甚至味道都不同

  二、天上的水娃娃(解决重点)

  任务1:2个水娃娃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的`,云朵就会变出可爱的样子来

  幼儿两两合作完成任务1

  小结:数字大的水娃娃找数字小的水娃娃

  三、地下水娃娃(解决难点)

  任务2:根据图片进行列式,做对加法题小溪就能汇集成小河

  幼儿必须完成算式并解释加法中三个数字的意义

  小结:在加法算式里,等号前两部分的数字相加后得到的总数放在等号后,这个总数也是算式题中最大的那个数字

  四、冰块水娃娃(解决重点)

  任务3:3个水娃娃身上的数字加起来是9的就能消掉一层冰

  幼儿三个一组完成任务3

  小结:三个数字做朋友,先要把三个数字变成两个数字,而且是变那比较小的两个数字,最大的那个数字暂时不动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地尝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适宜于运水的工具和材料,解决运水中遇到的问题。

  2、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

  3、了解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索欲望,在动手中动脑。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各种运水工具(瓶子、杯子、漏斗、有孔的瓶子、勺子、碗、汤匙、茶叶罐、海绵、洗碗巾、毛巾),人手一块围裙、雨鞋、袖套。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运水工具,对水的流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徒手练习,激发兴趣

  1、师以问题引入活动,提出第一次的'运水要求:

  ⑴运水时要很小心,尽量不让水漏出来,看谁最棒。

  ⑵不要把水泼到小朋友的身上和脚上。

  2、幼儿尝试徒手练习,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3、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用手运水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捧起来的水能不能全部运到森林里去呢?

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水可以使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得干净。

  2、了解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清洗办法。

  活动准备

  提供各种玩具图片的幼儿操作包和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个谜(幼儿猜谜——水)。

  2、谈话讨论

  师:水有什么作用?

  小结:水可以解渴、水可以清洗,世界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水的本领真大。

  师:这里有许多玩具脏了,怎样用水把它们清洗呢?

  3、幼儿完成操作包

  师:操作包中有哪些玩具?

  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玩具变得干净?

  幼儿操作

  交流操作结果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延伸到生活领域,幼儿有了这些知识经验后,可以在生活区域中选用合适的'方法清洗各种玩具。

  2、讨论:自然角中的植物是否每天都需要浇水?需要浇多少水?什么时候浇合适?

水教案 篇6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2、乐意帮助小猴讨论不同的运水方法。

  准备:课件 、各种运水器具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尝试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过程:

  意图:师幼谈话 引出活动

  1、出示图片,引出活动。

  教师:山上有一对猴兄弟,种了三棵小树,可是山上没有水,小树快要渴死了,小猴很着急,怎么办呢?

  2、运用已有经验,思考怎样帮助小猴子们解决困难?

  3、教师小结。

  意图:观察图片中的线索,尝试讲述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理解故事内容

  (1)了解猴子运水的方法,观察引出小猴抬水上山很累。

  教师:只有两只猴子抬水力气太小,那该怎么办呢?

  (2)得知大象来帮小猴抬水了,但小猴子还很累。讨论大象会想什么好办法。

  (3)观察图片,发现是大象把水吸到鼻子里去了,猴子没发觉只感到轻松些了。

  (4)观察到了山顶小猴发现了什么,讨论水去哪里了?

  (5)出示图片,说说大象、小猴在干嘛,并讨论它们为什么会笑?

  教师总结:大象帮助了小猴子,小猴很快乐,大象自己也很快乐。

  2、师幼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尝试完整的讲述故事内容。

  意图:经验回忆 讨论各种运水的'方法

  1、教师:如果没有大象,小猴的水桶又少,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小猴运水?

  2、幼儿讨论各种运水的好方法,鼓励幼儿在区角游戏中探索各种运水的方法。

  活动反馈:

  本次活动,孩子们能够认真观察画面,猜测故事情节。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讲故事内容,个别孩子已经能够完整的看图讲述。并在看看说说中体验到了,明白了帮助别人也能得到快乐的道理。活动中孩子们乐意开动脑筋,帮助小猴子想各种运水的好办法,活动的目标基本达成。

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没有特定形状的特性。

  2、观察瓶中水位高低不同,依照一个标准排序。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知道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水、各种透明容器,幼儿各自带一个透明容器。

  【活动重点】在实验中感知水的特性。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利用感官发现水的.别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玩水的经验。

  1、介绍自己玩水的生活经验。

  2、说说你觉得水是什么样子的?

  二、玩水。

  1、将水倒入各种形状容器中,说说水的的形状。

  2、讨论:为什么水的形状会改变?它到底是什么形状?

  3、再现试验证实“水没有形状”。

  4、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运用自己带的容器装水互相观察水的形状。

  小结:水是没有形状的,当容器变化了,水的形状也就变化了。

  三、帮水比多少。

  1、有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个容器里的水多或水少?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2、老师实验?同种大小容器?不同种容器装水。

  小结:原来比较多少时,要将水装入同种大小的容器中,然后再看水面的高低,就可以比出水的多少了。

  3、水除了没有形状外,它还有什么特点?

  小结:水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

《水教案范文集合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2-21

好玩的水教案06-21

小学水的教案03-25

《水的游戏》教案03-25

水教案范文03-12

水的变化教案03-18

我与水教案02-27

水的性质教案03-01

《神奇的水》教案03-10

冷冷的水教案01-08

水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感受水的特性。

  2、通过科学小实验,发展积极探索、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了解生活中的水资源,产生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愿望,增强环保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2个金鱼缸(一缸有鱼、一缸米内有塑料彩球)一杯清水每组一份白糖、盐、油、大米。

  2、人手一只塑料小筐,有洞小溶器、半玻璃杯清。

  3、课件。

  【活动过程】

  1、师导入课题

  (1)出示一杯清水,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提问: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样知道的?提问:看看米里有什么?让我来摸摸米里有什么?师:“真奇怪米里有个塑料玩具,我们怎么没看见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别着急,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水是无色透明的,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不透明,所以就看不见里面的东西了,水除了这个秘密它还有好多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幼儿进行尝试

  (1)盛水活动。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筐,请你们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让幼儿尝试后幼儿讨论。师:这说明水会流动。

  (2)溶解实验。

  师:“小朋友我们玩个游戏,桌上有糖、盐、,从中取几样东西一样一样的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中的颜色及物质在水中的变化,相互交流)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糖、盐、放入水中不见了,这几样被水溶解了。”提问: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味精、化肥、感冒冲剂、蜂蜜、染料、冰糖、奶粉、小苏打)

  3、引导幼儿保护水。

  师:“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可我们的朋友却有困难了,这些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我们人类的生活。

  提问:那我们怎样保护水呢?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现在我们把刚才水杯中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万不能乱倒呀。

  4、改造容器。

  师:“小朋友你们真是个环保的好孩子,也是有爱心的宝宝,鸭妈妈遇到困难了,我们来看看它遇到了哪些困难。”

  (播放课件)提问:“我们来一起帮助它们找找盛水的工具吧,我要把这些能盛水的工具给小鸭子送去,可是能盛水的只有这么几个,小鸭子却有那么多怎么办呢?(把不能盛水的改成能盛水的)

  提问:“怎么改才能使它们能盛水呢?师:那你们堵上后试一试能不能盛水,你们都把不能盛水的改造成能盛水的工具,那我们来帮助小鸭子浇浇花吧。”

  5、师幼共同浇花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小客人水宝宝。让幼儿去探索水宝宝的秘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在探索活动(一)中,我通过闻一闻,尝一尝,猜一猜,感知了水的特性之一,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探索活动(二)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在盛水活动和溶解实验中,感知了水是流动的及有些东西在水里会被溶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在每个活动环节的时间把握上还比较欠缺,尤其是要把握好个体操作与集体分享交流的时间分配,幼儿的自由探索时间再适当长些。

水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学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观察研究水的物理性质;

  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水”;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发现探索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和材料准备: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水的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水是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下一课时将作主要研究)

  注意点:观察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课前准备(每组):矿泉水、牛奶、有色饮料(芬达)、透明玻璃、一次性塑料杯、塑料吸管、黑瓶子(分辨演示:黑瓶子内装:沙子、 醋、牛奶、酱油、糖水、酒、矿泉水、食用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板书篆体的“水”

  2、古代的人通过观察水,发明了“水”字,我们今天也来认真地观察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呢?

  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评析:从篆体的水字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吸引到课堂中来,学生对于这个字的观察和猜测也经历了一个简单的研究过程。把科学的理念和古代的灿烂文化有机结合,有新意。]

  3、用感官观察水

  1、每组桌上都有一杯水,你准备用哪些感觉器官来观察这杯水呢?

  2、学生汇报;

  3、按学生说的顺序板书;

  4、这么多方法,可老师只给你一杯水,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顺序?

  5、老师调整板书顺序;

  6、马上要开始实验了,组里可以分工合作,定两个人记录。好,开始实验吧!

  7、学生实验,老师巡视;

  8、学生汇报;

  9、到现在为止,你认为水是一种怎样的东西?

  师选择性板书: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

  [评析: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是这个学期重点要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先自由地发表想法,说说准备用什么感官来观察一杯水,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观察是要按一定顺序的。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课堂上有所提高和收获。]

  再用感官,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教学过渡:

  教师:(出示玻璃)这个东西也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呀,它也是水吧?

  学生:不是。是玻璃。

  1、那玻璃跟水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可以继续用感觉器官,把玻璃和水进行比较,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比较

  2、接下来我们就用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和研究水;

  老师这里有几组东西,小黑板出示:

  实验一:玻璃和水比较;

  实验二:牛奶、芬达和水比较;

  实验三: 两个瓶子里的东西比较(有一瓶是水)

  3、各组可以自由选择做哪一组实验,要求运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发现水和这些物体在哪些方面有不同点?其中实验三不能打开瓶子。如果觉得实验有困难,可以参考老师的实验提示卡。各组组长上来领实验器材、和提示卡;

  4、学生做比较实验。老师巡视;

  5、各组交流;

  (1)实验二请一个小组整个小组汇报。(组内成员互相补充,其他组有什么新发现也可以补充。)

  (2)实验一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交流。

  (3)实验三,老师请其他组的一位代表采访做实验三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不打开瓶子就知道是水的`;

  6、老师:大家真聪明!很会做实验,很会研究,真像一个个小科学家呀!

  谁来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你认为水是一种什么东西?

  [评析:三个对比实验的设计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进行自主地选择,也使学生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观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得到最大的收获,所以我让学生从三个实验中任选一个实验。后面的交流使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三个实验,可通过其他组的不同形式的汇报和相互交流也能从中收益。在一个个对比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水的认识也逐步完善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概念是在实际的实验中逐步生成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增强了知识的实践性。另外,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提示卡给实验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了帮助,真正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巩固加深认识,课堂延伸

  1、今天同学们运用感觉器官研究了水,发现了水的不少秘密。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这些瓶子中间只有一瓶是矿泉水,谁能把它找出来?

  2、出示瓶子,请一位同学上来。

  (1)能先不打开瓶子吗?

  (2)注意点: 闻:指导闻的方法。

  尝: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尝的哦。

  (3) 表扬奖励。

  3、今天我们的研究用了身体的哪些器官?

  4、人体的器官真神奇呀,帮助我们发现了很多奥秘,我们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5、水的秘密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继续研究。可以做实验(但是要注意安全哦),可以看书查资料,还可以上网。

  [评析:最后的游戏性实验无疑使学生兴趣盎然,不管能否找到那瓶水,学生都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而且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说不定有的孩子课后还会找别的液体继续探究。老师最后的总结也不是终止这堂课的研究,而是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课虽然结束,新的研究也许又将开始。]

  四,教后思考: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能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本课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或几种液体的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事物。三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他们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吸引,探究的开展随兴所至,探究过程简单、短暂且不严格,这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研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观察,从而发现更多水的秘密。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开放性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1、 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科学课上册教材将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这个单元提出让学生学会运用感觉器官,在实验条件下进行观察,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

  2、 体现探究活动的整体结构效益。本课试图通过良好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发挥结构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本课的探究活动都是以四个观察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前一个活动是寻找基本的性质,形成初步的概念,后三个活动是思维的碰撞,是运用多种感官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进行比较,体现探究活动的层次性和严密性。

  3、 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儿童身边的一些液体进行科学的探究,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走近课堂,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跟随水娃娃漫游的过程中应用10以内数的组成经验,理解加法意义尝试运算

  2、在帮助水娃娃寻找同伴的游戏情境中进一步感知水的不同形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了解不同的水环境(江河湖海等),学习过1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运算符号(材料准备) PPT、有数字的水娃娃胸卡、水娃娃数字卡片

  重点:应用10以内数组成的经验 难点: 理解加法意义并运算 教学过程:

  一、哪里会有水娃娃

  出示水娃娃形象,提问:水娃娃在哪里?

  小结:由于温度不同,周围环境不同,水娃娃的样子、颜色,甚至味道都不同

  二、天上的水娃娃(解决重点)

  任务1:2个水娃娃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的`,云朵就会变出可爱的样子来

  幼儿两两合作完成任务1

  小结:数字大的水娃娃找数字小的水娃娃

  三、地下水娃娃(解决难点)

  任务2:根据图片进行列式,做对加法题小溪就能汇集成小河

  幼儿必须完成算式并解释加法中三个数字的意义

  小结:在加法算式里,等号前两部分的数字相加后得到的总数放在等号后,这个总数也是算式题中最大的那个数字

  四、冰块水娃娃(解决重点)

  任务3:3个水娃娃身上的数字加起来是9的就能消掉一层冰

  幼儿三个一组完成任务3

  小结:三个数字做朋友,先要把三个数字变成两个数字,而且是变那比较小的两个数字,最大的那个数字暂时不动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地尝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适宜于运水的工具和材料,解决运水中遇到的问题。

  2、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

  3、了解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索欲望,在动手中动脑。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各种运水工具(瓶子、杯子、漏斗、有孔的瓶子、勺子、碗、汤匙、茶叶罐、海绵、洗碗巾、毛巾),人手一块围裙、雨鞋、袖套。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运水工具,对水的流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徒手练习,激发兴趣

  1、师以问题引入活动,提出第一次的'运水要求:

  ⑴运水时要很小心,尽量不让水漏出来,看谁最棒。

  ⑵不要把水泼到小朋友的身上和脚上。

  2、幼儿尝试徒手练习,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3、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用手运水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捧起来的水能不能全部运到森林里去呢?

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水可以使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得干净。

  2、了解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清洗办法。

  活动准备

  提供各种玩具图片的幼儿操作包和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个谜(幼儿猜谜——水)。

  2、谈话讨论

  师:水有什么作用?

  小结:水可以解渴、水可以清洗,世界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水的本领真大。

  师:这里有许多玩具脏了,怎样用水把它们清洗呢?

  3、幼儿完成操作包

  师:操作包中有哪些玩具?

  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玩具变得干净?

  幼儿操作

  交流操作结果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延伸到生活领域,幼儿有了这些知识经验后,可以在生活区域中选用合适的'方法清洗各种玩具。

  2、讨论:自然角中的植物是否每天都需要浇水?需要浇多少水?什么时候浇合适?

水教案 篇6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2、乐意帮助小猴讨论不同的运水方法。

  准备:课件 、各种运水器具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尝试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过程:

  意图:师幼谈话 引出活动

  1、出示图片,引出活动。

  教师:山上有一对猴兄弟,种了三棵小树,可是山上没有水,小树快要渴死了,小猴很着急,怎么办呢?

  2、运用已有经验,思考怎样帮助小猴子们解决困难?

  3、教师小结。

  意图:观察图片中的线索,尝试讲述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理解故事内容

  (1)了解猴子运水的方法,观察引出小猴抬水上山很累。

  教师:只有两只猴子抬水力气太小,那该怎么办呢?

  (2)得知大象来帮小猴抬水了,但小猴子还很累。讨论大象会想什么好办法。

  (3)观察图片,发现是大象把水吸到鼻子里去了,猴子没发觉只感到轻松些了。

  (4)观察到了山顶小猴发现了什么,讨论水去哪里了?

  (5)出示图片,说说大象、小猴在干嘛,并讨论它们为什么会笑?

  教师总结:大象帮助了小猴子,小猴很快乐,大象自己也很快乐。

  2、师幼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尝试完整的讲述故事内容。

  意图:经验回忆 讨论各种运水的'方法

  1、教师:如果没有大象,小猴的水桶又少,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小猴运水?

  2、幼儿讨论各种运水的好方法,鼓励幼儿在区角游戏中探索各种运水的方法。

  活动反馈:

  本次活动,孩子们能够认真观察画面,猜测故事情节。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讲故事内容,个别孩子已经能够完整的看图讲述。并在看看说说中体验到了,明白了帮助别人也能得到快乐的道理。活动中孩子们乐意开动脑筋,帮助小猴子想各种运水的好办法,活动的目标基本达成。

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没有特定形状的特性。

  2、观察瓶中水位高低不同,依照一个标准排序。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知道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水、各种透明容器,幼儿各自带一个透明容器。

  【活动重点】在实验中感知水的特性。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利用感官发现水的.别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玩水的经验。

  1、介绍自己玩水的生活经验。

  2、说说你觉得水是什么样子的?

  二、玩水。

  1、将水倒入各种形状容器中,说说水的的形状。

  2、讨论:为什么水的形状会改变?它到底是什么形状?

  3、再现试验证实“水没有形状”。

  4、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运用自己带的容器装水互相观察水的形状。

  小结:水是没有形状的,当容器变化了,水的形状也就变化了。

  三、帮水比多少。

  1、有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个容器里的水多或水少?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2、老师实验?同种大小容器?不同种容器装水。

  小结:原来比较多少时,要将水装入同种大小的容器中,然后再看水面的高低,就可以比出水的多少了。

  3、水除了没有形状外,它还有什么特点?

  小结:水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